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外語類學術論文論文范文
導語 :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語不再是本族語者的專利,作為國際語言,它是理解、交流以及表達不同文化的方式和手段。以下是外語類學術論文,歡迎閱讀。
來自不同母語背景說話者的英語口音可能會造成交際的中斷甚至失敗;英語口音又與說話者的身份和自我緊密聯(lián)系。中國擁有著世界上人數(shù)最多的英語學習者,隨著中國政治經濟的不斷強大,國際交流的日益增加,對中國英語口音的研究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爸袊⒄Z”的概念在20世紀80年代由我國學者葛傳椝提出,將其定義為“在中國本土上使用的、以標準英語為核心,具有漢語特點的英語”。之后,許多學者對“中國英語”的定義進行了熱烈的理論探討和爭鳴等。目前,學者們對于中國英語的客觀存在基本達成共識,強調應從語音、詞匯、句法、篇章等各層次來描寫中國英語的特點,以求展示中國英語的全貌。而“中國英語口音”的概念至今也一直未見于國內文獻。我們在借鑒前人定義的基礎上,稱其為“載漢語語言特征的英語口音”。
我們查閱了2000年至2013年期間,中文社會科學索引(CSSCI)14種外語類核心期刊所發(fā)表的文章,對上述期刊相關文獻進行梳理。首先將研究內容涉及“中國英語”及“中國英語學習者的英語語音問題”的文章進行歸類,相關文獻共58篇(如表1所示)?傮w上,中國英語的相關論文共15篇,占25.9%,而中國大學生英語語音問題的相關論文共43篇,占74.1 9/6。其次,根據研究方法,將相關文章分為實證研究和非實證研究,分別占62.19/6和37.9%。非實證研究主要包括對世界英語理論及英語國際語理論的介紹、中國英語研究綜述和語言遷移、英漢對比、中介語、音系學(優(yōu)選論等)理論的探討。實證研究主要包括對中國英語口音特點(音段音位特點和超音段音位特點)、中國英語次變體口音特點、相關語料庫的建設及中國英語口音的態(tài)度等方面。限于篇幅,我們這里僅對中國英語口音的實證研究成果,從以上五個方面逐一對這些論文進行歸類和述評。
一、英語口音研究中的幾個焦點問題
(一)對間段音位特點的研究
國內學者們認為,中國英語口音的實證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E6]LT]。1994年南京大學的樂眉云教授采用方言調查法,首次全面對我國各大方言區(qū)中學生的英語語音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調查分析,深入全國各地收集語料。從語音偏誤的視角探討了方言對英語音段音位發(fā)音的影響,找出各大方言區(qū)學生英語語音學習的難點及其基本規(guī)律。我們認為部分中學生的發(fā)音問題可通過英語教學得到解決,且國外學者對于世界變體英語口音的研究都是以受教育者(通常是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因此,我們僅選取以中國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的實證研究文獻。在實證研究中,學者們通常從英漢對比的視角,根據語言遷移或中介語理論,通過實驗語音學的研究方法得出中國大學生在英語發(fā)音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對英語語音教學提出建議。
1.元音特點。元音是英語語音教學中的難點,元音發(fā)音特點的實證研究成果共2篇,都是基于學習者語料庫進行的研究,總結了中國大學生在英語元音發(fā)音方面的主要問題,如單元音的音長、音質和雙元音的簡化等問題。陳樺采用實驗語音學手段,對中國英語學習者縱深口語語料庫(LSECCI。)中14名英語專業(yè)學生4年的朗讀錄音進行語音標注及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單元音/I//e/與雙元音/eI//au//aI/離標準發(fā)音差別較大。程春梅等通過對中國高級英語學習者音段錯誤語料庫的分析顯示:/i/e/a/的出錯率非常高,占整個元音錯誤的53.9%。8個松元音/i//e//a//u/的錯誤占到整個錯誤的73.5%。在替換型音段錯誤中,最多的是/i/與/I/。
