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論《浮士德》的人物形象論文范文
在各領域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鄲腊桑旅媸切【帪榇蠹沂占臏\論《浮士德》的人物形象論文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浮士德》在世界文學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它與《荷馬史詩》,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并列同為歐洲的四大名著。 《浮士德》是歌德根據(jù)16世紀一個民間傳說寫成的詩體悲劇,它花費了60多年的時間,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全書長達一萬兩千余行詩句,分上下兩部;它描寫了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經(jīng)歷。主人公經(jīng)歷了書齋生活、愛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業(yè)五個階段。在這些經(jīng)歷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為不滿現(xiàn)實而不斷探索人生真理、不斷追求的人,他的形象可以說是18世紀德國先進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他的探索象征了從文藝復興到19世紀初300年間歐洲資產(chǎn)階級精神發(fā)展的歷史。
《浮士德》帶有歌德的自傳色彩,這個人物的身上也融合進了歌德自己的某些性格特征,而且這部作品誕生和貫穿了德國狂飆突進運動時期,或多或少的帶有那個特定時期的時代特征和共性。18、19世紀是一個多元化文化凸現(xiàn),封建主義走向沒落,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的一個新舊交替的轉換時期,人的理性主義,人文主義都正處在一個重新建構的重要時期,人性中的善良與丑惡的因子就在不斷的斗爭與撕裂狀態(tài)下。而《浮士德》中的上帝正是代表了人性中善良正義的一方,而魔鬼梅菲斯特卻恰恰處于對立面,是丑惡與罪惡的化身。浮士德這一人物就是“人”的代表,代表著整個人類,而他一生的結局就象征著人類的命運和前途。浮士德那種超人的智慧和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精神。這就是人性中的一種積極肯定、向善的精神,尤其是作為人類追求意識的體現(xiàn)者而出現(xiàn)的。但是,為了凸現(xiàn)他這種人文主義精神歌德運用了辯證法的論證,浮士德這種對生活的肯定,真理的探求都是通過對錯誤的不斷否定來實現(xiàn)的。而作為人類的代表他又是善與惡的矛盾統(tǒng)一體,有著靈與肉,理想與現(xiàn)實實踐的沖突,追求的古典美與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實的不協(xié)調性,因而由于人格中的弱點而被魔鬼梅菲斯特利用引誘而屢犯錯誤,屢陷迷津。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他并沒有完全墮落,完全淪落,而是處在一個不斷的斗爭中,這善與惡這兩種思想正是在他的意志與占據(jù)控制心靈力量的大小而此消彼長不斷變化,導致了他的行為的不斷變換與痛苦抉擇。
在歌德的《浮士德》中,心靈革命與社會實踐,感官之愛與藝術之美,共組一種平衡的生命觀照。它們共同驅使冀望超越自己的人邁向善。而最終,絕對完美的善,卻是在上帝手中,要透過上帝的恩寵才能獲得。這是獲救的真義。浮士德沒有忘記自己的恪守的原則和他人性的本真內(nèi)在本性,使得他有著戰(zhàn)勝誘惑的力量,去惡向善,排除欲的干擾,最后在理想國的實現(xiàn)下攀升進靈的境界,在此突出了人性中的理性力量和向善性的巨大作用。他的靈魂未被梅菲斯特所帶走,而是在上帝的天使帶領下進入天堂。這也就代表著善良最終仍然戰(zhàn)勝了邪惡與丑陋。浮士德的尸體最后是在上帝派出的天使們抬向了天國,得到了光明,使得上帝獲得了勝利,這就要歸功于他的樂觀向善,積極進取,努力奮斗的人格精神,是人文主義,人道主義,理性主義,英雄主義,樂觀主義的勝利,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從小世界到社會,理想的大世界,也是資產(chǎn)階級的勝利。
