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面子威脅行為理論調控策略
論文摘要:布朗與列文森提出了面子威脅行為理論模式及其相應的策略.深入研究了禮貌現象。它既不同于格賴斯的合作原則.也不同于利奇的禮貌理論,而是鮮明地反映了社會交流與人類思維靈活的交互關系。本文擬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采用社會認知的反射性評價理論和沖突管理模式理論,并結合句法特點來研究面子威脅理論的意義。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yè)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yè)論文
論文關鍵詞:面子威脅行為理論 調控策略 社會心理學基礎
1.引言
布朗與列文森認為格賴斯的合作原則框架本質上是正確的.而直言不諱威脅面子的行為從某種意義上講也遵循格賴斯所提出的準則(1987:94)。合作原則的四個準則已經“在言語交際中約定俗成”(劉潤清、文旭,2006:154),以此作為達到最大效果的指導原則。然而,盡管格賴斯藉由會話含義說進一步支持他的理論.并解釋了表面上違反合作原則的非合作的言語行為,但并沒有闡釋清楚人們生成和了解話語的根本動機。例如,x是A的學生,他想找份工作,因此A為他寫了一封介紹信.如下:
DearSir,
Mr.X’ScommandofEnglishisexcellentandhisattendance totutorialshasbeenregular.
Yours,ere.
這封信并沒有提供介紹信所需的足夠多的信息量,因此違背了量的原則。盡管如此,我們依然可以推測出A的隱含意義,但另一方面我們卻無法抓住他提供少量信息的動機。利奇(1983:80)認為合作原則(cp)解釋了真值語義學中的命題意義,卻無法闡釋人們?yōu)槭裁床恢苯颖磉_意圖。鑒于CP的弱點他描述了禮貌原則(PP),認為“PP不是對CP的必要補充,而是將CP從困境中拯救出來”(ibid.)。就前文的例子而言.他認為PP的贊譽準則似乎可以解釋。此外。利奇還打算研究語用學原則是如何在更大范圍內以社會和心理學為指向來應用的,由此說明禮貌是人們不指明的主要動機。
就以上兩個理論而言,布朗與列文森反對利奇衍生格賴斯的禮貌原則及準則。首先,他們認為“CP是社會交際中立的預設體系”(1987:5),并且我們如果沒有理由就不會偏離最直接的表達方式,而PP僅解釋了這一現象的理論化了的原因其次.PP廣泛的解釋功能卻不能解釋在某些情況下PP原則本身沒有得到維護.甚至沒有禮貌可言。盡管他強調了交流中禮貌的普遍性,卻不足以解釋與禮貌相關的所有現象。再次,利奇本意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研究,但卻在社會心理學方面缺乏足夠的說明。不同的是,布朗與列文森的禮貌原則與社會心理學的關系更為緊密.并且格賴斯理論體系的生命力和適應性能夠從面子威脅行為理論(FTA)及其對應的禮貌策略中得到反映。
簡言之,FTA模式及其策略反映了探索語言交流本質的新角度。上面的例子正說明了教師A一方面巧妙地通過不充分的信息來暗示自己勉為其難,另一方面又通過強調突出A的出勤率來最大程度地減少對A積極面子的威脅。本文正是通過將社會學與心理學的理論結合,擴大布朗和列文森的理論基礎,從而彰顯其合理性。
2.FTA模式的社會心理學基礎
2.1交談雙方的特點
2.1.1面子核心 Gofman(1967)擴大了面子這一概念以描述自我的社會體現——我們希望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布朗和列文森(1987)把面子概念作為他們禮貌理論的核心。將其定義為“每一個社會成員希望在他人那里獲得的自我形象”,并將它一分為二,成為了消極面子和積極面子。前者強調個人自立,即是行為自由不被他人干涉,而后者強調聯(lián)系,即是渴望自我形象獲得他人肯定和贊許。個人面子的兩個主要方面反映了交際雙方為了自我和他人(主要指說話人和聽話人)需要考慮語言的使用及其特征,因為這可能會促成實現交際目的,也可能會造成競爭性的甚至防御性的面子保全行為。盡管如此,我們在日常話語行為中有時不得不做出有損面子的行為。另一方面。我們可以采取補救策略來減輕對面子的威脅,而這依賴于社會成員對個人形象的共同認識以及在交流中注意它的必要性(布朗和列文森:62)。他們的禮貌策略表明面子其實是社會心理學與語言的界面,是達到有效交際的一個決定因素。
