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藝術欣賞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摘要:語文學科中蘊含著豐富的美育資源,在語文教學中找準語文教育與審美教育的結合點,滲透進文學、戲劇、影視、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形式的欣賞,能讓學生既獲得語文知識,又受到美的熏陶。關鍵詞:語文教學 藝術欣賞 美育 滲透 結合點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關于語文素養(yǎng),《標準》明確的指出了幾個方面的素質。其中包括:1、具有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2、具有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底蘊,較高的文化品位。3、具有較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4、具有較豐富的語言積累,良好的語感和思維品質。5、積極吸收人類先進文化,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在這里,《標準》重點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放在了首位,要求在語文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同時,要關于引導學生提高思想認識、道德修養(yǎng)、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讓學生獲得語文知識,又能感覺到美的語言、美的事物、美的色彩、美的價格、從而受到美的熏陶,逐步培養(yǎng)起審美能力,可見語文的教學中間已不可避免地滲透了藝術欣賞的元素。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真正體現藝術欣賞的價值?
首先,要區(qū)分語文教學中的藝術欣賞和一般意義上的藝術欣賞,二都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語文教學中涉及的藝術領域除文學外,還有其他方面如建筑、繪畫、音樂都不是直觀的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品,而是通過語言文字間接的、概括的展現出文字作者的審美欣賞結果。通過語文教學進行的藝術欣賞其實是藝術美的“再創(chuàng)作的再創(chuàng)作”。它要以直接的藝術欣賞能力為基礎,以解讀語言文字為中介,通過聯想和想象的思維方式,把文字作者筆下的藝術品還原,更要通過聯想和想象對藝術品進行再創(chuàng)作。也就是說它不僅要求學生能透過語言文字的層面去認識文字作者的審美欣賞結果,還要求學生以直接的藝術欣賞能力為基礎,把自己的直接審美欣賞結果與之比較,從而認識藝術品的審美特征,在比較中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審美能力。而藝術鑒賞能力是一種經過培訓而得到的欣賞藝術作品和自然景物的能力,是對一種復雜的視覺或聽覺構圖以及它們的深奧的意義的整體把握能力,它是一種審美鑒賞的技能和能力,是一種認識性的能力,是一咱通過訓練而得到的操作性能力,最終目的卻是要幫助學生獲得一種默契的知識的無法說清的訣竅,它是一種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是讓學生掌握不同藝術樣式在藝術表現方面的基礎知識的規(guī)律,進而運用這些知識和規(guī)律去欣賞具體的藝術作品。
其次,文學鑒賞能力
文學是從知(認識活動)、意(道德活動)、情(情感活動)三個方面,通過審美體驗這個心理中介,來影響人的心靈的。“沒有任何其他意識形態(tài)對于人所產生的影響,像文學作品所喚起的審美體驗那樣,使整個心靈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觸動,產生如此強烈的影響,獲得如此全面的滋養(yǎng)……它在人們精神上所產生的綜合效應,決不是一般的知識傳播、首先教育和娛樂消遣所能企及的。”所以,鑒賞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文學作品的社會效應。
(1)樹立正確的鑒賞態(tài)度
文學鑒賞活動是一項審美活動,因此它要求鑒賞者以審美的態(tài)度去欣賞文學作品,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受到健康、典雅的藝術熏陶,才能具有高尚的審美理想、審美情趣、審美能力。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有這樣的語句“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躺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謳歌了一個蓬蓬勃勃向上的春天,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領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 (2)重視語言的鑒賞品味
文學作品的語言豐富多彩、優(yōu)美動人。文學作品的語言精妙含蓄,耐人尋味,由語言品深入下去,才能對作品意象進行探討。葉圣陶先生說得好:“鑒賞文藝的人如果對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不很了解,那就如入寶山空手回,結果將一無所得……文藝鑒賞還得從透徹地了解語言文字入手。這雖然很淺顯,但是如果最根本的沒有弄好,任何高妙的話都談到!比缧熘灸Α对賱e康橋》中的語言清新秀麗,節(jié)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伴隨著情感的起伏跳躍,猶如一曲輕音樂加深了詩人對異國母校的眷戀之情。
