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驢論的思考論文
幾年前,一位以睿智和嚴謹著稱的學者,很幽默地提到“我們學校(某國家重點工科大學)是培養(yǎng)驢的,而xx大學(某省屬綜合性偏文的大學)是培養(yǎng)騎驢的或趕驢的”觀點,旋即被大家戲稱為驢論。
驢論的核心意思是,工科大學培養(yǎng)的人才多為拉磨、拉車的驢,也就是干活的,典型人群有工程技術人員、學者;而很多綜合大學培養(yǎng)的人才往往成了騎驢的或趕驢的,也就是領導、當官的,典型人群有各級官員、企業(yè)家、老板;镜睦C:某省省委常委及省會城市市委常委中,該國家重點工科大學的畢業(yè)生無一人入圍。而該省兩所省屬院校的畢業(yè)生占了70%以上。
IT界盛傳這樣一個笑話:張三在賣鸚鵡,李四想買。問,左邊那個多少錢。張三說,500元。那右邊那個呢,張三說,1000元。李四問,右邊那個為什么比左邊的貴,張三回答,左邊那個會討indows、右邊那個不僅會討1ndows,還會UNIX。李四釋然,又問,中間那個多少錢,張三回答;2000元。李四很驚詫中間這個鸚鵡會什么,為什么這么貴,張三講,我也不知道它會什么,但左邊和右邊的兩只都管它叫“老板”。
驢論雖只是關于人才角色的一種形象、幽默、口語化的表達,其結(jié)論也未必十分準確和具普遍性,但類似幽默的流行至少說明專業(yè)技術人才在最有社會發(fā)展主導權的政府、執(zhí)政黨和企業(yè)管理的崗位上的弱勢已為人們默認。造成這種局面的客觀的和社會的原因不在本文的思考范圍內(nèi),本文將主要探討專業(yè)技術人才自身存在的原因。
(1)缺乏與社會溝通的積極性
溝通是實施管理與形成決策的最基本的手段。溝通已成為領導人、企業(yè)家形成影響力、提高執(zhí)行效力、形成可執(zhí)行決策的最有效的法寶。
一般而言,專業(yè)技術人才,不愿意也不善于參加社交活動;專業(yè)技術人才往往認為參加非專業(yè)內(nèi)的社會活動、尤其是社交活動是浪費時間。這導致,在人群中人們除了知其職稱頭銜外,幾乎不了解他們還有何個性風采、興趣和能力,導致在社會形形色色的舞臺上、人群中,鮮有他們的音容笑貌、身影和情緒、情感。最終導致專業(yè)技術人才的社會影響力極其微弱。社會(或人群)影響力是各類領導人、管理者最基本的條件。
(2)缺乏與社會溝通的通俗化語言
專業(yè)技術人才即使主動參加社會活動、社交活動,由于其缺乏與社會溝通的通俗化語言(人類各種活動的習性與規(guī)則),最終也往往成為活動的配角和活動的點綴。
社會活動、社交活動最大的特點是以標準化的形式和程序,展開著非邏輯化的、非理性、氣氛化、情緒化、情感化的內(nèi)容。比如,給人祝壽(本人并不喜歡這些活動,但社會中普遍存在著),有一定的復雜而固定的程序,但內(nèi)容是既簡單又難預料、難實現(xiàn)的情感氣氛。這種活動一是貴在參與,你參與,人家就高興;二是要給人家?guī)須g樂。
給人家?guī)須g樂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你提前準備的話或節(jié)目可能被別人先用了,如果你再重復下去,那你就沒有個性和風采了。這時如果你能根據(jù)現(xiàn)場的氣氛來些既符合場合又很特別的內(nèi)容,那你就是一個既受歡迎又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懂得一些百姓話題和通俗化的語言或表演。很多專業(yè)技術人員,一到這類場合就沉默寡言了。和人沒有情感基礎、相悅基礎的溝通,是很難建立起信任和默契的人際關系的。任何談判、交流中,往往是廢話居多,與主題緊密相關的話不多。在高爾夫球場上的談判,盡是廢話和“廢事”,可彼此之間了解了、相互信任了;戀愛時,也盡是廢話和蠢事。說什么:今天的月亮真圓。
人生的多數(shù)舞臺和活動是性格化、情緒化、氣氛化的,而不是真理化和理性化的。
(3)合作意識較差
