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應對文化差異的辦法論文
在人際交往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文化教育差異情況的存在,使得人們之間的價值理念、思想信仰層面存在很多的差異性,這也會導致風俗文化、行為習慣方面的差異,所以,在跨文化交際中,文化成為交流的主要障礙,一方面是比較大的視角,如價值理念、思維取向等,也有一些詞句、篇章語言文化微觀層面的,把文化的異同提升到理性的高度。一直下去,那么目的語文化現象就會產生,而且也具有了比較突出的差異化特點,因為這樣會影響人們認識事物的角度。所以,在語言交際中,應該對文化差異的情況充分重視,并能夠想方設法,用各種方式,深入感知對象語言的洞察力,敏銳的覺察西方文化的特點,從而避免因為文化不同而產生不必要的語言交流障礙,從而更好的實現跨文化交際目的。
以下從幾個方面,討論在中西方實際交際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文化差異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3.1 注意政治術語的含義差異
在一定的境遇下,很多政治術語是有獨特性的,比如中國政治理念層面的“精神文明”主要是相對于物質文明的,要是對這個詞匯進行翻譯的時候這樣進行:“spiritual civilization”,那么西方人肯定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宗教信仰詞匯,那么與漢語本義就完全不一致了。此外,如“五講四美三熱愛”這個詞語,要是按照英文的邏輯,注意翻譯,那么必然很難理解這個詞語。然而,如果只是看到這一點還是不充分的,文化差異的情況會產生很多誤解。由于時代的差異,詞義也有不同的意涵,從褒貶層面看,原先的中性詞義可能也會有感情色彩的變化。所以,對于政治術語,在翻譯的時候不但要充分理解本義,而且還要感知引申義和比喻義。只有熟悉詞義在不同語境中的真正意義,才能在交際中做到語用得體。把政治術語與西方國家文化內涵結合,在交際工作中就可避免交際障礙甚至交際災難。
3.2 了解詞的含義及對等性
在不同語言領域內,一些詞語從字面意思上看似相同,能夠共同表達相同的事物,可是卻往往存在差異情況發(fā)生;或者因為某些事物在一個語言范疇內僅有一兩個意涵,可是在另一個語言范疇內卻有更多的意涵。要注意不同語言文化下的詞義差別,了解不同文化中對應詞的意義是否完全對等。談到對農民的說法,有“farmer”與“peasant”兩種,然而“peasant”在英語中還有“鄉(xiāng)巴佬”的貶義,如果在該用“farmer”的場合使用了“peasant”,就令人啼笑皆非了。只有了解了詞語的對等性,交流才能與外賓的文化相對接,他們就不會困惑。所以,詞語的表面意涵應該得到重視,內在意涵的對等與否也不能在交際之中忽視,尤其是那些暗含或附屬的意涵,否則在交際中產生的誤解會經常發(fā)生。
3.3 應對“詞匯空位”問題
在詞語變化之外,民俗文化的特異性會影響交際,從而產生“詞匯空位”不良情況。語言是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一種社會現象,人們生活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就會產生不同的語言。如果生活客觀環(huán)境中根本不存在某一現象或事物,那么語言中自然也不會存在對應的詞語。交際行為產生的時候,假若被譯語無法與譯入語的意義形態(tài)完全對應上,那么詞匯表達就會出現一種問題,與被譯語相比,譯入語就有了“空位”。
在跨文化交際中,詞匯空位并不是特殊的現象狀態(tài),而是比較普遍的,這種情況也帶來了很大的交際困境。文化差異是導致交際過程中無法轉譯現象存在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翻譯中的直譯就失去了應有的效果,那么對于翻譯問題只能采取意譯。如在英語交際中,就沒有一個詞匯與“物極必反”進行對應,所以在轉譯該詞匯的時候,就必須要借助中文詞匯的內涵詞意,翻譯成:“A change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is inevitable once a certain limit is reached.”文化差異如果被忽視,那么交際過程中必然不會暢通無阻,而是在理解上困難重重,甚至完全的差異也會形成。
【應對文化差異的辦法論文】相關文章:
應對國際商務談判中的文化差異策略的論文05-24
淺析船舶投資風險及應對措施論文08-27
大學生負面情緒危害及應對論文06-30
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常見問題應對論文04-28
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問題與應對措施論文04-23
高校的教學管理現存問題與應對措施分論文04-26
關于建筑工程造價預結算問題及應對措施論文05-04
學生宿舍人際沖突的應對路徑分析論文05-03
林業(yè)會計核算辦法的制定問題論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