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中藥有效成分提取分離技術的最新進展
超高壓超臨界微射流技術的原理其實就是利用了超高壓技術,并且結合了超臨界萃取和撞擊流技術,是目前的全新的提取方法與理論,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藥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的論文范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中藥有效成分的分離與中成藥制劑的質量、療效以及產量息息相關而傳統(tǒng)方法由于普遍存在周期長、產率低和純度不高等缺點,制約了中藥制藥產業(yè)的發(fā)展。本文綜合分析了微波協助萃取技術、高速逆流色譜分離技術等高科技技術的發(fā)展,同時也說明這些技術的引入無疑大大提高了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與分離效率。
【關鍵詞】 中藥有效成分;提取分離;新技術;最新進展
由于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與分離是中成藥制劑工業(yè)生產中非常關鍵的步驟,直接關系到中藥制劑的療效與產量,近年來高新技術手段包括超臨界流體萃取、微波輔助萃取、超聲輔助提取、酶工程技術等的引入極大地提高了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與分離,同時也解決了傳統(tǒng)的提取方法所出現的周期長、產量低和雜質偏多等問題。
1 傳統(tǒng)的中藥有效成分提取方法
關于中藥制劑的生產,傳統(tǒng)的提取分流方法主要包括有的回流法、水提醇沉法、酸堿法、熱水浸漬法、過濾、離心以及離子交換法等。
1.1 回流提取法 :在生產中,為了減少溶媒的消耗并且提高浸出效率,往往會采用回流熱浸法。此法一般采用少量的溶煤通過連續(xù)的回來進行中藥有效的提取。但是缺點就是因為回流的加熱,往往會破會那些易受熱成分,而且消耗量大量的溶劑,操作非常麻煩。
1.2 熱水浸漬法:熱水浸漬法也稱為煎煮法,是中藥有效成分提取的最早方法中的一種。早期中國藥典就已經有相關的記載。但是,由于整個工藝流程只是停留在經驗水平的階段,往往導致產品質量或療效出現明顯的顯著性差異。
1.3 連續(xù)提取的方法:目前實驗室中用有機溶劑來提取中藥常用的方法就是連續(xù)提取法,此法雖然用溶劑量較少,但是往往需數小時才能完成,當遇到不穩(wěn)定變化的重要成分提取時此法就不適宜使用了。
總而言之,傳統(tǒng)的方法存在諸多的缺點:其一提取過程中有機溶劑可能與有效成分相作用,這樣有效成分往往會失效;其二煎煮法會使大量的水溶性成分損失;另外高溫反應會使一些熱敏性有效成分大量的分解。
2 關于中藥有效成分提取與分離的新技術進展
2.1 微波協助萃取技術:提取中藥有效成分以及除去農藥殘留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微波協助萃取技術,不但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而且有望改變傳統(tǒng)中成藥的服用方式。在MAE( 微波協助萃取技術)過程中,一方面微波輻射過程是高頻電磁波穿透萃取介質,并且達到物料內部的維管束和腺泡系統(tǒng)。另外一方面,被萃取的組分由于電磁場的外加速作用會趨向于萃取溶劑界面的擴散速率,從而萃取速率會提高數倍而且還能極大地保證萃取的質量。同時微波加熱過程實際上也是介質分子將微波能轉化為熱能的過程。
這項技術比傳統(tǒng)的萃取方法還具有選擇性好、萃取速度快、產品質量好和過程簡潔等諸多優(yōu)勢。而且MAE技術在中草藥和天然植物中有效成分的萃取中還具有廣泛的應用,已經出現的報道中所涉及到的藥物包括黃酮類、萜類、揮發(fā)油、單寧和有機酸等。比如報道中已經有從千里光、煙草等植物中通過微波協助萃取的方式提取出生物堿,微波水提大黃中游離蒽醌,提取效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浸煮,而且同95%乙醇回流法比也是大大縮短了提取時間。而Carro等用MAE技術從發(fā)酵的葡萄酒中提取單萜烯醇,表明樣品中的單萜烯醇能夠有效地提取出來,而且回收率高,溶劑用量少。由于該法也使用了透明或半透明的溶劑,在較低溫度下進行的實驗,這樣提取物不會出現顯著的分解。
2.2 分子蒸餾技術:短程蒸餾又稱為分子蒸餾技術,是近年來應用于中藥產業(yè)的高新技術并且也作為一種對高沸點、熱敏性料物有效分離的手段。其原理大致就是利用了分子運動自由程的差別,而后將液體混合物分離。
由于分子蒸餾技術的受熱時間短、操作溫度低并且蒸餾真空度高,能夠有效地去除液體的低分子物質,如臭味,有機溶劑,并有利于脫色,所以能有效改善中藥成品的色澤,保持產品的純天然,無污染。并且由于分離能力很強,可以分離出常規(guī)蒸餾所不易分離都唔知,且分離后的有效成分高度富集,藥物質量大大得到提高。
