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梁!放c《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殉情”主題對比論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經(jīng)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可以推廣經(jīng)驗,交流認識。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梁!放c《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殉情”主題對比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摘要:
“殉情”是愛情故事中一個重要的敘事母題,《羅密歐與朱麗葉》和《梁山伯與祝英臺》(簡稱《梁!)是中外文學史上璀璨的名作,它們都以男女主人公的殉情為結(jié)局。從二者的“殉情”母題出發(fā),比較其殉情原因、表現(xiàn)及意義上的微妙異同,能發(fā)現(xiàn)中西方愛情觀念、道德觀以及社會環(huán)境等文化差異。
關(guān)鍵詞:
羅密歐與朱麗葉;梁祝;殉情;母題;比較;
引言: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的不朽名篇,其描繪的生死相隨的愛情故事令無數(shù)人動容。我國民間四大傳說之一《梁祝》講述的也是一對癡男怨女相隨赴死的感人故事,被稱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二者都以男女主人公的“殉情”作為結(jié)局,我們可以透過兩個不同的“殉情”故事,探尋人物性格以及中西方文化背景的種種奧秘。
1、殉情之內(nèi)涵
“殉”,即為達到某種目的而犧牲自己的生命。奴隸制社會時期有“殉葬”制度,大多是活人被迫獻出生命,用于陪葬,是一種野蠻而殘忍的暴行。而“殉情”則是指為愛情而死的行為,因為戀情受阻、失戀或伴侶死亡而自殺,是一種自發(fā)而非被迫的行為,其中包含了兩情相悅、投契至深等意味。在浩浩湯湯的歷史長河中,以殉情為母題的創(chuàng)作從未中止過,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
我國的古代神話中的傳說及神明愛情故事為殉情母題的萌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山海經(jīng)》中,《海內(nèi)經(jīng)》、《中山經(jīng)》等篇目中描述了舜帝及二妃的故事,最終在劉向的《列女傳》中孕育出了湘妃殉情虞舜的傳說故事。可以說,神話故事涉及的殉情情節(jié)為后世提供了大量素材。從尾生“抱柱而死”的故事,到而后的《列女傳》、《世說新語》、《聊齋志異》等經(jīng)典文學作品,殉情之作屢見不鮮,《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臺》與《牡丹亭》等尤為其中的動人之作。
殉情母題的大放異彩不止出現(xiàn)在我國的文學作品中,外國亦然。從希臘神話傳說中厄科、狄多求愛不得的傷逝,到《十日談》第四天的故事中癡男怨女們的殉死,少年維特的絕望自殺,《人間失格》中葉藏對于殉情的追求……殉情故事在各國各族文學作品中都得以描述與反映,世界文學當中很多杰出的愛情婚姻悲劇就這樣產(chǎn)生了。殉情毫無疑問是世界性的敘事母題。
縱觀古今中外的殉情故事,其結(jié)局大都是抵抗失敗后付諸于死亡的悲劇,其激烈的情感沖突及對于生命的放棄令人動容,容易激起觀眾的強烈的情感共鳴。魯迅先生有云:“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1]殉情故事正是通過將美好的愛情毀滅,將充滿生命之活力與美好之德行的主人公毀滅,以呈現(xiàn)出一定的婚姻愛情觀、生命觀以及自我覺醒的意識等,其終極主題是對于情,乃至于“至情”的追求。
《羅密歐與朱麗葉》以及《梁!返墓适掳l(fā)展都是主人公在得知或誤以為愛人死后選擇殉情,其殞命的深層原因除了為情獻身,仍有復雜之處。
2、殉情之原因
