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研究生論文寫作中的問題
研究生論文的目標有三:
1、要有建樹
2、要能服人
3、相對完整
針對當前一些突出的且?guī)в衅毡樾缘膯栴},我提出自己的意見,就是要樹立三個"意識"
一、"問題意識",要善于在大量的數據資料中離析出"問題"來,然后圍繞某個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觀點、得出結論,一些研究生論文選題太大,沒有"問題"或者不明確。
二、"前沿意識",體現在選題上包含如下因素:當前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發(fā)展中遇到的新課題或急需解決的問題;許多人在努力解決但仍未見成效或歷史上一直未能解決的問題;自己發(fā)現和尚未引起他人注意的問題。
三、"作文意識",即行文要生動具體,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初學作文都懂得要"準確、鮮明、生動",但做起來并不容易。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詞語概念要推敲。"作文"準確是根本。鮮明體現了能力,而生動是錦上添花。
大凡文章:淺入淺出者庸,淺入深出者無,深入深出者難,深入淺出者更難。行文的生動性不是簡單的寫作問題,其本質上還是研究方法的科學性、把握問題的準確性、剖析問題的深刻性和積累知識的廣博性的問題,這就是所謂的底蘊。在這個基礎上 ,再加上作者的天賦靈性 、 文字功夫和靈感的捕捉與巧妙的 發(fā)揮 .說到底 ,還是作者的整個人格,素質與修養(yǎng) .
研究生學位論文存在的問題
1、綜述多,分析少:長篇累瀆的綜述前人的思想觀點,而缺乏邏輯和實證的分析研究,論文缺少自己的分析研究;
2、觀點多,觀察少:缺乏必要的觀察實驗,而憑空提出很多所謂的新思想新觀點,其實大多是毫無實際意義的;
3、發(fā)明多發(fā)現少,想象多經驗少:發(fā)明了許多新的概念,而缺乏事實的支持,觀察現象、收集事實才是真正的發(fā)現,許多理論是缺乏經驗的想象,處于空想階段;4、外來多本土少,復制多獨創(chuàng)少:以為國外的東西一定是先進的,多數文字是原文的翻譯或復制,缺乏對本土問題的真正了解和認識;5、結果多,過程少:沒有必要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研究過程等關鍵環(huán)節(jié)的介紹而得到結果;
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1、引言過于籠統(tǒng):手頭缺少有分量的文獻,沒有對同行工作的介紹,對研究背景、內容和意義,缺乏實質性的介紹和描述,起不到引言的作用;
2、方法過于籠統(tǒng):缺乏對研究思路、方法和重要環(huán)節(jié)的清晰描述介紹,讓人弄不清你的結果及結論是如何獲得的;
3、缺少一手材料:許多論文缺乏第一手數據和結果,往往是別人工作的模仿,或得到與他人完全相同的結果;
4、混淆了結果、討論和結論:不會結合討論來解釋研究得到的結果,往往是以結論代替討論,忽視了解釋實驗結果是自然科學研究的.重要一環(huán)。
為什么中國人自己論文引用率低
學術浮躁、功利性強:為晉升職稱和學位答辯而撰寫論文,論文本身就缺乏獨創(chuàng)性和新的思想觀點;
掩耳盜鈴、抬高自己:有人認為引用他人的論文及思想觀點,就影響到自己研究的獨創(chuàng)性;
崇洋謎外、文人相輕:有人明明是引用國內甚至是本單位人的論文,卻在參考文獻中全是外文;自以為事和高人一等:不屑引用國內論文和他人的思想觀點,其實是自己無知的表現;
境界低下、聲譽不響:做科學技術研究境界較低,發(fā)現不了特別重要的問題;科學技術長期滯后,國際影響很小。
學術論文引用率低,就像糧食爛在倉庫里沒有發(fā)揮作用,就像樹上長的葉子落葉后化為泥土,就像文物深埋于地下而不被人發(fā)現,是不能產生學術影響的。要提高學術論文的質量必須從提高學術論文的引用率入手。國際上有一個慣例,如果學術論文被他人引用1次,相當于有100名同等水平的人讀過你的論文;國際論文在SCI期刊引用100次以上,即為可以獲得國際大獎的學術論文;國內論文引用130篇次以上,即為獲得國家大獎或院士的論文。提高論文的引用率,就是發(fā)表有吸引力和影響力的成果,也是提高自己學術地位的重要舉措。
中西方科學的區(qū)別
中國傳統(tǒng)科學偏重于對自然現象的經驗描述、臆測和擬人化解釋,西方科學則熱衷于探索尋找自然現象背后的原因,做出實證性觀測和理性解釋;
中國傳統(tǒng)科學偏重于直覺意會,西方科學注重對概念的嚴格定義,并運用邏輯和實驗方法對知識進行檢驗;
中國傳統(tǒng)科學偏重于農業(yè)實用,西方科學則熱衷于為求知和擺脫愚昧去探索自然的奧秘;中國傳統(tǒng)科學偏重于知識的獲得,西方科學對任何知識都要進行檢驗和論證;
中國目前正在經歷著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經濟高速發(fā)展、社會轉型,既促進了大學的知識創(chuàng)新和人才培養(yǎng),也帶來了急功近利的負面效應,大學精神正在面臨嚴峻的考驗。多年前,人們愛用"象牙塔"來比喻和形容一所大學,意指大學是那種擺脫外界束縛、放棄暫時利益、保護師生進行知識探索的場所。多年后,人們都說大學要走出"象牙塔",成為"社會服務站",擔負起社會責任。
盡管如此,走出"象牙塔"并非是要告別"象牙塔"、甚至放棄"象牙塔","象牙塔"及其精神依然是大學的核心和靈魂。大學首先應該是探索高深學問、追求真理、關懷終極價值、關注人類命運的場所,是人類追求文明進步的精神殿堂。
反觀今日之校園,師生們不談股票、不談金錢,極有可能被視為異類。在外界現實利益的誘惑下,大學的"典范"和"崇高",已今非昔比。大學里的談論與市井談論已無本質區(qū)別,在這樣的校園氛圍中,還會有多少關于"人類命運"、"科學與真理"的思考?
傳統(tǒng)的大學信仰正在被一些人遺忘或者放棄,傳統(tǒng)的行為準則正在被實用主義所取代,學術不端頻出、XX盛行,大量師生也隨之涌入世俗"名利場".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必須高揚大學精神,高高舉起寧靜致遠的旗幟。
寧靜是大學的一種境界、一種狀態(tài),是大學精神的真實寫照。寧靜要求大學要堅持學術本位,大學不能為"發(fā)展"而放棄原則,師生不能為"生存"而改變"信仰".
只有保持大學的寧靜,才能保持大學的清醒和理性,明確自己的使命和目標所在;只有保持大學的寧靜,才能自覺堅持和守護大學的精神和原則,激發(fā)和保護教師、學生對于學術的興趣、熱情和追求。
當然,寧靜不是封閉、不是自滿,也不是靜止、停滯,而是時刻關注自身、關注變革、關注世界、超越現實、抵制誘惑,以高質量的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引領社會進步,承擔起自身的社會責任。大學理應是一方凈土。變革時代,我們的大學呼喚寧靜的校園。
【淺談研究生論文寫作中的問題】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