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a乱码,国产精品路线1路线2路线,亚洲视频一区,精品国产自,www狠狠,国产情侣激情在线视频免费看,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時間:2023-06-08 14:35:44 其他類論文 我要投稿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3000字(通用28篇)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3000字,歡迎大家分享。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3000字(通用28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1

  摘要:如今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況不容樂觀,因心理原因產生的問題越來越多,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迫切需要。本文旨在通過調查探求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提出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問題;健康教育措施

  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日益加快,大學生承擔著越來越大的心理壓力。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日益凸現出來,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然而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發(fā)展慢,未能充分發(fā)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節(jié)作用。因此,通過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現狀分析,有助于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大學生心理問題調查

  一個月前,我們使用“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抑郁自評量表”與“焦慮自評量表”三種貼近大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生心理聯系密切的量表對河南科技學院新科學院的新生進行了心理測試調查。此次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低于正常群體水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集中在強迫、抑郁、焦慮、恐怖等方面。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研究表明一個人心理健康如果出現問題,那么他在其他各個方面都會受到影響。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yè)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huán)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jié)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huán)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梢娙缃翊髮W生心理問題愈發(fā)嚴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經迫在眉睫。

  三、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原因分析

  我認為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原因可以分為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主要原因可以分為六點。

  1.對網絡產生過于強烈的依賴性

  不少大學生一方面因交際困難而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尋找心理滿足,另一方面也被網絡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有的甚至染上了網癮,每天花大量時間泡在網上,沉湎于虛擬世界,自我封閉,與現實生活產生隔閡,不愿與人面對面交往。

  2.交際困難造成心理壓力

  “踏著鈴聲進出課堂,宿舍里面不聲不響,互聯網上述說衷腸。”這句順口溜實際上反映了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交際現狀,F代大學生的交際困難主要表現為不會獨立生活,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不懂交往的技巧與原則。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愿與人交往;有的同學為交際而交際,不惜犧牲原則隨波逐流。

  3.學習與生活的壓力

  大學生的學習壓力相當一部分來自于所學專業(yè)非所愛,這使他們長期處于沖突與痛苦之中;課程負擔過重,學習方法有問題,精神長期過度緊張也會帶來壓力;另外還有參加各類證書考試及考研所帶來的應試壓力等等。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下,極可能導致大學生出現強迫、焦慮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壓力主要在于學生不善于獨立生活和為人處世,還有生活貧困所造成的心理壓力。

  4.情感困惑和危機

  當前,大學生對情感方面的問題能否正確認識與處理,已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大學生的性困惑問題,在性意識與自我道德規(guī)范的沖突中產生心理矛盾。其次是大學生因戀愛所造成的情感危機,這是誘發(fā)大學生心理變異,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極端,甚至造成悲劇。

  5.就業(yè)壓力

  近幾年來,由于社會競爭的加劇,就業(yè)市場的不景氣,大學生找工作或找比較理想的工作越來越困難。這對大學里眾多高年級學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壓力,使他們因焦慮、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

  6.家庭及外界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

  家庭及外界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也會成為誘發(fā)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比如不當的家教方式、單親家庭環(huán)境及學校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消費上的浪費攀比、對貧困生的歧視、學習節(jié)奏過于緊張等等。

  大學生的心理困原因概括來說就是一“高”一“低”:高,大學生是個承載社會、家長高期望值的群體,自我成才欲望非常強烈;低,其心理發(fā)展尚未成熟,缺乏社會經驗,適應能力較差。正是這欲與不能之間的矛盾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頻頻出現,并且人數越來越呈上升趨勢

  四、大學生健康教育措施

  1.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

  大學生要積極參加社交活動,在社交活動中解決自身的心理問題。

  2.加強心理訓練,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訓練是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個有效渠道。心理訓練應不拘一格,可以通過組織辯論、演講、郊游、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根據具體對象,充分運用放松、暗示、音樂、表象、心理劇、模擬與模仿等心理學技術與方法,結合其他輔助手段、設施,設計特定的情景,使參與者在其中積極活動,最終達到改變其心理面貌養(yǎng)成預期的行為習慣,提高心理素質,促進人格的全面發(fā)展。

  要普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大學生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賈偉.《善待心靈》[M].北京:di震出版社,2006.143-147

  [2]文柯.《心理學改變生活》[M].北京:世界出版社,2006.229-243

  [3]詹姆斯.《心理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164-170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2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全面性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對高職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方向加以引導,幫助高職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有利于校園環(huán)境的和諧化,更有利于高職學生的健康成長。將團體輔導教學活動應用于高職心理健康教學工作中,會讓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創(chuàng)新方向發(fā)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堂;團隊輔導;應用

  近些年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讓大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更加復雜,大學生的學習與就業(yè)心理壓力增大。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是讓教育工作為學生服務的重要舉措。利用團體輔導原理實施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讓更多的學生找到解決個人問題的有效方法,豐富大學生的心理體驗,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達成。

  一、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趣味化

  利用團體輔導的形式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會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實際需求設計一些相關的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情境中有一定的體驗。精心設計的心理健康活動,具有活潑有趣的特點,更加關注大學生本身的心理感受,有利于和諧氛圍的形成。團體輔導形式的應用,給教師提供了組織多樣化活動的機會,有利于教學內容的趣味化。

  (二)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師生互動

  團體輔導,讓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參與者明顯增多。教師作為心理健康課堂的組織者,可以與更多的學生互動,豐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素材,促進課堂氛圍的熱鬧化。團體輔導,有利于教師從多個角度給予學生鼓勵,引導學生就共同的主題進行討論與交流。學生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會讓課堂變得開放起來,也會讓學生找到更多解決個人問題的方法。

  二、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要讓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教師應當從心理健康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出發(fā),在有關大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內容中融入團體輔導模式。讓團體輔導活動真正服務于學生生活質量的提高,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一)利用團體輔導,加強自我意識教育

  讓學生對自己進行探索,對自己有一個更加全面的意識,讓他們勇敢地表達自己,建立健康的個人形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在團體輔導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不同的心理學習活動。教師可以利用“我是誰”的活動,讓學生說出15個“我是……”的句子,對自己進行由淺入深地認識。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價值拍賣”游戲,假設給每位學生一定數量的金錢,向學生展示“健康”、“誠信”、“大房子”等拍賣品,讓同學們競拍,從而對自己的人生追求進行思考,反思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有利于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

  (二)利用團體輔導,促進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主題活動的實施,重在讓學生了解人際交往的意義,掌握正確的人際交往方法,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大學生建立積極的人際交往觀念,促進大學生成為成功的交際者。教師可以利用“信任背摔”的游戲,讓一人站在高處,背對其他人向下躺,其他人要做的就是響應前者的信任,用手一起接住他。信任,是人際交流過程中必備的品質,也是一項技巧。用團體活動幫助大學生改變自己的人際交往策略,提高個人魅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利用團體輔導,做好情緒調控

  大學生的情緒調控能力,對其日常行為與生活快樂程度有重要影響。能夠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成為情緒的主人,成為自己的主人。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做一些有趣的活動,像“番外篇”。教師給學生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比如“自己被朋友誤會、看到兩位同學在一起悄悄說話,并看了自己一眼、大家出去聚會沒有叫我”等,當學生說出具有負面情緒的觀點時,鼓勵學生一起來討論這種想法的正常性。當學生有焦慮等負面情緒時,可以帶領學生做一些放松訓練,緩解自己的負面情緒。這樣的活動,能夠讓一些心理的小秘密變得公開化,促進課堂活動輕松化。

  (四)利用團體輔導,調整戀愛心理

  戀愛,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是一項很正常的活動。利用團體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建立健康的戀愛觀念,形成戀愛能力,有利于校園氛圍的和諧化。教師可以利用“情侶間的小矛盾”活動,讓學生分享一下自己戀愛過程中產生的矛盾,大家一起去思考解決的方法。用課堂討論幫助大學生解決戀愛中的困惑,解開心結,有利于大學生更加自然地面對自己內心的感情,能夠在一段情緒中付出與寬容。大學生的戀愛心理正常,能夠減少許多校園矛盾與暴力事件。重視戀愛教育,是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完整化的實踐。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將團體輔導方法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有利于學生全體參與到心理健康教學活動中去,拓展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利用趣味性的課堂活動,給大學生傳遞更多有效的心理問題解決方法,有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更能讓學生在心理健康課堂中獲得快樂的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邱小艷,唐君.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運用的實證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01:115-117.

  [2]李雪,潘樂,魏鑫,杜冰潔.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世紀橋,2015,02:69-70.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3

  摘要:針對大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比例不斷上升的問題,高校應從完善宣傳教育機制,完善培訓機制,規(guī)范咨詢、治療程序,建立快速反應危機干預機制等方面完善工作機制,切實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近年來,由于社會、家庭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出現心理康問題的比例在不斷上升。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實施的一調查顯示,有40%以上的大學生認為由于就業(yè)、學習和經上的負擔而面臨較大的心理壓力,有10.6%和6.8%的人為心理壓力來自“人情冷漠”和“人際關系緊張”。[1]這些現象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熱點和重點。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實現人才培養(yǎng)目標,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推動和諧校園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部分學校和學生認識存在偏差

  心理輔導和咨詢的本源是如何測量人的個性差異,更有效地進行差異教學,發(fā)揮人的長處,使人與職業(yè)更好地匹配,輔助人的生涯規(guī)劃,讓人更完美地生活。目前部分學校的心理輔導與咨詢工作已偏離了本源目標,成了解決心理問題的手段,通常認為來心理輔導和咨詢的,都是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有心理問題就等于心理不健康,這似乎成為人們普遍認同的一種觀點;谶@種觀點,大部分學生認為有病才去咨詢,咨詢中心是治病的地方,部分有強烈心理咨詢愿望的學生由于害怕周圍同學的異樣目光,對心理咨詢機構也只能敬而遠之,他們只能獨自查找資料或向身邊的同學、朋友求助,而未能向具有專業(yè)技能的服務人員咨詢,這極大地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時效性。

  2、心理咨詢工作水平亟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科學性、專業(yè)性和技術性很強工作,對工作人員的專業(yè)知識和業(yè)務能力要求都很高[2]。在歐美高校,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必須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在我國,按照要求,從業(yè)人員至少要具備必要的心理學知、掌握一定的心理輔導和心理治療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測量工具。在很多高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的人員主要有心理學專業(yè)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其他管理人員,大多為兼職或“半路出家”,他們大都沒有經過正規(guī)的心理學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專業(yè)化程度偏低,其心理學、心理咨詢學方面的知識儲備不足,缺乏心理咨詢所需的有關經驗,不能妥善處理心理咨詢與思想政治工作的關系,心理咨詢常常不能令學生滿意,自身也感到不能適應心理咨詢發(fā)展的要求,在心理教育和咨詢實踐中難以保證良好的效果;其中不少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的理解與心理學原則背道而馳,已經開展的心理咨詢偏重于教育和指導,心理活動課偏重于形式而書本化,缺乏整體構建,缺少預防性指導,師生關系很難做到相互尊重與平等。從學生的角度看,學校心理咨詢的效益是低的,存在來訪學生對心理咨詢效果和咨詢師的業(yè)務水平的評價偏低的問題。有些學生滿懷希望而來,卻失望而去,長此以往,學生將對學校心理咨詢失去信賴,對學校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fā)展產生極大地影響。從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師資短缺、水平參差不齊、專業(yè)化程度低、隊伍不穩(wěn)定仍是制約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一大問題。按照國際標準,學校心理咨詢師與學生的比例應為1:500。而許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遠遠不能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經過專職心理咨詢教師資格認證的更是寥寥無幾。因此心理咨詢隊伍的建設便成為較突出的問題,制約著心理咨詢科學化、規(guī)范化發(fā)展。

  3、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宣傳力度需要加大

  大多數學生對心理健康咨詢和教育工作知之甚少,心理咨詢工作人員要借助報刊、黑板報、廣播、講座、特別是各學科課堂教學等多種渠道,全方位地大力宣傳和普及心理衛(wèi)生和心理咨詢常識,使學生了解心理咨詢的意義、內容、方式和原則等,逐步認識到心理咨詢是面向所有學生包括正常健康的學生。在信息高速發(fā)達的現今,應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和開展心理素質教育活動,以使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的實際需要相適應。

  4、高校心理咨詢工作方法有待完善

  通過日常與學生交流中還得出,大多數學生對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方式和效果不甚滿意。從理論角度分析,咨詢應遵循自愿原則,不能采取強制手段使求詢者參與。只有當求詢者有強烈的求詢愿望和動機,自愿尋求咨詢,這樣才會主動講出自己的心理問題,并積極配合,使咨詢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完善心理咨詢方法,例如對學生中的個性問題可采用面對面的咨詢與書信咨詢、電話咨詢及網絡咨詢結合的方式。如當一些學生面對面難以啟齒問題時,書信和電話咨詢可以減輕學生內心的緊張和壓力。并且以平等交互、虛擬隱藏性為基本特征的網上咨詢就特別適合有求助必要又不愿走進咨詢室的學生;我們也可以對學生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焦點問題進行團體心理咨詢,團體咨詢因涉及面廣,范圍大,有助于從整體上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如新生學習、生活適應,應屆畢業(yè)生的就業(yè)面試等就可采用團體心理咨詢。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之所以占有一席地位,是由于人們對心理疾病危害性的認識,家長和學校教育工作者關注到心理不健康的個體,把注意的焦點集中在心理問題方面,所以無論是心理健康教育課,還是學校心理輔導與咨詢,都是針對教育對象中已存在或易發(fā)生的心理問題和存在心理問題的個體進行的,這就導致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無論是教育的內容、形式和途徑,還是教育的對象和實施者,都偏離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和基本原則,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浮在面上,難于深入和擴展,其實效性和發(fā)展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問題的癥結在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價值取向上偏離了心理健康的積極心理學取向,而陷入一種心理疾病預防和治療的病態(tài)心理學取向。

  二、高校應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

  高校應從構建長效機制、完善工作方法等方面著手,咨詢、教學、宣傳、科研四管齊下,營造校園心理健康教育氛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有效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要加大宣傳力度,發(fā)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

  高校應在學生中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等課程。同時,對不同年級專業(yè)學生的心理特點,分年級分專業(yè)開設專題心理健康教課程,幫助學生緩解來自生活、學習、情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方面的壓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學生心保健意識。要充分校園廣播電臺、校園網絡、櫥窗、心理教育?让浇榈淖饔,最大限度地宣傳普及心健康知識。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在校園文化設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通過組織大學生心理健康月,開辦心理講座、心理知識競賽等主題教育活動,把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活動中。轉變學生觀念,讓學明白善于求助也是一種能力,讓學生真正形成正確的心理康教育觀念。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施教育的隊伍的素質,所以,隊伍建設是關鍵。開展大學生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隊伍主要包括:專業(yè)咨詢師隊伍、輔導員隊伍、學生干部隊伍。專業(yè)咨詢師是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核心組成部分,應重視咨詢師的培訓,提高其的理論水平、業(yè)務水平和業(yè)道德,并參照國家有關部門的心理咨詢專業(yè)人員有關規(guī)和要求,每個心理咨詢師達到持證上崗要求。輔導員(班主任)是隊伍的中堅力量,通過培訓讓輔導員掌握一定的心理學基本理論、心理咨詢和精神病學知識,學會鑒別常見的心理問題和嚴重的精神疾患,這樣在心理危機干預中輔導員可以于第一時間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和培訓,在各班級設心理委員,專門負責班級學生心理危機的發(fā)現、匯報、控制和跟蹤,并發(fā)揮朋輩心理咨詢的作用。

  3、完善大學生心理檔案,建立快速危機反應機制

  通過心理普查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采用卡特爾PF人格測驗、SCL290心理健康測驗以及大學生心理健康驗(UPI)等心理測驗對大學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學生心理健康電子檔案。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是及時找到心理問題的一種快捷方式,有條件的學校,應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以心理測查為輔助手段形成宣傳、篩查、干預、跟蹤、控制一體化的工作機制,切實做好篩查中可能有心理問題學生的后期支持工作。但在利用學生心理檔案進行學生心理狀況的分析研究時,既要注意收集學生心理活動的整體材料,又要結合系別專業(yè)、年級、班級和學生本人特點考慮,清楚而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把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看作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系統(tǒng)。

  輔導員通過日常與學生的談話,走訪,了解學生情況,跟蹤學生心理發(fā)展軌跡及時補充完善,大學生心理檔案不是固定不變的,應對學生心理發(fā)展情況進行追蹤記錄,隨時報送,新近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問題學生檔案,以保證及時有效地預防或治療,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心理狀況。根據心理健康檔案,初步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判斷,對于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要及時介紹到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專職人員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具體的、有深度的個別幫助,幫助他們化解心理壓力,克服心理障礙,及時進行危機干預。發(fā)現存在嚴重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學生,要及時轉介到專業(yè)衛(wèi)生機構進行治療。要真正建立從學生骨干—輔導員—院部—學校的快速危機反應渠道,建立從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到專業(yè)精神衛(wèi)生機構的快速危機干預通道。

  4、加強家庭教育和朋輩教育

  根據問卷調查,我們了解到,學生在有了心理困惑時有較多選擇“朋友或同學的幫助”而較少的選擇“希望通過心理咨詢師解決”。這說明需要進一步強和改進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的同時,注意加強家庭教育和朋輩教育等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大學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對象,培養(yǎng)身心健康大學生是高校教育的基本落腳點,高校要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切實有效地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佘海舟。試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湖北招生考試,2007(16):59。

  [2]王強,狄玉峰。淺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其對策[J]。職業(yè)時空,2007(15):41。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4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競爭壓力空前加大,給大學生帶來了較大的壓力,這就會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給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心理效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展開論述。

  關鍵詞:心理壓力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效應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fā)展,當前社會的競爭壓力空前加大,這就對在校大學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他們的壓力比較大,在強大的壓力之下會產生許多的心理的問題,心理問題的長期存在嚴重的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是我們要特別關注的問題,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就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一、要詳細的掌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狀況

  經過相關的調查發(fā)現,現代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如下的問題:有一部分學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還停留在對個別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工作,比較表面的工作。還有一些大學的心理教育只是開設一門課程和個案的咨詢。即使是某些大學已經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實際的教學質量不佳,教學內容不符合要求,沒有形成系統(tǒng)。從學校的層面上講,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度不高,投入的也不夠,更沒有形成規(guī)范性的工作體系。

  二、優(yōu)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理念

  (一)人格教育要突出

  1.客觀的認知與正確的自我意識

  對實際情況有個客觀的認識指的是對待現實情況要實事求是,不帶有主觀色彩,不帶有偏見的看待問題。馬斯諾指出:客觀的認知是使世界變得和諧的前提條件。一個人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對自己有正確的、客觀的態(tài)度主要內容是人應該對自己的存在和周圍人或者是物的關系始終持有正確的態(tài)度,人要明白自己為什么活著,活著的真正意義是什么,人應該是積極向上的,應該是陽光自信的,應該是自尊自愛的'。

  2.生活態(tài)度要樂觀,情緒體驗要積極

  人要擁有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要擁有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只要心中有陽光,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才不會被輕易的打倒,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也抱有樂觀的心態(tài),心境是明朗輕松的,覺得每天都是充滿陽光的。這樣的人幸福感是很強的,比那些悲觀消極的人容易取得成功。

  3.處理人際關系的方法要正確

  在相關的研究中得出:20―24歲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群中,這是在他們的人格發(fā)展中處在親密對孤獨的階段,這個階段若處理好人際關系是可以很好的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的階段。在這個年齡段青年人如果用正確的方式處理了人際關系,那么他們就會收獲和諧、緊密的人際關系。反之,若處理人際關系的方式不正確,就會導致人際關系不協(xié)調,嚴重的可能會影響到心理健康。大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社會閱歷不夠,與人處事的方法還沒有掌握全面,要通過學習,掌握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方法,保證健康的心理水平。

 。ǘ┳⒅亟】敌睦硭刭|的培養(yǎng)

  我們將心理素質分為2種:一個是正性的心理素質,一個是負性的心理素質。負性的心理素質是一種消極、不健康的心理素質。正性心理素質是一種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對他們心理素質的教育是比較重要的內容,要不斷的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的心理素質,使學生的心理素質是正性的,這對學生的整體素質的發(fā)展是十分有意義的。

  (三)實施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積極的教育

  積極教育屬于當前比較新穎的教學理念。積極教育提倡老師要以學校和師生的現實情況為教學的出發(fā)點,教師在教學中要以積極的行為與思想去教授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與品質。

  2.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重視的是人的積極的心理力量,從而促進了心理學向著更加科學的方向發(fā)展。積極心理學能夠使人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這對大學生的發(fā)展是有重要的意義的。

  3.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設計與實行要根據大學生的實際的心理情況來決定,價值取向是人的向善性,教師要應用積極的教育內容與方法來教學,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模式

 。ㄒ唬┬睦斫】到逃n程

  1.必修課

  必修課面對的是廣大的學生,是目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但是在我國這門課程的名稱還沒有達到統(tǒng)一,但是實際的教學內容與目的是相同的。

  2.選修課

  如果在必修課的基礎上根據各個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選修課的話,就能夠使這門課程更加具有針對性,能夠彌補必修課的某些缺點,使這門課程更加的完善。

  3.網上教育

  網絡已經非常普及了,大學生對網絡的熟悉程度很高,利用網絡這一資源開展網上教育能夠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ǘ┬睦斫】到逃n程之外的輔助途徑

  1.使用校園情境對學生進行心理的訓練

  大學階段在學校的生活是很豐富多彩的,我們可以利用校園情境對學生進行心理鍛煉,要掌握學生的實際心理情況,在這個基礎上精心設計、組織,進行系列化的心理鍛煉。

  2.給學生多提供一些社會實踐活動

  學生最終是要走入社會的,為了能夠讓學生盡早的接觸社會,在社會中鍛煉自己,我們要多給學生提供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多參加多種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真實的社會環(huán)境中鍛煉自己的品行,磨練自己的意志。

  3.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心理氛圍

  如果校園的心理氛圍好的話,學生就會被感染,漸漸的學生的心理也會健康發(fā)展。因此,我們要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心理氛圍,營造積極的、和諧的、充滿希望的大學校園心理氛圍,學生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就會形成較佳的心理,這是對學生形成健康心理有重要意義的。

  綜上所述,在大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我們要非常的重視,通過多方面合作,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心理氛圍,應用新穎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學生的心理健康、積極了,是有利于學生一生發(fā)展的。

  參考文獻:

  [1]方黛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協(xié)同創(chuàng)新路徑研究[J].職教通訊,2014,(17)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5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生微信使用的現狀來探討微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正面作用與負面影響。并探討了如何發(fā)揮微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正面作用。

