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要領探析
摘要: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偨Y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經驗教訓,探索課堂教學規(guī)律,研究和把握課堂教學要領對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筆者在教學實踐和已有研究基礎上,經過深入探討,提出了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四大基本要領,即教學準備立體化、教學實施“戲劇化”、教學評價常態(tài)化和教學創(chuàng)新持續(xù)化。關鍵詞: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要領
“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1-1]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1-2]總結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經驗教訓,探索課堂教學規(guī)律,研究和把握課堂教學要領對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筆者通過對中國知網的查詢,發(fā)現近三十多年來專家學者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可喜成果。但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要領的研究不夠系統,相對薄弱。筆者在教學實踐和已有研究基礎上,經過深入探討,提出了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四大基本要領,即教學準備立體化、教學實施“戲劇化”、教學評價常態(tài)化和教學創(chuàng)新持續(xù)化。
一、教學準備立體化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保ā抖Y記•中庸》)因此,要增強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效果,必須在上課前做好認真而充分的準備,這是上好課的前提。上好課需要備好課,這是人人皆知的老生常談。但是,關于如何理解和界定“教學準備”(即備課),關于準備什么或從哪些方面準備,關于如何做好教學準備等一系列問題,人們往往各執(zhí)一詞、眾說紛紜。據調查,確有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教學準備主體單一化、教學準備的內容簡單化、教學準備的眼光短視化等不利于提高教學效果的傾向。要改變教學準備單一化、簡單化和短視化等傾向,必須轉變落后的教學準備觀念,樹立教學準備立體化新觀念。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準備立體化新觀念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教學準備主體多元化。教學準備或備課多年來一直是教師的“專利”,學生只是被動地等待到課堂上去接受教師的“灌輸”,這是造成課堂教學缺乏生機和活力的一個重要原因。教學準備主體由教師單一主體變?yōu)榻處熀徒處熤笇碌膹V大學生,即實現教學準備主體的多元化,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究的積極性、主動性。例如,在準備《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中的“理想信念”部分之教學時,筆者作為教師不僅要圍繞“理想信念”部分做好教學準備,而且還指導學生組成“學研小組”圍繞“理想信念”的內容選擇感興趣的題目,利用課余時間擬就提綱、搜集資料、撰寫演講稿或制作PPT課件,為在課堂上限時交流或展示做好準備。教學準備主體多元化的教學嘗試收到了出人意料的積極成效。
(二)教學準備內容全面化。有的教師在教學準備或備課過程中,常常不自覺地走向教學準備內容簡單化的誤區(qū)。例如,僅僅滿足于對教材的熟悉,而對教學對象(學生)的興趣愛好、心理特點、知識結構、價值取向、接受能力、專業(yè)屬性等了解和研究不夠,并且受教學習慣或教學慣性的影響,缺乏對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模式方法的探究,導致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吸引力不強。教學準備內容的全面化,要求不僅要做好上課的物質方面和鉆研教材方面的準備,還要通過教學準備主體(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增進彼此溝通和了解,共同探討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從教師的角度,就是要把“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等方面統一起來、統籌考慮、全面準備。從學生的角度,就是要在教師指導下,結合教材的有關重點內容,利用課外時間,選擇題目、搜集資料、討論探究、開展調研、撰寫文稿或制作課件(PPT)等。
(三)教學準備眼光長遠化。據了解,部分教師的教學準備或備課常常是“就事論事”,缺乏長遠眼光和“戰(zhàn)略謀劃”。其實,上好一堂課也許經過一定時間的突擊努力能夠實現。但是,上好每一堂課卻并非易事,因為上好每一堂課是教師良好的綜合思想素質與教學素質的集中體現,如果沒有較好的理論功底、淵博的知識基礎、機智嫻熟的教學手段、能言善辯的語言藝術、執(zhí)著深情的事業(yè)追求,要真正上好每一堂課是不可能的。一位教師上好一堂課也許并不難,難的是在自己整個教學生涯中上好每一堂課。上好每一堂課非一日之功,需多年長期不懈的積累和鍛煉,需要具備綜合的素質和能力,沒有“面壁十年圖破壁”的決心和意志是達不到的。因此,必須堅持教學準備眼光長遠化,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思想,樹立終身學習、終身探究、終身實踐的理念。
實現教學準備立體化,就教師而言,重點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深刻把握教材
認真鉆研和把握教材是上好課的基礎。教師鉆研教材首先要走進教材:要對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等內容深刻理解、全面掌握;要對各章節(jié)目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以及章節(jié)內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融會貫通;要對教學目的任務、教學重點難點等準確定位;要依據規(guī)定的課時和教學內容,科學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表,認真撰寫教案、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師鉆研教材不僅要走進教材,還要走出教材:俗話說,“臺上一出戲,臺下十年功”,教師要想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舞臺”上有出色或高超的“表演”,就必須苦練“內功”,真正有“十年磨一劍”的決心、意志和行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本理論來源于社會實踐,又高于社會實踐,并對社會實踐有指導意義,并在社會實踐中不斷得到檢驗和發(fā)展。