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析大班英語教師的中介作用
摘要:隨著各學校招生不斷擴大,我國很多學校語言課堂過大,學生水平也就參差不齊。針對這種狀況,本文作者試圖通過介紹費厄斯坦的中介理論——教師如何促進學習者的學習而起作用,以及中介理論在促進,幫助學習者順利進入并通過他們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過程的重要性,提出了如何運用中介理論處理水平不齊的大班中出現(xiàn)的諸多問題的一些辦法。
關鍵詞:中介理論;最近發(fā)展區(qū);大班
一、引言
越來越多的高校都在擴招。教育經費相對來說,有如杯水車薪。因此,出現(xiàn)了一大危機,許多語言課堂大得驚人。理想的語言課堂應該為12人左右,這個大小,大到可以使課堂呈現(xiàn)多樣化,小到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機會參與并得到關注。然而,事實上,50—70人的課堂司空見慣。我所教的班級都是60人左右。班級太大,學生的水平無疑會參差不齊。因此,很多問題也就應運而生了。我們也有過類似的學習經歷和感觸:教師在很多方面對我們的影響遠遠超乎單純的知識傳播這一方面。這些方面可能包括教育我們怎樣學習,怎樣增強自信。怎樣激勵和展現(xiàn)個人興趣,怎樣提升自尊以及怎樣組建合適的學習環(huán)境。
本文從中介理論角度討論教師在促進大班英語學習中所起的作用。
二、中介理論
中介理論是社會相互作用派心理學家所采用的一個術語,指的是其他重要人物在學習者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這些人通過選擇和形成學習經歷來提高學習效果。一般說來,有效學習的秘密在于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不同級別知識和技能的人之間的相互作用這樣一種本質。
(一)理論綜述
費厄斯坦,以色列心理學家,指出孩子一出生,其學習就因大人的干預而成型。他認為影響孩子學習的成年人,先是父母,然后是老師。成年人與孩子相互作用的過程在孩子的認知發(fā)展中占中心地位。這樣能讓孩子構建他們的世界觀以及他在世界所處的位置。認知,社會和情感發(fā)展都是緊密聯(lián)系的。家庭或教室恰當氛圍的創(chuàng)建與所傳達的內容同等重要。所以,費厄斯坦認為中介者的作用在有效學習中是一個很關鍵的因數(shù)。
(二)中介理論的重要性
原蘇聯(lián)學者維果斯基(Vygotsky)提出“最近發(fā)展區(qū)”(ZPD)概念:介于獨自解決問題所顯示的實際發(fā)展程度,與經成人指導(或與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解決問題)所顯示的潛在發(fā)展程度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
中介理論對于中介者幫助學習者進人ZPD尤為重要。ZPD提出的知識個技能層次,在這個層次之上,學習者目前剛剛能處理或與別人一起處理,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同一層次的一個更有能力的同齡人,只要剛好超過學習者現(xiàn)在的能力就是一種使學習者進入下一層次的好途徑。ZPD關于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學習有很重要的意義。從速一概念我們可知,教師需要從多數(shù)學生的先前經驗入手,提供必要的示范或者引導性的問題,即在學習者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構建“支架”,促進學習者跨越“實際發(fā)展水平”,挖掘“潛在發(fā)展能力”,共同提高學習能力。中介理論告訴我們的就是教師如何幫助學習者找到進入對語言理解的下一層次的途徑。
(三)中介理論在大班教學中的應用
縱然中介理論對大班教學有指導作用,我們結合大班英語教學中常面臨的一些問題,根據(jù)該理論提出一些相映的對策,以便我們的大班教學效果最大程度地令人滿意。
1、大班中的問題
由于大班學生在很多方面都有差異,這勢必影響他們怎樣學習以及與要怎樣教,于是,對學習者和教師提出了一些特別的問題,以下是一組大班教學中常見的教學問題。
(1)對所有學生的有效學習 教師不確定是否所有的學生都能有效地學習,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對許多學生來說,既不是太難也不是太易。
(2)材料 教師難以找到合適的材料,教材也是千篇一律的,缺乏靈活性,學習者不能選擇他們感興趣的材料。
(3)興趣 學生們對課堂感到厭倦,教師不能提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和活動。
(4)參與 教師不能激發(fā)所有學生,只是為數(shù)不多的學生——成績最好或者最自信的那些一一看起來能積極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
2、應用中介理論解決問題
根據(jù)維果斯基ZPD概念,每個學習者都有一個高于他們現(xiàn)行狀態(tài)的知識技能層次。盡管大班中學生的知識技能層次不一致,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層面。即使他成績不好或不自信,盡管大班中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通常,大部分問題都可以在教師的幫助下,獲取恰當?shù)姆椒ǖ靡越鉀Q。因此,大班里的學生可以在老師的幫助下,走出他們受阻的現(xiàn)行階段,從而進入下一個ZPD。
(1)有效學習
由于教師不確信學生是否進行了有效的學習,因為任務對許多學生來說既不太難也不太易。他能夠介入學生對其自身獨立性和唯一性,能力感,對挑戰(zhàn)的內心需要的識別。在單獨的活動中,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節(jié)奏學習,有時候選擇自己的任務和材料。教師可以采用一些選做與必做想結合的策略允許學習者為其自己決定做多少量的作業(yè)以及要達到什么樣的挑戰(zhàn)級別。例如,在一個包含10道題的練習中,學習者會被告知:至少選做6道,如果能做或有時間做,可以全做。在考試中也可以給出相似的指令。該策略中,必做部分使學生,尤其是那些成績不好,不自信的學生覺得他們能夠成功處理這些習題;選做部分則迎合了那些成績好的學生對挑戰(zhàn)的內部需求。因此,學習程序更加靈活,還能使學生適應于不同的材料和任務,從而實現(xiàn)最大程度地服務于每個學生。
(2)材料
由于大多數(shù)教材都是千篇一律的,缺乏靈活性和選擇性,教師可以介入學生能力感的形成,使他們意識到以往的學習經驗比即刻的時間和地點與他們的聯(lián)系更密切,幫助學生定目標。把千篇一律的教材變得靈活,以便引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能更多地參與。舉個例子,我在教
【探析大班英語教師的中介作用】相關文章:
淺談大班英語教師的中介作用03-18
中介作用理論對高師英語教學影響的探述12-06
探析英語學習自主性在不同教育形式中的作用03-18
探析多媒體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作用03-25
探析大學英語教師發(fā)展問題03-27
探析吉他在電聲樂隊的作用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