(3)重視作品的情感鑒賞
審美是客觀形象與主觀感覺的統一,對作品的感覺是因人而異的。不同的讀者總是根據自己的觀點立場、生活經驗、審美情感對作品的形象進行詮釋和評判的。因此允許在進行文學鑒賞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對于活躍學生的思想、開發(fā)智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都不無裨益。再者鑒賞活動要求鑒賞都全身心沉浸其中,進入角色,進入意境,與作家同喜怒共哀樂。作為教師首先要有摯熱的情感,要有對真、善、美發(fā)自內心的熱愛,要有對假、惡、丑的憤怒,那么,他就會感染學生。如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通過對劇本的了解和研讀,運用對比分析的方法,正確評價了屈原和嬋娟,并隨劇情的發(fā)展而融入自己的感情。
第三,音樂欣賞
音樂是一種動態(tài)的表現藝術。它的美是通過音樂所組成的形象,以節(jié)奏、旋律、和聲和復合聲組成的音樂形象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語文教學中的音樂欣賞,面對的不是優(yōu)美的音樂,而是抽象的文字。教學中,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涉及音樂的課文,就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感覺力。如2006年青年歌手大賽中民族唱法金獎得主劉和剛的一曲蕩氣回腸的《父親》震撼了音樂界。在親情的主題下,優(yōu)美、深沉的旋律,充滿激情的歌聲,真切動人的攝影畫面,以及措詞優(yōu)美,打動人心的歌詞:“人間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嘗了三分……生活的苦澀有三分,你卻吃了十分”結合朱自清的《背影》,兩位父親的形象赫然而立,雖然是兩位父親處于不同時代,但他們對兒子的愛卻是一致的。
第四,舞蹈欣賞
舞蹈是動態(tài)的表情或表現形式。它是以規(guī)范化的有組織、有節(jié)奏的人體動作來表現人的感情。它的最大特點是:虛擬性和抒情性。它長于抒情而拙于敘事。而文字卻給人以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如在講《安賽腰鼓》這篇課文時,不妨給學生放段視頻,讓學生通過視頻在授課前對安賽腰鼓先有一個感性認識:安塞腰鼓是我國北方具有代表性的優(yōu)秀民間舞蹈之一。有人這樣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來有股能勁,揮槌有股狠勁,踢腿有股蠻勁,跳躍有股虎勁,轉身有股猛勁,全身使出一股牛勁,看了叫人帶勁,聽了給人鼓勁,實實在在足勁!”然后借助作者的生動描摹,跟著安塞腰鼓的節(jié)奏,體會它的氣勢,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動。
第五,美術欣賞
美術是靜態(tài)的藝術。它能把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人和物的具體外貌形狀,生動直觀出來。如在講《蘇州園林》時,總體介紹圖畫美的四個表現: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從蘇州園林的不講究對稱來具體說明,在聯系到美術畫的不對稱表現出的自然之趣。作者想要說的是蘇州園林的不講究對稱同樣也是為了表現自然之趣。而《故宮博物院》可介紹宮殿那高大的建筑、富麗的裝飾,是為了造成一種崇高、威嚴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氣勢,三大殿和三宮六院的布局,是為了突出封建禮制和等級的森嚴。
總之,語文學科中有豐富的美育內容,教師在落實“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審美能力”的目的時,不能只注重從文學作品中去發(fā)掘美育因素,還要善于發(fā)現其它藝術形式在語文學科中的滲透,找準結合點,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采用文、圖、音、像等綜合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增加藝術所帶來的美感體驗,對學生產生多種感官刺激,使學生通過各種靈活方便的途徑來學習,并結合學科實際,探討一條語文教育中滲透美育的新途徑。
【試論藝術欣賞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相關文章:
試論高中體育教學在終身體育中的作用02-24
試論語塊教學法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作用12-11
試論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12-01
試論初中思品課程教學中教師的引領作用11-21
淺析小紙條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02-19
朗讀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06-13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