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清明節(jié)特色食品清明餅及做法
清明時節(jié),江南一帶有吃清明餅的風俗習慣,也被稱作清明團子、綿菜餅、清明果、青團子等,是用一種叫綿菜的野生植物搗爛后擠壓出汁,用這種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做成。以下,YJBYS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溫州清明節(jié)特色食品清明餅及做法,歡迎閱讀。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jié),太平天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nóng)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nóng)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陳太平,清兵并未善罷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
回家后,那位農(nóng)民在思索帶什么東西給陳太平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凈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nèi),做成一只只米團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團子放在青草里,混過村口的哨兵。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后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御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
傳說清朝末年,正儀鎮(zhèn)有個叫趙慧的女子,發(fā)現(xiàn)一種醬麥草是做青團子青汁的好原料,而用手工磨的粉做的團子更為柔軟細膩,又不粘牙,存放數(shù)天不破裂、不發(fā)硬、不變色。后來正儀鎮(zhèn)中心橋南一爿糕團店的陳四寶老大娘從趙慧處學得了這個秘方,從此青團子供應于市場,成了一種色味兼美,饒有鄉(xiāng)土特色的點心。
清明草,俗稱綿菜,也叫“米菜”。學名叫“鼠曲草”,一年生草木。清明季節(jié),會萌生出綿綿白毛細葉,開有黃色小花,人們采摘葉頂及花,洗凈搗爛,和上糯米粉,入餡,制餅蒸熟而食;或不加餡以油貼鍋,稱為綿菜油糍。有的人家,從田間采來綿菜、馬蘭頭、苧麻嫩腦等野菜或青草后,先炊熟曬干,磨細作為餅餡,和上米面或面粉制餅,用兩片香泡葉包裹,然后,在飯鍋中或蒸籠中蒸熟即成,俗稱“蒿餅”。在泰順,先一日,以綿菜葉或蓬蒿和米粉,餡糖阿日饅頭,謂之“蒸糍”。綿菜,色青具有韌性,不但好吃,且貯藏得久,有暖胃作用。
在清明節(jié)前,溫州城鄉(xiāng)家家磨糯米粉做餅,餡以豬肉、筍絲之類,或者嵌以甜糖,俗稱“清明餅”。在山區(qū),則采清明草作餅。
方法一:
1、備原料:糯米、綿菜、豬肉、筍絲等(根據(jù)個人口味)
2、煮綿菜:將采摘來的`柚子葉洗干凈,放到鍋里煮熟(可適當加點蘇打粉,可以更好地保持綠色)。將煮熟的柚子葉
晾會兒,切細搗爛。
3、攪均勻:這是最關鍵的一步,也是最有難度的一關,如何將米粉和綿菜均勻地和成綠色的面團,因為綿菜纖維較難搗碎。據(jù)說以前居民都是用搗臼來將兩者均勻搗成一團,現(xiàn)在一般是用機器操作。
注:棉菜——開著黃色小花,葉小形如菊葉,全株有白色綿毛的綿菜(大致分部在山腳下、田野溪邊)
方法二
水磨糯米粉水磨粘米粉碗豆苗白芝麻
(1) 碗豆苗洗干凈,剁上幾刀,但是不要很碎待用。
(2) 取一個盆,放入水磨糯米粉、水磨粘米粉(也可以用玉米粉代替),比例是3比1,放入切碎的碗豆苗、少許鹽、蘑菇精(可不放)混合均勻,加入水揉成面團。做成一個個元宵,然后擠壓成圓餅,一面粘上芝麻(不用二面粘芝麻)。
(3) 平底鍋燒熱,放入少許油,將糯米餅二面煎成金黃色至熟,然后用模具壓出直徑5厘米的圓形餅,裝盤即可。
海煮清明餅:將清明餅像年糕一樣切片跟文蛤、蝦仁、墨魚、海參等一起煮。哈密瓜炒清明餅:哈密瓜的甜脆與清明餅的韌勁,是那么的恰到好處。
香煎清明餅:拌著紅糖、桂花煎過,香香的、甜甜的、脆脆的,是一道很好的甜點小食。
【溫州清明節(jié)特色食品清明餅及做法】相關文章:
手抓餅的做法及配方10-08
泡菜餅的做法10-07
發(fā)面糖餅做法10-10
烤鴨餅的做法10-08
清明節(jié)手抄報資料:清明節(jié)節(jié)令食品08-31
泡菜餅的美味做法10-12
泡菜餅的簡單做法10-09
日式土豆可樂餅做法10-11
日式可樂餅美味做法10-08
吊爐餅的做法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