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a乱码,国产精品路线1路线2路线,亚洲视频一区,精品国产自,www狠狠,国产情侣激情在线视频免费看,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晁公武兄弟在渝事跡考上

時間:2023-03-02 23:43:54 歷史學(xué)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晁公武兄弟在渝事跡考上

  
  [論文關(guān)鍵詞] 晁公武;晁公遍;州;三峽地區(qū);差異
  [論文摘要]
南宋初期,出自北宋中原文化世家的晁公武、晁公遍兄弟曾經(jīng)流寓巴渝地區(qū)。州是他們?nèi)雿{后的立身之地和出入巴蜀的重要依托。州、恭州、合州、梁山、夔州等地都是他們仕宦的地方。他們曾游歷過白鶴梁、豐都觀等峽中名勝。晁公遍長期生活在三峽地區(qū),曾揭露和抨擊當?shù)亍吧泄矶搿钡娘L(fēng)習(xí)。晁氏兄弟在渝的活動為他們的、學(xué)術(shù)建樹奠定了基礎(chǔ),客觀上有利于發(fā)達的在上述地區(qū)的和南北文化的交流。

  
  晁公武,字子止,號昭德先生,生卒年不詳,南宋前期著名文人,其傳世名著《郡齋讀書志》是我國第一部私家目錄學(xué)著作,具有重要的學(xué)術(shù)價值,對后世影響甚大。晁公遡(1116—?),字子西,號嵩山居士,又號箕山先生,著述甚多,今存《嵩山集》。他們都出自北宋久負盛名的中原文化世家——晁氏家族,其父即為北宋末年著名文學(xué)家晁沖之(?—1126)。晁氏世居京城開封昭德坊,“垂百馀年不遷”(《梁山縣令題名記》)。由于靖康之難與北宋的覆亡,晁公武兄弟被迫南渡流亡,輾轉(zhuǎn)進入夔門,在州、豐都、梁山、恭州、夔州等今屬重慶直轄市的巴渝地區(qū)度過他們的青壯年時代,并由此出鎮(zhèn)西蜀,走向南宋朝廷:晁公武后來官至敷文閣直學(xué)士、四川安撫制置使、臨安府少尹,晁公遡官至成都府路提點刑獄、兵部員外郎。“晁氏自迥(公武五世祖晁迥)以來,家傳文學(xué),幾千人有集。南渡后則公武兄弟最為知名!(四庫全書《<嵩山集>提要》)可見離開世代生息的北方家園和封建文化中心,晁氏兄弟在偏遠的巴蜀地區(qū)仍建樹了無愧于晁氏家聲的文學(xué)、學(xué)術(shù)業(yè)績。晁公武在榮州(今四川榮縣)《郡齋讀書志》,卒葬嘉州(今四川樂山)的事跡多為人知,但晁氏兄弟早年在渝這段成長經(jīng)歷卻無人探討。顯然,弄清這段,對于理解晁氏兄弟的文學(xué)、學(xué)術(shù)成就,對于了解巴蜀歷史文化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價值。
  
