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a乱码,国产精品路线1路线2路线,亚洲视频一区,精品国产自,www狠狠,国产情侣激情在线视频免费看,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時間:2024-02-02 18:26:52 嘉璇 其他類論文 我要投稿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2000字(通用38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經?吹秸撐牡纳碛鞍,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20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2000字(通用38篇)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1

  摘要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痹诮裉焐鐣,知己知彼仍然至關重要,尤其作為一個獨立的當代大學生,更應該剖析自己,認清自己的長短、優(yōu)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把握自己的長處并使其得到充分發(fā)揮,才能脫穎而出,走好成才之路。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如何正確認識自己,并分析自己的性格,由此我們才能解決好各種問題與矛盾。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壓力,所以如何調節(jié)好自己的精神、心理壓力,解決好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及戀愛中的矛盾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我本著“剖析自己,走好人生之路”的主題,來進行自我梳理,作此論文。

  關鍵詞:

  剖析自己,心理健康,教育成功成才

  正文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據了解,關于心理健康的定義,國內外不少專家都有過專門的研究和論述。英格里氏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xù)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做良好的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發(fā)揮其身心的潛能;這乃是一種持續(xù)的心理情況,不僅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辈险J為:“心理健康是合乎某一水準的社會行為:一方面能為社會所接受,另一方面能為本身帶來快樂!蔽覈颠B璋強調健康的含義應包括以下因素:

  1、身體各部分發(fā)育正常,功能健康,沒有疾病。

  2、體質堅強,對疾病有高度的抵抗力,并能刻苦耐勞,擔負各種艱巨繁重的任務,經受各種自然環(huán)境的考驗。

  3、精力充沛,能經常保持有較高的效率。

  4、意志堅定,情緒正常,精神愉快。

  而大學生不管是在身體上還是在心理上都有著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心理上的跨越,學習方向專業(yè)化、學習內容多元化、學習的自主性等學習上有了改變,而且在人際環(huán)境、角色心理等方面也有著不同程度的變化。那么,究竟要怎么調試自己的心里,從而使自己能夠較好的認識自己適應大學生活呢?這首先要剖析自己,給自己定位。

  二、自我剖析

  (一)性格分析

  總體來說,我是一個性格比較外向的人。平時熱衷于參加各種活動,喜歡結識各種朋友,所以給人的感覺一般是大大咧咧、沒心沒肺的樣子?墒,每個人都有著不為人所知的一面。也許是因為表現出來的堅強給我披上了勇敢的外衣,但實際上越是這種看似堅強的人越脆弱,因為堅強的外衣下掩蓋的是不為人知的不堪一擊。所以有時候會懷疑自己的這種偽裝的堅強是否有意義,可總是在下定決心改變自己時發(fā)現自己根本做不到,因為自己不能接受自己是個弱者的事實。

  也許是自己心理因素所致,有時候會覺得因為我的這種外在的堅強會讓大家認為我什么都可以做,任何刺激、打擊都能扛得住,認為我是一個不需要顧及、不需要保護的人。從小到大,在學校跟在家里的我扮演著迥然不同的角色。在家里我是個處處被保護的小孩子,不管是來自于爸媽還是姐姐,我一直都是什么都不會做的人,所以他們認為我很弱;可是在學校,我卻一直扮演著強者的角色,不管是作為一個班干部還是一個普通的學生,同學們總是會認為我是一個足夠堅強到扛得住一切的人,我的一切付出輕易不會有什么回報?墒菚r間長了,我的身心俱疲,我不再再想要讓自己成為強者,很少人能明白我是多么的需要被理解、被保護,我想要大聲的向全世界吶喊出我心里的委屈,可事實確實總是把這些委屈偷偷藏在心里,表現出來的依然是沒心沒肺的堅強與樂觀,也許這才是真我吧。

  我不是一個弱者,但我也清楚的認識到自己不是一個強者。在所有人看到的樂觀、堅強背后也盈滿了心酸、委屈與淚水,只不過這些都是屬于沒有星星的夜晚。一個粗糙的人不懂得如何將心事付瑤琴,所以只能讓委屈隨著淚水在黑暗中傾泄,第二天大家看到的依然是最燦爛的我。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壓抑的不正確的做法,可我深深的明白一點:不要因為自己不爽就連帶別人遭殃,我們改變不了環(huán)境到是可以改變心情,改變不了事實但卻可以尋找另一種心態(tài)對待?傊,不要轉嫁自己的情緒,這一點我確信是正確的。

  (二)學習特點

  學生的學習是狹隘的學習。馮忠良教授在《學習心理學》一書里對學生學習的特點進行了高度的概括,認為學生的學習與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學習區(qū)別有三:

  1、掌握前人的經驗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

  2、從總體上來看,學生的學習是以間接經驗的形成為主,以直接經驗的形成為輔;

  3、由于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不斷發(fā)展的時期,學生必須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fā)展。

  之所以提到這種特點與區(qū)別,我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我自己的學習特點進而與權威的研究做比較以求異同。

  我是一個學習比較自主的人,我認為一切你想要得到的知識和能力都應該是一個主動接受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的,主動接受與學習的效率遠遠高于被動接受。因此,我習慣在自己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自己應該得到的知識的學習,不管是做作業(yè)抑或是自我補充都是如此。從小到大,我的學習從來沒有來自于父母的壓力,也許是家庭環(huán)境的關系,我一直都認為自己肩負著一種職責,那就是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所以我的學習都會是自己主動接受室的過程。

  雖然學生的學習很狹隘,但也不僅僅局限于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必然的包括適應社會能力及學習生活的能力。亦如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我認為不管是哪方面的學習,都不能脫離主動接受這一中心要點,只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你才會有想要學習的欲望,才會想要主動學習與接受,因此不管是任何方面的學習,都一定要跟著自己的感覺走,興趣第一。

 。ㄈ┤穗H交往能力分析

  大學生由于自身成長中的固有特點及涉世不深,也必然的對于人際交往有一定的'障礙,比如認知錯覺、性格障礙、能力缺陷等。大學的同學在生活習慣、性格、過去經驗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在校園內交往的主體同為面臨艱巨適應任務而又缺乏經驗的個體,雙方的人際適應困難較為突出。

  性格決定我的人際交往態(tài)度,我認為與人交往貴在一個主動。主動的與人溝通、交流才會讓你更快的打入人群,拓寬你的人際關系面甚至人際關系網,只有這樣你才會擁有寶貴的人力資源與人際關系。當然,圈子大了,那么沖突也越容易發(fā)生,在我看來解決人際沖突的關鍵是要相信一切沖突都是可以通過理性的建設性協(xié)商獲得解決的,這也少不了一個主動:主動的弄清楚沖突的原因、主動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地面對錯誤從而主動的提出可能解決沖突的方法。

 。ㄋ模⿷賽坌睦矸治

  戀愛是一種高級的情感交流,是男女雙方相互傾心、相互愛慕,以愛情為中心培養(yǎng)愛情的社會心理行為。斯滕伯格認為不論人類的愛情有多么的紛繁復雜,它都是由三個相同的成分構成的:動機、情緒與認知。進而又將動機、情緒與認知三者各自在兩性間發(fā)生的愛情關系,分別稱之為熱情、親密與承諾。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一直相信會有最完美的愛情,即完全擁有親密、激情和承諾。作為互相吸引的兩性,生活中不可能缺少親密與激情,但是我認為完美的愛情承諾確是最重要的,這種承諾并不是山盟海誓,而是一種基本的對人格、人性以及生活方面的擔保,這是我們獲得安全感所必需的成分。

  三、塑造健全人格,走好成功之路

  人格,是指一個人區(qū)別于他人的、在不同環(huán)境中一貫表現出來的、相對穩(wěn)定的、影響人的外顯和內隱行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它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等。人格的基本特征就是整體性、穩(wěn)定性、獨特性和社會性。在人格結構中,氣質是人格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發(fā)現人的氣質類型包括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郁質。我是一個多血質為主體的人,平衡靈活善于交際,行為外向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興趣多變。要塑造健全的人格,就要努力使自己內部心里和諧發(fā)展,能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發(fā)展友誼;有效的把智慧和能力運用到獲得成功的工作和事業(yè)上。從而使自己能更全面、主動的融入社會、適應生活。

  【參考文獻】: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熊建玗王巧云上海交通大學,2006

  《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教程》齊力主五洲傳播出版社,200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2

  隨著高校教育的深入發(fā)展,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也日漸突出,就業(yè)、生活等多個方面都給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因此,通過促進高校體育發(fā)展緩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成為了眾多高校教師關注的焦點。高校體育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如何做到通過高校體育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廣大體育教育者的重中之重。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fā)展,高校生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不僅僅是就業(yè)壓力,生活壓力和學習壓力也給高校生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因此,有些高校生出現焦慮等心理健康問題,雖然這些問題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它是客觀的存在,仍需學校和教師給予一定的關注。

  因此,積極開展體育教育促進高校生心理健康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就此本文與讀者對高校體育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徑進行共同探討。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及表現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社會上各種競爭日趨激烈,雖然大學生未出校門,但是很多競爭壓力依然給大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再者隨著近年大學生就業(yè)形勢日趨嚴重,尤其高職院校的學生,進入大學三年左右的時間就要進入社會,這使得很多大學生在之后的學習中感到很焦灼,不知道應該怎樣利用有限時間來有效的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競爭能力。

  隨著這種壓力的日益劇增,很多大學生或多或少的都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而且很多大學生在高中時期只關注學習,忽視了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到了大學才發(fā)現自己的交際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也給大學生造成了一定的生活壓力。

  根據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顯示大學生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有緊張焦慮、浮躁、急功近利等,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主要是因為大學生剛剛經歷了緊張的高中時期。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都有了極大的改變,大學生還不能很快的投入到新環(huán)境中。

  二、高校體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作用

  (一)體育運動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交際能力

  大學生從緊張的高中時代一下跨入輕松的大學時代,雖然沒有學習的壓力,但是由于大學生的社會經驗不足,使得一些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而體育運動正是能夠消除人與人之間隔閡的重要途徑。在體育運動中,學生要學會相互合作和相互交流,從而通過這種途徑大學生的交際變得會更加容易。

  (二)體育運動有助于大學生完善自我

  體育運動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形成開朗外向的性格,并且在體育運動中,學生很容易培養(yǎng)自信心和自尊心。這對大學生的`性格完善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高校體育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

  (一)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體育教育的積極作用

  通過體育教育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起主要作用的就是教師,教師應該主動承擔起這個責任,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實施,讓學生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共同提升。

  比如教師可通過隊列隊形練習如越野等,培養(yǎng)學生的毅力和韌性,還可以讓學生在嚴格的紀律和規(guī)則要求下養(yǎng)成一定的自制力。又如競技體育可以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認識意識,從而使得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能夠充分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爭得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二)教師應該積極開展體育競技活動,培養(yǎng)大學生的健康心理

  體育競技活動并不是教給學生要爭強好勝,而是要學生在體育競技中感受到真正的體育精神。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很多學生已經不再是以往的體育盲了。有的學生可能會喜歡籃球,也有的學生可能會喜歡足球,無論是哪種體育活動,學生在實際的參與中不僅能培養(yǎng)健康的身體更能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心理。

  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興趣點,開展體育活動。如籃球比賽,學生在積極參與比賽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能感受到運動精神,并且比賽是一項團體活動,這就要求每個學生都要以維護集體利益為首要準則。學生通過準備比賽和比賽的過程能夠感受到團體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也能夠懂得如何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喜悅和煩惱。并且體育競技還能有效的促進學生品格的完善。又如象棋比賽,不僅能促進學生培養(yǎng)冷靜、認真的學習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團隊意思。總之,體育競技比賽能夠消除大學生心理的負面情緒,為大學生的交際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就是深化高校體育教育,讓大學生在體育競技中學會分享,學會交流從而培養(yǎng)出外向開朗的性格,從而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做出正確的指導。因此教師在實際體育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使得大學生養(yǎng)成健康、積極的心理。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3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當今的形勢對當代大學生的期望值是越來越高,需要的是復合型全能人才,F代青年不僅要具有相當的文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還應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挑戰(zhàn),具有一定的身心承受能力。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指身體沒有疾病,而且是身體、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tài)。由此可見,健康包含著身體、心理和社會健康三個方面。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是當代大學生成長的重要保證。心理學指出,心理包括:認知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個性心理(能力、氣質、性格需要、動機、興趣、信念和世界觀)。

  1、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人的身體素質影響心理狀態(tài),又依存于心理素質

  在運動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在良好的身體素質的基礎上,而其身體的發(fā)展又依存于心理素質。例如,在接受耐力素質練習時,哪些勇敢而好勝心強的學生,他們具有自覺、頑強的意志品質就容易戰(zhàn)勝疲勞取得良好效果,而哪些怕苦怕累、意志品質較差的學生,他們就會提早產生疲勞而堅持不下去,影響練習效果。

  1.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養(yǎng)并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還可陶冶他們的情操

  1.3、培養(yǎng)未來人才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心理素質日趨重要。普通高校是培養(yǎng)高級專門人才的場所,面對現代社會的激烈競爭,未來的人才不僅要掌握現代的科學技術,具有較強的能力,而且要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2、高校體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

  2.1、特殊的教育目的

  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以心理保健、心理適應、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來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開啟學生的心理潛能為目的。

  2.2、特殊的教育內容

  在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的教育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心理指導、情感教育、意志教育、能力培養(yǎng)、氣質培養(yǎng)、性格培養(yǎng)及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2.3、特殊的教育對象

  教育的對象是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學生,他們主觀意志較強,思想復雜,不易把握,但易溝通,所以要正確引導,使他們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2.4、特殊的教育方法

  心理教育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發(fā)展學生的健康水平,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說服疏導法、典型榜樣法、競賽評比法、表揚與批評等方法,還可以傳授一些心理常識,以及心理輔導與咨詢等等,還可以有意安排一些針對性的練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3.1、在準備部分安排有針對性的游戲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體育游戲大都具有豐富的趣味性,在教學的準備部分,有針對性的安排體育游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體育興趣,利用游戲本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參與意識與協(xié)作意識。

  3.2、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應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來指導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引導和幫助學生自覺的進行身體鍛煉,促使他們將體育運動納入到生活中,從而促進體育的社會化進程,讓學生深知體育運動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素質,還能提高人的心理應激能力和適應能力,減少心理疾患,培養(yǎng)樂觀的思想和健全人格的深遠意義。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健康第一”這一觀念的宣傳教育,利于教學內容中的積極因素及深刻內涵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例如,利用中長跑的“極點”現象,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教育,利用健美操的美感、節(jié)奏、力量感及韻律感來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fā)他們對生活的熱愛與自信。

  3.3、鼓勵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

  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對于大學生來說,不僅有著磁鐵般的吸引力,能夠融洽人際關系,溝通心靈,有助于培養(yǎng)團結互助、友好協(xié)作等良好品質,而且能發(fā)揮自己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助于個性發(fā)展和才能發(fā)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依據教學計劃和教材,結合學生自身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有針對性的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培養(yǎng)良好學習態(tài)度;與學生積極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激發(fā)與培養(yǎng)他們對課余體育鍛煉的興趣。根據教學內容、學生掌握情況和學習興趣,適當布置課外體育活動作業(yè),并幫助和引導他們自己制定鍛煉計劃,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

  3.4、教師在課中保持良好的情感狀態(tài)

  作為高校體育教師,應擁有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境,沉穩(wěn)的情緒,還要具備較強的自控能力和抗外界干擾能力,防止煩躁、焦慮和抑郁等心理疾病的發(fā)生;掌握大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情感投入和體育運動中得情感表現,并分析其成因和處理方法,幫助學生以愉悅的心情參與體育運動。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興趣,對學生公正評價,同時教師要精心備課和組織課堂教學,注意教學的藝術性、技巧性,增加情感投入,縮短心理距離,多與學生加強交流。

  參考文獻:

  [1]運動心理學編寫組.運動心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

  [2]學校體育學編寫組.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4

  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市場經濟快速發(fā)展,給人們帶來了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為人們帶來了一些新形勢下的心理問題,在大學生群體中這些問題尤為突出。大學生往往面臨著學習壓力、就業(yè)壓力、人際交往困難等多種問題,造成了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樂觀的現狀。而公共藝術教育正好可以通過審美與藝術的途徑,將大學生的種種壓力合理疏導,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為他們提供情感宣泄,促進人際交往能力,真正使學生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促進了他們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

  公共藝術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

  公共藝術教育是一種面向大眾,通過藝術的形式培養(yǎng)審美能力、提升公民修養(yǎng)的重要教育手段。在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國高校教育開始引入公共藝術教育。我國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經過了多年的發(fā)展,已經成為培養(yǎng)學生美育的主陣地,并為完善大學生人格、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本文就對公共藝術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進行簡要探究。

  一、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概況

  我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以“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yǎng)高雅的審美情操,提升人文素養(yǎng);發(fā)展形象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獲得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欣賞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作為教育目標。經過了多年的發(fā)展,人們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公共藝術教育選修課體系趨于完善,公共藝術教育已經成為了高校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雖然我國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發(fā)展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與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是存在著一定差距。比如課程設置時間不足、教學方法過于單一、課程的專業(yè)性不足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共藝術教育的發(fā)展。尤其是目前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沒有很好的與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工作相結合,所以這正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大學階段是學生人格成熟的關鍵時期,他們的精神飽滿、愛好豐富、思維活躍,充滿了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學生們渴望在大學之中學習到更多知識,渴望交到更多朋友,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尊重,這些都是他們的自我意識逐漸成型的標志。但是在當今高校的大學生群體中,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確不容樂觀?傮w來說,很多大學生缺乏遠大理想,沒有完善的學習目標。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較弱,同學之間經常出現矛盾。部分學生還存在生活能力不足、情感脆弱等問題。根據年級來說,低年級的大學生剛剛擺脫了高考的壓力,很多學生進入大學之后就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不認真學習、沉迷網絡等現象普遍存在。高年級學生由于面臨學習難度提高、就業(yè)難度增大雙重壓力,往往不能合理疏導,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

  三、公共藝術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1、陶冶審美情操

  目前的'大學生群體由于受到網絡文化的影響,審美格調日益低俗化。而通過公共藝術教育,正好可以抵制網絡文化對學生的不良影響,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在學生參與到藝術作品欣賞的過程中,不僅會得到身心的愉快,更是一種審美享受,經過了大量高雅藝術作品的熏陶,他們的審美標準得到不斷提升,自然就會摒棄低俗文化。例如學生們在欣賞肖邦的《幻想即興曲》過程中,他們的思維隨著曲目的變化而得到了放飛,體會到了音樂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使他們充分感受到了作品的美,培養(yǎng)了高雅的審美情操。

  2、提供情感宣泄

  大學生處于青年階段,生理上精力充沛、體力旺盛,但他們在心理上確還沒有完全成熟,在生活中遇到矛盾往往會使他們產生不良情緒,長時間積累會影響心理健康。公共藝術教育為學生提供了情感宣泄的途徑,引導學生合理的將過剩的體力和不良情緒進行疏導,保證了學生的心理健康。例如在音樂表演課程中,學生們對于在教師和同學面前演唱自己喜愛音樂充滿了積極性,他們有的演唱流行音樂,有的演唱重金屬音樂,有的演唱民歌,都充滿了個性。在演唱過程中他們不僅在教師和同學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也合理宣泄了自己的情感。

  3、促進人際交往

  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在大學生活和畢業(yè)后社會生活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公共藝術教育中很多教學活動都需要學生通過合作才能完成,學生可以通過藝術教育課程學會相互尊重、相互幫助、相互理解,所以說公共藝術教育能夠有效促進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發(fā)展。例如學生在進行書法課程的學習中,個體差異很大。有幾名學生擁有書法基礎,所以寫得很好,而大部分學生書法能力較差。教師就鼓勵寫得好的同學去幫助其他同學共同練習,不僅班級整體的書法水平得到了提高,也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感情?傊,公共藝術教育對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應當對它引起足夠重視,充分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開展,為學生培養(yǎng)出高雅審美情操、健康的心理品質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5

  摘要

  舞蹈治療以心理治療方式,利用動作來加強個體情緒、身體和認知的整合。對于專業(yè)院校的學生來說,舞蹈或許是種技術技巧的學習與展現,而這里所說的舞蹈,重點是讓學生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下,根據不同的節(jié)奏與方式手舞足蹈,放松緊張的肌肉、關節(jié)以及心靈,使身心在各種高壓下得到放松,從而達到有創(chuàng)造性的自我表達。

  關鍵詞

  舞蹈治療;大學生;心理問題;創(chuàng)造性

  中圖分類號:J70-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7-0179-01

  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且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快節(jié)奏的生活導致人們的心理壓力如影隨形,全民的心理問題也在逐步顯現,在青少年中間尤為明顯。近年來,據心理健康調查報告表明,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震驚世人的“北大學生殺母案”以及近期的“碎尸案”,讓人不禁要問:大學生們究竟怎么了?導致這些案件發(fā)生的原因何在?

  一、導致大學生存在心理問題的五大因素

  (一)家庭因素:每個有問題的孩子都有一個有問題的家庭。家庭關系的不和諧、親子關系的緊張以及家庭教育失當,都會導致孩子心理相對敏感、承受能力差等。

 。ǘ┙巧Q能力差:當教學模式從填鴨式的教學轉變到自主學習時,在很大程度上給學生們帶來精神層面上的壓力,如困惑、懷疑等,成為心理疾病的誘因。

 。ㄈ┥缃灰蛩兀涸诩彝ァW校和社會這三大不同的環(huán)境背景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會有很大的差異,他們在思考問題的廣度、深度、性格、擇友方面以及為人處事方面各不相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無法處理好人際關系。

  (四)環(huán)境壓力:在大學里,學生需要獨立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對于平時習慣于依靠父母和家庭的大學新生來說,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導致一定程度的自卑和自閉。另外,近些年來,因就業(yè)環(huán)境的不景氣,給大學里眾多高年級的學生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壓力,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而來。

 。ㄎ澹┣楦刑幚硎Ш猓捍髮W生因戀愛所造成的情感危機,是誘發(fā)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戀愛的失敗導致其心理發(fā)生扭曲,產生諸多消極思想,甚至有的.人因無法走出陰影而走向極端,最終釀成悲劇。

  二、舞蹈治療的方法

 。ㄒ唬┲w動作:通過對來訪者構建情感表達的細微特質性動作和手勢的仔細觀察和響應,與之建立信任及同感關系。

 。ǘ┫笳鳎阂宰园l(fā)性和創(chuàng)造性韻律動作體驗進行想象、幻想、回憶和設定的過程,通過動作的力量,被壓制的恐懼情感可以得到釋放,培養(yǎng)來訪者的自愈能力,與來訪者建立信任感和接受感。

 。ㄈ┲委熜詣幼麝P系:以語言及非語言的的參與和催化動作,幫助咨詢師和來訪者建立起良好的互動。

 。ㄋ模﹫F體節(jié)奏性動作:通過有節(jié)奏、有組織的方式促進和支持思想和情感的表達,改善來訪者的行為方式,提高交流能力。

  三、舞蹈治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ㄒ唬┪璧妇哂凶詩市裕璧钢委熅哂凶杂。舞蹈在源頭上是人們工作生活和娛樂的一部分,而在舞蹈治療中,舞動不是為表演,而是希望通過體驗動作感受內心,做到自我接納,整合自己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平衡狀態(tài),從而深層次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以達到自愈的目的。

 。ǘ┪璧妇哂袆(chuàng)造性,而舞蹈治療具有自發(fā)性和自控性。藝術的本質在于創(chuàng)造和表現,舞蹈治療本身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心理治療,是一個追求創(chuàng)造和實現美的過程,學生正是具有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一類人,而創(chuàng)造性和表現力的源泉就是自發(fā)的狀態(tài)。通過舞蹈治療引導個人建立行為上的自發(fā)、自控能力,在活動中可以盡情地享受美的概念。

 。ㄈ┪璧妇哂羞m應性,而舞蹈治療具有自省性。為增進學生對自己身份的認同感,提升自己存在感和價值感。通過體驗式的舞蹈治療程序,使學生逐漸適應舞蹈,引導者以語言及非語言的的參與和催化動作,來加強與學生的信任和共情關系。在此基礎上,通過音樂道具等練習活動,營造安全和支持性的氛圍,讓學生通過舞蹈動作表達自己,在自我暴露和宣泄的基礎上,達成自己的覺察和自省。

 。ㄋ模┪璧妇哂谢有,舞蹈治療具有團體性,而它們都具有社會性;邮谴蜷_彼此心靈的最好方式之一,團體舞蹈治療本身就是一個人與人互動的情景,引導者要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支持、接納的環(huán)境,讓學生充分信任團體并融入其中,當與他人一起舞蹈時,必須通過感覺、視覺和觸覺與合作者進行情感的互動交流,動作才能達到和諧、統(tǒng)一。

  四、結語

  在大學生中間開展舞蹈治療,具有極大的社會意義。通過舞蹈治療這種方式,實現大學生良好的身心構建,并推廣到大眾中去,對實現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弗蘭·麗芙.舞蹈動作治療--療愈的藝術[M].北京:億派國際出版公司,2014.

  [2]伏羲玉蘭.舞蹈心理治療的新進展[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2(3).