浮士德是一個虛構的、同時又是一個有著鮮明個性的藝術形象。
(1)他不斷的追求知識和真理,追求美好的事物,追求崇高的理想。他具有自強不息、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積極向上的精神,即 “浮士德精神 ”。
(2)浮士德又有貪圖享受、安于現(xiàn)狀的一面,這就構成了浮士德的內(nèi)在矛盾。浮士德德一生是一個矛盾運動的過程。他的積極向上的精神是他前進的動力,靡菲斯陀利用他身上的弱點,誘使他墮落,然而浮士德的自強不息的精神使他能夠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繼續(xù)前進。在這樣辯證發(fā)展之中,浮士德日益高尚化、純潔化,最后達到個性的完善。
(3)浮士德這個形象是當時資產(chǎn)階級先進知識分子精神思想的化身,因而具有很大的象征性。就小而言之,浮士德身上濃縮了歌德本人一生的生活經(jīng)歷和思想體驗。大而言之,浮士德又是一種精神的象征,這一形象揭示出人類自身存在的追求和發(fā)展必須通過現(xiàn)實的社會生活才能進行,并得以實現(xiàn)的真理。
榮格曾經(jīng)這樣評價“不是歌德創(chuàng)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創(chuàng)造了歌德”,歌德歷時61之久創(chuàng)作了《浮士德》,從年少輕狂,到其暮年,這宏天巨著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歲月的洗禮,光陰的打磨才分外耀眼! 我是在歐美文學老師的安排下才接觸《浮士德》的,其實自己已經(jīng)讀過很多文學名著,同時也對很多小說印象很深,而《浮士德》給我的卻是另一個世界,像是一個 dream,如果我是浮士德我也會和他一樣不顧一切去追求自己真正的理想世界。
全劇分為兩部,是由感性到理想的過程。由兩個賭局開篇;一是魔鬼與上帝的打賭,上帝認為盡管人類在追求中難免會犯錯誤,但最終能夠達到真理,“在他摸索中不會迷失征途”,而魔鬼認為人類無法滿足追求終必導致其自身的墮落。二是浮士德與魔鬼的打賭,簽定契約條件為魔鬼滿足浮士德一切的欲望一旦浮士德感到滿足他的靈魂歸魔鬼所有。接著主要敘述了浮士德本人的五個悲。
一知識悲劇
浮士德是一個年過半百的老博士,人到暮年才意識到自己所學的知識毫無用處而自己所在的書齋就像一座牢籠一樣把自己緊緊鎖在其中,于是他想到了死,但復活節(jié)的鐘聲喚醒了他,他走到郊外,看見人們在跳舞,開心的樣子 再回到書齋時有一條卷毛犬碎其身后,轉眼就變成了魔鬼(梅菲斯特),在簽完契約后,他們就踏上了夢幻之旅。
二愛情悲劇
梅菲斯特帶著浮士德來到魔女之廚給他喝下了魔湯,從一個白發(fā)老人變成了一位翩翩少年,他們來到小鎮(zhèn)邂逅了少女瑪加蕾特兩人在魔鬼的撮合下fall in love 為了幽會浮士德把魔藥給了瑪加蕾特下于其母的杯中,由于藥量過重其母長睡不醒一命嗚呼。這時瑪加蕾特的哥哥瓦倫丁當兵歸來,得知一切,與浮士德進行了決斗,結果在魔鬼的幫助下浮士德殺死了瓦倫丁,魔鬼帶浮士德逃離了現(xiàn)場跑道山中與魔女們歌舞鬼混。但當他得知心愛的瑪加蕾特被關進監(jiān)獄,卻又不顧安危前去相救,而此時的瑪加蕾特已經(jīng)神智不清,她親手溺死自己與浮士德的孩子而被捕根本無求生的欲望只想用自己的死來贖罪,乞求上帝的原諒,浮士德因此含恨離去。。。。。
人間的愛情是不完滿的,即便有了刻骨銘心的愛還是會因為世俗的約束而變的無力,我深深的同情著瑪加蕾特,像這樣一位可愛的美人兒,竟會有如此的境遇實在叫人惋惜,愛情的苦果啊!你為什么來的這般急促,還沒等我們分享那甜美的果實,在愛情的世界里女人是永遠的弱者。
三 政治悲劇
魔鬼帶浮士德來到了神圣羅馬帝國,由于他們發(fā)行了紙幣幫助國家解決了財政危機因而得到了皇帝的寵信,皇帝突發(fā)奇想要見帕里斯與海倫,浮士德只好求助于魔鬼梅菲斯特,魔鬼給了他一把鑰匙,指引著他找到了了帕里斯與海倫并把他們帶了回來,浮士德對海倫一見傾心,用鑰匙去觸動帕里斯與海倫的幻影,結果發(fā)生了爆炸,浮士德應聲倒地,而幽靈化為煙霧,魔鬼帶著浮士德逃離回到書齋。 至此浮士德的仕途告一段落,魔鬼引誘他為封建朝廷做事,但在榮華富貴面前,浮士德終于認識到這些并不是自己所要追求的,在阿諛奉承的官場里,自己只是一個不和諧的音符。其實我本是不想對仕途進行評價的,因為我是一個對它徹底失望的人。
