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索少數民族農村地區(qū)學前教育的道路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鄲腊,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探索少數民族農村地區(qū)學前教育的道路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前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前教育不僅有助于人的認知、人格和社會性發(fā)展,而且對于國家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盵]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前教育對人終身發(fā)展的重要性逐漸被意識到。目前,在我國城鎮(zhèn)及發(fā)達地區(qū)的農村,學前教育已有了較大的發(fā)展。然而在廣大民族地區(qū)農村的學前教育發(fā)展遲緩。不可否認,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學前教育會影響國家教育的發(fā)展。因此,唯有探索適合少數民族農村地區(qū)的學前教育的道路,才能更好的發(fā)展學前教育。
一、困境
部分少數民族地區(qū)的農村中小學教育落后,輟學率高,師資缺乏,學前教育更是欠缺。筆者20xx年7月到文山州硯山縣的響水龍村寨進行調研時發(fā)現,那里學前階段的孩子處于無人照管的狀態(tài)。適齡兒童大部分都沒有上過幼兒園,沒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F今,許多民族地區(qū)農村推廣和普及學前教育具有很大的難度。
(一)家庭自身狀況。
少數民族農村地區(qū)經濟水平較為落后,謀生是每一個家庭的生活重心。硯山縣一直是國家貧困縣,至1999年底仍有眾多貧困人口尚未解決基本溫飽問題。村民除了少量外出打工的,其他均以務農為主,以糧食為主要種植。這些父母無論是務農還是外出打工都很少陪伴孩子,孩子一般由家中的老年人照看。改善經濟條件成為村民生活的重心。筆者從與響水龍村寨中未進行學前教育兒童的家長聊天中發(fā)現,當提到家里的孩子為何沒有上幼兒園時,絕大多數的人首要提到原因都是自身經濟狀況不允許。
學前教育不同于義務教育,家長對學前教育的思想意識影響著孩子是否能夠進入幼兒園接受教育,F今少數民族農村地區(qū)的家長受教育程度不高,對孩子的教育也不夠重視,特別是學前教育。一方面,許多家長認為這個階段的兒童可以不用到幼兒園接受教育。筆者在響水龍村寨中采訪了眾多家長,他們都普遍認為讓孩子吃飽穿暖是這個階段孩子的主要任務。另一方面,在家長的觀念中,幼兒園僅僅是照顧孩子的地方,在幼兒園里孩子學不到什么知識,只有那些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的家長會送到那里。少數民族農村地區(qū)家長不正確的教育觀念直接影響了當地學前教育的入園率與義務教育的質量。
(二)文化與語言的障礙。
語言是民族文化傳承的主要方式,也是進行教育的方法。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普通話在這些地區(qū)還未完全普及。響水龍村寨所在地區(qū)是由彝族、苗族、漢族多個民族構成。據筆者所調查的響水龍村寨,老人和婦女基本不會講漢語。幼兒在進行學前教育以前都是由家長進行家庭教育,在平時生活中不會使用漢語進行交流,接觸漢語的機會很少,形成對本民族語言的依賴。在進學校受教育前很少有孩子會說漢語。村寨中那些不能使用漢語交流的兒童一般都未進行學校教育。國家統一進行的學前教育,教學語言使用漢語,進入幼兒園后,幼兒的語言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會產生極大的不適應性。教材是在漢文化與城市生活背景下編訂的,與少數民族農村地區(qū)的文化環(huán)境不相適應,為知識的傳遞帶來困難。
(三)學前教育不均衡現象。
近些年國家大力發(fā)展學前教育,全國學前教育比例增加。20xx年教育部發(fā)布的教育統計報告顯示,“全國有幼兒園18.13萬所,比上年增加1.45萬所”。[]由于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的影響,少數民族地區(qū)存在學前教育不均衡的現象。在響水龍村寨內有一所小學供周圍三個村寨的適齡兒童上學,卻始終沒有幼兒園。村寨里的學前兒童就要到別的地方上幼兒園。家長會因距離的問題而放棄兒童到幼兒園進行學前教育。幼兒園之間也良莠不齊。公辦幼兒園從基礎設施到教師都能達到較高水平,一些民辦幼兒園卻是規(guī)模小、質量低、問題多。地理位置、經濟水平好的家庭便可以讓孩子進行好的學前教育。相反,一些兒童則就讀在較差的幼兒園,甚至選擇放棄幼兒園教育。
二、策略
(一)探索多種形式的學前教育。
少數民族農村地區(qū)創(chuàng)辦多種形式的學前教育機構。在辦學形式上,最重要的是開辦雙語幼兒園。讓少數民族農村地區(qū)的學前兒童在進行以漢語為主的學習前,實現自己本民族語言環(huán)境與漢語環(huán)境的平緩過渡。這樣在幫助少數民族學前兒童順利克服語言困難的同時,也傳承了本民族的文化,讓其以本民族語言承載的民族文化得以代代相傳。這就要求幼兒園教師要掌握本民族的語言,當地培養(yǎng)學前教育教師的師范學院可定向招收本地區(qū)不同少數民族的學生,為當地少數民族培養(yǎng)專門的學前教育師資。
(二)開發(fā)民族特色的課程。
響水龍屬于苗族村寨,民族文化特色顯著。苗語、苗文傳承至今,民族節(jié)日還保留著最初的形式,苗族舞蹈、歌曲豐富多彩。這些都為當地學前教育提供豐富的資源。少數民族地區(qū)應就地取材,開發(fā)具有本民族、本地區(qū)特色的課程。課堂上,添加一些民族特色的知識,比如神話故事。藝術教育方面,教授一些民族舞蹈和一些簡單的歌曲;顒又羞M行民族特色的民間游戲,并可以組織學生走出學校去體驗原有苗族的禮儀風俗、生活習慣。這樣的教育資源更貼近少數民族兒童的生活,不僅提高學生的智力也推動民族文化的傳承,也加強兒童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與自豪感。
作者簡介:
1.王夢,女,1991年生,河南許昌人,云南民族大學教育學院20xx級在讀碩士研究生,教育人類學方向。
2.趙雅,女,1991年生,河南鄭州人,云南民族大學教育學院20xx級在讀碩士研究生,教育人類學方向。
【探索少數民族農村地區(qū)學前教育的道路論文】相關文章:
學前教育論文05-24
關于少數民族文化認同的論文05-24
對音樂教學評價原則探索論文11-17
初中美育教育探索論文12-09
鋼琴啟蒙教育探索論文12-03
兒童學前教育論文02-24
學前教育舞蹈論文06-24
學前教育選題論文02-21
學前教育教育論文11-15
學前教育論文(優(yōu))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