  [3]謝丹.論舞蹈治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J].文化學研究,2013(1).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6

  摘 要:

  當代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主要建設者,為使大學生能更好地承擔起這一重任,學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便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健康心理的大學生能更好地應對社會的挑戰(zhàn)。主要介紹大學生各種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對其提出解決建議。

  關鍵詞:

  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知識

  當代大學生是社會重要的建設者,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大學生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這便要求大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可以適應社會的壓力和在社會中遇到的挫折,但是當代大學生往往因為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一些心理上的問題,阻礙了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一、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現實情況與自我預期不相符造成消極心理

  現代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前處于學校及家長的保護下,對一些事情的認識不正確,往往不是過于積極便是過于消極,對事情沒有一個界定,處于兩極之間。大學生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充滿幻想,這些幻想往往是過于美好且不符合實際的。當大學生真正開始大學生活時,便察覺到大學的現實生活和自己所想的完全不一樣,這樣的想象和現實之間的差距,使大學生不能更好地適應,從而導致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

  2.挫折產生抑郁,有自殺傾向,抗壓性差

  生活往往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學生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處于家長的寵愛下,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當面對這些挫折時,大學生會產生焦慮、自我懷疑甚至自我放棄,采取一些過激的行動。

  3.互聯網的自由使大學生沉迷網絡

  當代大學生處于信息爆炸的時代,網絡對大學生來說充滿了誘惑,網絡環(huán)境是自由的,大學生可以把在生活中遇到的苦悶通過暴力游戲和對別人的惡意攻擊抒發(fā)出來,隨著這種習慣的逐漸形成,大學生會把生活和網絡環(huán)境相混淆,從而做出一些自毀前程的事情。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現方式

  1.鼓勵學生進行社會實踐

  大學生對社會認識不深,社會閱歷不豐富,心理承受能力較輕。為了改變大學生這種現狀,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學校要聯合家長鼓勵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讓大學生走出學習和生活的環(huán)境,在新環(huán)境中體會挫折,增加對社會規(guī)則的認識。如,鼓勵大學生在課余時間內打工、勤工儉學,通過勤工儉學讓大學生拋開學生的身份,以一個社會人的身份體會社會中的酸甜苦辣。

  2.豐富教師資源建立術業(yè)有專攻的教師團隊

  現今大學教師體系中,心理相關專業(yè)的教師較少,往往是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后,教師并不能及時發(fā)現,從而導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學校要豐富教師資源,通過校園招聘、社會招聘或定向培養(yǎng)等多種方式,在大學校園中引進具有心理學知識的教師,做到術業(yè)有專攻。同時,要對普通的授課教師進行心理學方面的培訓,如,對教師開展心理知識講座或是開展關于心理健康的研討會。

  普通的授課教師同學生接觸的時間較長,為使教師能及時發(fā)現學生的心理問題便需要授課教師擁有健康的心理,教師在教師生涯中也會遇到許多問題和挫折,有時也會產生心理問題。其次,學校要構建綜合性互補的教師體系,通過將專業(yè)性教師同普通教師的教學活動相重合,讓教師之間有話題可談,增加教師之間的熟悉感,當教師授課時察覺到某些學生的異樣時,可以與專業(yè)教師進行探討,及時獲得解決的意見、建議。

  3.針對大學生普及心理知識

  學校要通過各種手段向大學生普及心理方面的知識。首先,學?梢园汛髮W生心理衛(wèi)生健康以及心理學等課程引入學科體系中,通過把以上課程設置成大學生的必修課,使大學生了解維護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方法。在進行心理健康課程的授課時,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知識,了解心理健康的具體操作方法。

  如,在針對大一新生的期望與現實不符的問題上,授課內容主要應包括人際交往、自我探索、情緒表達與控制、網絡運用、團結協(xié)作等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對學生進行課堂訓練,讓學生在課堂訓練及不同角色的扮演中體會到新的感受,并將感受到的貫徹到自己的大學生活中。其次,要重視大學中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相關的社團組織,學校要積極支持這些社團的各項活動,因為這些社團組織中的成員都是在校大學生,大學生對這一群體是充分了解的,這些組織進行的活動往往都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可以規(guī)避大學生群體中的一些敏感問題。

  總之,當代大學生中仍存在許多心理方面的問題,但是我相信,隨著學校的重視以及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定會使大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衛(wèi)生習慣,最終實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陳家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與實務[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2]施福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對策[J].常州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7

  摘要: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對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具有重要意義,是高校一門不可或缺的課程。本文主要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高等教育有了新發(fā)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各種挑戰(zhàn),培養(yǎng)出與社會接軌的全能型人才是我國各大高校面臨的首要難題。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是發(fā)展的前提,如果大學生普遍存在不健康心理,那么全面發(fā)展即是空談。所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科學性、有效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不合理之處

  1.教學目標忽視發(fā)展性

  我國大多數高校的心理教育課程是以問題導向式教學為主,沒有與發(fā)展性目標進行良好結合。一般來說,高校從預防心理問題、普及心理知識、治療心理疾病三個不同等級入手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也分成了三個級別:一級目標是以預防教育為主,是針對全體學生開展的,主要為了培養(yǎng)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防止心理疾病的產生;二級目標是以普及心理問題為主,教師通過對學校普遍心理問題的調查,面向全體學生予以針對性教育與輔導,從而達到消除學生心理障礙的目的;三級目標是以治療為主,對患有較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進行獨立的、針對性的診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通常是二級目標,即以問題導向為主,主要采取預防措施,避免心理疾病的產生,而忽略了發(fā)展性目標,也就是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并沒有起到開發(fā)大學生心理潛能的作用,不注重對大學生積極向上、樂觀等思想品質的培養(yǎng)。

  2.教學手段單一

  據調查,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取理論教育的形式,并沒有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讓大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即缺乏體驗式教育的引入。心理教育本來就與其他專業(yè)課不同,不是記住基礎知識就能解決心理問題的,該課程應該著重于學生真實的體驗。而單純的理論教學使課堂毫無生氣,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導致不能發(fā)揮應有的心理教育效果。

  3.課程設置有待優(yōu)化

  我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都是選修課或者是活動課程。部分學校有心理專業(yè),開設的心理課程也相對較多,但是很多內容都很深奧,對于非心理專業(yè)的`學生來說難度過大,加上部分教學內容沒有邏輯性,知識層次混亂,導致課程教學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方法

  1.教學方法多元化

  同其他學科教育一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以大學生為主導的,教師起輔導作用。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多加關注學生的心理歷程,總結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應該進行針對性指導,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其適應能力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促使其更好發(fā)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方式,將游戲教學、情景教學、心理測試、影片分析等環(huán)節(jié)加入課堂,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課程教學應與課外學習相結合

  為了提高心理學教學質量,應該將書本教學與課外知識掛鉤,教師應該在課堂之余,多組織學生參與專題講座和社團活動,并與課堂內容相融合,從而培養(yǎng)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

  3.將課堂學習與學生課后反思相結合

  教師除了引導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課堂學習外,還應教會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也就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認真復習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自我教育可以強化學生學習心理健康課程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提高他們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綜合素質。

  4.進行有效的課后評價

  為了更好地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教師應該關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課后評價,不僅包括心理知識的掌握,還包括課程目標的實現。很多學校都是用分數評價教學效果,這是不全面的,并不能反映問題。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來說,應采用作品分析、行為觀察、心理測量等方法來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全面評價,從而真正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效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通常自我認識不足,缺乏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嚴重影響了自身的發(fā)展。我國很多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設置、教育方式等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嚴重阻礙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所以,只有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將理論課與課外學習相結合、課堂學習與學生課后反思相結合,并進行有效的課后評價,才能真正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元洪,孔慶娜.論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134-136.

  [2]張孝鳳.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初探[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14(4):151-154.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8

  【摘要】音樂無處不在,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無論是在你痛苦、失落時,還是在你開心、激動時,音樂都是最好的陪伴。音樂影響著人們,也改變著人們。它不僅能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而且也改變著人們的性格、態(tài)度,甚至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而影響著我們的人生進程。

  【關鍵詞】音樂;審美欣賞;大學生;心理健康

  大學生是最具年輕、有活力的一族,是一個看似輕松卻承擔著巨大壓力的群體。這些壓力來自學業(yè)、生活、家庭、感情以及就業(yè)等方方面面。近年來,因大學生心理問題休學、退學的現象逐步攀升,自殺、兇殺等不良事件屢見不鮮,一個個血淋淋的事實在不斷的警示我們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告急,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一、大學生不良心理現狀

  1.1情緒控制、抗挫能力差。當代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就活在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生活環(huán)境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上基本都是一帆風順,幾乎沒有受一點委屈和苦難。這就使得他們缺乏獨立自主、經受挫折及良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1]。上大學后,有的學生要遠離父母,獨自學習和生活,沒有了父母的庇護,一旦遇到什么困難,他們就開始產生負面情緒,加上就業(y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他們對前途十分迷茫,遇到挫折便會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甚至情緒失控,做出過激行為。

  1.2人際交往能力差。上面提到目前很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獨處時間較多,步入大學后要面對新的同學和新的環(huán)境,他們難以適應。加上在與人交往中缺乏技巧,便產生交往恐懼,對人自私、冷漠。另外,由于大學大多是開放的校園,大學生身心基本偏向成熟,他們有的開始談戀愛,但是往往會在戀愛、性方面出現心理與行為的偏差,一些學生難以把握住自己,一旦出現問題便走向極端。

  1.3自我認知能力差。所有大學生步入大學生活前都覺得大學生活是豐富多彩、輕松愜意的,但現實與理想總有一定的差距[2]。進入大學后,由于學習生活、環(huán)境的轉變,加上受學業(yè)、社會經驗、人際交往、感情及就業(yè)等方面壓力的影響,導致有的大學生由于壓力過大而承受力低下,便逃避現實,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或依賴互聯網等虛擬世界,通過玩樂、放縱麻痹自己的心靈,發(fā)泄對現實的不滿,久而久之出現消沉、頹廢、苦悶、抑郁等不良心態(tài),甚至滋生自殺傾向等嚴重心理問題。

  二、音樂審美欣賞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2.1培養(yǎng)學生認識美、發(fā)現美的能力。音樂是一門特殊的藝術。在所有藝術形式中,音樂最能撥人心弦、最擅長抒發(fā)情感,并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音樂是人抒發(fā)情感、寄托情感的藝術語言。音樂家在創(chuàng)作音樂時,充分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他們將音樂美分為六類,分別是:優(yōu)美、壯美、歡樂美、悲劇美、崇高美和喜劇美。學生通過音樂欣賞,能喚起內心深處的美好,并從中獲得精神和心理上的愉悅和滿足,獲得美的感受。

  2.2調節(jié)不良情緒。人有悲歡離合,也有喜怒哀樂。音樂也是如此,有的音樂輕快歡樂,有的音樂悲傷萬分,有的音樂鼓舞人心,有的音樂催人淚下。不同的場景下創(chuàng)作出不同的音樂,不同的心理下也要聆聽不同的音樂,這樣才能有效的控制并調節(jié)人的不良情緒。大學生由于受各種因素及壓力的影響,難免會有不良的情緒。當憂郁、煩悶時,可以聆聽《彩云追月》、《金蛇狂舞》等清新、明快的樂曲;當自卑、情緒低落時,可以聆聽軍歌、進行曲等具有號召力和鼓動性的音樂,從而激發(fā)學生們的斗志,讓他們找到自信,形成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tài)。

  2.3培養(yǎng)大學生高尚的情操。大學時期是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受不良風氣及不良誘惑的影響,當代很多大學生對感情觀以及思想觀存在一定的誤區(qū),不能理性的對待情感。通過音樂審美欣賞,學生們能在音樂家譜寫的音符及樂曲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并產生共鳴,有效培養(yǎng)大學生高尚的情操。

  三、結語

  大學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棟梁之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關系著他們的成長和祖國未來的發(fā)展。音樂不僅能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而且也改變著人們的性格、態(tài)度,甚至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而影響著我們的人生進程。因此,教師在大學教學中要擅于應用音樂欣賞,從而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

  參考文獻:

  [1]孔杰.音樂審美欣賞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分析[J].音樂時空,2015,08:183.

  [2]朱燕聰.在音樂欣賞中培養(yǎng)大學生的健康心理[J].音樂時空,2014,09:115-116.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9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生活學習環(huán)境的日益復雜多樣,大學生的學習、就業(yè)、經濟等壓力增大,由于戀愛受挫,環(huán)境不適應,人際關系不協(xié)調等原因產生心理障礙甚至走向極端的事件時有發(fā)生。

  一、大學生心理障礙的表現及原因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意識模糊、心理紊亂和難以相處,等等。

  就目前大學生的心理現狀看,他們的心理問題主要是強迫、自閉、抑郁、焦慮、偏執(zhí)、精神分裂等。上述問題的產生歸根結底是由于大學生在生活當中遇到問題、產生矛盾的時候所積累的情緒無法得到適當的釋放,不斷的自我壓抑,心理的平衡逐漸失調導致的。

  二、開展音樂欣賞是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

  我們目前的任務就是要找到能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增強他們心理素質的方法和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有效途徑。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音樂欣賞教學經驗和思考,提出通過音樂欣賞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構想。音樂是自我表現和情緒釋放的最佳方式,情緒是能量的聚集和釋放,是對某種體驗及需要發(fā)泄的動態(tài)反應。

  眾所周知,情緒必須發(fā)泄,只有在自我表現后,情緒才轉人有意識的平靜狀態(tài),這也是健康的需要。音樂恰恰能滿足這個需要,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情緒宣泄的出口,可把人帶到意識的深度。音樂的神奇力量能幫助人們顯示和喚起許多未表現的或潛在的意識。音樂欣賞能幫助大學生探索和發(fā)現內在的自己,幫助和發(fā)展自己了解及對他人的了解,從而達到心理調節(jié)的效果。

  三、音樂欣賞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理論探究

 。ㄒ唬┮魳沸蕾p通過調節(jié)情緒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能使人產生喜、怒、哀、樂、憂、思、悲、恐等情緒變化,又能使人瞬間心曠神怡、情志優(yōu)越。音樂藝術與人的情感活動密切相關。

  現代科學研究和實踐證明,欣賞音樂可以使人的情感強度、情感產生發(fā)展的時間延續(xù)得到調節(jié)平衡,使之身心愉快、精神協(xié)調、心境良好。優(yōu)美的音樂、動人的旋律、輕松的節(jié)奏、悅耳的和聲、豐富的音色可以使興奮與抑制得到調節(jié),情感強度適中,時間延續(xù)適度,精神能量消耗減少,疲倦的身心恢復精力,不平衡的心理趨于平衡等。人的情感體驗是一種以時間方式展開的運動過程,而音樂也恰恰是在時間中展開的藝術;感情體驗在運動形式上主要表現為力度的強弱和節(jié)奏的張馳,而音樂也恰恰具有這方面的特征。此外,通過不同樂器所展現的聲音色彩的變化,不同調式、調性的變化也能使人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變化,如:明亮的、憂郁的、熱情的,等等。因此通過對具有崇高意味的音樂欣賞,培養(yǎng)大學生對真、善、美的熱愛;通過對深刻表達各種情感的音樂欣賞,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情感世界,就可以幫助他們解憂愁于歡悅,化暴躁為溫和,使他們的.精神獲得平衡,情感得到調節(jié)與宣泄。

 。ǘ┮魳沸蕾p通過強化自我意識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許多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在現實中迷失了自我,對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同周圍的人或物的關系認識的錯誤導致的。通過音樂欣賞,十分有利于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強化。音樂作品本身會傳達出自我意識。藝術品作為藝術家能動創(chuàng)造的成果,自然會帶有生動的自我意識的印痕。作為欣賞者,大學生根據音樂作品中所表達的“自我”,能感受到大學生對自身及所處的人和世界的看法和態(tài)度:熱情、悲觀、寧靜、憤怒、無奈、思念、仇恨、失落,等等。有了對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圍事物關系的客觀深刻的認識,大學生就不容易迷失,更不會時常感到困惑,因此產生心理問題的幾率也就降低了。

 。ㄈ┮魳沸蕾p通過引發(fā)自我調整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音樂作品能引發(fā)大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判斷,促使他們進行自我調整。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能從教師所選擇的經典音樂作品中得到不同的生活感悟。當大學生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接觸到這些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時,他們會很自然地反思自己的存在狀態(tài)。通過把自己的情感狀態(tài)和現實處境同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及反映的現實環(huán)境進行對比,對自己能作出更準確的定位和評價,并有可能嘗試調整自己不適應現實的某些行為,從而減少了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可能性,保證了他們的心理健康。

  四、結語

  音樂欣賞是一種包含了“積極”欣賞因素在內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欣賞活動,因而課堂音樂欣賞和個人課外獨自欣賞音樂給學生制造的聯想和想象空間有很大區(qū)別,具體而言,音樂教師對音樂作品的內容、風格等的選擇應具有針對性、代表性,并借助一定的教學方式、方法引導學生欣賞,這樣,它所產生的聯想和想象更豐富。音樂課堂使學生處在一個集體欣賞環(huán)境中,欣賞時注意力更為集中,更具有目的,因而,此時的聯想和想象更為專注、傳神;在集體環(huán)境下,人們對音樂的不同聯想和想象具有參照性和對比性,能促進和加深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和記憶,從而加強音樂欣賞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因此,在高校開設音樂欣賞課程是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條有效途徑。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10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競爭壓力空前加大,給大學生帶來了較大的壓力,這就會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給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心理效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展開論述。

  關鍵詞:心理壓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效應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fā)展,當前社會的競爭壓力空前加大,這就對在校大學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他們的壓力比較大,在強大的壓力之下會產生許多的心理的問題,心理問題的長期存在嚴重的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是我們要特別關注的問題,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就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一、要詳細的掌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狀況

  經過相關的調查發(fā)現,現代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如下的問題:有一部分學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還停留在對個別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工作,比較表面的工作。還有一些大學的心理教育只是開設一門課程和個案的咨詢。即使是某些大學已經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實際的教學質量不佳,教學內容不符合要求,沒有形成系統(tǒng)。從學校的層面上講,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度不高,投入的也不夠,更沒有形成規(guī)范性的工作體系。

  二、優(yōu)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理念

  (一)人格教育要突出

  1.客觀的認知與正確的自我意識

  對實際情況有個客觀的認識指的是對待現實情況要實事求是,不帶有主觀色彩,不帶有偏見的看待問題。馬斯諾指出:客觀的認知是使世界變得和諧的前提條件。一個人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對自己有正確的、客觀的態(tài)度主要內容是人應該對自己的存在和周圍人或者是物的關系始終持有正確的態(tài)度,人要明白自己為什么活著,活著的真正意義是什么,人應該是積極向上的,應該是陽光自信的,應該是自尊自愛的。

  2.生活態(tài)度要樂觀,情緒體驗要積極

  人要擁有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要擁有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只要心中有陽光,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才不會被輕易的打倒,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也抱有樂觀的心態(tài),心境是明朗輕松的,覺得每天都是充滿陽光的。這樣的人幸福感是很強的,比那些悲觀消極的人容易取得成功。

  3.處理人際關系的方法要正確

  在相關的研究中得出:20―24歲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群中,這是在他們的人格發(fā)展中處在親密對孤獨的階段,這個階段若處理好人際關系是可以很好的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的階段。在這個年齡段青年人如果用正確的方式處理了人際關系,那么他們就會收獲和諧、緊密的人際關系。反之,若處理人際關系的方式不正確,就會導致人際關系不協(xié)調,嚴重的可能會影響到心理健康。大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社會閱歷不夠,與人處事的方法還沒有掌握全面,要通過學習,掌握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方法,保證健康的心理水平。

 。ǘ┳⒅亟】敌睦硭刭|的培養(yǎng)

  我們將心理素質分為2種:一個是正性的心理素質,一個是負性的心理素質。負性的心理素質是一種消極、不健康的心理素質。正性心理素質是一種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對他們心理素質的教育是比較重要的內容,要不斷的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的心理素質,使學生的心理素質是正性的,這對學生的整體素質的發(fā)展是十分有意義的。

 。ㄈ⿲嵤┓e極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積極的教育

  積極教育屬于當前比較新穎的教學理念。積極教育提倡老師要以學校和師生的現實情況為教學的出發(fā)點,教師在教學中要以積極的行為與思想去教授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與品質。

  2.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重視的是人的`積極的心理力量,從而促進了心理學向著更加科學的方向發(fā)展。積極心理學能夠使人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這對大學生的發(fā)展是有重要的意義的。

  3.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設計與實行要根據大學生的實際的心理情況來決定,價值取向是人的向善性,教師要應用積極的教育內容與方法來教學,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模式

 。ㄒ唬┬睦斫】到逃n程

  1.必修課

  必修課面對的是廣大的學生,是目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但是在我國這門課程的名稱還沒有達到統(tǒng)一,但是實際的教學內容與目的是相同的。

  2.選修課

  如果在必修課的基礎上根據各個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選修課的話,就能夠使這門課程更加具有針對性,能夠彌補必修課的某些缺點,使這門課程更加的完善。

  3.網上教育

  網絡已經非常普及了,大學生對網絡的熟悉程度很高,利用網絡這一資源開展網上教育能夠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ǘ┬睦斫】到逃n程之外的輔助途徑

  1.使用校園情境對學生進行心理的訓練

  大學階段在學校的生活是很豐富多彩的,我們可以利用校園情境對學生進行心理鍛煉,要掌握學生的實際心理情況,在這個基礎上精心設計、組織,進行系列化的心理鍛煉。

  2.給學生多提供一些社會實踐活動

  學生最終是要走入社會的,為了能夠讓學生盡早的接觸社會,在社會中鍛煉自己,我們要多給學生提供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多參加多種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真實的社會環(huán)境中鍛煉自己的品行,磨練自己的意志。

  3.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心理氛圍

  如果校園的心理氛圍好的話,學生就會被感染,漸漸的學生的心理也會健康發(fā)展。因此,我們要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心理氛圍,營造積極的、和諧的、充滿希望的大學校園心理氛圍,學生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就會形成較佳的心理,這是對學生形成健康心理有重要意義的。

  綜上所述,在大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我們要非常的重視,通過多方面合作,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心理氛圍,應用新穎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學生的心理健康、積極了,是有利于學生一生發(fā)展的。

  參考文獻:

  方黛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協(xié)同創(chuàng)新路徑研究[J].職教通訊,2014,(17)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11

  摘要:隨著全民健身計劃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大力推行,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如火如荼,現在大學生的體育學習心理需求已經發(fā)生了變化。通過對普通高校體育學習心理需求的探討,提出了深化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建設性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教學;心理需求;課程改革

  前言

  近些年來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問題,人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探討和研究。本文擬從分析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現狀入手,結合教育發(fā)展趨勢,以理性的視角分析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發(fā)展方向,為高校體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1、體育興趣的需求

  通過對大學生們訪談,其中絕大多數學生喜歡體育鍛煉,并且能夠充分意識到體育對增進健康的重要作用。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入學以來對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增強了。有資料證實大概有10%的學生表示畢業(yè)后會堅持體育鍛煉,尤其是大學時代選修田徑等相對比較枯燥的項目的同學表示畢業(yè)后會堅持鍛煉的人數更少,這說明傳統(tǒng)枯燥的田徑教學或者說田徑項目已經不適合在高校作為引導興趣而存在的體育課了。大學時代是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大學時代的體育教育最終要與終身體育接軌,這也是大學體育立足當前、放眼未來、培養(yǎng)合格的現代化人才的目標。因此,我們務必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弘揚體育思想。在跨世紀的時代里,隨著國家對人才培養(yǎng)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之際,更要求學校體育教育把培養(yǎng)人才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涵蓋在體育教育的身心全面發(fā)展的目標之中。

  2、求知欲望的需求

  學生求知的欲望可以說比任何時代都強烈。隨著年齡的增長,文化層次的提高,特別是在當今高校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中強調"全民健身"這一原則,使他們對體育有強烈的'求知需求。大學生往往力圖深人了解與體育有關的知識,開始把體育學習、體育鍛煉、強身健體和將來工作聯系起來。根據這一求知心理需求,我們認為作為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首先必須博覽群書、更新知識、嫻熟地掌握高校體育理論知識。在運動形式豐富多樣追求個性化體育運動的今天,對于求知欲望強烈的現代大學生來說,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安排要求系統(tǒng)性;考核標準注重競技性;教學形式體現規(guī)范性;學生練習要求紀律性,這種五、六十年代的體育教學運動模式的"四性化"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體育課的需要了。絕大多數學生迫切需求新穎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但是這種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觀念仍然是現階段高校體育的主體,這使得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體育能力在客觀上造成障礙,嚴重阻礙了新時期體育的發(fā)展。

  3、生理心理的需求

  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目的是增進健康,另外一個目的是練就健壯的體魄和健美的體形,身體是載知識之車,存道德之倉庫。有研究表明男生比女生更重于強身健體、健美體形,女生對體育的健身價值認識不足這是大學體育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女生對于體育健身價值認識不足與傳統(tǒng)文化、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有著必然的聯系,大學體育課程對于這個問題要引起重視,至少在課堂上要努力提高這個群體的認識。比如可以開展各種比賽、樹立模范和榜樣、宣傳制造濃烈的運動氛圍等。在此認識基礎之上從課堂上課外活動上以及各種組織形式上繼續(xù)加深引導,讓女同學們不僅認識到體育運動的重要生理功能,還要讓她們認為體育是一種美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欣賞和體驗,是一種高尚的生活方式,體育可以使人開闊視野,結交朋友,提升學習生活適應能力等。

  小結:學生對于體育有較高的興趣、但是個別枯燥的項目阻礙了興趣的繼續(xù)發(fā)展。學生求知欲望較高,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阻礙了學生的求知欲。在對于體育的生理心理需求方面,男生較之與女生略高,提高女生群體對于體育的深層次理解迫在眉睫;仡櫢母餁v程,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無論在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探索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在目前看來,雖然仍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高校體育課程的明天是美好的。

  參考文獻:

  王素華,李荔.多元文化教育下的我國課程改革[J].教學與管理,2009,(7):60-61.