2.1.2反射性評價 沙蓮香(2002:90)表明社會認知、社會知覺和自我知覺是緊密相關的,是研究“我們如何觀察了解世界的”(Tayloreta1.2004:67)。更確切地說,人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會對自己進行評價,而且人們根據從環(huán)境中獲取的社會信息而建立某種人際關系(FiskeandTaylor,l991),F代心理學重視有關“自我”的理論,而面子的構成因素可以重新表述為面子需求,相應地面對大眾的自我形象可以通過他人對自我的反映證實。庫利(1902)提出了“鏡中我”這一概念,認為我們感知自己就如同他人感知我們一樣,并根據他人如何對待我們來了解自己。
2.2禮貌策略與沖突管理
2.2.1FTI1A模式 說話人與聽話人雙方的面子在人際交流中都易受到傷害。盡管我們不能避免面子威脅行為,但我們可以采取某些策略最大限度地減少威脅程度。布朗和列文森提出了一系列面子威脅行為的補救策略。此外,他們還堅稱在選擇策略時.說話人會衡量交際內容的三個方面:有效性、緊迫性及聽話人的面子。在這一過程中三大社會變量起著重要的作用.公式為行為對面子的威脅程度Wx=說話人與聽話人的社會距離D(S,H)+相對權勢P(H,S)+特定文化中言語行為本身固有的強加的絕對級Rx。
2-2.2沖突管理模式 特定環(huán)境中恰當選擇策略可以緩和面子威脅行為的后果并且推動交流順利進行,而不當的策略可能會使沖突升級,這里的沖突并不一定指暴力沖突而是雙方關系不和諧。研究者已經發(fā)現沖突模式.即人們對沖突的習慣性反映其個體差異。沙蓮香(2002:80)等一些學者提倡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來研究個體的反應.一是合作性(cooperativeness),即關注他人需求、愿意滿足他人需求的程度:二是堅持性(as—sertiveness),即關注自己需求、堅持滿足自己的需求的程度。根據人們在這兩個維度上的表現,可以區(qū)分五種比較典型的沖突處理方式:(1)競爭模式(confrontation)。當一方比較關注自己的需求,就傾向于忽視他人的需要,從而體現出相對權勢;(2)回避模式(avoidance)。當一方對自己和他人的需求都漠不關心,即運用逃避的方式來應對沖突,盡量不使沖突公開化;(3)順應模式(aceomodation)。一方向對方讓步,它高度關注對方的需求同時忽略自我的需求;(4)妥協(xié)模式(compromise)。雙方都放棄部分利益;(5)合作模式(collaboration)。雙方合作以獲得雙贏的結果。
沖突管理理論可應用到面子威脅補救策略中去。首先,直言不諱策略(bladonrecordstrategy)有時遵從于競爭模式。布朗和列文森(1987:69)認為赤裸裸地不加任何補救策略去施行面子威脅行為遵守了合作原則,因為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合乎交際目的的信息,然而通常情況下這一處理方式并不受到青睞.只有在以下情景中例外:(1)當說話人比聽話人有權勢,將傾向于采取競爭模式,同時也直接損害了聽話人的面子,不附加任何的補償。在計算對面子造成的影響程度時如果社會距離和言語行為所固有強加的絕對級別是相對穩(wěn)定的.社會權勢將會在面子威脅程度上起主導作用。例如,教師可能會責令某學生道:“下午把作業(yè)帶來。”這個言語行為提供了信息并顯而易見地維護了說話人的積極面子,但同時也可能讓學生難堪。(2)人們有時采用競爭模式是因為對話雙方默許了情況如相當緊迫或迫切追求交際效率時,面子需求可居次要地位。我們可能在突發(fā)事故中叫喊“起火了”或者“救命”這類信息隱含了要求,威脅了聽話人的面子,但可以得到諒解.可此類情況在生活中畢竟少見。(3)布朗和列文森強調提供幫助、請求、建議等言語行為對聽話人面子造成的危害較小,因為它們不會迫使說話人做出很大的犧牲,諸如“進來”決坐”等客套語。這三種情況似乎并未傳達說話人凌駕于聽話人的含義,這是由于它們已經成為約定俗成的套語,但實際上卻表明了雙方非對稱的關系。
