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應用語言學視閾下的英語文化導入教學研究分析
文化導入在英語寫作教學方面的有很重要的影響,下面基于應用語言學視閾下的英語文化導入教學研究。
一、應用語言學與文化導入教學概述
1.應用語言學概述
應用語言學這一概念是在1980年由波蘭語言學家博杜恩·德·庫爾德內(nèi)首次提出。應用語言學即是介于人類語言理論描寫與語言教學實踐活動之間的學術命題。一般而言,應用語言學分廣義與狹義兩種,廣義的應用語言學也即是人們使用語言學的理論知識來解決其他各學科領域的問題。而狹義的應用語言學是特指語言教學,特別是外語教學或第二語言教學。
2.文化導入教學概述
美國應用語言學家sapir曾說:“語言有一個環(huán)境,它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不能脫離社會繼承下來的傳統(tǒng)和信念。”同樣,人們在學習英語時也必須基于英語所發(fā)源乃至普遍應用的國家的文化土壤,本文由論文聯(lián)盟http://收集整理而不能單純地學習這一門語言不考慮它所植根的文化環(huán)境。因此,依照應用語言學的教育法則,文化導入教學是教授英語的主要教學方法,教師需要把文化導入教學應用到現(xiàn)實課堂教學中去。而在應用語言學視閾下,文化導入教學即是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語言學習與文化背景結合起來,在學習語言基本知識的基礎上積極了解英語語言國家的文化、歷史、風俗和生活方式,以不斷增強自身在英語學習方面的綜合能力的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操作性教學。
二、基于應用語言學視閾下的文化導入對英語教學的影響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和中介,文化約束和影響著語言的交流。因此,在應用語言學視角下探討的文化導入教學主要是在課堂教學中要將語言教學與文化導入結合起來。下面從聽、說、讀、寫、譯及詞匯等幾個方面系統(tǒng)探討文化導入對英語教學的影響。
1.文化導入在英語聽力教學方面的影響
聽力在英語學習中十分重要,而這又是很多英語學習者的薄弱點。這主要是由于學生在聽力學習過程中習慣性的母語思維模式來理解內(nèi)容大意。例如:
w:sorry,i'm afraid i can’t go shopping with you tomorrow.
m:why?
m:oh,i've been under the weather today.
在上述對話中,對于學生來說是沒有一個生詞的。即便這樣,大多數(shù)的學生卻仍不能得出正解。在這組對話中,weather的詞義是天氣,而 under the weather 詞組則是一種俗語表達,在英語語言的國家,人們常用以表達身體不適。那么若不了解這一文化背景,學生就很容易會理解為天氣的原因了。
2.文化導入在英語口語教學方面的影響
在課堂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口語對話可以說是學生最差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口語方面因為缺乏一定的詞匯積累,在套用語法的表達方式時與英語語言國家的工作以及生活習慣等產(chǎn)生很大的偏差。隨著國際化交流的加強,很多場合都需要與其他國家的人們進行交流。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是各國人們溝通的橋梁。有些中國學生對外國友人非常熱情,見面不知所措,常常用中國式的英語打招呼:“hello,have you had your meal?”從語法來看,這句話是十分符合語法規(guī)則的。而國外友人卻摸不著頭腦,甚至會覺得干涉隱私。在民以食為天的國度,中國人的見面問候形成了“吃了沒有”的固定模式,而對外國人卻不然。
3.文化導入在英語閱讀教學方面的影響
目前的英語教材選材寬泛,很多文章都會涉及英語語言國家中特有的文化歷史知識背景,這也為學生認識和理解世界各國提供了大量鮮明生動的材料。因此,文化導入在英語閱讀教學方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專有名詞方面就有很大的講究。就英語中姓名和稱謂來講:
(1)名+姓,如lily green。名+第二名字(多為長輩的名或姓)+姓,如edward adam davis。女性婚后隨夫姓,如marie curie。
(2)親戚和好朋友之間常直接稱呼對方名字或昵稱,如david/或dave(但對長輩,而用“稱呼+名”,如uncle alex)。
4.文化導入在英語寫作教學方面的影響
根據(jù)《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學生在寫作中需要準確使用所學過的語法和短語,并且要掌握英語國度的人們常用的約定俗成的表達方式,進而寫出合乎語法與生活習慣的英語文章。例如,在作文中因為不知道英語國度中人們的固定表達方式和日常習慣,有些學生會將“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翻譯為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怎么老是你”翻譯為how old are you?等等。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就應當運用英美文化的導入,注意開拓學生英語知識視野,進而不斷加強文化知識積累。
5.文化導入在英語翻譯教學方面的影響
翻譯,可以說是對文章的充分理解消化之后重新寫作的過程。因此,學習者必須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將所學的英語國家文化歷史知識背景與各種百科知識融入到文章的準確翻譯的過程中。在翻譯“when it comes to swimming i beat him by miles.”時,不能簡單組合詞匯翻譯成“當去游泳時,我把他踢走了好幾米。”其正確翻譯是“談到游泳,我比他強得多。”
6.文化導入在詞匯方面的教學要求
對于簡單的問候語的掌握方面,教師需要重點介紹和補充與之關聯(lián)的文化歷史生活背景知識,并在必要的時候進行漢語文化的比較,不但讓學生知道詞語的表層詞義,更要理解其文化內(nèi)涵。例如,對比漢語,英語中的親屬稱謂語少,一個cousin涵蓋了“堂/表兄弟,堂/表姐妹”等幾種親戚關系;“農(nóng)民”這個單詞在漢語中是統(tǒng)一的概念(泛指“農(nóng)業(yè)勞動者”),英語中卻根據(jù)其經(jīng)濟狀況、文化教育的差異,分別用farmer和peasant來表示。上述詞匯在指代范圍上的差異,表現(xiàn)出了中西方人在人際關系上不同的觀念和社會習俗。通過同一單詞的不同闡述意義,可以窺見漢英兩個民族不同態(tài)度和習俗。關于漢語中的“請”,大多數(shù)中國人認為漢語中的“請”與英語中的“please”相當,但在英語國家某些場合卻不適合用“please”,如讓別人先進門或先上車時,不說“please”,而說“after you”;在飯桌上請人吃飯、喝酒或請人吸煙時,英語中一般都用“help yourself”,也不用“please”。這些都是習俗等因素的影響,不是語言本身的結構所能說明的。
三、結語
基于應用語言學視閾下探討文化導入對英語教學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發(fā)展他們跨文化的意識和能力。這里的“跨文化意識”,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對目的語言文化背景的了解。這就要求各高校在英語教學實踐中,要以應用語言學理念為指導,從聽、說、讀、寫、譯以及詞匯積累等方面更多地側(cè)重文化的導入教學,最終才能真正提高大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并且才能更加深刻地掌握英語的語言內(nèi)涵。
【應用語言學視閾下的英語文化導入教學研究分析】相關文章:
于中日語言文化差異下的日語教學研究分析(精選6篇)06-13
隱喻的應用語言學框架及其特點分析論文12-07
英語副語言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用論文05-24
英語語言學論文提綱04-13
汽車營銷下的顧客價值分析04-01
小學英語教學研究論文(精選15篇)09-09
國外語言學方向碩士論文引言語類分析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