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音樂教育意義分析論文
摘要:在全球經濟文化多元化發(fā)展的影響下,多元化音樂教學也成為高師音樂教育界備受關注的研究課題,這樣的發(fā)展是我們所期望的,但也面臨眾多挑戰(zhàn)。本文主要通過分析多元化音樂在審美教育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方面的價值來探討將其融入高師音樂教育的重要意義,并對實施過程中會遇到的挑戰(zhàn)性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多元化音樂;音樂教育;審美;創(chuàng)造力
21世紀所追求的教育是讓人們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理解對方,能感同身受。音樂無國界,它能讓人在有限的時間里愉悅的接收到一種文化的表達,以此達到消除民族偏見、提高人們對世界文化的理解力和全球性意識。在這個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達的時代,人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了解學習到想要的知識、信息、文化和音樂。互聯(lián)網(wǎng)也是無邊界的,不同文化背景的音樂在這個世界毫無界限的飛速傳遞,作為音樂教育者怎能無視這一切。如果我們仍然沉浸在19世紀的教學概念中不能移步,結果必是終將被這個世界所遺棄。
一、多元化音樂教育的核心思想
第一,要承認音樂是普世的。音樂是不同文化傳遞的最好媒介,每一種音樂都是值得被尊重和欣賞的,一種文化的聲音所蘊含的確有無限的能量,足以影響到一個人對某個民族本質看法的觀點遷移。雖然許多教育界前輩堅持認為多元化和跨文化教育是不現(xiàn)實的,是不會起到實質性的作用的,但作為新一代的音樂教育者必須堅信教授多元化音樂是有意義的,要直面多元化的各種問題挑戰(zhàn),努力為學生詮釋什么是世界音樂,要相信我們的學生有超強的適應力,他們對新生事物的感觸是敏銳的。第二,困難重重,也仍然要積極對待。在多元化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素材真實性的問題,取材量的問題,教師本身素質的問題,學生接受程度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在現(xiàn)實教學中有些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但有些卻讓我們難以應付,這些問題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我們心目中對跨文化的想象其實是不成立的。不同的音樂從各自世界中生長,并不是共同文化的一種演變,對外來文化我們或多或少會有些不安和抵觸,但學習它們,并不是要掩蓋我們的本性,而是欣賞和借鑒另一個世界的美好。第三,用心聆聽方能突破自我。我們每個人都受自己民族的文化影響頗深,甚至察覺不到自己的思維、行為和處世態(tài)度都受其支配,不同文化土壤中成長的人在遇到非本土音樂時,大腦的加工過程也各不相同,這種差異是很難逾越的,作為音樂教育者必須突破自己這種慣性思維路線,越過溝壑,以積極向上和尊重的態(tài)度給學生展示不同種類音樂的美妙和精髓,才能給學生完整的構造出另一個音樂世界。學習一種不熟悉的音樂,感性思維是更有效的方式,用心去聆聽一種音樂,沉浸于那種音響中更容易讓人從內心對其文化世界有所感悟,這種感悟會撩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去尋找音樂背后的人文、世界觀和價值觀。因此,感性的聆聽是我們教學過程中強有力的支持。
二、多元化音樂在世界音樂教育中的發(fā)展現(xiàn)狀
在美國,對音樂教育的課程改革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就開始了,他們重視拓展音樂課程的范圍,明確將流行音樂納入體系。其中2002年的音樂教育者全國大會發(fā)布了“流行音樂教學指南”,2010年成立了流行音樂教育協(xié)會。2011年舉行的陽光海岸音樂教育研討會(SMERS)主題就是多元化音樂教育。而在其基礎教育中,從中小學就十分重視跨文化的教學,他們認為音樂可以成為種族教育的最好切入點,許多學生通過學習其他種族的音樂從而對對方的文化產生興趣,從而幫助他們了解那些民族,消除種族隔閡和間隙。