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混雜的文化和差異的經驗論文
“混雜”(hybridity)既是賽義德文化抵抗中的核心內容,又是后殖民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它與一種多元主義的文化觀念聯(lián)系在一起,對整個文化研究領域的各種方法和實踐來說,都是不可忽視也無法忽視的一個概念。
在的導論部分,賽義德提出了“混雜的(hy七rid)文化”這一基本概念,并從兩個層面闡明了“文化”的含義。第一層面的文化指相對獨立于政治、經濟和社會領域的諸如交流、描述和表達之類的各種藝術美學實踐活動,常以美學形式出現(xiàn),主要目的之一是娛樂、獲取快感。民間流傳的各種故事傳說、文學、歷史編撰學、種族學和語文學等學科所提供的專門知識自然全部屬于這種文化之列。在中,小說成為賽義德特別關注的文化形式,這是因為賽義德認為小說對西方帝國土義態(tài)度和經驗的形成起了舉足輕重的主要作用。第二層面的文化是馬修·阿諾德式的,這個層面的文化概念很微妙地包含了一種使人美好、高尚的東西,每個社會中被認為是最優(yōu)秀的東西。賽義德強調的是第二個層面的文化,因為在他看來,第二個層面上的文化是各種政治的、意識形態(tài)的力量較量的舞臺。這種意義上的文化概念容易導致如下不良結果:第一,一種對立現(xiàn)象。這種文化概念推崇白己民族的文化而壓制外民族的文化如美國、法國、印度學生,都被要求先閱讀他們自己的民族經典,然后再讀其它。毋庸置疑,他們的日的是要獨尊、強化各白的民族和傳統(tǒng),抵制其他民族和傳統(tǒng)。第二,文化與日常生活的脫節(jié)。這種層面的文化使帝國土義、殖民主義、種族壓迫、奴隸制等壓迫、錄d削暴行不能與小說、詩歌、哲學等文化實踐之間聯(lián)系起來。因此,賽義德指出,}弘咐若德意義二的作為甜美和光明象征的文化不過是帝國主義殖民擴張的遮羞布罷了。
賽義德認為,文化遠遠不是單一的、統(tǒng)一的或白成一體的,單一的文化實際上井不存在。
西方帝國主義和東方或第三世界民族主義既不是彼此絕緣,也不是彼此決定的,而是在相互支援!耙磺形幕臍v史都是文化借鑒的歷史,文化并不是什么密不透風的東西。就像西方科學源自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又借鑒了印度人和希臘人一樣,文化并不是僅僅牽涉到所有權,也絕不是一種由絕對的債權人和債務人組成的借貸關系;文化的內容是不同文化之間出現(xiàn)的相互借鑒、共同經驗、互為依存。也就是說,歷史與文化的經驗復雜地交叉在一起。因此,賽義德提出,必須把文化看成是一個千差萬別的領域,不能夠像是隔離病毒一樣將文化與現(xiàn)實世界完全隔絕。賽義德的“混雜”概念具體包括以下內容。它們是:第一,混雜意味著任何不同物種之間的組合與分離,既可以一而二或一而多,又可以二而一或多而一。“混雜使差異變?yōu)橥,同一變(yōu)椴町悺6覐哪撤N意義上說,使同一不再同一,使差異不再僅僅是差異。”③也就是說,文化的內部構成是千變萬化的或者說是異質混成的,其中既包含著相互溝通與交融,同時也包含著矛盾、對立、斗爭和變化。賽義德使用混雜性主要用來表示不同文化之間、不平等的帝國和非帝國的權力之間、我們與他們之間、在各個領域中殖民的和被殖民的文化之間的相互交錯、重疊、扭結和糾纏,以及產生于這種情勢中的文學作品的特征。第二,混雜性意味著文本的世事性即文本與社會政治的復雜牽連。根據(jù)賽義德的解釋,所謂的世事性是指文本總是受到環(huán)境、時間、地點和社會的約束,簡而言之,他們處在世界之中。正是出于對混雜性與世事性的關系的認識,賽義德指出,無論一部作品具有什么樣的美學和娛樂效果,利益、權力、情感等等都是蘊含其中的,世俗權力的軌跡和國家的影響是我們文學的一部分。如是一個混雜的、復雜的文本,其中許多利益和理念運作其中,因此它不只是一種照相式的文學反映而己。