回避模式與競爭模式相反,主要針對非威脅面子行為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的可行性較低,因為我們多數情況下必須得采取威脅面子的行為以達到交際目的,而逃避人際交往是不能真正維護面子的第三種順應模式完全忽略了說話人的愿望,以犧牲自我的面子需求來維護他人的面子,而且單方獲益不能達到交流的目的,偏離了交際的出發(fā)點,事實上是一種消極的策略。
妥協(xié)模式對自我和他人需要的關注都采取了一種折中的消極方式,而主觀共同努力合作、尋求雙贏的合作模式體現了格賴斯的合作原則,同時也是FTrA模式中談話雙方的基本話語原則。我們總是在交談中自覺地選擇最恰當的策略以實現個人的交流需求并維護人際關系。毋庸質疑.我們總是盡量減小強加于自我和他人面子上的威脅,因此經常應用以下兩種策略:一是采用補救策略以維護積極或消極的公開威脅面子的行為,二是非公開地實行威脅面子的行為
3.禮貌策略的句法特點
3.1省略
說話人通常在社會變量和交流動機上將自我與他人比較。請求性質的言語常常威脅聽話人的消極面子,并且通常出現兩種現象,即說話人采用向上比較方式而聽話人采用向下比較方式。同時,社會變量將調整強加于雙方的社會變量.而不完整的句子形態(tài)揭示的不僅是語法意義,更是談話雙方的共有背景,因此突出了雙方的相似性說話人可能表達:
(1)介意我吸煙嗎(MindifIsmoke)?
(2)有閑錢嗎(Gotanysparecash)?
(3)喝點什么嗎(Howaboutadrink)?
在以上的例句中雙方較小的社會距離得到認可。保留了雙方的積極面子。
3.2模糊限制語
模糊限制語可指在句中修飾謂語或名詞短語功能的單詞、短語及諸多句法形式,如反意疑問句、條件從句和被動句.都可以限定言語行為的言外之力。例如:
(4)Takethisout,willyou?
(5)Iassume/believe/guess,suppose/thinkthatHarryiseom—ing.
(6)Closethewindow,ifyoucan.
以上例句都試圖模糊和限制話語行為施事者的強勢話語權,轉移聽話人的視角和說話人的責任,以增大言后效果實現的可能性。此外,它們還強調了談話雙方的主觀性,例(4)和例(6)發(fā)出了命令,但對聽話人消極面子的威脅分別由模糊限制語減弱了,而例(5)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話語命題的意義,變化了意義活動的范圍。
4.結論
布朗和列文森演化了禮貌理論,旨在探索禮貌行為的本質.其FTA模式以面子研究為核心,可以從社會認知理論角度研究。句法變化是該模式禮貌補救策略的特點,融合了社會心理學的觀點?勺鲞M一步的證實。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yè)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yè)論文
【面子威脅行為理論調控策略】相關文章:
談計劃行為理論的發(fā)展08-19
談追溯言語行為理論08-03
初探間接言語行為理論08-03
以“聯(lián)”行事—對聯(lián)與言語行為理論08-02
談言語行為理論新認識08-02
從塞爾的言語行為理論看08-03
公示公信力制度與物權行為理論08-04
從交往行為理論出發(fā)談素質教育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