四美的悲劇
在書齋里,浮士德當年的學生在那里造小人,在魔鬼的協(xié)助下小人荷蒙庫路斯終于誕生,他是智慧的精靈身材矯小,只有人形,在他的引領下浮士德踏上了尋找海倫的道路,中途與魔鬼分開使得浮士德遇見馬人喀戎把他馱到了目的地,并引見給曼托帶領他進入冥界。
在梅菲斯特裝扮的福耳庫阿斯的引誘下海倫與浮士德見面,這是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碰撞與結合,二人陷入愛情,并生有一子取名歐福里翁,一家人過著幸福的生活。但歐福里翁十分喜愛飛高,有一次不幸隕落倒在他們二人面前,海倫悲痛欲絕,在兒子的呼喚下隨他而去,浮士德緊抱海倫,但只剩下一縷彩衣,悲痛的浮士德受神的指點,隨彩衣化作的云彩騰空而起漂去遠方。
浮士德追求與希臘美女的結合,說明只有形式而無靈魂的古典藝術不是美。這句話聽起來很難懂的子,其實在這里,作者把海倫視為古典文學,只有外在而無實質的東西是經(jīng)不起時間考驗的。海倫與特洛伊木馬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千百年來人們?nèi)詫@樣一位美女念念不忘,似乎她有了永恒的魅力,是美的典范。即便是我這樣一個女人也真的很想見一下這位美女,看看上帝的鬼斧神工,是何等的奇跡。
五 事業(yè)悲劇
浮士德隨著彩云來到一座山上,遇到了一場戰(zhàn)爭,他在魔鬼的幫助下助皇帝平定了戰(zhàn)亂,因而得到了一處海邊封地,他想要建造工程填海造田造福人民,他在監(jiān)工時看見一對百歲老人,他們不愿離開自己的家園,于是浮士德就吩咐魔鬼處理,結果魔鬼卻將他們活活燒死在房子中。而不久浮士德也因操勞過度失明,魔鬼見浮士德命不久已,就叫了很多人為他掘墓,而浮士德聽見這么多的鍬鎬聲還以為是自己的工程即將完工,有感說出了“逗留一下吧,你是那樣美!”說完他依約倒地而死,魔鬼正要奪走他的靈魂,這時天降玫瑰花雨化為火
焰驅走魔鬼,天使將浮士德接至天上,見到了圣母和已為贖罪女子的瑪加蕾特。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所留下的就是無盡的思考,思考那個離我們每個人最近的浮士德,相信人類只有永不停歇的欲望和心存的良知才能使我們世代的繁衍下去
拓展
《浮士德》的人物賞析
《浮士德》是一部德國古典主義巨著,在世界文學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這部作品是歌德根據(jù)一個在德國流傳很久的民間傳說創(chuàng)作而成,它分上下兩部,全劇以主人公浮士德的思想發(fā)展變化為脈絡,主要描寫浮士德這一生為探求人生真理的痛苦經(jīng)歷。首尾沒有情節(jié)呼應,并且還以詩劇的形式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
主人公浮士德的思想發(fā)展變化貫穿著整部作品,同時他自己本身也帶有歌德的部分特征,加上作品創(chuàng)作的時代,使得《浮士德》無論是戲劇情節(jié)還是人物本身都與當時社會背景及創(chuàng)作者自身的經(jīng)歷是分不開的。對浮士德個人形象的分析的理論研究已有很多,下面我想談談我對浮士德這個人物的看法。
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整部作品(上、下部)的脈絡,我認為作品中的浮士德是一個虛構的形象,他一生所經(jīng)歷的五個階段其實是歌德對從文藝復興時期以來資產(chǎn)階級進步人士不斷探索人類真理以及他自身個人經(jīng)歷的一個總結,帶有一定的象征性。作品分別從學者生活、愛情生活、宮廷生活、藝術生活和勞動生活等五方面詮釋浮士德形象。在《浮士德》第一部作品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浮士德畢生都在不斷地博覽群書,鉆研各種學問,然而到最后卻發(fā)現(xiàn)他的這些學問離現(xiàn)實已經(jīng)太遠。為了尋求新的人生真理,他不惜以靈魂做抵押,與魔鬼梅非斯特訂下契約,僅僅是為了想去體驗他以往生命中所沒有感受過的東西。當他看到那些大學生們只是單純地追求物質和肉體上地享樂,他認為這并不是"美",可是當他自己沉迷在與葛麗卿的愛情生活中時,卻發(fā)生了一連串的悲劇,使得飽受良心譴責的他不得不拋棄葛麗卿,繼續(xù)去探索新的人生。