2.輔音特點。關于輔音發(fā)音特點的實證研究成果5篇。其中,程春梅等通過對中國高級英語學習者音段錯誤的語料庫系統(tǒng)分析,總結了中國大學生輔音發(fā)音的總體問題。她發(fā)現(xiàn),輔音的錯誤率高的是/t//d//z//6//n//l//v/。在替換性錯誤中,最多的是摩擦音/6//z//v/。學生們傾向于用/d/代替/6/,/s/代替/z/,/w/代替/v/在脫落型錯誤中,頻率最高的是爆破音/t//d//k/。四位學者分別針對輔音群、輔音吞音、塞音和塞擦音問題進行了實證研究。閻麗莉等通過分析6名大一學生的朗讀錄音,發(fā)現(xiàn)輔音群的誤讀中,插音類錯誤最普遍,其次為刪音,替換類也較常見。她進一步以優(yōu)選論為框架解釋了中國英語學習者英語輔音群的習得情況。馮友通過檢索分析大學四、六級口語語料庫(COLSEC)發(fā)現(xiàn),學習者最常見的輔音吞音,按照發(fā)音部位是齒槽音、軟腭音和雙唇音;按照發(fā)音方式,則是爆破音、摩擦音和鼻音;清輔音吞音:的情況遠遠多于濁輔音。最容易發(fā)生輔音吞音的位置是詞尾,最不容易發(fā)生的位置是詞首。陳樺。研究了中國英語學習者擦音和塞擦音存在的一些問題,如/6/發(fā)成/d/或/z/,/v//w/混淆,用/x/代替/s/等。王茂林采用實驗語音學的方法,對比分析了美國人與中國英語學習者詞中塞音的發(fā)音時長。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學習者英語濁塞音的發(fā)音相對較好,而清塞音的發(fā)音相對較差。概而言之,中國學生在英語輔音方面的主要發(fā)音問題是清輔音與濁輔音的混淆、/l//n/混淆、th音、/w//v/混淆以及輔音群的誤讀和輔音段音吞音等方面。 (二)對超音位特點的研究
學者們普遍認為外國腔或外國口音與超音段音位的特點密切相關。因此,中國英語口音的特點也更多地體現(xiàn)在超音段音位層面上。楊軍等通過梳理與朗讀相關的文獻,發(fā)現(xiàn)外國腔和韻律不當(如重音不當、節(jié)律不當、調組劃分不當、邊界調使用不當、音節(jié)時長不當?shù)?是現(xiàn)有的兩大研究主題。陳樺論證了我國英語學習者的超音段音位錯誤比起音段音位錯誤更為嚴重,強調超音段音位特征的教學應該在大學英語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我們這里主要從詞重音、句子重音和節(jié)奏、停頓、語調等四個方面進行綜述。
1.詞重音。單詞重音是重要的英語語音特征,既有文獻中有關中國大學生的單詞重音發(fā)音的實證研究僅1項。高琳等分析了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朗讀錄音樣本及中國學習者英語口語語料庫COLSEC中的單詞重音錯誤,發(fā)現(xiàn)多音節(jié)單詞重音位移比較常見,而且重音錯發(fā)在單詞(尤其是名詞和形容詞)第二音節(jié)的傾向更為明顯。
2.句子重音和節(jié)奏。節(jié)奏對于語音的理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句子重音和節(jié)奏的實證研究總共有4項,該系列研究成果主要源自南京大學的陳樺教授。陳樺以8名英國大學生的調核位置為參照標準,對中國45名學習者的英語朗讀口語進行了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學習者采用對比重音和強調重音充當調核的比例少,使用不當?shù)恼{核詞匯多。他們常對諸于介詞、人稱代詞、連接詞等功能詞賦予重音;陳樺對中國英語學習者4年縱貫研究的結果表明,學生的重音問題呈現(xiàn)一定程度的上升趨勢,由重音模式所反映的節(jié)奏模式沒有明顯變化。低分組學生口語中重讀、弱讀音節(jié)不分的程度明顯重于高分者。許俊等通過PRRAT軟件對比分析了中國英語學習者與母語者的韻律特征,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英語學習者缺少元音弱化和省略,而導致了更多地表現(xiàn)為實用音節(jié)節(jié)奏而非重音節(jié)奏;并且在重音的使用中經常出現(xiàn)錯誤,重讀的表現(xiàn)方式僅局限于加大響度。概而言之,學者們從多個實證研究中得出較為一致的結論:中國大學生在句子的重音和節(jié)奏上存在問題,沒有掌握實詞重讀、虛詞弱讀的基本重音規(guī)則,口語中帶有典型的“音節(jié)節(jié)拍語言”的節(jié)奏特點,與英語的節(jié)奏差別較大。