  關鍵詞:微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微信及大學生微信使用現狀

  微信(WeChat)是騰訊公司所推出的一款快速發(fā)送文字和圖片、支持多人語音對講的手機應用軟件。微信具有迅速廣泛的信息傳播、簡易上手的操作方式及個性多樣的創(chuàng)新模式等特性,這使它快速成為流行的即時通訊軟件,自從2010年11月微信項目正式啟動直到今天,它已滲入教育、醫(yī)療、酒店、零售、百貨、餐飲、票務等數十幾個傳統(tǒng)行業(yè),使用微信正在成為一個全新的“智慧型”生活方式。到2016年的第二個季度,中國94%以上的智能手機已經被微信覆蓋,每個月的活躍用戶達到8.06億,2016年12月28日,微信團隊在2017微信公開課上公布了《2016微信數據報告》,數據顯示微信日用戶高達7.68億,且還在不斷增長。在眾多微信用戶中,由于大學生群體具備迅速接受和掌握新鮮事物的特性,使其迅速成為使用微信的主要群體,調查數據表明,大學生一天時間內最少會打開一次微信的占比高達59.7%。當前微信已經成為大學生社交的一種重要方式。鑒于此,怎樣將微信平臺,與傳統(tǒng)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聯系起來,從而使其更好的為心理健康教育服務,便成了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人員必須考慮并解決的問題。

  二、微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微信對大學生具有獨特的吸引力,但同時也給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多種的影響。

 。ㄒ唬┪⑿艑ζ湫睦斫】档恼嬗绊

  微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正面促進作用,具體表現在:

  1.微信能夠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由于微信聊天不受時間地域的阻隔,因而其只需要擁有一部智能手機及消耗部分流量就能在任何時候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參與小組互動討論、在線咨詢等活動,這種條件十分利于將心理健康知識滲透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

  2.微信能夠擴大心理健康教育受眾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除了部分公共必修課程是面向全校新生開設外,只有部分在校大學生能夠直接參與到團體心理輔導、心理主題班會或心理拓展訓練中去,而微信平臺能夠極大的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受眾面。包括那些有意愿報考的學生、甚至畢業(yè)生,均可隨時關注并持續(xù)關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微信平臺,從入校前到離校后都可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持續(xù)受益。

  3.微信能夠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學生大多在課外的休息時間利用微信平臺接觸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通過過度專業(yè)的說教方式進行宣傳,往往會使學生產生厭煩甚至抵觸情緒。因此在微信平臺發(fā)布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不應等同于理論化和專業(yè)化的教材內容,而應該向通俗心理學靠攏,讓學生以休閑娛樂的心情接觸微信平臺發(fā)布的心理健康知識或相關活動,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自愿選擇內容進行關注。具有顯著的網絡虛擬特性的微信平臺,這會使其不用考慮自己會因為表達不當言論而受到別人的當面嘲諷,使學生能夠更加自由的在微信平臺上即時抒發(fā)自己的看法,并在表達和互動中鞏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微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

  微信在方便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使大學生對虛擬社交產生迷戀,對正常學習生活產生不利影響。微信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手機通信軟件,其負面影響往往與手機網絡一起出現,對微信產生上癮癥狀的人如同“網癮患者”一樣,時刻離不開微信,潛意識里覺得不上微信就會錯過重要信息,癥狀嚴重的人一會兒不上微信就會難受,有些人則會不斷地刷新朋友圈,刷新間隔很短。大學生群體仍應以學業(yè)為重,這樣的習慣會浪費他們很多寶貴時間。微信畢竟是一種虛擬的社交方式,部分大學生過度沉溺微信的虛擬環(huán)境,一定程度會造成對現實人際交往的忽視,形成大學生人際關系問題。

  2.增加了大學生接觸不良信息的可能性。大學生對手機媒體的依賴日益明顯,但對不良信息的鑒別能力卻較為缺乏。微信對大學生人際交流有促進性,但同時也對其接觸不良信息的可能性有所增加。從調查數據發(fā)現,56.5%的大學生判斷不良信息的能力在較差、一般間。

  3.使大學生活不再單純而安全。調查顯示,66.3%的大學生經常使用“搖一搖”、“漂流瓶”、“附近的人”這些微信交友功能,41.3%的大學生會對陌生人加好友的請求進行回應或主動與其招呼,24.3%的學生有過一兩次與陌生微信好友見面的經歷,甚至有些人會經常與微信好友見面。微信的這些交友功能在拓寬大學生交際面的同時也潛藏著危險。目前,微信交友功能已經引發(fā)了問題,媒體曾經報道過一些有關大學生使用微信而引發(fā)的犯罪案件,均與微信的交友功能有關系,這些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都是通過微信聊天的形式先去結識被害者,然后通過熱聊慢慢取得被害者的信任和好感,最后在指定地點與其見面,再對受害者進行不法行為。

  三、發(fā)揮微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正面作用

  微信的諸多特點如:省資費、時效強、方便快捷等,都給大學生帶來方便、快捷與快樂,但同時也隱藏著諸多弊端。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如何發(fā)揮微信的優(yōu)勢,避免它的弊端,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fā)展呢?筆者結合實際進行探討,并提出以下建議:

 。ㄒ唬┙⒏咝P睦斫】到逃墓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公眾號應該是一個雙向的學習交流平臺,作用不僅限于單向的信息公布。它應該開放的、自由的、互動的發(fā)布更多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吸引他們的關注并積極參與其中。平臺的建立可以考慮從兩處著手:一是考慮建立高校各級部門的微信平臺,以教學系、學院、或心理職能部門的名義管理此類平臺,進行面向較廣范圍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考慮建立心理輔導員和心理健康老師等的個人微信平臺。對比各級部門的微信平臺,學生更有可能對教師或輔導員的個人微信平臺產生信任感,從而產生微信互動的意愿。

  (二)調動學生使用微信了解心理健康的積極性。調查發(fā)現,通訊是微信被使用最頻繁的功能,其次才是公共平臺瀏覽。大學生更多是進行娛樂休閑性質的微信瀏覽,缺少主動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學習的意識。如何使大學生意識到利用微信加強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呢?筆者認為各高校可通過課堂的宣講、成立校園專欄等方式進行宣傳,著重提醒大學生學習利用微信等自媒體在課堂之外不斷提升自己;強調通過微信自學心理健康知識對于提升自我心理健康水平的必要性。各高校還可積極探索多方合作,設立合理的獎懲措施,從外部調動學生積極性,比如與教務處、學生處合作制訂相關規(guī)定:每學期在微信平臺表現積極活躍、通過心理健康考核的同學可獲得額外學分。

 。ㄈ┰O置迎合學生需求的微信平臺心理服務。首先,公共平臺發(fā)布的內容要形式新穎多樣、貼近生活實際、及時更新內容、互動積極熱情。其次,設計一些主題鮮明的網上心理團體輔導活動或沙龍,利用平臺發(fā)布消息,選定參與群體,創(chuàng)建朋友圈,舉行網絡沙龍或團體輔導。與一般心理輔導相比,微信朋友圈可匿名、更隱蔽,容易引起一些有心理輔導要求但沒有充足的勇氣的學生參與。再次,建議開展網絡咨詢服務,嘗試建立一支學生心理工作團隊,他們由心理學愛好者和各班級心理委員組成,可以通過系統(tǒng)的培訓使之擁有一些常用的心理健康調節(jié)技巧及普通的心理健康知識,通過考核的人員晉升為朋輩心理咨詢師,他們既可以通過平臺對需要的同學進行心理疏導,又能夠具體負責微信平臺的日常管理。

 。ㄋ模┍WC微信平臺的正面引導作用。微信具有虛擬性,容易因不便監(jiān)管而不可避免地出現非理性甚至虛假言論等現象。在進行管理時,高校需要健全相關制度,倡導積極正面的網絡言論道德,及時發(fā)現不良言論并進行過濾,保證微信平臺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到正面積極的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周家華,王金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呂文靜.微信對大學生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今日中國論壇,2013(17).

  [3]張祖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現狀——挑戰(zhàn)及對策[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4(35).

  [4]管龍陵.論微信對大學生社交行為影響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發(fā)揮[J].教育教學論壇,2016(37):51-52.

  [5]水永生.微信平臺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8(7):152-154.

  [6]郭靜靜.自媒體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7):25-27.

  [7]常雅娟.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科教導刊,2016(17):154-155.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6

  【摘 要】隨著社會高節(jié)奏地發(fā)展,人們所承擔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尤其是一直被父母呵護的大學生們,進入大學這個新的環(huán)境后,遠離了家庭和原來熟悉的環(huán)境,他們失去了原來的多向受寵的心理環(huán)境。

  人際交往中優(yōu)勢地位的喪失,很容易產生不順心、不溫暖、不合群的失寵心理。

  加之學業(yè)與未來前途的渺茫帶來的困惑與壓力,使大學生們更加不會處理兩者的關系。

  閉鎖性與強烈交往愿望的矛盾更增加了大學生處理好人際關系的難度。

  本文將在這里分析心理壓力的產生,指出了當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從心理教育簡單化到教育渠道的缺失,并從教師的角度進行分析,正確的指導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實現,試圖幫助大學生解決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 壓力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ㄒ唬┬睦斫】到逃唵位

  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化,主要是教育方式不對位,表現為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或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認為有了心理健康教育,就應取消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認為既然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就不應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課程設置的不合理,就造成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從根本上得不到正確的心理觀念的汲取。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由此看來,大學生存在心理問題有基礎原因。

  (二)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缺失

  當前,部分高校在課程設置上,只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政治理論課的一部分,在高校政治理論課程改革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只是在各個版本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教材中作為一章或一節(jié)來講解。

  雖然有些高校后來單獨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學時很少,教師很難將心理健康知識系統(tǒng)地傳授給學生;課堂講授的內容脫離實際,重理論,輕實踐,缺乏吸引力,教學效果差強人意,無法真正解決學生心理健康中的實際問題。

  從高中進入大學,由于環(huán)境的變化,大學生很難一下子適應身份的變化,再加之自身適應性差的原因,心理與現實差距加大,加劇了心理問題的產生。

  二、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觀念

 。ㄒ唬┻M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理

  從心理學分析,自卑實際是一種心理防御機制。

  只是這種“防御”是消極的。

  一個人的自卑心理形成后,對自己的能力評價很低,不敢大膽主動地去與別人交往。

  漸漸地會從疏遠別人、自我孤獨發(fā)展到自我封閉,與周圍的人形成一道無形的高墻;這種情況又會使別人對你形成不良的看法,更為遠離和回避你,從而反過來進一步加深自己的自卑心理。

  主要問題是對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以及在新集體中位置與角色的變化不適應,引起自我評價降低,強烈的自尊心與自卑感的尖銳矛盾沖突,導致心理失衡。

  (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克服虛榮心理

  虛榮心就是以不適應的虛假方式來保護自己自尊心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

  心理學上認為,虛榮心是自尊心的過分表現,是為了取得榮譽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現出來的`一種不正常的社會情感。

  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達到自尊心的滿足就產生虛榮心。

  因此,有的人說虛榮心是一種歪曲了的自尊心是有一定道理的。

  案例:一女生平時學習成績很好,自我感覺比其他女同學都強,可過強的爭先拔尖,造成與同學關系緊張,每次選班干部都落選,因而精神刺激很大,夜里經常又哭又笑,并常常自言自語,出現異常行為。

  該例是為了過度滿足自尊心需要而導致產生虛榮心大學的案例,這種現象在大學女生中尤為常見,為了滿足自己所謂的面子,甚至以放棄自己誠信為代價。

  對于這類學生,老師首先運用認知領悟療法,認知領悟療法,是指心理咨詢者對來訪者進行暗示和啟發(fā),使其改變原有錯誤的認知結構,逐漸形成正確的認知。

  逐漸形成對自己的正確認識,以對自己做出正確的評價。

  再就是要教導學生要樹立自己的奮斗目標,踏踏實實做事,厚積薄發(fā),不要追求虛名。

  (三)進行焦慮的自我調節(jié)

  1、焦慮癥自我調節(jié)從樹立自信開始。

  自信心缺乏是產生焦慮的主要原因之一。

  當我們碰到困難時,往往是需要有勇氣去面對的,而勇氣則來源于自信心。

  自信心不足就會讓我們在處理事情上瞻前顧后、猶豫未定,從而給自己又添加了一層陰影。

  所以說,只要我們自己自信起來了,才有可能做好每一件事,才可以為進一步治療焦慮癥打好基礎。

  2、放松心情有利于焦慮癥自我調節(jié)。

  我們周遭的環(huán)境緊張而刺激,當習慣于這種興奮狀態(tài)時,有誰會想象一下,假如一切歸于平靜之后,自己會是怎樣的?過度的緊張與興奮是不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的,我們應該適當放松心情、調整心態(tài),拋開一切煩惱,回歸到最本我的狀態(tài)中去,這樣才可以避免焦慮情緒的產生。

  3、焦慮癥自我調節(jié)更需要自我反省。

  每個人都有出錯的時候,不要總是糾結于那些錯誤,越是糾結就越是困擾,以致出現惡性循環(huán)。

  適當的反一下自己出錯的原因,是焦慮癥自我調節(jié)的有效方式。

  適當發(fā)泄可幫助焦慮癥自我調節(jié)當我們煩躁不安、緊張無措時,可以選擇適當發(fā)泄的方式幫助我們排解心中的痛苦。

  但是,發(fā)泄只限于公道方式的發(fā)泄,不要影響到他人的生活以及生命。

  焦慮癥自我調節(jié)對于焦慮癥患者來說,是十分有幫助的。

  患者首先要知道焦慮癥并不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可以將焦慮癥的自我調節(jié)方法與心理、藥物療法相結合,達到治療的最佳效果。

  以此為治療的出發(fā)點,有效控制病情的加重。

  人活在世上,難免不會處于困境之中,只要心平氣和,不去胡思亂想,就可以克服一切。

  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培養(yǎng)適合21世紀的優(yōu)秀人才,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并將研究結果應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當中。

  本文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以及使用的教育方法進行了分析與綜合,教師應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指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

  參考文獻

  [1]樊富珉,李卓寶。重視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研究,1996,(7):16-18.

  [2]國家教育。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試行)。1995-11-23(1)。

  [3]莫旭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試探。廣西政法干部學院學報,2003,1:127-128.

  [4]謝炳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指導。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6,1-2.

  [5]陳國海,劉勇。心理傾訴-朋輩心理咨詢。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1,1.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7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其未來發(fā)展,同時關系著社會安定與國家發(fā)展,高校師生應認識到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積極心理學是現階段高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向,本文以積極心理學理論為依據,分析了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有效的解決措施,希望能以此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對策

  大學時期是個體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在青少年綜合素質和道德觀念培養(yǎng)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應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分析導致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從源頭上杜絕此類問題的出現,為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發(fā)展營造一個健康環(huán)境。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積極心理學有著重要的暗示作用和正面意義,應加大研究力度,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品質,促進其向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1.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現狀

  大學生的整體素質較高,具有學習能力強、健康向上的特點。然而在多種因素影響下,許多大學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可分為輕度心理障礙和嚴重心理障礙兩類。據調查分析可知,因心理健康問題退學已經成了導致大學生退學的主要原因。嚴重的是,大學生患心理健康疾病的人數還在逐年增長,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引起重視。大學生的心理較為敏感、偏執(zhí),極易受到外界因素(如壓力、困境)的影響,不利于自身的良好發(fā)展,甚至影響社會穩(wěn)定與人才質量的提高。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現狀,高校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心理壓力與心理障礙對學生的不利影響,從而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總之,提高心理健康素質有利于幫助當代大學生盡快適應社會環(huán)境,并為社會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成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漸加強了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在各高校設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已經取得了良好的實施效果,取得的成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與支持。各級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對高校的具體教育工作予以指導,為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提供動力。其二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工作基礎。各高校深入貫徹上級精神,進一步改善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在日常教育中積累經驗,為提升教育效果奠定了堅實基礎,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的開展。其三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條件明顯改善。隨著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心理教育工作開發(fā)了大量科學的心理測試軟件,能更好的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更及時的為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二、積極心理學相關內容分析

  1.積極心理學的涵義

  積極心理學是由前美國心理學研究者賽里格曼提出的,作為一個全新的研究方向,打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窗口。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活動受積極心理力量和消極心理力量的共同影響。前者給予人積極向上的驅動力,而后者卻恰恰相反,阻礙了人的前進腳步。積極或消極的心理力量在生活、學習與工作中發(fā)揮的作用取決于人的主觀偏好,也就是說生活態(tài)度決定了心理健康程度。積極心理學關注人的優(yōu)良品質和積極力量,促使其激發(fā)自身潛力,進而為人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2.積極心理學的重要作用

  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1)指導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形成。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高校越來越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卻在教育工作中忽視了挖掘學生的潛能,未將培養(yǎng)積極的心理素質作為工作重點。在積極心理學的指導下,心理學教育逐漸形成了培養(yǎng)符合時代要求、積極樂觀的當代大學生的目標。(2)指導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積極心理學利用其新穎的理論引導高校將教學重點放在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上來,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內容。(3)指導大學生價值取向形成。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體現在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歸屬感與責任感,確保其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教育目標缺失

  盡管已經加強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仍存在較多問題需要解決,教育目標缺失便是其中的重要問題。現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問題導向式為主,缺少有效的發(fā)展目標。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只停留在解決心理問題等方面,沒有實現預防教育為主的重要目標。解決心理問題能夠幫助大學生克服心理障礙,以免為未來發(fā)展埋下安全隱患,但該目標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只在問題出現后尋找解決措施,忽視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性目標,心理教育效果有待提高。

  2.教學手段陳舊

  我國正在逐步推進素質教育,但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依舊根深蒂固。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灌輸為主,不重視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質量與效率較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課堂教學中應多多關注大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心理體驗。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手段陳舊,無法吸引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課程效果較差。另外,高校的心理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無法實現團體輔導、情景體驗、角色扮演等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

  3.教育對象個體化

  我國很多高校都以消極心理學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理論,導致教育工作者將教學重點放在心理出現障礙的學生身上,忽視了正常的學生群體。在日常工作中重視大學生各種心理疾病的表現、成因和矯正方法,全力消除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避免造成不良后果。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為上門咨詢的學生答疑解惑,并強制干預心理疾病嚴重的同學,然而該種工作范圍主要涉及個別學生,久而久之容易導致教育對象個體化。忽視了培養(yǎng)大學生的積極信念,不利于大學生掌握維護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造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圍狹窄、內容單一,影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4.教育方式醫(yī)學化

  我國高校在長時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果,大學生心理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不全面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也逐漸顯現,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提高重視,及時尋找有效地解決措施。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書籍和知識宣傳一般以心理問題為主,主要作用是傳播渲染消極的心理體驗,通過矯治性的方法對學生個體進行心理干預。但在當前消極心理學的影響下,這種教育方式盡管能解決個別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但無法促進全體學生的積極發(fā)展,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地發(fā)揮。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大學生重視程度不足

  大學生的'重視程度不足是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當代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正確,其觀念較為陳舊保守。通過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可知,大學生對心理問題的認識還不夠完善,無法科學地對待心理問題,很多學生認為存在心理問題很丟人,羞于啟齒不敢醫(yī)治,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大學生的這種心理嚴重影響了自身的健康發(fā)展,同時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一些有強烈心理咨詢愿望的大學生可能不敢去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尋求幫助。

  2.心理學理論基礎較差

  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存在心理學理論基礎較差的問題。為了降低這一問題帶來的影響,我國高校引進國外的理論研究成果,并在實際工作中總結教育經驗,以此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水平較低是困擾我國心理學者的關鍵問題,缺乏理論指導,很多研究工作都沒有實質性的進展。近年來的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在消極心理學理論的指導下完成的,工作人員應不斷探索積極心理學,為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開辟新視角,促進該工作的良好發(fā)展。

  3.理論研究的本土化力度不夠

  心理咨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實施方式,但我國高校在心理咨詢理論研究方面的本土化力度不夠,主要表現在過于依賴引進的西方理論,沒有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進行改良。西方理論是在西方國家的實際國情中發(fā)展起來的,可能只適應某一特定時期與特定人群,一味地照搬照抄只會加重問題。目前,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水平較低,缺乏系統(tǒng)有特色的理論體系指導工作順利進行。

  五、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原則

  教育原則在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在積極心理學理念視角下應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人格,重視學生在課程及日常生活中的積極心理體驗,全方位、多角度的優(yōu)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應以積極理念作為指導理論,加強對大學生樂觀向上、健康積極等方面品質的培養(yǎng)。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涉及眾多方面,主要包括認知品質、情感品質、意志品質及優(yōu)良個性心理等,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較大。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嚴格按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級目標劃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利用發(fā)展性課程激發(fā)大學生的積極情緒與積極人格,盡可能的挖掘大學生的心理潛能與積極品質。預防性課程也在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盡早發(fā)現自身在學習、生活中遇見的心理問題,以便及時咨詢調整,避免影響自身的健康生活。

  2.調整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育,教師采取灌輸式的教育方法將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傳授給學生,極易引起學生的反感。被動的教育身份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十分不穩(wěn)定,影響了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不利于提升學習效果。教師應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用積極心理學理論指導學生完成學習。面對心理存在障礙的學生,教師應調整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通過平等交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進而給出最正確的指導意見。

  3.構建心理健康實施體系

  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高校應構建健全的心理健康實施體系。首先需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內講授體系,根據高校的實際情況開設有意義的心理教育課程。其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外活動體系,通過心理沙龍、心理電影等活動在在校園內營造關心心理健康的氛圍。再次需要健全心理危機預警及干預體系,通過心理測試、心理危機排查等手段做到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最后需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體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提升該項工作的質量。

  4.重視培養(yǎng)大學生的積極品質

  心理咨詢和輔導工作應在積極心理學的影響下關注大學生的積極品質。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個體都有自身的閃光點與發(fā)展?jié)撃,教育工作者應格外注重激發(fā)當代大學生的自身潛能,避免一味的關注他們的心理疾病。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擴大范圍,一方面為心理存在問題的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另一方面應在全校范圍內開設心理健康講座,讓大學生在積極心理學的影響下更加健康的發(fā)展。高校的心健康教育工作應全面發(fā)展大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全力激發(fā)其內在潛能,給予學生積極的希望,幫助其樹立信心,避免產生心理問題。培養(yǎng)大學生的積極品質能提高其心理免疫力、抵抗力和心理韌性,顯著降低了心理疾病的發(fā)生概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優(yōu)化積極教育環(huán)境

  優(yōu)化積極教育環(huán)境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積極的教育環(huán)境是由和諧的家庭、高效能的學校、人際關系良好的社會組成的,能夠給予大學生最直觀的情感體驗,是建構積極個性品質的核心力量。高校應聯合家庭與社會力量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提供有效助力。例如,高?梢酝ㄟ^網絡平臺對大學生及其家長進行積極心理教育的知識宣傳,社會也應予以當代學生關心與愛護,留出一定的自由空間,三方通過切實有效的方法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在積極心理學的視角下,應構建科學化、規(guī)范化、專業(yè)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不斷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促進高校大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六、總結

  綜上所述,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社會、學校、個人都具有深遠影響。教育工作者將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有機融合,能夠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有助于完善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進而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針對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可通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原則、調整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構建心理健康實施體系、重視培養(yǎng)大學生的積極品質、優(yōu)化積極教育環(huán)境等措施加以解決,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水平。

  參考文獻

  [1]張變花.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獨立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5,(5):32-33.