  一、州及白鶴梁
  
  出生于北宋王朝京畿地區(qū)的晁公武兄弟西入夔門,完全是出于避難逃生,“避世以違害”(《憫孤賦》)。公元1126年靖康之變發(fā)生時,其父晁沖之“惟國之憂,不忍舍而去,留佐東道,師敗于寧陵”,以身殉國;公武兄弟被迫逃離京城的家園,“兄弟扶攜而東”(《送子嘉兄赴達州司戶序》)。在艱難地渡過淮、泗后,他們先去到江南,但那些昔日曾得到父親周濟的達官顯貴并沒有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予既孤,年益壯,家益窮,空視當時先君之友猶半在,然頗珥筆持橐侍禁中,甚寵,不復(fù)記憶往事,以一字慰問其孤者!ブ畺|游吳楚,彷徨不知所稅駕,始徑蜀道!(《送王子載序》)可見他們是在南宋王朝的中心地區(qū)無以安身的情況下入蜀的。
  諸多跡象表明,公武兄弟入蜀之初的目的地應(yīng)為陵,他們在巴蜀地區(qū)可考的最早行跡也在陵。這當與他們當時在州做知州的“孫姑丈”密切相關(guān)。公迦后來一再回憶說:
  某生十一年而孤,為孫姑丈所,已恨不及其存時報之。(《上張待制子》之五)
  某生十一年而孤,為孫州教育,已恨不及其存,有以報之。(《上查運使子》之五)
  此“孫姑丈”、“孫州”就是時人喻汝礪在為其父詩集作序時提及的“陵太守孫仁宅”(喻汝礪《晁具茨先生詩集序》),紹興十年(1140)至十二年(1142)前后為州知州。不難推知,在晁沖之罹難之后,尚未成人的晁公遡兄弟得到姑父孫仁宅的呵護、教育,州也就成了他們當時的安身之所。這從晁氏兄弟早年在州頻繁出入的行蹤可以得到印證。
  至遲紹興八年(1138),公遡已“客于是邦”(《定慧院記》),應(yīng)約為州屬縣樂溫佛寺定慧院作記。紹興九年二月初七日,公武與友人張仲通等參觀陵名勝白鶴梁,并于本年在此結(jié)識父執(zhí)喻汝礪(喻汝礪《晁具茨先生詩集序》);同年十月,公遡自陵去梁山(今重慶梁平)做縣尉(《梁山縣令題名記》),次年八月又回到陵(《予己未十月二十有二日去上。越明年,八月二十有八日以事再來,觀山川之勝無異于昔,而予之幽憂抑郁亦自若也》)。紹興十年正月十九、二十日,公武曾兩次游歷白鶴梁并留題,其中前一次是隨姑父孫仁宅、弟弟公退、公適和其他親戚朋友:
  紹興庚申首春乙未,忽報其出,聞之欣然,庶幾有年矣。邀林琪來觀,從游者八人:張仲通、高邦儀、晁公武、姚邦孚、仁宅之子允壽、公武之弟公退、公適、邦儀之子祖?な貙O仁宅題。(孫仁宅《白鶴梁刻石》)據(jù)《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三十四,紹興十年春正月“是月丁丑朔”,故“首春乙未”當為正月十九日。后一次是晁公武“邀外兄高邦儀、外弟孫允壽、弟公榮、公退、公適、侄子員、表侄高寧祖、甥王掖仝觀石魚”。可見此時隨同公武、公遡兄弟投奔孫仁宅的,還有弟弟公退、公適和晁氏另一支晁端禮之孫晁公榮及其他親族。
  紹興八年應(yīng)該還不是他們投依孫姑丈的最早時間,同時也不是他們?nèi)藣{客居的時間上限。因為這年公迦已二十三歲,考中進士,“為孫州教育”云云當在他成年以前。同時,公迦在任眉州知州途中曾云:“客游三十年,不出焚與巴!(《自過犍為山水益佳》)公遡紹興三十一(1161)年五月,以左承議郎始知梁山軍!袄^此之官梁山(知梁山軍)……既二年,復(fù)易守是邦(指眉州)”(《答蘇小溪柬之四》)。這說明隆興元年(1163)他已在眉州任上。據(jù)此上推,他大約在紹興三年(1133)左右已至三峽地區(qū),當然這里“三十年”可能并非確數(shù)。但如果考慮到晁公武紹興二年(1132)中第的情況,那么他很可能也應(yīng)該如公迦考進士一樣,當是在入峽后由“郡國推上”考取進士,而這在他們當年流落吳楚的顛沛流離中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他們在紹興初已入峽是可以認定的。
  公武出仕比弟弟公遡略晚。他“初為井度屬官”,而井度做四川轉(zhuǎn)運使始于紹興十年閏六月,終于紹興十五年四月。這也就是公武初官的上下時限。從公武紹興九年、十年在陵的行跡來看,他也應(yīng)是從陵去到井度幕下的?途陵期間,晁公武還做了收集整理父親遺稿的工作:紹興十一年九月喻汝礪在武信(今四川遂寧)應(yīng)公武之約為沖之詩稿《晁具茨先生詩集》作序時,公武已將亡父戰(zhàn)火劫余的詩稿編完,得“歌詩二百許篇”,并已交由孫仁宅“(雕刻)諸忠州豐都觀,林水之間矣”(喻汝礪《晁具茨先生詩集序》);這樣一個過程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既非短時間所能完成,又是公武在來武信之前就已在豐都觀刻迄,因此結(jié)合他紹興九年、十年在州的行蹤,公武整理遺稿的地方理應(yīng)推定為與豐都觀相鄰的客地州。該詩集也是后世所能見到的晁沖之唯一的文集。顯然,晁公武和孫仁宅在州這些活動對于保存晁沖之的文學(xué)成果和彰顯其名節(jié)具有重要的意義。
  當年客處州的公武兄弟以及他們的內(nèi)外親族人數(shù)自是不少,其中恐怕要數(shù)晁公迦與州緣分最深。紹興十四年(1144)歲末他游覽白鶴梁并留下《觀石魚記》,次年他在陵縣令任上。后來他又在陵擔(dān)任州軍事判官(《程氏經(jīng)史閣記》),得到知州程敦書的賞識和舉薦:“我官陵,乃為公知。薦我于朝,遂致登茲!(《祭程州文》)并且為州立程頤祠堂而作《州伊川先生祠堂。
  