3.停頓。停頓對于口語表達的流利性非常重要,而我國英語學習者過多地使用停頓導致信息破損,影響了信息的傳達,極大地降低了口語的流利性和可理解性。既有文獻中有4篇進行了停頓的研究。陳樺。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英語學習者朗讀中停頓數(shù)量大大超出本族語者,且停頓位置錯誤較多。英國語音專家們的評語暗示了學習者過多地依賴停頓來達到語調切分的目的。如:詞間隔太多、流利度遭到破壞、語流破碎、語流時斷時續(xù)、斷句有時很不自然等等。楊軍通過分析15名大學生的英語朗讀后,區(qū)分了二語朗讀中的兩類語調短語劃分不當:語調短語標記缺失和語調短語劃分失敗。兩者之間相互關聯(lián),受言語風格和在線產出管理的影響。語速及其他因素如任務條件、二語水平和緊張度等均未對語調短語劃分產生顯著影響。楊萌等分析了30名大學生即席話語中的停頓、及其對停頓原因的內省辨認后發(fā)現(xiàn),他們表現(xiàn)出較高頻率的語調短語內部停頓,該頻率與口語流利性呈顯著相關;停頓位置集中于實詞前和首詞后;停頓模式主要有非流利串、無填充停頓和非詞語填充項。許俊等發(fā)現(xiàn)中國英語學習者在一個完整的語義單位中通常出現(xiàn)大量無聲停頓和填聲停頓,其英語聽起來零碎且不連貫。
4.語調。不少學者為中國大學生英語語音語調特點的研究提供了實證數(shù)據,相關研究共9項。田朝霞分析了常見于中國英語學習者調核誤用現(xiàn)象的原因及其所導致的信息誤傳,并將其歸為三類:調群劃分的錯誤、調核位置的錯誤及聲調模式的誤用。楊軍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大學生在延續(xù)升調的使用上欠缺,表現(xiàn)在音高上揚不夠,或音高曲拱不明顯,或二者兼具,有著明顯的“外國腔”。陳樺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英語學習者對降調和升調的使用掌握得較好,但顯示出過度使用降調的特點。其次,學習者在基本調型上與本族語者的模式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平調的使用上。此外,學習者不能根據意欲表達的語氣和態(tài)度來選擇相應的二級調型,調型使用混亂。畢冉等胡研究了英語專業(yè)學生四年中朗讀口語中列舉句式及簡單陳述句音調的變化趨勢,發(fā)現(xiàn)其音調變化趨勢遵循負增長的曲線,且降調使用過多。許俊等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英語學習者在音高重音邊界調以及結尾語調的處理上存在較多失誤,過度使用降調致使語調平直且缺少變化。
兩位學者對中國大學生的邊界調使用情況進行了實證研究。夏志華等通過收集自然語料,并借助話語分析軟件對其進行標注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學生在話輪轉換中使用的邊界調類型是齊全的,但其使用邊界調暗示說話者變更話輪意圖的能力遠小于英語本族語者,且低降邊界調的誤用尤為突出。孟小佳等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除簡短的祈使句外,中國英語學習者在朗讀陳述句、感嘆句、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等其他六種句型的句末邊界調時均與本族語者存在顯著性差異,而對句首邊界調的把握情況相對較好。
兩位學者研究了性別差異對語調習得的影響。林秋茗考察了英語專業(yè)本科一年級學生的重音節(jié)奏和語調與性別的關系發(fā)現(xiàn),女性的韻律表現(xiàn)只是略占優(yōu)勢,除重讀外,男女生在意群停頓連讀以及升降調的使用頻率上沒有顯著性差異。蔣紅柳借助語音實驗的方法,對我國英語專業(yè)學習者的英語語調運用模式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男女被試在調核音高上差異顯著;而在英語語調運用上,被試則顯示出高度的一致性特點。性別間在語調模式選擇上的差異不顯著。
總體而言,學習者未能意識到語調在信息傳遞中的重要性,對語調話語交際功能掌握不充分,聲調的誤用比較常見。平調、降調使用過度,在延續(xù)的升凋使用上表現(xiàn)較為欠缺;相對于句首邊界調,句末邊界凋掌握不好。此外,在語調使用上性別差異不明顯。
(三)對各次變體P音的研究