因此,要真正備好課、教好課,教師還必須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和條件積極深入社會生活、投身社會實踐,走進人民群眾,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了解社會現實、把握時代脈搏、豐富人生體驗、增長人生智慧、積累教學素材,提升分析、判斷和思辨能力,增強憂患意識、大局意識,提高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師必須學習中外歷史、面向世界未來,要從歷史、現實與未來的聯系中正確把握社會歷史的發(fā)展方向;教師必須博覽群書,除本專業(yè)方面的書籍以外,哲學、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文學、歷史學和科普知識等都要廣泛涉獵,博學多識,方可在課堂教學中旁征博引、揮灑自如;教師必須學會走進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走出教材但不脫離教材,以教材為綱,以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現實素材為目,綱舉目張,相得益彰。
(二)深入了解學生
不了解學生,教學就缺乏針對性,甚至會出現部分教師謂之“對牛彈琴”的尷尬局面。教學中有時出現,教師辛辛苦苦上課,學生卻不買你的賬——上課玩手機、看閑書、聽音樂、亂說話,有時遲到或借故請假,甚至隨意曠課,學生懶散無聊,教師苦惱無奈。教師缺乏成就感,學生缺少滿足感。究其原因雖然甚多,但教師對學生不甚了解,教學缺乏針對性和吸引力是重要原因之一。了解學生主要解決“了解什么,如何了解”兩個問題。第一,了解學生主要是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和思想變化、心理特點和心理變化、愿望需求、知識基礎、能力素質、志趣愛好、行為習慣、人際關系、專業(yè)類別等,教學中必須從學生上述實際情況出發(fā),有針對性地確定教學方案、選擇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以求事半功倍。第二,了解學生主要通過開展座談會、發(fā)放調查問卷、進行個別訪談、利用校園網建立在線思想交流服務平臺等方式進行,同時也可以在各個班級建立調查大學生思想、心理和需求變化的學生信息員制度,充分發(fā)揮學生信息員的積極作用。
(三)科學選擇教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保ā墩撜Z》)要圓滿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選擇科學、適宜、高效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感染力、說服力、影響力和教育力以增強教學的實效性,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以順利實現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敖逃绞椒椒ǖ母倪M主要是根據受教育者的情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所決定的,不存在萬古不變、到處適用的方式方法。正確的適用的方式方法總是與特定的時間、地點、條件相聯系。”[2](P110)因此,選擇教學方法,要從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fā),要遵循課堂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思想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要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教學對象及其不同特點精心選擇。
二、教學實施“戲劇化”
教學準備立體化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而教學實施“戲劇化”則是上好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學實施“戲劇化”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過程中,借鑒戲劇藝術的方法和手段,經過師生共同努力,實現角色定位合理化、步驟設計科學化、教學手段藝術化,充分發(fā)揮真理的力量、邏輯的力量、事實的力量、情感的力量、藝術的力量和集體的力量,以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和教育力。
(一)角色定位合理化。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存在著角色定位不利于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弊端:教師集“編劇”、“導演”和“演員”的角色于一身,學生只扮演“聽眾或觀眾”的角色;教師站在講臺高高在上、單向“灌輸”、“一言堂”,學生在下面被動接受;教師是知識“權威”和道德“判官”,學生以“服從或順從”的身份出現;有時教師熱情高漲、慷慨激昂,而學生則無動于衷甚至偷開小差。針對上述情況,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實現師生角色定位合理化,即由教師主要扮演“編劇”和“導演”的角色,放手讓學生扮演“演員”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到教學活動中來,實現由單向“灌輸”、“一言堂”向多向互動、“群言堂”的轉變,實現由“權威—服從”型師生關系向民主平等型師生關系轉變。筆者的教學實踐證明,角色定位合理化將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與探索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
(二)步驟設計科學化。“課堂教學步驟的設計與各步驟所需時間的安排是否科學合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盡管教學步驟視不同情況要有所不同,但就一般而言,應包括‘引子(或序幕)、發(fā)展、高潮、結束’四個基本步驟。四個步驟緊密相聯、環(huán)環(huán)相扣、前后呼應、有機統一。調查發(fā)現,絕大多數大學生(81.48%)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應設計得像一出引人入勝的話劇,讓學生隨劇情的逐步展開(序幕、發(fā)展、高潮、結束)去思考、去探討、去領悟……”[3—1](P156) 引子或‘序幕’是一節(jié)課的導入與開始!鞍l(fā)展”與“高潮”兩個步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發(fā)展”階段側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闡釋和學習,“高潮”階段更側重對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的運用,通過理論聯系實際,重在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在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培育法治精神、促成崇高信念等!鞍l(fā)展”與“高潮”階段不可割裂,各有側重,又相得益彰!敖Y束”階段一般包括課堂小結(與學生共同回顧、歸納本次課的要點,理清思路,突出重點,加深印象);設計“懸念”(激發(fā)學生對下一次課的求知欲望);課堂練習(檢驗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布置作業(yè)。“結束”階段雖然是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階段,但它的作用不可小視。好的結尾不但能夠起到畫龍點睛、開啟心智、升華精神的作用,而且為下一次課埋下伏筆。[3—2](P156)
