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a乱码,国产精品路线1路线2路线,亚洲视频一区,精品国产自,www狠狠,国产情侣激情在线视频免费看,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晉陽王氏的家世門風與《冥祥記》的創(chuàng)作

時間:2023-03-19 08:39:17 文化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晉陽王氏的家世門風與《冥祥記》的創(chuàng)作

  六朝時期,官僚士大夫是弘揚佛法的一支主要力量,現(xiàn)存的很多的宣佛小說,很多是具有佛教信仰的士大夫所創(chuàng)作的!囤は橛洝肥乾F(xiàn)存較多的一部宣佛小說,原書10卷,現(xiàn)在輯錄有130多則,基本上是佛教靈驗傳說。從此書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上佛教信仰流行的一般狀況;同時,它又可以視為是志怪小說的一種,在小說發(fā)展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對傳奇的形成有著相當重大的影響;另外,它又是在徵實的原則下構(gòu)撰的,所以其人物、背景、細節(jié)等均具有相當程度的真實性,可以作為正史的補充!囤は橛洝返淖髡咄,出于太原王氏。東晉時期曾在政壇活躍一時的一流高門太原王氏,自從王國寶伏誅後,其事跡就不為史家所重視。我們結(jié)合對王生平經(jīng)歷的討論,可以略略窺見此一家族在宋齊時期的活動狀況。除此之外,我們擬就此書與其他宣佛小說、僧尼傳記以及正史之間的關系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晉陽王氏的家世門風與宗教信仰

 

   《冥祥記》的作者,各類目錄均作南齊王!端鍟そ(jīng)籍志》雜傳類:“《冥祥記》十卷,王撰。”兩〈唐志〉同。王此人,史書無傳。關于王的生平,最重要的就是《冥祥記·自序》,其云:

  稚年在交趾,彼土有賢法師者,僧也。見授五戒,以觀世音金像一軀,見與供養(yǎng)……奉以還都。時年在齠齔,與二弟常盡勤至,專精不倦。後治改弊廬,無屋安設,寄京師南澗寺中……於時幼小,不即題記,比加撰錄,忘其日月;是宋大明七年(463)秋也。至泰始末(470或471),移居烏衣,周旋僧以此像權寓多寶寺。時暫游江都,此僧乃適荊楚;不知像處,垂將十載……宋昇明末(479),游躓峽表,經(jīng)過江陵,見此沙門,乃知像所。其年,還京師,即造多寶寺訪焉……時建元元年七月十三日(479)也[1]。

  根據(jù)其自序,再補充其他材料,我們可以大致勾勒出王的出身、家世門風、為官經(jīng)歷。首先,我們來討論王的出身! ⊥的郡望,《高僧傳·序》與〈破邪論〉都云是太原[2]。東晉南朝時期,史書所記載的太原王氏有兩家,一為太原晉陽王氏,即從西晉王湛起一線傳承下來之家族;一為太原祁縣王氏,如《南史》所記王懿、王玄謨等人。按理說,祁縣即為晉陽郡之屬縣。但兩家并不是一族。祁縣王氏自稱是東漢司徒王允之後,然其家世頗可懷疑。史書在提到祁縣王氏之家世時,均云是“自言如此”,自言者,非公論也,照例表示不可信。祁縣王氏直到太元末年才渡江,始居于次等士族的聚居地彭城,後來前往更邊遠的姑熟、譙郡等地。所以,在王懿發(fā)跡之前,祁縣王氏是出身頗為可疑的三等士族,與晉陽王氏為晉朝一流高門不可同日而語。所以,盡管晉陽王氏與祁縣王氏均追溯到東漢王允,然據(jù)史家看來,兩家實非同族。
  那么,王是祁縣王氏呢還是晉陽王氏呢?據(jù)《冥祥記·自序》,他似祖居建康,後又遷居烏衣。眾所周知,烏衣巷乃東晉一流高門如王謝家族所居[3],據(jù)此推測,王應屬晉陽王氏。太原晉陽王氏,其稚年為何遠在交趾?此條線索有助于我們對王之家世有進一步之了解。
  我們知道,在東晉的晚期,晉陽王氏的兩支一支結(jié)姻帝室,一支聯(lián)婚相王。王湛一支王坦之之後,于孝武帝時依附居于相位的會稽王司馬道子,會稽王妃出于此支。王嶠兄弟王濛之後,則依附于孝武帝,孝武帝皇后出于此支。這是太原王氏的極盛期。然而好景不長,太元以後的主相之爭,造成了晉陽王氏的兄弟之爭,結(jié)果是兩敗俱傷,死亡殆盡。安帝即位以後,中樞全歸司馬道子掌握。道子所信任的是王國寶及國寶從弟王緒二人。王國寶、王緒力主司馬道子裁損王恭和殷仲堪的兵權。王恭等繕甲厲兵,表請北伐。隆安元年(397年),王恭表列王國寶罪狀,舉兵入討:

