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a乱码,国产精品路线1路线2路线,亚洲视频一区,精品国产自,www狠狠,国产情侣激情在线视频免费看,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中學歷史教學的布白藝術運用論文

時間:2024-08-21 15:12:23 歷史學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學歷史教學的布白藝術運用論文

  摘要:“布白”是歷史教學中的一種策略,也是一門精湛的藝術,是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具體體現(xiàn)。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巧妙運用“布白”,因“白”利導,可以點燃學生思維的火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學歷史教學的布白藝術運用論文

  關鍵詞:歷史教學;“布白”;思維過程

  “布白”一詞源于中國傳統(tǒng)國畫藝術,畫家畫畫,總要留點空白,目的是留給欣賞者遐想的余地。一幅畫,如果畫面被全部填滿,一點空隙不留,那一定不是上乘之作。“布白”是處理空間問題的一個重要理論,也應用在許多藝術種類的表現(xiàn)手法上。同樣,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總給人太“滿”的感覺,時間也被占據(jù)得“滿滿”的,如果適當給學生一些“留白”,可能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教師的地位,猶如產(chǎn)婆,產(chǎn)婆也只是助產(chǎn),而不是自己生產(chǎn)。布白便是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生產(chǎn)”的最佳方式。

  一、在知識上“布白”,讓學生自我構建和完善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人面對一種不完全有缺陷或空白的格式塔(即“完形”)的刺激物,就會在知覺中情不自禁地產(chǎn)生一種急于要改變它們并使之產(chǎn)生成為完美結構的傾向,從而形成積極主動地去“填補”“充實”的心態(tài),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他們探究并解決問題的興趣。例如學習經(jīng)濟全球化歷程。根據(jù)史料筆者問學生,世界經(jīng)濟全球化是當今時代從天而降嗎?帶著問題,開始對經(jīng)濟全球化的過程進行了回顧,以表格形式總結已經(jīng)學過的與全球化有關的知識點,讓學生思考它們與全球化趨勢的關系。大多數(shù)學生用了十分鐘完成,從思維角度,這種“留白”有利于思維的敏捷性,從記憶的角度,有利于學生鞏固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點。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有經(jīng)驗的老師往往只是微微打開一扇通往一望無際的知識原野的窗子!痹谡n堂上,把某些知識有意識地留下不講,給學生暫時性的知識“空白”,這就會使學生迫不及待地在廣闊的知識海洋中去尋找,去發(fā)現(xiàn)。這種“填補”的意識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使其高度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例如:中國歷史上對于人物評價變化最大的當屬孔子。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子被推崇為圣人。西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被奉為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魏晉南北朝時期,和佛道兩教逐漸融合,出現(xiàn)三教合流的趨勢。宋元時期進一步把孔子神化,用改造的儒學思想為封建統(tǒng)治服務。至明清,儒學的主流地位始終沒有改變。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為了當皇帝,掀起了“尊孔復古”的逆流。這些都是歷史上對孔子和儒家思想推崇的史實。也有對孔子批判和否定的,有哪些?為什么不同歷史時期出現(xiàn)對孔子的毀譽不一?筆者沒有直接給出所有的回答,只是幫助學生搜集部分有效的學習資源,留出空白讓學生去搜集、整理、歸納(比如否定孔子的有新文化運動中,一些資產(chǎn)階級民主激進分子在他們主張中提出“打倒孔家店”)。學生搜集有關史料,通過獨立思考,對歷史人物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斷。通過知識的“留白”可以培養(yǎng)學生提高自己的歷史分析能力,在搜集和整理相關資料中,感悟歷史是豐富多彩的,在運用抽象思維對史料進行辨析中,建立信實的論證體系,從而形成自己的見解。

  二、在思考上“布白”,讓學生的思維過程充分展現(xiàn)

  “教師中心論”“教材中心論”在中國有很大影響力。在此影響下,依賴教師,迷信教材成了不少學生的學習模式。上課“認真”地聽講,“勤奮”地做筆記,“苦苦”地背教材。從表面上看,學生在一系列行動中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大腦始終處于“休眠”狀態(tài),未曾活躍起來,去積極面對知識和問題。一問題設置后,學生即在心理不平衡以致劇烈沖突而又積極渴求解決矛盾之時也正是孔子所謂的“憤”“悱”之時,對此,教師應及時相機誘導,使學生能領悟到“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有利于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點燃智慧火花,這就需要設計問題,給學生一段空白去思考,去探究,是布白恰如其分,與學同步,和諧統(tǒng)一。例如,在講到“重農(nóng)抑商”政策時,重農(nóng)抑商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經(jīng)濟政策,學生對這個知識點已經(jīng)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從“是什么”的角度,教學任務已經(jīng)完成。筆者并不滿足于此,進一步提出,既然重農(nóng)抑商,那么宋朝的商業(yè)為什么空前繁榮,學生一楞,這一楞,“布白”的作用就大,學生表面凝神屏息,而頭腦卻翻滾奔騰、天馬行空。這樣通過創(chuàng)設疑難,把學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讓學生隨著歷史知識的展開,積極思考。緊接著筆者又提出,西歐的封建統(tǒng)治者不僅沒有“重農(nóng)抑商”,反而采取重商主義,積極發(fā)展工商業(yè)。為什么中西封建統(tǒng)治者對待商品經(jīng)濟采取了相反的態(tài)度呢?這樣的課堂提問,在思考上“布白”,使學生經(jīng)歷智力加工的過程,得到思維層次的升華,比教師“滿堂灌”來得深刻。思索上的“布白”適時設置也可用在化解如何理解抽象的概念性知識的難題。例如,為了理解孔子“仁”的內(nèi)涵時,筆者以一則故事情景切入:春秋時候,有一個魯國人三次參加戰(zhàn)斗都當了逃兵,當他第三次被抓回來時,將軍問他為什么總是開小差,他說:“我家中只有一位老母,我要是戰(zhàn)死了就沒人養(yǎng)活她了。”這時,筆者問學生如果你是那位將軍,你會如何處置?原因?在此,筆者沒有馬上將大將和逃兵的故事結局直接和盤托出,而是巧妙“布白”,賦予學生歷史當事人的身份,讓他們設身處地去思考“大將軍將會怎么做”“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我(學生)如果是那位大將軍會怎么做?”由此,學生來了興趣,表情興奮,由“布白”帶來的積極思索和角色體驗使學生參與著學習活動,也就間接參與著“歷史”,感受和體驗著歷史。隨后,筆者因勢利導,在說出將軍的仁愛處理后引出孔子怎么看待此事,進而引出知識核心“仁”的概念,有了前面適時“布白”帶來的積極思索和感性知識的鋪墊,可以使學生由表及里,由歷史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特征理解這一知識主題。