這時開始了《浮士德》第二部的作品描述。當他從過去的愛情失敗的痛苦中蘇醒過來時,又因為自己腳下的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激起一股事業(yè)熱情,可他看到羅馬帝國里的皇帝昏庸無能,荒淫無度,臣子更加愚蠢、腐敗,結果導致民不聊生,而自己卻像個小丑似的伺候這些君臣,甚至還要把古希臘美女海倫拘來給皇帝欣賞,除了這些,任何有意義的事情他都不能做,他對政治現(xiàn)實感到失望,他放棄了宮廷生活,再一次開始他的探索,這一次的探索他鎖定為尋找古希臘美女海倫。海倫是古典美的化身,尋找她,也就等于在尋找古典美,當他找到海倫并與她結合生下兒子,一家幸福的生活時,兒子死了,這時的海倫認為"幸福與美不能長久結合",離開了浮士德,這又說明浮士德對藝術生活的追求走上了"死亡"的道路。終于,在經(jīng)歷了學者生活、愛情生活、宮廷生活、藝術生活的層層痛苦后,他在圍海造田、改造自然的勞動中找到了人生的真諦:為人民開拓疆土,讓他們安居樂業(yè),這才是人生的真正意義。同時也因為他有參加這個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讓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與滿足。浮士德通過一連串的痛苦經(jīng)歷最終換得了幸福的人生,這是因為他始終對探索人生真理有著堅定的信念,這也是歌德對現(xiàn)實愿望的折射,他也是始終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的理性主義、人文主義經(jīng)過一番整理重新回歸到文學的世界中。
然而,從性格方面去看浮士德這個形象的時候,就會發(fā)覺他的性格里有兩種矛盾沖突。一種是每段經(jīng)歷的開始到結束,中間的這個過程他表現(xiàn)出了自身對功名利祿本能的渴望,常常讓他沉迷在名利、美色等現(xiàn)實欲望中,也許他的這種渴望,是因為魔鬼梅非斯特利用魔法對他進行控制,但是如果不是出于自身本能,那個魔鬼能控制的住他嗎?另一種是他對探索人生真理的執(zhí)著,使他最后都能戰(zhàn)勝困難及誘惑,得到屬于自己的快樂與幸福的人生。這就讓我們對他的兩種矛盾產(chǎn)生懷疑。一個常常沉迷于現(xiàn)實欲望的人,為何不被欲望給征服,反而能更進一步地激起他戰(zhàn)勝困難地決心呢?歌德用矛盾的辯證法對兩個矛盾沖突進行分析。他認為,每個人在追尋自己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時都無法逃避個人欲望和道德倫理這兩個問題,而這兩個問題恰好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個人幸福與社會責任,假如要我個人在這兩者中做個選擇,也許我也無法選擇。所以對于浮士德個人形象中的矛盾沖突,我們要用矛盾辯證法的眼光去看待它,畢竟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
無論浮士德在個人欲望和現(xiàn)實責任中如何做選擇,最終他還是克服了種種困難及誘惑,實現(xiàn)了人生的價值和理想。所以說,浮士德這個形象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結合體,理想中的社會讓他最終是實現(xiàn)了人生的價值,現(xiàn)實中的社會卻讓"浮士德"式的人還在不斷地探索和發(fā)展,不知何時才能夠真正到達"理想"的國度。
【淺論《浮士德》的人物形象論文】相關文章:
淺論唐代送別詩的特點論文04-22
淺論探索問題轉化方法的途徑的論文05-07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淺析的論文04-14
淺論少兒古箏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論文05-02
淺論FPGA的VGA漢字顯示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論文05-29
淺論企業(yè)存貨內(nèi)部控制論文(精選10篇)05-14
淺論大學圖書館存包問題論文04-26
淺論成都經(jīng)濟區(qū)物流發(fā)展水平論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