(三)教學手段藝術化。教學手段藝術化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綜合運用語言、懸念、視頻以及動靜結合等藝術手段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手段,但并非每位教師運用的教學手段都是藝術化的手段。教學實踐證明,只有藝術化的教學手段,才能更加吸引學生、感染學生,使學生步入樂學、善學之境。正如古人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當然,實現教學手段藝術化,使學生達到“樂學”之境界,需要長期不懈地學習、探索和實踐。
三、、教學評價常態(tài)化與教學創(chuàng)新持續(xù)化
教學評價常態(tài)化是指教師經常通過師生坦誠座談、發(fā)放簡易問卷或利用網上調查等多種方式了解、評判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及其變化,以便及時總結經驗、彌補不足、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教學評價常態(tài)化要求教師更加重視課堂教學的過程性評價并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
常態(tài)化課堂教學評價的維度。一般來說,評價、判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可以從以下四個維度考量:一是課堂教學目標(包括認知目標、思想目標、態(tài)度目標、情感目標、能力目標等)的達成度,二是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度(即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性得到調動和發(fā)揮的程度),三是學生對課堂教學的總體滿意度(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了解),四是教師從課堂教學過程中獲得的成就感和愉悅感之強弱程度。
堅持課堂教學評價常態(tài)化與課堂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持續(xù)化的有機統一。學生永遠不會滿足于教師已有的教學水平,教師必須在教學評價、教學反饋的基礎上不斷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對更高教學水平的期待和需求。教學評價常態(tài)化是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持續(xù)化的前提條件,而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持續(xù)化是教學評價常態(tài)化的必然歸宿,兩者密切結合,統一于提高教學實效性的過程之中。據調查,對相當一部分教師來說,即使教學效果可能受到不利影響,他們還是傾向于按照多年養(yǎng)成的教學習慣來上課,因為這樣上課輕車熟路、比較省心省力省時,而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則意味著將付出更多心血。這說明教學評價常態(tài)化必將受到相對固化、保守的教學習慣或教學慣性的制約。教師要克服慣性思維和保守性教學習慣的約束,堅持教學評價常態(tài)化和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持續(xù)化,必須確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增強教學自覺和教學自信,樹立“四種意識”:一是自我超越意識——不滿足個人已有的教學成就和教學水平,挑戰(zhàn)自我教學水平極限,在教學上不斷戰(zhàn)勝自己和超越自己;二是教學民主意識——對學生以誠相待、平等相待,善于傾聽學生意見,集思廣益;三是探索研究意識——通過常態(tài)化的教學評價不斷發(fā)現問題,不斷探索和研究教學的奧妙和規(guī)律,培養(yǎng)提高教學研究興趣,增強教學研究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四是教學完美意識——教學上追求卓越和完美,永不滿足,永不懈怠。
總之,教學準備立體化是上好課的前提,教學實施“戲劇化”是上好課的關鍵,教學評價常態(tài)化是上好課的條件,教學創(chuàng)新持續(xù)化是上好課的動力。四個方面緊密銜接、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機統一、缺一不可,統一于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實踐之中,構成了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基本要領。全面、正確地把握上述基本要領,是增強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科學性、針對性、時代性、藝術性和實效性的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fā)[2004]16號)[DB/OL].2006 [2011-11-03].http://www.hainu.edu.cn/sxzz/asp_hainu_show.asp?id=29233
[2]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陳成志、焦春紅. 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魅力[J].職業(yè)時空,2011,(8).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要領探析】相關文章:
高職新生心理適應問題探析的論文06-05
探析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的建設08-25
探析企業(yè)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05-26
關于提高高職實踐教學效果探析08-10
淺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過程管理08-24
試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過程管理08-24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路徑08-18
高職院校大學俄語聽說教學改革探析06-14
關于高職院校項目課程實施管理機制探析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