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夏季,皮膚問題早防護論文
在日常學(xué)習(xí)和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guān)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夏季,皮膚問題早防護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炎炎夏日又到了,各種蚊蟲、病菌也變得活躍起來。烈日照曬、汗液浸漬、蚊蟲叮咬、病菌感染等防不勝防,常會讓孩子的皮膚出現(xiàn)癢或者癢痛并存的癥狀,幼嫩的肌膚上還會出現(xiàn)紅點點、紅斑塊等。那么,夏季常會出現(xiàn)什么皮膚問題?爸爸媽媽可以幫孩子做好哪些防護措施呢?
夏季皮膚的7大主要問題
日曬傷假如孩子在日光下活動之后,皮膚暴露的部位出現(xiàn)了一片片紅紅的斑塊,那么很可能是曬傷了。日曬傷又稱“日光性皮炎”或“曬斑”。
皮膚表現(xiàn):常在日曬后3~4小時至十余小時出現(xiàn)變化,24小時達到高峰。孩子日曬部位的皮膚會有紅斑、水腫,甚至水皰,還會有一種燒灼感。再過幾天,紅斑就漸漸變成了暗紅色或紅褐色,脫屑,逐漸消退。這時我們看到孩子的皮膚明顯曬黑了。
熱性皮炎又稱“夏季皮炎”,是因天氣炎熱引起的炎癥性皮膚病。
皮膚表現(xiàn):四肢出現(xiàn)對稱性的紅色斑點、斑片,然后在紅斑上出現(xiàn)丘疹或丘皰疹。孩子可能沒有任何感覺,或因瘙癢而搔抓皮膚,使皮膚破潰,結(jié)痂。
痱子主要是由于氣溫高、濕度大,孩子出汗后沒有及時擦拭,汗液長時間留在皮膚上,堵塞汗腺,導(dǎo)致汗液排出不暢刺激周圍皮膚引起的。
皮膚表現(xiàn):容易發(fā)在孩子的頭面部、頸部、胸背部、臀部、肘窩及腘窩等皺褶、出汗多的地方,出現(xiàn)針頭大小密集排列的丘疹或丘皰疹。有的孩子可能沒有感覺,有的孩子會覺得刺癢感,甚至有輕微的燒灼感而搔抓皮膚,繼而引起皮膚感染,出現(xiàn)毛囊炎、皮膚癤腫。
蟲咬皮炎常見的如螨蟲、蚊子、跳蚤、米恙蟲等節(jié)肢動物叮咬孩子的皮膚后,引起的過敏性炎性皮膚病。又稱為“丘疹性蕁麻疹”。
皮膚表現(xiàn):出現(xiàn)綠豆至花生大小略呈紡錘形的紅色風(fēng)疹塊,有的頂端有小水皰,有的不久變成大水皰,有的為較硬的粟粒大丘疹。容易發(fā)在腰部和四肢暴露部位,孩子會覺得非常癢。
毛囊炎是皮膚上整個毛囊因細菌感染發(fā)生的化膿性炎癥。
皮膚表現(xiàn):出現(xiàn)紅色丘疹或小膿皰,周圍有紅暈。若沒有及時控制,感染會向毛囊周圍發(fā)展,形成“癤”,碰觸會有明顯的疼痛。常發(fā)在孩子易出汗的部位,比如頭皮、下腹部、臀部等。
膿皰瘡俗稱“黃水瘡”,是由于感染化膿球菌而引起的傳染性皮膚病。
皮膚表現(xiàn):會出現(xiàn)水皰,迅速變成膿皰,膿皰破損后會形成厚厚的痂。孩子往往因為瘙癢而搔抓,容易將細菌感染到其他部位的皮膚,從而出現(xiàn)新的感染。易發(fā)在面部、口周、鼻孔周圍、耳朵及四肢暴露部位。
皮膚癬病是由各種真菌感染皮膚各個部位引起的疾病,夏天孩子們常見的主要是足癬、股癬、體癬和花斑糠疹。
皮膚表現(xiàn):足癬常表現(xiàn)為皮膚表面有丘疹鱗屑、水皰或膿皰,浸漬糜爛;股癬和體癬表現(xiàn)為逐漸擴大的紅斑,周圍隆起或有丘疹水皰;花斑糠疹表現(xiàn)為黃豆大小的圓形斑疹,黃褐色或白色,表面有細薄鱗屑,大多有瘙癢感,但也可能不癢,皮膚受熱時(比如遇熱水)會更癢。出汗過多、局部皮膚潮濕溫暖、肥胖更易引起這些皮膚問題。
