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善于質疑問難,培養(yǎng)思維能力
【論文關鍵詞】 課堂教學 有效性 問答法
【論文摘 要】 本文論述了中學教學中如何運用問答法進行課堂教學的問題,從六各方面來闡述了如何正確提問,五個方面闡述了怎樣組織好答問的方法。
問答法是教師在啟發(fā)式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通過提問學生,并引導學生對所提問題得出結論,從而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還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表達,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我國古代有關教學的文章中就有關于問答法的記述,如《學記》中講到:“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后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①。”古代希臘的蘇格拉底也主張用問答法向其子弟傳授知識。這種方法在具有各種不同教學目的的課堂教學的各個階段都可以采用,如:在講授新知識,復習鞏固舊知識以及學生進行實驗、練習等活動中都可以運用。為了收到良好的效果,采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時,關鍵在于把握好以下兩個方面。
1 正確提問
1.1 提問必須圍繞和服務于教學這個中心。不能東提一個西提一個,缺乏計劃性和目的性,事先應有準備。隨著課堂教學的一步步深入,提問也要逐步深入,不能總是提那些復述課文的問題。教師應通過有步驟的提問,抓住課文的關鍵所在,學生弄清了這些問題,也就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
如《項鏈》一課的教學,一位教師這樣提問:“作者刻畫路瓦栽夫人在當時有什么現實意義?”學生感到茫然。這時,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文,隨后問:“路瓦栽夫人是怎樣一個人?”這時,學生很快答出:“是一個追求享樂,夢想過奢侈生活的小資產階級的婦女。”教師再問:“法國當時的現實是怎樣的?”學生回答:“當時的法國在革命后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資產階級過著豪華奢侈的生活,講排場、擺闊氣、愛虛榮、追求享樂的風氣盛行。”這樣形成梯度,教師最初提的問題,就容易解決了。這樣提問,既使教學突出重點,達到了目的,又使學生層層推進,循序漸進,有利于他們培養(yǎng)良好科學的思維習慣。
1.2 問題要具體明確,能為學生理解。因為不具體,不明確,學生就會抓不住問題的實質,甚至造成答非所問。如教師問:“這篇課文寫的什么?”這個問題就不具體,不明確,答案可能有多種。學生可能回答為文章的故事梗概,也可能回答為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師希望學生回答的是什么,學生不知道。如果教師這樣問:“這篇課文寫了幾個人物?誰是主人公?”這樣就比較具體明確,學生能針對問題回答。
1.3 問題不宜太難,要符合學生實際。如某語文老師在教學《偉大的友誼》一課時,向學生提出“什么樣的友誼是偉大的友誼?”學生就難于回答,因為這涉及到偉大的友誼的標準,大大超過了小學初三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如果根據課文后面的提法:“為什么說他們的友誼是偉大的友誼?”學生就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知道,四十年來馬克思恩格斯向著共同的目標奮斗,親密合作,互相幫助共同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等來理解他們之間的友誼的偉大之處。
1.4 問題要富有啟發(fā)性。所提的問題,應激起學生思想上的波瀾,引起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妒澄飶暮翁巵怼芬徽n的重點是光合作用,作者運用比喻、比較和列舉數字等多種方法對這個復雜的過程進行了科學的說明,寫得非常精彩。一位教師設計的提問是:綠色開花植物獲得食物的過程是怎樣的?什么是赫赫有名的光合作用?回答這樣的問題,學生雖然也要概括復述幾個段的內容,但不必多動腦筋就能應付,而且由于問題的局限性,學生對準確生動的表達方式也不可能有意識地去認識。對同一課文,另一位教師的問題設計,直接從表達方式入手:“課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介紹赫赫有名的光合作用?這樣說明有什么好處?”“如果不用比喻,這個過程該怎么說呢?”“比較一下,運用比喻說明方法有什么優(yōu)點?”面對這類問題,學生不假思索是無法回答的,他們首先必須瀏覽幾個段落,理解光合作用的主要內容,為答題作準備,進一步分析思考用了哪幾種說明的方法。這樣雖然可以直接回答問題了,但這還僅是對表達方式的分類、歸納、判斷。要說明這樣表達的好處,學生的思維還必須向縱深開掘。這樣,學生既發(fā)現課文中的典型例子,又能把它和一般的說明方法加以比較,從而仔細推敲表達方式的作用,得出結論。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學生邊讀書,邊思考,邊答題,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經歷了分析、概括、歸納、判斷、比較等活動過程,學到了多方面的知識,受到了多方面的鍛煉。后者的提問富于啟發(fā)性比前者高明得多。