在德國,他們的高等教育課程特別是音樂碩士教育課程旨在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學習分析國際化進程,設置的專業(yè)課程也是豐富多彩的,其中有一項課程“音樂教學研討會”,是讓有各種文化背景的學生聚在一起,用跨文化交流的方式幫助學生的思維轉為國際化,以促進他們今后去建立音樂教學的國際化。在北歐,由于地理位置處于歐洲文化的邊緣地帶,受西方古典音樂的影響甚微。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北歐地區(qū)推行新的政治戰(zhàn)略,讓優(yōu)秀的藝術“全民化”,實行文化民主。他們定義的多元化音樂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一種大眾創(chuàng)造、大眾傳播的非本民族音樂。學生在青少年時期就可以在社區(qū)音樂學校和唱詩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音樂去免費學習,在大部分的高等音樂院校都開設了非西方古典音樂的多元化音樂課程。這些教育活動的開展在北歐已有四五十年的時間了。在中國,目前高等音樂教育仍然以西方古典音樂和中國民族音樂為主,一些高校在選修課中增設了其他類音樂的課程,但并未大范圍的推廣,也未得到廣泛的認可和重視。在教師中也有一部分主張發(fā)展多元化音樂教育的革新者,但多以理論研究為主,欠缺實踐,未能形成氣候。世界范圍內音樂教育多元化的濃厚氛圍已經清晰的告訴我們越來越多的音樂教育者已經認識到多元化帶來的價值是非凡的,也必將是未來音樂教育的發(fā)展方向,中國的高等音樂教育急切需要對現(xiàn)有教學內容和教學法的有力反思和批判,需要將多元化教學理念賦予實踐和政策的規(guī)引。作為中國21世紀的`音樂教育者也應該深刻的認識和分析它的價值,才能給我們的音樂教育事業(yè)確立新方向,開啟新天地,讓我們的音樂教育事業(yè)與國際接軌,可持續(xù)發(fā)展。
三、多元化音樂教育對審美教育的價值
中國古代教育大家孔子曾提出修身的關鍵是要“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即君子修身從“詩”開始,在“禮”的基礎上立身,最后要在“樂”的陶冶中完成品德的升華。由此可見音樂教育自古以來便是衡量我們的審美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評價標準之一,F(xiàn)如今,國家教育部也一再強調美育仍然是我們教育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并在推進學校美育教育的改革發(fā)展上制定了一系列的強化政策規(guī)定,提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xiàn)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的指導意見,可見,審美教育已提升到了與民族興衰發(fā)展密切相關的地位。我們也應重新定位和建構落實相應的教學體系。審美教育不是由某種固定的形式或某一特定時期的議程組成的,而是存在于任何時間空間范圍內的。長期以來,西方古典音樂占據(jù)了我們的大部分教育內容,其思想線路也深入了教師和學生的思維。而固定的思維方式也必然會導致學生價值觀、心靈、語匯都陷入不可應付的僵局,何來正確的審美?審美思想應該是靈活多變、有多重意義的,應該尊重文化多樣性。尊重文化多樣性即意味著要打破學生認為文化相似的幻想,通過跨文化的交流學習,學會從不同角度去看世界,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欣賞他們的音樂和和文化,才能讓其審美能力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音樂是世界的,世界音樂(worldmusic)也是復數(shù)的,沒有任何一種音樂可以代替所有,一個民族的音樂是其文化、生活習性、價值觀和信仰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學生通過學習多種音樂,才能拓展他們的音樂品味和偏好。學習一種音樂,也是在學習一種文化,擁有文化平等的思想才能讓學生的民主思想得到提升,促進他們審美思想的完善。
四、多元化音樂教育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的價值意義
