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漢武帝歌詩創(chuàng)作的思想內涵及其文學地位
歌詩創(chuàng)作的主體是人,歌詩作為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以下是小編搜集整理的漢武帝歌詩創(chuàng)作的思想內涵探究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參考。
蕭滌非先生在《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中言:“謂之貴族者,以其內容皆屬貴族之事,且非天子不得善用也”,“因本屬雅頌體,故文多典奧,文學成分亦少”。一直以來,對于漢代帝王的歌詩創(chuàng)作學界的關注程度不是十分密切。
漢武帝歌詩創(chuàng)作無論從思想內容還是藝術特點上都顯示出許多有價值的特點,在中國詩歌史上應該具有特殊的地位,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一、詩人主體意識的變化
歌詩創(chuàng)作的主體是人,歌詩作為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一切具體內容必須通過人的主體意識才能得以表現(xiàn)。
漢武帝歌詩創(chuàng)作注重內心情感的抒發(fā),這一詩歌觀念滲透到了當時文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
漢武帝時期樂府文人創(chuàng)作的《郊祀歌》,如《靈芝歌》,由盼望帝國強盛轉入了期盼個體生命延長,其抒情方式是漸次轉向個人內心的。
樂府文人在漢武帝時期重視搜集、整理感嘆生命短暫、思考生命存在及其價值的作品,展現(xiàn)了西漢詩歌由外向的抒發(fā)集體情感向內向的抒發(fā)個人情感的轉變。如《戰(zhàn)城南》“朝行出攻,暮不夜歸”體現(xiàn)了對毀滅生命的戰(zhàn)爭的深沉思考;烏孫公主《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抒寫了被迫遠嫁異國的不幸遭遇和內心悲痛。善窺圣意的李延年還對產生于漢高祖時期的《薤露》《蒿里》兩首挽歌進行改編。由這些作品的搜集整理不難發(fā)現(xiàn),受漢武帝的影響,西漢詩歌已經從一味地歌功頌德、抒發(fā)集體情感逐步轉向抒寫個人真情、思考生命。這種看似轉向頹唐的文學風尚變化,實際上體現(xiàn)了西漢人個體生命意識的逐漸覺醒,為魏晉及以后時代人們生命意識的普遍覺醒開了先河,出現(xiàn)諸如阮籍、陶淵明、李白這樣的偉大詩人。
二、題材的擴展
《楚辭·遠游》開啟了詩歌的游仙主題,秦始皇曾使博士作《仙真人詩》,之后直至漢武帝元狩五年,鮮有此類詩歌出現(xiàn)。由于漢武帝喜好并創(chuàng)作具有升仙意趣的作品,游仙主題再度進入詩人視域,不僅促進了當時詩歌游仙主題的形成,而且使游仙詩成為兩漢樂府詩的重要體類之一。
今存作于漢武帝時期的樂府文人《郊祀歌》中,部分作品表現(xiàn)了升仙內容。如《天門》:“專精厲意逝九閡,紛云六幕浮大海。”按如淳注:“閡亦陔也。……陔,重也。謂九天之上也。”此后的漢樂府詩,如《鐃歌十八曲》中的《上陵》、雜曲歌辭中的《艷歌》相和歌辭中的《長歌行》《董逃行》等,都寫到了神仙世界,眾多期盼彼岸世界、渴望升仙延壽的詩歌充分說明,漢武帝之后,游仙主題已成為漢樂府詩的重要體類之一。蕭滌非先生《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中就東漢民間樂府單列一類“幻想之類”,蓋指諸言游仙之作,收錄《長歌行》《王子喬》《步出夏門行》《善哉行》等文章。
三、藝術語言形式
魯迅在討論漢武帝時期的文學盛況時曾說:“這一時期,詩之新制,亦復蔚起。《騷》《雅》遺聲之外,遂有雜言,是為‘樂府’。”漢武帝在繼承楚歌體的同時對于雜言體予以嘗試,正如劉勰所云:“暨武帝崇禮,始立樂府,總趙代之音,撮齊楚之氣,延年以曼聲協(xié)律,朱馬以騷體制歌,桂華雜曲,麗而不經,赤雁群篇,靡而非典。”漢武帝立樂府的文化政策,直接引導了樂府詩“以曼聲協(xié)律”“靡而非典”的藝術形式創(chuàng)新,同時漢武帝的創(chuàng)作實踐也是促成此因素的動因。除武帝《李夫人歌》外,《上之回》采取的亦是三、四、五、七言相雜,以三字句為主,句式參差錯落,詩意隨句式變化起伏變化,寫出了漢武帝在位后期威服四海、昂揚自信的氣勢。
這類歌詩,自然通脫,較之詩騷體式,全然新氣象。在武帝創(chuàng)作實踐的引導下,創(chuàng)作于漢武帝時期的歌詩中,雜言體詩占了相當部分。除《郊祀歌》和《鼓吹鐃歌》中收錄這個時期的雜言體詩外,李延年《歌》,東方朔《據(jù)地歌》《嗟伯夷》等,皆屬雜言體歌詩。這些眾多的雜言體詩,有力說明這種影響的巨大。雜言體詩的出現(xiàn)及廣泛運用,就是后人所稱道的所謂樂府體,所謂漢魏古風,對后世影響是重大的,自曹氏父子大量創(chuàng)作樂府詩起,樂府詩成為后世一種常用的形式體裁。到唐代,樂府詩的概念和外延不斷擴大,由兩漢時期可以配樂歌唱的歌詩發(fā)展為唐代不入樂的新題和擬作。
綜上所述,漢武帝歌詩創(chuàng)作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反映了一代帝王獨特的精神面貌,同時,從時代與歷史的角度講,也具有普遍性的意義。在藝術上,形成了獨具風格的藝術形式。他以自身的創(chuàng)作展現(xiàn)了漢代詩人主體意識的變化,對于題材的開拓以及對于詩歌語言藝術形式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價值,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文學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值得我們特別關注。
參考文獻:
[1][宋]郭茂倩.樂府詩集.中華書局,1979
[2][漢]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2008
【漢武帝歌詩創(chuàng)作的思想內涵及其文學地位】相關文章:
賈誼賦的文學地位及其深遠影響09-28
斯特恩的文學觀念及其在創(chuàng)作上的體現(xiàn)07-17
淺談張愛玲的亂世創(chuàng)傷及其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06-01
淺談唐宋女性文學的思想內涵08-03
論法家法律思想主流地位取得的原因及其失去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