  陸作生,劉昕.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思考[J].中國體育科技,2002.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12

  摘要:如今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況不容樂觀,因心理原因產生的問題越來越多,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迫切需要。本文旨在通過調查探求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提出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問題;健康教育措施

  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日益加快,大學生承擔著越來越大的心理壓力。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日益凸現出來,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然而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發(fā)展慢,未能充分發(fā)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節(jié)作用。因此,通過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現狀分析,有助于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大學生心理問題調查

  一個月前,我們使用“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抑郁自評量表”與“焦慮自評量表”三種貼近大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生心理聯系密切的量表對河南科技學院新科學院的新生進行了心理測試調查。此次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低于正常群體水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集中在強迫、抑郁、焦慮、恐怖等方面。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研究表明一個人心理健康如果出現問題,那么他在其他各個方面都會受到影響。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取勝,幾乎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yè)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huán)境因素看,競爭的加劇、生活節(jié)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huán)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梢娙缃翊髮W生心理問題愈發(fā)嚴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經迫在眉睫。

  三、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原因分析

  筆者認為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原因可以分為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主要原因可以分為六點。

  1.對網絡產生過于強烈的依賴性

  不少大學生一方面因交際困難而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尋找心理滿足,另一方面也被網絡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有的甚至染上了網癮,每天花大量時間泡在網上,沉湎于虛擬世界,自我封閉,與現實生活產生隔閡,不愿與人面對面交往。

  2.交際困難造成心理壓力

  “踏著鈴聲進出課堂,宿舍里面不聲不響,互聯網上述說衷腸。”這句順口溜實際上反映了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交際現狀,F代大學生的交際困難主要表現為不會獨立生活,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不懂交往的技巧與原則。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愿與人交往;有的同學為交際而交際,不惜犧牲原則隨波逐流。

  3.學習與生活的壓力

  大學生的學習壓力相當一部分來自于所學專業(yè)非所愛,這使他們長期處于沖突與痛苦之中;課程負擔過重,學習方法有問題,精神長期過度緊張也會帶來壓力;另外還有參加各類證書考試及考研所帶來的應試壓力等等。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下,極可能導致大學生出現強迫、焦慮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壓力主要在于學生不善于獨立生活和為人處世,還有生活貧困所造成的心理壓力。

  4.情感困惑和危機

  當前,大學生對情感方面的問題能否正確認識與處理,已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大學生的性困惑問題,在性意識與自我道德規(guī)范的'沖突中產生心理矛盾。其次是大學生因戀愛所造成的情感危機,這是誘發(fā)大學生心理變異,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極端,甚至造成悲劇。

  5.就業(yè)壓力

  近幾年來,由于社會競爭的加劇,就業(yè)市場的不景氣,大學生找工作或找比較理想的工作越來越困難。這對大學里眾多高年級學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壓力,使他們因焦慮、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

  6.家庭及外界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

  家庭及外界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也會成為誘發(fā)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比如不當的家教方式、單親家庭環(huán)境及學校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消費上的浪費攀比、對貧困生的歧視、學習節(jié)奏過于緊張等等。

  大學生的心理困原因概括來說就是一“高”一“低”:高,大學生是個承載社會、家長高期望值的群體,自己成才欲望非常強烈;低,其心理發(fā)展尚未成熟,缺乏社會經驗,適應能力較差。正是這欲與不能之間的矛盾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頻頻出現,并且人數越來越呈上升趨勢。

  四、大學生健康教育措施

  1.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

  大學生要積極參加社交活動,在社交活動中解決自身的心理問題。

  2.加強心理訓練,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訓練是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個有效渠道。心理訓練應不拘一格,可以通過組織辯論、演講、郊游、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根據具體對象,充分運用放松、暗示、音樂、表象、心理劇、模擬與模仿等心理學技術與方法,結合其他輔助手段、設施,設計特定的情景,使參與者在其中積極活動,最終達到改變其心理面貌養(yǎng)成預期的行為習慣,提高心理素質,促進人格的全面發(fā)展。

  要普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大學生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賈偉.《善待心靈》[M].北京:di震出版社,2006.143-147

  文柯.《心理學改變生活》[M].北京:世界出版社,2006.229-243

  詹姆斯.《心理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164-170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13

  本文對運用教育心理學知識有效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必要性進行分析,旨在有針對性地引導和幫助大學生切實有效提高綜合素質。

  一、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內涵

  大學生素質教育分為:思想政治素質教育、人文素質、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法律素質及道德素質。思想素質有思想情感、思想認識、思想方法三方面,政治素質有政治觀點、政治信念、政治立場三方面。思想政治素質是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道德及政治觀的綜合體現。人文素質是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fā)展程度。大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學習過程中形成和體現出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素養(yǎng),以及運用所學所能將個人目標或任務付諸實踐的能力。法律素質是其所具法律知識,法律意識,法律行為的綜合體現。道德素質是其做人及行為實踐過程中對其自身起規(guī)范作用的心理品質。

  二、大學生素質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國高等教育一直提倡專業(yè)教育與素質教育并進,但實際情況不近人意,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思想政治素質教育難入人心,。在這個價值觀高度多樣化的時代,學生現有的思想政治認知結構和相關課程內容差異大,施教者難以有效輸入新的思想政治認知。

  2.人文素質教育難以深化,現行人文素質教育只達到人文知識教授層面,學生無法真正理解人文思想、法掌握人文方法,更無法遵循人文精神。

  3.大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原動力,普遍只想順利完成學業(yè)并獲得工作,缺乏高層次追求。

  4.大學生法律和道德意識薄弱,缺乏維權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道德素質存在道德評價失準、道德價值取向混亂問題。

  三、運用教育心理學知識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

  大學生素質教育過程中們,我們需要理論結合實際,發(fā)現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運用教育心理學相關知識引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逐步形成,解決高校在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其一,用皮亞杰的建構學說中同化和順應這兩種建構認知結構的方式的理論來指導思政素質教育。思政教育過程中,受教育者會將施教者所教授的信息納入并整合到自身已有的認知結構,加強和豐富原有的.結構,只是這一同化過程學生會過濾和改造施教者給予的外界刺激。也就是說,學生已有的思想政治認知結構如果和施教者所授結構不一致,那么他們就可能不接受甚至排斥。這正是目前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雖然思政教育在同化過程中受挫,但是我們可以在順應過程中找到改變這一現狀的希望。因為受教者的認知無法適應客體要求時,就會創(chuàng)造新的認知結構來適應環(huán)境需要,這是一個自己改造的過程。高校對大學生的思政素質教育如果能把握好學生在同化和順應過程的中認知結構變化的節(jié)奏、時間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強度,那么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就可能發(fā)生實質性的轉變,建構起大學生全新的思想政治認知結構。

  其二,高校若能重視和提高學生的認知驅力,那么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將實現由現目前學生僅僅是機械接受人文知識的層度到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的深層次轉變。認知驅力是奧蘇貝爾三大成就動機中最重要和最穩(wěn)定的一項,此外還有自己增強驅力和附屬驅力。我們需要認識到這種動機就是對求知的需要。人文教育無法深化的原因在于對實利的追求。而奧蘇貝爾對認知驅力的重視本質是對認知和理解的價值的追求,這種追求同學生作為學習者的心理傾向契合。所以只要高校引導和培養(yǎng)大學生的認知驅力,就能轉變大學生認為人文素質教育沒有現實意義的想法。

  其三,將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介紹給大學生,并引導學生追求較高層次的人生需求,幫助他們找到創(chuàng)新意識的原動力。文獻顯示我國大部分大學生在高校就讀期間的人生需求模糊,甚至是缺失,尤其缺乏對自己實現需求的追求。馬斯洛理論把需求由低到高層次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我們可盡力引導大學生追求馬斯洛理論的高層次需求,鼓勵他們將自我實現作為自己的終身人生目標。

  其四,高?稍诜傻赖陆逃恼n程中引入科爾伯格的道德發(fā)展階段理論以喚起大學生的道德和法律意識以及對責任感的考慮?茽柌竦牡赖掳l(fā)展階段理論分為六個階段,而我們要重點引薦給學生的是第六個階段,即普遍性倫理原則階段。這一階段的人確立起了一種用于社會治理的道德觀,他們懂得德性的本質、以尊重人為目的而非手段為前提。執(zhí)此道德觀的人是推動社會道德發(fā)展的力量。具體可選用科爾伯格的“海因茨難題”這一經典道德兩難問題作為課堂開放式討論話題,了解學生的道德觀和法律基礎知識掌握情況。而后,為其講解科爾伯格的道德發(fā)展階段理論及基本法律知識以激發(fā)和普及大學生的法律道德意識。

  結論

  大學生素質的形成看似由外至內,其實也是一個內心變化引起外在行為表現變化的外化過程,是需要施教者帶著潛移默化的意識耐心引導和培養(yǎng)的過程。因此運用教育心理學知識有針對性地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有效提高綜合素質是順應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14

  摘要:現代社會中,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這里不乏精英和驕子,他們代表著祖國的未來。因此,他們能否健康成長是社會倍加關注的焦點。心理問題已成為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以及高校穩(wěn)定的突出因素。而開展課內外相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積極的影響和有益的作用,是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心理素質健康教育

  當代大學生有著更高的抱負和追求,面臨著更多的機遇和挑戰(zhàn),同時也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心理疾病的發(fā)生率相對較高。近年來,因心理方面的問題而導致的身心疾病已成為大學生休學、退學甚至違法犯罪的主要原因。隨著高校大學生中獨生子女、貧困大學生的增多以及因學業(yè)方面、經濟方面、情感方面、社會失業(yè)率方面、人際交往方面及職業(yè)選擇方面產生的心理問題尤為常見,當然,也包括少數大學生的心理變態(tài)以及人格障礙甚至精神病等方面的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凸現,校園極端事件屢見不鮮。因此,積極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和新方法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的。

  一、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大學課堂

  每一個大學生在受到專業(yè)教育的同時也應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既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又要掌握養(yǎng)護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技能。由于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列為各級各類學校的必修課,心理健康教育也只能停留在學術研究的狹小范圍內,使得現代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技術難以應用。針對上述情況,應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宏觀指導,使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必修課納入大學課堂中,向學生傳授心理健康的有關知識,努力使學生在接受專業(yè)教育的同時,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首先,應當提高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所謂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教育工作者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的原理以及心理咨詢理論和技術等對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響,幫助他們化解心理矛盾、減少心理沖突、緩解心理壓力、優(yōu)化心理素質,使受教育者的心理過程得以正常發(fā)展,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形成良好的個性和思想品質,促進人格的成熟及人生的全面發(fā)展,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維護和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各方面健康地發(fā)展。因此,教師在上課時應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教師的心理狀態(tài)和情緒直接影響整個課堂氣氛,在教學中,教師要用真誠的微笑、友善的目光、親切的贊語營造和諧熱烈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習,在愉快中求發(fā)展,用對專業(yè)課的熱情喚起學生積極的情緒共鳴,激發(fā)學生愉悅、興奮的狀態(tài)。其次,注意教學內容的選擇難易要適度,教法的運用要因材施教和符合學生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和特點,使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能力的水平上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的信心。

  二、課內外相結合,搞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課外活動包括課間活動、課余活動,還有相應的一些競技比賽和運動會等,教師要充分認識課外活動中健康教育的意義和作用,加強課外活動的組織指導和訓練教育,一方面,通過課外活動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成長發(fā)育,增強他們的體質,滿足他們的興趣和愛好,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身體健康的教育教學效果。另一方面,通過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合作精神、競爭意識和堅強毅力,達到心理健康的目的。因此,課外活動的開展,對健康教育有著特有的實效性和實踐性。

  三、營造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環(huán)境

  發(fā)揮學校行政部門、社團的力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創(chuàng)造一個積極的、良好的班級文化和校園文化環(huán)境。如開展文明班級、文明寢室的評比,“五四”系列活動,“一二九”系列活動,具體包括演講比賽、辯論賽、火炬接力賽、大合唱,等等。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并且以這些活動作為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健康發(fā)展的有效載體,使學生們在活動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

  學生在社會上活動、生活,就必然受到社會心理的影響。目前,一些社會上方方面面的不良風氣,給學生的心理素質造成惡劣的影響,更有一些不健康的圖書、音像制品以及不健康的網站等嚴重污染學生的心理環(huán)境,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極為不利。另外,某些宣傳媒介的輿論導向發(fā)生了傾斜,如報道大款大腕多,而報道艱苦創(chuàng)業(yè)少,報道港臺明星多而報道英雄模范少,報道個人奮斗多而報道互助合作少等。以上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某些學生追趕時髦、盲目攀比、孤僻自私等現象。因此,就必須進行社會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穩(wěn)定大學生的社會心理,使他們有正確的心理選擇和取向。

  四、搞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指導

  在大學里應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活動,搞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指導。學生入學后,通過輔導員、學生會找學生談話,對學生進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對學生進行跟蹤了解,把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分類歸納,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有條件的學校應該成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配備經驗豐富,敬業(yè)精神強、品德高尚的專兼職人員,對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建立接待制度,完善各種信息服務網絡,發(fā)揮學生管理隊伍和學生干部隊伍在心理咨詢中的作用,發(fā)現心理問題特別是心理危機的學生要早報告、早干預,以便及時疏通學生存在的心理障礙、心理沖突、心理困惑以及其他心理疾病。

  五、結束語

  全社會都應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面對社會的種種變化和沖擊,學生心靈中常常會產生巨大波動:一方面,他們?yōu)樯鐣母母铩⑦M步而欣喜;另一方面,對某些具體變化迷惑不解。因此,我們就要在全社會樹正氣、治歪風,盡量減少社會環(huán)境中不良因素對學生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消極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不可能一勞永逸,要根據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和行為發(fā)展變化情況,不斷進行跟蹤調查,進行分析研究,不斷充實、完善,并發(fā)揮它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質培養(yǎng)中的作用。我們相信,只要全社會普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一定會有很大提高,而健康的心理則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礎,這樣才能真正地培養(yǎng)出德智體諸多方面全面發(fā)展的新世紀人才。

  參考文獻

  [1]賈志勇。健康教育任重道遠。中國學生體育,24,(2)。

  [2]周濤,王曉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4,(1)。

  [3]張,。大學生健康心理養(yǎng)成的途徑和方法。中國成人教育,26,(2)。

  [4]王維銘。淺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4,(19)。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15

  【摘要】隨著社會高節(jié)奏地發(fā)展,人們所承擔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尤其是一直被父母呵護的大學生們,進入大學這個新的環(huán)境后,遠離了家庭和原來熟悉的環(huán)境,他們失去了原來的多向受寵的心理環(huán)境。

  人際交往中優(yōu)勢地位的喪失,很容易產生不順心、不溫暖、不合群的失寵心理。

  加之學業(yè)與未來前途的渺茫帶來的困惑與壓力,使大學生們更加不會處理兩者的關系。

  閉鎖性與強烈交往愿望的矛盾更增加了大學生處理好人際關系的難度。

  本文將在這里分析心理壓力的產生,指出了當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從心理教育簡單化到教育渠道的缺失,并從教師的角度進行分析,正確的指導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實現,試圖幫助大學生解決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壓力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41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ㄒ唬┬睦斫】到逃唵位

  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化,主要是教育方式不對位,表現為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或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認為有了心理健康教育,就應取消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認為既然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就不應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課程設置的不合理,就造成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從根本上得不到正確的心理觀念的汲取。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由此看來,大學生存在心理問題有基礎原因。

  (二)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缺失

  當前,部分高校在課程設置上,只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政治理論課的一部分,在高校政治理論課程改革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只是在各個版本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教材中作為一章或一節(jié)來講解。

  雖然有些高校后來單獨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學時很少,教師很難將心理健康知識系統(tǒng)地傳授給學生;課堂講授的內容脫離實際,重理論,輕實踐,缺乏吸引力,教學效果差強人意,無法真正解決學生心理健康中的`實際問題。

  從高中進入大學,由于環(huán)境的變化,大學生很難一下子適應身份的變化,再加之自身適應性差的原因,心理與現實差距加大,加劇了心理問題的產生。

  二、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觀念

 。ㄒ唬┻M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理

  從心理學分析,自卑實際是一種心理防御機制。

  只是這種“防御”是消極的。

  一個人的自卑心理形成后,對自己的能力評價很低,不敢大膽主動地去與別人交往。

  漸漸地會從疏遠別人、自己孤獨發(fā)展到自己封閉,與周圍的人形成一道無形的高墻;這種情況又會使別人對你形成不良的看法,更為遠離和回避你,從而反過來進一步加深自己的自卑心理。

  主要問題是對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以及在新集體中位置與角色的變化不適應,引起自己評價降低,強烈的自尊心與自卑感的尖銳矛盾沖突,導致心理失衡。

  (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克服虛榮心理

  虛榮心就是以不適應的虛假方式來保護自己自尊心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

  心理學上認為,虛榮心是自尊心的過分表現,是為了取得榮譽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現出來的一種不正常的社會情感。

  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達到自尊心的滿足就產生虛榮心。

  因此,有的人說虛榮心是一種歪曲了的自尊心是有一定道理的。

  案例:一女生平時學習成績很好,自己感覺比其他女同學都強,可過強的爭先拔尖,造成與同學關系緊張,每次選班干部都落選,因而精神刺激很大,夜里經常又哭又笑,并常常自言自語,出現異常行為。

  該例是為了過度滿足自尊心需要而導致產生虛榮心大學的案例,這種現象在大學女生中尤為常見,為了滿足自己所謂的面子,甚至以放棄自己誠信為代價。

  對于這類學生,老師首先運用認知領悟療法,認知領悟療法,是指心理咨詢者對來訪者進行暗示和啟發(fā),使其改變原有錯誤的認知結構,逐漸形成正確的認知。

  逐漸形成對自己的正確認識,以對自己做出正確的評價。

  再就是要教導學生要樹立自己的奮斗目標,踏踏實實做事,厚積薄發(fā),不要追求虛名。

 。ㄈ┻M行焦慮的自己調節(jié)

  1、焦慮癥自己調節(jié)從樹立自信開始。

  自信心缺乏是產生焦慮的主要原因之一。

  當我們碰到困難時,往往是需要有勇氣去面對的,而勇氣則來源于自信心。

  自信心不足就會讓我們在處理事情上瞻前顧后、猶豫未定,從而給自己又添加了一層陰影。

  所以說,只要我們自己自信起來了,才有可能做好每一件事,才可以為進一步治療焦慮癥打好基礎。

  2、放松心情有利于焦慮癥自己調節(jié)。

  我們周遭的環(huán)境緊張而刺激,當習慣于這種興奮狀態(tài)時,有誰會想象一下,假如一切歸于平靜之后,自己會是怎樣的?過度的緊張與興奮是不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的,我們應該適當放松心情、調整心態(tài),拋開一切煩惱,回歸到最本我的狀態(tài)中去,這樣才可以避免焦慮情緒的產生。

  3、焦慮癥自己調節(jié)更需要自己反省。

  每個人都有出錯的時候,不要總是糾結于那些錯誤,越是糾結就越是困擾,以致出現惡性循環(huán)。

  適當的反一下自己出錯的原因,是焦慮癥自己調節(jié)的有效方式。

  適當發(fā)泄可幫助焦慮癥自己調節(jié)當我們煩躁不安、緊張無措時,可以選擇適當發(fā)泄的方式幫助我們排解心中的痛苦。

  但是,發(fā)泄只限于公道方式的發(fā)泄,不要影響到他人的生活以及生命。

  焦慮癥自己調節(jié)對于焦慮癥患者來說,是十分有幫助的。

  患者首先要知道焦慮癥并不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可以將焦慮癥的自己調節(jié)方法與心理、藥物療法相結合,達到治療的最佳效果。

  以此為治療的出發(fā)點,有效控制病情的加重。

  人活在世上,難免不會處于困境之中,只要心平氣和,不去胡思亂想,就可以克服一切。

  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培養(yǎng)適合21世紀的優(yōu)秀人才,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并將研究結果應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當中。

  本文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以及使用的教育方法進行了分析與綜合,教師應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指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

  參考文獻

  [1]樊富珉,李卓寶。重視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研究,1996,(7):16-18.

  [2]國家教育。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試行)。1995-11-23(1)。

  [3]莫旭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試探。廣西政法干部學院學報,2003,1:127-128.

  [4]謝炳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指導。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6,1-2.

  [5]陳國海,劉勇。心理傾訴-朋輩心理咨詢。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1,1.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16

  摘要:本文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對國內體育鍛煉行為與大學生心理健康關系的文獻進行系統(tǒng)了解和梳理,更深的探討了體育鍛煉對心理應激的治療和預防的問題,體育鍛煉對生化大學生素質教育改革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加快,競爭日趨激烈,個體的情緒處于較為緊張的狀態(tài),因此,心理健康問題日益成為現代人關注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傳統(tǒng)社會中,人們認為健康主要是指身體的健康、生理的健康,因而采取各種措施,增強生理機能水平,提高適應自然、抵御疾病的能力。由于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精神世界的沖突與紛爭。那種“無病即健康”的生物學健康觀已經過時,而發(fā)展成為生物、心理和社會三維健康觀。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認為,健康是指在精神、身體和社會上的保持健全的狀態(tài),精神健康的標準是:

  (1)具備自我控制能力;

  (2)能正確對待外界影響;

  (3)內心世界處于相對平衡狀態(tài)。世界衛(wèi)生組織還指出,健康應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和道德健康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大學生。

  (二)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

  二、研究結果

  (一)體育鍛煉的心理應激作用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體育鍛煉通過形式多樣的身體活動,能夠分散學生對自己在學習生活中所產生的由來和挫折的注意力[2],從不愉快的刺激或痛苦的抱怨中解放出來。當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成功地完成某項任務后,就會產生自信心,提高自信并從中體驗到滿足、舒適等運動愉快感,產生良好的`心境。其次體育鍛煉由于能增強體質,當其意識到自己具有社會所希望的身體特征(如高大)和運動能力時,就會產生自信和適應感,形成積極肯定自我概念,增強應對應激能力。最后心理應激水平過高、壓力過大均不利于身體健康。

  (二)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應激影響

  本研究得出的結論可知,大學生體育鍛煉情況不樂觀,只有不到一半的學生會有體育鍛煉行動,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3]。并且研究中還得出結論:體育鍛煉能夠改善心理應激,減少心理壓力。對心理應激的研究中得到了公認的.是:適度的心理應激對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功能活動具有促進作用,而長期的或超過個體適應應對能力的應激是有害的。英文長期的、過于強烈的心理應激不會引起各種令人感到不適的身心狀態(tài),而且會造成人對許多基本的脆弱易感傾向。并可能在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人罹患疾病。體育鍛煉作為應對方式,可以降低心理應激對機體的影響,促進心理健康。陳佐松,季瀏[4]在心理學報上發(fā)表的《身體鍛煉對高中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極其心理機制》。此項研究表明:經常鍛煉的高中生比鍛煉不足的高中學生的主觀幸福感更加強烈。體育鍛煉還可以作為一種發(fā)泄情緒的方式,將各種煩惱、焦慮不安等應激情況發(fā)泄出去。

  (三)不經常運動對大學生心理應激的影響

  不同性格的大學生應激反應是不同的,內向型與外向型性格的學生們應激狀態(tài)的持續(xù)時間也不相同。比如外向型性格的大學生反應比較靈敏,應激反應閾值低,情緒轉移較快,陷入應激狀態(tài)后,可以迅速爆發(fā)較強的反應,其急性應激往往勝過內向型,一旦緊張刺激的程度降低或消除,很快恢復原來的平靜。因此,其應激狀態(tài)的持續(xù)時間較短,應激能力較強。

  (四)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現狀

  大學生在體育方面的支出情況是評價大學生體育運動態(tài)度的一項指標,從整體上看,大學生體育消費與其它方面的消費相比差異非常明顯,每年大學生體育消費總額是上午消費的21.33%,是逛街交友消費總額的10.23%。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大學生在體育鍛煉方面基本上沒有費用支出,包括買用器材、去運動場館鍛煉、參加相關的學習班等,這些原因低于他們在人情和其他方面的消費,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大學生體育消費意識淡薄,許多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目的不明確,不能認識到體育能帶來健康的重要意識。

  三、結語

  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xù)且積極發(fā)展的心理狀態(tài),個體表現出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并充分發(fā)揮其身心的各種潛能,在應付各種問題和環(huán)境時更多表現出積極的傾向。體育活動對于增進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調節(jié)情緒狀態(tài),消除心理障礙,提高社會適應性具有積極作用。選擇合適的鍛煉項目及適宜的運動負荷可以有效發(fā)揮體育活動的心理效應,同時應考慮體育活動參與者的個體差異,才能取得良好的心理效應。

  參考文獻:

  [1]陳作松,季瀏.身體鍛煉對高中學生的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極其心理機制[J].心理學報,2006,38(4):562-575.

  [2]徐斌.大學生身心健康[M].山東大學出版社,1990,3:101.

  [3]汪明旗.女大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與行為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06,(30):185-187.

