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弘揚傳統(tǒng)文化是歷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緊迫性伴隨著中國近代步伐的推進,西方思想與西方文化對中國的影響不斷深入,尤其在五四運動后,由于左的錯誤給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傳承帶來極大的阻力。改革開放后,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放在以經濟基礎建設為中心,忽視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時至今日,我們發(fā)現西方"人本主義"思想也不可全面接受,其中忽視了人的社會性。所以,我們必須回過頭來重新審視中國人所固有的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才能更好地適應當前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fā)展,更有利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構建和諧社會。
"洋為中用"可以用,"古為今用"必須用,無論是西方的現代文化還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都要經過篩選撿有價值的用,不可盲目照搬。歐美到管理模式、權利制衡、法制觀念等是我們必須虛心借鑒的,而歐美的"人權高于主權"思想又是值得反思,值得商榷的。當前,高速發(fā)展的中國,在物質文明方面我們的確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卻忽視了和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遺產--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關注的核心不在經濟,不在政治,正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對世界人民產生強大的吸引力,身為華夏兒女,又怎能抹去呢?全世界都在從中國汲取營養(yǎng),我們反而卻舍近求遠,舍本逐末,到頭來勢必會"邯鄲學步"。所以弘揚傳統(tǒng)文化勢在必行。
二、在初中生中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必要性
為了社會的健康發(fā)展,也為了塑造全面發(fā)展的社會型人才,僅有應試的能力是絕對不夠的,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初期,這一階段的學生具有初步的判斷能力,在進行歷史學科教育中(尤其是在中國古代史的學習過程中)有選擇性地讓學生學會審美,學會分析,學會判斷是非,培養(yǎng)明辨是非的能力,這對于一個人一生都是至關重要的,在學習中,通過各種互動形式,逐步建立起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基礎,無形中形成了道德底線,也一定會減少其走向社會的犯罪率,F在已經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在初中生中弘揚傳統(tǒng)文化受眾是廣泛的。所以說,在初中生中弘揚傳統(tǒng)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每一位學生在初中階段都形成自己正確的價值觀,若干年后,這個社會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度提高了,國民的品德修養(yǎng)也隨之提高。"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百余年來,哲人之宏論始終振聾發(fā)聵,催人警醒。
三、弘揚傳統(tǒng)文化,歷史教授任重道遠
在歷史學科中,學習中國古代史過程,實際上也是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過程。隨著封建制度的確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逐步形成體系。
儒家思想伴隨著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的興衰,從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到走向頂峰,貫穿著中國古代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行為規(guī)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文學藝術無不體現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由此,我們不難發(fā)現,沒有歷史學的眼光,對傳統(tǒng)文化的解讀也只能是管中窺豹,只見一斑。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最佳環(huán)境只能在歷史課的課堂中,最能從宏觀上準確把握傳統(tǒng)文化也只有在歷史學科的教育中。 歷史教師在從事學科教育的同時,必須要承擔起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F實的教育中我們的每一學科教師都在或多或少擔當這一責任,如語文教師的文言文教學,政治學科的思想品德教育都是比較典型的例子。在這些課堂中,時常滲透出傳統(tǒng)文化的光輝,但在我們的歷史課堂中,讓學生重回那一時代,感受時代氣息,品讀過去,所以只有了解了當時的文化生活,才能真正地走進歷史世界,反過來理解了傳統(tǒng)文化,也才能更好地記憶、理解、深化歷史知識。比如說,我們在學習北宋文化時,很多教師都喜歡從《清明上河圖》入手,這就是很好地將北宋時期的文化,展現出來,同時我們再深一步,留給學生一些思考"北宋的市井生活繁榮的政治原因是什么?""北宋商業(yè)繁榮的局限性有哪些?""《清明上河圖》中有哪些地方體現了文化的傳承?"類似的問題我們只要設計一兩個由學生展開思考和討論,爭論就會十分激烈,讓學生在唇槍舌戰(zhàn)中體會到傳統(tǒng)文化的廣泛性、傳承性,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同時也為同學們創(chuàng)造了理性的思考空間,孩子們的思想是活躍的,時間無需太多,答案也不會千篇一律,然而在快樂學習中自然而然的就會博古通今,集思廣益,加深對文化的認識。
我們雖不必刻意強調哪些內容屬于傳統(tǒng)文化,但在學習中國古代史時,卻每一節(jié)課都離不開傳統(tǒng)文化這一只無形的手的指引。即使我們在學習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時也會涉及相當豐富和傳統(tǒng)文化相關的內容,如在中國近代史內容中,對"辛亥革命后社會習俗的變化"內容的學習中學生自然而然地也學會了客觀認識傳統(tǒng)文化的利與弊。在學習"新文化運動"時讓同學們感知西方文化的傳入對傳統(tǒng)文化也是一場"災難"。使學生在理解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及相互影響的相關內容時就會更理性、更深刻。
我們從事歷史學科教學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不僅是完成新課標的要求,時代也賦予我們新的歷史使命,更何況在正常的歷史教學中,只要我們在課堂設計過程中稍加留意,在哪可以留給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與思考,在課堂中加以引導,就會給同學們一些興趣、一些啟發(fā),非但不會影響教學,反而更有利于對歷史學科的教育教學。同時給學生提供理性看待、客觀看待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舞臺,使初中生也能初步具備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我們的歷史教師在選取有關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時,有時未免感覺,空洞缺少立體感,所以我建議我們的歷史教師在進行備課的同時,閱讀一下同學們同時學習的其他學科教材以便從中找到與歷史學科相通的知識點,更要與政治老師進行交流,形成學科合力。
弘揚傳統(tǒng)文化這一重任必將托付給中國的教育工作者,而歷史教師由于所教授學科的特殊性,要勇于承擔這一社會責任,尤其是中學歷史教師,特別是初中的歷史教師更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弘揚傳統(tǒng)文化是歷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相關文章:
談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歷史思維培養(yǎng)研究06-01
德育歷史形態(tài)演進探析06-15
歷史專業(yè)論文開題報告08-04
嚴格責任理論分析08-28
歷史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08-21
歷史教學資源對終身學習的影響05-19
淺談文化認同與歷史敘事的方法08-29
淺談歷史哲學中的批判哲學08-04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論文08-01
簡析連帶責任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