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數(shù)學教學中的疑慮和存在的問題探究
教學是教育活動整體的一個部分、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對知識、經(jīng)驗、方法、能力的傳授過程。它的內(nèi)涵是充實、壯大一個人的內(nèi)涵。
摘要:新課改給我們每一位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在新課標人教實驗版教材的教學中,教師只有解決了這兩方面的問題,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一是課堂教學中探究學習實施的疑慮:學生探究中的錯誤、探究前的知識基礎、探究能力,教師的教學進度、探究學習的尺度、探究學習的資源開發(fā)、考試與評價制度的改革。二是課堂教學中老師存在的問題: 流于形式、過于追求教學的情境化、手段的現(xiàn)代化、不敢開口講話、不能駕馭課堂。
關鍵詞:新課改 疑慮 問題
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給我們每一位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和不可多得的機遇。本次課程改革,不僅改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而且還改變了老師們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因此,對我們每一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教學中解決了這幾方面的問題,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
一、課堂教學中探究學習實施的疑慮
疑慮一: 關于探究中的錯誤
傳統(tǒng)教育是"永遠正確"的教育,是消滅錯誤、鄙視錯誤的教育,這種教育讓學生在錯誤面前得到的是緊張、羞愧,而不是理性的分析與反思?茖W的歷程正是在無數(shù)的失敗與對成功的批判中發(fā)展的。教育背景中學生的失敗是讓他們掌握得到真理方法的重要途徑,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失敗是有教導性的。真正懂得思考的人,從失敗和成功中學得一樣多。"所以,教師要善待學生在探究中的錯誤,要指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錯誤,并以此引導他們掌握驗證的方法與對錯誤的坦誠態(tài)度。
疑慮二:關于學生探究前的知識基礎
探究學習不僅需要一定的知識為基礎,而且要求學習者具備應用知識的能力。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學生缺乏知識基礎,就放棄探究學習本身,實際上,科學家在進行某項科學探究活動前,也不一定就完全具備了進行探究的知識基礎,他必須在探究中不斷學習,才能彌補知識上的缺陷。所以,在學生進行探究活動前,教師要做充分的準備,特別需要了解:
(1)即將進行的探究學習需要的知識基礎是什么?
(2)目前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夠達到什么水平?還缺少哪些?
(3)學生可以通過什么途徑掌握那些知識?
(4)不同基礎的學生可能存在的差異是什么?
疑慮三:關于探究能力
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這一點大多數(shù)教師都有親身體會,不論是培養(yǎng)學生解數(shù)學題的能力,還是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或者是語文教師提高學生寫作的能力,都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探究能力也是如此,應當盡可能早地進行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最好從幼兒園、小學就開始。可惜的是,過去幼兒園與小學還不夠重視,因此進入初中的學生非常缺乏探究的經(jīng)驗與能力。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們花費一定的時間補上這一課。
疑慮四:關于教學進度
要花時間,必然影響教學進度。問題是:大多數(shù)學校在安排每學年教學進度時,并沒有考慮這一點。還是按照大綱中的知識要求與課本知識章節(jié)排出一學年的教學進度。這種以知識為中心的進度安排,本身就違背了新課程以能力發(fā)展為核心的要求。因此,要面對本地本校的實際,實事求是地構建切實可行的課改方案。我認為:每學期開頭的幾周要將進度放慢一點,特別是起始年級,要調(diào)查研究這個年級學生探究能力的基本水平,選擇本學習期望達到的能力目標,在開學的三周內(nèi),進行必要的探究技能,包括:自學、討論、圖書資料查詢、網(wǎng)絡運用、解釋、實驗等)培訓。后面的教學再進一步強化學科探究的技能,一旦學生能力形成,學習的效率必然會得到提高,教學進度的問題也就好解決了。
疑慮五:關于探究學習的尺度
在探究學習的視野中,課本就是探究的資源之一,但是,僅僅坐在課堂里,是得不到探究學習所需要的豐富資源的。探究學習需要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走進圖書館、走進實驗室、走進網(wǎng)絡世界。不過,不論學生走到哪里,學校與教師依然要重視資源的開發(fā)問題。教師可以篩選確定適合學生水平的資源庫。當然,學生親身經(jīng)歷對自然或社會的探究,收集第一手的資料,與在圖書館、網(wǎng)絡或資源庫的第二手資料結合起來,因為,這兩種資料及其收集能力,都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疑慮六:關于探究學習的資源開發(fā)
在探究學習的視野中,課本就是探究的資源之一,但是,僅僅坐在課堂里,是得不到探究學習所需要的豐富資源的。探究學習需要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走進圖書館、走進實驗室、走進網(wǎng)絡世界。這就要求學校與教師依然要重視資源的開發(fā)問題,精心選擇最有利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教學平臺,教師還可以篩選確定適合學生水平的資源庫。當然,學生親身經(jīng)歷對自然或社會的探究,收集第一手的資料,要與在圖書館、網(wǎng)絡或資源庫的第二手資料結合起來,因為,這兩種資料及其收集能力,都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疑慮七:關于考試與評價制度改革