  [4]季瀏.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17

  摘要: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更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因此,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本文結合時代發(fā)展需求以及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特點,提出了一系列適合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對新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和實踐應用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心理健康;心理障礙;教育模式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競爭壓力的不斷加劇,現在的高校大學生承受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心理健康問題也由此更加凸顯。逃學、玩游戲、悲觀厭世甚至自殺現象時有發(fā)生,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所引發(fā)的不良影響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因此,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由于種種因素限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存在很多薄弱環(huán)節(jié),很多高校沒有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既不能很好地滿足大學生心理上的需要,也大大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充分發(fā)揮。因此探索如何在新時期開展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和新方法,并且構建一套符合我國國情并且適合于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國內外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得已經相當普遍,并且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視,心理學課是高校大學生的必修課,而且還形成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流派,掌握并創(chuàng)造了多種獨具特色的實際操作模式。在國內,很多高校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大都只是注重專業(yè)技能的教育,而忽視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注重政治思想表現,輕視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混為一談。

  二、高校大學生心理障礙表現

  1、適應性心理障礙。適應性心理障礙主要存在于大一新生中,由于大一新生剛從中學來到大學這個新的環(huán)境,因此有些學生就會產生一些不適應,比如對新環(huán)境的不適應。對于大多數新生來說,來到一個陌生的校園,嶄新的面孔、生疏的群體、不同的風俗人情、甚至不同的方言都會讓學生感覺不適應,感覺不知所措,常常會感到與人難以交流,從而產生寂寞孤獨感。對于新生來說,還會產生一些學習上的不適應。大學的生活不像高中那么緊湊,自由支配的時間比較多,所以很多學生就不知道如何適應和支配這些課余時間,也不知道如何學習和生活,從而覺得大學生活非常無聊、枯燥、乏味,結果會有掛科、留級、目標不明確,渾渾噩噩地度日等現象出現。

  2、人際關系方面的心理障礙。由于大學生都是集體生活,人際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倘若搞不好人際關系,將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及心理健康都將會有不良的影響。然而,由于各人的性格、生活背景的不同又會產生一定的思想上的隔閡,所以,由人際關系而引發(fā)的困惑和苦惱就會出現。來到大學,一般都非常期望能夠建立友好與和諧的人際關系,而這種期望又過于理想化,對別人要求過高,因此現實與理想的矛盾會導致大學生對自己人際關系的不滿,認為自己人緣不好,不會處理問題,造成錯誤的歸因。而這種錯誤的歸因往往又會反過來對人際關系帶來消極的影響。因此,他們就很容易會產生自卑怯懦、自暴自棄、嫉妒猜疑、悲觀厭世、孤僻冷漠等方面的心理障礙,這對高校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乃至身心健康都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3、學業(yè)方面的心理障礙。由于大學的學習和中學的學習不同,所以,就會有一些大學生出現學習方面的心理壓力,有些學生對所學專業(yè)不感興趣,或者學不會,這樣很容易自暴自棄甚至走極端。甚至有些學生無法正常完成學業(yè),這對其心理造成的影響非常嚴重。而對于即將畢業(yè)的'學生,他們的心理壓力更大,一方面,他們要正常完成學習,另一方面,由于目前高校擴招,畢業(yè)生增多,找工作比較困難,要想找一個理想的工作就更是難上加難。在他們就業(yè)時會遇見猶豫、彷徨、忐忑不安等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這就會給臨近畢業(yè)的大學生造成巨大的壓力,不僅是學業(yè)更是就業(yè)的壓力,這些壓力可能會以一種不正常的舉動宣泄出來,如打架斗毆、喝酒鬧事、悲觀厭世等。如果不對其進行正確的疏導,將會對學校乃至社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

  在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少數確實有心理問題而需要救助的學生,更是為了在大學校園推廣及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大學生能夠正視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幫助同學們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使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能力,挖掘自己的潛力,正確面對和處理生活中出現的各種挫折,更好地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體系,健康快樂地成長,進而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以期達到身心健康發(fā)展。所以,要切實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構建一套適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1.成立專門的心理健康輔導中心。高校可以成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者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并且成立一支專兼職相結合并且有貢獻精神的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對于專職心理輔導老師來說,應該具備一定的專業(yè)心理咨詢水平,并且有一定的工作經驗,這樣可以給大學生提供準確、高效的心理咨詢服務;對于兼職心理輔導老師來說,要有一定的心理學、教育學基礎,并且熱愛心理咨詢工作且具有一定的專業(yè)水平。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將負責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工作,并且制訂每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計劃,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組織協(xié)調和運行工作,調動各方面的力量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務。

  2.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課。高校應根據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開設一套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在內容上,要不僅涉及到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還要著重于幫助大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質、挖掘潛力,提高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能力。使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能在真正意義上幫助大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形式上,可以采用互動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在人數不多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團體輔導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進來。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18

  摘要: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給人類帶來的改變是雙面的。一方面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加快了生活的腳步。但與此同時,社會節(jié)奏加快,人們身心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難免產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大學生是時代驕子,他們的身心素質決定了國家的發(fā)展和走向。因此,應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本文體育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提出體育教育融合心理教育的措施,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大學;體育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

  1、體育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1體育教育能夠調節(jié)學生心態(tài),振奮精神

  大學生壓力比較大,特別是在期末或是面臨一些重要抉擇的時候,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將一些不利的情緒變得積極,就涉及到心理素質問題。積極參加體育教育,能夠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放松,在鍛煉過程中,消極情緒會受到抑制,也會暫時告別煩惱的困擾,而且能夠產生一些積極的想法,對問題的解決很有幫助。再者體育教育是一個宣泄的途徑,釋放出來之后,更是會感覺到心里的輕松。調節(jié)心態(tài),最主要的途徑就是宣泄,哭是很多女孩子選擇的途徑,而體育教育同樣是行之有效的手段。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一些小的煩惱和困擾都可以嘗試通過運動鍛煉的方法發(fā)泄出來,緩解心理壓力,改變心境。

  1.2體育教育能夠提升學生意志力,培養(yǎng)品質

  很多用人單位在選拔人才時,非常重視應聘者的意志力,因為缺乏這種精神就無法在工作崗位中取得成就,很容易因為挫折而喪失信心,導致效率下降。從用人單位的選拔條件中,就能夠看出整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和需求,必須從教育層面給予重視。體育教育是一種對身體的磨礪,與此同時,也是靠意志力來克服困難的過程。如今大學生因為生活環(huán)境變好,家庭條件優(yōu)越,而相對之前來說吃苦比較少,加上父母的“溺愛”,造成他們受挫折能力弱,缺乏戰(zhàn)勝困難的毅力和勇氣,遇事會先選擇逃避,而不是面對。體育教育恰恰能夠以最簡單的方式,來豐富學生的情緒體驗,培養(yǎng)他們的意志力,以身體本能作為基礎,去培養(yǎng)奮發(fā)精神。體育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競爭性,能實現學生的自己監(jiān)督、自己激勵、自己戰(zhàn)勝等,從而實現超越別人、超越自己。同時學習一些較高難度的動作,或是重復一些基礎動作時,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堅韌與耐心、恒心,去克服主觀和客觀的困難,從主觀方面更加努力。也將這些品質進一步延伸到學習和生活等其他方面,擴大影響。

  1.3體育教育能夠提高交際能力,收獲友情

  交際過程本身也是一個“發(fā)泄”的過程,能夠傳播好的情緒,消散壞的情緒,而且對于生活來講,友情是幸福的,是快樂的。體育教育往往是一個團隊合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間的交流與玩鬧都能成為他們的點滴記憶,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能夠在一起為實現同一個目標而努力,這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當然在體育教育中也會出現各種沖突,如時間沖突、責任沖突等,如何協(xié)調這些更是學生“情商”的鍛煉過程。通過這些有效的團隊合作,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成為健康心理的'必備素質之一。

  2、高校實現體育教育融合心理教育的實際措施分析

  2.1更新傳統(tǒng)高校體育教育理念

  當代高校實現體育教育與心理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修整傳統(tǒng)體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心理教育人事誤區(qū),將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體育教育工作重點發(fā)展的位置。就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由于缺乏關注和重視,僅能掛靠在學校德育部門進行,多由兼職教師負責,部分高校相對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設置了相應的心理咨詢室,但普遍處于起步發(fā)展階段,實際效用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2.2明確高校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大學學習生活是多數學生最后的學生生活,大學可以看做是社會的簡化縮影,這一時期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學生環(huán)境與之間接受的存在巨大差異,學生逐漸成為生活的主人并開始嘗試主導個人生活走向,學生個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步入最后的調整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面臨心理衛(wèi)生、學業(yè)、就業(yè)、個人問題等多方面復雜的生活問題生活壓力劇增,相關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于情感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焦慮問題、性健康等方面內容。針對復雜的學生心理問題,高校在制定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時,應組織進行廣泛的學生心理調查,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態(tài)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從而有針對性的調整教育目標,優(yōu)化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與傳統(tǒng)教育不同,必須建立在了解學生需求的基礎上,才能有效調整教育重點,結合高校體育教學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主要包含以下幾點內容:

 。1)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自己認識;

 。2)提供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建立校園和諧關系;

 。3)加強學生心理品質教育,強化學生心理適應能力;

  (4)鍛煉提升學生的意志力及耐挫力;

 。5)培養(yǎng)學生科學、健康的心理調節(jié)習慣,提高學生自控力;

 。6)挖掘學生終身體育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2.3豐富高校體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高校體育應積極調整自身教育內容組成,適當提高心理教育內容在高校教育中占有的比重,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引導學生逐漸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積極了解、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從而加強體育教學與心理教育的聯系性,使學生形成包含心理健康的體育運動觀念,以滿足學生實際成長需求。傳統(tǒng)高校體育教育側重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對于體育運動的競技因素關注較多,對于心理、情感、態(tài)度等內容關注較少,因此豐富高校體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具有重要意義。

  2.4保持高校體育教育原有特點

  高校體育教學經過多年發(fā)展,具有自身獨特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實現高校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學的融合,應注意保持體育教學原有特點。高校應認識到體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間的關系,并非從屬關系,并不是要將體育課程改為心理健康課程,而是要把握尺度,促進2者的協(xié)調發(fā)展。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19

  摘要: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突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關系到國民精神風貌的塑造和國家的強盛。因此,筆者結合當前大學生心理問題現狀,探究影響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以期對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問題

  隨著社會的迅猛開展和物質世界的日益充裕,人們關心的焦點從傳統(tǒng)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逐步轉向對人的心理世界的關注這個更深的層面上來。尤其是對不管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正處于轉型和塑造期的大學生來說,個人角色的轉換、所處環(huán)境的變遷、心智成熟度的增加等使得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凸顯出來,也日益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

  國家教委近年在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被調查的12.6萬大學生中,近五分之一的大學生存在著各種程度的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具體表現在大學生感情脆弱、意志消沉、迷惘困惑、自卑感強、人格喪失、心理承受能力弱、人際交往障礙等方面上。這也是影響當代大學生成長和成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棟梁,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身心健康的大學生群體不僅關系到國民精神風貌和精神文明建設,更關系到國家的富強。因此,筆者結合當前大學生心理問題現狀,探究影響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以期為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議。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突出表現

  (一)環(huán)境巨變引起心理不適應

  現在大學生多出身于單身子女群體,自理能力較差,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一旦脫離原來由家長進行全方位照顧的環(huán)境進入到大學,一切生活起居皆要開始自行處理。此時,如果不能很快學會自理和適應集體生活,就會產生自卑、困惑、茫然無措、無助等心理障礙。此外,一局部來自農村的同學,遠離家鄉(xiāng)來到喧囂和繁華的新環(huán)境,往往會由于語言、氣候、生活習慣等多方面的不適應,產生恐慌、懼怕心理。

  此外,就社交環(huán)境來說,大學生來自天南海北,大家齊聚一堂,交際圈子變廣、變復雜,難免會產生各種摩擦,如果不能盡快適應這種變化,心理會容易受到挫傷,感到孤立無援,而且這張心理創(chuàng)傷對人的影響最大,伴隨時間最長,解除的`難度也最大。

  (二)個性缺陷

  根底教育階段應試教育成為教育的核心和重點,心理教育往往被人無視,難免會造成學生心理和個性上的多樣化。大學階段,群體生活和交際成為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重點之一。個性的多樣化往往會造成交際和集體生活中的摩擦。有個性孤僻、急躁易怒、斤斤計較、胸懷狹窄、貪戀虛榮等個性缺陷的人在大學生活中比那些個性開朗、內心陽光的人更容易受到各種心理問題的困擾。

  (三)自我逃避

  當前教育體制的`缺陷使得大學生在學校和專業(yè)選擇上缺乏自主性,很多學生并不能選擇自識的開展,還使得學生在學習上缺乏長遠的規(guī)劃,使得學習和人生失去了方向性和目標性,感情容易變得脆弱,在遇到挫折和失敗時容易不知所措、自暴自棄,長此以往,會對學習和人生產生一種逃避心理。

  (四)求職就業(yè)問題

  高校的迅猛擴招使得大學教育從精英化走向群眾化,這也使得大學生就業(yè)問題越來越嚴重。由于種種客觀原因造成的就業(yè)形勢的日益嚴峻和就業(yè)壓力的日益加重,使很多大學生很難找到滿意的工作,進而對自己、對人生產生疑心,變得消極悲觀、怨天尤人。

  二、引起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個人心理開展階段

  大學生的心理成長正處在走向成熟但又不完全成熟的時期,是人一生中心理逐步塑造成型的時期。因此,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常常面臨著理想與現實、理智與情感、獨立與依賴、自尊與自卑等方面的矛盾。這些矛盾如果不及時得到疏導和解決,長久郁積在心很容易產生各種心理障礙。

  (二)社會轉型

  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政治、社會的全面轉型期,這使得整個社會的意識觀念、價值觀、利益格局等發(fā)生重要轉變,人們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也隨之發(fā)生重要的變化。大學生雖然有自己的判斷力和行為準則,但是情感上和心智上畢竟并未完全走向成熟,其日益覺醒的民主、科學、公平等一時在面對社會現實尤其是負面現實時往往會產生心理失衡,變得激進或者與世同濁。此外,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人際關系的日益負責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進而滋生負面心理,產生心理障礙。

  (三)學校心理教育缺失

  應試教育使得學校成為單純成績、升學率等數字符號的機構,導致了對學生社會認知、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三觀教育的缺失。這使得一些大學生道德信念缺失、以自己為中心、三觀不正、抗挫折能力差等。從大學生群體校園文化塑造來看,當前學校普遍缺乏應對多樣化的大學生文化群體的準備,使得個體之間的差異性無法通過一個普遍共識的文化平臺來加以交流和疏導,從而加劇了大學生人際交往和集體生活的摩擦。

  (四)家庭因素

  家庭文化、家庭教育和家庭的和諧、幸福等對學生的心理塑造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以說,在學校心理教育缺失的現狀下,家庭因素是形成大學生人格和心理的重要因素。如父母的溺愛導致孩子自理能力的缺失和以自己為中心的人格的形成;家庭的貧困導致學生的高度自卑,家庭不和諧導致學生沒有平安感、感情脆弱等,因此,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無視家庭因素的作用。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對策

  結合當前大學生心理問題現狀及其主要成因,筆者從三個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一)樹立以人為本、全面開展的教育理念

  以人為本、全面開展的教育理念強調大學生人格的健全和開展,它在注重學生思維、智力、知識、技能等系統(tǒng)性的知識認知學習之外,還注重對學生興趣、情感、信念、決斷、價值觀等心理認知的培育和塑造,切實追求

  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協(xié)調開展。因此,當前大學生教育要強調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切實關注學生心理,注重做好學生心理問題的疏導工作和心理健康的塑造,切實培育學生的主體意識,傾聽學生心理訴求,為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夯實牢固的心理根底。

  (二)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

  和諧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是個體化差異明顯的大學生群體進行和諧、廣泛交流的良好平臺,也是在積極的環(huán)境下潛移默化地培育和影響學生心理的重要途徑。豐富多彩、健康積極的校園文化等夠對大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調節(jié)、陶冶情操、啟迪思想、提升修養(yǎng),還能減少人際交往和集體生活中的矛盾和摩擦。因此,當前大學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充分發(fā)揮校園播送、校報、學生社團的文化宣傳和塑造的優(yōu)勢,將校園文化建設和心理健康教育緊密結合起來。

  (三)構造全面、多元的心理預防和援助機制

  當前大學應當普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等常設機構,訓練一支由專業(yè)心理教師、輔導員和學生干部組成的心理健康工作隊伍,以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方面的工作,傾聽學生心理訴求,幫助其分析和解決和心理問題。同時,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學生普及心理教育,從整體上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隨著時代的開展,大學生心理問題也不斷發(fā)生著變化,為此,我們還要緊緊抓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個主題,積極、及時的發(fā)現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新苗頭、新趨勢、新內容和新形式,真正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個長期工程,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實現新的提升。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20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全面性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對高職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方向加以引導,幫助高職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有利于校園環(huán)境的和諧化,更有利于高職學生的健康成長。將團體輔導教學活動應用于高職心理健康教學工作中,會讓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創(chuàng)新方向發(fā)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堂;團隊輔導;應用

  近些年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讓大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更加復雜,大學生的學習與就業(yè)心理壓力增大。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是讓教育工作為學生服務的重要舉措。利用團體輔導原理實施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讓更多的學生找到解決個人問題的有效方法,豐富大學生的心理體驗,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達成。

  一、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趣味化

  利用團體輔導的形式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會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實際需求設計一些相關的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情境中有一定的體驗。精心設計的心理健康活動,具有活潑有趣的特點,更加關注大學生本身的心理感受,有利于和諧氛圍的形成。團體輔導形式的應用,給教師提供了組織多樣化活動的機會,有利于教學內容的趣味化。

  (二)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師生互動

  團體輔導,讓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參與者明顯增多。教師作為心理健康課堂的組織者,可以與更多的學生互動,豐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素材,促進課堂氛圍的熱鬧化。團體輔導,有利于教師從多個角度給予學生鼓勵,引導學生就共同的主題進行討論與交流。學生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會讓課堂變得開放起來,也會讓學生找到更多解決個人問題的方法。

  二、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要讓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教師應當從心理健康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出發(fā),在有關大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內容中融入團體輔導模式。讓團體輔導活動真正服務于學生生活質量的提高,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一)利用團體輔導,加強自己意識教育

  讓學生對自己進行探索,對自己有一個更加全面的意識,讓他們勇敢地表達自己,建立健康的個人形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在團體輔導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不同的心理學習活動。教師可以利用“我是誰”的活動,讓學生說出15個“我是……”的句子,對自己進行由淺入深地認識。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價值拍賣”游戲,假設給每位學生一定數量的金錢,向學生展示“健康”、“誠信”、“大房子”等拍賣品,讓同學們競拍,從而對自己的人生追求進行思考,反思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有利于學生自己意識的形成。

  (二)利用團體輔導,促進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主題活動的實施,重在讓學生了解人際交往的意義,掌握正確的人際交往方法,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大學生建立積極的人際交往觀念,促進大學生成為成功的交際者。教師可以利用“信任背摔”的游戲,讓一人站在高處,背對其他人向下躺,其他人要做的就是響應前者的信任,用手一起接住他。信任,是人際交流過程中必備的品質,也是一項技巧。用團體活動幫助大學生改變自己的人際交往策略,提高個人魅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利用團體輔導,做好情緒調控

  大學生的情緒調控能力,對其日常行為與生活快樂程度有重要影響。能夠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成為情緒的主人,成為自己的主人。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做一些有趣的活動,像“番外篇”。教師給學生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比如“自己被朋友誤會、看到兩位同學在一起悄悄說話,并看了自己一眼、大家出去聚會沒有叫我”等,當學生說出具有負面情緒的觀點時,鼓勵學生一起來討論這種想法的正常性。當學生有焦慮等負面情緒時,可以帶領學生做一些放松訓練,緩解自己的負面情緒。這樣的活動,能夠讓一些心理的小秘密變得公開化,促進課堂活動輕松化。

  (四)利用團體輔導,調整戀愛心理

  戀愛,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是一項很正常的活動。利用團體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建立健康的戀愛觀念,形成戀愛能力,有利于校園氛圍的和諧化。教師可以利用“情侶間的小矛盾”活動,讓學生分享一下自己戀愛過程中產生的矛盾,大家一起去思考解決的方法。用課堂討論幫助大學生解決戀愛中的困惑,解開心結,有利于大學生更加自然地面對自己內心的感情,能夠在一段情緒中付出與寬容。大學生的戀愛心理正常,能夠減少許多校園矛盾與暴力事件。重視戀愛教育,是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完整化的實踐。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將團體輔導方法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有利于學生全體參與到心理健康教學活動中去,拓展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利用趣味性的課堂活動,給大學生傳遞更多有效的心理問題解決方法,有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更能讓學生在心理健康課堂中獲得快樂的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邱小艷,唐君.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運用的實證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01:115-117.

  [2]李雪,潘樂,魏鑫,杜冰潔.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世紀橋,2015,02:69-70.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21

  摘要:為更好地深入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及教育,開展各項心理教育活動便成了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時代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對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新人才的必然要求。但是,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亟須認真加以解決,以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發(fā)展。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

  目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一方面,大學生正處于身心全面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容易引發(fā)較多的心理沖突。另一方面,雖然高校日益認識到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在大學生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不夠、方法不當,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不合理、難操作、措施難到位。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fā)展中的失衡狀態(tài)。心理素質差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huán)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由此可見,在當代大學生中,心理疾病正在蔓延,其增長速度之快,負面危害之大,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二、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ㄒ唬┬睦斫】悼梢源龠M大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fā)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fā)展的重要條件。

 。ǘ┬睦斫】悼梢允勾髮W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上大學后,生活的環(huán)境改變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ㄈ┬睦斫】凳谴髮W生取得事業(yè)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面對新形勢大學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yǎng)自強、自立、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使自己在變幻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作出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敢于面對困難、挫折與挑戰(zhàn),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為事業(yè)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

 。ㄋ模┬睦斫】道诖髮W生培養(yǎng)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wěn)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征,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征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于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tài)等等,這些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對如何處理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思考

 。ㄒ唬﹦(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壞境。環(huán)境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優(yōu)雅文明的校園環(huán)境,健康向上的文化氣息,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團結和諧的人際關系,濃厚活躍的學習氛圍,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風貌,生機昂然的校園景象等無疑對大學生起著感化和陶冶作用。

 。ǘ╅_設系統(tǒng)心理健康教育課。高校應正確認識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要地位,充分發(fā)揮課程的主渠道作用。要大力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質量,課堂教學要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其中,分析自身和同學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

 。ㄈ┳⒅貙I(yè)師資培養(yǎng)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心理教師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系統(tǒng)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理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得心應手,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學生管理工作者尤其是學生輔導員,更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和心理健康教育學習,要從思想和心理方面,了解學生,克服工作方式的單一性、教育過程的簡單化等問題,特別是對“問題學生”,不能簡單粗暴地加以批評。

 。ㄋ模┴S富和健全多樣的心理疏導方式,靈活運用多種教育方法。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大學生中去,通過班會、走訪學生宿舍、和學生談心等形式,引導學生自省,讓學生客觀清醒地認識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以及自己的優(yōu)勢與劣勢,明確需要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要改進過去心理咨詢坐等大學生上門的方法,主動、公開、廣泛地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聯系實際,防患于未然。

 。ㄎ澹┘訌姶髮W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學校也應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外實踐活動,使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有機結合,達到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目的。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可以學到書本中、課堂上體驗不到的知識。社會實踐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責任心和實踐動手能力,有助于走上社會后人生價值的實現。因此,要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讓大學生走出書本,走向社會,學會生存,懂得生活,了解別人,融洽人際關系,強化心理受挫的能力和戰(zhàn)勝困難的能力,以飽滿的精神去迎接時代的挑戰(zhàn)。

  綜上所述,心理因素是影響大學生成才的重要因素,只有心病心治,師生共同努力,讓大學生身心健康,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才能使有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學生走出陰霾,擺脫困境,以積極的心態(tài)、健康的情緒去面對各種挑戰(zhàn)。因此,高校德育教師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研究掌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育過程中,注意大學生的心理導向,培養(yǎng)他們的心理品質,完善他們的人格,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適應社會多元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曉荒。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廣西社會科學,2010

  [2]陳素紅,胡小紅,張西。加強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和諧校園建設[J]。中國論文中心,2009(11)

  [3]史濟純,陳玉民。淺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EB]。天下,2011.8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22

  【摘要】大學生時代是人生中一段既美好又特殊的時期,F在的社會給我們提供了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舞臺和多方面的開展機遇,而他們可憑借的競爭優(yōu)勢已不單單是智力和體力,更重要的是健康和健全的人格。大學階段是一個人由青春期向成年期轉變的重要時段,也是自己意識不斷完善的重要時期。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問題尤其重要,大學生們應加強認識,掌握技巧,積極訓練,不斷改善自己的人際關系,促使自己健康成長。

  【關鍵字】大學生心理健康,人格的開展和培養(yǎng),大學生戀愛心理,大學生自己認識,心理教育。

  【引言】大學階段是一個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開展的階段,也是一個伴隨著個體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個過渡時期。由于生活環(huán)境、學習特點、人際交往、自己角色等方面的改變。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塑造健全人格、促進大學生身心和諧開展。

  【正文】

  一、大學生的時代主題

  心理健康是時代的主題,是現在社會進步與人類自身開展的客觀要求。對當代大學生而言,全方位開放的新局面為其提供了成才得廣闊舞臺和更多的開展時機,但同時,劇烈的競爭也帶來更多嚴峻的挑戰(zhàn),時代的開展對大學生提出了更多、更新、更強的要求。提高個人的修養(yǎng),保持心理的健康,增強人格的魅力,優(yōu)化心理素質是每一個立志成才的大學生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

  當代大學生面臨著新世紀的挑戰(zhàn)。綜合國力的競爭,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萍嫉拈_展,經濟的振興,乃至整個社會的進步都取決于人才素質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養(yǎng)。心理素質是人才素質系統(tǒng)中的根底,同時又滲透在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職業(yè)素質之中。由于21世紀對人才的素質要求更高、更全面,與以往任何時期相比,當代大學生更需要心理健康的指導和鍛煉。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tài),即人對內部環(huán)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huán)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tài)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tài)。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huán)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tǒng)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tǒng)一和協(xié)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wěn)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征的具體表達。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zhí)、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大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與開展

  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開展密切相關,并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開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的道德標準、行為方式、環(huán)境信息、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開展,并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轉化為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開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于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把握自己,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從而到達心理優(yōu)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三,大學生戀愛心理分析

  步入大學,許多的同學都步入了大學戀愛這一人生事業(yè)當中。大學戀愛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現象,而是已經從現象轉變成了潮流,就像許多同學說的那樣,在大學戀愛是正常,不戀愛才是不正常,因此,大學生戀愛是個值得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

  大學生戀愛,除具有一般青年戀愛的特性外,還具有自己獨有的特點:

  1)注重戀愛過程,輕視戀愛結果;

  2)主觀學業(yè)第一,客觀愛情至上

  3)戀愛觀念開放,傳統(tǒng)道德淡化;

  4)失戀態(tài)度寬容,承受能力較弱。

  大學生戀愛的利弊并不是戀愛與生俱來的東西,而關鍵取決于我們對待戀愛問題的態(tài)度,以及是否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是否正確選擇戀愛時機,是否能正確處理戀愛與學業(yè)的關系等因素。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都是因人而異的。處理的當,可以成為學習和事業(yè)的催化劑,使人努力學習,成績上升。而處理不當,那么可能分散精力,浪費時間,情緒波動,成績下滑。大學生的戀愛問題關鍵取決于自己,而學校那么應當加以正確的引導。

  四,大學生自己認識

  加強自己心理調節(jié)。自己調節(jié)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tài),鍛煉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

