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民法中的衡平法原則之適用
摘要:衡平原則是英美法系的重要法律規(guī)則,大陸法系國家的法律體系中也包含著同樣的衡平思想。本文在追溯衡平法原則的歷史淵源的基礎上,分析了在民法中適用公平正義的衡平原則的條件,并對在司法實踐中具體應用該原則進行了探討。關鍵詞:民法 衡平原則 適用條件
一、衡平法原則的歷史淵源
衡平法(Equity)是英國法中與普通法相區(qū)別的一種重要法律淵源,是在14世紀左右由大法官的審判實踐發(fā)展起來的一套法律規(guī)則,因其號稱以“公平”、“正義”為基礎,故而得名。①其實“衡平”之詞并非為英人所獨創(chuàng),其源于拉丁文acuus,此詞意即為公平。在歷史上,“衡平”已為古代的希臘、羅馬所使用,但直到英國人才把它發(fā)展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衡平法發(fā)祥于英國實非偶然。在衡平法之前的普通法是以令狀來確定其保護范圍的,所以在普通法院進行訴訟必須以訴訟令狀為基礎,人們請求保護權利必須要符合為數(shù)有限的令狀,同時主要形成于封建經(jīng)濟條件下的普通法的內容和救濟手段是極其有限、僵化的。凡此等等,都使人民飽受了普通法的嚴格死板之苦,不得不訴諸英王,英王委托衡平法官全心全意根據(jù)正義與良心之原則來處理案件,衡平法體系也就逐漸形成了。
在大陸法系諸國的法律中均未像英國出現(xiàn)過衡平法這樣一個概念,也沒有形成衡平法的體系,但實質上的衡平法——衡平的思想、衡平的觀念卻是普遍存在的。勒內·達維德說:“衡平法在大陸法系是普通存在的,但與英美法系不同,大陸法系中的衡平法不以區(qū)別于普通法的形式而獨立存在而與普通法合為一體!雹谶@種看法是有例可證的,奧地利民法典中明確給予法官衡平權;羅馬日爾曼法系中衡平法與普通法也一直合為一體,人們認為沒有必要設立獨立的衡平法來矯正法律解決個別問題的體制。③
在沒有形成衡平法體系的大陸法系各國有著深刻的衡平法思想。廣義的衡平法思路是授予司法機關以裁量或判斷余地之法律。狹義的衡平法思路是“當法律因其太原則而有能力解決具體問題時對法律進行的一種補正”。④亨利·梅里曼進一步論述的是:“衡平”是法官有權根據(jù)個別案件的具體情況避免因適用法律條款而使處罰過于嚴峻和公正地分配財產!昂馄健笔欠ㄔ涸诮鉀Q爭訟時,有一定的根據(jù)公平正義原則進行裁決的權力。也就是說衡平法是公平正義的結果。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無論是英國法中的衡平法還是大陸法系中的衡平觀念都是基于這樣一種思想方式:將既有法律規(guī)范看作是有缺陷的,因而必須確立效力更高的另一種法律規(guī)范,在既有法律規(guī)范出現(xiàn)缺陷時對其補正,這是衡平法的實質。⑤一句話,通過衡平法是可以實現(xiàn)正義與公平的。
在我國的法律文化中,法律思想中也是有著衡平的觀念的——這應該是人類共同理性的追求,不啻于此,我國民法通則第4條明文規(guī)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的原則”,這是我國把公平原則作為民事基本原則的最明確體現(xiàn)。同時,民法通則第132條的公平責任原則之規(guī)定又是公平原則在我國民法中的具體化,它應是衡平法的成文性表示。同時有關“意外事故”、“不可抗力”等造成的損失之規(guī)定,交易過程中對“顯失公平”的補救之規(guī)定都是衡平法的原則體現(xiàn)。其中,公平責任的規(guī)定應該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法的進化史中,侵權責任最早的歸責原則是加害原則。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文明的進步,加害原則為過錯原則所取代。到了資本主義時代,由于大工業(yè)造成的高度危險來源極易致人損害,而被加害人又難以證明高度危險來源的所有人有加害行為。為了讓危險來源的所有人改善經(jīng)營,法律確立了無過錯責任原則。但社會中仍存在許多受害人所受之損害并不來自高度危險來源,因而不能根據(jù)無過錯責任原則取得賠償。然而,盡管加害人無過錯,受害人亦無過錯,在雙方都無過錯的情況下,僅讓受害人單獨承擔損失,顯然有失公平。為了填補這一漏洞。法律遂設立公平責任原則。就是在損害既非高度危險來源所致,加害人又無主觀過錯,導致受害人既不能根據(jù)過錯責任原則也不能根據(jù)無過錯原則從加害人處獲得賠償,造成顯失公平的局面時,授權法官基于公平的考慮,斟酌加害人與受害人雙方的經(jīng)濟狀況,判令加害人賠償被害人一部或全部損失的法律規(guī)定。此原則旨唯使意外不幸事件造成一方利益遭到重大損失后的利益失衡得以恢復,是對過錯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的僵硬性進行補救,也是在雙方當事人之間進行利益平衡。