  二、豐都觀
  

  南宋范成大載云:“豐都觀,在豐都縣后三里平都山,舊名仙都觀。相傳前漢王方平、后漢陰長生得道處!焙髞沓蔀閸{中勝跡,宋代文人過往此地鮮不登臨題詠。這里西鄰州,客于州的晁氏兄弟自然也對此充滿向往之情,晁公迦兩首詩作就充分表達了他們這種渴望一睹為快的心情。
  春風(fēng)殿閣百花香,欲去題詩細作行。聞爾東游有佳句,只應(yīng)先我賦靈光。(《寄子兼弟,時聞有平都之游》)沙痕夜?jié)q春流生,微風(fēng)不起波紋平。云間眩轉(zhuǎn)失煙樹,輕舟直下鳧鷗驚。櫓聲欲出含風(fēng)灣,舟人已指平都山。仙宮無人鎖春日,蒼煙漠漠松聲寒。謫仙賓天上寥廓,三百年來無此樂。知君此游殆奇絕,峽中山川豈云惡。昔年相期欲同往,流落空山阻清賞。興公雖不見天臺,執(zhí)筆猶能寄遐想。(《平都山,峽中勝處,余思欲一到而不能。近得予弟書,云今歲仲春嘗與外兄孫長文順流往游焉。聞之不勝悵然》)二詩均是反映他因弟弟子兼(應(yīng)為公退或公適表字)等人出游豐都觀而產(chǎn)生的羨慕、遐想與神游。從出行路線看,所謂“東游”、“輕舟直下”、“順流往游焉”云云,說明都是從西邊出發(fā),而“櫓聲欲出含風(fēng)灣,舟人已指平都山”等句則可說明出發(fā)地相距豐都觀不遠。由此可見,晁氏子弟與其姻親這兩次出游應(yīng)當都是從相鄰的州出發(fā),這也表明州確實曾是南宋初年晁公武兄弟出入巴蜀的重要依托。
  “思欲一到”豐都觀的晁公迦到底如愿以償,下詩記述了他勝地“獨游”的情形:
  松環(huán)樓殿青,江繞石壁流。清波天讓碧,月照無邊秋。風(fēng)景自清好,江山難獨游。舉觴聊一醉,放懷忘百憂。(《游仙都山》)這里的“仙都山”應(yīng)該就是平都山的別稱。詩中著重描述了平都山周圍清美寧靜的景色,但多從虛處著筆,幾乎沒有涉及仙都山的故實和內(nèi)涵。相形之下,同樣也來平都山攬勝的兄長晁公武,其記游詩則顯得翔實生動,筆力豪健,洋洋灑灑地寫足了這里的風(fēng)物、故實和自己的觀感:
  勝絕平都觀,盤迂石磴長。崇崗虎蹲踞,古柏雁分張。殿閣剛風(fēng)外,軒墀灝氣旁。煙華迎碧瓦,云葉覆雕墻。古有神仙術(shù),能齊日月光。升騰繼黃老,烜赫數(shù)陰王。采巖巒秀,燒丹井灶香。彩云生洞穴,白晝上穹蒼。陳跡今猶在,成云實不亡。碑銘余漢魏,像設(shè)自齊梁。仙騎霜毛潔,胎禽雪羽翔。豪商供香火,騷客斗篇章。顧我趨行殿,尋真到靜坊。遺文觀翠,隱訣悟青囊。儻解交龍虎,終能翳鳳凰。定紆蒼玉佩,徑入白云鄉(xiāng)。卻憶求輕舉,相傳笑彼狂。李君煉丹石,韓子服硫黃。雅欲同南極,俄驚葬北邙。古今垂炯戒,服餌要周防。卻老寧無策,怡神別有方。不須紈與素。但可舉清觴。(晁公武《豐都觀》)
  