如果將殉情的緣由分為內(nèi)部與外部因素,那么《羅密歐與朱麗葉》和《梁祝》的愛情悲劇都是源于外因,直接原因是愛人亡逝,根本原因則是愛情遭阻。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開場詩交代了故事的背景,也揭示了這個悲劇的根源——“這一段生生死死的戀愛,還有那兩家父母的嫌隙,把一對多情的兒女殺害。”[2]羅密歐與朱麗葉生長在一對互相仇恨的家族中,他們的相識相愛注定遺憾。羅密歐在晚宴中對朱麗葉一見傾心,向朱麗葉大膽求愛,并獲得了美人的垂青——對羅瑟琳的愛使他獨自抑郁徘徊,而對朱麗葉的愛卻使他大膽主動,這或許就是“真愛”的力量之所在。兩人很快認識了對方的身份,卻義無反顧地將一片真心付仇讎,私相授受,甚至在神父勞倫斯的主持下私訂終身。然而,提伯爾特之死激化了兩家的矛盾,羅密歐被放逐,帕里斯上門提親,一夜之間這對戀人的命運墜向了悲劇的深淵。假死的妙計成為了催命的毒藥,三個愛恨糾纏之人共赴黃泉。
這對戀人的死亡看起來是由一系列的誤會與延誤造成的,但實際上他們的死又帶著注定如此的意味。家族仇恨、親王親戚的插足,讓他們的戀愛前途渺茫,而他們性格中的剛烈因素又讓他們不可能選擇妥協(xié),這一切都與故事的創(chuàng)作背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原型是十四世紀意大利的民間傳說,劇本在取材于此的基礎上于文藝復興時期中創(chuàng)作出來。人文主義是此時產(chǎn)生的資產(chǎn)階級反封建斗爭的思想武器,也是這一時期資產(chǎn)階級進步文學的中心思想,傾向于對人的個性的關(guān)懷,注重強調(diào)維護人類的人性尊嚴,主張自由平等和自我價值。《羅密歐與朱麗葉》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產(chǎn)生的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識的愛情悲劇。兩位主人公出身于互相仇恨的兩個封建家族,卻將個人感情置于家族利益之上,他們的訴求注定得不到家族的支持,但他們勇敢爭取,最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們的殉情是宣揚人文主義的作者發(fā)出的抗爭之吶喊,要求人本身所應有的愛情婚姻自主權(quán),突顯了西方人的獨立人格意識。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悲劇同樣面對著家族的束縛、第三者的插足,但兩對情侶的表現(xiàn)不盡相同!读鹤!饭适陆(jīng)過民間的流傳,由早期的口耳相傳、簡單記載,到晚唐張讀的《宣室志》的完整故事情節(jié),前前后后形成了不同體裁、不同版本的故事。但其情節(jié)大體如此:祝英臺女扮男裝求學,在三年求學過程中與梁山伯互生好感,后歸家。山伯再訪時方知祝為女子,遂上門求親,但祝英臺已被許配給馬氏子。后來梁山伯病故,祝英臺出嫁時經(jīng)過他的墓地,痛哭墓裂,二人合葬。
相較于《羅密歐與朱麗葉》表現(xiàn)出的激烈沖突,梁祝的故事更為委婉迂曲。他們并不是一見鐘情,而是在三年的相處中孕育出了細水長流的朦朧感情,并且在揭開了祝英臺女兒身的真面目后才有了實質(zhì)之愛。有著三年的同窗感情為基礎,這段感情是綿延而深厚的。但在中國古代女性婚姻完全不能自主的情況下,祝英臺被許配給了他人,這就造成了二人的愛情悲劇。從故事的發(fā)展來看,梁祝二人都沒有私下為自己的愛情婚姻做打算,梁山伯在求親失敗后黯然離開,祝英臺也對家族安排的婚姻無法抵抗,直到送親路上,目睹愛人墳墓,她方才痛哭不已,隨愛人而去。兩人都沒有做出頑強的抵抗,看似是軟弱的,但他們?nèi)匀槐憩F(xiàn)出了對這段感情的執(zhí)著與堅守,最終用殉情的結(jié)局守護了兩人的愛情。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軟弱而堅強的,他們的堅強源自于內(nèi)心深處對于真愛的渴望與追求,這是生而為人所共有的情感訴求。而他們的軟弱則是在封建制度壓迫下所形成的刻板的溫順。梁祝最早的記載見于南北朝時期梁元帝蕭繹所撰的《金樓子》,根據(jù)梁祝故事的傳播發(fā)展過程可以推斷,梁祝故事的產(chǎn)生應在東晉時期左右。東晉時期,門閥制度牢牢地禁錮著人們的精神思想,女子的婚戀被門第、禮教嚴格規(guī)范,梁祝故事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應運而生。梁山伯求婚失敗,祝英臺被家族牢牢把控,都是因為在門閥制度模具下的愛情的形狀。而參與傳播創(chuàng)作的人民身處于封建社會,其思想也是受到束縛的,他們無法沖突傳統(tǒng)的枷鎖,給予梁祝更好的結(jié)局。所以,梁祝的愛情是無法在現(xiàn)實世界修成正果的,所以只能通過殉情表現(xiàn)對于彼此的“守節(jié)”,也在人民群眾廣闊的想象空間里獲得了團圓的機會。
