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教學特點與改革研究的論文
1針對獨生子女的身心特點教學的相應改革
目前我國小學生中,獨生子女的數(shù)量占到80%左右,體育教育工作者要深入了解獨生子女的身心特點,并通過有針對性的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相應的調(diào)整,通過改變教學內(nèi)容、教學要求、教學組織方式等方面提高體育教學的教學質量,使體育教學工作能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與社會的發(fā)展更好、更快的接軌。對于獨生子女的體育教學工作,要使獨生子女從自己的小圈子中走出來。獨生子女平時都生活在父母和自己三個人的環(huán)境中,因為沒有太多的機會與同齡人交往,往往會使他們產(chǎn)生孤獨感。獨生子女有著強烈的對集體生活的向往。體育工作者要抓住這個良機,針對性的調(diào)整集體活動在教學工作中的比重,多運用小組活動的方式,最大程度的使學生投入到集體活動中去,以小組為主的體育教學方式,能更好的增強學生頑強拼搏的精神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同時能培養(yǎng)獨生子女的集體主義觀念,小組練習在競爭的同時,也鍛煉學生間團結合作的精神,使“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得到發(fā)揚光大。更改掉了獨生子女膽子小,不合群的壞毛病。
2教學方法要多元化
2.1抓住學生的童真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兒童化體育教學。這樣才能在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的同時,更好的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在體育教學中,多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以適應學生的機械性記憶。在體育課中,低年級的學生一般都是本色的表現(xiàn),教師要抓住學生的特點,按照小學生心理變化來開展體育教學工作,通過科學的分析和研究,大膽的把現(xiàn)代競技體育中先進的技術引用到小學體育教學中來,能更好的增強學生的體質,就是好的教學手段。
2.2抓住學生的興趣
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參與性高,厭倦重復練習的性格特點,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興趣。體育教學過程中常常因為一個動作的反復練習會讓學生感覺枯燥乏味,教師為活躍課堂氣氛,教學方法應力求多樣化、興趣化,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體育課上得生動活潑。
2.3抓住學生愛玩的心理
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體育教學要充分抓住學生愛玩的心理,在教學中多加入游戲的成分,多運用游戲教材,使游戲教材的作用充分發(fā)揮。游戲中的趣味性和競爭性對小學生有著強大的吸引力,教師應該多采用游戲方法進行教學,每進行一段常規(guī)教學過后,在學生快失去興趣的時候,適時的加入游戲環(huán)節(jié)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小學生心理特點是興奮占優(yōu)勢,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要采用變化游戲的方法,加深教學效果。通過游戲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的興趣,是小學體育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問題。
3了解小學生身體素質的特點
小學體育教學應該重視全面身體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其中包括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和柔韌五個方面。讓學生上好體育課,對學生全面提升身體素質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同時也能為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3.1力量練習
肌肉緊張或收縮時所表現(xiàn)的能力叫做力量素質。少年兒童各年齡階段都可進行力量練習,但由于小學生的肌纖維較細,蛋白質含量較少,同時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協(xié)調(diào)功能還不夠完善,所以力量練習的方法和手段與成人要有所區(qū)別。在力量練習中要采用快動作,輕負荷的速度性力量練習手段,以提高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肌肉運動單位的動員能力,改善肌肉協(xié)調(diào)工作的能力,以免過重負荷對骨骼生長的抑制。
3.2耐力練習
耐力素質也可看作是抗疲勞的能力。耐力素質在學生身體素質中,是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目前小學生耐力能力明顯呈下降趨勢。雖然耐力素質是小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但在實際教學中體育教師又不能不進行耐力練習,耐力練習應作為全面身體素質練習的一個必要方面安排在計劃之中,但必須循序漸進,適當合理地安排中等強度的耐力練習,并有間歇地逐步延長持續(xù)時間,以便收到更好的練習效果。
3.3速度練習
小學生由于大腦皮質興奮性和提高過程靈活性高,反應快,所以小學階段是鍛煉學生速度素質的最好時期。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多安排一些短跑練習,對學生的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質有著很好的提高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要科學的控制練習的強度、距離的長短、重復的次數(shù)和間隔的時間。
3.4柔韌練習
小學生因為關節(jié)囊和韌帶的伸展性大,有較厚的關節(jié)軟骨,所以關節(jié)的運動幅度要大于成年人。在體育教學中,年級越低的學生,越適合發(fā)展柔韌性的練習。根據(jù)柔韌素質發(fā)展的這一年齡特征,發(fā)展柔韌素質應從低年級抓起。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要牢牢把握住力量素質與韌性素質的相互關系,如低年級的學生因為力量不足導致一些動作無法完成,并不是韌性素質的問題。
3.5靈敏練習
靈敏素質與速度與力量素質有著密切的關系,靈敏是一種綜合素質。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多采用游戲和多樣的體操等方式使學生對空間定位和對時間感覺的能力的得到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靈敏素質。
4結論
不同的學生因為身體素質方面的差異,所展現(xiàn)出來在速度、力量、靈敏度、耐力和柔韌性方面的差異也是不同的。因此不能因為一方面的欠缺來衡量一個小學生的體質的強弱,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對機體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的小學生來說,體育老師要采用科學的、全面的身體練習方式,以便使學生的各種活動能力和身體素質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小學體育教學特點與改革研究的論文】相關文章:
中學體育課堂改革研究論文12-04
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研究論文03-07
體育教育改革茶思維研究論文02-18
小學體育教學改革論文03-26
TROPS體育與學校體育改革教學改革論文03-06
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田徑類項目改革研究論文11-23
職業(yè)中學體育課程改革研究教育論文11-22
大學體育改革的思考論文03-18
中學體育改革下的中學體育的論文01-0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