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對《綠》與《荷塘月色》審美賞析
論文關(guān)鍵詞: 散文 綠 荷塘月色 情感表現(xiàn)法
論文摘要: 一切景語皆情語,散文《綠》、《荷塘月色》的情感表現(xiàn)法各有千秋:色彩濃麗明亮,情調(diào)明朗奔放;色彩素淡朦朧,情調(diào)隱曲含蓄;精巧構(gòu)思;靜與不靜;酣暢淋漓的文字體現(xiàn)了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情感心境,各具魅力。
朱自清先生是現(xiàn)代文壇的散文大家,《綠》、《荷塘月色》是他筆下兩篇燴炙的散文名篇,兩篇散文的情感表現(xiàn)法有以下不同之處:
一、色彩濃麗明亮,情調(diào)明朗奔放的《綠》
描寫景物要符合景物特點,寫得自然逼真,但同時也要寫出作者感情的波瀾,獨特情思,這種獨特情思與客觀景物形象相融合,達到情景交融,便產(chǎn)生詩情畫意。
在《綠》里,當作者一見到那一汪碧綠的清水,便把胸中最美好的情思傾注其間,一面描繪,一面贊嘆:“我的心隨潭水的綠而搖蕩。那醉人的綠呀!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但這是怎樣一個妄想呀。站在水邊,望到那面居然覺著有些遠呢!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輕輕的擺弄著,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她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作者神與物游,也就禁不住如癡如醉,于是一面采用多種手法加以刻畫,著意渲染;一面寄托情思抒發(fā)自己特有的感受。這種借景抒情的寫法,感情宣泄比較彰顯。
二、色彩素淡朦朧,情調(diào)隱曲含蓄的《荷》
寓情于景把自己深沉的感情蘊含于景物描寫之中。
在《荷塘月色》里,通過月下荷塘的描繪,把作者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悅交織在一起的復雜情感,表現(xiàn)得十分曲折含蓄。文章從“我”因心頭煩悶而獨步塘邊開始,寫到獨自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再遙想古代采蓮美景,最后以獨步回家結(jié)束,展示了“我”當時抑郁苦悶的心情,表現(xiàn)出作者對黑暗現(xiàn)實不滿而尋求不到出路的那種徘徊悵惘的矛盾。
寫那些可愛的荷葉,飽含著情,寫那美妙的月光,也飽含著情,寫那些荷塘周圍的景物也含著情。無情寫不出美,無情表現(xiàn)不了愛。情在哪里,情在景物之中。在《荷》中處處有畫意,而時時曲筆寫衷腸,悵惘郁悶之情融會于細膩的景色描寫之中。
三、精巧構(gòu)思的《綠》
《綠》作為一篇以描寫為主的散文,成功之處在于作者善于抓住對象的特點,整篇文章都圍繞這一點來寫。從文章的題目到內(nèi)容,都突出梅雨潭的“綠”。瀑布潭,很多地方都有,如果抓不住特點,平平寫來,就像一張拙劣的風景照片,讀者看了,過眼即忘。《綠》落筆不凡,你看第一句:“我第二次到仙巖的時候,我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驚詫?綠有什么好驚詫的?一下子就把特點點出來,緊緊地抓住了讀者的心。
接下來,文章沒有馬上寫梅雨潭的綠,而是先寫梅雨亭和梅雨瀑。
為什么要先寫亭和瀑呢?因為登上梅雨亭,才能看清梅雨瀑,寫了梅雨瀑,才知道梅雨潭的由來和得名。這時再寫梅雨潭的綠,就顯得水到渠成,十分自然。
那么,作者怎樣精雕細刻梅雨潭的綠呢?