  大學生處于青年期階段,青年期的突出特點是人的性生理在經歷了從萌發(fā)到成熟的過渡之后,逐漸進入活潑狀態(tài)。從心理開展的意義上說,這個階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這是因為,經驗的缺乏和知識的幼稚決定了這個時期人的心理開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機能的成長速度。因而,在其開展過程中難免會發(fā)生許多為難、困惑、煩惱和苦悶。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zhàn)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正在發(fā)生復雜和深刻的變化,社會競爭日趨劇烈,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科學技術急劇開展。這種情況也會在早晚要進入社會的青年學生中引發(fā)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矛盾和心理沖突,例如父母下崗、家庭生活發(fā)生變故、學習成績不佳、交友失敗、失戀等。這些心理問題如果總是揮之不去,日積月累,就有可能成為心理障礙而影響學習和生活。讓學生和苦悶。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zhàn)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正在發(fā)生復雜和深刻的變化,社會競爭日趨劇烈,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

  五、對大學生心理教育

  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于后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時也有許多缺乏的地方有待改進。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發(fā)揮學校心理咨詢作用。

  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yōu)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局部。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咨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成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置心理咨詢機構。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fā)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huán)境。近年來心理咨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效勞,已成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fā)現與預防。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tài),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我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病癥的學生,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咨詢中心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每年約有10%的新生被約請面談,根據面談分析,區(qū)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fā)現、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3、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

  通過各科教學進行心素質教育既是學校心理教育實施的途徑,也是各科教學自身開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學過程都包括著極其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為教學過程是經社會歷史積淀的文化知識、道德標準、思想價值觀念為內容和主導的。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只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教育意義,就能夠把人類歷史形成的知識、經驗、技能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即內化成學生的思想觀點、人生價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并在他們身上持久扎根。

  4、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己教育能力。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tǒng)學習心理、衛(wèi)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學生了解心理開展規(guī)律,掌握心理調節(jié)方法,增強自己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自己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于學生自己教育能力的上下。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己教育的能力。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氣氛。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開展的重要條件。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氣氛、寬松理解的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深化自己認識,充分開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開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開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fā)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開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開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根底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tài)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開展的實現。

  作為一個大學生,我們應該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未來的建設添磚加瓦。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23

  內容摘要:大學是培養(yǎng)人才的一個搖籃,其中培養(yǎng)大學生的良好人際交往能力,正是當代社會的要求,更是高校教育中不可以忽視的一課。當代大學生正處于探索人生、掌握專業(yè)知識、認知社會的階段,其人際交往的質量直接影響了他們在校的生活、學習。然而,大學生需要建立優(yōu)良的人際關系,就需要克服影響其人際交往過程中的障礙,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與原則,建立和諧人際關系,只有這樣,才可以在充滿挑戰(zhàn)與競爭的時代,借助與學習他人的智慧來完成自身人生的奮斗目標。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健康

  一、引言

  人際交往指的是個體同身邊人之間的一種行為與心理的溝通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人們彼此的交流各種情感、思想、意見、態(tài)度和觀點,并且?guī)е軓娏业哪康男。而人際交往過程又存在著主觀性、復雜性、實踐性、互動性、社會性等特點。

  當今大學生群體屬于一個心理幼稚并且又擔負著巨大壓力的群體。面對來自于社會、環(huán)境、學校與個人等方面的各種壓力,有的學生可以建立某一程度的社會守常與社會平衡,保持一種較平衡的心理狀態(tài)。然而也有一些學生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之中,往往不知所措,表現出失落、茫然與壓抑,常被無名煩惱所困擾,或者因為無端的恐懼而變的坐立不安,有的甚至導致了人格錯位、精神分裂和心理崩潰等。盡管這一些學生在大學生之中所占的比例并不算大,但根據相關的統(tǒng)計資料表明,近幾年這一比例有明顯上升的趨勢。這在當今社會是一個不可以忽視的問題。

  二、心理健康的標準

  簡單的來講,沒有不適應的癥狀,便是心理健康。對當代的中國大學生來說,衡量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能夠歸納為以下幾條適合標準。

  1.性格健全。對外界、對自己的行為方式和態(tài)度符合社會規(guī)范,協(xié)調穩(wěn)定,具備了良好的社會適應性,有一定的自制、自控能力。熱愛學習,積極的參與社會活動,能夠從社會和學習活動中獲取滿足感。

  2.智力正常。在觀察、思維、記憶、操作和想象等綜合能力上達到一定水平,能夠勝任大學學習、生活與工作,并且能夠表現出較積極的創(chuàng)造性。

  3.自己意識統(tǒng)一。能夠了解并且接納自己,即能夠正確地認識、要求和評價自己,承認并且喜愛自身的本色。對于自身的長處感到的是欣慰而不是高傲;對于自身的缺點不回避,且不自卑。能夠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信仰的支配之下,認清自身人生的意義,形成切合實際的抱負與高尚的理想。

  4.情緒穩(wěn)定協(xié)調。能夠穩(wěn)定、持續(xù)地保持愉悅的情緒,自信的心境,有著充分的幸福感與安全感,充滿著生活的樂趣與生命的活力。能夠保持心理的協(xié)調與平衡,不為消極情緒所困擾,能夠甩掉精神包袱,排除心理障礙。能夠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靠自身的智慧與勤奮去取得成就,從而獲取成功的喜悅。

  5.人際關系和諧。樂于與他人交往,能夠用尊敬、友愛、信任、諒解、寬容等積極的態(tài)度同他人相處,既熱情于給予他人的愛與友情,也欣然的接受他人的愛與友誼。對人真誠、忍讓、寬容、和善,喜愛集體活動,歸屬進一定的集體中,并且在集體生活之中尋找樂趣。

  6.行為表現得體大方。人在不同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行為表現及心理特點。行為表現符合其自身年齡特點,是其心理健康的標志。青年學生應當開朗、活撥,步伐矯健并充滿活力。然而老氣橫秋與委靡不振,并不符合其年齡的特點,屬于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三、大學生人際交往過程中常見的`心理問題調適

  1.害羞的心理調適

  具備害羞心理的大學生需要正確認識到自身不正常的心理問題。對于害羞心理障礙治療應當以心理治療為主,可以采用暗示療法、行為療法,并且結合了有效的社交與技能訓練來消除和克服自己的害羞心理;另一方面大學生需要增強自信,多去參加集體活動,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利于避免和預防害羞心理的產生。

  2.自卑的心理調適

  首先需要正確認識到自卑心理,逐步形成出正確的自己認識。當大學生因人際交往的不利而陷入自卑時,可以通過參加活動、傾訴、聽音樂等方法來擺脫不良的心境。因為這一種方式一方面發(fā)泄了自身的不良情緒,同時也或多或少增加自身人際交往的機會,無形之中培養(yǎng)了自身人際交往的能力。在校的大學生一定要建立起信心,只有這樣,克服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自卑心理的各種措施才能夠得以暢通無阻,發(fā)揮出最大作用。

  3.戒備的心理調試

  大學生應當對于戒備心理存在著正確認識,不需要顧慮重重,產生交往恐懼。應當培養(yǎng)自信心,只有充滿了信心地去與人交往,才不會對于交往充滿了恐懼。當大學生發(fā)現自身出現了不適當的心理戒備時,要迅速地克制自己,要告訴自己,無端懷疑是不合適的,會給自身的人際關系帶來不好的影響。大學生在有一些時間需要適當地進行自己暴露,消除自身封閉心理,坦誠地同交往對象透露出自己的一些秘密,能夠促進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也能夠使得自身的心理戒備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緩解。

  4.孤獨的心理調適

  大學生需要克服其孤獨心理,首先就要做到開放自己,多與外界進行交流,以誠相待。其次,要大膽的交往不怕挫折,善于在交往的挫折中、過程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增強其交往能力。再次,大學生需要加強并培養(yǎng)自身的愛好與興趣,有了愛好便有了追求,也就不會感受到孤獨。最后,大學生應當盡量去克服自身的自卑情緒,由于自卑導致的孤獨狀態(tài),就像作繭自縛,不沖破這一層繭,就很難走出孤獨。

  此外,大學生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常見問題還有完美心理、嫉妒心理等。

  大學生在其成長的過程之中出現了一些缺點、還有一些做的不夠到位的地方都是十分正常的,我們應當以包容、平和的心態(tài)來看待對方的不足,即使是要指出,也應通過真誠溝通,而不是大加指責。

  四、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培養(yǎng)

  1.學校方面對于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培養(yǎng)

  學校是對于學生實施教育的主要場所,只有注重了實踐與理論的結合,人際交往的教育才可以真正發(fā)揮作用。大學生人際交往在教育訓練方法上主要包括了個體輔導、團體活動訓練、案例討論以及研究。

  ①個體輔導。個體輔導指的是針對了學生個體所存在的交往問題實施個別指導,以求改善他們交往的現狀,促進他們的交往能力向健康發(fā)展的方法。

 、诎咐懻摵脱芯俊0咐懻摵脱芯渴窃诖髮W生人際交往的課堂教學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對于學生實施交往能力訓練的`主要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之下,根據教學的目的,采用案例討論和研究來組織學生實施研究、學習的方法。

  ③團體活動訓練。團體活動訓練特點主要是適用于有著共同交往問題或者是有著共同的心理困擾的人,而成長之中的大學生的確有著共同的心理問題及交往問題。團體活動訓練的主要優(yōu)點在于了團體成員的互動,形式多樣、實踐性強、適用而廣、生動有趣。隨著人際交往的教育所需的逐步增強,這種方式也必會成為高校生人際交往訓練過程中的主要方式。

  2.大學生自身對于人際交往的能力培養(yǎng)

 、偬岣哒J識。大學生應當正確地去認識自己,以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而且對于交往過程之中的問題;從客觀的角度來出發(fā)去評價他人,充分地尊重他人和肯定他人;以積極樂觀的觀念來看待人際交往,贏得他人的友誼和熱情;學會理解和包容,維持交往環(huán)境的融洽與和諧。

 、谡莆丈缃坏募记。大學生應當樹立良好自身形象,掌握體態(tài)語言和行為規(guī)范,與人溝通交往需要講究談話和語言藝術,善于去傾聽對方的談話,做到真誠、虛心和耐心。還有就是大學生需增強人際交往吸引力,形成優(yōu)良的人際關系,把握好對象的特點,靈活應對,有的放矢,擴大其交際圈。

  五、結語

  總之,大學生需要建立優(yōu)良的人際關系,就需要克服影響著人際交往的障礙。做到加強修養(yǎng),平等待人,融人集體,培養(yǎng)風度,以誠相待。只有這樣,才可以在充滿著挑戰(zhàn)與競爭的時代之中借助和學習他人的智慧并完成自身人生的超越。

  參考文獻:

  1.王寧.大學生人際交往挫折應對與心理健康[J].法制與社會.2008,(1):259-260.

  2.劉文、韓靜、張麗娜.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8,(3):71-72.

  3.吳智茹.大學生心理健康維護與促進[J].職業(yè)規(guī)劃.2010,(6):61-62.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24

  摘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進行全面的考察與研究,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規(guī)化發(fā)展的內在要求。通過以下策略可以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的質量: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克服現有條件束縛,實現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和發(fā)展;加強教師的心理學學習和實踐,提高教師教學業(yè)務素質。

  關鍵詞:心理健康;課程;教學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fā)展,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都在發(fā)生深刻的變化,大學生面臨的學業(yè)、擇業(yè)、情感等壓力越來越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日趨增多,這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深刻反思。在此背景下,各高校紛紛開設心理健康的教育課程,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受到大學生的熱烈歡迎。課程教學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進行全面的考察與研究,對于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規(guī)化發(fā)展的內在要求。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特征

 。ㄒ唬┙虒W對象具有主體性

  長期以來,我國的課程體系一直是以學科本位和社會本位為主,忽視了學生的內心成長需要,壓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一門需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課程,也是一門以學生為本,調動學生的熱情和興趣為主要教學手段,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在實踐的訓練中激發(fā)學習積極性,開發(fā)學習潛能,主動探索和積極創(chuàng)造,建構學生心理的課程。一方面,課程要求把學生看成是有尊嚴的獨立的和教師有著平等權利和地位的主體,給學生以情緒安全感、給他們有趣味性的教學內容、使他們感到有自信心和歸屬感,尊重學生還意味著給他們個性化的關愛,不放棄他們,即使是在他們犯錯誤的時候。關注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感到他們是被重視的。另一方面,課程要求給學生選擇權和自主權。選擇的權力是主體天賦的權力,如果一個主體只能被選擇而不能選擇,那他就不是一個真正的主體,主體只有在自由選擇中感受到它的主體地位和權力。因此,課程要求在教學中我們盡可能多的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自由的選擇,并尊重他們的選擇。例如,布置不同等次的作業(yè),讓學生選擇,提供各種延伸的課堂活動,讓學生選擇,讓他們選擇合作伙伴,讓他們選擇指導老師,讓他們自由選擇課題,讓他們自主選擇學習的方法等等。在選擇中學生感到了他們的主體地位,也感到了教師的尊重與信任,他們開始考慮自己的利益,他們學會了承擔責任。

  (二)教學方式具有體驗性

  體驗性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的基本特征。學生在教學中通過體驗不斷領悟著世界的意義和生命存在的意義,不斷激活著生命、確證著生命、豐富著生命?梢,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能否取得實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在課程中能否有切身體驗,并在體驗中有所感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形式以情境設置為主要方式,創(chuàng)建一定的心理體驗,讓學生通過觀察、領悟、實踐、練習,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調節(jié)健康心態(tài)的一種方法和手段,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課程重視參照朋輩之間的共同參與討論和團體輔導形式,讓學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將所學的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組建嶄新的認識結構來促進學生心理品質和心理能力的發(fā)展。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ㄒ唬┬睦斫】到逃虒W開展嚴重不足

  根據教育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文件精神,多數高校都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調查可知,在諸多的高校中這個課程多數被定性為選修課,學時數不高。根據這些學時分配,教師只能圍繞著心理健康的基礎知識、自己意識、大學生的學習,情緒管理和人際交往,戀愛與性等幾個方面進行開展,一些心理知識無法在課堂上過多涉及。高校也并沒有真正地將其納入到課程體系建設中去,與其他公共課的地位相比,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所得到的重視遠遠不夠,心理健康課程的課時不夠容易,導致師生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少師生認為心理健康課程的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教學教得不認真,學生學得不認真,這大大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和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ǘ┙虒W方法偏重于知識型內容的傳授,且教學方法單一

  在高校,很多專業(yè)課都是以教師講授為主,依照預定的教學目標進行單純的知識教學。而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一門集知識傳授、心理體驗與行為訓練為一體的公共課程,是不同于專業(yè)課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具體的技能和本領,還要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目前,教師們往往采取專業(yè)學科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表現為過多地給學生傳授心理學概念、原理,注重其系統(tǒng)性。在教學方面,由于課時和學生選課人數、場地等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通常是仍是以教師講授為主,有些教師雖然使用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形式上看起來很豐富,很多樣,但以教師為中心的本質沒有改變,教學主要以講授、提問、論證的方式進行,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教師的講與學生的學形成了對立,學生感覺枯燥,沒有新意,參與程度不高,教學方法比較單一。

 。ㄈ┤握n教師教學業(yè)務有待進一步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不同于學校其他的教育教學工作,它的授課內容、方式、語言等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需要具有真正專業(yè)化水準的教師,據調查,實際教學中,真正能勝任此課程的教師數量卻很有限。部分教師專職人員是半路出家,通過自學而來,沒有經過全面的、系統(tǒng)的學習獲得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并且沒有臨床實踐經驗,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算一步。這就導致有的任課教師心理學專業(yè)知識貧乏,照本宣科,講授的案例大多來自書中,缺乏鮮活的生活案例,不能夠結合臨床實踐將具有應用價值的、并與學生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密切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深入淺出的闡述表達,理論脫離實際,不能達到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的目的,也沒有達到心理健康教育助人自助的宗旨。

  三、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的措施

  (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通知。通知提出,要把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和培養(yǎng)方案。主干教育課程作為公共必修課設置2個學分,32-36個學時。延伸教育課程可根據學生情況和需要分布在不同學期開設?梢,國家教育部對對加強心理健康教學工作的重視。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應當積極響應國家相關文件精神,從增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學時做起,把心理健康知識從面上普及。另外,根據不同年級學生心理需求設計課程內容,針對不同年級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及心理需求,開設各種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發(fā)展相關的能力,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可考慮分年級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滿足不同階段學生需求,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如大一開設的課程內容應包括:入學心理適應教育、愛情心理、性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大二開設的課程內容應包括;健全的個性發(fā)展教育、心理行為訓練、高職生心理品質修養(yǎng)、心理咨詢、人際交往團體訓練等課程,加大課堂內容的教育教學,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

 。ǘ┛朔F有條件束縛,實現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和發(fā)展

  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勢必要借助一定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最終完成教學目標。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過程中,盡管會受到場地、時間、學生人數多等諸多現實條件束縛,但教學中應當將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與靈活性有機的協(xié)調起來,通過各種教學方法的.相互配合,各種教學形式的結合使用,如課堂講授、討論、辯論、情境模擬、團隊心理輔導等,讓學生參與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最大限度地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利用貼近學生心理生活的熱點、焦點和難點來組織教學材料,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的興奮點,促使學生的思想得到啟迪。最后,在課堂中要注意促進學生的自主體驗和感悟,讓學生通過課堂上的經歷分享,對事物產生獨特的情感感受、領悟和意義,從而自己獲得收獲和成長。

 。ㄈ┘訌娊處煹男睦韺W學習和實踐,提高教師教學業(yè)務素質

  任課教師的作用非常大,成功的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精心的教學設計、完美的教學實施。心理健康課程的任課教師,首先應當不斷加強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參加相關的學習與培訓,并與其他院校交流,借鑒成功的教學案例,不斷汲取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有關且有益的理論知識,加深自己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使自身的教學業(yè)務水平從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自己的個性心理素質得到提高。其次,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心理學臨床實踐的經驗,能夠結合社會現象,結合學生身邊的人和事,對學生熟悉體驗過的經歷進行深入的剖析,不使學生感到理論和實際分離。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獲得有效的自己調節(jié)心理活動的積極目的。最后,學校還應該加強制度建設,做好對心理健康教學教師的培訓,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25

  摘要:調查和分析在校大學生,其身體素質與心理健康之間有密切的關聯性,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預方法,通過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防范意識,構建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的環(huán)境,讓大學生能夠增強自信心,產生一種自己效能感,逐漸產生一種積極向上、樂觀的態(tài)度和情緒。

  關鍵詞:大學生;身體素質;心理健康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成為當前學生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點之一。提升高校大學生身體健康水平、增強大學生身體素質是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任務,提高大學生身體健康應該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心理健康,另一方面是身體素質。近些年大學生安全事故頻發(fā),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心理存在障礙,有學者曾經統(tǒng)計過,目前,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發(fā)病率最高達42%,其中都是以神經癥為主,并且患有神經癥的大學生數量高于一般的人群。由此可見,大學生的心理障礙對其自身的學習和生活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影響。

  一、研究資料與方法

  (一)研究資料

  選取沈陽工學院在校大學生240名,其中男性130名,女性110名,年齡在20—2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1.26±1.53)歲,從來不進行體育鍛煉的大學生75名,偶爾進行體育鍛煉的大學生70名,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95名。

  (二)研究方法

  首先,對相關大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的資料進行查閱,充分了解心理健康對大學生的重要性。其次,根據問卷調查法對大學生進行調查,一共發(fā)放問卷250份,實際收回240份,有效的回收率為96.00%,將有心理障礙的大學生分為正常組和非正常組。使用SCL—90自評量表對得分≥2分,≥3分的人數進行統(tǒng)計。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測試,對所有大學生進行統(tǒng)一的身體素質和身體形態(tài)的測試,測試指標為九項。最后,運用SPSS軟件,將所有數據填寫至SPSS軟件之中,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處理,整理其所得結果。

  二、結果分析

  (一)身體素質和身體形態(tài)的狀況

  從表1中能夠看出,在身體形態(tài)方面的分析結果,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學生的身體發(fā)育等影響不大。但在身體素質方面卻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性,說明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在運動能力方面高于有心理障礙的大學生。(二)心理健康調查狀況通過SCL—90自評量表統(tǒng)計后得出,≥2分的是陽性癥狀,表示這樣的大學生存在著一定的不良的心理反應,≥3分的為中度癥狀,表示這樣的大學生存在著中度的不良心理反應。從表2可以清晰地看到,有160人在這一項上面得了≥2分,占總人數的66.67%,在這一項上面得了≥3分的,占總人數的28.33%。由此可見,在本次調查中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問題。

  三、討論

  (一)大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表現

  通過以上調查結果發(fā)現,當前大學生多多少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其主要表現在憂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等精神病癥,以及人際關系敏感方面,這些癥狀都是因為大學生心理障礙體現出來的,很多學生與同學相處不融洽,對體育運動不感興趣,不喜歡參加一些集體性的競爭活動和項目,缺乏興趣、反應遲鈍。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在課余時間又很少進行體育鍛煉,參加也只是應付而已,慢慢地身體素質就會越來越差,上課時不積極,逐漸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這些大學生在進行體育學習中的態(tài)度不積極,不參加體育鍛煉,很難在運動能力方面獲得提高,這也是造成當前我國大學生身體素質相對較差的原因。

  (二)影響心理障礙的因素分析

  1.自身因素

  大學生受到自身身心特點的因素影響,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不相符,閱歷比較淺,社會經驗比較少,很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非常容易受到社會中不良思想的沖擊和影響,導致其在心理上產生沖突和矛盾。

  2.社會因素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才競爭比較激烈,在人際關系的`處理上也相對比較復雜,經濟的發(fā)展給大學生價值觀的樹立帶來許多影響,再加上企業(yè)對人才招聘的要求越來越高,導致大學生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

  3.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造成大學生心理障礙的關鍵因素。當代大學生都是90后,一般都是獨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太陽”,時間一長,錯誤的思想會灌輸到他們的頭腦中,“無論是什么事都要以我為中心”,導致這些大學生在小時就被家長養(yǎng)成了一種優(yōu)越感和自尊心,并且在獨立面對、處理問題的能力比較薄弱。父母不正確的價值觀會扭曲孩子的價值觀,逐漸養(yǎng)成自私自利、唯我獨尊、斤斤計較的性格,造成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4.學校因素

  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時候學生學習體育、參加體育鍛煉都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已,對大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很多大學生出現偏科的現象,逐漸地使大學生產生不同的心理障礙。

  5.身體素質因素

  有許多學生因為體形很胖,自身的身體素質較差,在學習一些體育動作時比較慢,比較別扭,感覺不如其他人,會擔心同學笑話,缺乏自信心,逐漸產生自卑的心理。

  6.大學生自己保健意識不強

  由于大學生自身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對其自身未來發(fā)展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性,導致大學生對自己保健知識和意識方面的掌握和了解都比較淺薄,多數大學生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并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不懂得如何進行自己調節(jié)、自己控制,這樣發(fā)展下去就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在對204名大學生進行詳細統(tǒng)計和調查后的結果發(fā)現,有66.67%的'大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問題,因此,應該引起社會的關注和重視。從調查的結果看,大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有著密切的關系,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在身體素質方面都比較好,大學生的運動能力比有心理障礙的大學生強,并且兩者之間有非常明顯的差異性。

  (二)消除心理障礙,提高身體素質的建議

  各高校應重視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實有效提高大學生在心理方面的防范意識,控制自己在憂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等心理方面的障礙,不斷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質量。同時,高校應為大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的環(huán)境,尊重大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大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促使大學生能夠在心理變化方面由被動轉為主動。在此過程中,大學生應該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因為參加集體活動是有效治療和調節(jié)心理障礙的最佳途徑[2]。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調整教學方式和手段,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體育,進行體育鍛煉,讓大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積極參與到實際的體育教學活動中,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讓大學生能夠增強自信心,產生一種自己效能感,逐漸形成一種積極向上、樂觀的態(tài)度和情緒。同時,應培養(yǎng)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提升大學生的運動能力。通常情況下,有心理障礙的大學生在運動能力和鍛煉習慣等方面都比較差,這類的大學生一般都不愿意參加到體育鍛煉的教學活動中,更不喜歡參加一些具有較強競爭性的體育運動。因此,培養(yǎng)大學生具備良好的運動能力和體育鍛煉習慣,是有效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的關鍵。

  參考文獻:

  [1]王鑫強,蘇志強.大學生心理素質之個性品質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基于心理健康雙因素模型的視角[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

  [2]吳秀云.有氧運動與心理干預對改善大學生體質健康的研究——以超重與肥胖人群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3).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26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生微信使用的現狀來探討微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正面作用與負面影響。并探討了如何發(fā)揮微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正面作用。

  關鍵詞:微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微信及大學生微信使用現狀

  微信(WeChat)是騰訊公司所推出的一款快速發(fā)送文字和圖片、支持多人語音對講的手機應用軟件。微信具有迅速廣泛的信息傳播、簡易上手的操作方式及個性多樣的創(chuàng)新模式等特性,這使它快速成為流行的即時通訊軟件,自從2010年11月微信項目正式啟動直到今天,它已滲入教育、醫(yī)療、酒店、零售、百貨、餐飲、票務等數十幾個傳統(tǒng)行業(yè),使用微信正在成為一個全新的“智慧型”生活方式。到2016年的第二個季度,中國94%以上的智能手機已經被微信覆蓋,每個月的活躍用戶達到8.06億,12月28日,微信團隊在2017微信公開課上公布了《2016微信數據報告》,數據顯示微信日用戶高達7.68億,且還在不斷增長。在眾多微信用戶中,由于大學生群體具備迅速接受和掌握新鮮事物的特性,使其迅速成為使用微信的主要群體,調查數據表明,大學生一天時間內最少會打開一次微信的占比高達59.7%。當前微信已經成為大學生社交的一種重要方式。鑒于此,怎樣將微信平臺,與傳統(tǒng)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聯系起來,從而使其更好的為心理健康教育服務,便成了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人員必須考慮并解決的問題。

  二、微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微信對大學生具有獨特的吸引力,但同時也給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多種的影響。

  (一)微信對其心理健康的正面影響

  微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正面促進作用,具體表現在:

  1.微信能夠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由于微信聊天不受時間地域的阻隔,因而其只需要擁有一部智能手機及消耗部分流量就能在任何時候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參與小組互動討論、在線咨詢等活動,這種條件十分利于將心理健康知識滲透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

