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a乱码,国产精品路线1路线2路线,亚洲视频一区,精品国产自,www狠狠,国产情侣激情在线视频免费看,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研究論文

時間:2024-10-13 14:30:36 文化藝術 我要投稿

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研究論文

  1.當前泰國漢語教學中文化教育與實際教學的脫節(jié)

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研究論文

  1.1教師對中國文化教育不夠重視

  從事對外漢語工作的教師被稱為“語言文化的使者”,但在實際情況中卻很難實現(xiàn)名符其實。原因在于很多對外漢語的專業(yè)人才對民族文化和知識知之甚少,也沒有引起重視,就不可能將文化教育引入到漢語教育的過程中。

  1.2受傳統(tǒng)的語言學觀念影響

  由于漢語是一種比較復雜的語言系統(tǒng),學生往往喜歡把相互聯(lián)系的語言知識的學習分化出來,形成獨立的個體,如,很多外國學生認為語法是一個體系,拼音是一個體系,文化也是一個體系。這樣將文化與語言隔離,會對漢語學習造成障礙。

  1.3對中國文化內(nèi)容缺乏深層次理解

  在泰國工作期間,通過對泰國北欖華文學校在學的158名選修了漢語課程的學生進行客觀選擇題問卷測評的方法進行統(tǒng)計歸納,得出如下初步結論:學生在獲取中國文化相關知識的途徑主要是環(huán)境影響和媒體,學校課堂中獲取的較少。參加問卷調(diào)查的158名學生在“泰國學生獲取中國文化的途徑”中,有68人選擇“媒體影響”,36人選擇“課堂獲得”,54人選擇“生活環(huán)境影響”。學生獲取中國文化相關知識的主要途徑是媒體和環(huán)境。媒體環(huán)境中占主導地位的則是電影、電視、歌曲及主辦的大型活動等。調(diào)查過程中很多同學表示通過這些活動既有娛樂價值,又可以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文化。但很多同學在這個過程中陷入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況,就如表2所示,自己認為了解了中國文化、中國習俗,然而實際上只是停留在表面階段。

  2.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教育的方法

  2.1文化差異比較法

  在跨文化交際中,文化差異是普遍存在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母語文化的環(huán)境,這是無可否認的,但如何利用這一差異促進對另一文化的吸收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人們在進行第二語言的學習時,往往會產(chǎn)生負面的遷移作用,嚴重影響日常交際。這時我們就需要正確的方法去消除這種副作用。在漢語教學過程中,如果漢語教師能把中外之間的文化差異進行對比,將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文化的理解和漢語的學習。例如,在對狗的看法上的差異。中國人在不同的階段有兩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源于中國古代,對狗的看法大體是以排斥為主,當時有關的詞匯大多是含貶義的,如“豬狗不如”、“狼心狗肺”等。而現(xiàn)代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對狗的觀點基本上已經(jīng)改觀了,很多家庭開始飼養(yǎng)狗作為寵物。雖然那些詞語還在使用,但狗在現(xiàn)代中國人心中已是“忠誠”、“聰明”“可愛”等的代名詞。對于泰國來說,狗基本上從始至終都是受到保護的,甚至在泰國的有些地方,狗的地位已與人相提并論。這樣對中泰兩國文化差異進行比較后,學生就更加能理解中國文化,并以此為基礎,把握詞語的意義,消除在交際過程中的障礙,以促進更好地交流。

  2.2字詞句的隨機文化導入法

  在漢語教學的背景中,如果碰到含有背景意義的詞時,除了告知學生其本身的詞義外,更要講解其背后隱藏的意義,穿插文化的內(nèi)容,不僅有利于文化的傳播,更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例如,在介紹“紫氣東來”時,可以根據(jù)學生學習程度導入相關的背景和含義。在中國古代,人們往往習慣觀天象而卜測未來,在這里紫氣便是古人對天際變化的一種描述。“紫氣東來”預示著好兆頭,將有喜事發(fā)生。而談到“紫”這個字時,泰國學生應該比較熟悉,因為他們很喜歡五顏六色的東西,且每天穿的衣服顏色不一便說明了這一點。除黃色外,“紫色”在我國古代也是屬于皇室貴族的御用顏色,它象征著高貴與吉祥。再如,“餃”、“餅”、“飯”、“飲”等以“食”為偏旁的字則反映了我國的飲食文化。

  2.3分段教學法

  在進行對外漢語教學時,要注意教學對象是多樣化的。他們具有不同的成長背景、接受能力、學習能力、年齡范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同時,在教學時要把語言教學、文化教育及交際規(guī)則培養(yǎng)相互融合。要分階段、分層次逐步進行,不可操之過急,一蹴而就。這樣有利于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對學過的知識有更好地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在基礎階段,學生剛剛接觸漢語不久,對漢語的構成、用法、詞匯等基本不了解。在學生進入中級階段后,有了一定程度的漢語基礎和文化水平,這樣就可以開始著手進行兩方面的教學:一是擴展?jié)h語教學中文化教育的內(nèi)容;二是在文化的基礎上,練習更多具有民風民俗的詞匯和語句,使交流更加順暢。隨著學生進入高級階段后,學生的漢語水平已到了一定的高度,對中國文化大體上已經(jīng)了解,這時可以開設專門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課程進行教學,進一步加強使用漢語的規(guī)范。

  2.4文化體驗法

  在對外漢語教育中除了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外,讓學生親身體驗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模式。中國文化豐富多彩,單靠講解或視覺欣賞是不夠的,只有融入其中才能更深刻地感知。在教授學生學習漢語的同時,可以適時開展一些關于中國文化的活動。例如,演講比賽,文化講座等。泰國學生本就活潑好動,利用音樂、小品、武術等活動可以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

  3.結語

  語言與文化是相輔相成的,語言承載著文化,文化也包含著語言。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制約著語言的發(fā)展,當前世界上各個民族語言的不同特點正說明了這一點。語言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生產(chǎn)中不斷積累和發(fā)展而形成的。每一種語言都有自己生長的土壤,而這里的土壤就是各種不同的文化。這些文化決定了語言的特點,因此語言中就會有很多反映各地民俗風情、生活習慣、思想道德、傳統(tǒng)文化的詞匯及用語。由此可知,外國學生如果想要提高交際能力,使交際變得更加順暢,那么掌握這類詞匯和用語就變得至關重要。在對外漢語的教學中,要想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運用漢語,文化的教學則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在了解文化的基礎上,才能學好承載這種文化的語言。換言之,要在了解中國的人文風俗、歷史、地理、生活習慣、道德規(guī)范的基礎上進行漢語學習,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效率,所以對外漢語中進行文化教育是不可缺少的。

【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論文03-17

歷史教學中談話研究的論文02-18

對外漢語教學詞匯教學技巧研究論文開題報告11-22

兒化詞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論文提綱11-18

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技巧研究論文提綱11-18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語課教學12-07

對外漢語教學中交際能力應用研究12-06

論文:淺析數(shù)學教學中數(shù)學語言研究03-24

小學數(shù)學中的概念教學研究論文06-03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