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金融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及實踐探索論文
隨著金融學科發(fā)展,微觀金融在金融學專業(yè)課程中的比例將不斷提升,但國內金融學專業(yè)課程設置體系仍側重于宏觀金融部分,微觀金融部分則相對較少。
在金融學科體系中處于基礎和展示微觀金融的分析框架的地位,因此需要加強金融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和實踐工作,根據(jù)財政金融經濟學的基本框架、核心內容和課程特色,針對北京林業(yè)大學《金融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實踐情況,提出課程建設目標和主要任務。
1 金融經濟學的核心內容與課程建設情況
金融經濟學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隨后理論界開始不斷地運用經濟學理論研究金融學中的均衡與套利、單期風險配置以及跨期風險配置、最優(yōu)投資組合、最優(yōu)消費與投資、證券估值與定價等,逐漸形成并發(fā)展起來的一門嶄新的經濟學與金融學交叉性的學科。在20世紀50年代前,金融學作為經濟學二級學科,其學科體系層次是單薄的,其內容主要是貨幣銀行與經濟的關系及其在經濟運行中的作用,即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宏觀金融學,其研究方法論與當時研究實質經濟的方法論相同,以定性的思維推理和描述分析為主,數(shù)理與計量分析均以實質產品為研究對象,還未涉及到金融服務與產品,這與當時的經濟和金融實踐是相符的。以哈里馬柯維茨的投資組合理論為標志,現(xiàn)代金融研究在內容上從宏觀進入到微觀,金融產品本身成為研究對象,方法也上引進了數(shù)理分析工具,此后金融學科層次內容和分析方法漸漸豐富發(fā)展起來,到20世紀90年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三位金融經濟學家,這表明金融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具有重要的地位。
金融經濟學是現(xiàn)代金融的理論核心,主要研究微觀經濟主體(個人與公司)在不確定性條件下的金融決策行為及其結果,是一門分析金融市場均衡機制的具有較強理論性的金融學專業(yè)基礎課。金融經濟學中最重要的是無套利假設和一般經濟均衡框架,所研究的中心問題是在不確定的金融市場環(huán)境下對金融資產定價,其核心理論包括資產定價基本定理,投資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套利定價理論(APT)、期權定價理論、市場有效性理論、利率期限結構等都是這一框架中的組成部分。根據(jù)金融經濟學的理論框架,其研究的核心內容是金融市場的均衡機制,除了研究傳統(tǒng)的一般經濟均衡框架(競爭均衡機制)外, 金融經濟學更注重研究無套利均衡機制,這是金融市場特有的均衡機制,因此《金融經濟學》既包含一般均衡定價機制的內容,也包含金融市場的特殊均衡機制即無風險套利均衡機制的內容。由此,可以學習和研究金融市場資產定價的兩種基本方法:均衡定價法和套利定價法。
金融經濟學屬于理論經濟學,是微觀金融的基礎理論課,為其它相關課程提供分析方法、分析框架和分析工具,是對學生有關微觀金融運行邏輯和方法的培訓。鑒于金融經濟學所涉及內容在微觀金融中對金融市場均衡及資產定價研究的方法論、邏輯思維和基本模型的重要性,在金融市場、證券投資和金融工程等專業(yè)本科和研究生的課程體系中,目前國內外大學均將《金融經濟學》作為研究生的一門重要的主干課程進行設置,國外如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斯坦福大學商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學院等非常重視此課程的教學。國內的一些重點大學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等也在本科和研究生的培養(yǎng)中引進《金融經濟學》課程。目前,現(xiàn)代金融理論與實踐發(fā)展已形成兩條主線,一是針對實質經濟運行,主要研究金融與經濟增長和發(fā)展關系的宏觀金融,另外就是針對虛擬經濟以金融產品和金融投融資為研究對象的微觀金融,這二者之間有很深的緊密關系,但二者的運行機制越來越呈現(xiàn)差異,因而研究的方法也越來越具有相對獨立性。對宏觀金融和微觀金融運行機制的研究,需要在理論上確立二者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并對其加以比較,以深刻了解和把握現(xiàn)代金融經濟的實際運行。這種對現(xiàn)代金融經濟運行分析方法和分析框架的培訓和教育,完全應該也可以在本科教育中就開始進行。因此,經過幾年的努力和精心準備, 《金融經濟學》課程正式納入北京林業(yè)大學金融學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作為金融本科學生的專業(yè)基礎課。
2 金融經濟學的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分析
北京林業(yè)大學于2009年在金融學本科正式開設《金融經濟學》課程,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金融經濟學》課程內容引起同學們較大的關注和興趣。在這一年的課程教學實踐中有諸多體會與感受:第一,《金融經濟學》課程涉及很多金融定量分析模型的教學內容,如金融資產定價和金融風險識別與計量等, 在教學方法上,除了課堂上的理論介紹外,在教學內容注重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證研究能力培養(yǎng),這不僅是本課程應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并且這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對傳統(tǒng)金融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是一種有益的補充?梢允苟ㄐ缘乃季S和定量的分析有機統(tǒng)一,同時也使得數(shù)理思維方法與經濟學、金融學的教學和研究有機結合起來,系統(tǒng)地可操作性地解決金融問題。第二,本科生階段《金融經濟學》涉及大量的數(shù)理和計量金融,同學們接受能力欠佳,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此前缺少有關《金融經濟學》基本方法和邏輯的訓練和培養(yǎng),在微觀經濟學中涉及的數(shù)學模型方面的知識較少,特別是部分文科學生數(shù)學基礎較為薄弱,學習金融經濟學時較為困難;第三,由于用很多時間講授應在此前學習的內容,而占用了本科生本應該學習的更深入的金融經濟學的內容;第四,現(xiàn)有課程體系中,微觀金融方面僅開設了金融經濟學和公司理財兩門課程,金融工程、風險管理等微觀課程尚未開設,金融經濟學難以與其它微觀課程形成良性互動,金融經濟學作為基礎課程的作用不能充分發(fā)揮,未能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為全面分析教學中的問題,總結教學經驗和評估教學效果,我們針對2007級金融專業(yè)70名本科生進行了教學情況問卷調查。通過問卷分析,我們了解這一課程對本科層次學生的教學信息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對課程的接受能力、教師的教學水平等,以此評估整體的教學效果,具體情況如下:第一,學生普遍認為授課教師的學術水平與專業(yè)知識比較高,認為“較好”或“很好”的超過95%以上。第二,學生普遍認為教師授課方式較好。