正由于混雜構成的因素使混雜性在文化研究特別是文化與帝國土義的關系研究中具有如下兒方面的重要意義。第一,混雜意味著文化與帝國的、殖民的歷史交叉在一起;第二,混雜總伴有一種新經驗,因此是對舊模式、舊類型、舊疆界的突破;第三,就如同對位閱讀一樣,混雜是一種同時訴諸文化與政治兩個層面對高壓統(tǒng)治的抵抗行為,是一種以改變現(xiàn)狀為理想的闡釋方式。
賽義德指出,由于權力的作用,東西方之間的關系被東方主義嚴重歪曲,但歪曲并不能抹除東西方文化之間的歷史。事實上,自從東西方之間交往之日起,特別是在帝國主義入佼之后,兩者相互滲透相互影響。賽義德在一書中試圖說明這樣的觀點:在今天全球化的世界,要求傾聽非白人或第二世界人們的話語已成為事實,因此將世界仍然絕對分成“我們的”與“他們的”就是對西方人和東方人歷史的重疊之處的忽視或低估,就是對殖民者和被殖民者通過附和或對立的地理、敘述或歷史在文化領域中并存或爭斗的互相依賴性的忽視或低估,總而言之,也就是等于對過去一個世紀世界的核心問題的忽視①。帝國主義好像把東西方截然分開了,殊不知,正是帝國主義使得東方和西方、帝國土義歷史文化與殖民地歷史文化交錯糾纏難辮,使得東西方之間的界線消失,使得東西方文化的純粹性消失!霸诮裉斓挠《然虬柤袄麃啠姓l確信能把歷史上的英法成分從現(xiàn)實中劃分出去呢?在英國或法國,又有誰能圍繞倫敦或巴黎劃個圓圈,把印度和阿爾及利亞對那兩個帝國城市的影響劃在外面呢?’,②東西方文化的關系,用德里達的話來說就是,“東方文化是延異中的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是延異中的東方文化。’,③這種相互延異而成的文化即是賽義德的混雜性文化。
在賽義德看來,東方主義者對東西方的這種強行的、想像性的歪曲區(qū)分只能導致沒完沒了的對抗。“如果每個人都要堅持自己聲音的純粹性和至上性,我們得到的將僅僅是無休止的爭斗聲和血腥的政治混亂!,④這正是賽義德提出“混雜性文化”的目的:打破文化之間的藩籬,建立一種雜交文化觀,促進和平共處的世界環(huán)境。因此,平等對話中的平等不是勢均力敵的平等,而是不分你我的平等。賽義德的混雜性文化理論既是對現(xiàn)實的揭示,也是對未來的構想,因此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任何企圖對文化進行一元化或簡單化的描述行為都注定要失敗。消除文化霸權,避免亨廷頓式的“文明的沖突”,呈現(xiàn)一幅雜交文化是賽義德也是世人所期待的一幅美麗圖畫。
“差異的的經驗”是賽義德文化非殖民化抵抗的又一重要概念。賽義德對差異的的經驗在中有清晰的表述“差異的經驗”概念的提出,并不是為了要回避意識形態(tài)的問題。相反,沒有任何一種被闡釋或被反映的經驗能夠被歸類為眼前即時的。就好像如果任何一個批判者或者論釋者聲稱自己已經達到一個既不屬于歷史也不屬于社會背景的阿基米德點,能夠被完全地相信。在彼此并置的經驗中、在彼此一決勝負的競賽中,我的闡釋性的政治目的(以最寬泛的意義而言),是要使那些在意識形態(tài)上和文化上接近彼此的觀點和經驗,以及企圖去疏遠和壓制其他觀點和經驗的觀點和經驗,能夠是同時并存的。決非是想要減弱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性,相反,對差異的揭示和戲劇化強化了它的文化重要性,而這有助于我們賞識它的力量和理解它的持續(xù)影響。
【混雜的文化和差異的經驗論文】相關文章:
論文化差異與企業(yè)重組中的文化整合03-24
論文化差異與英語閱讀理解教學03-19
淺論文化差異與英語閱讀理解教學03-18
文化差異對國際商務談判的影響及對策論文11-27
撰寫畢業(yè)論文的研究方法和經驗03-17
文化圖式差異與翻譯解讀03-18
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03-11
從肢體語言差異看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論文12-02
高低語境文化理論下中英語篇差異的論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