  [2]劉雯潔.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效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J].教育界,2016,(15):112-112.

  [3]湯靜,湯娜.積極心理學視角下9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微探[J].蚌埠學院學報,2016,5(3):145-148.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8

  摘要:“和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社會建設領域的價值訴求,是經濟社會和諧穩(wěn)定、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證,本文將“和諧”一詞運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以獨特的視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方向。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諧

  和諧是一種品質和價值取向。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時期,國家建設以及社會發(fā)展對大學生人才的需求,在數量與質量方面都將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在這樣的時代,大學生能夠實現和諧發(fā)展,直接關系到他們的成長、成才。然而,大學生要想實現和諧發(fā)展,必須在心理發(fā)展上實現和諧,這就為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和諧觀”,提供了理論依據。

  1、教育內容的和諧———增加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相關知識

  上下五千年,悠悠中華史。中華民族在千百年的風雨兼程中凝練了許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如如儒家經典《中庸》提出的“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薄盾髯印诽岢龅摹叭f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ǎng)以成。”等。教育者應當繼承與發(fā)揚中華民族這些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緊密聯系當代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與思想實際的基礎上,利用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創(chuàng)造出“中國味道”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在這一過程中,教育者應當要求大學生通過學校圖書館或網絡等查閱有關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知識,并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對他們的掌握情況進行考評。但在注意,考評的分數高低并不是最終目的,重要的是讓大學生在查閱、理解、吸收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中樹立和諧的思想觀念與思維方式,使和諧成為他們的價值取向。

  2、教育過程的和諧———教育工作要有目的、有計劃,切忌無章法的教育

  從概念上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有關心理學的方法和手段,對他們的`心理施加影響,培養(yǎng)其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教育活動。因此,教育者在組織、實施大學生心理教育時一定要有目的、有計劃。關于這點,教育者要做到兩個要求:一是堅持循序漸漸、由淺入深的教育;二是堅持有步驟、有輕重緩急的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是一項短期內可以完成的工作,這是因為它的教育對象———大學生存在著太多的差異性。同時,教育環(huán)境、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科技的進步,也有很大的易變性。

  3、教育互動的和諧———善于利用情感交流,增強教育工作的人文性、親和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質上是教育者與大學生情感的對話與碰撞。在這一過程中,教育者若能持著真誠之心組織、實施教育工作,必定能夠引起大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讓他們了解到這項教育活動是真真正正為他們的成長、成才有利的。具體而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互動的和諧可以從: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和關注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與情感變化等三方面入手。因此,教育者應當關注大學生的情感生活,若發(fā)現他們出現情感問題,及時解決,以防他們衍生出諸多嚴重的心理問題。

  4、教育環(huán)境的和諧———構建公正、公平、民主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

  人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當中,或是政治環(huán)境,或是經濟環(huán)境,或是文化環(huán)境。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最主要的就是校園文化環(huán)境。就大學生而言,他們主要的活動場所就是校園,無論是生活、學習、娛樂還是進行各種情感交流,都離不開校園這個重要載體。因此,構建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對于大學生心理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而言,教育者應當積極構建公正、公平、民主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當然構建公正、公平、民主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也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它不僅需要教育者的努力,也需要廣大大學生的精神支持與積極營造。

  參考文獻:

  [1]俞衛(wèi)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與教育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15(11).

  [2]史立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的構建與實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4(8).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9

  摘 要:積極心理學關注力量和美德等人性的積極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義。在分析獨立院校大學生心理問題及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基礎上,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對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獨立院校

  獨立院校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的亮點,是一支蓬勃發(fā)展的新興力量。近年來,高校心理健康受到重視,獨立院校也不例外。但是,當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沿襲了以往的消極心理學或病理心理學模式,把重點放在矯正心理問題上,既不能從根本上預防問題的出現,也不能發(fā)展學生積極的心理潛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改變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必須打破傳統(tǒng)局面,將積極心理學引入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根據獨立院校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探索重要且急迫,獨立院校必須結合自身自主的管理形式及靈活的用人機制,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積極心理學概述

  20世紀末,心理學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首先提出“積極心理學”這一概念,它是利用心理學已經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和測量手段,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心理學思潮。隨后,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涉足這一研究領域,成為當代心理學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積極心理學要求心理學家用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等,異于傳統(tǒng)心理學研究。目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積極的情緒和體驗、個性特征、積極的情緒與健康以及培養(yǎng)天才等方向。積極的情緒和體驗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一個主要方面,其中研究最多的是主觀幸福感和快樂,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積極的人格特征也是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引起較多關注的是對于樂觀的研究,因為樂觀讓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積極的心理和情緒狀態(tài)對保持或促進生理健康有很大的意義,可以增加人的心理資源,提升個人心理能力。

  二、獨立院校大學生心理問題及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1.獨立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諸多研究表明,相較于公辦院校,獨立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表現更為突出。張翔通過調查發(fā)現民辦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于普通高校學生。他認為,民辦高校學生的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自卑、失落感、焦慮、抑郁等。同樣有研究表明,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較普通高校差,有中度以上心理衛(wèi)生問題的學生為7.5%。但是,也有研究表明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優(yōu)于普通高校學生。據分析,獨立院校大學生普遍表現出適應環(huán)境困難、人際關系障礙、自我認同感低、擇業(yè)心理自卑等問題。

  2.獨立院校現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單一性心理咨詢與治療模式

  部分高校將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化,主要針對學生心理問題或障礙的咨詢與矯正,但此模式僅滿足部分學生的.需求,缺乏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輔導與訓練,不能滿足廣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需求。學校心理工作方式呈現單一性,缺乏心理健康知識的有效宣傳和普及,學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識較差。

  (2)簡單化德育教育模式

  由于獨立院校的企業(yè)化運營模式,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理解不夠深入的部分原因在于教育資源有限,投入力度不夠,進而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合并,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簡單化行政管理模式。

  因此,我們必須積極主動地探索各種有效措施,盡早建立適合獨立院校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維護模式,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獨立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探

  積極心理學對于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狀態(tài)的關注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我們可以嘗試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探索新方向,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途徑。

  1.結合積極心理學價值取向,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心理健康教育應以積極心理學的價值取向為引導,對各要素和目標進行整合,改變消極價值取向,以積極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目標替代疾病的預防目標。具體實踐中,教育工作者需要調整工作方式,改變以往以個別咨詢?yōu)橹鲗У慕逃J。面向全校學生加大心理健康宣傳力度,從學生入校開始,展開系列的積極心理輔導與訓練,增強學生自我保健意識的同時,塑造和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品質,達到對心理問題積極預防的目標。

  2.結合積極心理學理念,完善心理健康認知

  對于獨立高校學生來說,單純的矯正問題和治療疾病并不能讓個體獲得真正的健康,必須雙管齊下,在治療和矯正的同時發(fā)展個體積極的心理素質。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理解和接納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改變一些認識上的誤區(qū),并深入宣傳。例如根據積極心理學觀點,真正的心理健康不僅是無病態(tài),而應該是心理體驗積極而豐富,并發(fā)展積極的人格品質,以此傳輸給學生積極的心理認知體系,在此基礎上提高自我心理健康水平。

  3.結合積極心理學研究內容,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

  努力將積極心理學融入心理健康宣傳、心理課程、心理咨詢三級教育體系中。首先,結合積極心理學理念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宣傳,營造學生人格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深入廣泛、切實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可以更多地涉及積極心理學的內容,提供積極的課堂環(huán)境,引導學生關注和培養(yǎng)自身的主觀幸福感、自尊、自信等人格品質,構建積極的自我概念。第三,努力探索實踐積極心理學在心理輔導和咨詢中的作用。例如,在心理咨詢中結合認知行為療法的技術與積極心理學的原則,或組織以積極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的團體輔導,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體驗積極輔導的魅力。

  總之,當前獨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實效,必須立足積極心理學范疇,堅持正向、能動的發(fā)展觀,引導學生養(yǎng)成積極的人格品質與人生態(tài)度。積極教育為我們展示了發(fā)展性的教育模式,為獨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與途徑。

  參考文獻:

  [1]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心理科學進展,2003,11(3):321-327.

  [2]張翔。民辦高校大學生與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研究。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11(4):260-261.

  [3]馬明,王法能等。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06,19(2):97-99.

  [4]翟常秀,楊衛(wèi)星,劉鑫。民辦高校與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4(1):43-47.

  [5]徐玲,魏峰。西安市民辦與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特征的比較研究[J]。青年研究,2001(8):15-18.

  [6]陳紅,宋穎惠,顧凡。積極心理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視角。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12):113-115.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10

  摘要:本文通過探討體育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并提出如何通過體育教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大學體育教育;心理健康;學生

  隨著大學校園惡性傷人及學生自殘事件不斷增多,相關研究人員發(fā)現學生心理狀況不佳甚至部分學生產生心理障礙,自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始走進人們視野并獲得廣泛關注。與此同時,國內各大高校也對自身開設課程及教育體制進行反思,并提升學生心理健康關注度。體育課程相較于其他課程而言教學方式更具開放性,對改善學生心理狀況、強化學生心理素質及塑造學生良好心理品質都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因此,國內各大高校已逐步加大體育課程教育力度,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一、體育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

 。ㄒ唬┱{控學生情緒,消除心理障礙

  人對自身情緒的調控能力可直接反映其心理健康狀態(tài),若學生情緒經常出現易急易怒或日常生活態(tài)度消極程度較高等其他情緒反常現象,則說明學生情緒調控能力較差或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體育教師可觀察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時的狀態(tài),如表情、行為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判斷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相關學者對體育活動進行研究發(fā)現,大部分人自身消極情緒如沮喪、壓抑、緊張等非健康情緒均可通過參與體育鍛煉得以發(fā)泄,從而使人心情愉悅,繼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情緒調控能力,并消除學生心理障礙,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二)提升認知能力,適應社會活動

  高校體育教師通過讓學生參與體育鍛煉,不僅可增強學生身體協(xié)調性、抒發(fā)自身消極情緒,同時還可提升學生社會認知能力并增強學生社會交際能力。其次,從社會學角度出發(fā)體育活動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社會活動縮影。體育活動在進行時對社會生產、社會生活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模擬,因此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精神狀態(tài)往往是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精神狀態(tài)。學生也通過感受體育活動的成功失敗,加深自身對成功、失敗的理解,從而強化學生心理接受能力,也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的價值觀、人生觀。

  二、體育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改進措施

 。ㄒ唬┙虒W內容合理化

  由于體育運動項目不同,對學生身體素質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體育教師應豐富體育教學內容,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運動要求及心理需求。競技體育具有技術結構較為復雜、對運動員身體素質要求較高等特點。因為大部分學生身體素質較弱,所以學生難以掌握體育運動技術要領,甚至會出現學生受傷等現象,導致學生對體育運動只能望而卻步。因此教師在計劃教學內容時,應以確保學生身體健康為主,同時適當降低體育運動難度,讓學生參與體育運動時也能最大程度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教師精簡教學內容不僅可增加教學活動開展順利程度,也可強化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同時也能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收獲滿足感、成就感,進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

 。ǘ┙虒W形式多元化

  體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最大化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將體育教學效果理想化。教師在改進教學形式時,應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水平等進行了解同時還應把握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方可加強學生對體育活動適應能力,進而實現通過體育教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良好發(fā)展的目的。其次,教師在體育教學規(guī)劃時,應充分將學生心理因素、生理因素融合,盡可能對學生采取最適宜體育運動方式。體育教師可通過舉辦“課時短跑比賽”、“課時跳高比賽”等體育競技活動豐富體育教學形式,增強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其次,教師也應引導學生如何突破自我。如學生100米短跑成績?yōu)?4s,教師應對其進行相應體育訓練,提升其體育百米跑成績。讓學生突破自我同時加深自身價值理解,增強學生自信心,進而改善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

 。ㄈ┙處熕刭|全面化

  教師因其職業(yè)特殊性,對教師整體素質也具有更高要求。教師應具有良好專業(yè)素質與良好道德素質,以此對學生言傳身教,方可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因此,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可直接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向學生傳達積極健康的學習生活心態(tài),同時與學習生活態(tài)度消極的學生進行溝通,找出其原因予并及時疏導。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時刻保持敬業(yè)精神,并對學生興趣愛好、運動技能、個性差異進行全面了解,且始終貫徹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

  三、結語

  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社會競爭趨勢也日益激烈,為確保學生專業(yè)知識及心理承受能力足以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各大高校應在提升學生專業(yè)素質同時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建設。國內各高?赏ㄟ^強化體育教學,增加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學生情緒調控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良好發(fā)展。體育教師通過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改善教學形式等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良好價值觀、人生觀的樹立,并借此推動學生良好個人品質的形成,使其在今后社會活動中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董潤峰.探析大學體育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商,2014(02):349.

 。2]張華君.論大學體育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J].

  作者:劉勇波 單位:成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11

  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對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具有重要意義,是高校一門不可或缺的課程。本文主要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高等教育有了新發(fā)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各種挑戰(zhàn),培養(yǎng)出與社會接軌的全能型人才是我國各大高校面臨的首要難題。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是發(fā)展的前提,如果大學生普遍存在不健康心理,那么全面發(fā)展即是空談。所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科學性、有效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不合理之處

  1.教學目標忽視發(fā)展性

  我國大多數高校的心理教育課程是以問題導向式教學為主,沒有與發(fā)展性目標進行良好結合。一般來說,高校從預防心理問題、普及心理知識、治療心理疾病三個不同等級入手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也分成了三個級別:一級目標是以預防教育為主,是針對全體學生開展的,主要為了培養(yǎng)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防止心理疾病的產生;二級目標是以普及心理問題為主,教師通過對學校普遍心理問題的調查,面向全體學生予以針對性教育與輔導,從而達到消除學生心理障礙的目的;三級目標是以治療為主,對患有較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進行獨立的、針對性的診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通常是二級目標,即以問題導向為主,主要采取預防措施,避免心理疾病的產生,而忽略了發(fā)展性目標,也就是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并沒有起到開發(fā)大學生心理潛能的作用,不注重對大學生積極向上、樂觀等思想品質的培養(yǎng)。

  2.教學手段單一

  據調查,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取理論教育的形式,并沒有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讓大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即缺乏體驗式教育的`引入。心理教育本來就與其他專業(yè)課不同,不是記住基礎知識就能解決心理問題的,該課程應該著重于學生真實的體驗。而單純的理論教學使課堂毫無生氣,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導致不能發(fā)揮應有的心理教育效果。

  3.課程設置有待優(yōu)化

  我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都是選修課或者是活動課程。部分學校有心理專業(yè),開設的心理課程也相對較多,但是很多內容都很深奧,對于非心理專業(yè)的學生來說難度過大,加上部分教學內容沒有邏輯性,知識層次混亂,導致課程教學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方法

  1.教學方法多元化

  同其他學科教育一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以大學生為主導的,教師起輔導作用。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多加關注學生的心理歷程,總結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應該進行針對性指導,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其適應能力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促使其更好發(fā)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方式,將游戲教學、情景教學、心理測試、影片分析等環(huán)節(jié)加入課堂,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課程教學應與課外學習相結合

  為了提高心理學教學質量,應該將書本教學與課外知識掛鉤,教師應該在課堂之余,多組織學生參與專題講座和社團活動,并與課堂內容相融合,從而培養(yǎng)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

  3.將課堂學習與學生課后反思相結合

  教師除了引導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課堂學習外,還應教會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也就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認真復習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自我教育可以強化學生學習心理健康課程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提高他們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綜合素質。

  4.進行有效的課后評價

  為了更好地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教師應該關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課后評價,不僅包括心理知識的掌握,還包括課程目標的實現。很多學校都是用分數評價教學效果,這是不全面的,并不能反映問題。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來說,應采用作品分析、行為觀察、心理測量等方法來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全面評價,從而真正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效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通常自我認識不足,缺乏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嚴重影響了自身的發(fā)展。我國很多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設置、教育方式等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嚴重阻礙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所以,只有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將理論課與課外學習相結合、課堂學習與學生課后反思相結合,并進行有效的課后評價,才能真正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元洪,孔慶娜.論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134-136.

  [2]張孝鳳.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初探[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14(4):151-154.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12

  摘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出現引起了眾多學者關于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從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面臨的困境出發(fā),以翻轉課堂的內涵和特征為切入點,與傳統(tǒng)課堂進行對比,分析其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優(yōu)勢,同時探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教師和學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

  關鍵詞:翻轉課堂;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應用;可行性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特點及目前面臨的困境

  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我國心理學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自教育部印發(fā)《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教思政廳[2011]5號)(以下簡稱《基本要求》)以來,許多高校也已經陸續(xù)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并逐步將其列為公共必修課!痘疽蟆分袑φn程性質、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都做出了具體要求。

 。ㄒ唬┐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特點

 。闭n程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開發(fā)心理潛能,這一教學效果并非立竿見影,而是一個學生知識內化并逐漸積累的過程。對于學生而言,掌握一個心理學的概念并非意味著就可以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是使學生在個人成長發(fā)展中,學會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去分析、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是以實際應用為目的。

 。步處熀蛯W生的互動性。通過課程的開設,幫助大學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使學生能夠解決自己實際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因此,在心理健康課堂教學中師生應建立一種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師生間雙向的心靈溝通。教師通過設計一些情境體驗、心靈游戲、案例討論等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啟迪下,在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中勇于探索自我、體驗感受、討論知識。

 。硨W生的主體性。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教學過程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改變教師傳統(tǒng)“教學者”和“訓練者”的角色定位。他認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應幫助學生了解他們想要什么,幫助他們發(fā)現所學知識的意義,從而安排恰當的學習活動和材料。因此,心理健康課程應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根據學生的需求制定教學內容,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開發(fā)學生潛能。

  4學習方式的心理體驗性。心理體驗強調以體驗為主,引導學生互動,達到知情合一。因此,教師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關主題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用自己已有的經歷和心理結構去理解、去感受、去體驗。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面臨的困境

 。闭n程要求高,但有效教學時間少《基本要求》中教學內容包括以下三大部分: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礎知識;了解自我、發(fā)展自我;提高自我心理調適能力。而這三大部分又涵蓋12個課程專題,即使按照《基本要求》的教學管理要求,將其作為公共必修課上滿32—36個學時,每個課程專題也只有3學時,這很難在知識、技能和自我認知三個層面達到既定教學目標。此外,部分高校在具體的教學管理中普遍存在著將心理健康課程壓縮到16—18個學時的情況,有效的教學時間更是難以保障。

  2課程意義重大,但教學效果難以達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高校預防學生心理問題、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因此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意義重大。然而在實際的課程開設過程中,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仍采用傳統(tǒng)“教師講授、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即使不少教師進行了教學方法的改革,如應用角色扮演、團體輔導、案例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但往往受到教室硬件條件及師資水平的限制,在大班教學的條件下,更是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參與度仍然不高。此外,在課堂教學中領悟掌握的知識技能,需要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驗和應用,而課后學生和教師的互動和交流幾乎為零,很難使課堂上已經掌握的知識內化和熟練運用,以致知性脫節(jié)。

  3受眾對象多,但缺乏針對性高校學生生源地域性較廣,個體的成長環(huán)境差異較大,心理健康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點也不甚相同。而心理健康課程作為校級的公共必修課,每年的受眾對象往往是全體學生,人數眾多,群體龐大。教師在大班教學中多是著眼于各個主題的核心知識點,很難根據每名學生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從而缺乏針對性。

 。凑n程專業(yè)要求高,但師資力量薄弱《基本要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是要學生知識、技能和自我認知三個緯度達到既定要求,對教師的專業(yè)性要求很高。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專職教師人數較少,無法承擔全校的通識課程教學任務,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主講教師隊伍常常由輔導員作為師資隊伍的補充,由于專業(yè)限制,課堂教學效果不甚理想。

  二、翻轉課堂的內涵及與傳統(tǒng)課堂對比的優(yōu)勢

  翻轉課堂(FlippedClassroom)起源于2007年美國林地公園高中的兩位化學教師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錄制可供學生在家觀看的視頻,后經薩爾曼可汗學院以及開放教育資源運功的貢獻,迅速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教學模式。2011年,翻轉課堂的浪潮涌入我國,受到學者的廣泛關注和應用。

  (一)翻轉課堂的內涵

  根據翻轉(FLN)給出的定義:“翻轉學習是一種教學方法,它把直接教學從群體學習空間轉移到個體學習空間,從而促使群體學習空間轉變?yōu)橐环N動態(tài)的、交互性的學習環(huán)境,并由教師引導學生應用概念并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主題學習!保郏保萃ㄟ^以上給出的定義,翻轉課堂通俗地講就是教師創(chuàng)建視頻,學生課前觀看,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討論、答疑并完成作業(yè)的一種教學形態(tài)。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一是翻轉課堂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能力和方式;二是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使得翻轉課堂得以實現;三是教師必須發(fā)揮在整個活動學習中的組織和引領作用。

 。ǘ┓D課堂的特征

  1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教師由原來傳統(tǒng)課堂上知識的傳授者、課堂上的管理者變成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由教學內容的傳遞者變成視頻資源的設計開發(fā)者以及相關教育資源的提供者。教師要熟練地掌握一些學習活動組織的策略,因此教師的主導地位沒有削弱,反而是加強了。課堂中,當學生遇到疑惑和困難需要幫助時,教師便會向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2]。

 。矊W生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個性化學習中,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學生是整個學習過程的主角。他們可以自行選擇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學習內容以及學習量。并在課堂上通過小組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等形式來完成對所學知識的內化。

 。辰虒W時間的分配發(fā)生了變化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將傳統(tǒng)課堂上知識講授的內容一部分放到課堂教學之前,從而釋放更多的課堂時間,將有限的時間“最大化”地利用,留給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延長教與學的時間。

 。唇虒W手段發(fā)生了變化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為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能。微視頻+在線作業(yè),是翻轉課堂的主體構架。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得豐富的數字化資源,可以在課堂外直接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這樣就很容易形成線上學習和現場學習的有機結合。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優(yōu)勢