  2.微信能夠擴大心理健康教育受眾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除了部分公共必修課程是面向全校新生開設外,只有部分在校大學生能夠直接參與到團體心理輔導、心理主題班會或心理拓展訓練中去,而微信平臺能夠極大的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受眾面。包括那些有意愿報考的學生、甚至畢業(yè)生,均可隨時關注并持續(xù)關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微信平臺,從入校前到離校后都可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持續(xù)受益。

  3.微信能夠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學生大多在課外的休息時間利用微信平臺接觸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通過過度專業(yè)的說教方式進行宣傳,往往會使學生產生厭煩甚至抵觸情緒。因此在微信平臺發(fā)布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不應等同于理論化和專業(yè)化的教材內容,而應該向通俗心理學靠攏,讓學生以休閑娛樂的心情接觸微信平臺發(fā)布的心理健康知識或相關活動,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自愿選擇內容進行關注。具有顯著的網絡虛擬特性的微信平臺,這會使其不用考慮自己會因為表達不當言論而受到別人的當面嘲諷,使學生能夠更加自由的在微信平臺上即時抒發(fā)自己的看法,并在表達和互動中鞏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ǘ┪⑿艑Υ髮W生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

  微信在方便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使大學生對虛擬社交產生迷戀,對正常學習生活產生不利影響。微信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手機通信軟件,其負面影響往往與手機網絡一起出現,對微信產生上癮癥狀的人如同“網癮患者”一樣,時刻離不開微信,潛意識里覺得不上微信就會錯過重要信息,癥狀嚴重的人一會兒不上微信就會難受,有些人則會不斷地刷新朋友圈,刷新間隔很短。大學生群體仍應以學業(yè)為重,這樣的習慣會浪費他們很多寶貴時間。微信畢竟是一種虛擬的社交方式,部分大學生過度沉溺微信的虛擬環(huán)境,一定程度會造成對現實人際交往的忽視,形成大學生人際關系問題。

  2.增加了大學生接觸不良信息的可能性。大學生對手機媒體的依賴日益明顯,但對不良信息的鑒別能力卻較為缺乏。微信對大學生人際交流有促進性,但同時也對其接觸不良信息的可能性有所增加。從調查數據發(fā)現,56.5%的大學生判斷不良信息的能力在較差、一般間。

  3.使大學生活不再單純而安全。調查顯示,66.3%的大學生經常使用“搖一搖”、“漂流瓶”、“附近的人”這些微信交友功能,41.3%的大學生會對陌生人加好友的請求進行回應或主動與其招呼,24.3%的學生有過一兩次與陌生微信好友見面的經歷,甚至有些人會經常與微信好友見面。微信的這些交友功能在拓寬大學生交際面的同時也潛藏著危險。目前,微信交友功能已經引發(fā)了問題,媒體曾經報道過一些有關大學生使用微信而引發(fā)的犯罪案件,均與微信的交友功能有關系,這些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都是通過微信聊天的形式先去結識被害者,然后通過熱聊慢慢取得被害者的信任和好感,最后在指定地點與其見面,再對受害者進行不法行為。

  三、發(fā)揮微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正面作用

  微信的諸多特點如:省資費、時效強、方便快捷等,都給大學生帶來方便、快捷與快樂,但同時也隱藏著諸多弊端。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如何發(fā)揮微信的優(yōu)勢,避免它的弊端,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fā)展呢?筆者結合實際進行探討,并提出以下建議:

 。ㄒ唬┙⒏咝P睦斫】到逃墓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公眾號應該是一個雙向的學習交流平臺,作用不僅限于單向的信息公布。它應該開放的、自由的、互動的'發(fā)布更多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吸引他們的關注并積極參與其中。平臺的建立可以考慮從兩處著手:一是考慮建立高校各級部門的微信平臺,以教學系、學院、或心理職能部門的名義管理此類平臺,進行面向較廣范圍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考慮建立心理輔導員和心理健康老師等的個人微信平臺。對比各級部門的微信平臺,學生更有可能對教師或輔導員的個人微信平臺產生信任感,從而產生微信互動的意愿。

 。ǘ┱{動學生使用微信了解心理健康的積極性。調查發(fā)現,通訊是微信被使用最頻繁的功能,其次才是公共平臺瀏覽。大學生更多是進行娛樂休閑性質的微信瀏覽,缺少主動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學習的意識。如何使大學生意識到利用微信加強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呢?筆者認為各高?赏ㄟ^課堂的宣講、成立校園專欄等方式進行宣傳,著重提醒大學生學習利用微信等自媒體在課堂之外不斷提升自己;強調通過微信自學心理健康知識對于提升自己心理健康水平的必要性。各高校還可積極探索多方合作,設立合理的獎懲措施,從外部調動學生積極性,比如與教務處、學生處合作制訂相關規(guī)定:每學期在微信平臺表現積極活躍、通過心理健康考核的同學可獲得額外學分。

 。ㄈ┰O置迎合學生需求的微信平臺心理服務。首先,公共平臺發(fā)布的內容要形式新穎多樣、貼近生活實際、及時更新內容、互動積極熱情。其次,設計一些主題鮮明的網上心理團體輔導活動或沙龍,利用平臺發(fā)布消息,選定參與群體,創(chuàng)建朋友圈,舉行網絡沙龍或團體輔導。與一般心理輔導相比,微信朋友圈可匿名、更隱蔽,容易引起一些有心理輔導要求但沒有充足的勇氣的學生參與。再次,建議開展網絡咨詢服務,嘗試建立一支學生心理工作團隊,他們由心理學愛好者和各班級心理委員組成,可以通過系統(tǒng)的培訓使之擁有一些常用的心理健康調節(jié)技巧及普通的心理健康知識,通過考核的人員晉升為朋輩心理咨詢師,他們既可以通過平臺對需要的同學進行心理疏導,又能夠具體負責微信平臺的日常管理。

 。ㄋ模┍WC微信平臺的正面引導作用。微信具有虛擬性,容易因不便監(jiān)管而不可避免地出現非理性甚至虛假言論等現象。在進行管理時,高校需要健全相關制度,倡導積極正面的網絡言論道德,及時發(fā)現不良言論并進行過濾,保證微信平臺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到正面積極的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周家華,王金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呂文靜.微信對大學生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今日中國論壇,2013(17).

  [3]張祖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現狀——挑戰(zhàn)及對策[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4(35).

  [4]管龍陵.論微信對大學生社交行為影響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發(fā)揮[J].教育教學論壇,2016(37):51-52.

  [5]水永生.微信平臺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8(7):152-154.

  [6]郭靜靜.自媒體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7):25-27.

  [7]常雅娟.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科教導刊,2016(17):154-155.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27

  摘要:文章通過綜合有關調查研究結果與掃描大學生的實際表現,宏觀透視了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狀況,分析了心理問題的表現并探討了加強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取向,反映了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嚴峻性與加強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向

  一、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宏觀透視

  大學生是我國青年隊伍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從總體上看,大多數學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但是,由于主客觀原因的影響,在大學生群體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也存在著嚴重的心理障礙,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心理疾病已成為大學生休學、退學、死亡的主要原因。據北京16所大學的調查結果表明,近年來,因心理疾病休學、退學的人數分別占因病休學人數的37.9%,因心理疾病退學的人數占病退學總人數的64.4%,并且因心理疾病休學、退學人數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福建師范大學以846名大學生為被試進行心理健康測查,心理問題的檢出率為19.26%,其中,學業(yè)一般的學生有心理問題者占26.21%,學業(yè)優(yōu)良的學生有心理問題者占10.99%。研究表明,大學生這個群體總體上約有20~30%左右的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存在較嚴重心理障礙的大學生占總體的10%左右。從年級層次看,一般來說,大學二、三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最差,一年級學生次之,四、五年級有心理問題者最少;從性別差異看,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比男大學生嚴重;從專業(yè)特點看,似乎是所學專業(yè)的學習和競爭壓力越大,發(fā)生心理障礙的人數越多。

  從各個高校學生的實際表現看,當代大學生的心理承受力較弱,心理素質較差,反映出的心理問題較多。由于心理衛(wèi)生知識的缺乏和對心理咨詢的不正確認識,其中僅有極少部分的大學生接受了心理咨詢方面的專業(yè)性幫助。筆者的研究發(fā)現,在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中僅有1/3的人能意識到自己有問題,有1/4的人能主動求助于心理咨詢,其中一些學生往往是由于自身的心理問題達到了一定程度,才被迫求助心理咨詢的。這種狀況嚴重地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影響了他們正常的學習與生活。

  二、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微觀掃描

  1.環(huán)境應激引發(fā)的心理不適應

  適應是人的本質特征之一,是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機制。大學生出現的許多心理問題都是由于對環(huán)境變化的不適應引起的。這種不適應帶來的心理問題突出地表現在新生身上。

  第一,對學校環(huán)境的不適應。學校環(huán)境對新生有重要的影響。大學新生遠離家鄉(xiāng),過上了獨立的集體生活。由于獨立意識與獨立生活能力較差,給大學新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環(huán)境應激。這些應激一旦超過限度,便容易出現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分散、環(huán)境適應困難,以及煩躁、焦慮、頭痛,甚至出現神經衰弱等癥狀。

  第二,心理角色的不適應。許多大學生在考入大學之前是學校中的學習“尖子”,有強烈的優(yōu)越感。進入大學后,人才薈萃,其優(yōu)勢地位發(fā)生了變化,他們可能不再是校園中的“寵兒”或超群的佼佼者,角色的突變使他們的理想大廈開始傾斜。他們會重新審視自身的價值,自信心下降,情緒一落千丈,從此消沉、苦悶、一蹶不振,甚至產生強烈的嫉妒心理和攻擊行為。

  第三,學習方法不適應。中學應試中的“連年征戰(zhàn)”所形成的一套學習模式和方法,使剛入大學的新生對于新的學科、新的內容、新的教學和學習模式不適應,他們仍沿用已不適應的思維定勢與學習模式,結果造成了學習成績及效率的不理想但又忽視學習方法的探討,使之在學習問題上疲于被動應付,心理上承受較大的壓力,出現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反應和學習疲勞現象。第四,生活習慣的不適應。大學新生在入學前對大學環(huán)境和生活的向往與憧憬及自己設計的理想與現實單調的“三點一線”式的生活差異,南、北方學生的倒位就學,飲食、語言、生活方式的差別等造成了學生對生活習慣的不適應。對這些環(huán)境的應激會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導致各種心理問題。

  2.學習負擔過重引起的緊張焦慮

  大學生學習的課程多,涉及范圍廣,內容難度大、要求高,與中學相比,學習環(huán)境與方法差別大,學習負擔和心理負擔重,時間緊迫感強。據北京海淀區(qū)16所大學的調查表明,每天學習時間在9~11小時的學生占30%。這種“高、強、長”的學習壓力使大部分學生深感睡眠不足,從而造成學習興趣下降、學習效率降低。緊張焦慮的累積導致學習疲勞和神經官能癥等癥狀。

  3.人際關系復雜誘發(fā)的心理困惑

  大學階段,大學生以相對獨立的個體步入了準社會群體的交際圈,積極嘗試進行人際交往,并試圖發(fā)展交往能力,為將來步入社會做準備。大學階段面臨著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異性關系等較復雜、多維的人際關系,由于大學生社會知識的缺乏和閱歷的淺薄及人格的缺陷,又往往缺乏處理各種人際關系的技巧,致使部分學生在人際關系上遭受挫折,或表現為自己否定而陷入苦悶與焦慮,或企圖對抗而陷入困境,由此產生心理問題。

  4.人格缺陷引起的心理違常

  部分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例如:猜疑、嫉妒、偏激、冷漠孤僻、喜怒無常等。這些個性的缺陷嚴重地影響大學生的學習、人際交往及自身的發(fā)展與完善,由此產生心理問題。當他們意識到自身不良的個性品質時,在無力改變的情況下,表現出消極的防御反應及自己否定傾向,引發(fā)更嚴重的心理疾病。

  以上分析表明,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形勢嚴峻,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當代學校教育的一項戰(zhàn)略性任務。

  三、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教育取向

  面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筆者認為,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取向有以下幾個方面:

  1.樹立“完滿康強”觀和全面發(fā)展教育的新觀念,提高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健康概念的內涵發(fā)生了變化。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界定,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狀態(tài),而是一種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道德品質都趨于完滿的狀態(tài)。健康概念的發(fā)展使現代人追求一種人生最積極、更高層次的適應和更完善的自己實現,從而形成了健康的“完滿康強”觀!巴隄M康強”觀是全人類的理想,是每個大學生的追求,也是當代學校教育的工作方向。隨著健康觀的改變,全面發(fā)展教育的內涵也在發(fā)展,全面發(fā)展教育不僅包括德、智、體、美、勞等教育,還包括心理教育,并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心理教育愈來愈顯示出它的重要地位。它不僅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和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因而,高校應把大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當作一項重要工作開展。

  2.培訓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建設。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培訓教育工作者與管理者,使他們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形成一支強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一方面使他們自覺地維護和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另一方面使他們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質,通過自身健康的人格去影響和教育學生,F代心理衛(wèi)生學認為,教育者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狀況,比起他們的專業(yè)學科知識和教育方法更能影響學生的發(fā)展。

  3.普及心理衛(wèi)生知識,充分發(fā)揮大學生自己心理的調適作用。許多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是由于缺乏心理衛(wèi)生方面的知識而導致的。他們迫切需要了解自身發(fā)展中的心理問題,需要心理衛(wèi)生方面知識的指導與幫助。鑒于此,高校應充分利用校園中的墻報、黑板報、?、廣播、校園網絡等宣傳渠道或開展“心理衛(wèi)生活動月”等活動,向大學生普及心理衛(wèi)生與健康方面的知識,使他們能正確地認識自身發(fā)展中的一些心理現象,喚起大學生對心理素質優(yōu)化的自覺要求,掌握心理調控的基本技能,能對自身的心理問題進行“自助”,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與發(fā)展自身心理品質。

  4.成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有針對性地排解學生的心理困擾。專門的心理咨詢是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主要途徑。近年來,鑒于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不斷增多,我國許多大專院校都設立了名稱不同的心理咨詢機構,有的學校還安置了專門的或。通過專門的受過訓練的工作人員對學生進行心理測量、心理咨詢及心理治療工作,排解大學生的心理困攏,緩解或矯治大學生的心理疾病,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5.開展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或途徑。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從小在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成長。教育的“溫室效應”,使得他們經歷貧乏、角色單一,獨立能力、適應能力較差,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形成的心理問題較多。因而,學校應有意識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置身于社會實踐中,了解社會,接觸現實生活,體味多彩的人生,進行耐挫折教育、角色訓練和個性塑造,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社會適應行為和堅強的自己。

  6.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綜合化。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是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新思路。通過對學生生活史、發(fā)展史、成長史等的系統(tǒng)考查,智能、人格、心理健康狀況的心理測查與行為分析,咨詢記錄等手段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可以在短時間內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有利于對學生心理異常行為進行早期的預測、預防及矯治;有助于對大學生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輔導。許多院校實踐表明,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有多方面的益處,是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綜合模式。

  總之,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是嚴峻的,當代大學生表現出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多樣的,在此基礎上,改善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取向也是多方面的,這些取向必將在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28

  引言

  如今我們處于網絡飛速發(fā)展的時代,當代大學生受益于網絡新技術,學習和生活都離不開網絡環(huán)境,但是大學生心理健康也受到了網絡環(huán)境的影響,大學生出現了很嚴重的心理問題,基于此,網絡環(huán)境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本文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所受到的影響

 。ㄒ唬┐髮W生的認知能力受到威脅

  網絡資源共享非常方便,而且具有很大的自由性,所以網絡環(huán)境中有很多不同的價值觀與信息,尤其是一些極端個人主義和消極待世的信息會影響大學生正常的三觀,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危害。很多大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所以鑒定網絡資源的能力較弱,就很容易在網絡中的不健康的信息所迷惑,不能夠正確認識事物的對與錯,價值分析能力受到限制。

 。ǘ┐髮W生人際關系趨于緊張

  網絡環(huán)境使得大學生于外界交流更加方便,可以讓大學生的心理情緒得到宣泄,對于減輕內心壓力很有利,但是這種網絡環(huán)境下的交流并不具備直接交流的好處,如果一直處于網絡環(huán)境下進行虛擬化的交流會使得大學生的面對面與人交往的能力下降,會逃避與現實生活中的人進行交流,現實中的人際交往會遇到很大的問題,學生還會出現極度壓抑、煩悶的甚至是自閉的心理問題。

 。ㄈ┐髮W生心理發(fā)展出現問題

  大學生在網絡環(huán)境中可以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表現出來,可以在網絡中嘗試所有在他們看來刺激、有趣的'事情,也不用害怕被家長老師責備,或者是被同學朋友嘲笑,這樣他們的行為就會無限的放縱,其行為與現實中的差異就會無限拉大,大學生內心的不正確的想法和愿望都能夠在網絡環(huán)境中得以實現,讓他們對網絡環(huán)境產生依賴,時間長了他們就會混淆虛擬網絡環(huán)境與現實環(huán)境,最終出現人格分裂,導致行為異;蛘呤浅霈F心理扭曲。

  二、網絡環(huán)境下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基本途徑

 。ㄒ唬┐龠M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完善

  在網絡環(huán)境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需要在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之外加入相關的思想整治教育課程,促進二者在內容上面的有機結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內容,并向學生傳授正面的網絡道德知識,讓學生的識別能力得到提升,能夠在網絡環(huán)境中識別出正確的觀念與價值觀,避免其心理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腐蝕,培養(yǎng)具有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當代大學生。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大學生患有嚴重的抑郁癥,心理問題十分突出,對于這些學生最好使用比較傳統(tǒng)的心理教育方式對其進行疏導教育,因此,在開展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時,需要將網絡心理教育和傳統(tǒng)面對面交流的方式進行結合,針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不同特點進行教育,從而保證每一位大學生都能具備健康的心理。

 。ǘ┨嵘W絡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tǒng)性

  網絡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與當代大學生的要求和習慣相適應。但是在教育過程中缺乏系統(tǒng)化,所以為了確保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tǒng)化與全方面,需要從以下幾點著手進行:

  首先,建立起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站。當代大學生已經習慣于利用網站搜索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中的問題都愿意通過網站搜索來獲得答案,因此可以建立起特色化的、與大學生要求相符的網站,在網站中創(chuàng)建心理測試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模塊,通過網站吸引大學生,讓他們主動的去查閱網站信息,積極學習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這樣可以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普及速度得到提高,讓更多地大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讓大學生在網絡環(huán)境下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提供網絡心理咨詢服務。由于網絡環(huán)境具有虛擬性,所以大學生會樂于向網絡講出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和問題,通過網絡心理咨詢的方式為大學生提供正確的心理指導,幫助其改善不正確的想法和觀念,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

 。ㄈ┐龠M網絡環(huán)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的建設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在教育工作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今已經進入到了網絡信息化時代,所以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與網絡環(huán)境不相適應,因此,在新的網絡環(huán)境當中,為了確保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促進工作隊伍的建設,對工作隊伍進行心理知識訓練和指導,提高工作人員的知識水平與素質能力,同時還要將網絡環(huán)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結合起來,通過網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做準確而詳細的了解,從而保證工作人員能夠提出具體的應對辦法。

  三、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處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大學生經常會出現眾多嚴重的網絡心理問題,可能會出現上網成癮,或者是孤獨自閉等問題,最終導致學生休學或者是輕生等,網絡環(huán)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并且和同學、朋友親人的關系更加融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得學生性情更加溫和,對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也具有幫助作用,讓大學生能夠自覺的學習專業(yè)知識,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技能,成為具備高素質的人才,為國家發(fā)展貢獻力量。

  四、結語

  通過上文論述可以發(fā)現,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所以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對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積極的影響,因此大學生教育工作中必須要重視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信在以后的發(fā)展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將會朝著更加高效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沈曉梅.構建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中國青年研究,2012,1:113-116.

  [2]何華萍.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體系的構建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12:101-102.

  [3]冷震北.構建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現代企業(yè)教育,2014,24:83.

  作者簡介:王猛,男,滿族,遼寧鳳城人,遼東學院,副教授,本科,主要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29

  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是當前高校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但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制約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文從課程教學目標、師資水平、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方面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相應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問題與對策

  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持續(xù)深入,高校大學生面臨的競爭和壓力加劇,致使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大學生心理健康受到了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高等學校目前面臨的迫切而艱巨的任務。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fā)的“16號”文件明確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項重要內容,教育部頒發(fā)的《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明確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以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為重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

  目前我國高校普遍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這是培育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適應環(huán)境和自己調節(jié)的能力重要途徑。但多數高!按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存在著目標不明確、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教學方法單一、教學評價不科學等問題。可見,研究和改革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存在的問題與表現

 。ㄒ唬┱n程目標不明確。教學目標對教學具有規(guī)定性,它決定著課程教學追求的方向,不同的課程目標界定將對課程教學過程產生的導向性影響,最終對課程教學結果產生實質性差異。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目標存在著一些分歧,集中表現為理論化與技能化之間的爭論。所謂理論化,是指強調課程教學的理論性目標,主張課程教學通過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素養(yǎng),通過提高他們對各種心理問題的科學認識能力,促進他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提升他們的心理素質狀況。所謂技能化,是指強調課程教學的實踐技能性目標,主張課程教學應關注大學生應對各種心理問題時實踐技能的提高,注重具體方法對大學生應對現實社會生活中的心理問題的實踐價值。這種分歧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及其質量的規(guī)格和統(tǒng)一產生了不利影響。

 。ǘ⿴熧Y水平參差不齊。由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國高校教育工作中起步較晚,因此課程的專業(yè)任課教師較為缺乏,各高校為解決專業(yè)教師不足的問題,往往采取一些變通的方法,這往往出現兩種情況。

  1.以心理學專業(yè)教師來承擔該課程教學,但由于這部分教師與學生接觸較少,缺乏實踐經驗,因而教學往往是從理論到理論,課堂教學不能真正達成教學目標。

  2.以鄰近學科的教師來擔任該課程教學,主要是一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雖然這部分教師實踐經驗豐富,但又缺乏心理學基礎理論知識,因而課程教學不夠系統(tǒng),同樣也不能實現教學目標。正因為此,導致目前我國高校該課程的教學質量普遍較低。

 。ㄈ┙虒W方法單一。當前,許多高校的課程教學模式主要以“授——受”式為主,教學方法則主要以講授法為主。該門課程同樣也存在著教學方法單一化的問題,但在具體表現上,相對于不同類型的師資表現的形式又有所不同。對于心理學專業(yè)師資,教學時是以理論串講為主,缺乏案例佐證;對于思想政治課教師和輔導員,教學時則又是以案例串講為主,缺乏基本知識和理論的疏理。這種教學方法單一化表現,必然影響到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教學評價不科學。目前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評價存在諸多問題。從“評教”的角度看,許多高校在對任課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時,忽視該課程的專業(yè)特殊性,往往以傳統(tǒng)課程的評價模式來對任課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進行評價,評價的關注點主要是教師課堂教學的“表演性”;在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時,則主要關注紙加筆考試分數的量化結果,忽視對他們實際心理技能和心理健康維護能力的`評價,這種評價導向致使許多大學生在學習本門課程時發(fā)生方向性錯誤:只突出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相關技能的發(fā)展,影響了課程教學目標的真正達成。

  二、解決的對策和措施

 。ㄒ唬┐_立合理的課程教學目標!洞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具有特殊性的課程。首先,該課程不僅對大學生當前的`生活發(fā)揮作用,而且對大學生的未來也產生影響;其次,該課程不僅要讓大學生掌握一般心理知識,提高對心理問題的識別能力,也要增強大學生各種心理問題應對能力。因此,該課程教學目標應該是,既要普及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大學生認識各種心理問題的能力,又要提高大學生應對各種心理沖突和問題的實踐技能,即理論與技能相結合的目標。

 。ǘ┨岣邘熧Y水平。教學實踐表明,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是制約課程教學實效的“瓶頸”,提高任課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就成為提升課程教學效能的關鍵。根據目前該課程普遍存在的兩類師資實際情況,采取不同措施,有針對性地解決。對于心理學專業(yè)師資,可安排他們參加心理咨詢活動,或擔任班主任,讓他們深入到學生中去,更多了解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要通過舉辦培訓班的形式,對他們進行系統(tǒng)的心理學基本理論知識培訓,提高他們心理學理論素養(yǎng)。

 。ㄈ┎捎枚嘣幕咏虒W形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的綜合性,對課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提出了多樣化的要求。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應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采用多元化的互動教學形式,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師生互動和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在教學過程中,要把課程教學和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結合在一起,除了教師講授外,圍繞有關主題,嘗試設計不同的教學形式。

  1.團體練習。在教學中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組成學習團體,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團體練習,獲得直接體驗,并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如“同舟共濟”、“無家可歸”、“盲行”等團體練習,拉近學生彼此的距離,讓其充分體驗到合作、信任、真誠等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將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普遍性的問題,融入類似的案例中,以小組或班級為單位對案例進行討論,并通過課堂分享了解更多不同角度的觀點,集思廣益,引導學生構建自己的觀念體系。

  3.角色扮演。通過小品表演的模式,通過學生對角色模仿、想象、創(chuàng)造、感受,釋放一些平時壓抑的情緒,學會換位思考,了解他人的立場和觀點,澄清問題的實質。

  (四)建構科學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由于人的心理具有內隱性特性,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結果同樣具有內隱的特性,這客觀地給我們對課程教學結果的評價帶來許多困難。且一種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是一個系統(tǒng)的、長期的過程,個性的完善是人全部生活經歷、經驗積累的結晶,不是一時一事就可以完成的,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期望學生上幾節(jié)心理健康教育課就發(fā)生徹底改變,是不現實的。因此,在本課程的教學評價,特別是學生學業(yè)評價中,反對以單一考試的量化手段對大學生的學習進行分等劃類的傳統(tǒng)評價方式。應采用自己參照標準,引導大學生經教學之后對自己在生活和社會實踐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己反思性評價,建立一種以“自己反思性評價”為核心的新的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甘映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探討.高教論壇,2009,2:92-94

  [2]廖壯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探索.梧州學院學報,2008,10:97-100

  [3]楊民,楊立紅.《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芻議.文教資料,2005,5:21-22

