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a乱码,国产精品路线1路线2路线,亚洲视频一区,精品国产自,www狠狠,国产情侣激情在线视频免费看,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照應在英漢互譯中的應用及其差異

時間:2023-02-28 22:28:50 英語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照應在英漢互譯中的應用及其差異

   摘 要: 銜接手段是實現(xiàn)語篇連貫的重要手段之一。照應是繼詞匯銜接手段之后又一個重要的語篇銜接方式。雖然英漢兩種語言之間存在許多差異,但二語當中都應用了照應這一銜接手段。其在二語中的應用既有共性也有差異性。探討二者之間的差異性有助于譯者認清英漢互譯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 語篇 英漢互譯 應用 差異 
   
  一、 引言 

  銜接(cohesion)是語篇(text)中語言成分之間的語義聯(lián)系,或者說是語篇中的一個成分與另一個可以與之相互解釋的成分之間的關系,它側(cè)重的是句間不同成分之間的語義聯(lián)系(胡壯麟等,2005:179),因此,銜接手段是實現(xiàn)語篇連貫的重要手段。關于語篇的定義一直以來都沒有統(tǒng)一的定論,按照胡壯麟先生的話,語篇可以小到一個詞,大到一部小說。銜接強調(diào)的是句間的不同成分在語義上的銜接,所以從實用的角度考慮,文中所涉及的語篇分析材料在篇幅長短上是大于句子的語言單位。 
  韓禮德和哈桑把銜接劃分為語法銜接和詞匯銜接,前者包含照應(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及連接(conjunction)。照應是繼詞匯銜接之后又一個重要的語篇銜接方式。在語篇中,如果對于一個詞語的解釋不能從本身獲得,而必須從該詞語所指的對象中尋求答案,這就產(chǎn)生了照應關系。照應除了使語篇成為前后銜接的整體,它在修辭上還有言簡意賅的效果,從而避免語篇措辭的累贅感。掌握中英語篇照應銜接手段的共性和差異性對翻譯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照應在英漢語篇中的應用及其差異 