《中國語言地圖集》將漢語劃分為十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閔方言、晉語、平話和徽方言。兩位學者研究了我國各方言區(qū)學生的語音問題。學者們嘗試了不同地區(qū)方言對英語語音的負遷移,共6項實證研究成果。劉錦明研究了北方方言區(qū)、吳方言區(qū)、閔方言區(qū)的英語專業(yè)大學生/l/和/r/的發(fā)音問題。姜玉宇通過聲學分析,將閩、吳方言元音系統(tǒng)和美語元音系統(tǒng)中的5個相似元音/a//i//u//e//0/進行比較分析,由于兩地方言元音系統(tǒng)中相似元音的聲學特征非常接近,發(fā)現(xiàn)兩地學生都很難準確習得目標語音。 四位學者分析了我國各省市學生的英語發(fā)音問題。如王魯男重點分析了四川、貴州學生/l//n/不分,/η//n/不分的現(xiàn)象及其產生的原因。劉鋒等運用微變化研究法,考察了練習頻率對兩名四川受試/I//n/不分語音糾錯的作用,1年的跟蹤測試結果顯示,頻率作用對受試/l//n/不分現(xiàn)象有明顯改善。謝謎采用微變化研究法,通過高頻率的練習、高密度的觀察和高精度的分析來研究頻率作用對/v//W/分語音糾錯的作用及影響。范燁借鑒優(yōu)選論和感知圖理論,分析了母語為北京話的學生在發(fā)英語韻尾輔音群時的增音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通過插入元音、刪除輔音或將原輔音變?yōu)樵舻姆绞絹硐蚝喕嵨草o音群。此外,/v//w/不分在中國英語學習者中也具有一定普遍性(如山東、浙江地區(qū)的學生有類似問題)?傊,我國各大方言之間差異很大,除了中國英語口音的共性特點之外,各方言次變體口音有著自己獨特的語音特點。
(四)對相關語料庫的研究
與中國大學生英語語音問題研究相關的語料庫主要有5個。2003年衛(wèi)乃興教授主持建立的學習者英語口語語料庫(COLSEC)首次為二語語音研究提供了科學的平臺。該語料來源為全國大學英語考試口語考試部分的實景音像資料,用隨機比例抽樣方法,對考生的地區(qū)來源、專業(yè)考試成績,交談話題等按比例選取,標注采用XML語言用一系列符號對話輪轉換、語音、語調、停頓、猶豫、打斷、非言語交際等進行逐一標注。之后,2005年文秋芳教授主持建立了中國學生英語口筆語語料庫(SWECCLE),其語料來源為全國英語專業(yè)口語考試語料。該語料庫除了提供錄音的完整文本外,還將各年的語料按照任務類型(復述、獨自和會話)分別切分。此外,文獻中還涉及華南師范大學何安平教授主持建立的《國際英語學習者口語語料庫》中國子語料庫和中國英語學習者縱深口語語料庫LSECCI。(Longitudinal Spoken Eng-iis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等等。
(五)對英語口音的態(tài)度的研究
關于中國英語口音的態(tài)度的實證研究論文雖然2篇,但可喜的是它們都是在世界英語理論視角下進行的研究。周榕等采用言語變體實驗法考察了101名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對英美英語的態(tài)度和認同感,以及實際英語口音測試法檢測了其實際英語口音特點。結果發(fā)現(xiàn),被試在權勢地位、語言親和力和語言表現(xiàn)力維度上,對美國英語的評價都優(yōu)于英國英語,表現(xiàn)出更偏好美國英語的趨勢。但是,他們的實際英語口音則是三分之二為RP、三分之一為GA的混合體,表現(xiàn)出更多英國口音的特點。高一虹等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考察中國大學生奧運志愿者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期間對世界英語變體的態(tài)度和多元文化意識。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奧運志愿者的語言態(tài)度總體而言趨向保守,認同英美“標準變體”,對其他英語變體的識別能力有限,對中國英語口音的態(tài)度比較矛盾。
二、研究評述:多視角的評判
上述文獻回顧證明,中國英語口音的研究成果雖然有了一定的積累,但從研究現(xiàn)狀來看,相關研究無論從已發(fā)表的論文數(shù)量上,還是從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上都亟待進一步提高。我們將從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視角以及研究成果應用等四個方面總結研究不足,并進一步提出研究展望。
