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旅游資源文化內涵研究的論文
摘要:黑色旅游指“一種旅游者通過對黑色事件發(fā)生地的旅游景點或者模擬構造的黑色旅游情景的游覽,從而獲得滿足受教育、好奇。和受刺激等目的的旅游體驗活動。”關于黑色旅游的文化分析,目前還未發(fā)現有相關文獻,因而只是一個初探性研究,但鑒于黑色旅游本身的特點以及旅游者需求的變化,黑色旅游有望成為21世紀旅游業(yè)的新亮點。介紹了黑色旅游的概念、類型,對黑色旅游資源進行了文化分析,從而發(fā)掘出黑色旅游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黑色旅游;文化;開發(fā)
1 黑色旅游發(fā)展現狀
1.1 國外黑色旅游的發(fā)展
黑色旅游已不是新生事物,比如基督教徒們早就作為朝圣者去了耶穌殉難處,古羅馬也早就存在了角斗士。1815年,滑鐵盧戰(zhàn)役的時候就曾有貴族在安全距離處觀看。美國內戰(zhàn)最早的戰(zhàn)場(現位于弗吉尼亞的馬納薩斯鎮(zhèn))在戰(zhàn)爭開始的第二天就作為景點出售了。“9·11”事件后,美國世貿中心廢墟也成了許多旅游者行程路線必不可少的部分。2005年,颶風襲擊新奧爾良,損失慘重。4個月過后,當地一家旅行社推出了“卡特里娜災難之旅”,立刻受到了媒體的關注,也受到美國游客的歡迎。作為對遇難者的懷念,每位游客所付出的35美元團費當中,有3美元直接用于災區(qū)的救助。
1.2國內黑色旅游的發(fā)展
在國內,黑色旅游由于其發(fā)展的階段性和敏感性以及中國傳統(tǒng)穩(wěn)健、內斂性格的束縛,使得黑色旅游在國內的發(fā)展受到了嚴重限制。5·12地震發(fā)生之前,國內還沒有推出關于黑色旅游的產品,理論研究也僅僅處于“是什么”的起步階段,然而,四川地震發(fā)生后,都江堰市借助于6月14日世界文化遺產日推出關愛世界遺產、感恩全社會震后特種旅游線路,每天限量接待游客,時間定為3個月,迎來了救援參與者代表與國內外嘉賓、各地游客共4000余人,他們成為都江堰震后第一批游客。
在理論研究方面,除胡傳東,羅仕偉以及李經龍,鄭淑婧對黑色旅游進行了開發(fā)探索外,蔡書良,鄒盛貴和許林,孫祖桐分別對災害性旅游資源和地震旅游資源等進行了探索。由此可見,黑色旅游的發(fā)展就像旅游業(yè)最初的起源一樣,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2 黑色旅游資源的審美文化發(fā)掘
2.1 自然災害黑色旅游資源審美文化發(fā)掘
(1)自然美。
黑色旅游資源自然美的文化內涵是人類自然審美感受的總結與升華,自然災害黑色旅游資源最大的特點是其沒有經過雕飾,在災難發(fā)生后,映入人們眼簾的是它自發(fā)的殘缺美,因而主張保存黑色旅游資源原狀,主張修舊如舊,就是這個道理,對于旅游者來說,這才是最難得的寶貴財富。如5·12地震的發(fā)生,導致四川很多地方成為一片廢墟,美麗的雁塞湖也由一個變成幾十個,由于山體滑坡以及泥石流等原因,使得植被遭到嚴重破壞。這在大多數人看來,是可怕的災害,但正是這些災害吸引了全世界人們的眼球,因為這是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難得一見的奇跡。因而人們希望親赴現場,看都江堰毀到什么程度,災區(qū)的人們是否度過了難關,以及搶救的人員都是怎么工作的……
(2)藝術美。
自然災害黑色旅游資源藝術美的基本特征是原始性。第一,這種藝術美是自然力形成的,沒有人工的雕琢,只有人類感性認識。如天坑地縫、天生三橋、統(tǒng)景溫泉、滑坡、泥石流、芙蓉洞、地震湖等。第二、災害旅游資源是藝術家進行藝術創(chuàng)造時選擇的原始材料。如繪畫藝術對斷層崖、滑坡體等自然景觀的選擇等等。自然災害旅游資源藝術美的情感性是人類對自然災害旅游資源認識后的主觀綜合感受,如對舍身崖、鬼愁澗、金佛山的藝術命名;對天坑、仙人洞的認識?傊匀粸暮β糜钨Y源藝術美是原始性、統(tǒng)一性和情感性的統(tǒng)一。
(3)科學美。
