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音樂紀錄片的價值鑒定論文
第一章音樂紀錄片的構成
紀錄片的構成主要分為畫面構成、聲音構成和敘事構成。根據音樂紀錄片在前文所說的特點,聲音構成元素中將不再分析音樂部分。作為紀錄片范疇內的音樂紀錄片在總體構成元素上與之并無太大差異,筆者將通過舉例試圖從選題、素材選取和敘事上找到屬于音樂紀錄片的構成方式。
音樂紀錄片的選題范圍最主要的局限性在于,其表現(xiàn)的內容必須是與音樂有關,看似是被框在其中,并不存在其他的選擇。而且由于屬于大眾傳播,面對的受眾面十分廣,因此內容很少涉及音樂本體,更多的是談論音樂現(xiàn)象或音樂文化。然而縱觀音樂紀錄片,筆者認為,其在選題上也有著一定的規(guī)律性。當然這與第二章的分類有著類似的現(xiàn)象,總結的幾類會有交叉融合的地方。這里只是舉例作為大方向的討論范疇。
這里的背景指一部紀錄片在籌備拍攝前的背景,即大環(huán)境的趨勢所致。這類選題往往是與“紀念”的主題所掛鉤。比如2001年9月底至10月初,美國PBS公共電視臺為了慶!八{調年”,決定連續(xù)七天放映七部關于藍調的紀錄片,《布魯斯一一百年藍調音樂之旅》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尋找莫扎特則是2006年,為了紀念莫扎特誕辰250周年而專門拍攝的。這一類選題可以說是從客觀中尋找主觀?陀^是己經有了一個命題范圍,如音樂流派或是某一位音樂人物;主觀則是導演自己的拍攝視角。這和“命題作文,立意自定”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與背景先行的客觀性不同,致敬偶像的選題帶有明顯的主觀性與傾向性。導演可以按興趣照自己的喜好,挖掘出其他人不易發(fā)現(xiàn)的東西。如美國導演AJ Schnack看了傳記《做你自己:涅架的故事》后拍攝了《科特·柯本:關于一個孩子》C Kurt Cobain Abouta Son,用一種人文關懷式的情懷,純美、純真地講述了科特的一生!短觳胖贰(Dig!)的導演昂迪·蒂莫納花了近七年的時間,拍攝了兩位天才搖滾音樂人科特尼·泰勒和安頓·紐康比之間的恩怨與音樂之路。這類主題在分類上大多歸屬于“人物傳記”的類別。當然也有向樂隊致敬,比如《最后的華爾茲》就是“樂隊”樂隊在美國舊金山的告別演唱會紀錄,這又屬于演出現(xiàn)場的類別了。
第二章音樂紀錄片在音樂傳播學中的研究價值
音樂傳播學是音樂學范疇下發(fā)展出的一門新興學科,是“一門專門研究音樂文化體系中音樂傳播現(xiàn)象的學科。音樂傳播現(xiàn)象,則是由音樂表演者、創(chuàng)作者、音樂受眾、音樂傳播媒介、音樂傳播媒介操作者等有機組合的一個音樂傳播體系及其運轉的現(xiàn)象,在運轉中實現(xiàn)了音樂的現(xiàn)實存在、功能和音樂的多種價值。
音樂傳播學將以音樂傳播媒介發(fā)展為軸心零媒介多種媒介,解析、透視、深究音樂傳播體系及其運轉,進一步發(fā)現(xiàn)音樂文化現(xiàn)象發(fā)展的本質和規(guī)律!盵1]通過前幾章對音樂紀錄片的分析梳理,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首先作為現(xiàn)代影像媒介,音樂紀錄片本身就屬于音樂傳播學的研究范疇;而其這一形式特殊的內在屬性又對音樂文化、音樂現(xiàn)象進行了闡釋與解讀,這一過程本身也是一個傳播過程。音樂紀錄片作為媒介不僅僅向受眾呈現(xiàn)了音樂內容,傳播了音樂信息,同時也在解讀音樂文化的意涵;受眾在觀看音樂紀錄片的時候,也從中獲得了不同的意義;而音樂文化在紀錄片這一媒介的傳播之下,也在不停更新與自我闡釋。分析和理解這些特點,有助于我們更深層次地挖掘音樂傳播的規(guī)律,探索出更多音樂傳播學的研究領域。