國寶尤懼,遂上疏解職,詣闕待罪。既而悔之,詐稱詔復其本官,欲收其兵距王恭。道子既不能距諸侯,欲委罪國寶,乃遣譙王尚之收國寶,付廷尉,賜死……及王恭伏法,詔追復國寶本官。元興初,桓玄得志,表徙其家屬於交州[4]。

據(jù)我看,王即是王國寶之後。從年齡上推算,王國寶應該是他的曾祖。王祖、父因國寶之罪而遷居交州,王出生在此。後來形勢發(fā)生變化,他們才舉家北遷,重新回都。明確了王為王國寶之後,我們就能對以下一條常被引用的材料有新的理解!赌鲜贰肪砦迨摺捶对苽鞲綇男逐鳌担

  。。┦她R位尚書殿中郎。永明中(483-493)……竟陵王子良盛招賓客,縝亦預焉。嘗侍子良,子良精信釋教,而縝盛稱無佛……太原王乃著論譏縝曰:“嗚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靈所在!庇趴b後對?b又對曰:“嗚呼王子!知其先祖神靈所在,而不能殺身以從之。”其險詣皆此類也。

范稹主張死后神滅,因此王隱刺其“曾不知其先祖神靈所在”。而王之曾祖國寶乃因罪伏死,范稹反唇相譏“知先祖神靈所在,而不能殺身以從之!绷斯舾缸婺俗畲笾胺,必遭致激烈回擊。范稹這一回答直擊王家族之隱恥,故被載入史書,稱為“險詣”。然范稹之激烈回擊實不能證明其為人“險詣”,追溯起來,晉陽王氏,尤其是王國寶一支與范氏早就結(jié)下世仇宿憾。范寧為王國寶之舅,然兩人卻互相譖毀,矛盾極深。范氏與太原王氏之分歧,不僅是政治及人格之因素在起作用,也可能是由于家學門風懸隔之故。范氏世敦儒業(yè),而王氏則以玄風相尚。范氏曾著文攻擊王弼、何晏,認為二人之罪深於紂,“古之所謂言偽而辯、行僻而堅者,其斯人之徒歟!”[5]而范寧為范稹族祖,所以,范家與王家之矛盾由來已久。
  范稹攻擊王先祖的這一箭之仇,由王在《冥祥記》中用筆桿子很巧妙地報了!囤は橛洝分杏羞@樣一條有意思的記載,其云:

     晉太元中,豫章太守范寧,將起學館,遣人伐材其山。見人著沙門服,凌虛直上。既至,則回身距其峰;良久乃興云氣,俱滅。時有采數(shù)人,皆共瞻視。能文之士,咸為之興。