3、“殉情”之意義
生同衾,死同棺。兩個故事通過對生死界線的突破,表現(xiàn)了對真摯愛情的堅守,對婚戀自由的追求。年輕的情侶以全部身家性命為籌碼,想要贏得自己的真愛,但面對重重阻礙,他們終究無法得償所愿,所以將自己最寶貴的生命獻出,以顯示其不甘、不屈之心,從而使這份感情、這種精神具有了超越民族與國界的打動人心的力量。
《梁山伯與祝英臺》反映了中國古代封建制度壓迫下青年男女對于婚姻自主權(quán)的渴望,他們雖沒有公然反抗,卻默默地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倫理道德斗爭著!暗枘交,花開想玉顏。”為了“補償”悲慘的殉情結(jié)局,梁祝雙雙化蝶,體現(xiàn)了參與傳播創(chuàng)作的人民對愛情的美好期許,也是對青年男女追求自由戀愛的鼓勵。但另一方面,這個民間故事一經(jīng)流傳,影響變大,必將受到文人集團的注意,被改造為更符合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樣子。李茂誠在《義忠王廟記》中,除了延續(xù)經(jīng)典情節(jié),還增加了“封表義婦!薄ⅰ瓣幓昶娇堋、“封表忠義王”、“立廟祠”等情節(jié)[3]。為愛而死的單純“殉情”被冠上了封建禮教的“忠”、“義”之名,這也是一種微妙的時代色彩。
至于《羅密歐與朱麗葉》,法國作家雨果將其形容為“黎明的愛”。[4]黎明前往往是最黑暗的,但黑暗過后是希望的朝霞。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死是令人惋惜的,但他們的精神成為了一道最閃亮的雷電,劈開了黑暗的夜幕。在情感的激烈程度方面,兩個故事可謂伯仲之間,但其結(jié)局所顯示的意義卻是不盡相同的。這一誕生于文藝復興時期的戲劇,代表了一個新興階級對于自由愛情的訴求。羅密歐與朱麗葉這一代正是變革的一代,未來將會越來越好。兩個家族互相鑄造的金象佇立著,愛情的光芒永遠灑滿維洛那廣場。
兩對癡男怨女,同樣因為愛情的受阻走向了“殉情”之路,但他們的思想觀念不同,對愛的爭取程度也不同,這都是由主人公尤其是創(chuàng)作者所處在的時代環(huán)境所決定的!把城椤边@一母題所透露出的東西方文化觀念差異,值得我們思索。
參考文獻
[1]莎士比亞.莎士比亞悲劇喜劇全集[M].朱生豪譯,浙江文藝出版社,2017(10).
[2]柳青.大傳統(tǒng)與小傳統(tǒng)視野下梁祝故事的發(fā)展軌跡[J].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30(03).
[3]阿布都外力·克熱木.淺談維吾爾愛情敘事詩中“殉情母題”及其文化內(nèi)涵--以尼扎里愛情敘事詩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05(04).
[4]楊連德.魏晉南北朝殉情故事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8.
[5]張羽.試分析中西方愛情悲劇的異同之處--以《梁!泛汀读_密歐與朱麗葉》為例[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5,24(01).
注釋
1[1]魯迅《魯迅雜文經(jīng)典全集》[M]哈爾濱出版社2013年版,第76頁。
2[2]莎士比亞《莎士比亞悲劇喜劇全集》,朱生豪譯[M]浙江文藝出版社2017年版,第128頁。
3[3]周靜書,施孝峰《梁祝文化論》[M]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1-22頁。
4[4]袁子茵《莎士比亞》[M]遼寧人民出版社第2014版,第44頁。
【《梁!放c《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殉情”主題對比論文】相關(guān)文章:
寶玉人性美在對比中彰顯文學論文11-12
中日酒文化對比論文12-06
用對比法教學數(shù)學概念的體會論文12-08
中英文化風俗對比與分析論文12-12
經(jīng)濟論文:發(fā)展戰(zhàn)略對比差距發(fā)展03-30
論龐德與辜鴻銘的《論語》翻譯對比研究論文12-17
討論跨文化交際中的中西禮貌原則對比研究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