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初探
語感能力是在長期體驗、訓練、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對語言文字的領會和感知能力,是一種較高級的語文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學生語感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語文課程標準》在闡述語文課程基本理念時,強調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并把“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作為語文課程的目標之一。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呢?根據近年語文教學的實踐,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四個方面對學生語感能力進行培養(yǎng):一、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激發(fā)學生的語感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當講到感知描寫和比喻夸張性的語言時,要使學生能準確、迅速地在腦子里呈現,就必須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葉圣陶曾以讀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為例說,要領會這兩句詩,必須在想象中睜開眼睛來,看這十個字構成的畫面:“大漠、長河、孤煙、落日”,傳出北方曠遠荒涼的景象。給“孤煙”加上個“直”字,顯得沒有一絲風,當然也沒有風聲,于是來了個靜寂的景象。給“落日”加上個“圓”字,是說落日掛在地平線上的時候才見得“圓”。圓圓的一輪“落日”不聲不響地襯托在“長河”的背后,這又是多么寂靜的境界。
二、加強語言和思維訓練,增強學生的語感
憑直覺感知語言文字是不能產生語感的。郭若沫曾說:“大凡一個作家或詩人總要有利于語言的敏感。這東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這種敏銳感的培養(yǎng),在兒童時代的教育很重要!币虼,必須進行正確理解和掌握語音語義的訓練。對于詞語的理解,不能光靠查字典,不能浮于表面,而要精細、深入,養(yǎng)成品味辨析的好習慣。這就要注意以下幾種情況:第一要注意一詞多義的情況!段业氖迨逵诶铡芬晃闹校瑑商幱玫健袄仟N”的意義都不同,一處是“神色狼狽”,這個“狼狽”表示“尷尬”或“受窘”,第二處表示“困苦”,這就是一詞多義的現象。第二要注意選用不同的詞語來描寫同一事物的情況。第三要注意詞語的特殊用法。
三、加強分析訓練,使學生獲得強烈的語感
語感分析就是讓學生在語感實踐中,就語言材料的內容、形式和感受過程本身,以理性的方式做出分析判斷。
首先,要認真指導學生揣摩、品味語言。
從這個角度說,語感的會意性特征決定了人們要獲得語感,需要對語言材料進行反復揣摩、品味,從而具備認知上的會意能力,應當依據語境,解讀語意。如《紫藤蘿瀑布》中的“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這是先將香氣與淺紫色聯(lián)系起來,賦予香氣以色彩,再將那香氣氤氳、紫氣彌漫的景象喻作夢幻,最后用“籠罩”將“夢幻”與“我”聯(lián)結起來構成一種意境。這種意境也只有細細品味揣摩,才能對“夢幻”的使用之妙了然于心。 其次,是掌握好整體感知。語感的整體性特征決定了語感養(yǎng)成需要對語感材料從整體上進行感知,既要入乎其內,評點分析,品味語句,又要出乎其外,綜合相關內容,聯(lián)系寫作背景等從本質上認識語言材料。它要求認知者有更高的立足點和廣闊的視野,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把握文章主旨,深刻體會作家情感和語言風格,從而獲得強烈的語感。怎樣整體感知呢?筆者認為:品味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很重要。細細品味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對提高語感分析能力大有裨益。如《白楊禮贊》的開頭:“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結尾:“讓那些……,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開頭一句就給我們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調,結尾一句不僅響應開頭,而且點明了散文的主旨,強化了中心。了解作品中事件的背景,體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也是整體感知必不可少的途徑。如《孔乙己》中,孔乙己的故事是從“只有孔乙己已到店,才可以笑幾聲”說起的,以下一連串寫到笑,特別是兩次寫到“都哄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整篇小說簡直是用“笑”貫穿著的,這樣寫用意何在呢?這不是表明當時社會里人跟人的關系冷漠無情到這樣的地步,小說里并沒有點明,可是我們從這一點想開去,就會明白:這無非是要我們從“笑聲”中把握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根源就是罪惡的封建社會以及人吃人的并使人毫無覺悟的封建科舉制度。
四、增強學生語感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
語感實踐就是讓學生接觸和使用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聽、讀、抄、背、講和寫,對學生的感官反復進行言語刺激,使學生大腦皮層的細胞之間逐漸形成牢固的聯(lián)系系統(tǒng)。
在教學中必須強化誦讀吟詠,對典范的語言材料進行感受,從而獲得認知上的直接能力。這種直覺感受最有效的途徑是大量反復的誦讀吟詠。譬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前三句全是景觀景物的排列,教師不必急于分析,先讓學生投入地誦讀幾遍,就會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詩歌中所渲染出的秋天蕭瑟、悲涼的意境。通過吟詠誦讀能直接迅速地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領略文章的意味,得到語言上的形象感受、感情色彩感受,形成語言的感悟能力。誦讀吟詠的教學方式較多,包括示范美讀:重在以情感人,讀出情趣。像《春》、《敬畏生命》、《金盒子》、《濟南的冬天》、《紫藤蘿瀑布》等課文,教學時我們完全可以或由老師范讀,或播放配樂詩朗誦代替教師范讀,來引導學生進入與作者神氣相通、心靈感應的境界。
聽與說、讀與說應有機結合,進行多感官的語言刺激。聽可以將知識的信息輸入大腦的神經中樞,讀可以讓語言的信息進入大腦,說是對前面幾種形式的反饋。因此,教學中必須讓聽與說、讀與說有機結合起來,才會達到多種感官刺激的效果。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實現情感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不僅有利于開啟學生的智慧,而且有利于更好地轉變語文教學的理念,促進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初探】相關文章:
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初探03-28
培養(yǎng)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初探英語教學論文03-16
芻議創(chuàng)新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培養(yǎng)12-07
試論英語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12-02
試探歷史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12-1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