  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翻轉課堂重構教學結構,與傳統(tǒng)課堂相比,具有其自身優(yōu)勢。

 。币虿氖┙,從而解決學生個性化問題在翻轉課堂上,一方面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和已有的學習知識水平安排個性化的學習進度,根據自己的需求,去接受、吸收、理解知識。另一方面,靈活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獨立構建自己知識體系的空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獨立學習和探索問題,并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

 。舱n前觀看視頻,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由于視頻和作業(yè)通常是上課前一周發(fā)布和布置,學生在觀看視頻后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自我探究思考,并且可以在實際生活中去體驗和驗證,這樣在課堂上才可以有針對性地向教師提出問題和疑惑,并通過小組討論進行再次學習和思考,進一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了學生真正意義上的主動學習。

  3豐富課堂情景,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其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認識到個體的差異性,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實現知識內化。在現代教育技術等教學輔助手段的支撐下,翻轉課堂上師生間的溝通更加靈活多樣,呈現出課堂情境的多元化和層次化,學生通過小組化的學習方式,不斷整合自我認知并學會悅納自我。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翻轉課堂教師面臨的挑戰(zhàn)

  在翻轉課堂中,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微課程的開發(fā)者、意義構建的促進者、學生的引導者及現代教學理念和新型教學模式的研究者[3]。與其他的專業(yè)教師相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需要教師能夠更加靈活專業(yè)地運用心理學知識組織整個課堂的運行,這對于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zhàn)。

 。ㄒ唬┙虒W資源的準備

  翻轉課堂是技術促進學習的'典范,因此翻轉課堂的成功實施離不開互聯網及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雖然目前互聯網上的精品課程或公開課資源豐富,但因為每個學校的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不盡相同,因此適用性并不普遍。提前發(fā)布的視頻一方面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多媒體使用技術,比如視頻的剪輯、音頻的錄制、PPT的靈活運用等,另一方面視頻的制作內容還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高度概括,精煉要點,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于大部分教師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

 。ǘ┱n堂理念的轉變

  穆塞萊姆認為:“翻轉課堂并不意味著你的學生會觀看教學視頻,如何讓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才是關鍵!保郏矗莘D課堂上,教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填鴨式”教學,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這對于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思維和教學習慣都是一個巨大的沖擊。在心理健康翻轉課堂上,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使課堂時間最大化利用,從而完成學生的知識內化過程。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營造靈活的教學環(huán)境,真正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ㄈ⿲W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引導

  課堂教學是在課前微課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教學內容,解決個性化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利用情景、協(xié)作、會話等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去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翻轉課堂學生面臨的挑戰(zhàn)

 。ㄒ唬⿲W生角色的轉變

  翻轉課堂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實際情況選擇學習的時間、學習的地點、學習的內容以及學習的量的多少。一方面,他們在觀看教師提前分享的視頻后,需要自主整理自己的疑問,做好學習筆記。另一方面,他們要對自己課前學習的效果進行評價,及時了解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適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這對于早已習慣于傳統(tǒng)課堂上依賴教師講授的學生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

  (二)學生學習習慣的轉變

  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無論是教師的教學還是互動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反饋,否則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心理健康翻轉課堂上,更注重課堂上個人的分享,然而學生在傳統(tǒng)課堂的長期影響下,很難主動或或羞于表達自己的看法,甚至個別學生不愿意接受這種類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對頻繁的師生、生生討論互動產生排斥心理。

  五、結束語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發(fā)展要以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為先導,以優(yōu)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為核心[5]。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運用翻轉課堂,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達成教學目標,是現代信息技術發(fā)展條件下教學改革的一次新的嘗試。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能夠契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特點和教學目標,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傊,大學生心理健康翻轉課堂模式為教學帶來了各種機遇,同時教師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課堂的翻轉效果及發(fā)揮無論對于教師還是學生來說都需要一個探索和適應的過程。

  參考文獻:

 。郏保莺⑷,邁克雅各布森,張寶輝.翻轉還是不翻轉?超越教育潮流走向基于研究的課堂———訪悉尼大學邁克雅各布森教授[J].中國電化教育,2016(5):139.

 。郏玻荼R海燕.基于微課“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14(158):34.

 。郏常輳埥鹄,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郏矗萃趼,張鳳娟.翻轉課堂教學法在美國:歷史、現狀與課題[J].外國教育研究,2015,42(9):104.

 。郏担葜骱隄崳D課堂及其有效實施策略芻議[J].課程與教學,2013(8):8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13

  摘要:由于網絡有著多種多樣的價值觀和虛幻的社交環(huán)境等特點,給大學生帶來了多種多樣的學習、生活題材。但是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大學生盲目的迷戀網絡會使情緒失控、性格扭曲,嚴重的會產生違法行為。如何讓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一個新的變化,讓大學生在網絡環(huán)境的影響下能夠產生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下面對各方面的影響進行分析說明。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新模式

  由于當今社會科技的迅速發(fā)展,網絡已經走入大學生的生活,并且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它對大學生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網絡信息給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也讓大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各種各樣的信息。但是,網絡中那些不健康的信息會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負面的影響,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產生了不利因素。為了降低這種負面影響,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得到轉變,我們可以采取分析網絡環(huán)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來尋求解決的好辦法。

  一、網絡環(huán)境對大學生的影響

  (一)網絡多元化的價值觀對大學生認知的影響

  由于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導致全世界信息的聯通,產生了極大的信息量,這也讓互網絡有了多元化的價值觀。對同一件事網絡上可以產生各種不同的觀點和價值觀,這讓對價值觀取向認識不清、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的大學生來說很難辨別對錯,造成對事物沒有客觀的認知、情緒容易波動、行為容易過激。所以,有著極大信息量和多元化價值觀的互聯網,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取向影響很大。

  (二)網絡虛擬性影響大學生的行為方式

  網絡與現實生活相比差異很大,網絡自身存在著虛擬性,大學生足不出戶就能通過網絡了解世界的各種信息,通過網絡的社交平臺可以在不經過見面的情況下進行交流、溝通,他們也可以不用使用真實信息來進行一些虛擬性的活動。由于大學生的心智還不算成熟、情感比較豐富、情緒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當遇到不開心的事,就容易意氣用事,產生一些過激的行為。當大學生被網絡上的這種虛擬的人群所利用,對他們蓄意煽動,將一些不開心的事擴大化,使得大學生產生一些負面情緒,發(fā)生過激的行為,嚴重者甚至觸犯了法律造成犯罪。網絡犯罪比現實生活要難以預防和控制,在現實生活中,學校和社會可以通過道德、法律以及一些思想教育來加強對大學生的行為管理,讓大學生在思想、行為上有所約束,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大學生的情緒波動,從而減少了大學生的犯罪幾率。然而,網絡的虛擬性讓心智不成熟的大學生們隨意的釋放情緒、發(fā)表言論,導致法律、道德對行為的約束有所減弱,造成了不可預見的后果。所以,網絡的虛擬性給大學生的行為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ㄈ┚W絡交流對象間接性影響大學生的溝通

  由于,大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情感比較豐富、性格比較敏感,在交友時比較羞澀;所以,他們在面對面交談時會受到環(huán)境和條件的影響,不能敞開心扉、放下顧慮的交談,在思想和情感的表達上往往不夠深入透徹,沒有達到很好的交流的效果。然而,在網絡上的社交就不同了,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的一些社交軟件,例如微信、QQ等,無需見面以文字、圖片、語音的形式進行交流,不受環(huán)境等條件約束,可以敞開心扉、隨時隨地的交談,這樣也能讓大學生很容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大學生很容易沉迷于這種虛擬的網絡社交中,使他們對現實生活中的人失去信任感,對現實生活中的事產生排斥感,讓他們的性格變得孤僻、冷漠。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網絡環(huán)境下的轉變

  依據大學生心理健康受網絡環(huán)境的影響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當前存在的問題,為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創(chuàng)建一個新模式,達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一)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向全校進行開展,使每個大學生都能夠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作為學校應重視培養(yǎng)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除了專業(yè)知識的教學以外,還要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學校應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推廣和普及。學校可通過對大學生心理方面的'測試,研究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差異,然后針對這種差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課題講座等;同時,可以通過各大媒體進行宣傳,讓校園到處都充滿心理健康教育的氣氛,讓大學生主動接受并重視起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從而可以預防和降低不良心理的產生,達到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的目的。

 。ǘ└陆逃砟睿D變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在網絡科技飛速發(fā)展的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老師要隨著網絡的發(fā)展變化,以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發(fā)展變化,來快速轉變教育觀念。老師應將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與現代化的教育模式相結合,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創(chuàng)建完整的現代化教育體系,培養(yǎng)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對待網絡的虛擬性。這種更新的教育理念和轉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提高了學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也為教育的發(fā)展帶來了動力。

  三、結語

  在科技迅速發(fā)展的今天,網絡作為大學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學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著諸多困難。在當前的這種網絡信息社會中,學校要加倍重視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創(chuàng)建完整的現代化教育體系,掌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方向,培養(yǎng)大學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三觀”意識,增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理念和社會責任感,讓大學生的心理向著正確的、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鄧虹.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轉變思考[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20):41-42.

  [2]郭英君,舒娜.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構建[J].內江科技,2012(10):107-108.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14

  【摘要】近些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日漸堪憂。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一些心理健康存在問題的大學生,這些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對大學生自身有著非常不良的影響,同時對于其他大學生以及高校來說也產生了不良的影響。而造成高校大學生們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對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問題進行研究,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從而提出更加有效的解決辦法或措施來促進民辦高校大學生們更加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關鍵詞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影響因素;分析

  1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從整體上來說,目前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還是較為健康和積極地。但是經過大量數據的調研、統(tǒng)計和分析,很多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們在心理上還是或多或少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的。大學生們面臨著很多的壓力,有的來自于家庭、有的來自于學習、有的來自于學校、有的來自于社會,其中生活經濟壓力、學習壓力以及就業(yè)壓力是當前民辦高校大學生們面臨的主要壓力。這些壓力都會對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非常不良的影響。久而久之,很多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們在心理就滋生了很多的健康問題,如孤獨、自卑、缺乏自信、盲目攀比、有的甚至還會出現報復同學、報復社會或者自殺輕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不僅對學生們自身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這給民辦高校的大學生的家庭、高校都帶來了巨大的打擊。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們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對大學生們自身長遠的發(fā)展也是不利的。因此,無論是民辦高校還是大學生自身都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分析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從而對癥下藥,尋求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辦法,從而更好的促進大學生們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2影響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因素

  現如今,很多民辦高校的大學生都存在一些心理健康問題,對于大學生們的健康、全面的'發(fā)展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而影響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因素有很多,下面主要對影響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因素進行研究和探討:

  2.1家庭因素

  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們來自五湖四海,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和條件都是不同的。有一些大學生們家里經濟條件比較優(yōu)越,在生活上習慣了家人的過分照顧,自理能力不強,當這些大學生步入大學校園后會非常不適用,內心會比較焦慮和壓抑,容易受到同學排擠,久而久之,很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此外,一些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同學由于步入校園后,在校園中存在很嚴重的攀比風,這使得一些家庭經濟條件并不是那么好的學生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很容易出現不合群、不愿意表達和溝通等心理健康問題。除此之外,民辦高校還存在一些其他由于家庭因素導致的心理健康問題。

  2.2學校因素

  很多民辦高校過分重視知識的教學和學生們學習成績與專業(yè)技能的提升,沒有重視對學生們德育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同時也沒有過多的去關心和聆聽大學生們的內心,更沒有去積極的幫助大學生們排憂解難,這使得很多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產生的問題得到積聚,逐漸在大學生們心理形成了不良問題,制約了大學生們更加健康的發(fā)展。

  2.3社會因素

  現如今,互聯網科技發(fā)展的非常迅速,很多民辦高校大學生由于受到社會一些因素的影響,在待人接物以及生活價值觀念方面存在很大的誤區(qū),使得大學生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受到了扭曲,影響了大學生們的心理健康。

  3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略

  現如今,很多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們在心理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高校的老師們要重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過程中與學生們進行互動。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輔導員老師也要經常與大學生們勤溝通、多交流,了解大學生們的思想動向,對于存在心理誤區(qū)和偏差的學生,輔導員與老師們要聯合起來對學生們開展個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積極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念,幫助大學生們更加健康的發(fā)展。此外,高校要與學生家長們實施聯動機制,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狀況,對于存在經濟困難的學生,學校方面可以給予協(xié)調和提供一定的經濟補助,這樣一來減輕了學生的家庭經濟負擔,二來能夠鼓勵和引導大學生更加努力學習,長好本事,為將來報效祖國奠定基礎。與此同時,老師和家長們要對大學生們的日常行為進行密切的關注,一旦發(fā)現有心理偏差的苗頭,學校與家長都要齊頭共進的制定一些有效的解決方案和措施,共同對大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幫助大學生們解決心理健康問題,讓大學生們能夠以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去學習、去生活以及未來更好的投身于工作當中,為自己的將來而努力學習和打拼。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很多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們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些健康問題,這不僅是由于學生的家庭疏于管理,同時也是高校疏于教育的主要問題。因此,在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上,家庭和學校必須都要給予足夠、充分的重視,家長們要與大學生建立長效的信任機制,多與子女進行溝通。高校的老師和輔導員們也要于大學生們建立友誼長存的友好關系,不斷實施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耳濡目染的傳播給大學生們,不斷促進民辦高校大學生們能夠更加健康、全面的成長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薛敏.試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問題與對策[J].文學教育(下),2016(6):147.

  [2]張海帆.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與對策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1):221.

  [3]鹿秀娟.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4):42.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15

  摘要:貧富差距是當前高校存在的客觀現象,本文在分析高校大學生貧富差距的現狀及貧富差距影響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基礎上,探討弱化大學生貧富差距感的對策,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縮小學生精神上的差距,提升學生自身減貧的能力,盡可能地減少貧富差距產生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貧富差距;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一、大學生貧富差距的現狀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其收入差距也不斷拉大。社會貧富差距的縮影便是大學生貧富差距。貧富差距不僅僅影響著貧困大學生這一“弱勢群體”的心理、就業(yè)等問題,也影響著富裕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教育問題。大學校園里日益突出的貧富差距現象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大學生的貧富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消費的差異。高校貧困生一般是指那些經濟上困難,難以支付教育費用,甚至無力維持學業(yè)的大學生。經濟貧困的大學生,月平均生活費不超過200元,且花費幾乎全部用于基本的日常消費,還要靠四處兼職以維持學業(yè)和生活。而富裕的學生每月花費千元,且經常出入校外餐館,名牌、高端電子產品樣樣俱全。消費額和消費結構的差異也導致了消費觀的差異:以量入為出、講究實用主義的消費觀和追求享受、講究生活質量的消費觀。

  二是交往群體的差異。俗話說“人以群分”,貧富差距的存在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交際群體和人際交往質量。多數貧困生很少參加集體活動和社團組織,人際交往圈狹窄;富裕學生一般比較活躍,社會關系比較廣。經濟上的貧富差距直接導致了貧富大學生心理上的落差和交際群體的分化。

  二、大學生貧富差距的消極影響

  貧富差距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沖擊著大學生的人生目標和價值取向,對同學關系、師生關系、學校教育等造成極大的挑戰(zhàn),進而影響和諧校園的建設與維護。本文采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和UPI量表(大學生人格問卷)對云南師范大學大三學生19個學院,5946名本科學生(其中男生2018名,女生3928名)進行心理測評,以探析貧富差距的消極影響。

  1.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家庭條件相對富裕的大學生,由于其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家長的百般呵護,進入大學生活后,可能難以適應新的生活環(huán)境,從而產生焦慮和急躁的情緒。有的學生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優(yōu)越感強,有的甚至高傲自大,生活散漫,只能享受成功的榮譽,卻無法承受任何挫折,一旦遭遇打擊,很可能做出極端行為。

  家庭經濟相對貧困的大學生,他們承受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同學間的貧富差距也使他們承擔著心理失衡的痛苦。貧富差距促使多數貧困大學生產生了抑郁、焦慮、敵對以及人際關系敏感等不良情緒。

  2.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影響

  貧富差距沖擊著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耙磺邢蝈X看”的功利主義價值觀使他們片面而簡單地將大學生活及今后人生全盤市場化,缺乏遠大理想,把實用和物質享受作為價值追求目標,學習沒有動力,應付考試,熱衷于談情說愛、吃喝玩樂。因此,家庭、學校和社會必須高度重視貧富差距對大學生的影響,采取有效措施縮小大學生的貧富差距。不論是富裕還是貧困的學生,都應正視現實,接納自我,都應明確自身肩負的責任與使命,以獲取知識,為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拼搏作為價值目標。

  3.對校園和諧的影響

  在貧富差距的長期影響下,學生群體的金錢觀、價值觀、是非標準等差異顯著,學生間的人際關系網絡也隨之發(fā)生結構性變化,貧富差距在學生群體之間形成了一條逐漸蔓延的裂痕,威脅著和諧校園的建設。

  三、貧富差距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探索

  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是國家未來發(fā)展的新希望。研究貧富差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探究貧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內容、新途徑,緩解貧富差距造成的負面影響,顯得刻不容緩。

  1.針對問題,開展咨詢與心理輔導

  高校需要開設并普及心理健康相關專業(yè)課程,需要建立健全心理咨詢機構的標準化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咨詢和輔導活動,以幫助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學會有效地調適自我心理,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在充分了解貧困生的心理特點、價值觀念、生存狀況的基礎上,對貧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其正視自己,接納自己,學會運用積極有效的心理防衛(wèi)機制進行自我控制和調節(jié)。

  2.加強研判,引導樹立正確的貧富觀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貧富差距拉大既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也有不合理因素,所以大學生應辯證看待,以平常心來解決貧富差距所帶來的問題。貧窮和富裕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大學生應該把握好時機,努力奮斗,拼搏進取,逐步改善自身狀況。

  此外,貧困大學生也可以在課余時間參加社會服務和勤工助學活動。高校可以通過課程設置,開展工作必需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培訓,可以為貧困生參加社會兼職創(chuàng)造機會。通過學校的幫助和大學生自身的努力,以提升學生自身減貧的能力。

  3.豐富載體,努力營造健康、溫馨的校園氛圍

  高校應為貧困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并為之建立相適應的心理傾訴和預警機制,積極營造健康向上、民主平等、溫馨和諧的校園氛圍,加強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樹立以道德品質、獲取知識為追求目標的良好風氣,有意識地打磨富裕生的優(yōu)越心理和貧困生的自卑心理。班級組織參加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娛樂、體育等集體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團結互助、關心友愛的溫暖情誼,從而緩解貧困生的精神貧困,讓貧困生和富裕生和諧共處。

  四、思考與展望

  貧富差距的消極影響對和諧校園的建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因此,對貧富大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社交、心理等差異進行比較分析,對于指引其人生目標,規(guī)范其個人行為,促進其健康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總之,大學校園的貧富差距現象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回避的社會問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高度重視貧富差距帶來的問題,探索貧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內容、新途徑,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為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田昊然.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創(chuàng)新[J].法制與社會,2010(1).

  [2]楊雪萍.大理學院學生貧富差距問題調查與分析[J].大理學院學報:綜合版,2010,09(9):32-35.

  [3]李麗萍.貧困生需要“心靈雞湯”[N].中國青年報,2004:3-17.

  [4]李大卓.大學生貧富差距問題及對策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02):47-48.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16

  【摘要】隨著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進步,我國在教育事業(yè)方面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就,尤其是在大學生心理健康體系的整體構建方面更是取得了令人舉世矚目的成就。眾所周知的是,在任何一個國家發(fā)展的過程中,教育事業(yè)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決定一個國家發(fā)展情況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目前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整體構建存在的問題以及相對應的解決對策做了簡要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與其他的發(fā)達國家相比較,我國大學生整體的學習壓力比較大,在這種環(huán)境下,要想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可以始終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狀態(tài)是極其困難的,因此,教育部門以及各個大學領導必須要高度的重視這一問題。盡管近幾年來我國教育部門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精力,但是,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約束,許多大學在這一方面取得的成就始終比較小。

  一、積極心理學內涵

  為了更好的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盡快的構建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各個大學必須要首先準確的了解并且掌握積極心理學的具體內涵,并且可以很好的將積極心理學應用到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對于積極心理學而言,它主要研究的就是人類的積極的情緒、積極的一些認知情況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它研究的是人類的美德。與其他的一些心理學相比較,積極心理學是一種全新的心理學的概念,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發(fā)現、研究并且不斷的發(fā)揚人類所有的積極的力量和品質,它旨在激發(fā)所有人們的內在潛力,鼓勵人們不斷的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利用自己的能力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和水平。將這一心理學應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可以更好的形成一個團結和睦的校園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將他們培養(yǎng)成全面的人才。

  二、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存在的問題

 。ㄒ唬┪覈髮W的心理健康教育體制、觀念比較落后

  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盡快的構建一個完善合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實際上我國許多大學目前已經構建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制不夠完善,觀念比較落后,進而嚴重的影響了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質量水平。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過程中,一個先進的教育體制和教育理念對于整個大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有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約束,在現階段,我國許多大學的管理人員以及教師始終無法正確的認識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時,他們的教學理念更是受到了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制約。

  (二)目前我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文化教育不平衡

  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保持我國文化課程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平衡是確保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之一,而目前影響我國各個大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無法正常開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目前我國的文化課程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平衡。例如,對于許多大學而言,它們將文化課程作為教學的重點,在教學的過程中僅僅關注學生文化課程的學習情況,而完全忽略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對于文化課程教育的過度重視,使得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被人們所排擠,許多大學甚至根本不愿意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他們認為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浪費學校的教育資源,而且對于提高學生的工作能力沒有任何的幫助。這也就使得我國許多大學到目前為止始終無法建立一個合理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三、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的有效對策

 。ㄒ唬┏浞职l(fā)揮大學生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

  在整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大學生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而在大學階段,大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比較強,因此,各個學校必須要充分的利用好學生的這一特點。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與心理健康有關視頻,然后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要求他們對于視頻內人物的心理進行分析和評價,最后,在他們評價結束之后,教師對各個小組的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并且對于分析比較準確到位的小組應該給予他們一定的獎勵;蛘,教師也可以要求各個小組選擇一個小組,由小組內部的成員來扮演視頻中的各個人物,讓他們在表演的過程中更好的感受并且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情況,這樣可以使得他們更好的了解并且掌握與心理健康學有關的知識,這對于培養(yǎng)他們健康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ǘ┎粩嗟囊M并且學習國外先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與其他發(fā)達的國家相比較,我國許多大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體系不夠完善,并且比較落后,許多體系已經完全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實際需求。而許多國外的發(fā)達國家在大學階段特別注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他們認為在大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學好文化課程,提高自己實際能力的首要基礎之一。因此,為了盡快的改變這一現狀,提高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質量水平,各個大學必須要積極的引進并且學習其他國家先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例如,各個學?梢远ㄆ诘呐汕膊糠纸逃藛T到國外其他學校進行參觀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了解并且掌握他們先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體系,并且盡快將這些方法和體系引進來。但是,在將這些教育體系引進來之后,各個學校應該對這些教育體系進行分析和評價,發(fā)現教育體系中的優(yōu)缺點,并且根據自身學校的實際需求對這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進行改革,最后將改革后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體系盡快應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同時,在應用這些教育體系的時候,必須要始終結合積極心理學的特點,將積極心理學很好的應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過程中,發(fā)揮它最終的作用。

 。ㄈ┤诤辖逃龑ο蠛徒逃咧g的關系endprint

  融合所有教育對象和教育者之間的關系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構建一個合理有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因此,各個學校的領導人員以及教師必須要準確的定位教育對象和教育者之間的所有關系。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明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輔導作用。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教師應該積極的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探討,首先提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然后要求學生討論并且暢所欲言,在學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之后,教師不能完全否定學生的觀點,而應該合理的指出來學生觀點的不足之處。同時,教師應該時刻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定期與學生在課后進行交流,發(fā)現他們的問題所在,然后盡快的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對應的解決對策,使得學生可以盡快的解決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為以后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課程活動

  在構建一個合理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了解并且明確學生感興趣的點,然后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去構建教育體系,尋找學生們所感興趣的教育方法,這樣可以大大的提高整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水平,而不定期的開展一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程活動可以更好的實現這一目標,提高所有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例如,學?梢詾閷W生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輔導室,如果學生有任何的心理問題都可以隨時到心理健康輔導室尋求幫助,及時的將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告訴心理輔導教師,積極的與心理輔導師進行交流,使得他們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理問題并且盡快的幫助自己解決這些問題。或者學校也可以不定期的開展心理健康主題講座,邀請學生所有的教師和學生參加這一主題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鼓勵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自主交流和探討,暢所欲言,提出自己的問題。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校還應該邀請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專家進行演講,演講結束之后,可以通過組織一些小測試來發(fā)現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所存在的問題。

  (五)整合學校的教育資源,建立起完善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統(tǒng)

  我們知道,大學的教育資源比較豐富,而這些教育資源在整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的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更好的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構建一個合理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各個學校必須要合理的利用并且整合目前學校的所有資源。例如,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盡快的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不要一味的利用提問題來進行教育,而應該時刻的了解并且強調學校的所有一切都可以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利用資源。同時,還應該盡快的收集并且整合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所有要素,為學生構建一個積極樂觀的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環(huán)境。最后,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須改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應當由專業(yè)人士來負責”的錯誤觀念,要以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形成為己任,在進行學科教學和日常管理的同時適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為大學生構建良好的組織氛圍。相信在積極心理學理念的引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會獲得又好又快的發(fā)展。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為了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盡快的構建一個合理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各個學校的領導人員以及教師必須要首先了解并且認識到這一教育體系的重要性,明確學生擁有一個積極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例如,各個學校應該不斷的改革并且創(chuàng)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現在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尋找學生感興趣的教育方法。同時,各個學校也可以定期的到其他一些優(yōu)秀的學校進行參觀和學習,積極的引進并且應用其他學校先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和教育方法,確保大學生可以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宋鳳寧,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2007年.

