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a乱码,国产精品路线1路线2路线,亚洲视频一区,精品国产自,www狠狠,国产情侣激情在线视频免费看,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表示說話精要的成語及解釋

時間:2020-11-08 11:04:54 成語大全 我要投稿

表示說話精要的成語及解釋

  成語,眾人皆說,成之于語,故成語,接下來是yjbys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的表示說話精要的成語,供大家參考借鑒。

  由衷之言 衷:內(nèi)心。出自內(nèi)心的話。

  有的放矢 的:箭靶子;矢:箭。放箭要對準(zhǔn)靶子。比喻說話做事有針對性。

  言之成理 之:代詞,指所說的事。話說得合乎道理。

  一言千金 一句話價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價值。

  一言興邦 謂一句話可以興國。

  義正辭嚴(yán) 義:道理;辭:言辭。理由正當(dāng)充足,措詞嚴(yán)正有力。

  語妙絕倫 謂言語精妙,無與倫比。

  微言大義 微言:精當(dāng)而含義深遠(yuǎn)的話;大義:本指經(jīng)書的要義,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語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頭頭是道 本為佛家語,指道無所不在。后多形容說話做事很有條理。

  繩墨之言 可以作為準(zhǔn)繩、合乎道德圣智的言論。

  切中時弊 切:切合;中:恰好對上;弊:害處。指發(fā)表的言論正好擊中當(dāng)時社會的弊病。

  切中時病 切:切合;中:恰好對上;。汉μ帯V赴l(fā)表的言論正好擊中當(dāng)時社會的弊病。

  妙語連珠 連珠:串珠。巧妙風(fēng)趣的話一個接一個

  妙言要道 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金石良言 比喻非常寶貴的教導(dǎo)或勸告

  金石之言 比喻非常寶貴的教導(dǎo)或勸告

  金玉良言 比喻可貴而有價值的勸告。

  擊玉敲金 如金玉被撞擊而發(fā)出的聲音。形容言辭鏗然有聲,正確無誤。

  金玉之言 金玉:黃金和美玉。象黃金美玉那樣珍貴的話語。比喻可貴而有價值的勸告。

  好語似珠 指詩文中警句妙語很多

  讜言直聲 讜言:公正的言論;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氣壯的言論。

  讜言嘉論 公正、正直而有說服力的言論。

  崇論宏議 崇:高;宏:大。指高明宏大越的議論或見解

  持平之論 持平:主持公道,沒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見。也指折中、調(diào)和的話。

  崇論閎議 崇:高;閎:宏大。指高明卓越的議論。

  辭微旨遠(yuǎn) 辭:文詞,言詞。微:隱蔽,精深。旨:意思,目的。言詞隱微而表達(dá)的意思很深遠(yuǎn)。

  詞嚴(yán)義正 措詞嚴(yán)肅,道理正當(dāng)。

  辭嚴(yán)義正 辭:言詞,語言。義:道理。言辭嚴(yán)厲,義理正大。

  不易之論 易:變更。不可更改的言論。形容論斷或意見完全正確

  不刊之論 刊:削除,古代把字寫在竹簡上,有錯誤就削去。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

  至理名言 至:最;名:有名聲的。最正確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論。

  擲地有聲 金石:鐘磬之類的樂器,聲音清脆優(yōu)美。比喻文章文辭優(yōu)美,語言鏗鏘有力。

  字字珠璣 珠璣:珠子。每個字都像珍珠一樣。比喻說話、文章的詞句十分優(yōu)美。

  要言妙道 要:重要,中肯;妙:神妙,深微。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言之有物 物:內(nèi)容。文章或講話有具體內(nèi)容。

  言為心聲 言語是思想的反映,從一個人的話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言簡意賅 賅:完備。話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說話寫文章簡明扼要。

  要言不煩 要:簡要;煩:煩瑣。指說話或?qū)懳恼潞唵味笠,不煩瑣?/p>

  言必有中 中:正對上。指一說話就能說到點子上。

  藥石之言 藥石:治病的藥物和砭石,泛指藥物。比喻勸人改過的話。

  言必有據(jù) 說話一定要有根據(jù)。

  一語破的 的:箭靶的中心。一句話就說中要害。

  言之有理 說的話有道理。

  一針見血 比喻說話直截了當(dāng),切中要害。

  一言九鼎 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一語道破 道:說;破:揭穿。一句話就說穿了。

【表示說話精要的成語及解釋】相關(guān)文章:

舉棋不定的成語解釋及故事01-08

擇善而從的成語故事及解釋12-13

不倫不類的成語故事及解釋12-09

多則成語故事及解釋01-16

手不釋卷的成語故事及解釋12-09

投筆從戎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11-10

勢如破竹的成語故事及解釋08-20

表示心情的成語(15篇)01-25

表示心情的成語15篇01-25

人言可畏的成語故事及解釋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