  [4]孟慶恩.如何在大學生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4,6:46-48

  [5]劉海燕,高艷.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建設.山東師大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4:17-19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30

  摘要: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環(huán)境,大學生所承受的壓力愈來愈大,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和煩惱,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也顯得越來越重要。通過文獻綜述和邏輯,分析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現狀,對體育鍛煉對當代大學的的心理效益進行分析,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探討體育鍛煉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效益的影響。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鍛煉;心理健康;心理效益

  新世紀的今天,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大學生面對的壓力也越來越多,所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也越來越低下,致使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解決這些心理問題的方式中體育鍛煉是其中的一種應對方式,通過對大量的文獻資料研究可以得知,如果學生可以適當地參加體育鍛煉,這樣可以使他們的心境總體上向良性方向發(fā)展,負性心境有所降低或改善,而不同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境變化的效益也不一樣,體育活動確實能夠改善一些不良心境,從而增進他們整體的心理健康效益。

  一、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現狀

  大學生正處在走向成熟而又未成熟的階段,其內心世界豐富多彩而又錯綜復雜,心理易發(fā)生急劇變化。

 。ㄒ唬┬睦韷毫Υ。

  隨著對外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社會的激烈競爭對每個人都會產生巨大的`壓力。如果不能正確地看待這種矛盾和沖擊,則可能導致心理失常。大學生面臨的挑戰(zhàn)更多,心理存在更多的壓力源,如:父母的期望過高、學習壓力大、就業(yè)競爭激烈等等。

 。ǘ┉h(huán)境適應能力低。

  環(huán)境適應能力差是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尤其是剛入學的新生更為明顯。因為在上大學之前都是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的,而一上大學就要離開父母了,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猛然間很難適應。還有就是在高手眾多的高校中自己在中學時間的優(yōu)勢蕩然無存,加之有的學生因專業(yè)、學校等原因,感覺自己上的學校和自己的理想有很大的差距,還有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受到一定的挫折便會出現情緒低落和玩世不恭等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二、體育鍛煉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效益

  (一)能降低激烈競爭帶來的心理壓力。

  心理壓力(壓力)系指內外刺激事件對人心理上所構成的困惑或威脅,表現為心身緊張或不適。壓力對人體健康具有兩面性;適當的壓力對于健康是必要的,但是,如果長期承受過大的壓力則會導致不良的健康后果,所以心理壓力是造成大學生心理不健康或亞健康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減輕或控制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保持其身心健康已成為我校大學生教育生活中一個最為敏感的問題。

  (二)能提高大學生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大量研究表明:如果大學生能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尤其是參加一些團體項目的運動(如:籃球、乒乓球團體賽、足球等),這將能有效的提高學生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和團體協(xié)作能力。這方面的原因在大量的文獻資料中都可以得到證明,因為現實表明當代大學生中女生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明顯不如男生,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男生明顯不如經常參加的,參加不同的體育鍛煉項目的大學生對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也不盡相同。

 。ㄈ┠芴岣叽髮W生對挫折的承受能力。

  挫折是指個體在實行行為目標的過程中遇到障礙,致使行動受阻、目標不能實現時產生的情緒狀態(tài)。但是長期持續(xù)的體育鍛煉對大學新生挫折心理疾病的焦慮、抑郁有緩解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焦慮狀態(tài),從而產生良好的心理效益。另外,大學新生還應該適應環(huán)境和個體主觀因素的影響,積極應對,從容處理,既要樹立遠大的目標,又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去實現。若能從運動鍛煉中體會到交友、釋放壓抑感、滿足一種享受需要,可能會使鍛煉者更加自覺地投人到運動中,這種積極的情緒體驗具有直接的心理健康效益。

  三、不當的體育鍛煉對當代大學生的消極影響

  科學的體育鍛煉可以促進身心健康。如果鍛煉不科學、方法不得當,則不僅損害身體健康,而且還會給心理健康帶來一些負效應。下面我就從鍛煉成癮和心理耗竭這兩個不利的方面來進行闡述一下不當體育鍛煉對當代大學生的消極的影響。

  (一)鍛煉成癮。

  鍛煉成癮是指對有規(guī)律的鍛煉生活方式的一種心理生理依賴和心理依賴。鍛煉成癮可以分為積極和消極兩種。從歸因的角度來說,積極鍛煉成癮的人能夠控制自己的鍛煉行為,達到促進身心健康的目的;而消極鍛煉成癮的人反而會受到鍛煉行為的控制,通常將鍛煉過度或鍛煉消極成癮現象稱為“鍛煉依賴性”。

 。ǘ┬睦砗慕摺

  當鍛煉者產生心理耗竭時,其主觀感覺乏力,進而對鍛煉的興趣減退,鍛煉動機水平與熱情降低,運動時注意力分散或者感到力不從心,煩躁易怒,對外界刺激特別敏感。在情緒性抑制反應方面,鍛煉者產生心理耗竭后,不僅運動能力下降,而且情緒不穩(wěn)定、意志減弱,還可能會加重情感紊亂。在適應性方面,鍛煉者產生心理耗竭,如果得不到及時恢復或恢復不足時,超過臨界點之后,便開始對其運動行為產生負面影響,使他們在鍛煉中的適應能力明顯降低。

  參考文獻:

  [1]李大昭。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考試周刊,2009:43。

  [2]岳芳,羅光霞。體育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效益發(fā)展的研究[C]。第八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2006。

  [3]李閩。當代大學生心理現狀初探[Z]。文教資料,2006—2。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31

  【摘要】隨著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進步,我國在教育事業(yè)方面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就,尤其是在大學生心理健康體系的整體構建方面更是取得了令人舉世矚目的成就。眾所周知的是,在任何一個國家發(fā)展的過程中,教育事業(yè)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決定一個國家發(fā)展情況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目前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整體構建存在的問題以及相對應的解決對策做了簡要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與其他的發(fā)達國家相比較,我國大學生整體的學習壓力比較大,在這種環(huán)境下,要想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可以始終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狀態(tài)是極其困難的,因此,教育部門以及各個大學領導必須要高度的重視這一問題。盡管近幾年來我國教育部門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精力,但是,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約束,許多大學在這一方面取得的成就始終比較小。

  一、積極心理學內涵

  為了更好的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盡快的構建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各個大學必須要首先準確的了解并且掌握積極心理學的具體內涵,并且可以很好的將積極心理學應用到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對于積極心理學而言,它主要研究的就是人類的積極的情緒、積極的一些認知情況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它研究的是人類的美德。與其他的一些心理學相比較,積極心理學是一種全新的心理學的概念,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發(fā)現、研究并且不斷的發(fā)揚人類所有的積極的力量和品質,它旨在激發(fā)所有人們的內在潛力,鼓勵人們不斷的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利用自己的能力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和水平。將這一心理學應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可以更好的形成一個團結和睦的校園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將他們培養(yǎng)成全面的人才。

  二、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大學的心理健康教育體制、觀念比較落后

  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盡快的構建一個完善合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實際上我國許多大學目前已經構建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制不夠完善,觀念比較落后,進而嚴重的影響了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質量水平。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過程中,一個先進的教育體制和教育理念對于整個大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有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約束,在現階段,我國許多大學的管理人員以及教師始終無法正確的認識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時,他們的教學理念更是受到了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制約。

 。ǘ┠壳拔覈拇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文化教育不平衡

  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保持我國文化課程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平衡是確保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之一,而目前影響我國各個大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無法正常開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目前我國的文化課程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平衡。例如,對于許多大學而言,它們將文化課程作為教學的重點,在教學的過程中僅僅關注學生文化課程的學習情況,而完全忽略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對于文化課程教育的過度重視,使得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被人們所排擠,許多大學甚至根本不愿意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他們認為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浪費學校的教育資源,而且對于提高學生的工作能力沒有任何的幫助。這也就使得我國許多大學到目前為止始終無法建立一個合理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三、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的有效對策

 。ㄒ唬┏浞职l(fā)揮大學生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

  在整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大學生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而在大學階段,大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比較強,因此,各個學校必須要充分的利用好學生的這一特點。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與心理健康有關視頻,然后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要求他們對于視頻內人物的心理進行分析和評價,最后,在他們評價結束之后,教師對各個小組的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并且對于分析比較準確到位的小組應該給予他們一定的獎勵;蛘撸處熞部梢砸蟾鱾小組選擇一個小組,由小組內部的成員來扮演視頻中的各個人物,讓他們在表演的過程中更好的感受并且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情況,這樣可以使得他們更好的了解并且掌握與心理健康學有關的知識,這對于培養(yǎng)他們健康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不斷的引進并且學習國外先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與其他發(fā)達的國家相比較,我國許多大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體系不夠完善,并且比較落后,許多體系已經完全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實際需求。而許多國外的發(fā)達國家在大學階段特別注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他們認為在大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學好文化課程,提高自己實際能力的首要基礎之一。因此,為了盡快的改變這一現狀,提高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質量水平,各個大學必須要積極的引進并且學習其他國家先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例如,各個學校可以定期的派遣部分教育人員到國外其他學校進行參觀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了解并且掌握他們先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體系,并且盡快將這些方法和體系引進來。但是,在將這些教育體系引進來之后,各個學校應該對這些教育體系進行分析和評價,發(fā)現教育體系中的優(yōu)缺點,并且根據自身學校的實際需求對這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進行改革,最后將改革后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體系盡快應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同時,在應用這些教育體系的時候,必須要始終結合積極心理學的特點,將積極心理學很好的應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過程中,發(fā)揮它最終的作用。

 。ㄈ┤诤辖逃龑ο蠛徒逃咧g的關系endprint

  融合所有教育對象和教育者之間的關系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構建一個合理有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因此,各個學校的領導人員以及教師必須要準確的定位教育對象和教育者之間的所有關系。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明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輔導作用。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教師應該積極的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探討,首先提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然后要求學生討論并且暢所欲言,在學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之后,教師不能完全否定學生的觀點,而應該合理的指出來學生觀點的不足之處。同時,教師應該時刻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定期與學生在課后進行交流,發(fā)現他們的問題所在,然后盡快的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對應的解決對策,使得學生可以盡快的解決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為以后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ㄋ模╅_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課程活動

  在構建一個合理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了解并且明確學生感興趣的點,然后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去構建教育體系,尋找學生們所感興趣的教育方法,這樣可以大大的提高整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水平,而不定期的開展一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程活動可以更好的實現這一目標,提高所有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例如,學?梢詾閷W生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輔導室,如果學生有任何的心理問題都可以隨時到心理健康輔導室尋求幫助,及時的將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告訴心理輔導教師,積極的與心理輔導師進行交流,使得他們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理問題并且盡快的幫助自己解決這些問題;蛘邔W校也可以不定期的開展心理健康主題講座,邀請學生所有的教師和學生參加這一主題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鼓勵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自主交流和探討,暢所欲言,提出自己的問題。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校還應該邀請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專家進行演講,演講結束之后,可以通過組織一些小測試來發(fā)現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所存在的問題。

  (五)整合學校的教育資源,建立起完善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統(tǒng)

  我們知道,大學的教育資源比較豐富,而這些教育資源在整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的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更好的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構建一個合理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各個學校必須要合理的利用并且整合目前學校的所有資源。例如,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盡快的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不要一味的利用提問題來進行教育,而應該時刻的了解并且強調學校的所有一切都可以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利用資源。同時,還應該盡快的收集并且整合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所有要素,為學生構建一個積極樂觀的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環(huán)境。最后,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須改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應當由專業(yè)人士來負責”的錯誤觀念,要以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形成為己任,在進行學科教學和日常管理的同時適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為大學生構建良好的組織氛圍。相信在積極心理學理念的引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會獲得又好又快的發(fā)展。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為了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盡快的構建一個合理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各個學校的領導人員以及教師必須要首先了解并且認識到這一教育體系的重要性,明確學生擁有一個積極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例如,各個學校應該不斷的改革并且創(chuàng)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現在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尋找學生感興趣的教育方法。同時,各個學校也可以定期的到其他一些優(yōu)秀的學校進行參觀和學習,積極的引進并且應用其他學校先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和教育方法,確保大學生可以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宋鳳寧,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2007年.

  [2]積極心理學視野下藝術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張繼玉,教育與職業(yè),2013年29期.

  [3]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高職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整體構建,王立高,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5年13期.

  [4]積極心理學視野下“校院兩級”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研究,張志,長沙理工大學,博士論文,2013年12期.

  [5]吳佩杰,宋鳳寧.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09,(23):73-74.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32

  摘要:貧富差距是當前高校存在的客觀現象,本文在分析高校大學生貧富差距的現狀及貧富差距影響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基礎上,探討弱化大學生貧富差距感的對策,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縮小學生精神上的差距,提升學生自身減貧的能力,盡可能地減少貧富差距產生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貧富差距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一、大學生貧富差距的現狀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其收入差距也不斷拉大。社會貧富差距的縮影便是大學生貧富差距。貧富差距不僅僅影響著貧困大學生這一“弱勢群體”的心理、就業(yè)等問題,也影響著富裕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教育問題。大學校園里日益突出的貧富差距現象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大學生的貧富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消費的差異。高校貧困生一般是指那些經濟上困難,難以支付教育費用,甚至無力維持學業(yè)的大學生。經濟貧困的大學生,月平均生活費不超過200元,且花費幾乎全部用于基本的日常消費,還要靠四處兼職以維持學業(yè)和生活。而富裕的學生每月花費千元,且經常出入校外餐館,名牌、高端電子產品樣樣俱全。消費額和消費結構的差異也導致了消費觀的差異:以量入為出、講究實用主義的消費觀和追求享受、講究生活質量的消費觀。

  二是交往群體的差異。俗話說“人以群分”,貧富差距的存在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交際群體和人際交往質量。多數貧困生很少參加集體活動和社團組織,人際交往圈狹窄;富裕學生一般比較活躍,社會關系比較廣。經濟上的貧富差距直接導致了貧富大學生心理上的落差和交際群體的分化。

  二、大學生貧富差距的消極影響

  貧富差距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沖擊著大學生的人生目標和價值取向,對同學關系、師生關系、學校教育等造成極大的挑戰(zhàn),進而影響和諧校園的建設與維護。本文采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和UPI量表(大學生人格問卷)對云南師范大學大三學生19個學院,5946名本科學生(其中男生2018名,女生3928名)進行心理測評,以探析貧富差距的消極影響。

  1.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家庭條件相對富裕的.大學生,由于其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家長的百般呵護,進入大學生活后,可能難以適應新的生活環(huán)境,從而產生焦慮和急躁的情緒。有的學生常常以自己為中心,優(yōu)越感強,有的甚至高傲自大,生活散漫,只能享受成功的榮譽,卻無法承受任何挫折,一旦遭遇打擊,很可能做出極端行為。

  家庭經濟相對貧困的大學生,他們承受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同學間的貧富差距也使他們承擔著心理失衡的痛苦。貧富差距促使多數貧困大學生產生了抑郁、焦慮、敵對以及人際關系敏感等不良情緒。

  2.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影響

  貧富差距沖擊著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耙磺邢蝈X看”的功利主義價值觀使他們片面而簡單地將大學生活及今后人生全盤市場化,缺乏遠大理想,把實用和物質享受作為價值追求目標,學習沒有動力,應付考試,熱衷于談情說愛、吃喝玩樂。因此,家庭、學校和社會必須高度重視貧富差距對大學生的影響,采取有效措施縮小大學生的貧富差距。不論是富裕還是貧困的學生,都應正視現實,接納自己,都應明確自身肩負的責任與使命,以獲取知識,為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拼搏作為價值目標。

  3.對校園和諧的影響

  在貧富差距的長期影響下,學生群體的金錢觀、價值觀、是非標準等差異顯著,學生間的人際關系網絡也隨之發(fā)生結構性變化,貧富差距在學生群體之間形成了一條逐漸蔓延的裂痕,威脅著和諧校園的建設。

  三、貧富差距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探索

  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是國家未來發(fā)展的新希望。研究貧富差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探究貧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內容、新途徑,緩解貧富差距造成的負面影響,顯得刻不容緩。

  1.針對問題,開展咨詢與心理輔導

  高校需要開設并普及心理健康相關專業(yè)課程,需要建立健全心理咨詢機構的標準化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咨詢和輔導活動,以幫助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學會有效地調適自己心理,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在充分了解貧困生的心理特點、價值觀念、生存狀況的基礎上,對貧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其正視自己,接納自己,學會運用積極有效的心理防衛(wèi)機制進行自己控制和調節(jié)。

  2.加強研判,引導樹立正確的貧富觀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貧富差距拉大既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也有不合理因素,所以大學生應辯證看待,以平常心來解決貧富差距所帶來的問題。貧窮和富裕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大學生應該把握好時機,努力奮斗,拼搏進取,逐步改善自身狀況。

  此外,貧困大學生也可以在課余時間參加社會服務和勤工助學活動。高?梢酝ㄟ^課程設置,開展工作必需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培訓,可以為貧困生參加社會兼職創(chuàng)造機會。通過學校的幫助和大學生自身的努力,以提升學生自身減貧的能力。

  3.豐富載體,努力營造健康、溫馨的校園氛圍

  高校應為貧困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并為之建立相適應的心理傾訴和預警機制,積極營造健康向上、民主平等、溫馨和諧的校園氛圍,加強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樹立以道德品質、獲取知識為追求目標的良好風氣,有意識地打磨富裕生的優(yōu)越心理和貧困生的自卑心理。班級組織參加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娛樂、體育等集體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團結互助、關心友愛的溫暖情誼,從而緩解貧困生的精神貧困,讓貧困生和富裕生和諧共處。

  四、思考與展望

  貧富差距的消極影響對和諧校園的建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因此,對貧富大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社交、心理等差異進行比較分析,對于指引其人生目標,規(guī)范其個人行為,促進其健康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總之,大學校園的貧富差距現象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回避的社會問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高度重視貧富差距帶來的問題,探索貧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內容、新途徑,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為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田昊然.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創(chuàng)新[J].法制與社會,2010(1).

  [2]楊雪萍.大理學院學生貧富差距問題調查與分析[J].大理學院學報:綜合版,2010,09(9):32-35.

  [3]李麗萍.貧困生需要“心靈雞湯”[N].中國青年報,2004:3-17.

  [4]李大卓.大學生貧富差距問題及對策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02):47-48.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33

  摘要:針對傳統(tǒng)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與教學效果等多方面問題,從主體性教學模式的角度進行研究,分析主體性教學模式運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優(yōu)勢,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無法適應時代和大學生的教育需求,尤其在當代大學生個性差異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完善現代教學體系,針對當代大學生特點,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是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舉措。近些年,主體性教學模式成為高校教學的重要發(fā)展趨勢,也成為教育學界在理論和實踐方面探索的新課題。主體性教學模式更重視學習的自主性,強調教學管理的靈活性,更注重大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實施主體性教學,主要是挖掘大學生自身的主體性潛力,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較強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的主體。實施主體性教學模式,其最終目的不僅在于尋求有效的教學方法,更為重要的是形成新的教育思想和育人觀念,以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所承擔的使命。本文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實踐路徑進行探討。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內涵與特點

  1、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內涵

  主體性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指導性教學,發(fā)揮學生自覺性和主動性,積極參與教學和其他教育活動的教學模式。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主體性是現代大學生的典型特征,這就要求教學內容要豐富,教學形式要多樣化,教學環(huán)境要寬松自由,要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二是主體性教學模式的核心是自主學習。主體性教學模式的特點和任務決定了自主學習成為主體性教學模式的主要形式。三是以人為本是主體性教學模式的教學理念。主體性教學模式以培養(yǎng)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主體精神為發(fā)展目標,逐漸形成促使學生形成健全人格的教學環(huán)境,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主體性教學模式的本質。在這個主體性教學的過程中,尊重學生所需是進行大學生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必要前提。它強調教師的主導性作用和學生主動參與的主體性作用,還會激發(fā)學生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由此可見,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樣需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注重觀察與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發(fā)展情況,適當地采用不同情況不同對待的`方式組織和安排心理健康教學活動,讓學生養(yǎng)成自己調整心理狀態(tài)的行為習慣,實現切實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學目標。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特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是指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以心理健康教學為載體,教師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發(fā)揮主體參與性,具體來說,就是讓學生自選心理健康教學內容,自主設計教學方式和方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行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探討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逐漸形成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主體性的一種教學模式。其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實施目標是培育、發(fā)展、完善人的主體性,達到心理健康教育雙方主體的自己實現。該模式主要包含以下特點:

  第一,教學內容由學生自主選擇。把教學內容交給學生,根據學生的自身心理健康情況和對相關知識的渴望程度來進行自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指定教學范圍,縮小學生選擇范圍。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穿插講述學生感興趣的心理教育內容和熱點話題,幫助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的豐富度和實效性。

  第二,教學方案由學生自主設計。在制訂教學方案方面,學生可以借助自身的人力資源和物質力量,提前準備好教學相關材料和教學方案,如教學案例、相關視頻、情景劇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做好學生的指導性工作,幫助學生搜集相關的教學信息,發(fā)散學生思維,學會多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發(fā)現不足并及時閱覽指導。通過學生自主設計教案的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同時結合教師的理性思維,共同合作促進教學的良好發(fā)展。充分發(fā)揮教學內容的主體性作用,讓教學方案滿足學生的求知點和心理健康所需。

  第三,教學主體由學生做主導。在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心理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體驗教學的主體感,進而營造一個高效、舒適的教學環(huán)境和人際環(huán)境,讓學生在掌握心理健康知識的同時鍛煉自身的主體能力,為轉化為自身潛能提供適宜的外部條件。

  二、主體性教學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實踐優(yōu)勢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性重視教育者、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只有達到重視的高度,心理健康教育雙方的主體性才能充分發(fā)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強調的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其中,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需要轉變學生學習觀念,把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變成為主動汲取知識、自己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教學狀態(tài);教師作為實施教學的主體,主要發(fā)揮指導性作用,從原來的主動傳授知識轉變?yōu)閷W習過程的指導者,逐漸達到自主學習的教學效果。

  1、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作用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是一個注重學生主體參與性的教學內容,它需要師生雙方發(fā)揮主動性積極參與。這種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對于學生自身而言,主動參與就意味著主動學習,主動獲取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當代大學生學習心理健康問題應該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學生作為認識的主體,在頭腦意識中通過感知、努力和實踐來進行;作為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這種互動式交流既提升了教學藝術又展示出人格魅力。

  2、強化師生合作學習的教學效果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雙方多向交流的互動關系,它需要在教學課堂上實現良好的互動模式,達到相互獲取知識的目的。這種獲取知識的關系,不僅包含言語的溝通,還包括知識、經驗、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交流。在實現教學目標方面,它要求學生能夠配合老師,與老師產生更多的互動,是對學生意志力、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展現。主體性教學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的運用,恰恰增強了合作學習的師生關系。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是讓彼此看到對方的優(yōu)點,并共同認同接受的教學感受。因此,實施這種主體性教學模式的教師應增加交流的機會,集思廣益,以達成良好的師生合作關系的共識。

  3、營造全面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

  傳統(tǒng)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是以書本、黑板、多媒體為主的教學環(huán)境,采用以老師為主導教書、學生聽書的教學模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對教學環(huán)境進行了創(chuàng)新。在該模式中,學生作為主體,從頭至尾、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大學生可以從心理健康的問題出發(fā),主動安排教學內容,并創(chuàng)新思維,不是將眼光放在標準答案上,而是要擴大范圍;在教學形式方面,可以適當采用課內課外、室內室外等方式,改變現有的教學空間,引進現代化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擁有自由、廣闊的教學環(huán)境,這些直接體現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的優(yōu)勢。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1、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中,學生和教師是不能分開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離不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的有效發(fā)揮。作為學生,需要教師針對其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進行正確引導。一方面,在實施教學前進行指導,在教學內容設計方面,可以讓學生參與其中,做好深入分析、認真指導教案的工作,這是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基礎保障;另一方面,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做好引導工作,在整體的教學課堂上,應該讓學生發(fā)揮主體性地位,同時教師要時刻掌握學生的參與尺度、課堂氣氛以及教學內容是否偏離主題等環(huán)節(jié),做好總體把握大局、定期引導、關鍵時刻及時補救等工作。

  2、形成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是兩個主要參與主體。在實施主體性教學模式時,容易產生學生過于主體性或教師過于主導性等不和諧的師生關系現象。因此,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的重要保證。實現師生關系的民主平等,具體來說,首先要把充分的時間交給學生自己。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積極思考、討論,保證學生在教學時間內有效地獲取知識。其次,給學生營造思維空間。對于教學內容,學生要積極表達自己的見解,形成一種自學的氛圍。最后,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原則。

  3、采用適當、科學的教學輔助方法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不僅是知識、信息的交流過程,也是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過程。因此,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親身實踐,適當地采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教學輔助方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助性教學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情境感染法。情境感染,作為一種動力,能夠激發(fā)學生積極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的主動性,進而產生主動學習的行為。二是活動競爭法。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開展有關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心理實踐活動中獲取實踐經驗,強化理解,創(chuàng)新思想。

  4、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意識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它非常重視方式方法以及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意識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給予學生足夠的發(fā)展空間。在很多情況下,由于教師和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經歷不同,在教學指導方面不一定就要學生完全按照教師的要求來進行,可以鼓勵學生并適當地放手讓學生發(fā)揮。二是積極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要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做到暢所欲言,培養(yǎng)他們自主發(fā)現問題、共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進而積極引導他們身心健康成長。

  5、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針對性教育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應該注重教育教學的差異性,因材施教。一方面,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方面要注重個性化和實用性。由于學生個體在多方面存在差異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特色也會略有不同。實施該模式的宗旨是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幫助學生解決相關問題時提供策略和方向上的引導,因此應講求實用。例如向學生傳授一些簡單實用的心理調節(jié)知識和技巧等。另一方面,對大學生運用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時,要以人為本,注重區(qū)別對待。

  四、結語

  主體性教學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發(fā)揮著主體性、實踐性和合作性的重要作用。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外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適應時代要求,確保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走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道路,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的過程應不斷完善。同時,高校應根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的發(fā)展狀態(tài),結合大學生自身的優(yōu)勢,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模式,切實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真正達到教育目的。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34