合作已成為當今世界各領域的大趨勢。獨行俠式英雄的社會土壤早已在網(wǎng)絡時代、全球化的世紀里喪失殆盡。也許是應試教育的體制,強化并造就了農(nóng)業(yè)時代萬事不求人、學子們單打獨斗、大門不出小門不邁的孤立性。知識分子的合作意識較差。這導致兩個結(jié)果,一是做不成大事,二是歧視和瞧不起他人。之所以歧視和瞧不起他人,就因為他只看到自己那點東西。搞基礎科學的,看不起搞應用科學的,搞學術的看不起研發(fā)的和搞科技經(jīng)營服務的。
綜合大學學生的合作意識往往好于理工的學生。綜合大學的集體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搞得比理工院校的更豐富多彩,學生的參與度更高就足以說明。
美國的孩子是在各種活動中成長的,中國的孩子是在井然有序的書桌旁長大的。所以,我們單打獨斗的游戲和運動項目在全世界領先,群體的團隊式的游戲和運動就落后得多。
(4)為人處事常常合理不合情
總的來講,我們是個人情大國,但在為人處事方面理工人才比較講究合理性,而合情性較差。合理,可讓人感到公平,但有些單調(diào)和呆板,做事的靈活性差。合情,可以讓人感到親合與活躍。合情合理是中國管理者、領導人為人處事的基本素質(zhì)。
(5)缺乏應用和服務的想象力和推廣力
很多有專利的、先進技術的專業(yè)技術人才,對他的技術在社會上何人、何地、何時、何干、如何實施推廣等缺乏想象力和推廣能力。即對其技術的應用、服務和賣點缺乏想象力和推廣能力。問題在于知識面窄、對大眾豐富多彩的生活與個性缺乏了解。
(6)逃避現(xiàn)實,不善抗爭
在當今中國,自然科學的人才受到的重視要比社會科學人才(含管理人才)多得多。人們幾乎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一說到人才,指的就是科技人才。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科技人才的優(yōu)越感和生存的輕松感。他們的就業(yè)行業(yè)、區(qū)域和崗位及待遇要比其他類人才優(yōu)越得多。
正因為如此,也導致了他們在社會上、單位里受不了委屈和別人的白眼。往往是采取“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一走了之的逃避現(xiàn)實的做法,而不是進行合情合理的抗爭與忍耐。這‘{合恰導致,雖然他們掌握著先進的生產(chǎn)力,但并未真正成為影響社會發(fā)展與進步的起主導作用的社會角色。也許正因如此,人們才將之戲稱為拉磨的驢。在這個意義上講,趕驢的不是從驢手里爭奪去的,而是驢們將有指揮權利的鞭子拱手相讓的。
基于以上幾點認識,為了我們國家能有更多的具有科技素養(yǎng)的領導人和管理者,筆者有幾點建議,可能有些偏激:
*爭取與客戶初次會談、會餐時,盡量能使客戶情緒飽滿、風趣幽默地多浪費點時間;
*把自己的專業(yè)只當成感興趣的游戲或生存的手段,不要以為有多么神圣和偉大;
*樹立“技術必須為商業(yè)服務”(王嘉廉)的信念;
*在人生欲望的大海中,科技只是人類航海的工具;
*用人文科學的知識與精神了解人的社會心態(tài)、尊敬別人與你不同甚或相反的追求;
*求全責備是很不受人歡迎的,也是合作的大敵。
總之,在人類有了社會分工后,拉磨和趕驢只是工作的不同分工,也沒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但當出現(xiàn)有人想趕驢卻只能拉磨,有人只會拉磨卻在趕驢時,就有文章可寫了。如果拉磨的與趕驢的社會地位與待遇再有很大差距時,那驢論還真的可以論下去了。
【驢論的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論對化學高效課堂的思考11-25
論醫(yī)學的論文寫作11-21
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03-26
論高職院校做好校友工作的思考12-04
論對中職學校文化建設的思考11-19
論體育市場觀的哲學思考11-20
歷史教學論論文致謝03-27
論哲學的邏輯建模論文02-13
論文:教育改革論03-2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