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逆反心理的分析與對策
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對某種事物或結論所產(chǎn)生的逆向反應情緒。形象地說,就是“你叫我這樣我偏那樣”。其表現(xiàn)多是懷疑、抵觸和不滿。如我們在教育實踐中常會遇到教師表楊一個學生,卻引起一些同學的不服氣;教師批評一個學生,反而引起一些同學的同情和辯護。學生一旦產(chǎn)生逆反心理,那么,教師“苦口婆心”的教誨就一點也不會起作用;“防患于未然”的種種措施,就會失去力量;“恨鐵不成鋼”的意愿,也就不被諒解。要正確認識學生的逆反心理,首先是了解其成因,其次是采取恰當方法排除這種消極心理。
一、逆反心理的成因
第一,錯誤的輿論氛圍。這種輿論氛圍既能給青少年學生認識活動造成困難,也能使他們同其他人的人際關系和所采取的行動帶來不利的影響。如有的學生把尊敬老師看成是“溜須拍馬”:把向老師匯報情況幫助同學進步說成是“打小報告” “出賣朋友”;把做好人好事譏為“傻瓜”等等,這樣的認識一旦在班集體中形成一種錯誤的輿論氛圍,就會導致學生認知障礙,從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
第二,學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誤。首先是教育者的要求脫離了學生原有的個人需要,在學生還沒有產(chǎn)生自覺的學習需要之前,我們應積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人需要,否則勢必為他們接受教師的要求造成困難,其次是教育者提出要求時采取了強制的或觸犯學生個性的方式,中學生已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識,不要認為只要出于好心,要求又合情合理,那么不論怎樣向?qū)W生提出,學生總是應該而且也是能接受的。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卻常常適得其反,不尊重學生是造成師生關系不融洽和對立的常見原因,其三是由于教育者處理問題不當,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其四是教育者教育教學方法的生硬、呆板。教師沒有因材施教,而搞滿堂灌、一刀切,久而久之,往往導致基礎差的學生的厭學情緒,從而使學生降低或喪失學習信心,感到自己無論如何努力,也不可能獲得良好成績,消極情緒逐漸占上風,與教師的敵對情緒也就形成了,其五是教育者自身言行不一。如果教師說的是一套,行的又是另一套,也會使學生反感,使學生對一些正面宣傳教育的信息產(chǎn)生逆反心理。
第三,家庭和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不僅僅局限在學校范圍內(nèi),社會、家庭中的許多不良因素也容易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如社會上的不正之風,不良媒體等,都可能對學生的思想認識造成危害,腐蝕他們的心靈,導致極端的逆反心態(tài)的產(chǎn)生。
第四,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客觀變化。有些學生的自我意識有了新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成人感”和強烈的社會獨立性,學生感到自己不再是孩子,像個大人了。因而他們從心理上要求改變童年期一切依賴成人的狀況,要求像成人一樣,參與家庭、學校和社會的一些活動。
這種社會獨立性使中學生的自尊心、好勝心增強起來,但是,不少教師卻看不到這些,仍然認為學生是幼稚的,對他們發(fā)展起來的成人感和強烈的獨立意識看不到或估計不足,教師認為學生不聽活,學生也認為教師不尊重他,這種心理差距是造成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第五,學生認知水平的偏差影響。學生在認知發(fā)展過程中,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雖有一定程度的發(fā)展,但還很不成熟,加之經(jīng)驗不足,看問題容易偏激,喜歡鉆牛角尖,固執(zhí)己見,走向極端。 當然,學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重而復雜的,是因時因地而改變的,教育者必須運用一分為二的眼光去看這個問題,而不能只注意問題的一個方面卻忽視其他方面。
二、排除逆反心理的對策
首先,要向?qū)W生講清逆反心理的實質(zhì),耐心教育他們樹立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觀點,學會冷靜思考,科學分析,努力使自己的主觀和客觀一致,保持認識的正確性。
其次,優(yōu)化學生教育的外部條件,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情境。積極向上的班集體、學生會、團隊基層組織、健康的輿論、團結友愛自尊自強的班風、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同學關系等,就是學生受教育的外部條件、有力的教育因素和積極的心理氛圍。在這些良好的教育情境里,再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動,就能潛移默化地轉(zhuǎn)化學生的逆反心理,增強教育的效果。
第三,注重了解中學生心態(tài),努力體現(xiàn)教育的藝術。首先,教育者要經(jīng)常從學生的行動情緒反應,來了解其心態(tài)與變化,發(fā)掘閃光點和積極因素,把握教育契機,如某生自尊心受傷害而又渴望自強時,或者自己的努力受挫而又不甘失敗時,對自身的過失感到內(nèi)疚時等等,這就是學生處于心理不平衡以至劇烈沖突卻又渴求矛盾與沖突得到解決達到心理平衡時,就是教育者應把握的教育良機。如能在此時此刻對這學生加以引導,就能漸漸消除逆反心理,使之向積極方面轉(zhuǎn)化。其次是針對學生的不同個性等實際情況,以及不同的時間、條件和情境,因人因時因地地運用說服。其三是要發(fā)揚學生的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每個學生都有優(yōu)點和長處,只有集體和教師關注這些優(yōu)點和長處時,學生才會產(chǎn)生上進心。其四是要求教育者有良好的教育心態(tài),教師要關心每一個學生,充分尊重、信任學生,遇到偶發(fā)事件時,對學生的失禮言行要制怒,理智地進行冷處理。
第四,重視心理疏導,努力控制逆反心理。如中學生對教師有疑懼、怨怒心理,教師應該對學生以誠相待坦誠相見,使師生相互信賴;對自尊心受傷害而自卑的學生,教師要給予信任,激發(fā)其自信奮發(fā)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同時,要注意運用“自己人效應”,站在學生的立場去處理問題,這樣就會縮短教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引起師生情感上的共鳴,有利于控制學生的逆反心理。
總之,逆反心理的產(chǎn)生有其自身和社會的原因,那么,我們在消除這種心理時就應該從生理和社會的、教學的角度多想辦法,想好辦法,從而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學生逆反心理的分析與對策】相關文章:
員工跳槽成因及對策分析12-02
高職學生英文語感漏洞分析與對策論文03-11
試論大學生人際困擾的成因及對策分析12-03
企業(yè)員工培訓問題與對策分析03-27
當代大學生人生價值取向及對策分析06-13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