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因人施教,提高幼兒德育教育質量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競爭的社會,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是創(chuàng)新教育,現(xiàn)代社會,多數(shù)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已幾乎成了所有父母最大的心愿,在這種心態(tài)的驅使下,人們對教育的關注視線也正在轉移,越來越注重基礎教育之一的幼兒教育,這已經(jīng)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抓好幼兒時期教育已成為人們的共識。
俗話說:“要想學會做事,首先學會做人!”多年幼教實踐告訴我,要想教有所獲、學有所成,關鍵的基礎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兒期的德育教育。注重幼兒習慣的養(yǎng)成,從小讓幼兒樹立良好道德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它是開展其他一切教育的前提和保證。而尊重實際,因人施教,卻是實施幼兒德育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注重養(yǎng)成教育。俗說:“三歲看苗,七歲看老”,幼兒期養(yǎng)成的習慣可以影響他的一生,由于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環(huán)境的影響,其行為習慣各不相同,而幼兒期又是可塑性較強的時期,所以,實施德育教育,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教師在平時瑣碎而細小的工作中,不斷地引導、培養(yǎng)、強化,同樣,不良品質的改正,也需要教師因人施教地糾正和引導,加之幼兒年齡、接受能力上的差異,使用的教育方法就更不能千篇一律了。
如:在托班、小班階段進行德育教育時,由于本年齡段的幼兒,還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力差,幾乎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認為別人做的都是對的、正確的,繼而去模仿,然后就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認識和習慣。針對這一特點和實際,在活動中,教師應多采用榜樣示范法。以身作則直接告訴幼兒那些事該做,那些事不該做,并盡可能依據(jù)幼兒共性及個體差異情況,用簡單明了、通俗易懂、新穎的手段讓他們理解、接受,可采用人物對話、故事表演、觀看圖片等直觀的形式,實施德育教育,進而使幼兒漸漸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簡單而正確的認知輪廓。
在中班進行德育教育時,由于幼兒已形成對事物的初步判斷能力,但不很準確,很難在對與錯之間做出正確的選擇判斷,這時他們的正確想法需要成人及時給以提示、引導、鞏固、強化。對于他們不正確的想法,更應予以及時的引導、糾正、制止。比如:我班曾有一名幼兒帶著火機來到班里,我提出暫時由我為他保管,離園時交給他媽媽,可他拒不接受。針對一件事情,我讓他說出自己的看法,我對他的選擇給予誰對誰錯的講解,通過教師的講評,直接告訴他對的原因,錯誤的后果及可能帶來的危害,在其稚嫩的心靈中確立一種是非的標準,從而自己做出簡單的對錯判斷,明白自己該怎樣做了。所以,循序漸進,明白了事理后的孩子們就能更清楚,更明確地了解了一件事情的正確性,并能正確認識到該怎么做,久而久之,好的行為習慣也就漸漸養(yǎng)成了。
在大班,幼兒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開始萌芽,已具備了模糊的自發(fā)認知能力,他們對一件事情已能自己去判斷,但根據(jù)幼兒自身的特點,在各方面又存在著個體上的差異,在教育時就不能一概而論,而更要有針對性的因人施教了。在因人施教方面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是:幼兒能力較強,已基本具備較好行為習慣。在教育時,應以此為典范利用公眾活動對其好的行為習慣,進行講評、鼓勵,給予充分肯定,進一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使之成為別人學習的楷模,激發(fā)幼兒榮譽感,促其更加進步。第二種是:在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均表現(xiàn)出聰明、靈活、能力發(fā)展水平均衡的幼兒。可采用正面引導的辦法,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有其幼稚、頑皮的一面,如能正面引導,效果特別好,但引導不當,就比其他幼兒的教育困難得多。我接觸過一個孩子,他聰明、活潑,各方面的能力很強,但很調皮,是班上有名的小淘氣。有一次,他很喜歡一個小女孩的小槍,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大步?jīng)_過去一把搶過槍,不顧小女孩號啕大哭,就帶著勝利的微笑心安理得玩了起來。我當時沒有批評他,而是走過去采取正面指出的方法。我說:“你這樣做很不對!小朋友之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照顧、互相幫助,你今天這樣做老師很不高興。”他看我非常認真嚴肅,只見聰明的他,低著頭說:“老師,我錯了,我今后不這樣做了,我現(xiàn)在就把槍還給她。”于是,他馬上把小槍還給了小女孩并向她賠禮道歉。然后回過頭來說:“老師,我做錯了,今后改正,你還生我的氣嗎?”我想了想說:“我相信你,一定能改正錯誤,如果你真的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那我就不生氣了,我們還像以前那樣是好朋友,好嗎?”他聽了高興極了,伸出小手和我拉拉鉤,后來,他果然沒有再犯類似的錯誤。我之所以采取這種正面教育的方法,一是因為榜樣示范法用在他的身上是不切合實際的,二是他的各方面能力都比較均衡,能力較強,使他有一種逆反心理,如用評價,討論的方法就更不行,所以我采用了正面引導法,教育效果良好。
第三種是幼兒能力一般或稍差一些,沒有主見,總是符合別人的意思,聽從別人指使,基本上是按照別人的意愿做事。對待這種幼兒我認為最可行的教育就是采用榜樣示范法。記得,我班曾有一名幼兒,把上廁所的幾個小朋友堵在了廁所里,經(jīng)調查,是受另一名小朋友指使的。于是,在集體活動時,我講了一個主人公非常熱心,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并且自己也很有主見的一個故事給幼兒聽,講完后,我有意請這兩名小朋友,有針對性的回答了幾個問題,他們的臉馬上紅了,好像明白了老師請他回答問題的意思;卮鹬兴麄冋f到:“應該向主人公那樣關心別人,別人說的話都要動腦筋想一想是對還是錯,應該做還是不應該做,像我剛才就做得不對。”對此事,全班小朋友都談了自己的看法,從而強化了幼兒正確的道德認識。
總之,在進行幼兒德育教育時,教師必須時常參與幼兒活動,與幼兒打成一片,充分了解幼兒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的具體發(fā)展情況及個體接受差異。有針對性、有層次地幫助幼兒認識問題,抓住存在的苗頭性問題,及時予以教育糾正,使之形成正確的品德、行為習慣,才能更好地面向全體幼兒,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任務。
【因人施教,提高幼兒德育教育質量】相關文章:
提高政治教育質量之我見論文05-06
對提高成人業(yè)余高等教育質量的探討08-27
論函授學習生活對提高教育質量的作用05-30
“因材”如何“施教”05-05
提高德育課教學效果的體會論文06-26
淺談幼兒英語學習興趣提高研究論文04-17
雙語教學中的因材施教問題論文09-19
淺析STEAM教育理念與因材施教論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