二、民法中適用衡平原則的條件
民法中,此衡平法中的公平責任原則的適用條件又是什么呢?我認為應具備以下幾條:
(一)一方當事人的利益受到嚴重損害
即在損害事件發(fā)生后,可能造成一方或雙方當事人都受到損害,損害的程度也有輕重之分。公平責任原則的適用要求在雙方當事人都受損失或只有一方當事人受損時,此損失應是嚴重的,靠自己的私力是難以救濟的,為了其恢復,須得外界的力量。也只有當一方受嚴重損害時,才會導致雙方的利益嚴重失衡才得以適用衡平法原則進行補救。
。ǘ╇p方當事人對造成的損害都沒有過錯
造成損害的事件發(fā)生要求雙方當事人都沒有過錯,即不存在侵權責任和過錯責任。一旦對事件的發(fā)生一方有過錯或雙方都有過錯,那么適用的就應該是侵權責任和過失責任原則了。公平責任原則只是對過錯責任原則的一種補充性規(guī)定。
。ㄈ╇p方當事人之間存在經(jīng)濟狀況的懸殊
公平責任原則的創(chuàng)設是基于公平的考慮,斟酌加害人與受害人雙方的經(jīng)濟狀況,判令加害人賠償被加害人一部或全部損失的法律規(guī)定。約翰·羅爾斯認為:社會和經(jīng)濟的不平等將安排在與正義的儲存原則一致的情況下,適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由于雙方當事人存在著經(jīng)濟狀況上的懸殊,基于正義的原則,讓對于從此社會受惠最少者得到最大利益才應該是最合理的。但是如果對損害事件的發(fā)生都無過錯的雙方當事人的經(jīng)濟狀況平均,甚至受損方優(yōu)于無過錯的加害方,判令加害人賠償受損方一部或全部損失就是不妥當?shù)牧。這有可能給予雙方利益造成更大的不均衡。
三、民法中適用衡平原則的重要意義
民法中的公平責任和其體現(xiàn)的衡平法精神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其一,它是正義的體現(xiàn)。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對正義的定義是:給每個人所應得到的利益的永恒意志。公平責任原則是在利益問題上做到了正義性的公正,體現(xiàn)出了法律對弱者的保護作用,使相對的弱者免于深重的損害,給予其不該損失的利益。
其二,該原則體現(xiàn)的衡平法精神有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對于很多于法無據(jù)或按成文法進行判決卻明顯有損于弱者的案件,表面上是維護了法律的不可動搖性,體現(xiàn)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卻在本質上使人民中的平民階層對法律產生了嚴重的抵觸逆反情緒,進而認為法律是為某一部分人的利益服務的,最終對法律產生懷疑的態(tài)度。畢竟平民階層的經(jīng)濟狀況相對較差,數(shù)量也最多,長此下去對國家的政權和社會穩(wěn)定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一個國家的人民對法律的信任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國人民對立法者的信任程度,若為了維護法律的不可動搖性而寧可違背正義和立法的最初目的也要按條文行事,造成人民對法律乃至立法者的不信任,后果也是不堪設想的。
【談民法中的衡平法原則之適用】相關文章:
論醫(yī)療過錯原則在法律沖突中的適用06-04
對聚眾斗毆罪適用題目之探究06-02
談中國傳統(tǒng)法觀念的透視06-12
國際商務中談“守時”08-02
試談對戴維森“寬容原則”的再認識08-06
經(jīng)濟法基本原則的確立06-08
我國涉外產品責任法律適用立法之完善06-10