  三、在情感上的“布白”,喚起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

  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歷史課堂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教學活動的材料。但并非學生只要通讀教材就可以達到感情升華、情感內(nèi)化。在教學中通過適當“布白”喚起學生內(nèi)心積極的情緒體驗。在講到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中的海峽兩岸關系的進展這一目,對于統(tǒng)一是兩岸人民的人心所向筆者沒有簡單的說教,而是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半斤香油》。教室異常安靜,我適時展示余光中的詩《鄉(xiāng)愁》,沒有多余的話語,就在這短暫的半分鐘,學生的感情得到了升華,鄉(xiāng)愁——民族的心結,祖國統(tǒng)一是兩岸人民的民心所向的認識和情懷在每個人的心中涌動著,兩岸一家親油然而生。在情感體驗的高峰中獲取知識,其效果勝于空洞的說教。在講到世界大戰(zhàn)時,課本對大戰(zhàn)的教條化敘述模式使得戰(zhàn)爭缺乏真實的矛盾沖突,部分學生甚至對戰(zhàn)爭表現(xiàn)為興奮、刺激,這對情感態(tài)度與正確價值觀的形成也沒有構建作用。為了讓學生感受到一個有真實人物的苦與痛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筆者選擇了《鋼琴家》這部二戰(zhàn)題材電影作為切入點!朵撉偌摇凡⒉皇翘摌嬜髌,它是根據(jù)波蘭鋼琴家斯茲皮爾曼的紀實回憶錄改編。筆者精心選取部分片段:瘋狂的屠殺每天都在進行,當看著族人、家人一個個被殘酷的殺害;當每天躲在暗無天日的房間里,害怕被世界所遺忘,但唯獨遺忘才能生存;當一條番薯甚至一粒米也成為生命延續(xù)的動力……看到畫面,學生屏住呼吸,深深震驚于生活在那個戰(zhàn)爭年代的人,他們心理上到底承受著什么。我沒有給學生什么固定的啟示,在課堂上大膽“留白”,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在真實的歷史細節(jié)中去自己感受和思考,給他們思維的起點,但沒有限定他們思維的終點。從課后學生提交的感想,有的收獲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有的收獲珍惜和平的想法……產(chǎn)生很多人性的共鳴,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歷史教學中的人文追求。教師課堂的“布白”,對學生而言,是其實實在在的思索、考慮的過程,是其實施信息內(nèi)化、強化的過程,是充實頭腦的時刻,同時無聲引導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有些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學節(jié)奏較快,學生沒有喘息的機會,疲勞、注意力分散隨之而來,教師累,學生也累,效果卻不好。有時只須寥寥數(shù)語,加上足夠的“布白”讓學生思考片刻,順應學生的思維走向,學生既能在學習過程中享受到智慧和樂趣,又完成并超越原定目標,歷史課就能達到一種出神入化的境界。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周云華.“瘦”“漏”“透”——歷史復習良策[J].中學歷史教學,2014(4).

  [3]于友西.中學歷史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夏輝輝.問題解決:歷史教學課例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丁念金.新課程課堂教學探索系列之問題教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6]黃牧航.歷史教學與學業(yè)評價[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

 。7]任長松.探究式學習——學生知識的自主建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作者:藍志雯 單位:漳州薌城中學

【中學歷史教學的布白藝術運用論文】相關文章:

論教學布白的藝術08-10

淺析留白藝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6-25

中學歷史教學中多媒體資源的整合與運用論文10-23

保羅?克利的藝術理論運用論文10-14

藝術設計專業(yè)教學中通感的運用論文10-08

聲樂教學中氣息運用之我見藝術論文09-04

中學歷史的教學論文09-07

中學歷史教法在實踐中的運用論文10-02

網(wǎng)頁設計中視覺留白藝術的運用09-12

影視音樂藝術形態(tài)的運用論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