健康小貼士:如果孩子出現(xiàn)皮膚問題,父母不能隨意買支藥膏涂涂就可以。有時用藥不當,不但達不到緩解的效果,甚至?xí)絹碓絿乐。當情況較難把握時,家長應(yīng)盡快帶孩子到醫(yī)院就診,以免造成感染或引起其他健康問題。
做好4道防護,幫孩子防曬防痱防蚊防感染
1.出行要防曬
出行時間:我們皮膚中的黑色素細胞對防止紫外線損傷起著重要作用,但孩子皮膚內(nèi)的黑色素細胞較少,皮膚更易被陽光中的較強紫外線灼傷。所以,父母需避免在夏季紫外線較強的時段(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帶孩子外出。也要避免在黃昏后或雨后去樹林、草叢或綠地,以減少被蚊蟲叮咬的機會。
外出衣著:夏天盡量為孩子選擇顏色較淺、寬松柔軟、吸汗透氣的純棉織物(包括衣褲、鞋襪、帽子等)。外出時可以選擇長袖長褲的薄外套,既可有效阻擋紫外線,又可預(yù)防蚊蟲叮咬。給孩子選擇透氣性好的鞋襪,以免出腳汗,并準備2~3雙鞋,方便每天更換,經(jīng)常清洗。建議外出時多備一套衣物,孩子活動后出汗了可以及時更換。
防曬必備:出門前,可以給孩子戴上寬檐太陽帽或撐太陽傘,既遮陽,又保護眼睛免受陽光直射。也可以選擇兒童專用的防曬乳涂抹在面部及四肢裸露部位,但別給孩子用成人防曬霜。如果帶孩子長時間在外或去海邊游泳等,根據(jù)防曬指數(shù)及時補涂防曬乳。
2.洗澡和護膚
夏天每天給孩子洗澡,水溫控制在36~38℃,洗澡時間控制在5~10分鐘。因為人體皮膚的酸堿度PH值在4.5~6.5之間,所以建議使用不含皂基的中性至弱酸性(PH值在5.5~6.5)的沐浴露,并盡量選低敏、無芳香味的,可以及時有效地清潔孩子皮膚表面的油脂、污垢和細菌等微生物。
洗后用柔軟干凈的毛巾輕輕擦干,并在5分鐘內(nèi)涂抹適量的身體乳,以增加皮膚含水量,增強皮膚的屏障保護功能。如果孩子流汗了,要及時擦干,避免汗液刺激皮膚而抓撓。給孩子勤剪指甲也是減少抓撓、防感染的方法。
3.居住環(huán)境
夏季溫暖濕潤的氣候有利于細菌等微生物的繁殖,加上孩子衣著較少,裸露的皮膚增多,更易接觸到細菌等微生物。而且夏季蚊蟲多,裸露的肌膚也易被蚊蟲叮咬。
因此,孩子的居住環(huán)境要注意清潔、通風(fēng)和涼爽。父母可以每周用濕拖把和抹布清潔地板、家具等,席子、被褥也要勤洗、勤曬。如果孩子容易過敏,建議不要在家里養(yǎng)寵物,孩子少玩毛絨玩具。室內(nèi)驅(qū)蚊應(yīng)首選蚊帳,盡量少用花露水、驅(qū)蚊液,因為花露水等常含酒精,可能對孩子皮膚造成刺激。若孩子被蚊蟲叮咬,局部瘙癢難耐,這時不能用熱水燙洗,可以用爐甘石洗劑等涂在叮咬處止癢。
4.日常飲食
孩子在夏天容易出汗,可以適當增加水分的攝入,補充水分最好的方式是飲用常溫白開水。此外,要避免給孩子吃引起過敏的食品和刺激性食物,少食辛辣甜膩的食物,多吃些新鮮的蔬菜水果。夏季還可以給孩子吃些綠豆湯等自制的清涼飲品消暑,但不宜加很多糖。
作者簡介
劉曉依,上海兒童醫(yī)學(xué)中心皮膚科主治醫(yī)師。擅長兒童血管瘤、鮮紅斑痣、太田痣等血管性和色素性皮膚病的激光治療,兒童細菌病毒感染性皮膚。▽こp、傳染性軟疣等)和過敏性皮膚。裾、蕁麻疹)等常見兒童皮膚病的診治。
【夏季,皮膚問題早防護論文】相關(guān)文章:
論文寫作存在的問題04-15
論文答辯問題歸納04-15
酒店成本管理問題探析論文04-08
職稱論文答辯問題09-21
對三農(nóng)問題的思考論文12-20
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論文03-04
音樂學(xué)論文答辯問題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