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總論教學設計探討
經濟法總論理論性過強,學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難,通過案件的輔助,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經濟法基本理論。在教學中,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經濟法基礎理論,必須對章節(jié)進行合理規(guī)劃,在講授中注意突出重點難點。
摘要:在經濟法學的授課過程中一直存在總論和分論的“二張皮”問題,但總論的深度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分論具體經濟法律制度的理解和運用。結合經濟法課程的具體情況,介紹經濟法總論教學存在難題的基礎上,闡述經濟法總論的教學設計,并對教學效果進行反思。
關鍵詞:經濟法總論;教學設計;反思
一、經濟法總論教學存在的難題
經濟法課程作為法學課程的十四門核心課程之一,自我校2002年開辦醫(yī)事法律方向以來,一直作為我校公共事業(yè)管理專業(yè)醫(yī)事法律方向的專業(yè)課。經濟法課程授課內容分為總論和分論。總論部分包括經濟法的產生和發(fā)展、經濟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經濟法與其他法律部門的關系等基礎理論。分論部分以專題的形式進行講授包括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消法、產品質量法、財政法、稅法、銀行法和勞動法等在內的經濟領域具體法律制度。經濟法課程一直是筆者的主講課程之一,筆者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講授總論部分時最為困難。
(一)總論內容過于抽象,不易理解
與分論的具體經濟法律制度相比,總論內容過于抽象,理論性太強。從經濟法的產生和發(fā)展、經濟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到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經濟法與其他法律部門的關系,總論內容涉及的都是經濟法的基礎理論,十分晦澀難懂。而且經濟法作為經濟和法律的交叉學科,還有大量的經濟學名詞需要學生理解,如壟斷、市場障礙、國家調節(jié)、宏觀調控等,還有一些學理問題需要理解,如國家本位和社會本位的區(qū)別,公法和私法的判定標準等,這也為學生學習經濟法課程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二)經濟法學說眾多,缺乏定論
與其他部門法相比,經濟法出現(xiàn)時間較短,人們對現(xiàn)代經濟法的研究不過百年。作為一門獨立的部門法,經濟法的獨立地位至今還受到質疑。而且經濟法內部缺乏權威的定論,學者們紛紛著書立說,可謂眾說紛紜,流派眾多。筆者發(fā)現(xiàn),對于經濟法的一些基本理論學者們沒有達成一致結論。以基本原則為例,民法學的教材中基本原則幾乎一致。而經濟法的基本原則至今沒有定論,人大版、北大版、高教版、政法版的經濟法學著作都不一致。還有經濟法學的調整對象,不同的教材也不太一致,這都讓學生難以適從。
(三)學生輕視總論,沒有學習熱情
由于經濟法總論的高度抽象性和較強理論化,學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學生普遍存在畏難情緒。在司法考試中,經濟法分值平均占到40分左右,但只涉及經濟領域的具體法律制度。由于司法考試不涉及經濟法的總論部分,所以學生不重視總論,沒有學習熱情。對于不統(tǒng)一、不系統(tǒng)、司法考試不涉及的總論部分,學生認為沒有學習的必要性。雖然筆者在總論教學中反復強調總論的重要性,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仍然有待提高。
二、經濟法總論的教學設計
(一)合理安排時間
經濟法課程作為我校公共事業(yè)管理專業(yè)醫(yī)事法律方向的專業(yè)課,安排在第六學期,總學時為54學時。由于學時有限,即便經濟法總論部分比較重要,筆者只能講總論部分進行壓縮提煉,突出重點。筆者將經濟法律關系單獨拿出,列為第二章。第一章即為經濟法總論,計劃安排4學時。本章分為五節(jié),包括經濟的含義、經濟法的產生和發(fā)展、經濟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經濟法與其他法律部門的關系。其中第一節(jié)用時最短,主要介紹經濟的詞源,讓學生了解我國古語“經濟”的內涵,以及首次“經濟法”進行命名是受日本的影響。第二節(jié)用時較長,主要介紹經濟法的產生和發(fā)展,特別是經濟法的產生時間和產生原因。第三節(jié)用時較短,主要介紹經濟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這部分在講授中注意擴展,介紹幾種流行的學說。第四節(jié)用時較長,主要介紹經濟法的基本原則,這部分在講授中注意與實際相結合,通過一些實例理解經濟法的立法宗旨。第五節(jié)用時較短,主要介紹經濟法與民法、商法、行政法的關系。