考試與評價改革似乎是教師們反對探究學習最有力的理由,但是,高考已經(jīng)發(fā)展到能力為評價核心的階段,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將逐步成為教學的中心任務,考試與評價制度本身將進行改革,學分制等更注重學習過程的發(fā)展性評價,將取代過去以考試為主的評價。新的評價機制主要突出兩點:一是強調(diào)綜合評價;二是強調(diào)過程性評價。用發(fā)展的眼光對學生進行評價。在強調(diào)綜合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的同時,也不要忽視必要的甄別和選拔考試,只是不要把它看成唯一的標準。目前,我國還沒有取消甄別和選拔考試,選拔考試仍然是我國選拔人才有效的辦法之一。
二、課堂教學中教師存在問題
問題一:流于形式。教師已經(jīng)有意識地把新課程引入課堂,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在部分教師的課堂上,只是一種形式,缺乏實質(zhì)性改變。教學只求“表面熱鬧”。有的教師上課表面看起來課堂氣氛異常活躍,盲目追求課堂教學中提問題的數(shù)量,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學生間的合作不夠主動等問題,不能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忽視對學生技能的訓練與培養(yǎng)。其實, “活而不亂”才是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追求的理想目標。
問題二:過于追求教學的情境化。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nèi)容中的情感,使原來枯燥的、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饒有興趣。但部分教師過于注重教學的情境化,為了創(chuàng)設情境可謂是“冥思苦想”,好像數(shù)學課脫離了情境,就不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shù)學課。事實說明,有些教師辛辛苦苦創(chuàng)設的情境,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往往因為被老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進入學習狀態(tài)。
問題三:教師在課堂上不敢張口講話。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的數(shù)學教學很忌諱老師的“講”。不少老師把“少講”或“不講”作為平時教學的一個原則,因為他們知道,講了就會有“灌輸”“填鴨”之嫌。從學習方式看,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可以分為兩種基本形式:一種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一種是有意義的發(fā)現(xiàn)學習。無論是有意義的發(fā)現(xiàn)學習,還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都是數(shù)學學習中的重要學習方式。在改革的同時,我們要注意對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展。課堂上是不是講,真正的問題在于講什么、怎樣講。一般來說,陳述性的、事實性的知識,可以讓學生運用接受學習的'方法進行學習。教師該引導的要引導,該問的要問,該點的要點,該講的要講,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問題四:教學過于追求手段現(xiàn)代化。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較好地處理好大與小,遠與近,動與靜,快與慢,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使學生形成鮮明的表象,啟迪學生的思維,擴大信息量,提高教學效率。為此,講課教師不惜花費一周甚至數(shù)周的時間精心制作課件?山Y果并不理想,有的課件不過是課本搬家,只是起到了替代小黑板的作用;有的教師把界面搞得五彩繽紛,以為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結果適得其反,學生的注意力被鮮艷的色彩所吸引,忘記了聽老師講課,而忽略了課堂教學中應掌握的知識。計算機輔助教學要用在點子上,要注重實效。使用新技術并不一定代表新的教學思想。屏幕不能代替必要的板書,學具操作不能代替必要的教具演示,教師只有把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教具、學具、黑板)有機結合起來使用,優(yōu)勢互補,使教學手段整體優(yōu)化,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問題五:部分教師不能駕馭課堂。新課程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強調(diào)讓學生“動”起來,可當學生真的“動”起來以后,新的問題又出現(xiàn)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課堂紀律難于控制,教學任務難于完成。學生一放開,教師在課堂上感到特別緊張,甚至感到無所適從。結果造成教學任務完不成,課堂紀律無法控制,學生成績兩極分化。對課堂不能調(diào)控,主要是教師的知識儲備不足。為此,教師應提高對本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對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教學不再是預先設計的課程方案的執(zhí)行過程,而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它需要教師在課程預先設計的基礎上,循著學生思維的起伏、情感的波瀾隨時地調(diào)節(jié)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總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只有教師真正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穩(wěn)健地推進課程改革。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走進新課程。
【新課改下數(shù)學教學中的疑慮和存在的問題探究】相關文章:
探究開展中藥臨床藥學中存在的問題09-06
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學實驗探究教學10-29
臨床護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臨床護理教學模式分析論文08-02
新課改下數(shù)學教學有效生成策略的探究教育論文09-02
供應鏈下的庫存管理的存在問題和策略01-10
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06-21
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