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學習慣與有效課堂
20世紀以來,素質已成為國際性教育改革的趨勢。但是在我國,如果哪個學校在搞素質教育的同時使升學率下降,那么這個學校的素質教育就會缺乏生命力,既不能推廣,也不能在本校貫徹到底。其實,從本質上講,素質教育并不排斥升學,而問題的關鍵在于“怎樣追求升學率”,于是,“有效教學”的春風應運而生。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改進自己的教學,培養(yǎng)良好的教學習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呢?一、講究英語課堂的導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課的導入部分能夠決定課的基調,喚醒學生大腦中相關的已有知識,使學生做好熱身準備,激起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興趣和期待,為引出新課做好鋪墊。我非常注重每一節(jié)課的開始5 分鐘,把它看作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學生興奮點的階段,通過“greetings”“, pair work”“, daily report”“, weekly topic”等來激發(fā)學生興奮點,一般有以下方法:
1.直觀導入
這是目前課堂上使用最為廣泛的方法,教師采用圖片、實物、簡筆畫、幻燈片等,或者投影儀直接展示。比如,我在教學《At a snack bar》這一課時,將milk, tea, chocolate, bread等實物圖片貼在黑板上,漂亮的色彩和熟悉的食物立刻吸引了學生“無意注意”,大腦自動對圖片信息進行反饋,對老師的課堂內容產生期待心理,接著我問:“What would you like?Anything else?”地調動了學生的語言思維,由于話題熟悉,很快就能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導入成功。
2.熱點新聞、幽默故事導入
這種導入比較受學生歡迎,能夠牢固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講述的方式可以是教師講,也可以是學生以“daily report”的方式講述,老師必須指導“daily report”的學生做好課前準備,這些故事盡量要求短小,與本課的內容吻合。
二、充實英語課堂的過程
在英語教師中流行著這樣一種說法:一節(jié)好課要具有“鳳頭”,“豬身段”,“豹尾”,意思是開頭漂亮,過程充實,結尾有力,可見過程在課堂中的地位很重要。
1.有效設計課堂提問
什么樣的提問是最有效的呢?從整體而言,每一節(jié)課的課堂提問應該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我認為應符合以下標準:
(1)清楚:學生能立即抓住問題的要領并知道期望的答案是什么?尤其是在新授內容時,要逐步加深問題的難度。
( 2)有學習價值:問題能激發(fā)思維嗎?對問題的回答有利于所學材料的進一步處理嗎?或者問題與所學材料無關,只是為了填補時間的空白?設計的提問應與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相聯系。
(3)激發(fā)興趣:學生認為問題有趣、具有挑戰(zhàn)性嗎?往往能吸引學生興趣的問題更容易得到學生的熱烈回應。
(4)參與性:有大部分學生嘗試回答問題,還是只有幾個成績好的、自信的、知識面廣的學生?設計問題應考慮全班整體情況,才會人人參與。
(5)擴展性:問題能使學生做出深入的、多樣的回答?在學生掌握課堂基本教學內容后,可設計稍有深度的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 2.巧妙幫助學生糾錯
在課堂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盡管教師該講的都講了,學生該練的都練了,可是一旦要求學生在所學語言知識的范圍內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時,學生往往錯誤百出。隨著學習的深入、知識的積累和運用能力的提高,這種現象仍然伴隨著學生的學習活動,處于初學階段的學生更是如此。面對這樣的現象,老師應該掌握正確的糾錯方法。
(1)要求學生重說錯誤的句子。發(fā)現學生說錯了,有時可以要求其重復。如及時、婉轉、耐心、客氣地對他說:“Would you repeat?”“Say it again, please.”這樣一來可以暗示學生,“你的句子有問題”;二來學生很愿意接受,并在口頭表達關注意義的同時,積極地注意語言形式。學生明白這樣的暗示后,一般就會自己改正。要注意的是,有時我們說“Again”,學生會誤解,認為我們沒聽清楚。因此,我們真的沒聽清楚時,最好用“Pardon?”之類的語句。
(2) 用不同的方式提問。發(fā)現錯誤時,我們可以提問說錯了的學生,也可以提問其他學生,如:Is that correct? Is he right?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可以讓說錯的學生改正錯誤,又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錯誤上面來。有時我們還可以用選擇疑問句的方式:This is a crayon or is this a crayon?
(3)學生相互糾錯。在指出某一學生的錯誤之后,他仍然不能自已改正。這時,我們可以試探性地問其他學生:Who can help him? 這樣可以激發(fā)全班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思考,一般也不會傷害這個學生的自尊心。很多時候,我們在組織操練時,應要求學生邊聽邊記下其他學生的錯誤,互相糾正,從而自覺地把糾正錯誤作為英語學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3. 積極開展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將一個班級分為幾個由若干學生組成的小組,學生通過個體努力以及小組成員間的合作、互助,完成指派的學習任務,每個成員的學習活動成為整個小組學習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最后將小組的活動成績與其他小組進行比較。那么,如何才能使小組學習更有效呢?
(1)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學生應該真正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從而把握教師給予的機會或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參與到學習中去。這時就要求教師要教學生學會表達自己、傾聽別人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在傾聽別人的基礎上,要有質疑能力。質疑可以提高彼此對問題的認識,獲得合作研討的成功。
(2)合理分組,明確成員的責任。小組中有的人善于收集信息,有的人善于組織,有的人善于表達,有的人善于外交等。所以課堂上的小組常是“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小組內設立組長、記錄員、監(jiān)督員等,大家輪流當,各個成員明確分工,積極貢獻。
三、點睛英語課堂的結尾
俗話說“笑到最后,笑得最甜”,如果一堂課的結尾沒有設計好,則有可能前功盡棄。相反,好的結尾設計,卻能夠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1.首尾呼應法。如果導入部分設計成為開放式的,其中包含有待解決的任務,這個任務難度高于學生現有水平。當學生學完了本節(jié)課的內容,掌握了新知識,就具備了解決任務的能力。在結尾部分,老師通過重提導入部分的任務,既檢查了學生當堂所學的效果,也給學生提供了運用新知識的機會。
2.歸納法。歸納和演繹是我們常用的重要思維方法,也是重要的學習方法。通過歸納一節(jié)課的所學內容,達到推導結論、鞏固、整和知識、強化記憶的目的。比如,在教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時,我就問學生:當我們對某物體表示疑問時,可以有哪些表達方法?在學生的基礎上,我加以概括:Is this...? Is that...? Is it...?教師的教學魅力值得我們追求終身。
【教學習慣與有效課堂】相關文章:
在課堂提問中進行有效的教學03-16
教學課堂有效的途徑分析論文04-25
淺談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03-16
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論文12-08
課堂教學中情感教學的作用及有效措施05-19
小學音樂課堂有效教學淺探11-25
有效教學在小學課堂中的應用的文獻綜述02-28
初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思考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