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民辦高校英語語言學課程的教學論文
一、民辦高校英語語言學教學改革的背景
“英語語言學概論”作為傳統(tǒng)優(yōu)勢學科———英語專業(yè)高年級學生的必修課之一,在本專業(yè)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指出該課程教學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人類語言的豐富成果,提高其對語言的社會、人文、經濟、科技以及個人修養(yǎng)等方面重要性的認識,培養(yǎng)語言意識,發(fā)展理性思維。長期以來,由于該門課程的教學是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且主要理論都源自西方的語言學學者,教師授課以全英文教學等原因,學生普遍反映該課程內容抽象,難以理解,教師教學形式單一等。因此,要讓原本就處于困境中的英語語言學在本次轉型改革潮流里體現該門課程的實用價值,作為該門課程的任課教師,就必須對包括課堂模式設計,教學方法改變,理論講解與應用實踐的比重把握,測評方式探索等方面進行理性的思考。
二、英語語言學課程教學出路探討
經過幾年的一線教學工作經驗的積累以及對其他同類高校本課程的調研,筆者認為,有著極強的理論性的英語語言學概論課程,通過一定的方式進行改革,仍能具有很實用的價值,從而順應應用技術型轉型的趨勢。
(一)教學內容改革
1.側重師范生技能教學。目前筆者所在學院英語語言學課程使用的教材是劉潤清,文旭主編的《新編語言學教程》,教師可以根據教材本身體系進行微觀語言學和宏觀語言學兩大版塊的.教學。對于師范專業(yè)的學生而言,微觀語言學涵蓋的語音學,形態(tài)學,句法學,語義學和語用學等章節(jié)就應該作為重點講授內容。例如,雖然有大一開設的實踐語音課程為基礎,大三的語言學再來講授語音時,筆者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已經忘記多數音標的正確讀法,也就更談不上以后作為教師傳授給學生。因此,語音學,作為語言學概論的基礎章節(jié),教師應該作為重點向學生傳授方法,包括理論知識講解,課堂糾正學生發(fā)音中錯誤的方式等。形態(tài)學部分講解可以通過構詞法的學習增加詞匯量并讓學生學會記憶單詞的方法。句法學以語法為基礎,幫助學生理解句子中詞與詞,短語與短語等之間的關系,并可以利用樹形圖解釋歧義現象。語義學和語用學重點向學生闡釋語言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以及語境在理解意義方面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微觀語言學部分主要以扎實英語語言基本功為主,對于英語師范專業(yè)的學生有很強的針對性,教師對此版塊引起足夠的重視,將會把該門課程在學生以后從事的教學中的實用性發(fā)揮到極致。
2.跨學科結合教學。英語專業(yè)高年級除了英語語言學概論為專業(yè)課程外,還有英漢漢英翻譯,英美文學史及選讀等課程。作為理論性較強的英語語言學概論,可以采取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翻譯或英美文學的實際案例,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體現該門課程的實用性。例如,在講授社會語言學里提到的韓禮德的語域理論時,即,語言使用包括語旨(tenor)、語式(mode)和語場(field)等,課堂上就可以拿出一篇需要翻譯的文本,分析要首先確定特定的語域,再結合相關的翻譯技巧進行現場翻譯。再如,講授語言變化發(fā)展到中世紀英語階段時,就可以把西方文學名家莎士比亞的代表詩作ShallIcomparetheetoasummer’sday?拿來進行分析,甚至在需要的時候還可以把中國文學經典著作片段進行對比分析,這樣既能把文學和語言學中的語篇分析等章節(jié)有機結合起來。語言學還與心理學、神經學、外語教學等都有交叉點,若能恰當有機結合,就能既增強專業(yè)性,又提高學生的興趣,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增強其在各方面的實用性。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改革
1.結合漢語,放棄全英文教學。本課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以全英文理論講授為主,課內外實踐僅占很少的比重,師生都怨聲載道。因此,教師可以考慮加入漢語進行教學,這樣可以減少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在語碼轉換上精力的過多投入,從而可以提高學習效果。
