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談反對語文課改中的形式主義
【摘 要】:語文新課程標準把教學目標規(guī)定為三個方面: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是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輕視人文教育的有力矯枉。在新課程教學中只是一味在形式上求新求異,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形式主義。【關鍵詞】:語文教學 新課改 形式主義
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和新教材的推廣使用,為語文教學注人人了生機和活力。課改伊始,成績喜人,我們欣喜地看到,語文課堂教學在悄悄發(fā)生著變化:人文精神得到張揚,學生的主體性受到尊重,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更加科學、先進……然而,毋庸諱言,有些教師由于對課改缺乏深入研究和準確理解,在新課程教中只是一味在形式上求新求異,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形式主義。
一、教學目標片面強調人文教育。新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新課程標準把教學目標規(guī)定為三個方面: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是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輕視人文教育的有力矯枉。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教育就會陷入了工具主義、技術主義的泥沼,但是片面強調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忽視、削弱語文教學的工具性,也是背離了語文的學科特點,同樣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我們看到,有些教師為了落實“人文教育”目標,目光只盯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上,在教學中不重視對文本的解讀,不注重基本知識的積累和基本能力的訓練,好像教學中一涉及“雙基”,就不是在搞新課程改革了。其實,沒有閱讀、寫作技能的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也就沒有了附麗。搞人文教育要依托教材、有機滲透,不能脫離學科特點;更不允許以突出人文性為借口,把語文課“異化”為政治課、地理課……。我們應該在重視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同時,扎扎實實搞好語言知識的積累和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認真落實語文的“操作性問題”。否則,“文”遠遠大于“語”,很可能會出現(xiàn)課上熱鬧課后空虛、學生說起來頭頭是道而用起來卻捉襟見肘的尷尬局面。劉國正先生說過:“語言文字的磨練是無可代替的。語文課的基本任務是教育學生理解、熱愛和熟練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這個基本點歷久常新,絕非陳舊,在理念、課程、教材、方法的革新中要牢牢把握這一點!
語文要人文和工具并重,才符合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矯枉不能過正,絕不能由一個極端又走向另一個極端,“頭重腳輕”不好,“頭輕腳重”也不好。
二、教學內容刻意求新求異。新課程標準強調開展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強調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有的教師對此缺乏正確理解,在新課程教學中刻意標新立異。如有位教師在教學《愚公移山》時,沒有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yǎng)閱讀能力和揭示寓言故事的精神實質方面,卻在那里暗示和鼓勵學生去批判愚公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錯誤。
難道為了創(chuàng)新,就可以凌駕于教材之上、隨意誤解甚至曲解課文作者的本意嗎?知名學者王富仁先生曾撰文指出:語文教學中應“尊重文本作者的主體性,教師不能脫離開文本本身僅僅向學生灌輸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以及自己希望學生具有的思想和感情”,“必須接受作者設定的特定的空間,必須避免那種純屬于自己的天馬行空般的自由發(fā)揮,必須避免那種脫離開對文本作者的基本理解而進行的不著邊際的思想批判和藝術挑剔”。 誠然,“唯書”“唯上”的教條是要堅決摒棄的,完全沒有必要囿于課本和定論,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可以指導學生發(fā)散思維甚至反彈琵琶,但是發(fā)散思維不是散亂思維,反彈琵琶也不是亂彈琵琶,不能為求新而求新。
三、教學組織熱衷于“大討論”。新課標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這適應了時代的發(fā)展,符合教育的規(guī)律,也是我們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選擇。但是如何落實、操作,這是需要認真研究的。有的教師熱衷于“大討論”,以為這就是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教師一上課,就把設計好的大量問題一下子拋給學生,然后布置學生展開大討論。且不說設計的問題是否抓住了教材重點、是否科學合理,也不說沒有層次、沒有梯度地一下子拋出這么多問題,是否符合循序漸進的認知規(guī)律,單說沒有引導,沒有啟發(fā),教師完全放手聽憑學生去進行沙龍閑談似的討論的做法,我們不禁要問: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xiàn)在哪里?討論的質量怎么保證?
離開了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只能導致課堂的失控和混亂。要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的“導”不可或缺,科學組織,藝術調控,遇“憤”則“啟”,遇“悱”則“發(fā)”,這是教師的職責。張志公先生曾經(jīng)說:“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提高能力必須通過操作實踐。然而實踐操作又不能沒有指導,像演戲一樣,戲要由演員來演,可是也并非不需要一位導演。成功的語文教學,是導演與演員良好配合的結晶!
四、教學手段依賴、濫用多媒體。多媒體輔助教學對于調動學生興趣、豐富語文教學資源、加大課堂容量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但是有的教師不從實際教學需要出發(fā)濫用多媒體,不論什么類型什么內容的課,動輒就用多媒體,似乎沒有多媒體的點綴,就顯不出新意來。課堂上,用課件的演示代替老師的講解,用預的課件流程取代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軌跡。一節(jié)課的時間里老師的主要任務是不斷地點擊鼠標,學生在臺下仰著脖子當觀眾,一節(jié)課都始終盯著大屏幕,看教師播放的各種音像材料,簡直把語文課上成了錄像放映課。尤其是大大小小的各種公開課、觀摩課和評優(yōu)課,幾乎演變成了各校電教實力的大比拼。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只是一個輔助手段,不能成為教學的唯一手段、更不能成為教學的最終目的。應該通過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機整合,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語文“課改”還只是剛剛起步,如果對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問題不重視不解決,就會使課改多走彎路。搞課改既要有高漲的熱情、果敢的精神,又要有冷靜的頭腦和審慎的態(tài)度,讓語文課改遠離形式主義的誤區(qū),沿著健康的軌道前進!
【談談反對語文課改中的形式主義】相關文章:
談談語文教學中的“讀”05-10
談談語文教學中的讀06-01
關于中職語文課改實踐的幾點體會08-23
談談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欣賞課05-09
談談籃球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05-30
談談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意義10-09
談談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價值05-30
課改中的教師角色08-05
談談雙語教學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的作用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