  [2]積極心理學視野下藝術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張繼玉,教育與職業(yè),2013年29期.

  [3]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高職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整體構建,王立高,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5年13期.

  [4]積極心理學視野下“校院兩級”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研究,張志,長沙理工大學,博士論文,2013年12期.

  [5]吳佩杰,宋鳳寧.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09,(23):73-74.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17

  摘要:隨著社會發(fā)展, 各種社會道德問題不斷地涌現, 大學生作為社會的未來主力, 其心理健康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為了更好地健全大學生的人格, 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教師可以加強對大學生的茶文化教育, 通過發(fā)揮茶文化的積極作用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本文就茶文化在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進行了詳細分析。

  關鍵詞:茶文化; 大學生; 心理健康; 教育方案;

  1 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 當代大學生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 與其他時期的大學生相比, 當代大學生處于衣食無憂的生活環(huán)境, 也正是由于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 造就了當代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極差。在浮躁的二十一世紀, 要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學質量, 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提高大學生的動手能力, 在心理健康教學中引入茶文化教學有著積極的作用, 因為茶文化所體現出來的理念和精神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心理。

  2 茶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

  2.1 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

  加強茶文化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 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茶文化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包含著豐富的文化思想內涵, 通過提高大學生對茶文化的認識, 可以更好地健全學生的人格。我國茶文化所包含的內容和精神是十分豐富的, 例如我國茶文化精神中就包含有“理”、“清、“敬”以及“融”, 在茶文化中, “理”主要是指喝茶品茶之人具有和氣明理的特點;“清”是指清白廉潔;“敬”是指和人相處要以禮待人;“融”是指和人相處要和睦融洽。可見茶文化中所包含的精神正是我們做人的道理, 加強對大學生的茶文化教學, 能夠更好地健全學生的人格。

  2.2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調節(jié)能力

  通過對大學生開展茶文化教學, 能夠進一步地提高學生的心理調節(jié)能力。說到喝茶, 許多人腦海中立刻反應出來的是“功夫茶”, 在泡功夫茶的時候, 講究的是“慢”, 從煮水到茶葉的沖泡再到茶葉的品嘗, 都要慢慢地進行, 從而更好地、細細地品味茶。我國茶文化中體現出的這種“慢文化”, 教導人們要“寧靜以致遠”、“不以物喜不以物悲”, 讓當代大學生靜下心來, 戒驕戒躁, 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調節(jié)自身的心理。

  2.3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行為控制能力

  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茶文化教學, 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行為控制能力。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當代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都比較差, 自我堅持能力不強。我國茶文化體現出來的“堅韌”的特性, 種茶人在種植茶葉的`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堅韌不拔的特性, 恰恰能夠進一步地提高大學生自我堅持的能力, 提高學生的行為控制能力。

  2.4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我國茶文化擁有悠久的歷史, 其包含的內容是極為豐富的, 我國茶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 通過加強對大學生的茶文化教學, 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通過學習茶文化知識, 大學生可以學習茶葉種植、茶葉制作、茶藝表演和茶禮茶俗等相關知識, 從而有效地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能力。

  3 茶文化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案

  3.1 結合茶文化制定心理健康課程標準

  要發(fā)揮出茶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作用, 在制定心理健康教學內容時就應當結合茶文化的相關知識, 加強茶文化的導入課程教學。首先, 學校要明確規(guī)定茶文化課程教學的時間, 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來學習茶文化。其次, 從茶文化所包含的內容角度出發(fā), 在開展茶文化課程教學時, 應當將其作為一個完整的模塊開展教學, 而不是將茶文化穿插在日常的教學當中, 這樣無法有效地提高學生對茶文化的全面認識, 無法有效地發(fā)揮出茶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積極影響作用。第三, 要發(fā)揮出茶文化在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教師可以將茶文化的課程安排在心理健康教育后, 并且是獨立開設課程。最后, 教師要結合當前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 結合當前茶文化的教學素材, 向學生闡述加強茶文化教學對于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學生對于茶文化教學的重視程度。此外, 在教學過程中, 應結合實訓的方式來進一步構建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

  3.2 加強教育資源場地的建設

  為了有效地發(fā)揮出茶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教育作用, 學校應當加強茶文化教學資源場地的建設。學校可以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訓教室作為茶文化的教學課室, 進一步加深茶文化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聯系。在進行教室布局的時候, 為了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 提高師生之間的平等性, 教師可以將課桌圍成圓形或者是弧形, 從而更好地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 提高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最后, 我國茶文化最主要的內容是“靜”, 所以在進行教室布局的時候, 應該主張比較樸素的風格, 并且選擇偏暗的色調, 從而更好地營造寧靜的課堂氛圍, 更好地體現出我國茶文化的特點。

  3.3 結合知行開展茶文化教學

  在進行茶文化教學時, 為了更好地突出茶文化的特點, 教師應當遵循知行結合的原則來開展教學, 結合當代大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需求來開展茶文化教學, 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茶文化學習的重視程度。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對于茶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在課堂上, 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演示教學以及實踐教學, 比如, 在課堂上, 教師可以演示如何泡功夫茶, 將泡茶的步驟清晰明了地展示在學生面前, 學生掌握好相關的步驟后, 可以在課堂或者在課后進行自我學習, 進一步提高對我國茶文化的認識。除此之外, 教師還應當加強對學生關于品茶、茶藝相關知識的教學, 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小組的形式來加強茶知識的交流, 提高自己對于茶文化的全面認識。

  3.4 結合實際引入有效的教學模式

  為了提高茶文化教學的有效性, 加強對當期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 學校以及教師應當結合實際來引入有效的教學模式。首先, 在開展茶文化教學時, 應當進行專題教學, 茶文化所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 通過開展專題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于茶文化的深刻認識, 比如結合心理健康教學的內容, 教師可以著重結合茶文化理念對學生開展為人處世的警示專題教學。其次, 加強對學生開展案例教學, 通過列舉相關的案例讓學生進行討論學習, 提高學生對于茶文化的深刻認識, 提高學生對于茶文化精神內涵的感悟。比如, 可以針對當前大學生校園借貸的事件進行專題討論學習, 結合茶文化所包含的理念來進行警示教育, 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3.5 提高學生的茶文化修養(yǎng)

  不管是加強對大學生的茶文化教學, 還是心理健康教學, 都需要將教學內容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這樣才能更好地將茶文化的理念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價值體現出來。所以, 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 讓學生在學習茶文化的過程中更好地認識到茶文化所包含的思想精神內容。比如, 通過學習品茶, 能夠有效地平復大學生的浮躁心情, 更好地調節(jié)學生的心理。此外, 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對茶文化學習的重視程度, 學校可以引導學生組成相關的茶文化社團組織, 為學生開展茶文化的學習提供相應的幫助和支持, 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茶文化修養(yǎng)。

  3.6 注重對學生的啟示教學

  在進行茶文化教學的過程中, 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 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就要注重對學生的啟示教學。首先, 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要發(fā)揮出引導作用, 通過引入身邊常見的人際交往問題, 讓學生通過討論來解決問題, 在討論過程中, 教師可以給予相應的指導。其次, 為了更好地開展啟示教學, 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在課堂上, 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討論, 比如教師可以在最后總結的時候才將茶文化的文化理念講述出來, 并且結合學生目前的心理健康情況給予相應的警示和啟示。

  4 結束語

  茶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底蘊以及處世智慧, 所以加強對當代大學生開展茶文化教學, 可以更好地提高當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提高學生的處事能力, 有利于學生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因此, 在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時, 教師應當結合實際, 適當地引入茶文化教學, 提高學生對于我國茶文化理念的認識。

  參考文獻

  [1]劉茜.茶文化在高職學生德育教育中的可行性研究與實踐[J].農業(yè)考古, 2017 (5) :118-120.

  [2]謝文才.傳承茶文化, 茶香滿校園[J].貴州教育, 2017 (8) :14-15.

  [3]魏鵬程.中國茶文化對學生心理教育的影響分析[J].福建茶葉, 2016 (12) :234-235.

  [4]鮑娜.茶藝對學生素養(yǎng)的提升研究[J].中國培訓, 2016 (24) :278.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18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市場經濟快速發(fā)展,給人們帶來了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為人們帶來了一些新形勢下的心理問題,在大學生群體中這些問題尤為突出。大學生往往面臨著學習壓力、就業(yè)壓力、人際交往困難等多種問題,造成了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樂觀的現狀。而公共藝術教育正好可以通過審美與藝術的途徑,將大學生的種種壓力合理疏導,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為他們提供情感宣泄,促進人際交往能力,真正使學生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促進了他們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公共藝術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

  公共藝術教育是一種面向大眾,通過藝術的形式培養(yǎng)審美能力、提升公民修養(yǎng)的重要教育手段。在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國高校教育開始引入公共藝術教育。我國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經過了多年的發(fā)展,已經成為培養(yǎng)學生美育的主陣地,并為完善大學生人格、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本文就對公共藝術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進行簡要探究。

  一、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概況

  我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以“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yǎng)高雅的審美情操,提升人文素養(yǎng);發(fā)展形象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獲得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欣賞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作為教育目標。經過了多年的發(fā)展,人們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公共藝術教育選修課體系趨于完善,公共藝術教育已經成為了高校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雖然我國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發(fā)展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與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是存在著一定差距。比如課程設置時間不足、教學方法過于單一、課程的專業(yè)性不足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共藝術教育的發(fā)展。尤其是目前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沒有很好的與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工作相結合,所以這正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大學階段是學生人格成熟的關鍵時期,他們的精神飽滿、愛好豐富、思維活躍,充滿了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學生們渴望在大學之中學習到更多知識,渴望交到更多朋友,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尊重,這些都是他們的自我意識逐漸成型的標志。但是在當今高校的大學生群體中,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確不容樂觀。總體來說,很多大學生缺乏遠大理想,沒有完善的學習目標。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較弱,同學之間經常出現矛盾。部分學生還存在生活能力不足、情感脆弱等問題。根據年級來說,低年級的大學生剛剛擺脫了高考的壓力,很多學生進入大學之后就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不認真學習、沉迷網絡等現象普遍存在。高年級學生由于面臨學習難度提高、就業(yè)難度增大雙重壓力,往往不能合理疏導,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

  三、公共藝術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1、陶冶審美情操

  目前的大學生群體由于受到網絡文化的影響,審美格調日益低俗化。而通過公共藝術教育,正好可以抵制網絡文化對學生的不良影響,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在學生參與到藝術作品欣賞的'過程中,不僅會得到身心的愉快,更是一種審美享受,經過了大量高雅藝術作品的熏陶,他們的審美標準得到不斷提升,自然就會摒棄低俗文化。例如學生們在欣賞肖邦的《幻想即興曲》過程中,他們的思維隨著曲目的變化而得到了放飛,體會到了音樂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使他們充分感受到了作品的美,培養(yǎng)了高雅的審美情操。

  2、提供情感宣泄

  大學生處于青年階段,生理上精力充沛、體力旺盛,但他們在心理上確還沒有完全成熟,在生活中遇到矛盾往往會使他們產生不良情緒,長時間積累會影響心理健康。公共藝術教育為學生提供了情感宣泄的途徑,引導學生合理的將過剩的體力和不良情緒進行疏導,保證了學生的心理健康。例如在音樂表演課程中,學生們對于在教師和同學面前演唱自己喜愛音樂充滿了積極性,他們有的演唱流行音樂,有的演唱重金屬音樂,有的演唱民歌,都充滿了個性。在演唱過程中他們不僅在教師和同學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也合理宣泄了自己的情感。

  3、促進人際交往

  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在大學生活和畢業(yè)后社會生活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公共藝術教育中很多教學活動都需要學生通過合作才能完成,學生可以通過藝術教育課程學會相互尊重、相互幫助、相互理解,所以說公共藝術教育能夠有效促進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發(fā)展。例如學生在進行書法課程的學習中,個體差異很大。有幾名學生擁有書法基礎,所以寫得很好,而大部分學生書法能力較差。教師就鼓勵寫得好的同學去幫助其他同學共同練習,不僅班級整體的書法水平得到了提高,也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感情?傊菜囆g教育對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應當對它引起足夠重視,充分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開展,為學生培養(yǎng)出高雅審美情操、健康的心理品質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19

  摘要:文章分析了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探索輔導員針對這些原因可采取的措施及改進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幫助大學生積極樂觀地面對人生。

  關鍵詞:心理問題;成因;措施;積極教育部于

  2001年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或咨詢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身心健康意識,優(yōu)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試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也于2004年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就明確指出“要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1]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實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水平的提升,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輔導員既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同時也是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輔導員肩負著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重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全面素質的人才,是一項跨世紀的工程,是關系到民族未來、祖國興衰的一項艱巨而迫切的任務。因此,高校輔導員如何在大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2]

  一、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是長期而復雜的,心理問題的普遍化與嚴重化成為大學教育不可回避的首要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其形成原因。

 。ㄒ唬┬睦淼囊蛩

  在高考的指揮棒下,長期以來,學校和家長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往往只重視智力教育,采用應試教育的方法,只看成績,而不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忽略了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甚至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失衡,要求學生一心只管學習,除學習外的一切生活上的事情全部由家長代勞,這樣很容易使子女形成不健康的性格品質,喪失獨立自主能力。大學生涯是大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過渡時期,因此大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除了在校園內搞好學習,參加各種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之外,還應該走出校園,逐步走向社會,了解當今社會發(fā)展的趨勢,逐步學會在社會中生存。大學這個新環(huán)境,讓他們逐步脫離父母的呵護,學會獨立的應對各種復雜多變的情況。這是一個痛苦的心理斷奶期,因此在此階段他們特別需要他人的理解與幫助。作為輔導員,應該協(xié)助他們消除心理上的畏懼感,幫助他們由未成年的心理依賴狀態(tài)漸漸過渡到成年人的獨立自主狀態(tài),讓他們平穩(wěn)順利的渡過此階段。

  (二)目標的定位

  剛剛離開家鄉(xiāng),離開父母,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的大一新生。由于在高中生活中基本上都是由父母包辦一切,他們只需要好好學習,因此社會生活經驗幾乎為零。他們對未來生活充滿著幻想和理想,但是又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不知道自己適合什么樣的專業(yè),適合什么樣的工作,更不知道自己該從哪個方面為之而努力。因此,進入大學后,這類學生沒有一個明確的人生目標為之而奮斗,所以在學業(yè)上常常感到非常迷茫,不知所措。因此作為輔導員,應該多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特長和興趣,幫助和指引學生找到適合自己性格發(fā)展的`人生目標,制定比較切合實際的職業(yè)規(guī)劃。

 。ㄈ⿲W習的需要

  大學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主的學習,老師在一節(jié)課上講解的內容往往需要大學生在課外花費數倍的時間去消化吸收。剛剛踏入大學的大一新生,由于在中小學階段養(yǎng)成的在老師和家長督導下被動的學習習慣,使他們一時間之間難以適應大學的自主學習方式,從而導致在學習上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如很多同學對自主學習感到無從下手,不知道怎么樣合理的安排時間,利用時間。每天把自主支配的時間浪費在睡懶覺,打游戲上面。因為沒有充分的預習功課,導致他們在課堂上根本聽不懂老師所講的內容,課后又沒有及時的復習,把課堂上所沒有聽懂的知識點搞懂。長此以往,導致惡性循環(huán),從而對學習產生厭倦感;大學課程的深度和知識面的廣度,常常是中學所無法比擬的,需要學生有寬廣的閱讀量和靈活多變的學習方法,對學生的要求比較高,學習壓力也較大。因此,輔導員要根據大學生的特點,同他們一起尋找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引導他們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從而使學生能夠快速的適應大學學習生活。

  (四)人際關系的處理

  人類是群居動物,人們都需要有自己的朋友,伙伴。離開家鄉(xiāng),離開熟悉的親朋好友,獨自面臨一個陌生環(huán)境中的大學生更迫切的希望結交到真心的朋友。但是寢室人際關系,戀愛關系,常常是令他們困惑痛苦不堪。很多大學生是首次離開父母,與同齡人一起生活。彼此個性的不同,生活習慣的差異,對他人的包容度欠缺是寢室產生矛盾的根源。寢室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一個重要場所,寢室成員之間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一旦發(fā)現某個寢室成員之間產生較大矛盾,輔導員應當及時幫助他們,調解矛盾,緩解糾紛。如果確實因為生活習慣,個人性格等原因無法繼續(xù)相處在同一個屋檐下,輔導員可以把他們調開,避免矛盾的激化。

  二、輔導員心理健康工作重點關注對象

  輔導員還需要對貧困學生,內向學生和網絡成癮學生進行重點的關注,做好這三類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貧困學生往往來自于貧窮落后的偏遠地區(qū),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導致生活習慣與價值觀念和成長于城市中的學生存在很大的沖突。有個別同學因為生活習慣不太愛洗澡,在整個冬季可以幾個月不洗澡或一個月洗一次澡,導致同寢室同學和班級里的同學對他意見較大而產生矛盾。有些貧困學生虛榮心強,不敢坦然面對貧困,在與同學相處當中敏感而自卑,常常以為同學們因貧困而針對他,嘲笑他,從而產生心理問題。這一類學生更需要輔導員在物質上提供幫助的同時,更多的給予精神上的幫助與關心,引導他們正確的面對貧困,鼓勵他們自強自立,積極樂觀的面對未來。性格內向的學生朋友較少,他們不善于表達,也不善于人際交往。但是這類學生內心同樣也是十分渴望友誼的,如果有人能及時疏導他們內心的苦悶,讓他們情緒得到恰當的發(fā)泄與釋放,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融入集體,引導他們掌握正確的人際交往技巧。那么他們的周圍就會有朋友,就會有支持,就能有效的避免心理問題的產生,也能避免情緒壓抑到極點而作出的一些偏激行為。迷戀游戲,網絡成癮在男性大學生中所占比例較大,他們一般都是在學習上有困難,難以在現實世界中找到自信的人。于是他們每天花大量時間泡在網上,沉湎于游戲之中,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尋找心理滿足,靠游戲中的獲勝來取得自我價值的實現。有的同學甚至發(fā)展成長期生活在網吧之中,導致在期末考試中大部分科目都掛科而不得不退學。面對這一類學生,輔導員應該首先幫助他們戒掉網絡依賴性,鼓勵他們離開電腦,走向課堂和校園,支持他們不斷參加各種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促使他們找到自信,慢慢重新融入現實社會。

  三、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方式

 。ㄒ唬┩ㄟ^各種靈活多變的形式,大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已經引起國家和學校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高校輔導員可以通過主題班會、講座、心理健康知識競賽、網站,qq,微信等多種渠道和方式來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大學生們能正確的認識和看待心理健康問題,在大學生活中出現問題時,積極主動的與輔導員溝通,尋求幫助,預防并消除因長期情緒壓抑可能出現的各種心理異常,防患于未然。

  (二)為需要心理疏導和幫助的學生提供專業(yè)的指導和幫助

  現在各個高校都已經配備由心理專業(yè)的教師負責的心理健康工作室,在大一新生進校以后開始心理問卷調查,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普查。摸底排查后,建立心理預警機制,針對各種有心理困擾的學生提供專業(yè)的心理輔導和支持,從專業(yè)的角度,采取單獨輔導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擺脫心理困擾,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提供及時的幫助,避免惡性的事件的發(fā)生?傊睦斫】凳谴髮W生成才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它不僅關系到大學生的學習、工作、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而且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振新和民族的昌盛。[3]因此,應充分發(fā)揮教育的力量,加強心理受挫能力方面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品質,使其能夠以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起伏。[4]

  參考文獻:

  [1]陳曉霞,王月琳,周若愚.淺議高校輔導員如何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華章,2012(14).