2.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典型語言現象進行理論闡釋。英語語言學概論雖然理論較多,但因其主題研究對象———語言,是人們每天必不可少的交流載體,故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典型案例可以供教師課堂使用。如,在講language一詞的概念“Languageisasystemofarbitraryvocalsymboluseforhumancommunication.”(語言是用于人類交際的一種任意的有聲的符號系統(tǒng))時,如果單純地讀完這個解釋,學生們幾乎不會留下深刻印象。筆者采取對幾個關鍵詞設置問題的方式進行講解。其中,arbitrary任意性一詞,筆者隨堂指著一個學生的杯子問bottle的拼寫形式和它所表達的實體是否存在必然的聯(lián)系?進而讓學生明白任意性的實際意義。在講vocal時,筆者把語言的書寫系統(tǒng)和口語系統(tǒng)做了對比,提問兩者孰重孰輕,并讓學生討論口語系統(tǒng)更加重要的原因。在此過程中,筆者會設計課堂活動讓學生討論與不說話有關的電影或文學作品,如《荒島余生》或《魯濱孫漂流記》,以及讓學生列舉出他們當地的只能說不能寫的方言詞匯,從而讓學生明白vocal一詞的重要性。通過這樣的實際案例和具體活動,學生們不僅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參與性,同時也在無形中將抽象的概念生動地呈現在大家面前。
3.增加學生實踐操作的比重。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是知識構建過程中最核心的因素。要想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興趣是最好的途徑,而設置活動讓學生把所學知識在具體活動中得以運用將是有效的提高興趣的方法。因此,為了更好地與應用技術轉型接軌,教師應該減少理論教學比重,加大學生實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比如,在語音學講解部分,教師最好能讓每個學生當眾發(fā)音,及時發(fā)現他們的錯誤并予以糾正。在講到語用學的合作原則時,可以布置任務,以分組形式讓學生搜羅違背合作原則的語料,包括時下流行的美劇,比如《老友記》《絕望的主婦》,電影《阿甘正傳》《三傻大鬧寶萊塢》等,甚至可以選取國內耳熟能詳的相聲,小品片段作為語料進行分析,然后學生再上臺當眾做一個高質量的oralpresentation(口頭陳述)。通過這樣的真正實踐,學生不僅對該理論爛熟于心,同時對他們的查閱文獻能力,自學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英語口頭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以及臺風等方面都會有很好的鍛煉,從而為他們在以后的就業(yè)道路上做了一定的鋪墊。
4.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自主平臺。近年來,多媒體已經廣泛應用到了課堂教學上,這已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在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以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比如,在講dialect(方言)時,可以給學生放網絡盛行的一個英國小伙模仿24種英語口音。在講心理語言學時,可以放一段TED的鸚鵡被馴養(yǎng)得能“說話”的視頻,這樣學生不會一直聽教師一人講,可以結合所聽所看進行具體的討論。另外,網絡自主學習的平臺的逐漸深入,也為教學帶來了便利。教師可以在課前布置一些與課堂知識有關的視頻,音頻,或者討論話題,讓學生提前觀看或者準備,這種新型的課外學習模式可以很好地節(jié)約教學時間,從而更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
(三)測評方式改革
為了更好地體現本課程的實用性,傳統(tǒng)的期末試卷成績占70%,平時成績占30%這種測評方式已經無法適應應用技術轉型的要求。教師應該把平時實踐,課堂表現等實用能力作為測評的重點,減輕期末終結性評價的比重,讓學生能真正學有所得。
三、結語
民辦高校的英語語言學課程只有將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測評方式等結合起來,真正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的融合,最終能讓學生在社會中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才能在本次應用技術轉型改革中立于不敗之地,有效地實現向應用型轉型的目標。
【淺談民辦高校英語語言學課程的教學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