周本杰等采用了超臨界CO2流體萃取的川穹、當歸、自術、連翹揮發(fā)油等進行分子蒸餾分離純化后并用GC-MS技術分別測定萃取物和蒸出物化學成分的及其含量,結果化學組分和種類相應的減少了,并且含量也發(fā)生了變化,且所提取的揮發(fā)油成分也發(fā)生了變化,連翹的主要成分分別為揮發(fā)油、三萜類、香豆素類等。
而張忠義等對大蒜的超臨界CO2流體萃取物進行分離研究,并用液相-質譜連用技術測定化學成分和含量,發(fā)現總共鑒定了16種成分,而當蒸餾壓力降低到0.10kPa,蒸餾溫度為50攝氏度時候,蒸餾產物就只剩下了四種,說明了中藥的有效成分能得到極大的純化,并且大量研究表明了目前制備大蒜注射液主要采用了較為先進的超臨界CO2與分子蒸餾聯用技術。
2.3 超濾膜分離技術:在傳統(tǒng)的多孔性半透膜的基礎上,已經發(fā)展出一項新興的技術那就是超濾膜分離技術,其具有能夠分離不同分子量分子的功能。而且兼具多項優(yōu)點:有效濾膜面積大、濾速快、不易形成濃差極化想象等,近年來已經有諸多學者將其應用到了中藥提取液的分離和純化, 如應用超濾膜技術來制備腦神寧膠囊就具有縮短工藝流程、中藥用量小和有效成分損失少等優(yōu)點。雖然目前該技術才處于起步階段,為應用于大規(guī)模的工業(yè)化生產中,但是其廣闊的應用前景還是可以預見的。
2.4 高速逆流色譜分離技術:該技術分離效率高而且能得到高純度的產品,可謂是近年來新興的一項高科技手段。不存在載體對樣品的吸附和污染等缺點,而且具有制備量大和溶劑消耗少等特點,已經廣泛地應用于生物工程、醫(yī)學、藥學等領域。作為一種新型的分離技術其不僅適用于非極性化合物的和極性化合物的分離,同時也可作為進一步純化中藥粗提物的各組分。假如將HSCCC(高速逆流色譜分離技術)技術應用于天然產物的分離可實現:(1)制備高純度的藥用成分對照品、必需控制的雜質成分;(2)逐級分離制備活性部位或活性成分從而配合活性跟蹤與入藥部位的設計,;(3)建立中藥材和中藥方劑指紋,且提供豐富的信息和數據;(4)進行中試批量生產和工業(yè)生產。比如中科院工程研究所探索了利用HSCCC制訂中藥指紋圖譜的方法,初步建立了丹參的HSCCC指紋圖譜,該技術有望成為中藥有效成分質量標準研究的一種新型分離方法。
2.5 超高壓超臨界微射流技術: 超高壓超臨界微射流技術的原理其實就是利用了超高壓技術,并且結合了超臨界萃取和撞擊流技術,是目前的全新的提取方法與理論?梢院芎玫慕鉀Q無法高濃度的提取藥物中不溶于水的脂溶性物質,也能解決無法處理具有堅硬外科等特殊結構的物質等問題。例如靈芝孢子粉,而采用超高壓超臨界撞擊流技術相結合的工藝,開發(fā)的一套中藥提取裝置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文獻報道采用?超高壓超臨界微射流技術明顯提高了菊糖的提取率,大大縮短了提取時間僅為10 min,對中藥有效成分提取的工業(yè)化提供了更好的方法,并且在常溫下進行了整個過程,對植物細胞中的熱敏性物質不造成任何傷害,這種方法能夠為植物細胞的有效成分的提取指明了新的方向。
2.6 分子印跡分離技術: 以待分離的化合物為模板、底物,并制備對該類分子有選擇性識別功能的高分子聚合物――分子印跡聚合物,然后以這種分子印跡聚合物為固定相來進行色譜分離的技術稱為分子印跡分離技術。分子識別性強和選擇性高是其最大的優(yōu)點,并且所制得了具有高度的交聯性的分子印跡聚合物,其固定相不易變形,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和較長的使用壽命。這些優(yōu)點都決定了分子印跡分離技術是一種高效的中藥有效成分分離技術。
參考文獻
[1] 馬玉哲,張俊杰,李紅霞.中藥有效成分提取分離技術最新進展[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
[2] 周本杰,張忠義,石勇等,超臨界CO2液體萃取與分子蒸餾聯用技術提取分離川穹揮發(fā)性成分及其GC-MS分析[J].第一軍醫(yī)大學學報,2002,22(7):622-653
[3] 張忠義,雷正杰,黃昌全等,超臨界CO2分子蒸餾制備大蒜注射液[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2,22(10):581-582
[4] 范志剛.微波技術對麻黃中麻黃堿浸出量的影響.中成藥,2000.22(7):520
[5] 郝守祝.微波技術在大黃游離蒽醌浸提中的應用.中成藥。2002,33(1):23
[6] 潘學軍.微波輔助處理(MAE)研究進展.化學通報,2001,(5):7
【淺析中藥有效成分提取分離技術的最新進展】相關文章:
天然產物提取分離新技術的研究進展10-01
中藥炭藥淺析08-10
談北豆根提取物中有效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09-18
藍牙技術淺析07-13
試分析膜分離在中藥制藥中的應用進展09-27
淺析開展中藥臨床藥學中存在的問題10-29
關于RAID技術淺析09-19
中藥制劑技術分析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