  [2]楊曉燕.淺議高校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J].卷宗,2012(3).

  [3]陳海波,韓天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及實施途徑[J].職業(yè)時空,2007(14).

  [4]張家甄,張敏強,何凱,等.大學生挫折心理抵抗能力與自殺意念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20

  摘要:針對傳統(tǒng)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與教學效果等多方面問題,從主體性教學模式的角度進行研究,分析主體性教學模式運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優(yōu)勢,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無法適應時代和大學生的教育需求,尤其在當代大學生個性差異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完善現代教學體系,針對當代大學生特點,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是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舉措。近些年,主體性教學模式成為高校教學的重要發(fā)展趨勢,也成為教育學界在理論和實踐方面探索的新課題。主體性教學模式更重視學習的自主性,強調教學管理的靈活性,更注重大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實施主體性教學,主要是挖掘大學生自身的主體性潛力,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較強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的主體。實施主體性教學模式,其最終目的不僅在于尋求有效的教學方法,更為重要的是形成新的教育思想和育人觀念,以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所承擔的使命。本文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實踐路徑進行探討。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內涵與特點

  1.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內涵

  主體性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指導性教學,發(fā)揮學生自覺性和主動性,積極參與教學和其他教育活動的教學模式。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主體性是現代大學生的典型特征,這就要求教學內容要豐富,教學形式要多樣化,教學環(huán)境要寬松自由,要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二是主體性教學模式的核心是自主學習。主體性教學模式的特點和任務決定了自主學習成為主體性教學模式的主要形式。三是以人為本是主體性教學模式的教學理念。主體性教學模式以培養(yǎng)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主體精神為發(fā)展目標,逐漸形成促使學生形成健全人格的教學環(huán)境,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主體性教學模式的本質。在這個主體性教學的過程中,尊重學生所需是進行大學生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必要前提。它強調教師的主導性作用和學生主動參與的主體性作用,還會激發(fā)學生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由此可見,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樣需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注重觀察與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發(fā)展情況,適當地采用不同情況不同對待的方式組織和安排心理健康教學活動,讓學生養(yǎng)成自我調整心理狀態(tài)的.行為習慣,實現切實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學目標。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特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是指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以心理健康教學為載體,教師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發(fā)揮主體參與性,具體來說,就是讓學生自選心理健康教學內容,自主設計教學方式和方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行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探討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逐漸形成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主體性的一種教學模式。其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實施目標是培育、發(fā)展、完善人的主體性,達到心理健康教育雙方主體的自我實現。該模式主要包含以下特點:

  第一,教學內容由學生自主選擇。把教學內容交給學生,根據學生的自身心理健康情況和對相關知識的渴望程度來進行自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指定教學范圍,縮小學生選擇范圍。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穿插講述學生感興趣的心理教育內容和熱點話題,幫助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的豐富度和實效性。

  第二,教學方案由學生自主設計。在制訂教學方案方面,學生可以借助自身的人力資源和物質力量,提前準備好教學相關材料和教學方案,如教學案例、相關視頻、情景劇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做好學生的指導性工作,幫助學生搜集相關的教學信息,發(fā)散學生思維,學會多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發(fā)現不足并及時閱覽指導。通過學生自主設計教案的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同時結合教師的理性思維,共同合作促進教學的良好發(fā)展。充分發(fā)揮教學內容的主體性作用,讓教學方案滿足學生的求知點和心理健康所需。

  第三,教學主體由學生做主導。在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心理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體驗教學的主體感,進而營造一個高效、舒適的教學環(huán)境和人際環(huán)境,讓學生在掌握心理健康知識的同時鍛煉自身的主體能力,為轉化為自身潛能提供適宜的外部條件。

  二、主體性教學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實踐優(yōu)勢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性重視教育者、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只有達到重視的高度,心理健康教育雙方的主體性才能充分發(fā)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強調的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其中,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需要轉變學生學習觀念,把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變成為主動汲取知識、自己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教學狀態(tài);教師作為實施教學的主體,主要發(fā)揮指導性作用,從原來的主動傳授知識轉變?yōu)閷W習過程的指導者,逐漸達到自主學習的教學效果。

  1.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作用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是一個注重學生主體參與性的教學內容,它需要師生雙方發(fā)揮主動性積極參與。這種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對于學生自身而言,主動參與就意味著主動學習,主動獲取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當代大學生學習心理健康問題應該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學生作為認識的主體,在頭腦意識中通過感知、努力和實踐來進行;作為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這種互動式交流既提升了教學藝術又展示出人格魅力。

  2.強化師生合作學習的教學效果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雙方多向交流的互動關系,它需要在教學課堂上實現良好的互動模式,達到相互獲取知識的目的。這種獲取知識的關系,不僅包含言語的溝通,還包括知識、經驗、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交流。在實現教學目標方面,它要求學生能夠配合老師,與老師產生更多的互動,是對學生意志力、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展現。主體性教學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的運用,恰恰增強了合作學習的師生關系。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是讓彼此看到對方的優(yōu)點,并共同認同接受的教學感受。因此,實施這種主體性教學模式的教師應增加交流的機會,集思廣益,以達成良好的師生合作關系的共識。

  3.營造全面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

  傳統(tǒng)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是以書本、黑板、多媒體為主的教學環(huán)境,采用以老師為主導教書、學生聽書的教學模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對教學環(huán)境進行了創(chuàng)新。在該模式中,學生作為主體,從頭至尾、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大學生可以從心理健康的問題出發(fā),主動安排教學內容,并創(chuàng)新思維,不是將眼光放在標準答案上,而是要擴大范圍;在教學形式方面,可以適當采用課內課外、室內室外等方式,改變現有的教學空間,引進現代化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擁有自由、廣闊的教學環(huán)境,這些直接體現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的優(yōu)勢。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1.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中,學生和教師是不能分開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離不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的有效發(fā)揮。作為學生,需要教師針對其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進行正確引導。一方面,在實施教學前進行指導,在教學內容設計方面,可以讓學生參與其中,做好深入分析、認真指導教案的工作,這是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基礎保障;另一方面,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做好引導工作,在整體的教學課堂上,應該讓學生發(fā)揮主體性地位,同時教師要時刻掌握學生的參與尺度、課堂氣氛以及教學內容是否偏離主題等環(huán)節(jié),做好總體把握大局、定期引導、關鍵時刻及時補救等工作。

  2.形成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是兩個主要參與主體。在實施主體性教學模式時,容易產生學生過于主體性或教師過于主導性等不和諧的師生關系現象。因此,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的重要保證。實現師生關系的民主平等,具體來說,首先要把充分的時間交給學生自己。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積極思考、討論,保證學生在教學時間內有效地獲取知識。其次,給學生營造思維空間。對于教學內容,學生要積極表達自己的見解,形成一種自學的氛圍。最后,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原則。

  3.采用適當、科學的教學輔助方法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不僅是知識、信息的交流過程,也是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過程。因此,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親身實踐,適當地采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教學輔助方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助性教學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情境感染法。情境感染,作為一種動力,能夠激發(fā)學生積極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的主動性,進而產生主動學習的行為。二是活動競爭法。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開展有關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心理實踐活動中獲取實踐經驗,強化理解,創(chuàng)新思想。

  4.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意識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它非常重視方式方法以及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意識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給予學生足夠的發(fā)展空間。在很多情況下,由于教師和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經歷不同,在教學指導方面不一定就要學生完全按照教師的要求來進行,可以鼓勵學生并適當地放手讓學生發(fā)揮。二是積極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要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做到暢所欲言,培養(yǎng)他們自主發(fā)現問題、共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進而積極引導他們身心健康成長。

  5.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針對性教育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應該注重教育教學的差異性,因材施教。一方面,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方面要注重個性化和實用性。由于學生個體在多方面存在差異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特色也會略有不同。實施該模式的宗旨是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幫助學生解決相關問題時提供策略和方向上的引導,因此應講求實用。例如向學生傳授一些簡單實用的心理調節(jié)知識和技巧等。另一方面,對大學生運用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時,要以人為本,注重區(qū)別對待。

  四、結語

  主體性教學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發(fā)揮著主體性、實踐性和合作性的重要作用。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外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適應時代要求,確保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走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道路,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的過程應不斷完善。同時,高校應根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的發(fā)展狀態(tài),結合大學生自身的優(yōu)勢,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模式,切實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真正達到教育目的。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21

  摘要:文章通過綜合有關調查研究結果與掃描大學生的實際表現, 宏觀透視了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狀況, 分析了心理問題的表現并探討了加強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取向, 反映了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嚴峻性與加強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 教育取向;

  一、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宏觀透視

  大學生是我國青年隊伍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從總體上看, 大多數學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但是, 由于主客觀原因的影響, 在大學生群體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也存在著嚴重的心理障礙,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 心理疾病已成為大學生休學、退學、死亡的主要原因。據北京16所大學的調查結果表明, 近年來, 因心理疾病休學、退學的人數分別占因病休學人數的37.9%, 因心理疾病退學的人數占病退學總人數的64.4%, 并且因心理疾病休學、退學人數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福建師范大學以846名大學生為被試進行心理健康測查, 心理問題的檢出率為19.26%, 其中, 學業(yè)一般的學生有心理問題者占26.21%, 學業(yè)優(yōu)良的學生有心理問題者占10.99%。研究表明, 大學生這個群體總體上約有20~30%左右的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 存在較嚴重心理障礙的大學生占總體的10%左右。從年級層次看, 一般來說, 大學二、三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最差, 一年級學生次之, 四、五年級有心理問題者最少;從性別差異看, 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比男大學生嚴重;從專業(yè)特點看, 似乎是所學專業(yè)的學習和競爭壓力越大, 發(fā)生心理障礙的人數越多。

  從各個高校學生的實際表現看,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承受力較弱, 心理素質較差, 反映出的心理問題較多。由于心理衛(wèi)生知識的缺乏和對心理咨詢的不正確認識, 其中僅有極少部分的大學生接受了心理咨詢方面的專業(yè)性幫助。筆者的研究發(fā)現, 在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中僅有1/3的人能意識到自己有問題, 有1/4的人能主動求助于心理咨詢, 其中一些學生往往是由于自身的心理問題達到了一定程度, 才被迫求助心理咨詢的。這種狀況嚴重地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影響了他們正常的學習與生活。

  二、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微觀掃描

  1.環(huán)境應激引發(fā)的心理不適應

  適應是人的本質特征之一, 是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機制。大學生出現的許多心理問題都是由于對環(huán)境變化的不適應引起的。這種不適應帶來的心理問題突出地表現在新生身上。

  第一, 對學校環(huán)境的不適應。學校環(huán)境對新生有重要的影響。大學新生遠離家鄉(xiāng), 過上了獨立的集體生活。由于獨立意識與獨立生活能力較差, 給大學新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環(huán)境應激。這些應激一旦超過限度, 便容易出現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分散、環(huán)境適應困難, 以及煩躁、焦慮、頭痛, 甚至出現神經衰弱等癥狀。

  第二, 心理角色的不適應。許多大學生在考入大學之前是學校中的學習“尖子”, 有強烈的優(yōu)越感。進入大學后, 人才薈萃, 其優(yōu)勢地位發(fā)生了變化, 他們可能不再是校園中的“寵兒”或超群的佼佼者, 角色的突變使他們的理想大廈開始傾斜。他們會重新審視自身的價值, 自信心下降, 情緒一落千丈, 從此消沉、苦悶、一蹶不振, 甚至產生強烈的嫉妒心理和攻擊行為。

  第三, 學習方法不適應。中學應試中的“連年征戰(zhàn)”所形成的一套學習模式和方法, 使剛入大學的新生對于新的學科、新的內容、新的教學和學習模式不適應, 他們仍沿用已不適應的思維定勢與學習模式, 結果造成了學習成績及效率的不理想但又忽視學習方法的探討, 使之在學習問題上疲于被動應付, 心理上承受較大的壓力, 出現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反應和學習疲勞現象。

  第四, 生活習慣的不適應。大學新生在入學前對大學環(huán)境和生活的向往與憧憬及自我設計的理想與現實單調的“三點一線”式的生活差異, 南、北方學生的倒位就學, 飲食、語言、生活方式的差別等造成了學生對生活習慣的不適應。對這些環(huán)境的應激會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導致各種心理問題。

  2.學習負擔過重引起的緊張焦慮

  大學生學習的課程多, 涉及范圍廣, 內容難度大、要求高, 與中學相比, 學習環(huán)境與方法差別大, 學習負擔和心理負擔重, 時間緊迫感強。據北京海淀區(qū)16所大學的調查表明, 每天學習時間在9~11小時的學生占30%。這種“高、強、長”的學習壓力使大部分學生深感睡眠不足, 從而造成學習興趣下降、學習效率降低。緊張焦慮的累積導致學習疲勞和神經官能癥等癥狀。

  3.人際關系復雜誘發(fā)的心理困惑

  大學階段, 大學生以相對獨立的個體步入了準社會群體的交際圈, 積極嘗試進行人際交往, 并試圖發(fā)展交往能力, 為將來步入社會做準備。大學階段面臨著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異性關系等較復雜、多維的人際關系, 由于大學生社會知識的缺乏和閱歷的淺薄及人格的缺陷, 又往往缺乏處理各種人際關系的技巧, 致使部分學生在人際關系上遭受挫折, 或表現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悶與焦慮, 或企圖對抗而陷入困境, 由此產生心理問題。

  4.人格缺陷引起的心理違常

  部分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例如:猜疑、嫉妒、偏激、冷漠孤僻、喜怒無常等。這些個性的缺陷嚴重地影響大學生的學習、人際交往及自身的發(fā)展與完善, 由此產生心理問題。當他們意識到自身不良的個性品質時, 在無力改變的情況下, 表現出消極的防御反應及自我否定傾向, 引發(fā)更嚴重的心理疾病。

  以上分析表明,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形勢嚴峻, 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當代學校教育的一項戰(zhàn)略性任務。

  三、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教育取向

  面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筆者認為, 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取向有以下幾個方面:

  1.樹立“完滿康強”觀和全面發(fā)展教育的新觀念, 提高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隨著社會的發(fā)展, 健康概念的內涵發(fā)生了變化。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 (WHO) 的界定, 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狀態(tài), 而是一種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道德品質都趨于完滿的狀態(tài)。健康概念的發(fā)展使現代人追求一種人生最積極、更高層次的適應和更完善的自我實現, 從而形成了健康的“完滿康強”觀!巴隄M康強”觀是全人類的理想, 是每個大學生的追求, 也是當代學校教育的工作方向。隨著健康觀的改變, 全面發(fā)展教育的內涵也在發(fā)展, 全面發(fā)展教育不僅包括德、智、體、美、勞等教育, 還包括心理教育, 并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 心理教育愈來愈顯示出它的重要地位。它不僅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和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因而, 高校應把大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當作一項重要工作開展。

  2.培訓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員,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建設。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要培訓教育工作者與管理者, 使他們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與技能, 形成一支強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一方面使他們自覺地維護和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另一方面使他們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質, 通過自身健康的人格去影響和教育學生。現代心理衛(wèi)生學認為, 教育者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狀況, 比起他們的專業(yè)學科知識和教育方法更能影響學生的發(fā)展。

  3.普及心理衛(wèi)生知識, 充分發(fā)揮大學生自我心理的調適作用。許多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是由于缺乏心理衛(wèi)生方面的知識而導致的。他們迫切需要了解自身發(fā)展中的心理問題, 需要心理衛(wèi)生方面知識的指導與幫助。鑒于此, 高校應充分利用校園中的墻報、黑板報、?、書籍、廣播、校園網絡等宣傳渠道或開展“心理衛(wèi)生活動月”等活動, 向大學生普及心理衛(wèi)生與健康方面的知識, 使他們能正確地認識自身發(fā)展中的一些心理現象, 喚起大學生對心理素質優(yōu)化的自覺要求, 掌握心理調控的基本技能, 能對自身的心理問題進行“自助”, 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與發(fā)展自身心理品質。

  4.成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 有針對性地排解學生的心理困擾。專門的心理咨詢是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主要途徑。近年來, 鑒于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不斷增多, 我國許多大專院校都設立了名稱不同的心理咨詢機構, 有的學校還安置了專門的或。通過專門的受過訓練的工作人員對學生進行心理測量、心理咨詢及心理治療工作, 排解大學生的心理困攏, 緩解或矯治大學生的心理疾病, 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5.開展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或途徑。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 從小在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成長。教育的“溫室效應”, 使得他們經歷貧乏、角色單一, 獨立能力、適應能力較差, 心理承受能力較弱, 形成的心理問題較多。因而, 學校應有意識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 讓大學生置身于社會實踐中, 了解社會, 接觸現實生活, 體味多彩的人生, 進行耐挫折教育、角色訓練和個性塑造, 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社會適應行為和堅強的自我。

  6.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 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綜合化。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是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新思路。通過對學生生活史、發(fā)展史、成長史等的系統(tǒng)考查, 智能、人格、心理健康狀況的心理測查與行為分析, 咨詢記錄等手段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可以在短時間內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有利于對學生心理異常行為進行早期的預測、預防及矯治;有助于對大學生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輔導。許多院校實踐表明, 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有多方面的益處, 是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綜合模式。

  總之,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是嚴峻的, 當代大學生表現出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多樣的, 在此基礎上, 改善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取向也是多方面的, 這些取向必將在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22

  摘要: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給人類帶來的改變是雙面的。一方面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加快了生活的腳步。但與此同時,社會節(jié)奏加快,人們身心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難免產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大學生是時代驕子,他們的身心素質決定了國家的發(fā)展和走向。因此,應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本文體育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提出體育教育融合心理教育的措施,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大學;體育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

  1體育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1體育教育能夠調節(jié)學生心態(tài),振奮精神

  大學生壓力比較大,特別是在期末或是面臨一些重要抉擇的時候,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將一些不利的情緒變得積極,就涉及到心理素質問題。積極參加體育教育,能夠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放松,在鍛煉過程中,消極情緒會受到抑制,也會暫時告別煩惱的困擾,而且能夠產生一些積極的想法,對問題的解決很有幫助。再者體育教育是一個宣泄的途徑,釋放出來之后,更是會感覺到心里的輕松。調節(jié)心態(tài),最主要的途徑就是宣泄,哭是很多女孩子選擇的途徑,而體育教育同樣是行之有效的手段。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一些小的煩惱和困擾都可以嘗試通過運動鍛煉的方法發(fā)泄出來,緩解心理壓力,改變心境。

  1.2體育教育能夠提升學生意志力,培養(yǎng)品質

  很多用人單位在選拔人才時,非常重視應聘者的意志力,因為缺乏這種精神就無法在工作崗位中取得成就,很容易因為挫折而喪失信心,導致效率下降。從用人單位的選拔條件中,就能夠看出整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和需求,必須從教育層面給予重視。體育教育是一種對身體的磨礪,與此同時,也是靠意志力來克服困難的過程。如今大學生因為生活環(huán)境變好,家庭條件優(yōu)越,而相對之前來說吃苦比較少,加上父母的“溺愛”,造成他們受挫折能力弱,缺乏戰(zhàn)勝困難的毅力和勇氣,遇事會先選擇逃避,而不是面對。體育教育恰恰能夠以最簡單的方式,來豐富學生的情緒體驗,培養(yǎng)他們的意志力,以身體本能作為基礎,去培養(yǎng)奮發(fā)精神。體育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競爭性,能實現學生的自我監(jiān)督、自我激勵、自我戰(zhàn)勝等,從而實現超越別人、超越自我。同時學習一些較高難度的動作,或是重復一些基礎動作時,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堅韌與耐心、恒心,去克服主觀和客觀的困難,從主觀方面更加努力。也將這些品質進一步延伸到學習和生活等其他方面,擴大影響。

  1.3體育教育能夠提高交際能力,收獲友情

  交際過程本身也是一個“發(fā)泄”的過程,能夠傳播好的情緒,消散壞的情緒,而且對于生活來講,友情是幸福的,是快樂的。體育教育往往是一個團隊合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間的交流與玩鬧都能成為他們的點滴記憶,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能夠在一起為實現同一個目標而努力,這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當然在體育教育中也會出現各種沖突,如時間沖突、責任沖突等,如何協(xié)調這些更是學生“情商”的鍛煉過程。通過這些有效的團隊合作,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成為健康心理的必備素質之一。

  2高校實現體育教育融合心理教育的實際措施分析

  2.1更新傳統(tǒng)高校體育教育理念

  當代高校實現體育教育與心理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修整傳統(tǒng)體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心理教育人事誤區(qū),將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體育教育工作重點發(fā)展的位置。就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由于缺乏關注和重視,僅能掛靠在學校德育部門進行,多由兼職教師負責,部分高校相對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設置了相應的心理咨詢室,但普遍處于起步發(fā)展階段,實際效用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2.2明確高校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大學學習生活是多數學生最后的學生生活,大學可以看做是社會的簡化縮影,這一時期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學生環(huán)境與之間接受的存在巨大差異,學生逐漸成為生活的主人并開始嘗試主導個人生活走向,學生個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步入最后的調整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面臨心理衛(wèi)生、學業(yè)、就業(yè)、個人問題等多方面復雜的生活問題生活壓力劇增,相關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于情感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焦慮問題、性健康等方面內容。針對復雜的學生心理問題,高校在制定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時,應組織進行廣泛的學生心理調查,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態(tài)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從而有針對性的調整教育目標,優(yōu)化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與傳統(tǒng)教育不同,必須建立在了解學生需求的基礎上,才能有效調整教育重點,結合高校體育教學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主要包含以下幾點內容:

 。1)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自我認識;

 。2)提供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建立校園和諧關系;

 。3)加強學生心理品質教育,強化學生心理適應能力;

  (4)鍛煉提升學生的意志力及耐挫力;

 。5)培養(yǎng)學生科學、健康的心理調節(jié)習慣,提高學生自控力;

  (6)挖掘學生終身體育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2.3豐富高校體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高校體育應積極調整自身教育內容組成,適當提高心理教育內容在高校教育中占有的比重,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引導學生逐漸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積極了解、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從而加強體育教學與心理教育的聯系性,使學生形成包含心理健康的體育運動觀念,以滿足學生實際成長需求。傳統(tǒng)高校體育教育側重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對于體育運動的競技因素關注較多,對于心理、情感、態(tài)度等內容關注較少,因此豐富高校體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具有重要意義。