  王特意紀錄此事,意思很清楚:佛教神異之存在是你先祖親眼所睹,而你范稹卻拒不承認,豈非數(shù)典忘祖?
  晉陽王氏從西晉開始已經(jīng)由儒入玄,至王坦之時已明顯地具有佛教信仰。《世說新語》中有很多他與名僧支道林往返應答的記載。坦之四子王忱(王國寶之弟)太元中出任荊州刺史,時道安正在荊州,王枕“藉輔貞素,請為戒師,一門宗奉![6]坦之次子王愉一門與僧侶的關系就更攸關性命。晉安帝興元三年(404),劉裕討滅桓玄,獨秉朝綱,以謀反為名,誅殺尚書左仆射王愉及子荊州刺史王綏。王愉之孫、王輯之子王慧龍為沙門僧彬所匿,西上江陵,投靠叔祖王忱故吏荊州前治中習辟疆。義熙元年(405),劉裕荊州刺史魏詠之卒,習辟疆與江陵羅修、別駕劉期公、土人王騰等奉王慧龍為盟主,舉兵欲襲江陵。劉裕恐江陵有變,遣其弟劉道規(guī)至荊州,起兵之密謀流產(chǎn),羅修與僧彬奉王慧龍北投襄陽,在雍州刺史魯宗之的資助下,投奔後秦。   
  至于王國寶,同樣與僧尼有較密切的關系。《晉書》卷七十五〈王湛傳附王國寶傳〉載,范寧勸孝武帝黜免國寶:“國寶乃使陳郡袁悅之因尼支妙音致書與太子母陳淑媛[7],說國寶忠謹宜見親信!庇纱丝芍,坦之父子兩代,均與僧尼關系密切,在王氏家族遭致滅門之禍時,他們平日與僧侶的交往發(fā)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晉陽王氏與佛教關系淵源有自,這種關系在家族遭禍後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fā)展。王慧龍乃依靠沙門僧彬所匿,才得以逃往北方;王徹兄弟則出家避難。被流放至交趾的王父祖想必也是類似情況。所以王有著堅定的佛教信仰一點也不奇怪。
  王父祖被流放交州後的情況我們不得而知,但《太平廣記》卷三百六十引《幽明錄》所載的一條材料卻透露出幾分端倪,其云 :“元嘉中,交州刺史太原王徵始拜,乘車出行,聞其前錚錚有聲,見一輛車當路而馀人不見,至州遂亡!北M管我們不能斷定這位太原王徵與王是什么關系,但聯(lián)系到王在大明年間已經(jīng)回到京師,說明這一時期太原晉陽王氏、尤其是王國寶一系的問題已經(jīng)得到解決。由于王國寶子孫移居交州的決定是由桓玄作出的,所以在劉宋時期能夠很快地得到平反。
   另外, 王延秀與王的關系值得我們分外重視!端逯尽冯s傳類著錄《感應傳》八卷,王延秀撰;垧ā陡呱畟鳌ば颉芬嘣疲骸疤跹有阕陡袘獋鳌!贝藭F(xiàn)已不存。王延秀此人,見于《宋書》卷十六〈禮〉三、《宋書》卷六十六〈何尚之傳〉(《南史》卷三十〈何尚之傳〉略同)、《梁書》卷二十六〈傅昭傳〉(《南史》卷六十〈傅昭傳〉略同)等。由這些材料我們知道,王延秀為劉宋時人,以玄學與禮學見長,曾任祠部侍郎,入玄學館,并與袁粲、傅昭等一流高門有來往。其郡望為太原,是太原祁縣,還是太原晉陽呢?祁縣王氏是三等士族,靠軍功起家,而王延秀一直任清顯之職,應該是晉陽王氏。王延秀于秦始時為祠部郎,而王于泰始末移居烏衣巷。這是否說明王延秀與王有某種關系呢?至少他們應該是族人,而王延秀年輩較高。
  另外,《隋志》雜傳類著錄《補續(xù)冥祥記》一卷,王曼穎撰!磁f唐志〉作《續(xù)冥祥記》十一卷,撰名誤作王曼,〈新唐志〉入小說家類,書名卷帙同〈舊唐志〉,撰人同〈隋志〉!陡呱畟鳌犯戒浟送趼f給慧皎的來信,其云:“弟子孤子曼穎頓首和南。一日蒙示所撰《高僧傳》,并使其掎摭。力尋始竟,但見偉才。紙弊墨渝,迄未能罷!睋(jù)《南史》卷五十二〈南平元襄王偉傳〉:

  平原王曼穎卒,家貧無以殯,友人江革往哭之。其妻兒對革號訴,革曰:“建安王當知,必為營理!毖晕从櫍鴤ナ怪,給其喪事,得周濟焉[8]。

《梁書》卷二十二〈南平王偉傳〉略同。唯“平原”作“太原”。曹道衡先生猜測王曼穎為王之子[9],尚不能視為定論。如果王延秀為王之父輩,王曼穎為王之兒輩,那么他們一族三代都撰寫佛教靈驗記,算得是歷史上一樁奇聞,可見此家族對佛教崇信之深。



二、王的任官經(jīng)歷

   《隋志》古史類著錄王《宋春秋》二十卷,注云梁吳興令!度f歲通天帖》云為齊太子舍人,在職三載[10]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齊文》載有王僧虔〈為王乞郡啟〉:

        太子舍人王(闕十五字)牒:在職三載,家貧,仰希江、郢所統(tǒng)小郡,謹牒。七月二十四日(闕),僧虔啟。

王僧虔由宋入齊,卒于永明三年(485),此啟當為齊初作。陸杲所作《系觀世音應驗記》中的《彭子喬》條最後寫到:

        義安太義(守)太原王,果(杲)有舊,作《冥祥記》,道其族兄璉識子喬及道榮,聞二人說,皆同如此。

  杲書序明確記載了年代,謂“今以齊中興元年,敬撰……”齊和帝中興元年為501年。
  以上幾條材料可以互相映證。綜合以上幾條材料,我們可以看出王為官的大致經(jīng)歷:梁時曾任吳興令,入齊後,于479-485年間,擔任過三年的太子舍人。太子舍人是第一流高門才能擔任的清官,這也說明太原晉陽王氏在南朝的狀況已經(jīng)得到了改善。據(jù)《南史》卷五十七〈范云傳附從兄稹傳〉,永明中他與范稹辯論,此時他應該在太子舍人任上,由此我們可進一步推斷他擔任太子舍人的年代至少應在建元三年(481)後。由于做京官難以維持生活,通過王僧虔求外任,至少在501年已經(jīng)擔任了義安太守。南齊置義安郡,故治在今湖北襄陽縣西,很顯然,王僧虔為其請托江郢小郡的使命完成得很圓滿。
  至于王以後的經(jīng)歷,《異苑》卷六有一條不甚可信的記載,其云:

  沙門有支法存者……妙善醫(yī)術,遂成巨富。有八尺翕登,光彩耀目,作百種形象。又有沈香八尺板床,居常香馥。太原王(一作談)為廣州刺史,大兒邵之,屢求二物,法存不與,王因狀法存豪縱,乃殺而藉沒家財焉。法存死後,形見于府內(nèi),輒打閣下鼓,似若稱冤,如此經(jīng)日,王尋得病,恒見法存守之,少時遂亡。邵之比至揚都,亦喪[11]。

此事《太平廣記》卷一百一十九〈報應〉十八引《還冤志》記作:

  支法存者,本自胡人。生長廣州,妙善醫(yī)術,遂成巨富。有八九尺……王譚為廣州刺史,大兒劭之,屢求二物,法存不與……邵之比至揚都,又死焉。

據(jù)此,可能是《異苑》誤記。 

三、《冥祥記》與各種感應傳的關系

  《冥祥記》之內(nèi)容,乃是與佛教有關的各種神異事跡,它的材料來源于三個部分,第一是此前各種佛教靈異記。第二是自東晉以後陸續(xù)出現(xiàn)的記載名僧行跡的各種僧傳以及其他雜史雜傳。第三是他自己的親見親聞。下面我們分別論述它與各種感應傳、僧傳以及正史的關系。
  在東晉南朝,出現(xiàn)了很多由士大夫撰寫的記載佛教神異事跡的感應傳記。晉末荀氏的《靈鬼志》,內(nèi)容已多涉佛門,但還不是專門的弘法之作,F(xiàn)存的第一部觀世音靈驗記——謝敷的《光世音應驗記》成書于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前。在此之後,這類書愈來愈多。在劉宋朝,現(xiàn)在所知的有五種:1、傅亮的《光世音應驗記》1卷,2、張演的《續(xù)光世音應驗記》,3、劉義慶《宣驗記》13卷,4、王延秀《感應傳》8卷,5、朱群臺《徵應傳》,(疑為2卷)。蕭齊計一種,即蕭子良的《冥驗記》,現(xiàn)存兩條佚文。蕭梁計4種:1、陸杲的《系觀世音應驗記》1卷,2、王《冥祥記》10卷,3、王曼穎《補續(xù)冥祥志》1卷,4、《祥異志》,撰人不詳。北魏計一種,即曇永《搜神論》[12]。值得我們重視的是專門記錄觀世音靈驗故事的宋傅亮的《光世音應驗記》、宋張演的《續(xù)光世音應驗記》、齊陸杲的《系觀世音應驗記》。這三本書在我國早已佚失,但在日本,一直保存在京都東山粟田口青蓮院中。1970年,牧田諦亮發(fā)表專著《六朝古逸觀世音應驗記研究》,對3部書加以?薄⒆⒔夂徒庹f,孫昌武先生將這3部書校點後,于1994年由中華書局出版。這為我們研究那一時期的宣佛小說提供了方便。
  《冥祥記》的寫作受前代各種感應傳的影響最大。在此以前,與此書性質(zhì)較為接近的是劉義慶的《宣驗記》和王延秀的《感應傳》。有些事跡,《冥祥記》與《宣驗記》兩者重見,詳見下表:

                       表1

除“史雋”與“陳玄范妻”兩條是完全相同之外[14],其他則有詳略之不同。仔細對比一下這些相同的條目,給人的感覺是兩書并不屬于一個系統(tǒng)。相比之下,《冥祥記》中的大部分條目其描寫遠比《宣驗記》詳盡。這可能是兩書根據(jù)口頭傳說而分別敘述,或者是在節(jié)錄同一本文獻時有詳有略。據(jù)我看,以前一種情況可能性為大。另外,“趙泰”(第4條)、“桓溫”(第28條)、“石長和”(第58條)事跡又見于同為劉義慶所著的《幽明錄》卷五,相對來說,這些記載較為接近。
  王延秀《感應傳》與《冥祥記》的關系也值得我們重視。據(jù)有關材料,當時的佛教靈驗故事往往在家族內(nèi)部世代相傳,所以王很可能繼承了他的族人撰寫應驗記時的材料。這以後王曼穎的《補續(xù)冥祥記》,很明顯是補續(xù)《冥祥記》的。但由于兩書失傳,所以我們無法詳細討論。
  傅、張、陸三種《應驗記》全是記載觀音靈驗故事的,傅書7條,張書10條,陸書69條,計86條。據(jù)魯迅先生輯本《冥祥記》計131條,其中觀音故事35條(其中“竺長舒”事重復),即超過全部條目四分之一。通過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竺長舒條、竇傳條、呂竦條、徐榮條、竺法義條5條同傅書,詳見下表:

               表2[15]

實際上,王是完全抄錄了傅書7條故事,只是由于今本《冥祥記》已非完帙,所以“帛法橋”條、“鄴西三胡人”條不見于今本。
  《冥祥記》同于張書的一共有兩條,一條是《法苑珠林》所引卷十九釋道泰事,此條為魯迅《古小說鉤沉》所輯《冥祥記》遺漏,它相當于張書第5條。另一條是“徐義”(第60)條,同張書第1條。
  《冥祥記》中有17條同陸書。小南一朗曾列表如下:

                           表3

   《冥祥記》與傅書的關系清楚,系全文照錄,這沒有什么疑問。與張書的關系稍為復雜一些。應該說張書的成書年代應該早于《冥祥記》,但兩者相同條數(shù)較少,相比之下《冥祥記》較為簡略,我傾向于認為這兩本書無承襲關系,相同處只是均得之于當時流行的傳聞。而《冥祥記》與陸書的關系。孫昌武先生指出:二書所錄故事情節(jié)、文字大體相同(有幾條如《懷刑明》、《沙門道冏》、《道徽》等王書內(nèi)容有較多擴充),具體的描寫、修飾處則多有差。據(jù)《彭子喬》條的說明,陸杲記載得自王族兄王璉,王寫《冥祥記》也當是同一來源。那么就是兩人得到同樣的傳說,分別寫成了故事。但是這又很難解釋兩部書的絕大部分故事為什么那么一致。這就不能不設想二書相互間是抄襲了的。而從成書年代看,可能是陸書抄了王書[16]。實際上,從陸杲的序言中可以看出,陸杲一直在搜集觀世音靈異事跡,并把宣傳這些靈異事跡當作是積德求福的手段。搜集的途徑既有口頭傳說,也有文獻記載。在陸氏《應驗記》第六十三條中,他說:“杲抄《宣驗記》,得此事!笨梢姡哉J抄了《宣驗記》,當然也可能抄《冥祥記》。



四,《冥祥記》與僧尼傳記之間的關系

   湯用彤與湯一介指出:僧人傳記在東晉已有流行。一方面是繼承東漢以來品題人物的傳統(tǒng)而創(chuàng)作的著作,如孫綽《名德沙門贊》以及《名德沙門題目》等書。另一方面則出現(xiàn)了僧人傳記,如《安法師傳》、《高座傳》、《佛圖澄傳》、《單道開傳》等。其後始有人為一類或一地之僧人作傳。一人之傳記如《佛圖澄傳》、《支遁傳》等,可考者計二十余種。一類僧人之傳記,知名者有四:《高逸沙門傳》1卷,竺法濟撰;《志節(jié)傳》5卷,釋法安撰;《游方沙門傳》,釋僧寶撰;《沙婆多部相承傳》5卷,僧祐撰。還有一時一地僧人之傳記,《高僧傳序》曰:“中書郗景興(超)《東山僧傳》、治中張孝秀《廬山僧傳》、中書陸明霞(杲)《沙門傳》,各競舉一方,不通古今,務存一善,不及馀行!庇心醾,如梁釋寶唱有《比丘尼傳》,〈隋志〉著錄慧皎有《尼傳》二卷等等[17]!囤は橛洝返男再|(zhì)不屬于僧傳,而是屬于感應傳,在其前面有劉義慶創(chuàng)作的《宣驗記》性質(zhì)與其較為接近。然而佛教的感應事跡很多是發(fā)生在僧人身上的,因此他必須吸收當時僧傳或者其他雜傳中的有關材料。在《冥祥記》“闕公則條”附載的衛(wèi)士度事跡中,王說:“有浩像者作《圣賢傳》,具載其事,云度亦生西方!笨梢娝麑懽鳌囤は橛洝贰靶l(wèi)士度”這一條時,肯定參考了浩象的《圣賢傳》。將《冥祥記》與各類僧尼傳記作對比研究,會發(fā)現(xiàn)有相當一部分兩者重出或類似,與慧皎《高僧傳》相似者尤多,詳見下表。