自然災害黑色旅游資源的科學美主要表現是“真”,包括科學活動過程和地理科學成果或形式表現出來的理論美、科學創(chuàng)造美和方法美。創(chuàng)造美指對自然災害旅游資源開發(fā)、保護、防災減災的創(chuàng)造性研究。如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整合開發(fā)理論、生態(tài)平衡理論?茖W方法美指對自然災害黑色旅游資源的考察認識方法、對災害旅游資源保護的實驗方法等。 2.2 人文的黑色旅游資源審美文化發(fā)掘
(1)悲壯美。
人文的黑色旅游資源的悲壯美主要體現在人類的精神氣概、現場的殘忍或悲哀、壯觀的氛圍上面。如9·11事件發(fā)生時,很多人都是剛剛走在上班的路上,或者是剛剛抵達辦公室,倒上一杯咖啡,打算開始一天新的工作。風姿綽約的世貿中心是紐約的一抹亮麗的風景,卻在短短幾個小時內灰飛煙滅,成為一片廢墟,停留在人們不可磨滅的記憶深處。3000多人在沒有一絲預兆的情況下就失去了生命,很多人在這頃刻之間失去了親人、朋友和家庭。這是一次泯滅人性的恐怖主義襲擊,這也是對人類文明的一次大挑釁。
該事件無論在規(guī)模上還是死亡人數上都是悲壯的,此事發(fā)生后不久,很多人仍然無法相信,回顧那種場面,仍然有種驚心動魄的感覺。而現在,世界各地的人前來此地,并非是幸災樂禍,而是想要親眼目睹災難現場,欲證實該事件確實已發(fā)生,恐怖主義確實就存在于我們周圍;亦或是對死者的無聲紀念和哀悼,總之,作為歷史的見證,它給人以警醒,它的悲壯美帶給世人更多的是教育意義。
(2)驚險美。
古羅馬的角斗士,是世人最早見證公眾死亡和屠殺的一種活動,從目前的旅游發(fā)展狀況來看,這種旅游形式是不提倡的,會遭到道義上的禁止。但是,必須看到,這種活動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某種需求,如驚險刺激。正是由于這種需求的'存在,才會發(fā)生滑鐵盧戰(zhàn)役時大量旅游者親臨戰(zhàn)爭現場目睹并記錄戰(zhàn)爭全過程的狀況,這在歷史上是第一次。除此之外,我國南京大屠殺期問,也有許多國內外游客在沒有安全保障的條件下前往南京,或是帶著好奇、探險,亦或是追尋刺激的動機,即使生命受到威脅,但這種驚險美卻不斷吸引著游客前往。5·12地震期間,許多志愿者、記者以及科技賑災人員在災區(qū)親自感受到了余震、滑坡還有泥石流帶來的恐懼和刺激,但很多人并未因為這些而放棄旅途,反而“越戰(zhàn)越勇”,可見黑色旅游的存在同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一樣成為必然。
(3)科教美。
黑色旅游資源是歷史的見證,是人性失敗的證據,它的科學意義、教育意義元不是我們對其開發(fā)的最好理由。人文黑色旅游資源的科教美主要體現在英雄事跡、愛國精神、崇尚科學等方面的教育性上,如戰(zhàn)爭或死者遺留下來的衣物、器械等的展示,不僅有紀念意義,更能激發(fā)人們的愛國精神和對民族文化的崇敬;又如,每年有成千上萬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旅游者前往蓋力普利(Gallipoli),他們也是參觀了一個戰(zhàn)場,但是跟滑鐵盧戰(zhàn)役不同的是,這個地方標志著他們國家開始的時間和地點,因而他們的動機主要是與愛國有關(Peter Slade,2003)。5·12地震發(fā)生后一個多月,中科院、中國地質大學等機構協(xié)作赴四川災區(qū)作了考察,該科技賑災活動讓人們對地震又有了更深的認識,對今后自然災害尤其是地震的預防無疑提供了指導。
同時,通過黑色旅游,能讓人們從人類的殘忍和惡性中醒悟過來,以及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要從黑色旅游中看到教訓,吸取經驗,把悲劇歷史重演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水平,這是黑色旅游資源開發(fā)的最大意義。
【黑色旅游資源文化內涵研究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