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a乱码,国产精品路线1路线2路线,亚洲视频一区,精品国产自,www狠狠,国产情侣激情在线视频免费看,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高中歷史教學變化對師資需求的影響分析

時間:2021-03-15 13:42:03 歷史學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高中歷史教學變化對師資需求的影響分析

  基于高中歷史新教材內容結構的變化,對歷史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高中歷史教學變化對師資需求影響探析的論文范文,供大家閱讀借鑒。

高中歷史教學變化對師資需求的影響分析

  教育部于2003年頒布了《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此后,在全國各省份漸次推開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特別是在2012年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為中心的新一輪課改啟動以后,高中歷史教學較之傳統(tǒng)教學在教師教學觀念與方式、學生的學習觀念與方式以及教學內容體系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變化之后的高中歷史教學對歷史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教學技能等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在學生培養(yǎng)上更加注重“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據此,各地市高中對所招聘歷史教師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與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熱火朝天的現象不相匹配的是高校歷史教學改革的冷鍋冷灶,高師院校歷史專業(yè)對改革的呼聲很大,但現實中很多學校要么進行了小打小鬧式的改革,要么沿襲傳統(tǒng)的培養(yǎng)模式,總體上并未隨高中歷史教學需求適時而變,從而導致了高中歷史教師現實需求與高師院校歷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錯位。對此,了解高中歷史教學的變化有利于高師院校進行針對性教學改革,不斷適應市場對高中歷史師資的需求。

  一、高中歷史教學的變化

  在新的高中歷史課程改革中,教學內容上由過去的通史體例轉變?yōu)閷n}體系;教學方法上由過去教師“一言堂”式的課堂主宰轉變?yōu)樽⒅貙W生對課堂教學過程的參與,高中歷史教學由此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體系的變化

  1.結構體系模塊化。新課改實施之前的高中歷史教材是按通史體例編寫的,它以時間為經、以史事為緯,不間斷地記敘了自古及今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內容的歷史,在敘述中體現歷史發(fā)展的脈絡與變化,比較容易反映出同一時期各個歷史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由于初中和高中都進行通史教學,盡管初、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內容深度和側重點不同,但基本結構以及教材內容重復較多。而新課改后現行高中歷史出現了人民版、岳麓版、人教版和大象版四種版本,每個版本的結構體系都采用了“模塊+專題”、“必修+選修”的框架結構設計。必修部分將整個人類歷史分為政治史、經濟史、科技文化史三個方面,把重要的歷史知識按照《政治文明歷程》、《經濟成長歷程》、《文化發(fā)展歷程》三大專題模塊進行重組;而選修部分包括六個既相互獨立又有內在知識聯(lián)系的模塊,建構了一種全新的歷史學科教學體系。這種專題式的編排方式盡管優(yōu)勢明顯,但也具有時間跨度大、容易引起學生歷史概念的倒錯等問題,這就需要教師整合相關教學內容,通過合理取舍以強化主干知識,從而對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史學觀念更新,內容多學科交叉。新課標理念下的高中歷史教材,在史學觀念方面也吸納了新的學術成果。與傳統(tǒng)高中歷史教材內容運用的是史學界已成定論的知識和觀點相區(qū)別的是,新課標教科書及時跟蹤并反映了歷史學科的發(fā)展趨勢,及時地吸收歷史研究的新成果,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性,“要讓人一看就知道是新世紀的歷史教科書,而不是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教科書”.[1]高中歷史新教材中將中外文明發(fā)展與演進進行了聯(lián)系與比較,充分體現了文明史觀;高中歷史新教材按照“古今貫通、中外關聯(lián)”原則,用一系列專題展示了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全景,充分體現了全球史觀;高中歷史新教材中“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fā)展”和“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兩個專題的編寫滲透了現代化史觀。由此可見,新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反映新的史學研究成果的載體,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同時,高中歷史新教材增強了思想文化史、社會生活史、科技史和教育史等方面的內容,打破了老教材中過于注重政治史和經濟史教學的結構設計,實現了多學科內容的交叉滲透。史學觀念的更新和教材內容的多學科化也對教師的知識儲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師角色的轉化

  基于高中歷史新教材內容結構的變化,對歷史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新課改提出的“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目標,要求教師不僅傳授歷史知識,更要教會學生把握歷史學習的規(guī)律,讓學生成為歷史學習的主人。在此情況下,教師的角色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

  1.教師變成了布控全局的課堂總“導演”.新課改后,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化,它不再是教師“單向傳遞”為主的說教式的教學模式,而是“以人為本”,使學生變成歷史課堂的“主人”,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不再是課堂教學活動的被動參與者,而是帶有極大的自主性與主動性,他們依據初中歷史學習中已有的`知識、經驗、思考與認知,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參與課堂教學,這就要求高中歷史教師改變一以貫之的“課堂主角”的身份地位,變革以課堂講述為主的教學模式。新課改后的高中歷史教師就像是課堂總導演,布控課堂全局,既可以打破教材結構,適當進行內容整合,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也可以把課堂學習內容等具體任務分配給學生去“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設計中預設的程序與課堂節(jié)奏適時與學生互動和交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據此,新課改對高中歷史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要求大大提高。

