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于心理契約引導改善教學關系
摘 要:心理契約的研究源于雇主與雇員間的關系,事實上,這種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主觀期望廣泛地存在于經(jīng)濟社會中,高校中教育主體之間的心理契約影響著教學關系,最終影響著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這其中發(fā)揮著主導作用的是內容豐富且變化、更新快的大學生心理契約,如果能夠主動、有預見性地、多渠道地對他們加以引導、影響,減少或避免非理性心理契約產(chǎn)生,不僅有利于大學生的正確發(fā)展,而且有利于改善教學關系,促進教學質量提高。關鍵詞:心理契約;高等教育;教學關系;大學生;引導
一、心理契約
學術界對心理契約的研究源于雇主與雇員之間的關系,國內外學者對心理契約概念的界定也是基于特殊的經(jīng)濟組織形式—企業(yè)。組織行為學家Schein (1980)將心理契約定義為:“每一組織成員與其組織之間每時每刻都存在的一組不成文的期望”。并且,根據(jù)Schein的觀點,組織與員工個體之間的相互期望, 遠多于彼此間在經(jīng)濟、物質上的需求,這些真實的主觀愿望和心理需求,對組織及其成員雙方都是非常重要的。根據(jù)Kotter(1973)的觀點,心理契約雙方的期望越合適,吻合水平越高,契約的力量就越強大,就越能形成令人滿意的相互關系。
事實上,心理契約廣泛地存在于各種社會組織中,存在于人際交往中。因此,近年來有許多國內外教育界的學者將這一概念引入教育管理研究,探索教育中的心理契約問題。高等教育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心理契約,在校方與學生之間,雙方對彼此的義務存在著不可否認的主觀期望。高等教育中教學雙方心理契約能否實現(xiàn)是影響教學關系、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
二、高校教學關系中的問題
伴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在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高校教學關系在發(fā)展變化中也顯現(xiàn)出一些新的問題:
第一,教學計劃與學生學習需求存在差距。盡管高等教育的培養(yǎng)計劃不斷進行完善,但由于高校所處地區(qū)、師資水平等局限,教學方案設計無法與社會的經(jīng)濟、科技發(fā)展同步,而學生的學習需求個性化不斷增強,導致學生對一些課程缺乏學習興趣。
第二,師生交流少。目前高等學校師生在教與學方面的交流甚少,不僅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是老師“獨唱”,缺乏師生互動,而且特別缺少課堂外的交流,老師常是課后難以見人,學生則課后就將相關課程放置一邊,師生在“教”與“學”上都難以得到及時反饋,難以產(chǎn)生創(chuàng)新的動力。
第三,師生關系趨于功利化。受社會環(huán)境影響,大學師生關系發(fā)生異化,學生樂于接近自認為可以為自己帶來好處的老師;同時一些教師也將師生交往夾雜入交易的成分,使得師生關系與利益相關,彼此更關注回報,更加功利。
第四,教學關系變得緊張。由于受到收費制的影響,學生、家長不可避免地從消費者的角度處理教學關系,而教師受傳統(tǒng)尊師重教觀念的影響,理所當然地希望獲得尊重,這就使得雙方關系出現(xiàn)矛盾,難免會有關系緊張的情況。
三、高校教學關系中的心理契約
高校教學關系主體間沒有成文的契約,但有著不可否認的心理契約。教學關系主體雙方的心理契約存在很大的差異:教師的心理契約內容相對簡單,也相對相對穩(wěn)定,個體差異不明顯,主要包括學生應尊重師長、學習目標明確、勤于思考、善于提問、總結、樂于讀書、講求誠信等;而學生的心理契約內容則相對復雜、發(fā)展變化較快和具有較強的個性化特點。教師和大學生雙方心理契約的差異成為影響高校教學關系的主要因素,如果能夠對其加以正確的引導,將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學關系。
1、大學生心理契約的主要內容
大學生心理契約的形成受內外環(huán)境因素影響,對于自己身處四年的大學,大學生的心理契約會涉及與學校相關的多方面,內容相對復雜,詳見下表:
表1 大學生心理契約的主要內容
涉及對象 主要內容
學校管理 良好的學習條件、充足的軟硬件學習資源、合理的課程設置、人性化的教育管理等
專任教師 良好的師德師風、淵博的知識、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和誨人不倦的精神等
教輔人員 良好的師德師風、良好的服務意識,生活中的良師益友等
校園文化 豐富、健康的校園文化,為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才華、學習、提高綜合素質的機會
2、發(fā)展變化的大學生心理契約
大學生心理契約不但內容復雜,而且就每一名大學生而言,他的心理契約都是發(fā)展變化的。隨著大學生對大學學習生活的了解、對學校、老師的了解,他們的心理契約會悄悄地發(fā)生變化,我們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心理契約的主要內容會有差異。
