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淺論非言語行為意義的翻譯
摘要:在交際過程中,非言語行為與言語行為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傳遞語言意義及文化信息。本文結(jié)合非言語行為的交際功能,論述了不同情景下非言語行為翻譯應(yīng)當(dāng)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進(jìn)而實(shí)現(xiàn)翻譯功能對等。關(guān)鍵詞:言語行為 非言語行為 功能對等
一、引言
人類的交往離不開語言交際,但語言交際不可能是純粹的言語行為,同時包含非言語行為。言語行為與非言語行為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傳遞語言意義及文化信息,因此充分發(fā)揮二者的作用才能保證交際的順利進(jìn)行。非言語行為與文化緊密相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非言語行為所表達(dá)的意義也有可能不同。翻譯作為溝通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之間關(guān)系的橋梁,不僅應(yīng)當(dāng)重視言語行為的翻譯,更應(yīng)該重視非言語行為的翻譯,尤其是不同民族文化中非言語行為意義的翻譯。
二、非言語行為簡介
非言語行為(nonverbal behavior)是指言語行為之外的身勢行為、目光語行為、沉默語行為、衣著打扮、人體姿態(tài)、面部表情和交談時的身體距離等。這些非言語行為都可以用作交流信息、傳達(dá)思想、表達(dá)感情、態(tài)度等(賈玉新,1997)。雖然非語言行為在交際過程中不可缺少性,但是我們也不能以此來斷定非語言行為在交際中的主導(dǎo)地位。須知非語言行為必須在語言行為的配合下才能執(zhí)行明確的交際功能。另外,非言語行為在交際過程中所起的作用通常別理解為是輔助性的,主要包括重復(fù)、補(bǔ)充、否定、替代、調(diào)節(jié)言語信息的功能。
三、非言語行為意義的翻譯策略
翻譯是人們相互交流的工具,它涉及到跨語言和跨文化的信息轉(zhuǎn)換活動。翻譯的首要標(biāo)準(zhǔn)是忠實(shí),在翻譯的過程中為了準(zhǔn)確傳達(dá)原文的內(nèi)容、風(fēng)格、所涉及的文化等多個方面,譯者在重視語言行為意義翻譯的同時,還必須十分關(guān)注非言語行為意義的翻譯。然而非言語行為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文化的影響,由于文化差異的存在,相同的非言語行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能表示完全不同的意義,體現(xiàn)不同的功能,這就給翻譯的過程造成了困難,下面具體分析不同語境下非言語行為意義翻譯應(yīng)該主要采取的翻譯策略。
。ㄒ唬┰诓煌幕尘跋,如果非言語行為相同,所表達(dá)的意義和功能也基本相同,這種情況下對非言語行為的翻譯可采取直譯的方法。
例1.He came up to her, his red face, with its bloodshot eyes, thrust forward, and gripped her arms。She cried in fear of him, struggled to be free。 (D.H.Lawrence, Sons and Lovers)
譯文:他走到她身邊,眼睛充滿血絲,滿臉通紅地湊到她面前,一把抓住她的胳膊。她害怕得叫了起來,掙扎著想脫身。 (《兒子與情人》,蔣景陽譯)
上例中 “Came up to her”和“走到她身邊”,“with its bloodshot eyes”和“眼睛充滿血絲”,“his red face”和“滿臉通紅”,“gripped her arm”and“抓住她的胳膊”等一系列非言語行為意義的表述與中文相同一樣起到補(bǔ)充說明的作用,可采用直譯的方法將原文中非言語行為的意義作直接翻譯表達(dá)即可。
(二)非言語行為相同,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所表達(dá)的意義也不同的情況。
1.雖然非言語行為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存在不同的理解,但是具體的語境下可以為讀者所接受的,為了促進(jìn)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可以采取直譯的方法。
例2:When Tom won the first prize in the composition competition, we all patted him on the back。
“pat sb on the back”在說英語國家表示對某人的祝賀,但是在中國文化中要看具體語境:當(dāng)某人做某事失敗的情況下可以表示安慰,在某人成功的時候也可以表示認(rèn)可和贊賞等。上例由前面語境可知是湯姆在作文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此時patted him on the back。這一非言語行為應(yīng)該是表示對他的祝賀或者贊揚(yáng)。因此上文可直接譯為: “當(dāng)湯姆在作文競賽中獲一等獎時,我們都拍了拍他的背!庇猩舷挛恼Z境的影響,直譯不會給讀者的理解造成苦難,故就可以采取直譯的方法。
2.相同的非言語行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表示不同的意義和功能,直譯過來會令讀者費(fèi)解的,這個時候可采取直譯兼意譯的方法。
例3:After the composition competition, we all patted Tom on the back.
此例只是在例3的基礎(chǔ)上做了些改動,但卻會對我們的翻譯方法產(chǎn)生大的影響。上文中已經(jīng)提到:“拍某人的背”在英語國家特定的表示對某人的祝賀,但是在中國文化背景下卻可能有不同的涵義。在沒有上下文語境的情況下,如果直接翻譯過來中國的讀者可能會不知所云或者產(chǎn)生誤解,這個時候就需要譯者改變策略,使用意譯的方法了。故此例筆者認(rèn)為可意譯為:“作文競賽結(jié)束后,我們都拍了拍湯姆的背向他表示祝賀!
。ㄈ┤绻撤N非言語行為只在一種民族文化中存在,可以采取直譯加注或者是意譯的方法。
例4:The young girl thumbed her way to the passing cars。
一些國家的人們通常有搭便車履行的習(xí)慣,通常他們會用上例中的手勢:“豎起的拇指”向路過的車輛揮擺表示想要搭個便車,如果是剛巧碰到和他們同一方向的人就會帶上他們。但是在中國,同樣的想法缺不用相同的手勢,故在路邊用“豎起的拇指”對過往車輛揮擺以表示要搭便車是屬于說英語國家一種特有的非言語行為,中國的讀者不易理解其特殊意義和功能,因此翻譯時要將這層意義采取意譯或直譯加注的方法解釋清楚,否則可能造成讀者的誤解。故上例可譯為:“那個年輕姑娘站在路邊向過往的汽車擺動著豎起的拇指表示要搭車!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非言語行為是交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言語行為相互影響、共同作用,促進(jìn)交際的順利進(jìn)行,因此在翻譯過程應(yīng)對非言語行為意義的翻譯給予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對待不同文化背景下非言語行為意義的翻譯應(yīng)根據(jù)不同的語境采用不同的翻譯方法和策略。本文試以讀者的理解和接受為基礎(chǔ),以實(shí)現(xiàn)翻譯中的功能對等為目標(biāo),對不同文化、不同語境下非言語行為意義的翻譯方法進(jìn)行了一些探索,希望對非言語行為學(xué)習(xí)及其翻譯研究有所啟示。
參考文獻(xiàn)
[1] Edward Hall,The Silent Language [M]Oxford University, 1959
[2] R, A, Hudson, Sociolinguistics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0, 1996
【淺論非言語行為意義的翻譯】相關(guān)文章:
淺論幼兒舞蹈教育及意義論文04-29
試論言語行為理論05-02
淺談簡述塞爾的言語行為理論05-09
淺論歐05-28
淺論實(shí)施音樂教育的現(xiàn)實(shí)意義論文(通用6篇)04-20
淺論境界、意境與意象04-28
淺論廣告創(chuàng)意05-28
淺論形式美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