  2.教師成了掌握多種現代教學技能的“行家里手”.新課改前,多媒體教學在歷史教學中已廣泛應用,但制作要求簡單,大多只是在課件中嵌入歷史圖片、聲音、視頻等,運用方式單一,教學課件的播放技術要求很低。但新課改以后,教學和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對教師與網絡媒體相關的技能要求相應提高。譬如,在課件制作中,不僅需要教師收集必要的歷史圖片和相關素材,而且需要教師掌握軟件處理技術,根據授課內容處理圖片、視頻等內容;為了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整個歷史知識點的把握,必須熟練完成對目錄區(qū)的設計;為了方面學生課下進行自主學習,必須掌握歷史網站建設技術。此外,還有高中歷史教學中新興的營造“微教學資源環(huán)境”的“微課”、能夠提供學生網上自主進行歷史快樂學習的“慕課”等,凡此種種,說明高中歷史教師只是簡單掌握課件制作技術已遠遠不夠,成為電腦網絡與教學相關技術的熟練工乃至專家已成為一個優(yōu)秀歷史教師的必備技能。

  (三)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

  傳統(tǒng)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更注重歷史知識的傳授,這種“師講生聽”教學模式下的高中生大多是處于依從地位的“學習者”,而基于新課改充分發(fā)揮學生歷史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的要求,其學習方式發(fā)生了以下變化。

  1.合作探究學習成為重要的課堂學習方式。新課改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被動性,使學生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中參與歷史課堂教學過程,盡情發(fā)揮其主體性和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其歷史問題的探究能力和科學嚴謹的史學態(tài)度。有鑒于此,許多學校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都根據課改要求和自身情況創(chuàng)立了獨具特色的合作探究學習方式。以山東省為例,如濰坊五中的“自主;ブW習”型課堂教學模式、費縣一中開展的“3·1·5”高效課堂以及昌樂二中的“271”模式等都注重了高中生歷史學習中自主性和主動性的發(fā)揮。提高合作探究學習實效性的關鍵在于歷史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根據教學重點和難點、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歷史基礎精心設計適于探究的問題;適當補充或引導學生自主查找與探究問題相關的歷史資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恰當設計合作小組規(guī)模、根據學生數量和探究主題選擇交流模式。在此過程中,教師的總體調控成為這種教學模式成功與否的關鍵。

  2.課外學習方式多樣化。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2]但如何在學生的歷史學習中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則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近年來,各地高中歷史教師和相關研究人員進行了多向努力,探索出一系列新的歷史課外學習方式,如網絡課堂、歷史問題專題研究、撰寫歷史小論文、舉行歷史故事演講比賽、編寫歷史小雜志、舉辦歷史話劇表演、辯論賽以及新興的“微課”“慕課”等等不一而足。上述學生歷史課外學習方式的轉變也要求教師具備多種技能以便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

  二、適應高中歷史師資需求的高校應對策略

  目前,各高師院校歷史專業(yè)的教學改革主要著眼于專業(yè)課課程設置的調整、專業(yè)基礎課、選修課與必修課、公共課與技能課課時比例的變動、教育實習環(huán)節(jié)的加強等方面,鮮有根據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變化的對應性改革,從而使得高校歷史專業(yè)培養(yǎng)出來的師資在入職以后很難在短期內適應職業(yè)角色,出現了知識和技能方面的短板,也影響了培養(yǎng)院校的信譽。為了提高專業(yè)歷史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提升市場需求的適應性,根據新課改以來高中歷史教學的變化,高師歷史專業(yè)需要采取以下應對策略。

  (一)調整系列選修課設置,增設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等課程模塊

  歷史學科包羅萬象,正如馬克思所說:“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3]關于所培養(yǎng)人才的專業(yè)素養(yǎng),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是這樣規(guī)定的:“有一定科學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有深厚的歷史科學知識和較為完善的知識結構的中學歷史工作者”[4]對于高師歷史專業(yè)學生而言,扎實的歷史專業(yè)素養(yǎng)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歷史專業(yè)“完善的知識結構”則應該適時而變,應該根據高中歷史師資的知識需求不斷調整課程設置。