  1.內(nèi)外照應 
  在英漢語篇中,從語用功能的角度來看,照應關系可以分為兩大類:一個是所指對象可以在語篇當中找到參照點,另一個所指對象無法在語篇當中找到參照點,韓禮德和哈桑把前者歸類為內(nèi)照應(exophora),后者為外照應(endophora)。就外照應而論,受話者需要從情景語境、文化語境以及人們的共識中識別所指對象的參照點,所以指示成分與所指對象之間沒有涉及語篇銜接的問題,因此,文中所探討的照應關系主要是內(nèi)照應。內(nèi)照應又可細分為回指(anaphora)和下指(cataphora),回指是指指示成分的所指對象是在語篇的上文,而下指是指指示成分的參照點在語篇的下文當中。具體的例子將在下文當中涉及到。 
  2.人稱照應 
  根據(jù)韓禮德和哈桑的觀點,照應分為三類:人稱照應(personal reference)、指示照應(demonstrative reference)和比較照應(comparative reference)。人稱照應是通過人稱代詞、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及名詞性物主代詞來實現(xiàn)照應關系的。人稱還可細分為第一、二、三人稱。第一、二人稱的所指對象主要是發(fā)話者和受話者自己,所指對象是不言而喻的,意義非常清楚。相比之下,第三人稱的所指對象是發(fā)話者和受話者以外的人,指示成分在語篇當中的參照點需要受話者進行識別才能建立二者之間的照應關系,所以在人稱照應系統(tǒng)中只有第三人稱代詞具有內(nèi)在的語篇銜接功能。第三人稱代詞主要用于回指上文的語篇成分。 
  從語篇銜接功能的角度來說,英漢兩種語言之間的一個重要區(qū)別就是英語中有表示主從關系的關系代詞,而漢語則沒有。因此,在許多情況下,漢語語篇中的人稱代詞在對應的英語語篇中可以用關系代詞來表達。例如: 
  (1)Then they returned to the Rospoli Palace;but the count and the blue domino had also disappeared;the two windows,hung with yellow damask,were still occupied by the persons whom the count had invited. 
  ——Alexandre Dumas:The Count of Nonte Custom 
  譯文:于是他們回到了羅斯波麗宮,但伯爵和那個戴藍色半邊面具的已不見了。那兩個掛黃緞窗簾的窗口里還有人,他們大概是伯爵請來的客人。 
  ——譯者:王帆 
  例(1)通過關系代詞“whom”引導的定語從句來修飾前面的“the persons”,而在對應的中文譯文中,由于漢語沒有關系代詞,所以符合其表達習慣的手法就是用人稱代詞“他們”回指上文中提到的“黃緞窗簾的窗口里的人”。 
  3.指示照應 
  指示照應指的是說話人通過指明事物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遠近(proximity)來確定所指對象(胡壯麟,1994:56)。在英語中主要是通過選擇性的中心詞、修飾語或限定詞this,that,these和those(以及充當附加語的副詞here,there,now,then)來實現(xiàn)的,在漢語中則為“這”和“那”,表示復數(shù)意義的則是“這些”和“那些”,以及派生的詞語(如這時、那時、這里、那里)。 
  英漢兩種語言在指示照應方面的差異主要集中在指示代詞this和that以及漢語對應的指示詞“這”和“那”的用法上。從使用頻率看,this要大大低于that,而“這”則高于“那”。在英語語篇中,當出現(xiàn)that充當指示成分的情況時,其譯成漢語的對應詞通常為“這”,試看以下的例子: 
  (2)For a long time now eating had bored him and he never carried a lunch.He had a bottle of water in the bow of the skiff and that was all he needed for the day. 
  ——Ernest Hemingway:Old Man and Sea 
  譯文:好久以來,吃飯使他感到厭煩,因此從來不帶午飯。他在小船的船頭上放著一瓶水,一整天只需要這個就夠了。 
  ——譯者:段菲 
  例(2)中的“that”與上文的“a bottle of water”是一對照應關系,翻譯成中文時,便處理成符合漢語習慣的“這”。如果換成“那”的話,整個句子讀起來顯得非常的拗口。 
  在英語語篇中,發(fā)話者可以用that指稱受話者剛剛說過的話,而漢語卻反其道而行,使用“這”來指代受話者所說的話。請看下例: 
  (3)“They lost today,”the boy told him. 
  ——That means nothing. The great DiMaggio is himself again. 
  譯文:“他們今兒個輸了,”孩子告訴他。 
  ——這算不上什么。那了不起的迪馬吉奧恢復他的本色了。 
  ——譯者:段菲 
  例(3)是用“That”回指上文的“They lost today”;但是譯文是用“這”回指上文的“他們今兒個輸了”。 
  在漢語語篇中,“這”還可以回指上文提到的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而在英語語篇中,這種情況下則一定要用that與上文建立互相解釋的照應關系。例如: 
  (4)He said nothing for a moment.Then:“I scribbled something in my notebook the other day for future use,just had the idea while driving along; that happens a lot.” 
 ——R.J. Waller: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ry 
  譯文:他一時間沒說什么。然后說:“我那天在我筆記本里記下了一些話以備將來用。是在開車時臨時想到的,這是常有的事。” 
  ——譯者:梅嘉 
  在例(4)中,用“that”回指上文提到的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scribbled something in my notebook the other day for future use”。而在相應的漢語譯文中則用“這”而不是漢語的對應詞“那”指稱上文的“那天在我筆記本里記下了一些話以備將來用”。根據(jù)苗興偉先生的觀點,在漢語語篇中,“這”和“那”在表達時空距離時往往受心理因素的影響,而英語中的this和that的指示用法則較符合時空實際的遠近距離。 
  英語中的非選擇性指示詞the,它沒有具體的意義,主要用作限定詞和修飾語來限定名詞或名詞詞組,用來表示所限定對象的確定性(definiteness),并以此告訴受話者其所指對象可以從上下文或情景語境中獲得。在英語中,the既可以回指,也可以下指,它在英語中的使用頻率高于任何其它的指示詞。在翻譯(英翻中)中遇到其照應用法時,譯者通常采用零式特指的手段處理原文,即重復原詞的方式表達原文的意思。漢語中雖然沒有定冠詞,但是受話者可以從語篇的已知信息中掌握所指成分的特定性和特指性。試比較下面例子的中英文對照: 
  (5)He was an old man who fished alone in a skiff in Gulf Stream and he had gone eighty-four days now without taking a fish. In the first forty days a boy had been with him. But after forty days without a fish the boy’s parents had told him that the old man was now definitely and... 
  ——Ernest Hemingway:Old Man and Sea 