                       表4

另外竺道容(第16條)事見于《比丘尼傳》卷一,慧木(第89條)事見于《比丘尼傳》卷二,曇暉(第98條)事見于《比丘尼傳》卷四。
  如此之多的條目相似,那么這些僧尼傳記尤其是《高僧傳》與《冥祥記》是什么關系呢?我們認為,盡管慧皎《高僧傳序》中提及王《冥祥記》,但《高僧傳》抄襲《冥祥記》依然不大可能,根據(jù)有三:
  第一,兩者要求不一樣,一者僧侶的全面?zhèn)饔洠硪徽呤瞧娈愂论E的記錄,所以《冥祥記》在一些重要僧侶,如支遁、慧遠、法護僅選取一些神異事跡而不及其他。一較略,一較詳。而在記錄神異事跡時,一般都是《冥祥記》較詳而《高僧傳》較略。這說明可能是利用同一材料,而王進行了加工。這也能說明為什么《高僧傳》中“神異”一門與《冥祥記》重出者最多。
  第二,在記載同一事件時,兩者處理方法不同。如《冥祥記》將于法蘭事與竺法護事同傳,是因為他倆都有感枯泉漱水之事,然而對于法蘭感泉之事并沒有記載,這與《高僧傳》相同!陡呱畟鳌份d:“《別傳》云:‘蘭亦感枯泉漱水,事與竺法護同。’未詳!笨梢娝麄兌几鶕(jù)當時的一本《于法蘭別傳》。在這本別傳中說法蘭與法護有同樣的事跡,但沒有具體敘述。《冥祥記》逕直將兩者合傳,而《高僧傳》稍為審慎,特意注明此事未詳。另外一個更有說服力的例子是釋道冏事。此事在《冥祥記》中分見兩處,分別稱之為宋沙門釋道冏與秦沙門釋道冏。這位道冏顯然是位編故事能手。《冥祥記》中記載了五段與他有關的神異事跡,而《高僧傳》中錄有三段,其中有兩段相似,但細節(jié)略有差異,更重要的是敘述迥然不同。顯然,《冥祥記》與《高僧傳》并不是互相抄襲的關系,而是共同參考有關材料而各作取舍、轉(zhuǎn)述,因此,兩者之間顯出較大的差異。
  另外,道冏事兩見于《冥祥記》,作者明知前已提及,顯然不是作者的疏忽。而秦沙門道冏事基本上是觀世音靈異事跡,我們據(jù)此可以推測《冥祥記》原本是根據(jù)內(nèi)容分了類的。
  第三,《冥祥記》中所載的劉宋以後的僧侶事跡,很有可能是王的親聞,不是來自于前代原有傳記。這部分內(nèi)容,除個別如求那跋摩等人之外,基本上不見于《高僧傳》。這也說明《冥祥記》不是《高僧傳》的主要材料來源,他們都是抄撮前代僧傳。