  據調查顯示,目前大多數高校歷史專業(yè)的必修課(核心課)主要是按照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文件設置的,它包括“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通史、中國文化史、中國經濟史、中國思想史、中國史學史、史學概論、中國社會生活史、版本目錄學、訓詁學、史源學、史學論文寫作、歷史教學論、自然科學基礎等”[5].高師院校歷史專業(yè)對上述專業(yè)基礎課的設置,盡管有課時多少的差異,但總體差別不大,然而選修課的設置則千差萬別。如華東師范大學專業(yè)核心課程之外的拓展課程主要開設了佛教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國鄉(xiāng)村社會問題研究、古代希臘文明史、猶太文明史、世界民俗與社會文明、中國婦女史、世界近現代史問題探討、明清以來中西文化交流史、德國社會史、中國戲曲與上海都市文化、傳統(tǒng)時代江南的社會與經濟等;陜西師范大學在專業(yè)基礎課之外的專業(yè)限選課模塊中只開設了中國古代史系列(包括中國古代思想史、中國古代經濟史與中國古代文化史)、中國近現代史系列(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專題、中國近現代思想史和中國近代社會史)和世界史系列(包括西方政治思想史、現代國際關系史和世界現代化進程);華中師范大學在專業(yè)選修課中主要開設了政治學、中華元典導讀、中國文化史、封建文明史的宏觀演進、西方文化史、社會學、古代漢語專題、中國近代經濟史、世紀中外關系史、文化人類學、德國精神與文化、日本史、美國史、近現代國際關系史、世界城市史、中印社會比較研究等;首都師范大學在專業(yè)方向課程中主要開列了中國史序列(包括歷史文獻學概論、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國古代文化與生活史、晚清改革與革命、中國科舉制度史、敦煌學概論、中國古代斷代史、民國社會史、新文化運動史等)和世界史序列(包括全球史導論、西歐中世紀基督教文化、西方古典文明、國際關系史、美國現代化歷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史、英法俄日國別史、歐洲經濟社會史、世界宗教問題等).據此可以看出,高師院校歷史專業(yè)基礎課之外的課程開設,一是凸顯了各院校的研究特色,二是注重了地方特色,極少跟蹤高中歷史新課改的精神進行課程設置的改革與調整。

  在處于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領先地位的江蘇省,一些專家通過對部分高校歷史教育專業(yè)師生以及新入職中學歷史教師進行跟蹤調查后發(fā)現,“相當數量的高校教師和師范生對中學歷史新課程改革基本上不太了解、不甚關心;中學歷史新課程知識在高校的教學中僅僅涉及少數內容;大多數中學歷史教師都認為高校的課程內容嚴重滯后,不能適應目前中學歷史教學的需求”.[6]根據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結構體系的變化,為了提高歷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中知識體系的適應性,高師院校歷史專業(yè)急需在限選課設置中優(yōu)先增設政治史(包括政治學概論、中國政治制度史、西方政治制度史、國際共運史等)、經濟史(包括中國古代經濟史、中國近現代經濟史、中國社會史、世界近現代經濟史等)和文化史(包括中國文化史、西方文化史、中外科技史等)課程模塊,其次,在任意選修課中,可以體現各院校的研究特色、地方特色或與高中歷史選修課相對應的課程。

  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得以建構“完善的知識結構”,做好入職以后的知識應對。

  (二)強化、完善教育實習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熟悉高中歷史教學的整個流程

  根據現行高師歷史專業(yè)教學計劃,有關教育實習的時間規(guī)定多為六至八周。同時,由于條件的限制,某些學校的教育實習采取了學生自由聯(lián)系實習學校、放羊式的分散實習,這種方式由于缺乏教師的針對性指導使得學生教學技能的訓練往往流于形式。盡管有些高師院校選擇集中實習的方式,其實習年級多為高中一年級,由于實習時間較短、一所學校接納的實習生過多,而作為普修的高一歷史課根據教學計劃每周只有兩節(jié)課,這就意味著每個實習生在整個教育實習期間大約只能上2-3節(jié)歷史課,結果絕大部分學生得不到充分有效的教學技能訓練,實習效果可想而知。同時,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普遍存在實習方式單一的問題,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實踐,熟悉一般的高中歷史教案的編寫和從導入到總結鞏固的授課流程,而對于高中歷史教師課前準備階段,譬如教學資料的收集、歷史課件的制作、導學案的設計、教研室集體備課等環(huán)節(jié)參與很少或基本不參與;對于課堂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不會駕馭;對于學生課下歷史學習的多種方式沒有實際參與,因此,這些問題導致歷史專業(yè)學生的教育實習遠遠達不到對學生各種教學能力培養(yǎng)的目的要求,導致了普遍性的“入職困難”.縱觀當今發(fā)達國家?guī)煼渡逃龑嵙暤臅r間安排,其共性特點是教育實習時間長且時間安排靈活。

