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
古詩教學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更是如此。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蔡玉琴老師在關于人教版小語教材第三冊和第一冊的介紹中特別提到:低年級的古詩教學,要順應兒童喜讀好背、記憶力強的特點,鼓勵學生多讀多背,教學重點放在讀、背和識字寫字上。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中出現(xiàn)的古詩多數(shù)是絕句、律詩,它們語言凝練,意境深遠,發(fā)人深思,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之一。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呢?幾年來,我致力于探索小學低年級古詩教學的模式,探索出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習古詩的步驟。根據(jù)低年級兒童喜讀愛背、形象思維占主要優(yōu)勢的特點,我們在教學中充分地運用感性材料,結(ji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通過讀一讀、想一想、畫一畫,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進入詩情畫意,讓學生在讀中感知、感悟,在想中品味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在畫中升華對古詩的理解。一、讀一讀——感知古詩
古詩大多是押韻的,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生非常喜歡讀。但是,我們教師在進行小學低年級古詩教學時,總擔心學生的知識水平不夠,往往包辦代替,把自己的理解、教參的解釋一股腦兒地搬給學生,然后讓學生死記硬背,取代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而新課程要求學生要學會自己讀書,強調(diào)的是學生自主體驗與自我感知。對課文的內(nèi)容不是由教師先整理出來后再教給學生了,而是要求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這種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不是教師所能替代的,也不是通過教師的講解就能完成的,它只有靠學生自己去閱讀、自己去品味。所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總愛讀這些古詩,就像喜歡兒歌那樣。在教學古詩之前,我直接問學生:“讀讀看,看看你讀到了什么。” 有時候,學生自己對古詩的理解可能給我們一個驚喜。雖是一、二年級的學生,但他們?nèi)阅軓淖掷镄虚g挖掘出自己所理解的東西。
在學習《村居》(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時,我讓學生自己品讀文章,并談談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孩子們紛紛舉手:“我發(fā)現(xiàn)這首詩寫了小草、鶯飛、楊柳、大堤、學生、東風、紙鳶等,是一幅好美的圖!薄拔铱吹搅藥讉小學生在河堤上放著風箏呢。”“我還看到楊柳在春風的吹動下已經(jīng)吐出綠芽了!备屛腋杏X到驚奇的是,有一個孩子竟這樣問:“‘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這里的“醉”是什么意思呀?楊柳可沒有喝酒呀。”他的話讓本來活躍的教室安靜下來。是呀,楊柳為什么會“醉”呢?他們睜著大眼睛等著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正所謂“讀而生疑,疑而知不足”,不滿足的心態(tài)使孩子們產(chǎn)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為新知識的傳授奠定了良好的氛圍,難解字詞的瓶頸問題也在學生的主動求知中迎刃而解了。于是,我讓學生回憶一下自己往年春天里所見到的美麗景色,想想當時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然后帶著這種陶醉的心情和表情去讀這句詩。學生讀得繪聲繪色,仿佛真的陶醉在美麗的二月風光里。
二、想一想——解讀古詩
我們都知道,低年級學生愛想象,他們的想法有時會出人意料。學習古詩就要充分利用小學生愛想象的天性。只有想象,學生才能真正地理解詩的內(nèi)容與意義。所以,我們的古詩教學不能僅停留在對古詩的字、詞、句的理解與背誦上,而應該讓學生通過文字來充分感悟到古詩所要表達的思想與內(nèi)容。因此,在學生理解了詩句的意思后,我經(jīng)常讓學生閉上眼睛,欣賞配樂朗讀,然后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古詩所表達的場景中暢游,最后再說說“你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在學習《小池》(人教版一年級下冊)這首古詩的時候,在學生了解詩意、能夠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之后,我播放了一段優(yōu)美的旋律,然后用自己渾厚的聲音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伴著悠揚的音樂聲,一幅迷人的小池圖景浮現(xiàn)在孩子們的腦海中?粗麄儞u頭晃腦的樣子、臉上洋溢的笑容,我可以感覺出他們已經(jīng)完全被眼前的情景所陶醉。此時,我再讓學生談談剛才所看到與想到的景象,孩子們都紛紛舉手搶著回答:“我看到了一個泉眼正在呼呼地向外淌著水,還不時地冒著一個個水泡!薄拔铱吹搅税哆厴涞挠白颖魂柟庹赵谒,有幾條小魚在樹蔭下快活地游動著。”“我看到了幾片還沒放開的荷葉才從水下伸出一個角上來!薄拔铱吹搅艘恢或唑颜驹诤扇~的角上。” ……
看看這些孩子的回答吧,如果用我們教師的語言來講述這首詩,也許不會有這些漂亮的回答;如果以教師的講來代替學生思考,我們孩子的思維就會禁錮在我們教師設計的圈套里出不來。通過學生自由的回答,我已經(jīng)感覺到雖然是低年級的孩子,但是他們已經(jīng)學會把詩中所描繪的場景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結(jié)合起來,在想象的基礎上,對古詩內(nèi)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這種理解既是對文本的理解與掌握,又是一種感情經(jīng)歷,還是一種對美的體驗。他們了解了詩中所表達的意思,更體會到了詩外的情感,將心中的感慨借助詩人的詩句表達出來。
三、畫一畫——升華古詩
由于低年級古詩常常把圖畫、韻律、語言等融為一體,對學生有一種特殊的審美教育。因此,我經(jīng)常在教學完一首古詩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詩的理解來作畫,畫出詩中所描繪出的場景。孩子們會欣喜地在課堂中拿起畫筆,畫《所見》,畫《小池》,畫《絕句》,畫《村居》……在畫《村居》中,孩子們會為如何來畫風而爭論不休;在《所見》中,因為詩中說的是沒有發(fā)現(xiàn)蟬,所以孩子們?yōu)橐灰嬒s而展開激烈的爭論。我們不會去論孰對孰錯,因為孩子們自覺、主動的藝術再創(chuàng)造為我們的低年級古詩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總之,古詩教學的模式應該還有很多,無論是哪種教法,只有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珍惜學生的獨特體驗,幫助學生自己建構(gòu)知識,我們的課堂才能永葆生命的活力!
【低年級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相關文章:
低年級如何實施“有效教學”12-11
中職德育有效教學的策略微探03-27
小學音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12-04
實施數(shù)學教學有效性的雙贏策略12-11
“數(shù)形結(jié)合”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11-20
有效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策略探析12-05
探討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的論文04-02
低年級拼音教學策略分析的教育論文12-11
高考增分的有效策略03-0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