  三、恭州、合州
  
  紹興十七年(1147)七月,晁公武以左朝奉郎通判潼川府知恭州。宋時恭州即今重慶主城區(qū)及江津、壁山等地。紹興二十六年(1156),公武知合州。合州即今重慶合川區(qū)。因為十分喜愛合州的山川之美,他開始在城東營建觀景樓,“工未迄而引去”,幸得繼任知州續(xù)成,并請他取名作記。于是他作《清華樓記》,下面是殘存的部分段落:
  予雅聞其山川之美,既承守之,意謂必有瑰偉絕特之觀。暇日經(jīng)行后圃,周旋四顧,弗稱所期。既旬歲,一旦登麗譙,南向而望,始大愛之,遂謀筑曾樓,以覽其形勝,工未迄而引去。普慈景公篪實繼之,尤愛其趣,乃增大規(guī)模,愈益宏麗,貽書求名與記。予謝不能而堅請不置,因取古人秀句,以清華名之。
  今州其山曰龍多、銅梁,上接岷峨,下繚甌越,屬海而立,所謂南戒也。水日日嘉陵,合流城下,貫江沱,通漢沔,引眾川入于海,所謂南紀也云。
  (末云)予斥廢以來,無田廬可歸,旅思彌惡,仲宣之情予則未能忘也。
  晁公迦存有《試恭南進士策問一首》,說明他曾經(jīng)主持過恭州地區(qū)的發(fā)解試。此外,他還用詩筆記錄過恭州地區(qū)長江秋雨時節(jié)的景象,至今讀來仍會使熟悉巴渝氣候的人們產(chǎn)生同感。
  西風(fēng)夜驚林,木葉下寒浦。大江未收潦,黃流尚奔注。起看曙光開,忽已暗煙霧。靄靄空谷云,冥冥秋江雨;桷蔡祀H山,暝入云間樹。跳波亂沸白,行旅皆斷渡。(《恭南道中有感》)
  
  四、夔州、梁山、萬州
  
  晁公迦曾長期在三峽地區(qū)生活、仕宦,他常將這一地區(qū)稱作“峽中”或“峽內(nèi)”。就時間而言,他說自己“客游三十年,不出焚與巴。……兒女長峽中,老妻發(fā)已華!(《自過犍為山水益佳》)就地域而言,他說:“峽中縣三十有二,予常以事至者殆十之五!(《梁山縣尉廳題名記》)除了客居州外,他還到過“峽內(nèi)”許多地方,如夔州、恩州、萬州、梁山等。紹興二十五年(1155),他應(yīng)邀去夔州轉(zhuǎn)運判官王玨部下做三年屬官(《王少卿墓志銘》)。宋人王從道《夔州歌簡晁子西》詩云:“江頭一見晁廣文,客里新詩如供奉。天生之子映昭代,清才突出萬人眾!骂挥鐣f景,豈無江靈為供送。請君作詩如畫圖,收拾形容未宜空!币热粫r人對公遡有“廣文”之稱,說明他還在夔州做過清苦閑散的儒學(xué)教官。他為杜甫在夔州的故居?xùn)|屯所作的《少陵東屯祠堂記》,感嘆當世儒士的命運不如流落中的杜甫,可能就作于做學(xué)官之時。
  紹興三十年(1160),他出任過施州(今湖北恩施)通判(《費寶文子》之七)。次年五月,他出知梁山軍。上文提到梁山是他紹興九年的初官地,今其文集存有作于梁山的多篇詩文,如《秋日送客梁山道中》、《登梁山縣亭》、《梁山縣尉廳題名記》等。知梁山之際,金人對南宋邊防形成嚴重的威脅。公迦以其對峽內(nèi)外的、和民俗的熟悉了解,上書負責(zé)四川地區(qū)軍政的大臣,對夔門內(nèi)外的邊備策略提出切實合理的建議,表達了他憂念國事的情懷:
  公遡在蜀久,于其山川險阻亦粗識之,嘗料吳興州足以蔽遮粱益,以當一面,而其力不能以及夔。或者敵人搗夔之虛而入之,是猶知守其閘閎而忘其藩垣之可穴也。李武當在夔,則藩垣固矣,然或使之出夷陵援荊州,夫夔誰與守之?按夔之地圖,自夔至夷陵,其間通谷數(shù)道。敵由興山而出,則李武當之歸路絕,而三軍之心搖不可以戰(zhàn);由大寧而出,則昔我伐蜀之故道也,距夔百里而近,則為斷其脅而入其腹心,蜀已舉矣!缰d寧鄉(xiāng)、萬之漁陽鄉(xiāng),其人皆勇壯伉健有過于正兵,如有愿自效于戎行者,役錢之外一無所征,大不過捐千戶之賦耳;有搜兵之實而無餉饋之費。
  公迦也到過萬州。其《西山》詩描繪過他親歷萬州勝境西山的情景:“萬州城西何所有?高山其下俯寒塘。浮鷗藉草溪沙暖,飛鳥沖花野樹香!苯B興二十一年,萬州屬縣武寧(明初省入萬縣)重修縣學(xué)成,他為作《武寧縣學(xué)記》,崇儒勸學(xué)。武寧縣西的勝跡木櫪觀,相傳是晉人許邁(一說許遜)得道升天的地方,公遡也曾前往憑吊遺跡:“離離荒草滿遺宮,羽化無人殿閣空。白鶴亦應(yīng)天上去,獨余枯櫪起秋風(fēng)!(《木櫪觀》)
  