(一)豐富研究內容,形成中國英語次變體口音特點的系統(tǒng)結論
從研究內容來看,中國英語口音的總體特點研究已經比較成熟,學者們在元音、輔音、重音、句子重音和節(jié)奏、停頓、語調等方面的特征已經形成了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結論。然而,我國幅員遼闊,方言豐富,相比之下,中國英語次變體口音的研究嚴重不足。在漢語十大方言的中國英語次變體口音研究中,最為成熟的是粵方言英語口音研究。國外學者們對香港英語口音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描述,如Huang系統(tǒng)描述了香港英語的音系特征,指出其有8個元音和20個輔音;Bolton描述了香港英語音位和超音位的特點,指出香港英語多用高升調,強弱重音對比不明顯。其次是湘方言英語口音的研究和陳樺教授及其團隊的吳方言英語口音研究。而其他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客家方言、閔方言、贛方言、平話、晉語和徽方言)的英語口音的實證研究鮮見于文獻。此外,中國英語次變體口音之下,我們可進一步研究各省市的次次變體英語口音特點,如文獻中的四川、貴州、北京等地英語口音的研究。總之,我們呼吁更多的實證研究,以形成中國英語次變體口音以及中國英語次次變體口音在音位和超音位方面系統(tǒng)的研究結論,并與中國英語口音特點進行對比,分析其共性與個性的特點。
(二)更新研究方法,建立中國英語口音語料庫
從研究方法來看,語料庫的蓬勃發(fā)展為中國英語口音的深入系統(tǒng)研究提供了便利。目前我國已建成的相關語料庫多為英語學習者口語語料庫(如COLSEC、SWECCLE等),而專門的中國英語口音的語料庫建設比較欠缺。如今國際學術界已經建成了各國英語變體的語料庫,建設中國英語語料庫的構想已被有關專家學者提出。陳樺也介紹了中國學習者英語語音語料庫(English Speech Corpus of ChineseLearners)建設的起因、方法和意義。該語料庫涵蓋中國十大方言區(qū),以國內四個不同層次受教育群體(初中、高中、英語專業(yè)本科、英語專業(yè)碩士)作為錄音對象、以朗讀和自主對話為任務而完成。該語音語料庫將結合英美標注系統(tǒng)對學習者錄音進行多層音段及韻律標注。我們期待該語料庫的出版,以便對中國英語口音的共性特征、次變體口音及次次變體口音的個性特征進行系統(tǒng)描述,結合實驗語音學的研究方法,得出系統(tǒng)的研究結論。此外,未來的中國英語口音語料庫的建設可進一步與國際上英語作為通用語的語料庫建設接軌,如VOICE維也納牛津國際英語語料庫(Vienna Oxford International Corpus of Eng-lish),ELFA學術背景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語料庫(Corpus of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in AcademicSettings)和東南亞英語語料庫(Corpus of South-East Asian Englishes)。唯有這樣,才能促進中國英語口音研究的健康發(fā)展,并與國際學術界進行對話。
(三)拓寬研究視角,將中國英語口音的研究置于全球化的情景中在表1的文獻梳理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從研究視角來看,既有實證研究共34項(占58.5%),多從語言遷移理論和音系理論等視角解釋中國學生英語的發(fā)音特點;或是通過實驗語音學的研究方法,以本族語者為參照,找出中國英語學習者的語音問題癥結所在。而在世界英語理論或者英語作為國際語理論的視角下對于中國英語口音的態(tài)度研究僅2項(占3.4%)。而國外學者對于中國英語口音的研究更多地圍繞著英語變體口音的態(tài)度和可理解性展開。如Jenkins以世界各地12個國家的326名受教育人群為研究對象,對10種世界英語變體口音的態(tài)度進行了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中國英語口音在正確性上排第八、可接受度上排名第七、在舒適度上排名第八、在熟悉程度上排名第四。在中國英語口音的可理解性研究方面,Kirkpatrick以香港教育學院英語專業(yè)的大學生與英國僑民教授的談話為錄音語料,選取新加坡和澳大利亞大學生為聽話者。