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改寫理論看郭沫若的翻譯
[論文關鍵詞]改寫理論 意識形態(tài) 詩學 操控
[論文摘要]郭沫若不僅是我國的文學巨匠,同時也是一位多產的翻譯家。他對翻譯研究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主張。本文通過勒菲弗爾提出的改寫理論探討意識形態(tài)和詩學對他翻譯活動的操控。
一、郭沫若及其翻譯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開貞,號尚武,筆名沫若,是我國著名的詩人,戲劇家,歷史家,考古學家,也是中國現代詩歌翻譯史上一位杰出的翻譯家。郭沫若一生所出版的譯著有30種,涉及10個國家100多部作品,總字數超過300萬。他的譯學理論在中國翻譯史上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作為“風韻譯”的發(fā)起人,他在英詩翻譯研究上樹立了自己的獨到的見解和主張,并在翻譯過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和理解。
二、改寫理論
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文化批評和文化研究在西方學術理論界的崛起”①,巴斯內特和勒菲弗爾等提出了“文化轉向”。在這種轉向下,“翻譯研究者不再糾纏于規(guī)定性的指令,而是把研究的重點放在了一種描述性的方法上。翻譯不再被看作是文本之間的轉換,而是目的語社會中的一種獨特的政治行為、文化行為、文學行為。”②這一重大成果給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翻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之后勒菲弗爾基于多年對比較文學和翻譯學的研究,在他的《翻譯、改寫、文學名聲的操控》中提出了一套全新,涉及意識形態(tài)、詩學及贊助人的翻譯理論體系——改寫理論。他指出,“翻譯不僅是語言層次上的轉換,它更是譯者對原作所進行的文化層面上的改寫。” 他還認為翻譯便是改寫,改寫即是操控,改寫的動機“往往是出于意識形態(tài)的需要或詩學上的需要。”譯者在某種明確的再創(chuàng)造動機下及多種操控作用下參與對原文的改寫活動。
三、意識形態(tài)和詩學對郭沫若翻譯活動的操控
郭沫若的翻譯活動始于20世紀初,這時的中國正處于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到新民主主義社會的這一重要過渡期。隨著西方民主浪潮的涌進,中國學者們意識到啟蒙和救亡是祖國的迫切需要,除舊,創(chuàng)造,新生成為了社會的主旋律。在“五四”民主及科學精神影響下,歌唱普通勞動者的惠特曼詩歌對郭沫若等作家詩人產生強烈震撼。這種影響顯示在郭沫若《地球,我的母親》一詩中,郭沫若表達了對勞動者的無限敬仰,反射出了“五四”時期“勞工神圣”的思想。1922年,郭沫若翻譯了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這部小說通過少年維特戀愛過程中所遭遇的痛苦,憧憬及絕望,深刻揭露并批評了封建的等級偏見和當時的封建守舊觀念,發(fā)揚了一種抨擊陋習,摒棄惡俗的叛逆精神,進而宣揚了個性解放和感情自由。他還翻譯了屠格涅夫的《新時代》和歌德的《浮士德》,以及大量雪萊和海涅的詩歌。這些譯作讓許多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并在中國進步青年之間掀起呼喚革命斗爭的熱潮。正如郭沫若在《浮士德》附錄中談到:“作品中所諷刺的德國當時的現實,以及曾以巨人式的努力從事反封建,二在強大的封建殘余的重壓之下,仍不容易撥云霧間晴天的那種悲劇情緒,實實在在和我們今天中國人的情緒很像彷佛。”③由此可見郭沫若翻譯動機之一是為了鼓舞中國人民為民主和創(chuàng)新而奮斗,這一精神給中國新文學樹立了榜樣。
四、結語
勒菲弗爾的改寫理論使翻譯研究掙脫純語言轉換模式的束縛,從文化的角度重新宏觀地審視了翻譯活動,從而擴展了翻譯所涉及的研究領域。通過改寫理論我們可以得出郭沫若詩歌翻譯的動機及策略是當時社會意識形態(tài)、他個人的翻譯詩學和西方詩學觀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結果。通過對原作的改寫,郭沫若讓其更加符合當時主流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及詩學觀,從而使作品被更多的讀者接受并產生共鳴。
注釋:
、賹O會軍. 普遍與差異:后殖民批評視閾下的翻譯研究 [M].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5:4.
、趯O會軍. 普遍與差異:后殖民批評視閾下的翻譯研究 [M].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5:22.
、 郭沫若. 學生時代 ,創(chuàng)造十年.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參考文獻:
[1]Bassnett, S. & A. Lefevere. (2001). 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Lefevere,A.(1975)Translating Poetry. Seven Strategies and a Blueprint, Assen: Van Gorcum.
[3]Lefevere,A.(1992).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4]Y.C. Wang,(1966).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the West.New York: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5]曹萬生,2003,《現代派詩學與中西詩學》,人民出版社,北京。
[6]戈寶權,1985,《郭沫若與外國文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北京。
[7]郭沫若,1957,《沫若譯詩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
[8]郭沫若,1981,《英詩譯稿》,上海譯文出版社,上海。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yè)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yè)論文
【從改寫理論看郭沫若的翻譯】相關文章:
改寫理論視閾下看林紓對原作的操控11-25
功能翻譯理論對商貿翻譯教學11-15
透過交往行為理論看隱喻的英漢翻譯11-15
英語專業(yè)論文:從功能翻譯理論看英語新聞標題的翻譯11-27
淺析功能翻譯理論03-28
交往行為理論與翻譯研究11-15
談翻譯理論視域中的文化03-03
淺談言語行為理論與翻譯11-16
基于功能翻譯理論的商務英語翻譯探究12-1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