  如美國包括“模擬實習、早期實地經驗和教學實習”三種類型的教育實踐活動累計長達一年之久;英國教育學院的學生必須參加時長約24周的教育見習和實習;“法國師范院校將教育實習安排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共486學時,占兩年培訓總時數的25.7%,還有一周不占課時的校外教育機構實習”,[7]這也說明了教育實習在師范生培養(yǎng)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借鑒西方國家的做法,結合我國的具體實際和歷史專業(yè)特點,強化教育實習環(huán)節(ji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適當延長實習時間,可將一個學期用以實習,讓學生熟練掌握高中歷史教學從備課、上課到課后組織學生延伸性歷史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技巧;二是分類管理,采取機動靈活的實習方式。對于能力較強、平日有多種教學實踐機會的學生可以分散實習,指導教師加強過程指導和監(jiān)控;對于語言表達不暢或心理素質較弱的學生可以實行集中實習,以便使指導教師強化對這部分學生的指導與訓練;對于整體素質高且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到相對偏遠的農村中學實行“頂崗實習”.總之,強化教育實習環(huán)節(jié),可以使學生做好入職以后的各種歷史教學技能應對。

  (三)根據高中歷史師資需求,培訓提高學生的多種教學技能

  在我國高師歷史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中,一般包括公共課、專業(yè)基礎課、教育教學技能課等幾大系列,其中專業(yè)基礎課和公共課所占課時比例偏高,最能體現高師特點的教育教學技能課程所占比例普遍偏低,而許多發(fā)達國家同類院校的教育類課程則占到40%-60%.[8]顯而易見,專業(yè)課比例過重、教育類課程比例過少是長期以來高師歷史專業(yè)課程結構的主要缺陷之一。目前,各高師院校歷史專業(yè)普遍增加了教師教育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比例,開設了各種類型的教師教育課程。如華東師范大學開設的教師教育課程主要有現代教學技術培訓、歷史教學法、教師口語;陜西師范大學教師教育課程模塊主要有現代教育技術學、歷史教師職業(yè)技能、歷史教學論、歷史教學多媒體實用技術等;華中師范大學與教師教育相關的課程有歷史教育學、教育技術學、計算機操作技能、書法史與書法藝術、微格教學法、班主任工作的技能技巧等。上述教育教育課程的開設說明高師院校歷史專業(yè)普遍加大了對學生從師技能的培訓,但是,也存在一些普遍性缺陷:一是教師教育課程開設的類型相對單一,難以滿足中學歷史師資多方面的技能需求;二是跟隨中學歷史教學改革而進行的調整與變化較少。

  根據高中歷史教學的變化,為了向中學輸送合格的歷史師資,高師院校歷史專業(yè)應不斷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課程設置,首先增設一些中學歷史師資所需的教師教育技能課,如“歷史網絡課件制作與專業(yè)網站建設”、“歷史雙語教學口語訓練”以及“歷史課外活動指導方略與技巧”等;其次,根據高中歷史教師多方面的工作要求,開設“中學班級管理”等課程;再者,根據中學歷史教師招聘的面試需求,開設“歷史說課技巧”等課程。此外,為了配合各種技能訓練,還可以在各個年級不同層次的同學中開展講課以及說課比賽,讓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和說課技能從理論落實到實踐,熟練掌握各種教學技能。

  新一輪中學歷史課程改革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在歷史教學中致力于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學會自主學習、研究歷史的方法。立足中學歷史教學目標、基于當下高中歷史教學的種種變化,對于以培養(yǎng)合格中學歷史師資的高師院校歷史專業(yè)而言,適時而動,不斷完善培養(yǎng)方案,適當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實現高師歷史教學與中學歷史師資需求的完美對接成為各項改革的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朱漢國.論高中歷史課程新變化[N].中國教育報,2006-4-28(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6.

  [4]張保同.略論高師院校歷史學專業(yè)課程體系建設與中學歷史教學的互動[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2):120-121.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目錄和專業(yè)介紹[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1998:103.

  [6]朱煜.新課改背景下歷史教師教育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課程·教材·教法,2005(11):85-90.

  [7]劉元根,季凌云,程小華.師范院校教育實習改革探索[J].孝感學院學報,2004(5):110-113.

  [8]曹金祥.高師歷史教育專業(yè)課程設置的現狀及其改革設想[J].山東。菏澤師專學報,2001(1):71-74.

【高中歷史教學變化對師資需求的影響分析】相關文章:

伴奏音樂對舞蹈教學的影響分析論文06-20

需求分析對商務英語教學的應用的論文01-13

自主感悟的翅膀對教學的影響分析論文07-31

教學軟件開發(fā)需求的分析08-20

國民對酒店營養(yǎng)配餐的需求分析10-18

關于伴奏音樂對舞蹈教學的影響分析的論文06-20

教學軟件開發(fā)需求分析08-17

教學軟件開發(fā)需求分析08-17

對影響跨欄技術要素的分析09-19

移動網絡教室對教學的影響分析論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