  【論文關鍵詞】體育舞蹈選項課體質水平心理健康水平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對體育舞蹈選項課學生與其他學生體質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對比,分析體育舞蹈教學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并結合陽光體育,找出選項課教學模式的成因,為高校選項課教學改革、陽光體育運動的順利實施提供參考。

  1、前言

  高校教育階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黃金時期,在這個階段對學生身體形態(tài)機能的改善、身體素質的提高,發(fā)展學生的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及自己鍛煉能力,體育習慣的形成及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體育舞蹈課可以通過身體各部位的多次重復運動達到一定的運動負荷量,按照人體解剖部位,有目的促使身體勻稱、協(xié)調、健美發(fā)展。體育舞蹈又可在優(yōu)美的動作及音樂中受到美的享受,提高音樂的欣賞水平,塑造健美的形體和高雅的氣質,促進高校體育課朝著健身性、人文性、娛樂性、多樣性等方向發(fā)展,F就其在高校體育課當中對學生體質及心理健康的.作用做如下分析與研究。

  2、研究對象和方法

  2.1研究對象:高職院校學生,實驗組為20xx級學生200人,進行一年的體育舞蹈專項課學習;對照組為20xx級學生200人,進行其他項目的學習。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各項指標沒有顯著差異。數據以新生入校后參加體育鍛煉達標測試數據為準。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查閱有關體育舞蹈及心理健康方面論文9篇

  2.2.2問卷調查法:采用SCL一90量表進行調查分析

  2.2.3數據統(tǒng)計法:運用Microsoftexcel2003進行數據統(tǒng)計;

  3、結果與分析

  3.1實驗組與對照組機能形態(tài)指標結果見表一1

  分析:從表一可以看出實驗組與對照組身體素質測試結果分析除身高,立定跳遠項目實驗組與對照組成績差異(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以外,其余各項指標差異(P<0.01)均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實驗組學生體重比對照組學生減少顯著;肺活量增加極為明顯,運動恢復到安靜心率機能明顯增強明,這是由于體育舞蹈是一項生理負荷較大,鍛煉和欣賞價值很高的運動項目,尤其對發(fā)展耐力素質,提高人的生理機能有著良好的效果。據有關專家測定,每跳l0分鐘。收集一次呼出的氣體并進行成分分析,心率由遙控的儀器來測試,被測試者平均心率為每分鐘135次,相當于最高心率的78%,(最高心率=220一年齡)。而每分鐘每千克體重的攝氧量,男子的為31.2rnl,女子為28.1ml,分別相當于最高攝氧量的60%與90%。因此,按該測定計算,連續(xù)跳上三支曲,體育舞蹈的運動量就相當于長跑(10~12km/n),游泳(50~60m/min),騎自行車(25—30km/h)的運動量。因此說,體育舞蹈鍛煉可增加人的心肺功能。

  3.2用心理衛(wèi)生調查問卷SCL一90量表測試200名即將參加體育舞蹈學習的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與特征。隨后對這些學生進行為期8周體育舞蹈教學,每周100分鐘。8周后再對她們進行心理測試和問卷調查。所得數據對照分析見表—2。

  分析:通過SCL一90量表對實驗組200名大學生學習體育舞蹈前后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經統(tǒng)計處理后,表一2顯示體育舞蹈調節(jié)學生身心,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卷評分結果,學生練習體育舞蹈后,強迫、抑郁、焦慮及精神病癥等各因子得分顯著低于練習前的測試結果。(P<0.01)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同時,恐怖、人際關系、精神病性也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體育舞蹈有助于非認知因素的發(fā)展,即可增強人的自信心、責任感、榮譽感和集體主義精神,培養(yǎng)堅持性、果斷性、自制力、獨立性等個性品質,使人性格開朗樂觀,充滿生氣。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試驗證明,通過規(guī)律的體育舞蹈鍛煉可以在增強體質的同時調節(jié)學生身心,提高學生心理健康其作用主要體現在:

  1)體育舞蹈的跑跳組合運動可改善心肺耐力適能,對下肢的爆發(fā)力和耐力也有一定鍛煉效果。

  2)體育鍛煉可健全情緒生活,減輕心理壓力。在體育舞蹈中,可以采用自己渲泄、代償遷移等方法減輕或遷移不良情緒。

  3)體育舞蹈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長此以往,就會使人形成一種與人親近、合作的習慣。

  4)體育舞蹈能產生充實感、滿足感。長期參加舞蹈運動,通過聆聽音樂、感受理解音樂使動作形象與音樂形象達到和諧統(tǒng)一。在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與理解的同時,提高學生音樂欣賞水平。體育舞蹈根據美的規(guī)律塑造人的形體美、姿態(tài)美和動作美,提高人體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使學生從中獲得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并體現出對美的追求,使美育滲透到體育舞蹈教學中。

  4.2建議

  通過體育舞蹈可以加強體能鍛煉更有助于心理健康的發(fā)展。不同的選項課可以進行針對性不同身體鍛煉,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自身特點,對所學課程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從而促進自身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所以高校可根據師資情況多開展一些體育選項課,擴大學生選擇面,讓更多的學生可以利用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增進自身的全面健康。本文通過體育舞蹈這一個項目對體質健康與心理健康相關性的研究,可以讓我們這些體育工作者清楚地認識到,我們能夠通過有目的地引導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來提高大學生體質,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對促進大學生健康的整體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35

  【摘要】音樂無處不在,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無論是在你痛苦、失落時,還是在你開心、激動時,音樂都是最好的陪伴。音樂影響著人們,也改變著人們。它不僅能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而且也改變著人們的性格、態(tài)度,甚至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而影響著我們的人生進程。

  【關鍵詞】音樂;審美欣賞;大學生;心理健康

  大學生是最具年輕、有活力的一族,是一個看似輕松卻承擔著巨大壓力的群體。這些壓力來自學業(yè)、生活、家庭、感情以及就業(yè)等方方面面。近年來,因大學生心理問題休學、退學的現象逐步攀升,自殺、兇殺等不良事件屢見不鮮,一個個血淋淋的事實在不斷的警示我們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告急,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一、大學生不良心理現狀

  1.1情緒控制、抗挫能力差。當代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就活在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生活環(huán)境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上基本都是一帆風順,幾乎沒有受一點委屈和苦難。這就使得他們缺乏獨立自主、經受挫折及良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大學后,有的學生要遠離父母,獨自學習和生活,沒有了父母的庇護,一旦遇到什么困難,他們就開始產生負面情緒,加上就業(y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他們對前途十分迷茫,遇到挫折便會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甚至情緒失控,做出過激行為。

  1.2人際交往能力差。上面提到目前很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獨處時間較多,步入大學后要面對新的同學和新的環(huán)境,他們難以適應。加上在與人交往中缺乏技巧,便產生交往恐懼,對人自私、冷漠。另外,由于大學大多是開放的校園,大學生身心基本偏向成熟,他們有的開始談戀愛,但是往往會在戀愛、性方面出現心理與行為的偏差,一些學生難以把握住自己,一旦出現問題便走向極端。

  1.3自我認知能力差。所有大學生步入大學生活前都覺得大學生活是豐富多彩、輕松愜意的,但現實與理想總有一定的差距。進入大學后,由于學習生活、環(huán)境的轉變,加上受學業(yè)、社會經驗、人際交往、感情及就業(yè)等方面壓力的影響,導致有的大學生由于壓力過大而承受力低下,便逃避現實,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或依賴互聯網等虛擬世界,通過玩樂、放縱麻痹自己的心靈,發(fā)泄對現實的不滿,久而久之出現消沉、頹廢、苦悶、抑郁等不良心態(tài),甚至滋生自殺傾向等嚴重心理問題。

  二、音樂審美欣賞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2.1培養(yǎng)學生認識美、發(fā)現美的.能力。音樂是一門特殊的藝術。在所有藝術形式中,音樂最能撥人心弦、最擅長抒發(fā)情感,并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音樂是人抒發(fā)情感、寄托情感的藝術語言。音樂家在創(chuàng)作音樂時,充分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他們將音樂美分為六類,分別是:優(yōu)美、壯美、歡樂美、悲劇美、崇高美和喜劇美。學生通過音樂欣賞,能喚起內心深處的美好,并從中獲得精神和心理上的愉悅和滿足,獲得美的感受。

  2.2調節(jié)不良情緒。人有悲歡離合,也有喜怒哀樂。音樂也是如此,有的音樂輕快歡樂,有的音樂悲傷萬分,有的音樂鼓舞人心,有的音樂催人淚下。不同的場景下創(chuàng)作出不同的音樂,不同的心理下也要聆聽不同的音樂,這樣才能有效的控制并調節(jié)人的不良情緒。大學生由于受各種因素及壓力的影響,難免會有不良的情緒。當憂郁、煩悶時,可以聆聽《彩云追月》、《金蛇狂舞》等清新、明快的樂曲;當自卑、情緒低落時,可以聆聽軍歌、進行曲等具有號召力和鼓動性的音樂,從而激發(fā)學生們的斗志,讓他們找到自信,形成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tài)。

  2.3培養(yǎng)大學生高尚的情操。大學時期是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受不良風氣及不良誘惑的影響,當代很多大學生對感情觀以及思想觀存在一定的誤區(qū),不能理性的對待情感。通過音樂審美欣賞,學生們能在音樂家譜寫的音符及樂曲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并產生共鳴,有效培養(yǎng)大學生高尚的情操。

  三、結語

  大學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棟梁之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關系著他們的成長和祖國未來的發(fā)展。音樂不僅能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而且也改變著人們的性格、態(tài)度,甚至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而影響著我們的人生進程。因此,教師在大學教學中要擅于應用音樂欣賞,從而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

  參考文獻:

  孔杰.音樂審美欣賞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分析[J].音樂時空,2015,08:183.

  朱燕聰.在音樂欣賞中培養(yǎng)大學生的健康心理[J].音樂時空,2014,09:115-116.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36

  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建立完善的預警機制、及時的干預機制,能有效地減少大學生突發(fā)心理問題。預警機制主要包括全體篩查、四級預警;干預機制主要包括宣傳干預、教育干預、活動干預、咨詢干預等。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預警;干預

  高校的培養(yǎng)目標不僅僅是德才兼?zhèn),更要身心健康,只有身心健康的大學生,才有可能在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然而,大學生因心理健康問題導致自傷或傷人現象時有發(fā)生,不得不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增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既要做好知識普及和心理疏導,更要早預防、早發(fā)現、早干預,建立突發(fā)心理問題預警干預機制,有效減少大學生突發(fā)心理問題,進一步構建安全和諧的大學校園。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

  1、工作隊伍不健全。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工作都交給學生思政輔導員完成。一方面學生輔導員可能并沒有經過多少專業(yè)訓練;另一方面其本身就負責眾多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對象多,工作任務重,可能對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無法完全及時掌握。此外,高校專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數量不夠,有些高校有幾千上萬的學生,卻只有一名心理健康專職工作人員,甚至有的高校連一名專職心理健康工作者也沒有。無論是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升,還是突發(fā)個案出現時及時有效的處理,相較于國外高校,每兩千名學生就配備一個心理教育專職工作者的情況來說,國內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隊伍不健全,遠遠無法滿足廣大學生群體的需求。

  2、預警機制不完善。高校新生入學之初,通常都會進行心理普測。但心理測試結果是否引起高度重視,是否及時反饋給相關學院及班級,是否對“特殊”學生予以重點關注,持續(xù)追蹤?很多高校這些環(huán)節(jié)沒有步步落實,那么心理普測就會流于形式,甚少發(fā)揮作用。此外,學生心理問題的日常預警,缺少從寢室到班級再到年級的層層預警模式,一旦出現突發(fā)心理問題,容易導致手忙腳亂,事倍功半。

  3、宣傳教育不深入。雖然當下心理知識在大學生中有所普及,出現心理問題不再被看成“異類”,但很多宣傳教育仍然浮于表面,如何提升個人心理調適能力,如何判斷典型心理疾病癥狀,出現心理問題具體有哪些求助渠道等等,仍然需要對全體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宣傳教育。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預警機制

  1、全體普查,重點篩查。新生入學之初,全體同學都要參加學校統(tǒng)一組織的心理普測。通過心理普測篩查出的學生需要引起足夠的關注。應該由專職的'心理健康教師通過個別約談、側面了解等方式對這些同學的成長背景、家庭情況、個性特征、精神狀態(tài)等方面有一個充分的了解,重點篩查出那些確實可能存在心理異常問題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引導。建立心理健康檔案,以便進一步追蹤觀察。同時把重點篩查出的學生情況告知相關班主任、輔導員,做好相關預警工作。

  2、四級預警,層層遞進。建立健全良好的心理預警體制,以“寢室—班級—學院—學!彼募夘A警體制為管理手段,及時掌握全體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心理異常情況。值得指出的是,在這四級預警體制中,“寢室”是最基礎的一級,也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信息來源的核心。因為在當前大學“走班制”的前提下,上課教室不固定,一個班級的同學,除了上課時間在一起,其他接觸可能并不太多。但學生寢室卻是固定的,寢室室友,每天朝夕相處,相互的了解程度會比其他同學好很多。一般大學期間最好的朋友,也會是自己的室友,有什么心理的小秘密,也會選擇和自己關系好的室友傾訴。因此,學生心理有波動或變化,班級干部、同班同學不一定感知到,但同寢室室友,大多會有所察覺。所以,抓好“寢室”層面,發(fā)揮“室友”的作用,是良好心理預警體制的重中之重。

  如何發(fā)揮“室友”的作用呢?首先應該消除大家的顧慮——將同學的情況上報老師是一種“打小報告”的行為,會被其他同學鄙視和嘲笑——予以正確的引導:同學情誼最值得珍惜,應該常懷一顆善良之心。將一些“異常”情況上報老師,并不是“打小報告”的行為,而是基于幫助同學的考慮。老師也會注意溝通技巧,做好保密工作。其次,知識普及也很重要。比如心理問題可能引發(fā)的嚴重后果,應該重點關注哪些同學,哪些屬于異常行為或言語,常見的抑郁癥、狂躁癥、精神分裂癥的典型癥狀是什么,遇到室友有傾訴的意愿應該如何應對等等,都是需要普及的知識。只有牢固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才有可能做出正確的預判。

  同時,保持上報渠道暢通,可以建立心理問題“月報”制度。緊急突發(fā)情況隨時上報,平時采取“一月一報”的形式:寢室長向班級心理委員匯報,心理委員向班長匯報,班長向分管教師匯報。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情緒異常,對個別同學及時進行心理疏導診斷。收集到有效信息后,第一時間追蹤處理,視情況考慮約談、醫(yī)院診斷、聯系家長。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37

  【摘 要】本文針對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闡述了在高校如何及時有效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提出具體措施,積極幫助學生擺脫心理困境,提高大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tài),即人對內部環(huán)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huán)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tài)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tài)。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以下三項原則:

  其一,心理與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huán)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tǒng)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tǒng)一和協(xié)調一致的過程。

  其三、人格的穩(wěn)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征的具體體現。

  二、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fā)展,而且也關系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系到人才的培養(yǎng)方向。當代人普遍存在不能適應社會,最欠缺的就是心理素質,具體表現為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究其原因,與教育過程不重視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與塑造有關。在大學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絕而幾乎從不參與一切社會活動;因一些小小的失誤而產生輕生念頭或自毀行為;玩世不恭萬念俱灰;逃避群體自我封閉。等等都是心理問題的反映。

  大量調查表明,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心理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郁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常見的大學生心理問題還表現為環(huán)境應激問題、自我認識失調、人際關系障礙、情緒情感不穩(wěn)、感情適應不良等。

  所以、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三、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現代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fā)展中的失衡狀態(tài)。

  1.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

  新生入學首先面臨的就是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上大學前,不少學生沒有遠離家門,飲食起居由父母包辦,形成了較強的依賴心理。而進入大學后,失去了往日家庭的特殊照顧,有的學生因缺乏獨立生活能力而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學生因開支無計劃而出現“經濟危機”;有的學生因缺乏集體生活的習慣而希望得到他人的幫助,不知道也不會關心他人;加之水土和飲食方面的差異以及氣候,語言環(huán)境與作息時間的變化等。大學新生在遇到這些問題時,常常束手無策,郁郁寡歡,致使有的學生出現煩躁,緊張不安等焦慮情緒和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經衰弱癥狀。

  2.對待社會工作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

  中學的工作和活動多是在老師指導下開展,由少數同學承擔的。大學強凋學生的自我管理,學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學習外,還要擔負一定的社會工作,關心班集體建設。新生往往不大適應這種生活,缺乏工作主動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謀其政,感到壓力大。

  3.擇業(yè)的難題

  隨著高等教育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斷變化,市場帶給大學生更多的擇業(yè)機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也增加了擇業(yè)難度,加重了大學生的行為責任和心理壓力。而畢業(yè)生自身的素質,性別、專業(yè)以及社會關系等又制約著擇業(yè)的自主權,對于少數大學生來說,甚至畢業(yè)就意味著失業(yè)。這一變化受傳統(tǒng)就業(yè)觀念的影響,適應力弱的大學畢業(yè)生是難以解決的現實矛盾?謶、焦慮、煩躁打破了他們的心理平衡,心緒抑郁,使他們對生活缺乏信心,對前途失去希望,對處境無能為力。

  四、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于后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取得良好效果,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發(fā)揮學校心理咨詢作用

  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yōu)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咨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學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置心理咨詢機構。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fā)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huán)境。近年來,心理咨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fā)現與預防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tài),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特別是要針對大一新生的心理特點,加強對學生進行人生價值的心理衛(wèi)生教育,通過講解,參觀,組織專題報告會,黨團活動,文藝演出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yǎng)他們愛黨,愛國,愛校,愛集體的心理品質和情感,樹立勤奮好學,艱苦奮斗,勇于奉獻的人生價值觀,為大學學習生活打好良好的基礎,根據面談分析,區(qū)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fā)現、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3.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tǒng)學習心理、衛(wèi)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學生了解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掌握心理調節(jié)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品質,如團結友愛的校風是學生形成群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幫助。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征。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松理解的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fā)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我們應該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們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學識才能素質的培養(yǎng),而忽視心理素質教育,其結果是導致學生中出現了大量的心理問題,嚴重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影響了人才的整體素質,阻礙了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不僅關系到廣大學生健康生理、心理的發(fā)展,良好思想道德的養(yǎng)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關系到人才素質的整體提高、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yǎng),全面提高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

  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chuàng)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yǎng),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qū),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迎接更多的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孫志強.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M].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

  [2]陶明達.新時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和思考[M].北京:中國高等教育研究出版社,2000.

  [3]陳國海.大學生心理與訓練[M].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38

  關鍵字:社會實踐,大學生,心理健康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意義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xié)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xié)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大學生處在讀書生涯與社會生涯的轉型階段,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更為值得關注,而社會實踐是大學生主動了解社會,正確認識社會,從而不斷調整自己態(tài)度,行為,擺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把社會實踐與心理健康工作相結合,對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人才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二、因缺乏社會實踐而引起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在當前大學生群體中存在許多心理問題,諸如學習壓力,情感困惑,人際關系緊張,理想與現實沖突,考研與就業(yè)焦慮,經濟困難等等,但因缺乏社會實踐而引起的大學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自我意識沖突

  進入大學以后,學生個體的自我意識逐步增強,雖然如此,因只有學習經歷少有生活實踐經歷的中學畢竟對人生的認識較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有些大學生并沒有形成自己的穩(wěn)固形象,自我意識不夠穩(wěn)定,在這一時期內,他們會經常產生一些自我意識沖突。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理想的我與現實的我的沖突。第二,獨立的我與依附的我的沖突。一方面,進入大學離開了父母還存在依賴心理,另一方面,不斷成熟的自我渴望獨立。同時,自己對自己有理想與規(guī)劃,從單一的學習價值評價體系變成到綜合的能力價值評價體系,大學生對生活的憧憬與現實還存在距離。

  2、人際關系問題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大學生只學習,不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較為封閉,人際交往能力較弱。一方面,渴望交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另一方面,不能正確的擺正心態(tài),缺乏人際交往技巧,這都容易使他們陷入人際交往誤區(qū)。正是因為這種高期望值與低成就值,造成心理巨大落差,使得人際失調,嫉妒,自卑等心理問題頻頻出現。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了社交恐懼癥等各種心理疾病。

  3、就業(yè)心理問題。

  高年級學生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在求職道路上一片空白,沒有明確的職業(yè)方向,沒有合理的自我定位,面試時回答問題沒有思路等,導致找工作頻頻受挫,出現自我矛盾和迷茫,自尊心受傷,就業(yè)焦慮等心理。許多學生表現出經驗不足,承受能力差等問題,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極端之路。

  三、社會實踐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離不開社會實踐的作用,大學生對自己的心理定位也是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社會實踐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社會實踐可以幫助大學生找到人生目標

  進入大學以后,脫離了異常忙碌的高中學業(yè)生涯,進入了可以自由支配很多時間的大學生活,很多人突然迷失了方向。大學生活的迷茫,理想我與現實我的模糊不清。如果參加社會實踐,能夠了解在社會上有什么職業(yè)適合自己,能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自己最感興趣,自己在專業(yè)領域還欠缺什么技能。從實際經驗中找到自我定位,明確自我方向和目標,給未來的自己做個設計,及時彌補專業(yè)上的不足,大學生活就此豐富多彩起來。

  2、社會實踐可以幫助大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當代大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的溺愛和學校的`過度保護讓他們帶著對社會的渴望和恐懼走進校園,他們不知道自己將來會在社會中扮演什么角色,也不知道社會中會有怎樣的挫折等待著自己。正因為如此,他們有的缺乏自信,沒有勇氣從事自認為不能完成的事情,即使一點點難度也會將他們嚇跑,有的又盲目自信,認為沒有什么事情可以難倒自己,低估了事情的難度導致失敗。社會實踐是建立真實自信的最好武器。在實踐中大學生能找到自己的長處,認識自己的不足,及時商討補救措施。有了對社會的認識,有了對社會的實踐經歷,學生就不再會對社會感到恐慌,對自己充滿不信任了。

  3、社會實踐可以幫助大學生減少情感障礙和社交恐懼

  要想改善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減少人際交往困惑,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與他人接觸,交流和溝通,而社會實踐正好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在社會實踐中,經常是小組開展活動,小組成員必須相互交流,分工協(xié)作,這都是他們有了交往的空間和自由。為了使實踐順利進行,成員之間必須互相配合,遇到矛盾和分歧必須協(xié)商達成一致。這樣有助于正確處理情緒矛盾,減少情感障礙。同時,社會實踐的經歷,增強了大學生與人交往的情景,增強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耐受性。由于在社會實踐中,不是為了交往而交往,而是為了活動內容而交往,可以使注意力轉移到活動上,不至于是交往過于緊張。在此過程中也可以學到其他人的交往方式,提高社交能力,減少對社會交往的恐懼。

  4、社會實踐有助于緩解大學生就業(yè)心理壓力

  求職的過程也是學生認識社會和適應社會的一個過程,通過大學期間的認識和改造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樂觀自信的心理品質,增強抗挫能力,減緩就業(yè)壓力。大學生就業(yè)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抗挫折能力差,因此提升抗挫能力就是解決大學生就業(yè)心理問題的關鍵。通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可以磨練大學生的意志,在實踐中尋找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的辦法,從而培養(yǎng)大學生面對挫折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提高挫折承受力。同時專業(yè)性很強的社會實踐,可以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質,久而久之,今后面對招聘單位方可信心十足。

  5、社會實踐有助于磨練大學生的意志品質

  意志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要成功指標,而今我國大學生的意志品質不容樂觀,除了沒有清晰的目標以外,不能持之以恒,是最突出的問題。社會實踐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意志品質,建立大學生完善的人格。

  四、如何通過社會實踐更好的為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服務

  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立足于大學生服務于大學生,能更好的為大學生就業(y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實質幫助和有利影響。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讓其更好的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

  1、學生根據自身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不僅僅是專業(yè)的社會實踐,更是大學生尋找自我缺陷,完善自己人格的一個途徑。在社會實踐中不斷發(fā)現自己能力和性格上的缺點,然后針對這些缺點,在實踐中有針對性的鍛煉自己,通過社會實踐來更好的完善自己的人格。

  2、豐富大學生第二課堂,充分開展學生會工作與社團活動

  校園是一個小社會,完成從校園到社會的過度,需要從校園社團活動開始。在學生會與社團活動中,每個同學通過自我定位,競選,工作實踐找到自己適合做的學生干部崗位,也是提高適應能力的一個過程。同時,學生會與社團活動中,鍛煉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交際能力也鍛造了一個人的心理素質,為將來走上社會打下堅硬的基礎。

  3、學校組織寒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月、周

  學校是多元文化的聚集地,除了各種形式的第二課堂,寒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習活動,社會實踐月、周等,也更能直觀的使學生們提前進入社會,進行實際操作階段的社會實踐。幫助學生從實踐中正確認識社會,正確自我定位,發(fā)現自我價值,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社會觀有著積極的影響。

  4、學校開設社會實踐與就業(yè)指導課

  除了實踐和第二課堂以外,學?梢蚤_設社會實踐與就業(yè)指導課,從理論上分析社會現狀,專業(yè)情況,社會實踐與就業(y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如何解決的途徑。幫助大學生有一個大概的認識?档抡f,有知覺無概念是茫的,有概念無知覺是空的”只有有理論知識,才能更好的指導實踐,實踐也更需要理論知識來總結拔高。通過社會實踐與就業(yè)指導課,明確理論目標,有更清楚的認識,從宏觀上把握自己,更好的適應社會。

  結語:

  總之,社會實踐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培養(yǎng)學生成才的有效方式,自然要承擔起調節(jié)大學生心理,引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責任。要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社會實踐結合工作,必須進一步開展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和實踐,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整合和利用學校已有資源,創(chuàng)造一套實用有效的機制,最終實現通過社會實踐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1-12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精選20篇)04-26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5篇02-28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通用56篇)05-24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論文(精選40篇)06-14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000字(精選28篇)02-06

有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精選55篇)05-30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3000字(通用28篇)06-08

大學生心理健康小論文1500字(通用10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