(1)大學一年級,是新生從中學生向大學生過渡的時期,一方面他們向往大學里“自由”的生活,希望擺脫備戰(zhàn)高考的緊張與束縛、渴望汲取新的、豐富的知識;但另一方面他們對不再有家長、老師緊緊伴隨的生活有些無所適從,因此這個時期的大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會有較高的期望,希望老師不再用應試教育方法授課;希望輔導員、班主任能夠像朋友一樣與他們交流,給予學習、生活中的指導。
(2)大學二年級,對大學生活逐漸適應,大學生對自我發(fā)展更為重視,盡管大部分同學對自己的未來還沒有清晰、理性的目標,但他們已有所思考,他們渴望在大學校園中展示才華、實現(xiàn)自我。他們對學校內的社團、學生會工作非常積極、有熱情,一些同學躍躍欲試地尋找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希望能夠增加自己的閱歷、儲備工作經(jīng)驗。
(3)大學第三年,大學生已經(jīng)成長得非常獨立,他們對畢業(yè)后的規(guī)劃變得很清晰,80%以上的同學能夠明確畢業(yè)的選擇,并且他們開始著手為之積極準備。這個階段的大學生渴望學到“有用的”專業(yè)知識,他們對專業(yè)課程的“有用性”有著自己的評價標準,對專業(yè)課教師的授課要求較基礎課教師的授課要求更多、標準更高。
(4)大學最后一年,部分同學因準備考研而“不得已”忽略尚未完成的學習任務,另一部分準備就業(yè)同學更是因為受到近年來嚴峻的就業(yè)形勢的影響,積極參加各種招聘,大家對大四的課程基本都是得過且過的態(tài)度,此時,他們需要的是在備戰(zhàn)考研或求職道路上得到老師的指點迷津。
3、高校教學關系中心理契約對教學關系的影響
由于師生間心理契約的內容有差異,而且大學生的心理契約內容復雜,在目前的社會、教育條件下,難以實現(xiàn)雙方心理契約被完全了解以及相互認同,這就不可避免地影響教學關系。一方面是教師不滿于目前一些大學生沒有學習目標,缺乏學習主動性;對不同考核性質的課程區(qū)別對待,“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重社會實踐輕課堂學習”等。另一方面是學生抱怨專業(yè)培養(yǎng)計劃設計不合理;教師隊伍、教學輔助硬件、軟件設施落后;學習中缺少有意義的實踐機會等。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一方面說明我們的高等教育管理中尚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們,教學主體雙方的心理契約沒能實現(xiàn),雙方常處于不滿的狀態(tài),一些所謂“學風”問題正是大學生心理契約違背的結果。 四、心理契約引導改善教學關系
教學雙方主體中大學生的心理契約對教學關系、教學效果的影響尤為重大,因此,從教育管理者的角度可以通過引導大學生建立理性的心理契約,并通過創(chuàng)造實現(xiàn)大學生心理契約的環(huán)境來幫助其提高對大學學習生活的興趣和滿意度。
1、在招生工作階段為大學生心理契約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礎。學校在招生宣傳中應客觀真實的介紹學校的情況和相關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方案,盡可能提供詳實的信息以便考生了解、對比。應避免流于形式的介紹甚至是夸大其詞的渲染,以免學生入學后產(chǎn)生強烈的心理落差。
2、根據(jù)大學生心理契約發(fā)展變化的特點和趨勢,適時調整工作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大學生入學時強烈的求知欲望和畢業(yè)前熱切地渴望投入社會的愿望使得他們四年中希望從老師那里得到的教誨、指導內容不斷變化,只有了解他們的需求,才能給予他們有效的指導。
(1)在新生入學階段,輔導員、班主任需要特別重視他們由中學生向大學生角色轉換過程中的心理需求和變化,引導學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幫助他們客觀、全面地了解大學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指導他們參加校園活動;專業(yè)老師應幫助他們了解所學專業(yè)的特點及未來發(fā)展前景,引導學生確定學習目標,排除一些學生認為進入大學就意味著告別中學的辛苦,可以“休養(yǎng)生息”的想法。
(2)在學生適應大學生活后,指導他們在分析自身特點的基礎上建立正確的發(fā)展目標,從而引導他們建立理性的心理契約。目前,一些高校開展的“大學生生涯規(guī)劃”活動一方面能夠促使學生制定并不斷修正大學期間的個人發(fā)展計劃,另一方面幫助老師了解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及時予以指導。
3、高校各崗位教育者積極參與有效的心理契約引導,用高度的工作責任心、良好的工作作風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契約。