五、《冥祥記》與正史的關系。

  《隋志》著錄有王所撰《宋春秋》二十卷,說明王應該受到過很好的史學訓練。曹道衡先生曾經(jīng)用《冥祥記》中“竺曇蓋”條、“釋開達”條所記史實與《通鑒》、《宋書》、《晉書》中的記載互相對照,發(fā)現(xiàn)其中所載細節(jié)全都能互相驗證[18]!囤は橛洝反藭菄栏癜凑帐窌捏w例來記載神異事跡的,因此,《冥祥記》中有關日月記年以及人物生平行事的記載,較之于其他志怪小說有著更多的可信性。分析《冥祥記》與有關正史的關系,可以分為這么幾類:
  第一類,是與正史互見的。這一類又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正史簡略而《冥祥記》詳盡的。如“漢明帝”條又見于袁宏《後漢記》卷十“永平十三年”和范曄《後漢書》卷八十八〈西域傳〉,王在記載了漢明夢見神人之事跡後說:“如諸傳備載!边@說明,此條材料流傳甚廣。除上引材料外,就現(xiàn)在所知,在王之前還見于《弘明集》卷一《牟子理惑論》、《祐錄》卷六引《四十二章經(jīng)序》、《廣弘明集·笑道論第十四》引《化胡經(jīng)》,據(jù)《高僧傳·佛圖澄傳》,石趙時王度奏疏也提及此事,除此之外,還見于劉宋宗炳《明佛論》。王大概不是抄自于正史,而是參考了很多與此有關的材料,所以與史書相比記載詳盡得多。又如白狼為王懿引路事見于《宋書》卷四十六、《南史》卷二十五《王懿傳》,沙門法稱云符命事又見于《南史·宋武帝紀》與《南齊書·祥瑞志》,只不過在《南齊書》中,掘取金餅的慧義變作了法義。與正史相比,這幾條《冥祥記》都要詳盡得多。這說明,是正史采撮小說家言,而非王襲自正史。
  第二種是與正史互見,詳略大致相同,但又見于其他志怪小說的,如羊祜條見于《晉書》卷三十四〈羊祜傳〉,又見于《搜神記》卷十五,《太平廣記》三八七引《獨異志》;桓溫見比丘尼自斷其頭事見于《晉書》卷九十八〈桓溫傳〉,又見于《幽明錄》卷五,這種情況同樣是正史采撮小說家言。
  第二類是可以與正史互相映證的。如何充信佛,屢見于史傳!囤は橛洝酚涊d道:“晉司空廬江何充,字次道,弱而信法,心業(yè)甚精。常于齋堂,置一空座,筵帳精華,絡以珠寶,設之積年,庶降神異!贝藯l記載可以作為史書的映證。何充此人在正史上評價不高,因此,在《冥祥記》中也不作宣傳佛教的正面典型,其接下去記載一僧預言何充“徒勞精進!”,然後“擲缽空中,陵空而去……(充)追共惋恨,稽懺累日!边@可以視為是對何充佞佛卻依然不受尊重的宗教性解釋。
  又如王凝之妻見二兒通神條,亦見于其他史料。唐釋法琳《辨正論》七云:“謝氏通魂,見亡子而祈福!标愖恿甲⒁稌x錄》曰:“瑯邪王凝之夫人,陳郡謝氏,名韜元,奕女也。清心玄旨,姿才秀遠。喪二男,痛甚,六年不開帷幕。忽見二兒還,鉗鎖大械,勸母自寬,云:‘罪無得脫,惟福德可免耳。’具述諸苦,母為祈福,冀獲福佑也!薄短綇V記》卷三百二十引《幽冥錄》大略同!囤は橛洝匪d謝韜元之事可作為這些記載的佐證。
   第三類是可以作為史書補充的,尤其是正史不列傳記,只是偶見于其他記載的人物,這種記載史料價值就相當大。如何澹之此人乃是晉宋交替時期一位重要人物,其事跡散見于《晉書》卷七十四〈桓修傳〉、卷八十五〈劉毅傳〉與〈何無忌傳〉、卷九十九〈桓玄傳〉、卷一百十七〈姚興載記上〉以及《南史》卷一《宋本紀上》,《宋書》卷十四《禮志一》、卷四十七《劉懷肅傳》、卷五十一《宗室劉道規(guī)傳》。據(jù)這些材料我們知道,何澹之原為王恭部下,後投降桓修,成為桓玄手下的游擊將軍。桓玄西走江陵後,留郭銓、何澹之固守盆口,被劉道規(guī)、劉毅等擊潰。他曾與辛恭靖一起被桓玄遣使姚秦,姚興留辛而遣何。後劉裕誅桓玄之後,何澹之投奔姚興。自此以後,其情況不明!囤は橛洝分械挠涊d可以補正史之不足:其云:

  何澹之,東海人,宋大司農(nóng)。不信經(jīng)法,多行殘害。永初中得病,見一鬼,形甚長壯,牛頭人身,手執(zhí)鐵叉,晝夜守之。憂怖屏營……澹之迷很不革,頃之遂死。

可見何澹之以後歸順宋朝,官至大司農(nóng)。但其結(jié)局不佳,很可能死于非命!囤は橛洝分袑θ宋锏膽B(tài)度往往反映了官方對此人的評價。又如何敬叔,主要見于其子何思澄的傳記(《梁書》卷五十、《南史》卷七十二)以及《南史》卷七十〈循吏·傅傳〉,但語焉不詳,據(jù)《冥祥記》可以增加我們對此人的了解。
  第四類是可以糾史書之謬的。如《南齊書》卷五十二《·王智深傳》:“先是陳郡袁炳,字叔明,有文學,亦為袁粲所知。著《晉書》未成,卒!比欢,陳郡袁照也字叔明,《南齊書》卷十三〈范云傳〉載:“(范云)嘗就親人袁照學,晝夜不怠。照撫其背曰:“卿精神秀朗而勤于學,卿相才也。”此事《南史》卷五十七〈范云傳〉記作:“云六歲就其姑夫袁叔明讀《毛詩》,日誦九紙。陳郡殷名知人,候叔明見之,曰‘公輔才也。’”《南史》卷七十二《文學·袁仲明傳》云:“仲明,陳郡人,撰《晉史》,未成而卒。”如此說來,同出于陳郡袁氏的袁叔明和袁仲明都撰《晉書》未成。在這些說法中肯定存在錯誤。讀過《冥祥記》我們才知道錯在什么地方!囤は橛洝贰霸睏l說:“宋袁炳字叔煥,陳郡人也。泰始末為臨湘令!庇纱宋覀冎,袁炳字叔煥而非叔明,《南齊書》誤。陳郡袁氏幾位成員的名字應該如下:袁照,字叔明;袁炳,字叔煥;袁仲明,不知其名。鑒于《南齊書》不能信從,我們寧可相信撰《晉書》未成的是袁仲明。
  綜上所述,《冥祥記》在中國的宗教、文學和史學中,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值得我們進一步的研究。