  五、優(yōu)劣與差異
  
  出生于中原世家大族,生長于發(fā)達的京都地區(qū),因為異族入侵而被迫離開世代生息的家園,長期生活在偏僻落后的三峽地區(qū),這對晁公迦來講無疑意味著人生際遇、地域和文化背景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
  入峽之初,公迦就擔(dān)憂巴蜀偏遠閉塞,甚至衣食匱乏:“惟厥土之側(cè)陋兮,藜藿曼其不采。厭亂而愿游兮,問夫途之所在!(《憫孤賦》)只是為了逃避戰(zhàn)亂,晁氏兄弟才相攜來到峽區(qū)。在峽區(qū),他常常感覺到地理和人文環(huán)境的惡劣:
  我居巴峽內(nèi),所向苦奔峭。(《遠望》)
  江惡崖石粗,十步九褒斜。(《自過犍為山水益佳》)
  峽內(nèi)如播州,曠絕誰與鄰。(《送李檢法赴夔州任》)當他將峽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同平坦的京都故園進行對比,內(nèi)心感到失落和痛楚:
  陟三峽之峻阪兮,陸紆軫而嵯峨。曩予邑于浚都兮,安平原之曼衍。絕垠忽其迫隘兮,感失徑而悲惋。……夜慷慨以雪涕兮,恨放跡乎窮發(fā)。(《憫孤賦》)隨著他在巴蜀地區(qū)見聞的增長,他也認識到巴蜀東西部的顯著差異:
  久厭峽內(nèi)山粗土惡,今入益部,所見水石清嘉,復(fù)近始和,更加秀麗。(《與張待制震柬》之二) 峽內(nèi)地褊小,無甚劇事,殆不足以展大才。(《上查運使柬》之四) 某久寄峽內(nèi),不得見益部之英俊,每有固陋之慚。(《答敘州杜通判柬》之四) 自過賴里西,山水日夕佳。冥冥見遠樹,渺渺鋪平沙。兩岸何所有,郁郁皆桑麻。良疇散牛羊,支流入魚蛇。清絕益可愛,豈復(fù)憶漢嘉。況如涉荊吳,是耶復(fù)非耶?(《自過犍為山水益佳》)位于東部的三峽峽區(qū)地勢陡峭、土地貧瘠、空間狹隘,而西部的蜀地則平曠、清幽、肥沃,人才眾多。在傳統(tǒng)的文明時代,其優(yōu)劣與發(fā)達程度差距明顯。晁公迦為自己久困峽內(nèi)而感到委屈、自卑。盡管他的上述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的真實,具有一定的認識價值,但比較起前輩黃庭堅貶謫黔州(今重慶彭水)、蘇軾南遷所表現(xiàn)出的曠達態(tài)度和堅毅品格,晁公遡流寓峽中的精神境界是不高的。不過他有時也能擺脫這種“陸沈於峽內(nèi)久矣”(《上虞參政柬》)的消極心態(tài),陶醉于峽內(nèi)山光水色,展露“峽中山川豈云惡”的灑脫情懷。如下面這首月夜放舟樂溫(今重慶長壽境內(nèi))江中的詩作:
  密云卷雨歸空山,暮林接翅昏鴉還。須臾水面明月出,滄江萬頃瑠璃寒。波平汗漫天無風(fēng),水光月色相為容。臨流愛此無盡碧,乘月直下淪浪中。江心石出高崔嵬,水作鏡面無停埃。琉璃萬頃忽破碎,知是一葦橫江來。中流與月更媚嫵,湛湛無聲翠光舞。飄然長嘯順流下,棹夫請留恐仙去。姑令結(jié)纜寒沙邊,月方正中光入船。洗杯索酒屬明月,今夕之樂寧非天。(《樂溫舟中作》)畢竟公迦在峽內(nèi)生活了三十年,當他離開峽區(qū),自然也會對這片土地產(chǎn)生眷戀之情:“某來此已旬朔,幸不致乏興,但觸目無朋舊,回視峽內(nèi),殊惘惘也。”(《與李節(jié)推子》)。