創(chuàng)造力是一個只有滿足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才會出現(xiàn)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復雜的。第一,它是在自由的空間中產生、孵化的。自由的空間不是可控制的,而我們的學生年復一年的在意料之中的音樂里學習,他們所接受的樂理知識、音樂史、聽力訓練和演奏技巧的學習都是以西方古典音樂為基礎的,而這只是被拘禁在一個毫無懸念的空間里,進行著對我們教育的二次創(chuàng)作而已。教師是創(chuàng)造力產生的內在動機推動者,我們必須打破西方古典音樂的束縛,借助新材料為學生開辟更大的學習空間。多元化音樂就像一把開啟他們靈感空間大門的鑰匙,能帶領學生走進無限可能的音樂空間,讓自由也不再是一句空話。第二,創(chuàng)造力從來都不是來自于人們熟悉的溫土,多元化音樂教學對教育者來說也是一種挑戰(zhàn)。離開西方古典音樂,我們仿佛對其他音樂的教學都無從入手,而這種逼迫感能激發(fā)我們的潛力,為創(chuàng)造力的產生提供強烈的推動力。多元化音樂可以讓學生聽到新聲音,欣賞到新音色,他們會自然的去思考這樣的聲音從何而來?如何得來?許多有趣的問題縈繞著他們,刺激著他們大腦不斷運轉,去思考該如何改變才能得到答案,創(chuàng)造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成長。第三,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一定是有個性的,而個性從何而來?我們的音樂教育現(xiàn)狀在大多數(shù)時候學生是沒有選擇的,被迫壓抑自己的個性接受老師照本宣科一樣的教學,而教育的本質要求是因材施教,我們所使用的音樂材料應該為所有學生提供相同的機會,讓他們能在音樂世界里找到與眾不同的特性來發(fā)展。通過接觸多元化音樂,可以驚喜的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能在流行音樂方面自學成才,有的學生在學習爵士樂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對爵士樂的節(jié)奏和和聲如此敏感有天分。豐富的音樂元素讓學生找到了自己的個性特點,他們擅長什么必定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和關注,慢慢積累就會出現(xiàn)質的飛躍,即標志著創(chuàng)造力的迸發(fā)。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出,多元化音樂能給予所有學生平等的選擇,讓他們在無限可能中找到自身的發(fā)光點和興趣所在。也正因為此,學生才愿意去挑戰(zhàn)、去冒險和探索,創(chuàng)造力才得以開花結果。
五、多元化音樂教育在我國高師教育中面臨的挑戰(zhàn)
雖然多元化音樂的融入得到了部分教師和學生的認可,但這一新的教學內容卻面臨著許多的困境和挑戰(zhàn)。首先是對教師的挑戰(zhàn)。離開我們熟悉的西方古典音樂,教師會感覺教學毫無頭緒,顯得慌張。于是,我們難用平等的心態(tài)去理智對待其他音樂,會理想化的認為天下所有音樂都可以用西方音樂的思維去分析。但事實卻并非如此。比如非洲土著音樂,與西方音樂是大相徑庭的。這類音樂來自于土著人的生活,由自然的人聲、雨林聲和大自然的各種聲音組成,沒有西方音樂復雜的意識結構,注重的是人性和自然的精神意識。如果用西方音樂理論去分析它必然會導致我們認為這樣的音樂是簡單的、原始的,甚至是低智商的。但其實西方音樂復雜有深度的思維方式在這類音樂中是不需要的。任何一種音樂都與一個民族獨特的文化緊密相連,雖然我們努力提醒自己對外族文化要報以更大的尊重,但實踐中卻難免因為不夠了解另一種文化而加入了許多自己的慣性思維及教授方式。深刻解讀一種音樂對我們來說也是困難重重的,我們有沒有能力去找到一個萬能的解決辦法呢?音樂必須與人的靈魂產生共鳴,感覺到這個音樂“就是我”才能與人分享。作為教育者要不斷鼓勵自己去獲得這種精神意識,在學習中達到與學生共同分享。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精神層面得以拓展,盡管要他們完全正確的解讀外族音樂是不會成功的,但能幫助他們擺脫自戀自大的意識,去承認這些音樂也是一種文化財產,有著不可輕視的價值,能豐富他們的知識體系,提高他們對“他文化”的理解度與接受度。其次是對教學體系的挑戰(zhàn)。多元化音樂的融入必定要打破我們傳統(tǒng)的教學體系,和聲、樂理、聽力和音樂史的教學內容必須要兼顧多種音樂的基礎知識需要。