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地區(qū)高職英語教學現狀與對策論文
摘要:該文就當前少數民族地區(qū)高職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在進行了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初步解決辦法。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民族地區(qū);對策
隨著世界全球化趨勢的發(fā)展,我國對英語人士的需求與層次的要求越來越高。英語教學在各類的院校屬于公共的必修課,英語教學變得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在少數民族地區(qū),長期以來少數民族地區(qū)高等院校為社會培養(yǎng)了大批高素質的建設人才。但是,民族高等院校的外語教學的研究還是很薄弱,英語教學相對社會需求滯后,尤其傳統的英語教學觀念嚴重地影響著教學效果,不符合民族地區(qū)和我國對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對民族院校本身和當地經濟文化的長遠發(fā)展非常不利。作為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結合十幾年的教學實踐,就目前少數民族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應采取的措施談談自己的微薄看法。
1、少數民族高職英語教學的現狀
1.1少數民族地區(qū)現狀
根據《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高職英語一般開至第三學期(合計1~2年),但事倍功半。多數高職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學習興趣不濃厚或者是學習方法不得當,多數學生學習英語費時費力且所學英語完全不能學以致用。語言的本質功能是交際,若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不能學以致用,外語教學便失去其存在的價值。
1.2單一的外語教材無法滿足不同學科的教學要求
教學大綱對英語應用能力重視不足,英語教學與各專業(yè)學科的教學要求的差距越來越大,需要研究制定適應各學科門類的大學英語最低教學要求。社會要求高職生不僅具有英語閱讀和翻譯、寫作、對話等英語綜合能力,更主要的是能與其專業(yè)掛靠。
1.3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陳舊
現行的高職英語課程體系,從教材選擇、教學環(huán)節(jié)到教學方法基本上沿襲了大學英語的教學模式,未形成具有高職特色的課程體系,課堂教學中仍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機械的,被動的接受知識,教師教的辛苦,學生學的吃力,知識與實用脫節(jié),導致“教師講知識、學生聽知識、考試考知識、考前背知識、考后全忘記”,的尷尬狀況。
1.4師資力量薄弱,缺乏學科專業(yè)知識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迅猛,學校規(guī)模不斷擴大。隨之而來的是高職院校學生人數急劇膨脹,使得承擔公共英語教學任務的教師嚴重缺乏。而大多數英語教師都是由傳統的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培養(yǎng)出來的.,因而在學科和跨學科知識結構方面難免先天不足。他們在校期間精力主要用在聽、說、讀、寫、譯等英語技能的學習和訓練上,漢語水平沒有得到顯著提高,其他學科知識則更是匾乏。英語教師又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tài),幾乎都在超負荷工作,很少有機會再進修。
1.5教學設施滯后
少數民族高職院校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中專、中技或其他中等院校升格的,尤其在湘西偏遠落后的少數民族地區(qū),高職院校還是由幾個中專合校組成。英語教學的基礎設施非常落后,仍采用傳統的一本教材,一塊黑板,一臺錄音機。雖然,現在各高校系部都配了多媒體教室,但自身都供不應求,更何況作為公共課程的英語根本排不上號。英語教學嚴重滯后于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缺乏良好的英語教學的硬件和軟件環(huán)境,從而影響了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2、少數民族高職英語教學的對策
2.1實施分層次、分類教學
分層次、分類教學體現了因材施教原則,體現了個性化教育的理念!胺謱印苯虒W指新生入學必須參加英語分級測試,按照測試結果編入不同等級的班級!胺诸悺苯虒W指對不同專業(yè)學科的學生實行與之相應的外語教學。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實事求是的制定英語教學計劃。
高職院校的學生呈多元化態(tài)勢,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尤其在少數民族地區(qū)很多高職生連48個音素還認識不全,單詞匱乏,寫不出完整的句子等。面對現狀,若按現有統一的目標實施教學,其結果差者更差。只有個別少數學生的英語基礎扎實,而多數學生英語成績不理想者,如果沒有適合的內容與方法促其進步,久而久之,失去學習信心,減弱學習動機,使差生的隊伍壯大,從而失去了教與學的的積極互動。教師在教學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很難兼顧周全。因此,結合我院實際,能夠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編班,分級管理,分類教學,分別指導,將會適得其所,爭取所需,學有所獲。各自嘗到不同階段、不同水平成功的快樂,并鼓勵學生由低層次向較高目標推進,從而最終達到“樂學善教”的目標和任務。
2.2構建合理的教學模式
正如《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所指出的,“打好語言基礎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但打好基礎要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高職教育英語教學中,夠用為度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原則。大多數高職院校英語課時有局限性,一周4~6學時的課堂教學,教師無法做到聽、說、讀、寫面面俱到。英語是公共課程不是專業(yè)課程,不可能系統地劃分成不同課程來進行專項訓練。所以要根據高職專業(yè)教育與英語教學的時間合理地分配教學,構建合理的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實施“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改變“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法,采取多種教學方法。課堂教學可以采用參與式、討論式、啟發(fā)式等;課外則可以將現代化的設備運用于教學,采用網絡教學彌補課堂教學中的不足。提倡課堂教學與開放式自主學習相結合,實行分層次、分類教學,大班授課與小班實訓相結合等教學模式。這種新的模式允許學生隨時隨地選擇適合自己要學的材料進行學習,能夠完成傳統課堂上無法完成的聽說訓練,能夠隨時記錄、了解、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教師的教學與輔導情況,從而能督促學生積極學習,促使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與其他實用能力有一個較快提高,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2.3強化第二課堂活動
“優(yōu)化第一課堂,強化第二課堂”,由外語教師專門負責組織籌劃具體活動項目,并且充分發(fā)揮學生社團、校園廣播、校園網等的作用,強化實踐環(huán)節(jié)。英語學習是技能學習,要學好英語,只靠每周課堂上4~6學時是學不好英語的,必須利用課外時間舉辦英語角、英語沙龍、口語大賽、演講比賽及英語興趣小組,并不定期地邀請外籍教師開展各個文化專題的講座,直接地了解西方文化,創(chuàng)造全方位院內語言交流環(huán)境,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水平和應用能力。第二課堂的活動內容根據學生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特色,使英語教學從單一的小課堂教學轉移到以校園為主的英語學習的大課堂,形成一個學習氛圍更濃厚、范圍更廣大、參加人數更多的大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多形式、多渠道、多手段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英語能力,提高了學生英語學習興趣,鍛煉了學生英語語言的應用能力,體現了英語教學個性化的特色。
少數民族地區(qū)高職英語課程與其它課程一起擔負著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重擔,尤其,在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qū),英語教學將是一項長期艱苦的任務,而高職教育的歷史使命又賦予了它新的內容和要求,如何取得良好的英語教學效果還有待于同仁們共同努力。因此,英語課的教學不能只局限于英語語言知識的傳授,必須注重學生應用英語的實際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結合專業(yè)的特色確定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全面提高學習英語的實效性,實現英語教學和專業(yè)對接,培養(yǎng)出市場急需,社會所需的人才,滿足社會對職業(yè)技術人才的高素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