  譯文:他是個獨自在灣流中一條小船上釣魚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條魚也沒逮住。頭四十天里,有個男孩子跟他在一起?墒,過了四十天還沒捉到一條魚,孩子的父母對他說,老人如今準是十足地…… 
  ——譯者:段菲 
  例(5)中,當“old man”第二次出現(xiàn)時,通過其前面的定冠詞the來回指上文的an old man,從而確定其在發(fā)話者和受話者認知中的確切身份。 譯文中當“老人”這個詞再次出現(xiàn)的時候,譯者采用重復原詞的方式翻譯原文,受話者可以參照上文的已知信息來確定其特指的指示對象。 
  3.比較照應 
  比較照應指的是用比較事物異同的形容詞或副詞以及它們的比較級(如same,similarly,differently等)所表示的照應關系。它在語篇中有承上啟下的功能,可以表達實體或事物的相同性、相似性、差異性或質(zhì)與量的優(yōu)劣等(黃國文,1988:99)。在表達方式上,漢語也可以像英語一樣,主要通過一些形容詞或副詞(如同樣的、類似的、不同的等)來表達英語中所涉及的不同種類的比較意義。 
  漢英兩種語言在比較照應上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英語除了可以利用詞匯和句法手段表示照應關系之外,還可以通過形容詞或副詞的比較級形式表達比較意義,而漢語只能依靠前者。例如,漢語可以通過一些比較結(jié)構來表達總體比較,常見的有“和……差不多”,“如……一樣”,“像……之類的”,“……也是如此”,“不像……那樣”等。例如: 
  (6)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門,趙貴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還有七八個人,交頭接耳的議論我,又怕我看見。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 
  ——魯迅《吶喊》 
  譯文:Tonight there is no moon at all, I know that this is a bad omen.This morning when I went out cautiously,Mr. Zhao had a strange look in his eyes,as if he were afraid of me, as if he wanted to murder me. There were seven or eight others who discussed me in a whisper.And they were afraid of my seeing them. So, indeed, were all the people I passed. 
  ——譯者:楊憲益、戴乃迭 
  例(6)通過比較結(jié)構“……都是如此”使“一路上的人”的眼神和行為舉止與上文提到的趙貴翁以及那七八個人的樣子構成了相似關系,從而讓受話者可以更形象地體會“都是如此”的具體所指意義。在對應的英語譯文中,則通過副詞“So”實現(xiàn)語篇的前后照應關系。 
  在表示具體比較時,由于漢語沒有比較級形式,因此經(jīng)常通過在形容詞或副詞的前后增加表示比較的修飾性詞匯如“更”、“更加”、“比較”等,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其它靈活的語法結(jié)構如“比……+形容詞或副詞”、“沒有/不如……+形容詞或副詞”等方式來實現(xiàn)比較照應關系。試比較下面的中英版本的例子: 
  (7)Most fishermen hated the taste.But it was no worse than getting up at the hours that they rose and it was very good against all colds and grippers and it was good for the eyes. 
  ——Ernest Hemingway:Old Man and Sea 
  譯文:大多數(shù)漁夫不喜歡這種油的味道。但是也并不比抹黑早起更叫人難受,而且它對防治一切傷風流感都非常有效,對眼睛也有好處。 
  ——譯者:段菲 
  例(7)是通過形容詞比較級worse來實現(xiàn)比較關系的,譯文則通過否定的比較結(jié)構“并不比……難受”使不喜歡喝油(鯊魚肝油)的厭惡程度與抹黑早起的痛苦形成比較照應關系。 

  三、結(jié)語 

  照應是重要的語篇銜接手段之一,在漢、英語篇當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如何恰到好處地掌握照應在中英語篇中的應用手法是能否勝任翻譯工作的一個重要技能。翻譯工作者既要總結(jié)其在二語當中的共性之處,更為重要的是要認清它們之間的差異性,從而才能在工作當中避免不必要的失誤。 
   
  參考文獻: 
  [1]Halliday,M. A. K. & Ruqaiya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 
  mar[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90-99. 
  [4]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56-62. 
  [5]朱永生,鄭立信,苗興偉.英漢語篇銜接手段對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31-38. 
  [6]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戰(zhàn)子.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79. 

【照應在英漢互譯中的應用及其差異】相關文章:

目標規(guī)劃及其在經(jīng)濟中的應用05-11

關于影響英漢稱呼語系統(tǒng)差異的因素探析04-13

DS2438及其在單總線微網(wǎng)中的應用05-31

試論英漢翻譯中的“歸化”與“異化”04-15

談智能決策支持系統(tǒng)及其在林業(yè)中的應用研究08-21

公鑰密碼原理及其應用05-13

關于現(xiàn)代教育技術及其應用09-19

公允價值、預期現(xiàn)值法及其應用06-01

智能控制及其在機電一體化系統(tǒng)中的應用(通用5篇)05-23

《家族》中苦難敘事的意義及其限度的闡述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