  2.4保持高校體育教育原有特點

  高校體育教學經過多年發(fā)展,具有自身獨特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實現高校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學的融合,應注意保持體育教學原有特點。高校應認識到體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間的關系,并非從屬關系,并不是要將體育課程改為心理健康課程,而是要把握尺度,促進兩者的協(xié)調發(fā)展。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23

  摘要:我國是傳統(tǒng)的茶文化大國,無論是具體的茶文化理念,還是茶文化體系的具體影響,都極其值得我們深入探究。從茶文化的價值內涵中,我們可以看到完善的茶文化理念對學生成長有著重要作用和影響,本文擬從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分析入手,結合傳統(tǒng)茶文化的具體內涵分析,通過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和作用,從而探究茶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具體影響。

  關鍵詞:茶文化;大學生;心理健康;價值影響

  對于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培養(yǎng)活動來說,其對大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作用和影響。完善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能為學生參與整個大學教學活動提供有效幫助。但是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開展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問題。其大大影響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從而使得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其存在的心理素質問題,對學生培養(yǎng)造成了極大影響。

  1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分析

  雖然當前高校教學體制實現了不斷完善與發(fā)展,但是客觀的說,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開展過程中,仍然與實踐應用之間存在極大差距,目前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過程中,其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為:首先,多數學校將教學重點放在了知識教育和體能教育上,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成長和學習中的作用和影響,因此,無論是心理教育的投入力度,還是其課程開課狀況都較不理想。在很多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其未能對大學生的成長要求,形成有效的認知和了解,因此培養(yǎng)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理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就是當前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要求,而從很多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況上看,很多學生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行為問題和心理障礙,如果不能夠對其進行合理的引導,那么很容易對其成長和學習產生極壞的影響,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要求。但是客觀而言,目前在高校教育體系構建過程中,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溝通和反饋機制,從而使得多數老師和學校未能及時察覺到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即使部分高校開展了心理健康教學活動,但是其只是把整體教育的重點和精力放在了教學的表面,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根本了解和認知。最后,當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過程中,其教學理念較為廣泛,教學元素較為陳舊,教學互動性較差,教育反饋并不及時,因此,這就限制了整個高校心理素質健康教育的.效果,從目前大學生培養(yǎng)的實際狀況來看,優(yōu)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形式和思路極為必要,特別是在高校教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的今天,及時引導和消除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健康完善,而目前很多高校在開展這一活動時,都只是從教學的表面來切入,無論是教育的及時性還是其先進性都較為欠缺。因此,我們必須探究適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具體教學理念和機制,通過系統(tǒng)化融入,從而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2傳統(tǒng)茶文化的具體內涵分析

  茶文化是以茶為基礎載體所形成的文化內容,茶文化的核心市場,實際上反映的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與成熟,而隨著當前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不斷提升,將茶文化應用于日常生活當中,也極具現實價值和重要意義,通過對茶文化的內涵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茶文化中包含著豐富而成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尤其是其中所具備的精神理念,實際上就能夠為當前我們所開展教學活動提供教育基礎和幫助,比如,在茶文化體系中,除了相應的行為理念之外,還包括成熟的心態(tài)文化,而成熟的心態(tài)文化實際上,就是一種精神上的追求,通過將茶與人生哲學理念相結合,從而提升了整個茶文化的高度。我國的傳統(tǒng)茶文化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理念,同時也是經過長期傳承發(fā)展所形成的文化內涵。在茶文化的形成過程中,也具備了完善的表現形式和內涵。因此,如果能夠將茶文化應用到當前社會生活中,便能夠實現良好的價值體系,在我國茶文化體系中,除了其中所具備的物質文化之外,其行為文化和心態(tài)文化也是目前最值得我們傳承的內容之一,尤其是其在茶文化體系中所形成的思維方式、價值理念以及生活方式,都能夠給當前人們從事各項活動提供有效的指引與幫助。

  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和作用

  我們必須看到大學生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教育,實際上是一個整體復雜的系統(tǒng)化教育工程而同時也是高校德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繼續(xù)采取積極有效的教育教學手段,能夠有效消除學生的不良情緒,降低其心理疾病的風險,從而幫助其逐漸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理念,因此,我們必須積極探索適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理念和實施方法,確保整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有效實施。不僅如此,當前學生在培養(yǎng)過程中,其生活環(huán)境和條件更為優(yōu)越,尤其是很多學生缺乏全面、積極向上的生活理念,從而使得多數學生存在相應心理問題,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展的必要性日益增強。因此,隨著當前高校教學活動日益成熟,如今完善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育機制就極為必要。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必須對以往學生培養(yǎng)過程中所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足等問題進行有效分析,從而實現理想的教育效果。隨著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如今在大學生培養(yǎng)過程中,完善心理健康素材融入,對于大學生培養(yǎng)則有著重要作用和影響。通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分析,可以看到整個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的缺失,是造成這一問題的關鍵因素,而機制的缺失,最重要的在于缺乏完善的教學元素。所以,如果能夠將茶文化等理念融入到整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其必然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教學效果,從根本上優(yōu)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效果。

  4茶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具體影響

  事實上,如果能夠將茶文化理念系統(tǒng)化融入到當前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其必然能夠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有效提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具體而言,其影響主要表現為:

  首先,茶文化理念的系統(tǒng)化融入,能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幫助其形成正確的行為處事思維方式。茶文化的精神是行為規(guī)范。而核心要求就是人應該在社會中怎樣正確的處事規(guī)則,因此,相對于傳統(tǒng)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缺乏對學生處事態(tài)度的正確引導,所以,以茶文化為載體,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其必然能夠讓學生認清自己,從而對自己形成一定的自省和審度,當然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實現良好的定位,從而幫助學生自己形成平和穩(wěn)定的狀態(tài),進而引導自身能夠有效處理自身存在的各項心理問題。其次,茶文化理念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更全面地實現修身養(yǎng)性理念,茶文化的核心理念實際上就是靜心修身,而這從很大程度上需要人們在飲茶的同時,感受個人的生活理念和態(tài)度,通過不斷求索,從而對傳統(tǒng)文化形成全面完善的理解和認知,從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來看,很多學生,或者是存在較為自卑或者未能對自已形成有效的了解,如果能夠運用茶文化理念,便能夠對學生成長提供有效幫助。

  不僅如此,當前大學生在培養(yǎng)過程中,其存在較為嚴重的考試作弊等誠信缺失現象,而茶文化的核心就是仁義、誠信理念,因此,如果能夠將茶文化理念融入到整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便能夠引導學生在品茶的同時,領悟茶道精神理念,重新塑造自身人格理念,進而對其培養(yǎng)提供實質上的幫助。此外,茶文化理念的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內,融入到整個高校學生心理素質健康教育過程中,其不僅僅是教育理念的完善,更重要的在于對學生素質的有效提升,當前我們應該看到,在大學生培養(yǎng)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引導其形成正確的學習觀,更重要的在于引導其形成全面完善的素質,而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心理素質也是其中重要的內涵之一,因此,如果能夠將茶文化理念融入到當前大學生心理素質健康教育過程中,就不僅僅能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理念,同時更重要的是在于能夠讓學生在感悟傳統(tǒng)文化魅力的同時,學會掌握正確的處事行為規(guī)范和價值理念,從而形成完善的綜合素質。

  最后,當前大學生心理素質健康教育開展過程中,其不僅僅是一種理念上的完善,更重要的是對整個心理素質健康教育的體系化創(chuàng)新,其關鍵在于新理念和新思維的有效完善。所以,相對于這種傳統(tǒng)心理素質健康教育活動開展來說,多數學生和老師未能認識到心理素質健康教育的作用和價值,因此,無論其重視程度,還是其實施理念都較為欠缺,而將茶文化理念融入到整個心理素質健康教育過程中,不僅僅是一種理念的創(chuàng)新,更重要的是在于其是一種行為上的豐富與完善,因此,隨著當前學生心理素質健康教育的價值要求,探索茶文化與心理健康素質教育相結合的具體方式就極為必要。

  5結語

  我國有著豐富的茶文化資源,在這一資源體系內,不僅有著完善的物質元素,同時,其中也有著豐富的精神內涵,而通過對這一文化內涵進行分析,尤其是從當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狀況看,多數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其更多考慮的是知識學習和技能提升,因此無論是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是老師的關注度,其都未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給與應有的關注。所以,學生的心理疾病及困難就使得學生很難對自身的心理問題進行有效認知。而心理健康問題如果得不及時有效的解決,那么很容易對學生的成長造成影響。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24

  摘要: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更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因此,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本文結合時代發(fā)展需求以及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特點,提出了一系列適合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對新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和實踐應用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心理健康;心理障礙;教育模式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競爭壓力的不斷加劇,現在的高校大學生承受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心理健康問題也由此更加凸顯。逃學、玩游戲、悲觀厭世甚至自殺現象時有發(fā)生,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所引發(fā)的不良影響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因此,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由于種種因素限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存在很多薄弱環(huán)節(jié),很多高校沒有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既不能很好地滿足大學生心理上的需要,也大大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充分發(fā)揮[1]。因此探索如何在新時期開展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和新方法,并且構建一套符合我國國情并且適合于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國內外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得已經相當普遍,并且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視,心理學課是高校大學生的必修課,而且還形成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流派,掌握并創(chuàng)造了多種獨具特色的實際操作模式。在國內,很多高校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大都只是注重專業(yè)技能的教育,而忽視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注重政治思想表現,輕視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混為一談。

  二、高校大學生心理障礙表現

  1、適應性心理障礙。適應性心理障礙主要存在于大一新生中,由于大一新生剛從中學來到大學這個新的環(huán)境,因此有些學生就會產生一些不適應,比如對新環(huán)境的不適應。對于大多數新生來說,來到一個陌生的校園,嶄新的面孔、生疏的群體、不同的風俗人情、甚至不同的方言都會讓學生感覺不適應,感覺不知所措,常常會感到與人難以交流,從而產生寂寞孤獨感。對于新生來說,還會產生一些學習上的不適應。大學的生活不像高中那么緊湊,自由支配的時間比較多,所以很多學生就不知道如何適應和支配這些課余時間,也不知道如何學習和生活,從而覺得大學生活非常無聊、枯燥、乏味,結果會有掛科、留級、目標不明確,渾渾噩噩地度日等現象出現。

  2、人際關系方面的心理障礙。由于大學生都是集體生活,人際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倘若搞不好人際關系,將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及心理健康都將會有不良的影響。然而,由于各人的性格、生活背景的不同又會產生一定的思想上的隔閡,所以,由人際關系而引發(fā)的困惑和苦惱就會出現。來到大學,一般都非常期望能夠建立友好與和諧的人際關系,而這種期望又過于理想化,對別人要求過高,因此現實與理想的矛盾會導致大學生對自己人際關系的不滿,認為自己人緣不好,不會處理問題,造成錯誤的歸因。而這種錯誤的歸因往往又會反過來對人際關系帶來消極的影響。因此,他們就很容易會產生自卑怯懦、自暴自棄、嫉妒猜疑、悲觀厭世、孤僻冷漠等方面的心理障礙,這對高校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乃至身心健康都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3、學業(yè)方面的心理障礙。由于大學的學習和中學的學習不同,所以,就會有一些大學生出現學習方面的心理壓力,有些學生對所學專業(yè)不感興趣,或者學不會,這樣很容易自暴自棄甚至走極端。甚至有些學生無法正常完成學業(yè),這對其心理造成的影響非常嚴重。而對于即將畢業(yè)的學生,他們的心理壓力更大,一方面,他們要正常完成學習,另一方面,由于目前高校擴招,畢業(yè)生增多,找工作比較困難,要想找一個理想的工作就更是難上加難。在他們就業(yè)時會遇見猶豫、彷徨、忐忑不安等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這就會給臨近畢業(yè)的大學生造成巨大的壓力,不僅是學業(yè)更是就業(yè)的壓力,這些壓力可能會以一種不正常的舉動宣泄出來,如打架斗毆、喝酒鬧事、悲觀厭世等。如果不對其進行正確的疏導,將會對學校乃至社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

  在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少數確實有心理問題而需要救助的學生,更是為了在大學校園推廣及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大學生能夠正視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幫助同學們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使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能力,挖掘自己的潛力,正確面對和處理生活中出現的各種挫折,更好地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體系,健康快樂地成長,進而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以期達到身心健康發(fā)展。所以,要切實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構建一套適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1.成立專門的心理健康輔導中心。高校可以成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者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并且成立一支專兼職相結合并且有貢獻精神的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對于專職心理輔導老師來說,應該具備一定的專業(yè)心理咨詢水平,并且有一定的工作經驗,這樣可以給大學生提供準確、高效的心理咨詢服務;對于兼職心理輔導老師來說,要有一定的心理學、教育學基礎,并且熱愛心理咨詢工作且具有一定的專業(yè)水平。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將負責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工作,并且制訂每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計劃,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組織協(xié)調和運行工作,調動各方面的力量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務。

  2.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課。高校應根據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開設一套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在內容上,要不僅涉及到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還要著重于幫助大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質、挖掘潛力,提高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能力。使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能在真正意義上幫助大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形式上,可以采用互動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在人數不多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團體輔導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進來。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25

  引言: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tài)度復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huán)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yè)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yè)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去適應當前和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fā)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tài),即人對內部環(huán)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huán)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tài)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tài)。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huán)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tǒng)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tǒng)一和協(xié)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wěn)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征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xié)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后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zhí)、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wěn)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fā)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xù)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fā)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于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chuàng)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jié)的關鍵。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主要取決于他們心理素質的高低,取決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

  2、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fā)展的基本動力

  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fā)展密切相關,并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fā)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的道德規(guī)范、行為方式、環(huán)境信息、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發(fā)展,并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轉化為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發(fā)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于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從而達到心理優(yōu)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fā)學生潛能的可靠途徑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fā)受教育者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fā)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二者的協(xié)調發(fā)展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激發(fā)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幫助主體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角色轉換,發(fā)展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jié)撃艿玫匠浞职l(fā)展。

  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fā)展,而且也關系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系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yǎng),一項關于當代人主要素質的調查表明,當代人的素質不能適應社會進步和發(fā)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質,具體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究其原因,與教育不重視人的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與塑造有關。在大學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絕而幾乎失去從事一切行動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試失敗或戀愛受挫而產生輕生念頭或自毀行為;有人因現實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萬念俱灰;有人因人際關系不和而逃避群體自我封閉。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發(fā)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郁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我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學生心理素質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土木水利學院2002級學生入學第一年便因心理問題休學4人,他們四人分別因為:

  1、追求女生遭到拒絕而情緒不穩(wěn)定;2、長時間懷疑同學背后議論自己、鄙視自己,因而不敢面對別人;

  3、對生活目標喪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為異常。最終都不能繼續(xù)學業(yè)。常見的大學生心理問題還表現為環(huán)境應激問題、自我認識失調、人際關系障礙、情緒情感不穩(wěn)、感情適應不良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四、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fā)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于心理發(fā)展不成熟,情緒不穩(wěn)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fā)生,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沖突、竟爭與求穩(wěn)的沖突等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yè)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huán)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jié)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huán)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fā)展中的失衡狀態(tài)。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huán)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1、客觀方面

  與中學比,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人際關系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1)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fā)生了變化。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目的是為今后繼續(xù)深造或就業(yè)做準備;大學學的是專業(yè)知識,目的是把學生塑造成建設祖國的高級專門人才。中學課程幾年一貫學習僅有的幾門高考課程,中學有老師天天輔導,日日相隨;大學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獨立地思考和解決問題。新大學生往往不適應這種變化了的學習生活,不知道如何適應和支配時間。

  2)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部分新生在中學有寄讀經歷,但多數新生仍然是上學到學校,放學同家人居住在一起。進入大學后,班集體成為主要生活環(huán)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區(qū),日常生活全要自理,這對那些平時習慣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來說,確實是個難題。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3)人際關系較中學時代要復雜。大部分新生在中學時期居住的比較集中,從小學到中學,都有一些從小在一塊兒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邕M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qū),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同學間由原來的熱熱鬧鬧、親密無間變得陌生,有想法也難以啟齒。這對年齡僅有十七八歲的新生來說,是極不習慣的,因此,每逢節(jié)假日就會想家、想同學,會產生孤獨感。

  4)對待社會工作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中學的工作和活動多是在老師指導下開展,由少數同學承擔的。大學強凋學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團活動多,學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學習外,還要擔負一定的社會工作,關心班集體建設。新生往往不大適應這種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動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謀其政,感到壓力大。

  2、主觀方面

  新生物質生活的依賴性與精神生活的獨立意識發(fā)生著矛盾;日益增強的自主自立意識以及主觀愿望上的自主自立與客觀條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間發(fā)生著矛盾。這兩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適應新環(huán)境能力不強的新大學生很容易產生如下心理問題:

  一是盲目自滿與自我陶醉。因為考取了大學,老師表揚,同學羨慕,親友夸獎,父母慶賀,部分學生在這種自我陶醉中漸漸松懈了斗志,終日悠哉游哉,認為自己是中學的尖子,大學里成績也不會差,從而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滿。

  二是失望與失寵感。有的學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過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學后感到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因而產生失望感,有的學生曾是中學的尖子,是家庭與學校的重點保護對象,進入大學一下子不受重視了,就會產生失寵感。

  三是松氣情緒與歇腳心理。有的同學認為考上大學就是端上了鐵飯碗,長期拼搏的目標已經達到,心理上得到了滿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進入大學后奮斗目標不明,適應能力不強,競爭的氣勢也有所減弱,便產生了“松口氣,歇歇腳”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進的勇氣了。

  四是畏首畏尾。因為環(huán)境變化而瞻前顧后畏縮不前,社會活動不參加,運動場不光顧。整日除了學習之外,無所事事,生活單一,有礙個性發(fā)展。

  五、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于后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時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進。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發(fā)揮學校心理咨詢作用。

  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yōu)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咨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置心理咨詢機構。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fā)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huán)境。近年來,心理咨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fā)現與預防。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tài),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我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癥狀的學生,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咨詢中心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每年約有10%的新生被約請面談,根據面談分析,區(qū)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fā)現、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3、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

  通過各科教學進行心素質教育既是學校心理教育實施的途徑,也是各科教學自身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學過程都包括著極其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為教學過程是經社會歷史積淀的文化知識、道德規(guī)范思想價值觀念為內容和主導的。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只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教育意義,就能夠把人類歷史形成的知識、經驗、技能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即內化成學生的思想觀點、人生價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并在他們身上持久扎根。

  4、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tǒng)學習心理、衛(wèi)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學生了解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掌握心理調節(jié)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品質,如團結友愛的校風是學生形成群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幫助。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征。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松理解的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fā)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六、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培養(yǎng)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基礎

  二十一世紀的晨鐘已經敲響,在這新舊世紀交替之際,培養(yǎng)跨世紀人才是時代賦予高等學校的歷史重任。如何培養(yǎng)跨世紀人才,其核心是加強對青年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和培養(yǎng),全面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二十一世紀人才應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全面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質,且相互和諧統(tǒng)一,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學內涵。我們應該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們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學識才能素質,而較為忽視的是思想道德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即使在比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對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心理衛(wèi)生死角”引起足夠的重視,其結果是導致學生中出現了大量的心理問題,嚴重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影響了人才的整體素質,阻礙了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給國家?guī)頍o可挽回的損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不僅關系到廣大學生健康生理、心理的發(fā)展良好思想道德的養(yǎng)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關系到人才素質的整體提高、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直至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優(yōu)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fā)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yǎng),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蕩、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沖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chuàng)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yǎng),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zhàn)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qū),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zhàn)!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26

  摘要: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過于強烈,集體意識、社會責任感相對弱化,如何把社會化要求內化為個體的內在素質,這是當前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文章著重闡述了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必要性,心理健康與德育教育相結合的方法,二者的結合為培養(yǎng)新一代合格大學生提供全新的平臺,實踐證明,這種思考與探索是行之有效的。

  關鍵詞:心理健康德育教育內化

  長期以智力教育為主的教學體制忽視了學生的道德品質、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在新時期下,如何開展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是擺在每位教師面前的新課題。根據目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上長期思考和探索,筆者認為把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學校的重頭戲——德育相結合,應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促進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這也是對德育教育途徑的一種補充,它能為學校的德育注入新的活力。

  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弊鳛橐幻嘀魅危P者深深地體會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多么的重要,良好的心理品質對學生的發(fā)展是多么重要。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對學生開展心理教育,為學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臺,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一、環(huán)境與宣傳

  1.在班級設立心理知識專欄、悄悄話信箱,讓學生們了解心理知識,正視自我的心理狀態(tài)。我及時把學到的心理學知識以文章、便條或短信等不同方式傳遞給學生,和學生們分享。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心理鍛煉方法、心理訓練方法,能夠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利用一些機會挖掘自身的潛能,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人格特征;掌握“合理化”、“投射”、“升華”等心理防衛(wèi)方式;掌握正確的宣泄、移情、靜心、放松等方法;掌握基本的人際吸引、人際溝通方法,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自覺運用“首因效應”、“黃金定律”。

  2.通過介紹我院培養(yǎng)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先進事跡、成功典范,使學生正視職業(yè)教育,珍惜機會,把握自我,確定學習和人生目標,把握機會迎接挑戰(zhàn)。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

  二、心理輔導

  1.學習方面。作為一名教師,我有這樣的體會,有些學生上了大學就喪失學習目標和興趣。俗語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針對這種矛盾,我組織“我為什么學習”、“我的學習興趣”等主題班會,讓學生們在班會上相互交流,相互學習,認清自己的學習動機,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善于自覺地學習。用魏書生老師的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廣闊天地”激勵和鼓舞學生。學習聯想式記憶法以增進學習興趣。對于個別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如聽音樂學習,通過講解心理學中的“視聽干擾現象”,讓學生認識到學習中的不良習慣,自覺糾正。同時,要指導學生加強兩課學習,學會辯證的學習方法、辯證的思維方法。

  2.人際交往方面。人們遇到了煩惱或挫折,需要他人的支持與幫助、理解和信任,良好的人際關系正是一種重要的心理支持系統(tǒng),可以有效地減輕人的心理壓力,促進自我調節(jié)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我按照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要理論指導我的學生努力實現自我價值,正視自我的實現的需要。按照現代心理學人際關系理論指導學生處理同學關系、師生關系。按照;陿藴剩骸白粤ⅰ⒆詮、自尊、自愛”來勉勵異性之間的交往,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做到禮貌、真誠。