建立新的課程體系是一場頭腦風暴式的挑戰(zhàn),需要各方面教師一起設計、推敲、實施和反復修改,披荊斬棘的改革工作是如此繁復,教師的堅定信念和與政策制定階層的有效溝通是缺一不可的,溝通才能帶來新課程體系成長所需的足夠空間,堅定的信念才能讓教師用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去開拓、超越,規(guī)劃出一套規(guī)范、實用、有創(chuàng)新有意義的課程體系。再次是對學生的挑戰(zhàn)。學生不愿意嘗試多元化音樂教學模式,怕影響他們今后的就業(yè)和工作效果。我們的學生從進入大學開始就意識到了當下嚴峻的就業(yè)形勢,他們的學習更多是為今后的就業(yè)打算,所以他們努力學習主科知識和高級的演奏技巧,希望今后能找到一個高回報的工作。于是,他們抗拒學習多元化音樂,怕占用其過多的時間。但其實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必須要勇于冒險,走出這一層不變的教學體系,才能理智的看清社會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發(fā)展,“不變”已不能應對這萬變的形勢。作為教師必須讓他們看清當今世界音樂教育的發(fā)展趨勢是跨文化和國際化的,他們今后將要面對的是綜合性的挑戰(zhàn)。多元化音樂學習是一種融合性的,能讓他們的學識豐滿有力,能讓他們用辯證對話的觀點去對待殘酷的職業(yè)競爭,而不是孤立于一種音樂中,用非此即彼的觀點去極端對待。雖然4年的學習要學完所有種類的音樂是不可能的,但這樣的學習過程能幫助他們學會靈活應變不可預知的教學環(huán)境,這種能力的擁有顯然比一種知識的灌輸能讓我們的教育更加有意義。最后是評價體系的欠缺。在我們現(xiàn)有的音樂教育評價體系中沒有多元化音樂教學的評價標準。一個新的教育形態(tài)的出現(xiàn)必定引來很多傷腦筋的問題,評價標準的制定就是其中之一。多元化音樂教學注重于社會和公眾對藝術教育的需求和理解,而目前音樂教育的評價體系是由單一學科的專家在制定,導致了我們不可能找到參考標準。而我們可以試用以下三點評價標準來替代。第一,讓學生自我評價。既然學生是未來的音樂教育者,就應具備一定的品鑒能力,可以讓他們根據(jù)選擇的課程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小組成員通過小型討論會的形式,給本組確立以一個階段性的目標,完成以后由組別成員界定他是否完成了目標,并給出相應的評價分數(shù)。第二,提高在總學分中所占比例。目前,學分是學校和社會對學生能力的唯一測評標準,適當?shù)奶岣叨嘣魳氛n程的學分比例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直接動力源。第三,利用社會實踐資源,獲得社會的反饋評價。指導學生在實習工作中加入多元化音樂的教學課程,通過一年一度的實習工作會讓我們得到來自社會最真實的反饋意見,能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多元化音樂的實際應用價值,能讓教師從意見中得以深刻的反思,以利于整個課程體系的規(guī)范修正。
高師音樂教育面對的是這個社會最具活力,思想最開放包容的青年人,他們對各種知識和信息的接受力和處理能力都常常會讓人感到驚喜。多元化音樂融入高等音樂教育并不意味著在反駁傳統(tǒng),傳統(tǒng)的西方古典音樂仍然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但必須要與多元化音樂并行不悖的共同發(fā)展。我們的學生是未來的音樂教育者,未來的音樂教育必將是國際化和跨文化的融合,他們需要有優(yōu)秀的鑒賞力和審美能力,才能靈活處理各種風格的音樂,擁有與之相匹配的教學能力。
21世紀是有著無限可能的世紀,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才會更受社會的青睞,所以有創(chuàng)造力的教學才能讓學生面對今后的教育工作能不畏懼、能革新,有能力創(chuàng)造出適應當下的教學法,而不是對所學知識的反復創(chuàng)作。多元化音樂教育的研究和應用有著不可估量的前途和價值,筆者希望通過不斷鼓勵和激勵音樂教師,讓他們認可多元化音樂教育的價值,并有見地的豐富自身的學識,才能帶動學生積極參與這十分有意義的學習,從而從根本上促進我們高等音樂教育事業(yè)的本質變革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高師音樂教育意義分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