- 相關(guān)推薦
獨善其身成語
獨善其身成語1
【注音】dú shàn qí shēn
【出處】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盡心上》
【解釋】獨:唯獨;善:好,維護。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養(yǎng)好自身。現(xiàn)指只顧自己,不管別人。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個人修養(yǎng)
【結(jié)構(gòu)】動賓式
【近義詞】自得其樂、潔身自好、自私自利
【相反詞】助人為樂、舍己為人、見義勇為
【押韻詞】低唱淺斟、事事躬親、美言市尊、吊膽驚心、力敵勢均、丹堊一新、匠石運斤、矮子隊里選將軍、滌穢布新、說古談今、......
【年代】古代
【燈謎】閉門思過
【成語故事】戰(zhàn)國時期,孟子勸宋勾踐到別國去游說仁學(xué)。宋勾踐向孟子請教如何游說。孟子說:尊崇儒道,樂于仁義。君子為人,窮困時不要失掉仁義,得志時不要失去理智,這樣窮困時能獨善其身,自得其樂,得志時能兼顧天下的利益。
【成語舉例】獨善其身盡日安,何須千古名不朽。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
【其它使用】
◎中國人講究"獨善其身","每日三省吾身",即通過自我的修煉來保持心靈的.平衡,和西方文化相比,我國傳統(tǒng)文化是內(nèi)斂的,含蓄的。
◎人們往往安于支配、樂于支配,不需要太多的棱角,不需要有工作的創(chuàng)見,在個性上就提倡"修身養(yǎng)性"、"收斂身心","滅人欲","窮則獨善其身",把這些作為行為的準(zhǔn)則。
獨善其身成語2
成語解釋:
善:弄好。原指加強其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現(xiàn)指只要自己好而不關(guān)心別人的個人主義處世哲學(xué)。
成語出處: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成語繁體:獨善其身
成語簡拼:DSQS
成語注音:ㄉㄨˊ ㄕˋ ㄑ一ˊ ㄕㄣ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jǐn)?shù):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獨善其身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成語結(jié)構(gòu):動賓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其,不能讀作“qī”。
近義詞:自得其樂、潔身自好、自私自利、明哲保身
反義詞:助人為樂、舍己為人、見義勇為
成語例子:獨善其身盡日安,何須千古名不朽。(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
英語翻譯:attend to one's own virtue in solitude
俄語翻譯:умать тóлько о самоусовершéнствовании
成語謎語:閉門思過
成語故事:
戰(zhàn)國時期,孟子勸宋勾踐到別國去游說仁學(xué)。宋勾踐向孟子請教如何游說。孟子說:“尊崇儒道,樂于仁義。君子為人,窮困時不要失掉仁義,得志時不要失去理智,這樣窮困時能獨善其身,自得其樂,得志時能兼顧天下的'利益!
獨善其身成語3
獨善其身,指修身養(yǎng)性,保全己身,不管世事。現(xiàn)也指只顧自己好,不關(guān)心身外事。語出《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壁w岐注:“獨治其身以立于世間,不失其操也!
原文:孟子謂宋勾踐曰:“子好游乎?吾語子游: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譯文:孟子對宋勾踐說:“你喜歡游說各國的君主嗎?我告訴你游說的態(tài)度:別人理解也安然自得;別人不理解也安然自得!彼喂篡`問:“怎樣才能做到安然自得呢?”孟子說:“尊崇德,喜歡義,就可以自得其樂。因此,士人失意時不失道義;得意時不離開道。失意時不失道義,所以自得其樂;得意時不離開道,因此百姓不致失望。古代的人,得意時,恩惠遍及百姓;不得意時,修養(yǎng)品德以顯于世。失意時完善自己的身心,得意時則拯濟天下!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思想傳統(tǒng)中知識分子謹(jǐn)守的信條。以自我完善為基礎(chǔ),通過治理家庭,最終到平定天下,可以說是數(shù)千年來知識分子的最高理想。然而成功的時候少,失望的時候多,于是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積極而達觀的態(tài)度彌補無法完善的孤高理想,成為千年來儒家的'信條。窮達是身外事,只有道義是根本的,如孔子所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進可攻,退可守,明哲保身,進退自如;當(dāng)窮困不得志時,以獨善其身的清高安撫失落的心,飛黃騰達時,又以兼善天下的豪情警戒自己。如孟子夸贊孔子“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孟子這番話可以說是儒家發(fā)揮最極致的理想主義。
獨善其身成語4
孟子謂宋勾踐曰:“子好游乎?吾語子游: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
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
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注釋
宋勾踐:人名,姓宋,名勾踐,生平不詳。
游;指游說。
囂囂:安詳自得的樣子。
得己:即自得。
獨善其身:獨指唯獨;善指好、維護。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養(yǎng)好自身,F(xiàn)指在污濁的環(huán)境中能不受干擾地堅持自己的美好品格。
兼善天下:使天下人都得到好處。兼善,使大家都有好處,后人改“兼善”為“兼濟”。
譯文
孟子對宋勾踐說:“你喜歡游說各國的君主嗎?我告訴你游說的態(tài)度:別人理解也安詳自得;別人不理解也安詳自得。”
宋勾踐問:“怎樣才能做到安詳自得呢?”
孟子說:“尊崇道德,喜愛仁義,就可以安詳自得了。所以士人窮困時不失去仁義;顯達時不背離道德。窮困時不失去仁義,所以安詳自得;顯達時不背離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時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時修養(yǎng)自身以顯現(xiàn)于世。窮困時獨善其身,顯達時兼善天下。
出處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選自《孟子·盡心章句上》。
《孟子》一書七篇,是戰(zhàn)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匯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侯等內(nèi)容,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zhàn)國中期,屬儒家經(jīng)典著作。其學(xué)說出發(fā)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xué)》、《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自從宋、元、明、清以來,都把它當(dāng)做家傳戶誦的書。就像今天的教科書一樣!睹献印肥撬臅衅畲蟮牟款^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睹献印愤@部書的理論,不但純粹宏博,文章也極雄健優(yōu)美。
【獨善其身成語】相關(guān)文章:
獨善其身成語故事10-18
獨善其身的說說01-10
猜成語游戲的成語03-31
成語葉公好龍的成語故事12-13
經(jīng)典的成語02-02
經(jīng)典的成語12-14
指桑罵槐的成語解釋和成語接龍06-27
中國成語大全之成語之最10-19
成語猜謎,積累成語好方法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