  3.品德方面。個體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道德認知、道德情操、道德行為共同協(xié)調發(fā)展的過程,其核心就是道德內化,這種道德內化需要心理素質或心理結構要素的培養(yǎng)。如何將德育的社會化要求內化為個體的內在素質,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意識,提高學生的行為準則,這是我做班主任工作中經常會思考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我嘗試著以班風建設為切入點,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當個人的良好品德與大多數人的相符時,就會形成良性的從眾心理,就會為個性發(fā)展提供最佳條件。在班集體內形成一種講正氣、比學習氛圍,使學生自覺加強思想修養(yǎng),積極要求進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在班集體中施行班干部輪換制度,充分發(fā)揮每位同學的聰明才智,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協(xié)作意識、社交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通過工作實踐,班干部可以更加準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促進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完善。讓他們在工作過程中學會交往、學會做事、學會做人。

  4.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

  充分利用班會、普訓、新聞時間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使命感。此外,我還經常會對學生們講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對于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認識早操的重要,珍惜大學時光的早操機會。

  針對個別同學沉迷上網的問題,我嘗試著用教育和移情的方式來處理。首先追求人性的自由和現實社會是相矛盾的。網絡的世界是不受社會標準、道德標準來約束的。但作為大學生來講,你是生活在一定準則下的現實人。你就一定要遵守校規(guī)。通過談話、談心,了解這些同學的上網動機,了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有針對性的組織一些集體活動幫助他們回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中來。

  三、心理咨詢與心理干預

  當代大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fā)育和發(fā)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加之對心理健康的忽視,就有可能出現身心發(fā)展失衡,嚴重的影響自身發(fā)展和社會進步。針對這些問題,我會建議個別學生找心理咨詢師做心理咨詢和心理干預。

  四、結束語

  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們各有所重,相輔相成。德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延續(xù),兩者殊途同歸,皆為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與道德品行而努力。將德育的社會化要求內化為學生的內在素質,培養(yǎng)一代合格大學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責任。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27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大數據儼然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種必然趨勢,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習慣、意識形態(tài)等方面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村大學生作為接受前沿文化的重要接受群體,其在成長的過程中,心理和生理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變化,為了更好的了解農村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狀況,借助大數據的理論形態(tài)和工具手段,深入探究農村大學生的心理現狀及面臨的問題,從而進行治理,促使農村大學生積極、健康、快樂的成長成才。

  關鍵詞:大數據;農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大數據應運而生,大數據在各行各業(yè)、生活學習中得到了廣泛運用,大數據所帶來的變革與日俱增、影響日益深遠。大數據以其強大的海量、精準、實用的特性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大數據已經成為一種新的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世界的本質就是數據的集合、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大數據作為一種新的技術和戰(zhàn)略,將為我國的各方面發(fā)展起到不可或缺的奠基作用。同時大學生作為前沿文化的接受者和傳播者,是祖國和未來的希望。農村大學生作為大學生群體中的一部分,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價值觀念、思想品行的發(fā)展狀況關系到對其自身的發(fā)展、社會的和諧、乃至國家的繁榮富強。因此借助大數據來探討、分析農村大學生的心理要素,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應對與治理,從而促進農村大學生健康、快樂的幸福成長。

  一、大數據的定義

  “大數據”一詞最早是由美國的未來學家托夫勒提及和使用,他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指出,大數據將在第三次浪潮中“譜寫華彩樂章”,并預言“大數據”時代即將到來。最早正式提出“大數據”概念的是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公司(MGI),其在一份名為《大數據:創(chuàng)新、競爭和生產力下的一個新領域》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在當今世界,分析大數據是支撐新的生產力增長的基礎!按髷祿备拍畹奶岢鰳酥局按髷祿䲡r代”的到來。隨著“大數據”在各行各業(yè)的廣泛應用,大數據所帶來的變革與日俱增、影響日益深遠。數據儼然已經成為戰(zhàn)略性資源,“誰擁有更多數據,誰就擁有未來”。[1]大數據,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大數據,對于“大數據”的定義而言,學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權威IT研究機構Gartner認為,大數據是在一個或多個維度上超出傳統(tǒng)信息技術處理能力的極端信息管理和處理問題;[2]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認為,大數據是“由科學儀器、傳感設備、互聯網交易、電子郵件、音頻視頻軟件、網絡點擊流等多種數據源生成的大規(guī)模、多元化、復雜、長期的分布式數據集!盵3]麥肯錫(MGI)對大數據的定義是:大數據是指大小超出了傳統(tǒng)數據庫軟件工具的抓取、存儲、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數據群。[4]總體而言,大數據是指在海量信息的基礎上以裂變式增長的速度不斷呈現出信息的集合。因而表現出大規(guī)模、多類型、高速度、精確性等特征。

  二、大數據與農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大數據作為新時期的戰(zhàn)略資源,有效抓住其優(yōu)勢和機遇,提升信息和數字時代的核心競爭力,對于我們深入探析農村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情況,有針對性的治理和改善,構建農村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和思維觀念,促使農村大學生緊跟時代發(fā)展趨勢,為自身的發(fā)展和社會、國家的發(fā)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大數據的海量性與農村大學生的心理影響因素多樣性相契合

  信息的裂變式增長,以信息為集合的大數據已經滲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數據以其多樣的信息來源渠道、繁多的種類、及時的變更性、多樣化的信息內容、多元化的思潮遍布在人們的工作和學習生活中。以互聯網為媒介的大數據展現給人們超強的海量信息,人們可以在瞬間掌握各種各樣自己所需的信息。大學是學生們的人生重要轉型期,對大學生而言,大學是大學生人生中接受高等知識和價值觀念、意識形態(tài)的定型時期,尤其對于農村大學生而言,相當于鯉魚跳龍門一樣,跳過那個知識的“龍門”,才能擁有廣闊的人生世界。然而農村大學生大多家境比較貧寒。他們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與城市的大學生迥然不同。從農村考入大學,因其成長環(huán)境而會面臨眾多的問題,如社交關系、學習壓力、情感壓力等,導致農村大學生的心理面臨眾多的挑戰(zhàn)。因此大數據的海量信息、精準的數據能夠為探析和解決農村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規(guī)避風險、有針對性的解決農村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所遇到的困惑和問題,讓農村大學生擁有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環(huán)境,從而邁向更美好的明天。

 。ǘ┐髷祿娘w速性和農村大學生心理問題解決的及時性相契合

  大數據建立在信息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信息的高速運轉誕生了越來越多的數據,如今,互聯網技術在逐漸的提高,以大數據為中軸的數據產生的速度更快、信息來源渠道更多樣、傳播的范圍更廣闊。這些高效的.、精準的信息源為信息的收集、統(tǒng)計、歸納、總結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同時也提供了有力的論證與保障。農村大學生正處于情感、思維、意識觀念的漸趨成熟期,思想形態(tài)正處于波動期,容易受到外界思潮的影響。如今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電子產品、手機等工具應運而生。網絡信息良莠不齊,人員魚龍混雜,信息的真?zhèn)涡噪y以得到確認,同時多元文化思潮的不斷涌現,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普世價值學說等思潮嚴重影響著農村大學生的思維觀念和情感態(tài)度。因此在大數據時代下,應巧妙地借助大數據的飛速性,進行及時、有效的防御和治理農村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構建良好的道德觀念、心理素質顯得尤為重要。幫助其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

 。ㄈ┐髷祿木珳市耘c農村大學生心理需求的準確性相契合

  大數據本身是基于海量的信息基礎之上的,可以整合各種各樣的信息和資訊?梢约皶r、迅速的在網上找到各種各樣所需要的資源和信息。大數據時代下,以數字媒體為中心的信息,精準地反映了人們生活世界中的方方面面。將人們抽象、非結構化的信息以視頻、文字、數據、圖片等形式生動形象的展現出來,從而加深對抽象事物、非結構化的事物的理解與認識,從而探索出更多復合規(guī)律的事物,遵循規(guī)律,創(chuàng)造出新的事物,從而促進其不斷地前進。思想是受一定事物的影響,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動搖與改變,進而言之,農村大學生因其獨特的出生環(huán)境和成長環(huán)境,他們的心理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思想容易受到外在客觀環(huán)境的影響和制約,農村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成長環(huán)境、活動范圍,社交活動、表現能力等方面都發(fā)生了改變,產生了極大的隔閡感,致使部分農村大學生難以適應大學的生活,逐漸產生了自卑、失落的落差感,從而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因此結合大數據的強大精準性,及時地掌握農村大學生所面臨的心理變化等情況,對出現心理問題或行動異常的農村大學生及時的進行開導和疏解,防患于未然,將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防患于未然,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引導農村大學生積極的應對大學生活,培植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從而繪制好精彩的大學生活。

  三、農村大學生心理環(huán)境所面臨的制約因素

  (一)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

  農村大學生的生長環(huán)境幾乎一直處在貧窮落后的農村地區(qū),比如受交通設施、公共設施、地理位置、文化習俗、經濟水平的影響,農村地區(qū)相比于城市,明顯落后于城市。尤其以經濟水平為主,經濟水平的增長速度緩慢,大多數農村地區(qū)的GDP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受當地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影響,經濟的發(fā)展環(huán)境一直處于惡性的循環(huán)之中,經濟發(fā)展水平難以跟得上人們的實際需求,致使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群體紛紛“離家出走”,奔走異鄉(xiāng),紛紛到經濟發(fā)展水平較高的城市去打拼,以此獲得勞動收入。大量的農村青壯年人群的外出打工,導致大量的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的出現,大多數農村家庭只剩下年邁的老人來照看留守兒女,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很少有時間關注孩子的成長問題,對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缺乏監(jiān)護,在監(jiān)護人一職上取之甚少。長期缺乏感情的滋潤和德育的培植,大多數農村子女的心理健康防線就容易被摧毀。一有敏感事件的發(fā)生,內心的堤壩就容易決堤。日積月累,子女的心理健康環(huán)境就容易變成情感、意識的異質區(qū)。容易誘發(fā)各種各樣的道德失態(tài)、行為失宜的現狀,不利于農村子女的健康成長,也不利于農村大學生的大學生涯的健康培植。甚至對將來的生活、工作也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

 。ǘ┥鐣h(huán)境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意識形態(tài)等都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如今以互聯網為媒介的大數據時代統(tǒng)占著我們整個世界。大數據日益融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人們的生活起到了強大的助推作用。然而事物的發(fā)展都具有兩面性,大數據時代下,信息的超速傳播,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效應。大數據的匯集增大了敏感數據暴露的可能性,對數據的無序使用也增加了要害信息泄露的風險。[5]手機等信息傳播工具的廣泛應用,各種各樣的數據應運而生,隨之而來的各種負面信息的涌現,武俠風氣、暴力傾向、淫穢色情信息的腐朽言論、思想的出現,以及普世價值學說,金錢至上、享樂主義、現實主義思潮的侵蝕,嚴重影響了和諧、愉悅的社會風氣。農村大學生正處于情感、思維、觀念的漸趨成熟區(qū),容易受到外界思潮的影響,容易形成盲目跟風的思想和行為。對于獵奇性比較高的群體———農村大學生而言,他們長期處于信息閉塞的農村,對信息和科學技術的了解和掌握比較滯后,相比城市大學生而言,在如今的大數據時代,網絡等多媒體技術對他們而言是十分新奇的事物,面對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他們的心理和情感必定受到一定的影響,對他們的內心世界形成了強烈的震撼與沖擊,因此盲目尋求改變的他們容易受網絡上不良信息的影響,致使他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表現出背道而馳的狀況。

 。ㄈ⿲W校環(huán)境的影響

  農村大學生來到城市就讀,周圍的環(huán)境與農村的生活環(huán)境明顯不同,在一段時間內仍然保持農村的固有生活習慣,在衣服穿著、生活習慣、個人偏好、社交行為等方面與城市大學生明顯不同,因此經常受到同學們的嘲笑與擠兌,長此以往,對農村大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壓力和負面影響。再者農村大學生的生長環(huán)境總體而言表現為貧窮、困苦。在困苦的生長環(huán)境下也培養(yǎng)出了良好的品質,淳樸、務實、單純、善良、踏實的良好道德品質。但是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并不總是朝著有利的一面去發(fā)展,存在部分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道德品質、行為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部分農村大學生意志脆弱,出現道德滑坡現象。嫉惡如仇,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容易被他人的言行所迷惑、也容易被困難所打敗,更有甚者走上人生的歧途。學生管理者也存在缺乏對農村大學生的關注與關心,多數情況下只注重學生的成績和人身是否安全,而缺乏對學生心靈上的關心與呵護。也缺乏系統(tǒng)完善的心理咨詢機構和人員,甚至過于形式化。缺乏預警機制,往往等到事故的發(fā)生才開始進行處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ㄋ模⿲W生自身的脆弱

  農村大學生多處于17~25歲階段,思維意識形態(tài)處于最活躍的時期,其價值觀念的塑造正處于養(yǎng)成期,作為90后的農村大學生,思維比較敏感,自由主義傾向比較明顯,對大多數事情都有自己一定的看法和觀點,同時又缺乏社會經驗,有的農村大學生從小受農村生活的影響,意志力比較堅定,但同時也存在意志不堅定的農村大學生,局限于表面現象和短期利益,比如受比自己學歷低的人卻能夠獲得較高收入的同輩群體的影響,容易被誘導,容易盲目從眾,最后后悔不已。部分農村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較低,心理防線比較脆弱,又缺乏有效的疏導和調節(jié)方法,在面臨困難和挫折時難以接受,進而自暴自棄,采取逃避的消極方式來面對一切,最后得不償失,雪上加霜。農村大學生大多家境貧寒,生活環(huán)境比較單調,參加的社交活動比較少,行為習慣表現為一種自然狀態(tài),內心渴望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渴望擁有和諧的朋友圈,但大多農村大學生缺乏主動性與交往方法,因為不自信的自卑心理經常表現出木訥、呆板的行為與舉止。同時看到與城市大學生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不相似,極易陷入消極、盲目的行為狀態(tài)中,本來可以通過大學的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學識和道德修養(yǎng),卻因為放棄學業(yè)而陷入了自己艱辛的工作和生活的困頓生涯。

  四、大數據時代下農村大學生心理健康實踐路徑

 。ㄒ唬┘訌娊逃c呵護,構筑溫馨家庭氛圍

  家庭教育是實現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奠定基礎。加強家庭教育,父母要及時的關注子女在成長的過程中所面臨的一些列問題。在留守子女家庭中,父母不僅不應該因為不在孩子身邊而推諉責任、放棄行動,而且還應該積極采取更多的行動來彌補家庭拆分給子女帶來的傷害。[6]不能采取漠視的態(tài)度來對待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也不應該采取一味的說教,這樣不僅起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反而適得其反,獲得令人失望與痛心的結果。因此應該根據子女的心理特性采取合適的教育方式,可以多向有著良好家庭教育的家長學習育人經驗和方法,同時多爭取時間來關心和關愛自己的子女,多進行言語的溝通和實際行動的表達,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使子女培植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

 。ǘ┬惺关熑闻c義務,培植和諧社會環(huán)境

  在大數據時代下,社會方方面面都被數據這張大網包裹著嚴嚴實實,如今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生活在信息裂變式增長的生活空間里,每一個人都已經成為“數據人”,人們的身份特征、性格特點、理論動態(tài)一一被數據所體現、所包裹。身為數據人的管理者———社會各組織、部門,維護信息的運行與穩(wěn)定顯得尤為重要。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7]人們之間的相互合作構成一定的群體,同時也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因此在大數據時代下,每一個社會組織、社會群體應以身作則,拒絕腐朽、落后的思想言論的傳播,文明使用信息、正確上網,做好信息的把關人。在政府的領導下做好信息的監(jiān)督與防控,禁止西方功利主義、金錢至上,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的傳播,教導農村大學生合理的上網,傳播主流價值觀,弘揚正能量。

 。ㄈ﹦(chuàng)新教育與管理,營造融洽校園生活

  高校作為大數據的重要承載者,借助大數據的強大魅力引導其自身更好地發(fā)展!霸诮逃兏锏拇髷祿䲡r代,誰占據了教育大數據,誰就把握了教育的未來!盵8]建立健全系統(tǒng)的心理咨詢機構和服務機構,吸納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高素質人才教師隊伍,將心理咨詢工作落實、落細、落小,做到切實為農村大學生塑造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借助大數據的優(yōu)勢,建立大數據基礎上的心理狀況檔案數據庫,高校心理咨詢管理工作者做好信息的收集和獲取,對存在心理問題的農村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數據和資料做好整理和分類,做到重點突出,及時地掌握他們的心理活動狀況,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預防與處理。建立線上和線下的心理咨詢活動,進行雙向互動交流,同時開發(fā)相關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動,及時了解農村大學生的活動狀態(tài),進而分析他們的心理情況,進行引導和紓解,促使農村大學生健康成長。

  (四)規(guī)范言行與舉止,創(chuàng)造積極健康人生

  人生的命運把握在自己的手中,自身的自立自強,才能塑造不一樣的人生。農村大學生的生長環(huán)境、家庭情況與城市大學生明顯不同,但相同的是都是自然人,都享受著權利和義務,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言論自由權,改變不了出身的環(huán)境,但卻可以改變自己,因此農村大學生應該樹立遠大的目標,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潔身自好,嚴于律己,通過不斷學習來增加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積極樂觀,善于向他人學習,積極吸取他人的有益意見和建議,擴大交際圈,積極參加有益的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增強社會經驗,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文明上網,正確使用網絡,確保自己的信息和人身財產安全,不輕信網絡謠言,自覺抵制網絡腐朽言論、思想的侵蝕,不盲目從眾,抵制淫穢色情的數據和資料。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以身作則傳播正能量。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28

  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我國心理學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在高校的實踐探索中,心理健康教育不再局限在一項具體的活動,更是一種教育理念。班級作為高校教育中的基本單位,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如何將心理教育在班級管理中更好的應用值得探索。本文將結合現實經驗,探討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班級管理;應用

  育人必先育心,是國內外教育界所達成的共識。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教育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應當把班級單位作為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的抓手,幫助班主任、班級干部、班級同學建立正向的班級情感,把心理教育與班級建設進行有機融合,將對班級以及班級學生整體的發(fā)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1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管理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1.1有利于形成積極向上的班風學風

  對大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學生在班級建設中發(fā)揮自己的主人公作用。在現實工作中,大學生因為高校大課堂的教育模式對班級的概念比較模糊,此時班主任或輔導員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指導,關注班級的整體發(fā)展,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利于每名學生的健康成長,從而形成一個集體優(yōu)良的班風與學風。

  1.2有利于形成朋輩溝通的有效氛圍

  朋輩心理輔導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趨勢,它是指由年齡相當者對需要幫助的同伴提供傾訴、支持、安慰或咨詢服務[1]。在班級中,為學生灌輸朋輩輔導的理念,讓同一年齡層次、同一文化水平和同一成長環(huán)境的學生進行朋輩輔導溝通,使得學生更容易理解與接受,從而達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1.3有利于班級整體目標的實現

  定期對班級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對班級學生進行整體把握。很多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目標的迷茫時期,此時班主任或輔導員的適度引導將有利于學生把握自己的成長方向,從而有利于集體的目標實現。

  2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管理中應用的途徑分析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關注“健康”與“不健康”的教育,而是關注人的教育,是以促進人的發(fā)展為其根本宗旨的教育[2]。因此,將心理教育作為班級管理的理念進行應用,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充分發(fā)展。

  2.1主題班會——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班會作為一個班級學生的集體學習和活動時間,教育工作者應當予以關注。一個成功的班會,既可以幫助班主任和輔導員與學生建立融洽的關系,還可以讓學生在參與班會的過程中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對學生的成長發(fā)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筆者十分重視班會的主題和流程構建,并實現了對于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的梯度教育。以筆者所在學院為例,對于剛入校的新生,他們可能正處于獨立階段的迷茫期,學院會適應性開展“給4年后的自己一封信”主題班會,將理想信念教育貫穿與此,通過文字的方式幫助新生有所計劃地適應大學生活;對于二年級學生,他們已經基本適應了校園生活,學院則重視班級凝聚力的培養(yǎng),主題班會多圍繞“班級成長記錄”而設定,以期用集體的力量輔助個人的成長;對于三年級學生,他們大多正處于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迷茫期,學院則會根據此類情況開展“我的未來我做主”主題班會,讓大部分的.同學說出自己心中的困惑,用長輩與朋輩的經驗建議加以指導;對于畢業(yè)班的學生,他們更多的是對新生活的向往以及對大學生活的留念,基于此種心態(tài),學院會以“記憶留下”為主題幫助學生留下大學生活的美好回憶。此外,在班會之中,可以穿插一下心理游戲、心理小品等,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善自我。

  2.2豐富活動——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學生活動是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有效手段,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有必要的設計,利用活動載體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以筆者所在學院為例,學院在本科生中組織開展了“每周一小時”的班級活動,此活動的宗旨在于鼓勵班級每周利用一小時的時間進行有意義的主題活動,如“志愿服務一小時”、“體育鍛煉一小時”、“讀書交流一小時”等主題活動,借用此載體將思想學習、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等有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主題進行融合,用集體的力量帶動個人的成長,讓學生在室外活動中暢所欲言,達到了身心愉悅的目的。

  2.3學生干部選拔——建立班級示范體系

  學生干部作為班級的學生的領袖,其思想品德、綜合素質均接受著全班同學的檢驗。班主任作為班級的領導者,在班干部選拔過程中應當從班級實際出發(fā),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規(guī)律,對集體實施組織管理。班主任可采用民主的選舉方式,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選拔一批有熱情、有能力、有責任的學生干部任職會對整個班級起到示范作用。而在選拔過后,班主任和輔導員有必要對學生干部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學生干部在學生群體中播撒正能量。當班級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出現自卑心理、學業(yè)警示學生出現挫敗心理時,學生干部應當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關注心理異常的同學,并對他們的行為進行引導。

  2.4全方位了解——形成學生心理教育的合力

  學生的心理意識產生因素多樣,不僅來源于學校,更來自環(huán)境、家庭、朋友等多方因素。因此,班主任和輔導員應當多方了解,不能獨斷專行。通過走訪宿舍、走訪學生家長等途徑了解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和成長經歷,形成學校-家庭教育的合力。從而對學生的行為和心態(tài)進行必要的判斷,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有必要的疏導。

  2.5關注新媒體——注重線上心理教育

  新媒體在當今大學生中已經廣泛應用。據調研統(tǒng)計,逾80%的學生已習慣于微信、QQ等相關新媒體發(fā)表自己的言論及看法。班主任和輔導員老師應當抓住大學生這一特點,通過網絡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并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線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3結語

  將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中進行應用不僅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而且能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班級管理中,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從而使班級真正成為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場所。

  參考文獻:

  [1]向前.論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滲透[J].教學與管理,2011,(10).

  [2]姚本先,陸璐.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心理科學,2007,30(2).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1-12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5篇02-28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研究論文(精選5篇)04-29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1-15

心理健康教育畢業(yè)論文03-24

學前教育論文: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03-26

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06-17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7-23

輔導員工作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精選10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