  因為遠離朝廷和封建文化中心,三峽地區(qū)的封建教化薄弱,其民風(fēng)民俗在不少方面有悖于正統(tǒng)的封建禮法。身處其間的晁公迦對此有深刻的認識:
  峽中之郡十有三,皆尚鬼而淫祀,若施與黔其尤焉,而于二邦為近,故其俗延及于外之屬邑樂溫亦然。有痰則謝醫(yī)卻,召巫師,到羊豕,以請于神,甚者用人為牲以祭;弗置也,即臥不食,俟期以死。世相傳為常,不之怪,吏亦不能禁。是以一方大蒙其害,民用鮮少,生字不蕃。(《定慧院記》)
  峽中縣三十有二,予常以事至者殆十之五。雖其地廣狹瘠腴異焉,而風(fēng)俗大略同也。其民多服農(nóng)畝,一日或釋來焉,則珥筆而吏。故外椎魯而詭譎根諸中,玩易法令,若亡所憚?wù)摺?《梁山縣尉廳題名記》)以公遡對峽區(qū)的了解,他認為峽中各地“風(fēng)俗大略同”,其突出的特點“皆尚鬼而淫祀”,信奉巫術(shù),所謂“巫以為師圣”(《憫孤賦》),有的地方甚至愚昧到“用人為牲以祭”的地步。同時,當?shù)伛憷羲刭|(zhì)低下,“玩易法令”,吏治敗壞。這些都反映了當時峽區(qū)處于十分落后的境地。公迦從維護封建禮法的角度對上述社會弊端進行了揭露和批判,他還不可能具有科學(xué)與法治的觀念,這從他批評峽中民怠慢城隍廟可以看得出來:“今夫峽中之民尚機鬼,而在祀典者反漫不之省,殆非朝廷所以崇建之意!(《重修城隍廟記》)“尚鬼而淫祀”等民俗之所以受到批判,是因為它們不符合“祀典”,“非朝廷所以崇建之意”。顯然這也體現(xiàn)了正統(tǒng)的封建文化與峽區(qū)民間文化之間的差異與沖突。
  公武、公遡在峽區(qū)還表現(xiàn)出一種可貴的理性精神。置身于香火旺盛的豐都觀,面對“白晝上穹蒼”、“徑入白云鄉(xiāng)”的狂熱神仙信仰,晁公武明確表示嘲笑和否定:“卻憶求輕舉,相傳笑彼狂。李君煉丹石,韓子服硫黃。雅欲同南極,俄驚葬北邙。古今垂炯戒,服餌要周防。卻老寧無策,怡神別有方!(晁公武《豐都觀》)晁公遡對州盛行的白鶴梁石魚“其出日其占有年”的傳說大膽提出懷疑:
  前予之至嘗一出,已而歲不宜于稼,及予至又出!葰w,未逾月而旱。予竊怪其不與傳者協(xié),豈昔之所為刻者自為其水之候而無與于斯耶?抑其出,適丁民有年,而夸者附之以自神耶?將天以豐兇警于下而象魚漏之,則懼其不必于政,而必于象魚,故為是不可測者耶?於是歸三十有六日,乃書此以告后之游者。(《觀石魚記》)
  不難看出,他們這種不迷信不盲從的求實態(tài)度和理性精神,對于當時籠罩峽區(qū)的鬼神信仰具有良好的針砭作用。
  綜上所述,州等巴渝地區(qū)是北宋中原世家晁氏南渡后一個重要的避亂安身之所;在這里,晁公武兄弟獲得了和平安寧的成長環(huán)境,為他們?nèi)蘸罂频、仕宦的成功和文學(xué)、學(xué)術(shù)的成就準備了基本條件。與寓居南宋東部的其他晁氏后人相比,晁公武兄弟在文化上卓有建樹;他們在渝的活動客觀上有利于發(fā)達的傳統(tǒng)文化的和南北文化的交流,也為雄奇古老的巴渝山川增添了一重人文色彩和文化積淀。

【晁公武兄弟在渝事跡考上】相關(guān)文章:

渝東古鹽業(yè)探源05-30

物權(quán)法中的公示公信制度09-19

公鑰密碼原理及其應(yīng)用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