音樂紀錄片作為一種音樂媒介,對音樂信息的傳播是多維度立體的,這源于其本身是多重媒介的綜合,各種媒介所產生的信息交織互動,讓音樂紀錄片承載了更豐富的意義;而它的內在屬性和構成又將它與同類的視聽媒介區(qū)別開來,這也是音樂紀錄片作為傳播媒介的特殊性所在。
第三章結論
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隨著技術的發(fā)展革新和審美體驗的復雜化,電子媒介的到來讓視聽元素結合,綜合性地為受眾傳遞信息。而在音樂傳播媒介方面,影音化的媒介己成為主流方式。比之于傳統(tǒng)音樂傳播媒介,如樂譜、唱片、廣播等,影視媒介對于音樂的傳播面積更廣、傳播效果更佳。然而縱觀這類媒介,比如音樂錄影、音樂電視節(jié)目等,其所展現(xiàn)的重點往往更具娛樂性,比如歌手的服裝造型、八卦新聞、舞蹈表演等。
這在向受眾傳播的過程中,是一種“強勢性”地灌輸,并不能為受眾解釋什么或是帶來文化上的思考。而音樂紀錄片卻提供了其他影視媒介很少可以呈現(xiàn)的內容。然而無論是在紀錄片領域還是在音樂學領域,音樂紀錄片并未獲得太多學術上的關注,而是作為紀錄片的一種類型或是一種音樂傳播媒介存在。
在音樂紀錄片范疇仍不明確的情況下,筆者對其進行了概念上的界定,總結了音樂紀錄片的特點和意義。并通過梳理音樂紀錄片短暫的歷史脈絡,為其做了有利于學術探討的分類,這是本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在對音樂紀錄片的構成進行分析的時候,可以明顯看出在傳播音樂的過程中,其內在邏輯的特殊表達對音樂產生的能動效應是目前所有音樂傳播媒介中最有效果的形式。
音樂紀錄片目前仍處于不斷發(fā)展的趨勢,通過本文的整理與分析可以看出,它的研究價值與層面還有待挖掘。在音樂傳播學研究中,筆者認為,音樂紀錄片可以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領域,F(xiàn)拋磚引玉,初步提出這一研究對象的三種研究方向:
1.方法研究。通過對音樂紀錄片的敘事手法、創(chuàng)作理念、拍攝技巧等找出其本體的規(guī)律與美學的價值。
2.傳播媒介研究。正如本文最后一章所論述的,音樂紀錄片作為一種多媒體形式的媒介,對于音樂和文化的傳播有何特殊性。而文化又是如何在這種媒介中生發(fā)的。
3.音樂文化研究。這一方向所運用的理論是以大眾文化理論為主,將音樂紀錄片看作文本去研究,找出音樂文化在這一媒介中得到了怎樣的解釋,有著何種意義。
綜上所述,音樂紀錄片具備了體裁上的獨特性和研究上的獨立性,對于它的解讀也將是一個持續(xù)長久的課題。
【音樂紀錄片的價值鑒定論文】相關文章:
幼兒音樂教學的價值和現(xiàn)狀論文08-16
音樂教學對基礎教育的價值論文08-14
關于地域音樂文化教學價值取向研究論文09-19
微電影音樂的藝術功能與價值的論文10-06
音樂多媒體技術在現(xiàn)代音樂教育中的價值討論論文09-10
道德價值的生存哲學論文10-08
關于數(shù)學的理性價值的論文05-11
提問在物理教學的價值的論文05-29
體育舞蹈的價值論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