超過90%的學生認為教師在 “明確的教學目標,并能夠根據(jù)教學目標安排和組織教學”方面“較好”或“很好”;92%的學生認為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交流”方面“較好”或“很好”;96%的學生認為教師在根據(jù)教學情況,主動有效地調節(jié)課堂節(jié)奏方面“較好”或“很好”;第三,學生普遍認為授課教師的授課水平較高。94%的學生認為“較好”或“很好”;第四,學生普遍認為教師的教學手段較好;第五,學生普遍認為教師上課表現(xiàn)很好。96%的學生認為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是否情緒飽滿, 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和情感”這方面“較好”或“很好”;98%的學生認為教師上課時的儀表和教學態(tài)度“較好”或“很好”;96%的學生認為教師在上課時" 聲音洪亮、口齒清楚"方面“較好”或“很好”;第六,學生對授課內容的理解一般。約有45%的學生認為能夠很好理解所學內容,33%的學生認為能夠較好理解,17%的學生認為只能一般理解,還有5%的學生認為理解不了;第七,學生肯定教師在課前準備和授課內容安排上所作的努力。96%的`學生認為教師備課情況“較好”或“很好”;93%的學生認為在授課內容充實方面為“較好”或“很好”。
除了上述幾方面以外,學生認為該課程知識量和信息量較多,希望能結合一定的實例進行深入講解,對于涉及到數(shù)學模型的內容,希望能夠有機房提供在電腦上模擬的機會,建議在大二下學期開設此課程,并希望能夠加強微觀經濟學教學深度,尤其是在數(shù)學模型和理論框架方面,以此為金融經濟學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同學們也充分肯定了該課程開設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認為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微觀金融的知識體系和理論方法。
3 金融經濟學課程的建設目標及主要任務
金融經濟學本科課程的開設為研究生階段金融學經濟課程開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開展此課程建設和研究,特別是在這一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在教學上力求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形成一套既規(guī)范合理又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在今后的幾年中,《金融經濟學》課程建設的主要目標和后續(xù)任務是:
第一,明確課程性質和定位,界定課程教學主要內容。如何更好地開設本科生的《金融經濟學》,明確本科生《金融經濟學》課程性質和定位。對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進一步進行專門研究,以此確定本科生《金融經濟學》的教學目的和指導思想,界定《金融經濟學》的教學內容。鑒于本科階段《金融經濟學》教學的基礎性,現(xiàn)階段可以將本科課程內容定位于金融經濟學基礎理論介紹分析,重點突出本課程教學的目的性,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操作性和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拓展學習的深度與廣度。
第二,做好教學自評和考核工作,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每學期對課程進行自評,以便對教學情況進行全面總結分析,查找教學過程中的難點問題,對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做出總結分析并不斷改進,充分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來增加課堂教學信息量,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以提高教學效果。一是加大案例課程的比例,通過對各類典型案例的分析與講解,可以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專業(yè)理論的理解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切身體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應對、解決各種錯綜復雜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利于任課教師提高參與業(yè)務實踐的自覺性;二是增加專項問題研討,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強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課堂上可以采取教師引導與師生討論、學生自問自答相結合的方式,課堂下教師以引出問題、提示思路、激發(fā)興趣、指導查閱參考書目等為主要手段,強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增強教學的廣度和深度。
第三,編寫金融經濟學課程教材,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選擇和使用高質量的教材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實現(xiàn)培育目標的重要步驟,目前還沒有適合本科層次使用的《金融經濟學》教材。我們按照選用教材、自編講義、編寫教材的步驟完成該課程的教材建設。隨著高校對微觀金融教學的重視,《金融經濟學》的國內版教材和引進教材很多,一些投資學和金融工程教材也有大量的內容與金融經濟學相關,這些教材或多或少有些作為本科生教材不適合的地方,如編排體例沒有照顧本科生教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問題和基本邏輯的分明和突出,對金融經濟學的整體框架和分析方法的介紹不夠等。因此,在未來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教材使用和課件教案使用情況做出分析,將有益的心得、經驗和學生所提有價值的建議在編寫教材中體現(xiàn)出來?傊谶x擇和使用教材上我們應堅持教材編寫內容與金融實踐的變革同步,并具有超前性,注意不斷更新,以保持教材的先進性。
第四,加強課程資源庫建設力度,增加學習的廣度和深度。由于金融經濟學課程的理論性與復雜性,需要建立豐富的資源庫供學生學習參考,比如講義、課件PPT、案例庫、習題庫、論文素材庫、名師講解視頻庫等。通過對案例匯編成集,一方面可供教室上課講解之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于課堂討論和學生自學,擴大知識面與實踐能力;習題庫里的習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難度適中,可以作為教師檢驗教學成果、學生復習備考之用;論文素材庫中的資料作為學生寫論文和研究報告的參考,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理論素養(yǎng)及寫作能力?傊n程資源庫的建設,不但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擴大了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也為學生課外自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淺談金融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及實踐探索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