1.5 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吸引到教學活動中來。特別要關心成績較差的同學,用適合他們的知識水平和智力發(fā)展的、比較簡單的問題,指定他們回答,藉以增強其學習信心,激勵其學習熱情。當然,因材施教原則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反映,其成效是建立在經常了解學生和研究學生的基礎上的。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如每個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努力程度等方面的特點。只有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才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1.6 避免提出兩者擇一的問題(非此即彼)。這樣的問題學生可能偶爾從兩種答案中選擇一種。如教師問:“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電的廣泛應用為標志呢?還是以、原子能和空間科學技術的發(fā)明及應用為標志?”這就是兩者擇一的問題,學生可能回答正確(答案是后者),但不一定真的理解了。這樣的問題對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以及教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都是不利的。
。 組織好答問
。.1 學生回答問題,要符合規(guī)范,聲音要宏亮。語言符合規(guī)范主要要求盡量使用書面語、專業(yè)術語,避免病句。我們提問學生的目的不僅要讓學生理解課文、掌握知識,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為什么要求聲音宏亮呢?因為教師面向全班提問,學生回答也應面向全班,讓全班同學都能聽到。而平時教學中常常遇到有的學生回答問題時聲音太小,只有同桌或臨近的少生聽到。這樣的學生往往素質有些差,出現怯場,教師應給其多鍛煉的機會。
2.2 學生應針對提問回答,不能答非所問。如教師問:“什么是生產力?”學生回答:“生產力包括勞動者、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這就是答非所問。學生把生產力的定義(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產力)與生產力包括的三要素混淆了。這種情況的出現,往往是沒有理解教師提出的問題,教師應指出其錯誤所在,然后讓其繼續(xù)回答,啟發(fā)誘導學生得出正確答案。而不能不置可否,轉向其他學生提出另外的問題。因為這樣不但不能使學生準確地學到知識,而且養(yǎng)成不求甚解的壞習慣。
2.3 回答要簡明扼要,能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征。如教師問:“什么叫壟斷?”學生回答:“壟斷是指少數的大企業(yè)共同簽定協議或聯合起來,對某一部門或某幾個部門的大部分生產、原料來源、銷售、產品價格等進行操縱或控制,以攫取高額利潤”。這樣回答,也無不對,但顯得羅嗦冗長。如能回答為:“壟斷是指少數大資本家聯合起來對某種商品絕大部分的生產和銷售進行控制。”這樣既簡明扼要又能反映問題的本質特征。為了得出最恰當的答案,教師可將幾個學生回答的結果進行比較,師生共同篩選出最佳答案。這樣做有利于訓練學生表達思想,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
2.4 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注意傾聽。注意聽取學生的回答,對答問的學生能起到鼓勵和鞭策作用,能把全班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活動中來。也只有認真聽取學生的回答,才能對學生回答正確或錯誤作出中肯的評判。那種一聽回答有遺漏和錯誤,或者回答得不流暢而不加啟發(fā)引導就令其坐下,另外換人回答,或者由教師代答的作法都是不妥的。這樣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有礙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感,還容易滋長答得好的學生的驕傲情緒。
2.5 問答進行到一定階段,教師要進行。把分散的個別知識加以概括和系統化,糾正學生模糊的甚至錯誤的答案。對學生的回答要給以正確的評價,哪怕學生的回答只有一點點正確,教師都應充分肯定,這樣才有利于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問答法是一個悠久的、至今仍為廣大教師普遍采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只要在教學中注意正確提問,組織好答問,就能發(fā)揮它的優(yōu)越性,就能充分地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來獲取知識,同時對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起到重大的作用。
注釋
、 學記第10自然段
參考文獻
。 初中思想品德.人民出版社
2 初中語文課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高中語文課本
【論述善于質疑問難,培養(yǎng)思維能力】相關文章:
論述創(chuàng)新設計閱讀教學培養(yǎng)英語思維能力12-06
論述職業(yè)教育中實訓課程對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原則12-06
數學課堂中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11-20
論述高中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12-06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培養(yǎng)思維能力論文12-22
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03-15
淺談語文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02-0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