(二)豐富教學方法
1.討論教學法
對于理論性較強的總論授課,單一的講授式教學過于單一,加入討論教學法能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思維的碰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為了加強師生互動,筆者在總論部分設計了幾個議題。如:在講授“國家的能動反應”時,首先詢問學生“我國哪些行業(yè)通過國有產業(yè)來替代私有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回答后,再詢問“這些行業(yè)發(fā)展國有產業(yè)是否有必要性,為什么?”。通過提問啟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開闊視野。
2.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法學高等教育的常用教學手段,其通過生動、具體的案件,吸引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案件的分析和交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經濟法總論理論性過強,學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難,通過案件的輔助,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經濟法基本理論。比如:以“張明寶酒駕”說明法律受制于社會現(xiàn)實,以“豬肉價格的波動”說明市場缺陷自身無法解決,以“農業(yè)學大寨”說明國家干預原則。
3.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是指將相關聯(lián)的事務,按照一定的標準加以對比,通過分析其差異性,得以正確認識事務的客觀本質。通過比較分析法,能有效的幫助學生分析同類事務的異同并加深記憶。比如:在介紹“經濟法的產生”問題時,要介紹學界的兩大爭議“經濟法伴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和“經濟法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后產生”,對比這兩大爭議的原理并分析闡述理由。在講授“經濟法與民法、商法、行政法的關系”時,從起源、性質、主體、職能和內容五個方面進行對比,使學生深入理解這些部門法的差異。
(三)突出重點難點
經濟法總論比較復雜,所包含的內容晦澀難懂。由于經濟法課程僅有54學時,時間有限,再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所以總論部分計劃安排4學時。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經濟法基礎理論,必須對章節(jié)進行合理規(guī)劃,在講授中注意突出重點難點。筆者認為總論部分的教學重點包括法與經濟的關系、市場缺陷的表現(xiàn)、整體公平原則、經濟法與民法、商法的關系,教學難點包括經濟法的產生、經濟法與行政法的關系。在講授重點難點時,注意學生的理解程度,使用視頻、討論等輔助教學。
三、經濟法總論的教學反思
筆者對經濟法總論的教學內容中進行調整并對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了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基本完成教學計劃,學生也能夠適應教學設計總體安排,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總體上教學效果良好。但是,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之處:首先,由于時間有限,筆者在講授中稍嫌、語速稍快,而且板書書寫不夠工整,主副板書在分配上不夠合理,缺乏計劃性,在以后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根據(jù)內容預先對板書進行設計。其次,在互動式教學中對學生的啟發(fā)不夠,以后注意對互動式教學的問題進行斟酌、設計。在討論中,有部分學生沒有參與進來,有開小差的情況,說明教師對課堂的掌控能力有待提高。最后,教師應注意多搜集司法實踐中真實的案例,應進一步對案例問題進行設計,要引導學生學會主動提出問題,進而分析解決問題。
【經濟法總論教學設計探討】相關文章:
關于經濟法價值取向的探討12-01
服務營銷課程實踐教學設計探討03-28
設計心理學教學探討論文03-21
關于《智能儀器設計》課堂及實踐教學探討02-21
企業(yè)經濟法律風險防控的探討03-08
建筑設計教學方式改革的探討論文11-23
城市色彩規(guī)劃設計探討02-24
關于包裝設計的探討03-2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