 

[1] 魯迅:《古小說鉤沉》,《魯迅輯錄古籍叢編》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頁313-314。下引《冥祥記》、《宣驗記》同此本。
[2] [梁]慧皎撰,湯用彤校注,《高僧傳·序》云:“太原王《冥祥記》!保ū本,中華書局,1992年),頁524!镀菩罢摗肪硐拢骸疤撰《冥祥記》一部!
[2] [南朝宋]·劉義慶著,[南朝梁]·劉孝標注,余嘉錫箋疏,《世說新語箋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中卷《雅量》載王道之語:“我與元規(guī)雖俱王臣,本懷布衣之好,若其欲來,吾角巾徑還烏衣!弊⒁兜り栍洝吩唬骸盀跻轮,吳時為烏衣營處所也。江左初立,瑯邪諸王所居!保356!毒岸ńǹ抵尽肥杜f志》云“烏衣巷在秦淮南。晉南渡,王、謝諸名族居此,時謂其子弟為烏衣諸郎!
[4] [唐]·房玄齡等,《晉書》卷七十五《王國寶傳》(北京,中華書局標點本,1974年),頁1972。
[5] 《晉書》卷七十五《范汪傳附范寧傳》,頁1984-1985。
[6] 《高僧傳》卷五《義解二·僧輔傳》,頁196。
[7] 尼姑支妙音在東晉政治舞臺上是一個活躍人物,很多政治事件均與她有關。參見[梁]釋寶唱《比丘尼傳》卷一《支妙音傳》!妒勒f新語·尤悔》注引周祗《隆安記》曰“仲堪以人情注于玄,疑朝廷欲以玄代己,遣道人竺僧 寶物遺相王寵幸媒尼左右,以罪狀玄,玄知其謀而擊滅之。”所謂媒尼余嘉錫懷疑也是支妙音。見《世說新語箋疏》,上卷,頁411。
[8] 此段記載并不嚴謹!陡呱畟鳌酚浭陆K于天監(jiān)十八年(519),完成當在此年後,王曼穎卒更在其後。而天監(jiān)十七年(518),高祖以建安土瘠,將建安王改封南平郡王。王曼穎卒時,不當稱建安王。
[9] 曹道衡:〈論王和他的《冥祥記》〉,《文學遺產(chǎn)》第1期(1992年3月),頁27。
[10] 見《三希堂法帖》。以上參見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4年),頁414-415。
[11] [南朝宋]·劉敬叔撰    范寧校點,《異苑·談藪》合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頁58-59。
[12] 李劍國:《論南北朝的“釋氏輔教之書”》,《天津師大學報》第3期(1985年9月),頁62-64。
[13] 《冥祥記》記作“郭宣之,太原人也……為楊思平梁州府司馬!薄缎炗洝酚涀鳌疤す扰c梁州刺史楊收敬為友!眱烧呤论E不同,但我傾向于認為這是同一人,《冥祥記》與《宣驗記》各自采摭不同的事例。
[14] 《辨正論》八注云出《宣驗》、《冥祥》等書,所以輯佚者兩書皆錄。
[15] 表2與表3引自小南一朗:《六朝隋唐小說史の展開と佛教信仰》,《中國中世の宗教と》(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82年),頁448、頁446。
[16] 孫昌武:《關于王〈冥祥記〉的補充意見》,《文學遺產(chǎn)》第5期(1992年10月),頁117。
[17]湯用彤、湯一介:〈關于《高僧傳》〉、《高僧傳緒論》,收入《高僧傳》,頁557、頁1。
[18]曹道衡:《論王和他的<冥祥記>》,頁31-32。

【晉陽王氏的家世門風與《冥祥記》的創(chuàng)作】相關文章:

湯顯祖《南柯記》創(chuàng)作思想淺談08-21

試析王褒的文學創(chuàng)作及其在南北文風融合過程中的貢獻05-29

中國現(xiàn)代兒童歌曲歌詞創(chuàng)作和創(chuàng)作旋律的特點02-23

談少兒舞蹈音樂的創(chuàng)作論文06-25

雕塑創(chuàng)作中的語言及感受09-12

工筆花鳥畫創(chuàng)作開題報告09-02

淺析公益招貼傳創(chuàng)作的基本要點05-04

“主體化創(chuàng)作”的意義-《電影傳奇》的超越及迷茫05-29

談民族舞蹈的原生態(tài)創(chuàng)作11-15

試析元遺民詩歌創(chuàng)作特征論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