(1)輔導員、班主任是大學生入學后首先接觸到的老師,也是大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老師,他們在大學生心理契約引導工作中負有艱巨的責任。輔導員和班主任通過日常的學習、生活管理和組織、參加學生活動,可以及時、客觀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契約狀況,掌握其變化趨勢和變化原因,并通過班會、個別交流等方式幫助學生調整心理契約,使之趨于客觀、理性。
(2)專業(yè)教師是教學關系的主體之一,也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契約的重要因素。專業(yè)教師的課堂教學態(tài)度、教學方法、教學技能以及教師本人的學識、人生觀等都會直接影響學生對課程甚至專業(yè)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影響教學關系。因此,專業(yè)教師良好的言傳身教是對大學生心理契約的最好引導。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課外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論文寫作和參加學生活動等機會,增加對學生在學業(yè)上的指導、創(chuàng)造師生情感交流的機會,增進彼此的了解,從而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在求學中的需求與困難,以便有的放矢地對大學生心理契約加以引導。另一方面,教師自身也需要不斷學習、提高,應用與時俱進的教學內容、突出學科特點的教學方法、靈活有效的互動技能等,教師的自我完善和提高會無形地影響學生的心理契約。
(3)其他教輔、后勤工作者的工作與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每一位工作人員的耐心、周到的工作都有助于大學生形成平和的心態(tài),能夠引導他們修正自己的心理契約,促使他們理解和主動配合學校的管理工作。
4、完善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實施人性化的教育管理。高校應根據(jù)社會需求和自身的辦學條件開設專業(yè),以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工作者;培養(yǎng)“有量更優(yōu)質”的大學畢業(yè)生為教育目標,設置各專業(yè)培養(yǎng)計劃、配備師資,提高學生對本專業(yè)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同時,完善教育管理制度、改進工作方法和辦事流程等,使教育管理更人性化、更便捷、高效,這將有助于學生了解、理解教育管理制度,增強其對教育管理的滿意度。
可見,高校中大學生的心理契約引導工作時刻存在于教學、教育管理的各環(huán)節(jié),如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認識到自身工作對大學生心理契約的影響,通過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加強師生交流等方式有意識地對大學生加以引導,對改善教學關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大學是每一位大學生人生成長中重要的階段,老師的點滴引導能夠促使他們在不斷完善自我發(fā)展目標的過程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理性地認識和處理教學關系,這不僅有利于學生自身的發(fā)展,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更好地實現(xiàn)高校的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Schein E H. Organizational psycholony.3rd ed. Englewood Cliffs,New Jersy:Prentice- Hall,1980.
[2]Kotte r,J.P.Psychological Contract[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73,15(3):91-99.
[3]劉佳龍.論心理契約視角下高校師生關系問題[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5):14-15.
[4]曹威麟,黃琰,郭江平.基于師生心理契約的學生滿意度研究[J].教育探索,2010(5):142-144.
【基于心理契約引導改善教學關系】相關文章:
試議企業(yè)如何運用心理契約留住員工06-15
基于戰(zhàn)略地圖的我國中小食品企業(yè)關系06-12
高校體育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探究08-26
基于“生命”的視角進行語文教學08-05
基于體育教學中教與學的互動分析06-10
基于當前舉重運動員的心理障礙與訓練探討08-24
基于就業(yè)導向的高職教學改革06-02
基于Matlab環(huán)境優(yōu)化Taylor中值定理教學08-08
基于小學體育教學與素質教育研討08-28
基于問題導引的探究式教學研究論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