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化傳承與英國文學教學的關系研究
一、文化傳承與英語教學的關系
文化傳承是有效開展英語教學的主要功能之一,其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應該說是不言而喻的。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向前推進, 越來越要求外語人才既要有嫻熟的語言能力又要有得心應手的社會文化能力,因此,外語教學就既要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和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又要注重源語文化的傳遞和交流,注重社會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在當下尤其應將文化傳承及其文化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放在更為重要的位置。其原因主要表現(xiàn)為:
1.長期以來,文化傳承和文化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在外語教學中一直受到輕視和忽視,在我國外語教學工作者和學習者中還遠未形成對語言文化信息的重視,更不用說敏感,因此可以說,要想達到新時期外語人才的要求,即既有過硬的語言運用能力,又有較強的文化傳承和認知能力。
2.文化與語言的關系決定了外語教學中文化傳承的重要性。文化與語言相輔相成,學習語言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習其語言文化的過程;只注意語法和發(fā)音規(guī)則, 只注重詞匯的積累而不注重文化因素,不可能真正掌握該門外語。語言是文化的一面鏡子, 是文化的載體, 它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文化負荷傳遞著無窮的文化信息,重視這些文化信息才有可能學好語言。因此,學習外語要同時了解和認識制約、影響此門語言的文化,了解該語言傳播和運用的文化氛圍,了解該民族文化的特異性;不了解這種民族特異性, 就不能正確地理解語言。
3.學習外語的目的決定了文化傳承的重要,因為語言學習是為了交際。文化制約著人類的一切行為,任何一個行為都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中進行的,語言運用也不例外,它必定要受到文化的影響和制約。在外語教學中,如若僅傳授外語基礎知識,訓練學生的基本語言技能,忽視文化的傳遞,就會產生許多問題,影響教學質量,充其量也只能培養(yǎng)出一些語言知識嫻熟、語言能力全面,卻不能完成跨文化交際任務的單一型外語人才。可以毫不夸張地說: 不了解所學語言的文化,即使學好了這門語言,也無法正確理解和運用它。[1]
二、文化傳承及其研究與英國文學教學的關系
文化傳承及其研究是英國文學教學的重中之重。要使文化傳承真正成為文學課教學中的重點之一,充分地發(fā)揮其文化解碼與交流的作用,除了文學課教師在思想和觀念上做出必要調整并在實踐中加以重視以外,加強文化研究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途徑。文化研究與英國文學研究的結合和相互借鑒使后者把英語文學作品的分析同社會、歷史、文化制度、政治背景相結合,獲得與以往截然不同的研究結果。同時,多角度、多層面和注重政治批判的文化研究使傳統(tǒng)的英國文學研究獲得了新的生機和開放的視野,擴大了文學研究的領域, 使其更具深度和廣度。[2]在文學課教學中加強文化研究的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
1.文化研究能夠將文學研究引向深入。傳統(tǒng)的外國文學研究通常著眼于作品的歷史背景, 或作家的生活經歷,或作品的主題、結構、情節(jié)、人物、敘事視角、風格、意象、韻律、沖突等要素,或作品的語言技巧與風格,或作品的美學蘊涵,或以上這些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或讀者對這些要素的解讀與反應。這樣的研究從文學要素的本身出發(fā),立足于作家、作品、讀者以及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和他們與其所處背景之間的關系,可以發(fā)現(xiàn)文學的規(guī)律及其本質,但卻難以為文學提供宏觀的文化圖譜, 難以將文學實踐納入人類的大文化背景加以考察,難以從本體和發(fā)生的角度厘清文學思潮和流派產生的因緣與發(fā)展的脈絡,作家創(chuàng)作變化的成因,以及作品的豐富內涵。文化研究卻能從這些方面來推進外國文學的研究。
2.從文化視角研究英國文學,還因為英語文學如同其他文類一樣,文化是其賴以生長發(fā)育的最接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探討文學在特定時代、特定的民族和特定社會環(huán)境下的生發(fā)和創(chuàng)新更能呈現(xiàn)文學的本質特征,有利于表現(xiàn)文學主題、意象、語言和風格的文化內涵。文化研究與英國文學研究的結合可以為文學文本的文化透視和文化提升創(chuàng)造條件。以開放的視野考察英國民族間乃至廣大英語世界不同民族間文學的接觸和影響,就不難看到其相互沖突、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各種情形,領悟出更多更豐富的文化意義。
3.文化研究能拓寬施教者和學習者的視野,將他們的興趣和關注點從文學的內在要素延伸到文學的外部因素,諸如歷史沿革、社會運動、政治體制、文化制度、思想潮流等等方面,并通過對文學內在要素與外部因素的影響研究,通過對文學內驅力及外驅力的比較研究,通過對作品的細讀以及對其背景的審讀, 提高他們對文學現(xiàn)象和文學作品的文化感知力與審悟力,提高對英國文學與文化乃至整個西方文學和文化的透視力與把捉力,從而提高其人文素質。
三、在英國文學課程教學如何加強文化傳承的可能性策略
1.注重文化傳承信息的涉入。要編撰出以文化信息傳遞與解碼為主要教學目標之一的英國文學教材,在教學內容上有所變化更新。這套教材與傳統(tǒng)模式之下的教材應有所不同。文學史的選材要以文化信息的含量、在文化傳承中的地位和作用、對主要文化觀念以及價值形成的影響等因素為考量依據(jù)。
2.改變傳統(tǒng)教學目標與模式。在教學內容有所改變的同時,教學目標與方式也應有所改變。既要將文化研究的內容貫穿于文學課的教學, 將文化傳承作為教學的目標之一,大文化背景和歷史背景就不再只是可有可無或無足輕重的輔助內容,文學史的介紹與學習應由輔助地位上升到與文本閱讀同等重要的地位。應該從發(fā)生學的角度去解釋文學史,從文化學、歷史學、政治學、哲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的角度去解讀作品,不再只是局限于語言、風格、主題、情節(jié)、結構、人物、意象、韻律等這些文學的內在要素,不再局限于文學文本本身,尤其是要將文學作品文化信息的解碼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3]
3.使用與教學內容相配套的試題庫與課外輔助手段。一方面要堅持內、外并重,即上文所說的文學內在要素和外在要素并重, 將教、學雙方的關注點引導到文學的整體。另一方面堅持評價標準的盡可能細化,要將文化傳承與解讀落實到作家創(chuàng)作實踐研究和文本閱讀之中,以避免大而化之的毛病。此外,利用校園網絡建立課外討論網頁, 為教與學、學與學之間的溝通,為課堂內外的信息交流,為圍繞教學內容的思想磨礪和觀點交鋒提供平臺, 以鞏固課內教學效果。
總之,在英國文學教學中貫穿文化信息輸入、文化傳承是全面把握英國文學及其文化內涵
【文化傳承與英國文學教學的關系研究】相關文章:
精英文化與草根文化的關系研究03-19
研究網絡與文化的互動關系03-18
高校體育傳承茶文化策略研究論文11-08
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傳承研究03-21
試論武術教學中武術文化的傳承12-04
英國文學折射西方茶文化探究論文01-02
研究鋼琴教學中的共性與個性關系03-18
力學與固定關系的研究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