研究結果表明,香港英語口音的國際可理解性和可接受度很高,并建議其作為語音課堂的教學模式。我們呼吁國內學者在世界英語和英語作為國際語視角下對英語變體口音的態(tài)度和可理解性進行更多的實證研究。如中國英語學習者對不同英語變體的口音態(tài)度如何?他們對于自己的中國英語口音態(tài)度如何?中國英語口音的國際可理解性和可接受度如何?中國英語口音的音位和超音位的哪些重要特征影響了國際可理解性?中國英語次變體口音的可理解性又如何?總之,未來研究可更多地在世界英語或英語作為國際語理論視角下進行,如何將中國英語口音的研究置于全球化的情境中,將研究結果與亞洲英語口音以及英語作為通用語的語音共性特征進行對比描述和分析等等都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四)應用研究成果,優(yōu)化中國英語語音教學效果
從研究成果的應用來看,中國英語口音的相關實證研究成果在優(yōu)化我國英語語音教學效果、英語語音教學大綱的設置、英語語音教材的開發(fā)與編寫等諸多方面的應用等方面比較欠缺。傳統(tǒng)的英語語音教材都足以接近母語者口音(標準英國英語口音和美國英語口音)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涉及所有的音段音位和趟音段音位特點。在英語作為國際語的背景下的英語語音教學,應該以國際可理解性為教學目標,讓學生接觸各種世界英語變體口音,提高他們對不同英語口音的容忍度,增強他們對中國英語口音的自信心。Jenkins搜集了大量的英語作為通用語的語料,調查了來自不同母語背景的人們之間的英語交流,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通用語核心理論(Lingua Franca Core)。她認為,影響國際可理解性的核心部分主要表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輔音、輔音群的簡化、元音的長短區(qū)分以及句子的重音。通用語核心之外的部分,被認為是地方口音,不能稱為語音錯誤。Walker在其專著《英語作為通用語的教學》中也指出,在語音教學中,只有采用英語作為國際語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可理解性和身份這兩個相互矛盾的目標達到和諧。因此,在語音教學中,教師應充分了解中國英語口音的共性特征、各方言區(qū)英語次變體口音的個性特征,將教學重點集中在影響可理解性的語音特征上;對于中國英語口音中不影響可理解性的部分,不必過于強求其準確性,從而在語音教學中有的放矢,提高他們在國際口語交流中的有效性。
英語的不斷國際化和本土化在世界各地引起了與日俱增的探討。英國學者Graddol在《英語走向何方》一書中曾預言:亞洲,特別是印度和中國,可能決定全球英語的未來。毋庸置疑,研究具有中國禮會和文化特征的中國英語必將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和長遠的歷史意義。2011年5月第四屆英語作為通用語國際大會在香港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召開;2012年12月第18屆世界英語國際學術會議在香港城市大學和中山大學兩地召開;2012年4月“世界英語時代與中國實踐”國際研討會在湖州師范學院召開。這些重要學術活動都標志著中國英語的研究已經進入了全新的發(fā)展時代。雖然中國英語口音的研究起步較晚,但是作為漢語母語者,國內學者在此研究領域有著國外學者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深入和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以及中國在國際事務中地位的不斷提高,中國英語在世界英語大家庭中的地位會隨之進一步提高,中國英語口音也將逐步成為世界英語教學研究領域的一項重要探討課題。
【大學外語類學術論文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學術論文格式模板01-01
大學生學術論文格式03-05
大學學術論文格式范文02-28
學術論文的寫作03-21
學術論文提綱12-03
學術論文寫作03-17
學術論文的寫作規(guī)范03-28
學術論文寫作指導11-29
學術論文寫作環(huán)節(jié)03-2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