a.通過一連串生動,形象的比喻,把梅雨潭的特點鮮明展現(xiàn)出來。
b.比較,通過與一般讀者較熟悉的事物對照,來襯托所要描寫的事物的特征。
c.《綠》文的文字準確優(yōu)美,豐富多變。動詞:踞、浮、擁、流。
形容詞疊用:花花花的、溫溫、空空兒的、油油的、閃閃的、松松的、滑滑的、清清的。
比喻詞:像、仿佛、如、宛然、相同之中又顯出變化。
[1]
例:“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籠著輕紗的夢”。體現(xiàn)荷塘月色朦朧之美、陰柔之美。
“這個亭仿佛一只蒼鷹展著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鄙鷦芋w現(xiàn)梅雨亭的雄渾、陽剛之美。
第三自然段者為潭水的綠所折服,下潭追捉綠的蹤跡。先寫被梅雨潭的綠色招引,下到潭邊,與潭水近在咫尺,作者的心和潭水的綠融為一體,隨之搖蕩,瀑布仿佛不再存在了。接著作者發(fā)出了由衷的贊嘆,然后用“荷葉”、“裙幅”、“雞蛋清”、“碧玉”等比喻和準確而傳神的詞語,寫出潭水“綠”的奇異、可愛、飄逸、明亮、軟嫩、潔凈和純粹。調(diào)動了視覺、觸覺和味覺等形象,極寫潭水的形狀、質(zhì)地、光澤、色彩,突出梅雨潭的綠美得“奇異”,美得“醉人”的情態(tài)。這樣寫,作者還嫌不足,又將潭水之綠與什剎海的“綠楊”,虎跑的“綠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水”作比較,進一步襯托出梅雨潭水綠得濃淡相宜、明暗適中,集天下綠之大成,是其他綠所無法比擬的。緊接著,作者用“仿佛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里面似的”,進一步刻畫“綠”的“鮮潤”。把“綠”的充滿生機富有生命力的特點揭示出來。
最后,作者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用比擬的手法,要以綠為帶,以綠為眼,使舞女“臨風飄舉”,使盲妹“明眸善睞”。又以一系列撫愛的動作及贈以美名的雅趣,寫出作者為綠動情,如癡如醉的情態(tài)。熱愛祖國大自然的愛國
主義情感,滲透于字里行間。
四、靜與不靜的《荷》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同樣是一篇講究構(gòu)思的寫景抒情名篇。
朱自清先生還善于運用像是抒情,又不是抒情,類似議論,又不純是議論的筆法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最集中突出的是這個自然段:
“路上只有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好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這段文字,看似平常,卻極不平常。這是作者朱自清先生情感的凝結(jié),靈魂的慰藉,精神的火花,憤怒的宣泄。離開那特定的,特定的思想,特定的氛圍,特定的感受,就絕然寫不出這一段精彩的文字。即使是天才的畫家,妙筆生花的巨匠,假如離開了那特定的時代氛圍,再繞清華園的那方荷塘走上十來圈,也還是寫不出來的。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騷客,不滿現(xiàn)實而追慕自然,返璞歸真。朱自清先生也不例外。他陶醉于“這一片天地”,他幻想“到了另一世界”,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了。此情此景頗似前唐詩仙李白筆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仙境之再現(xiàn)。
作者寫小路的“靜”,寫自己踽踽獨行的“靜”,寫荷塘景色的“靜”,寫月色朦朧的“靜”,又以聯(lián)想江南采蓮的舊俗,梁元帝的《采蓮賦》和《西洲曲》關(guān)于采蓮的熱鬧,嬉戲的情景,進一步反襯此時此地荷塘月色的“靜”。從表面上看,作品處處扣住一個“靜”字,從各個側(cè)面,用各種手法,抒寫,點染荷塘的“靜”,從實質(zhì)上,處處扣住“心里頗不寧靜”一句,正是為了突出地抒寫心靈的“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的“不靜”,正是為了抒寫回首江南斗爭生涯的苦悶和彷徨。這樣一來,“荷塘月色”這幅風景畫就成了一幅作者抒情的畫卷,具有特有的音韻和色彩。的力量就在于通過形象和,潛移默化地感染讀者的心靈,產(chǎn)生共鳴,讓讀者去領(lǐng)悟,去聯(lián)想。這樣的藝術(shù)構(gòu)思有著多么動人的感染力量!
一切景語皆情語,朱自清先生筆下的兩篇散文《綠》、《荷塘月色》的情感表現(xiàn)法各有千秋,透過優(yōu)美的文字酣暢淋漓地體現(xiàn)了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情感心境,各具文學魅力。
[2]
【對《綠》與《荷塘月色》審美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樂府舊題詩《行路難》審美賞析05-23
魏晉審美意識對后世的影響04-20
舞蹈藝術(shù)的審美鑒賞能力03-28
劉禹錫詩歌理論的獨特審美價值探析06-21
夏代青銅器的審美特征04-14
濕地公園水景觀審美分析06-02
聲樂藝術(shù)的大眾化審美解析論文04-22
國畫的表現(xiàn)形式與審美特點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